第379章 士元獻策

第379章 士元獻策

劉封會和龐統之間如此的坦率,其根本在於坦率的利大於弊。

劉封對荊州的渴望和蠢動,但凡有識之士,多多少少都能察覺一點,也必然會有人早就建言劉表防備劉備了。

就好比曹操這邊,他和袁紹可是拜把子級別的兄弟感情,可早八百年就有人提醒他要提防着袁紹過河來幹他了。

當年曹操落魄到擔心自己戰死,妻兒無所護的時候,程昱都硬頂着不讓他送家小過黃河去投奔袁紹,難道骨子裡真就是對曹操的一腔忠誠?

忠誠固然有,但多少也有着私心。

我程昱跟着你曹操,是我下的注。

你接了我的注,憑啥不問問我就想退賽了?

曹操當時真要是把家小送過河去,兗州之戰即便贏了,他恐怕也就是個新野的劉備了。

家眷都在袁紹的掌控之中,曹操還怎麼跟袁紹硬氣?

荊州亦然,荊州士人下注在劉表身上,只要劉表能夠代表他們的利益,荊州士人是不吝於奉獻自己的忠心的。

但這份忠心並不是沒有私心的。

如果有一個比劉表更有前途,對他們更爲大方的潛力股出現時,即便不換船,但分散投資一下不過分吧?

更何況如今的劉備父子可是已經佔據了三州之地,就眼下的光景都已經遠在劉表之上了,日後更是沒法比。

劉表除了交州一個方向,已經再沒有擴張的餘地了。

向東是劉備,向北是曹操,西面是劉璋,南面暫時還是朱符,可朱符一完蛋,換上來的張津可是和劉表有大仇的。

更別說劉封此時還蠢蠢欲動,說不定還能直接插手交州牧的人選,將交州也納入自己的轄地之中。

不過這個難度會比較高,劉封也沒把握。

別看交趾力量不強,可劉備父子如今已經有足足兩個半州的實地,再謀求交趾,除非拿出能夠讓天子和曹操都滿意的代價,否則,在不撕破臉的情況下難度實在太高。

劉表眼下四面楚歌的情況,荊州的高門大族都能察覺得到。

只是他們求助的方向其實很廣泛,既有袁紹,又有曹操,甚至連朝廷天子也算一個出路。本來沒有劉備父子的份,可現在劉封橫掃江東,拿下了整個揚州,可就有了入場券了。

因此,劉表必然會得到防備劉備的建言,可同時,也必然會有荊州士人爲劉備集團美言。

所以劉封對龐統的坦誠,並不會泄露自己的目的。

對荊州的圖謀是藏不住的,只能儘量淡化它,卻不能徹底隱藏它。

既然藏不住,那自然也就不用擔心龐統會泄密了,或者說早就在龐統之前,這就已經“泄密”了。

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次日,龐統向劉封提出了取荊三策。

“主公,劉景升其人,雖名不副實,卻也坐鎮荊襄近十載,且能安定荊州,北拒袁術、西涼武人,南擴交趾,頗有聲勢。”

劉表單騎入荊州是初平元年的事情,那是公元一九零年,而眼下是公元一九八年,已經足足九年了。

一個州牧坐鎮一州九年,即便是個廢物,都能擁有不低的聲望,更何劉表還是相當厲害的人物。

劉表的名不副實,是相較於天下英雄曹操、袁紹、劉備而言的。

“因此,欲取劉表,必先予之!”

龐統的第一計,就是欲取先予。

“去年主公掃滅袁術時,劉勳叛逃,爲劉表所收容。”

龐統眼神中帶着些許試探道:“眼下劉勳依舊困守舒縣,蝸居廬江之西南,背靠劉表,以抗朝廷。以統之見,不如將廬江太守一職許給劉勳,以寬劉表之心。”

“自驃騎奉詔討賊,受天子之命,南下橫掃揚州以來,劉景升已然爲之驚懼。若不能化解其心中憂懼,其所御之重,必爲我東方也。”

龐統如今選擇投效劉封,乃是受劉封恩重所致。

因此,他在提出建議的同時,也想要看看劉封是否真的重視他。

劉封聽完之後,緩緩頷首,卻是反問道:“士元此計,很有見地,只是貿然將廬江太守一職轉給劉勳,我恐太過刻意,反而會致使劉景升驚疑不定。”

龐統細思之後,點了點頭,確實如劉封所說的那樣,他們的目的是安撫劉表,如果起不到這個效果,那白給一個太守豈不是賠本買賣了。

劉封沉吟片刻後,突然眼睛一亮道:“我州與荊州之見,貿易往來繁盛,尤以採購糧食等事項頗爲利重。”

徐州之前缺糧,而且缺的不是一星半點。

全靠了奪回廣陵,以及來自於荊州的百萬石糧食的輸入,才緩過了那最艱難的一口氣。

倒不是說沒荊州的糧食,劉備就要垮了。

但發展速度必然會大受影響,尤其是收攏人口和屯田,沒了那百萬石糧食,規模最少得縮小三五倍。

這本質上就是一個滾雪球的模式,雖然沒有荊州的糧食,劉封依舊能滾起來,但速度遠不會有現在這麼快。

如今劉備麾下已有戰兵十萬,還有足夠的物資、軍糧、財帛底氣能夠隨時擴充一倍以上。

事實上兵員都是現成的,劉封已經往江北兩郡送去了超過十萬人規模的青壯。

眼下在北會還有四五萬山越,其中青壯比例相當高,最少也在兩萬以上,可直接用來擴軍的青壯年男性最少有一萬人以上。

眼下徐州屯田已經大城,淮北因爲劉備父子大規模的興修維護水利,使得今年旱情大爲好轉。

雖然天時依舊極旱,但水利工程的存在,使得今年淮泗的旱情並沒有像歷史中全年盡絕,顆粒無收這般恐怖嚇人。

從劉備的來信中獲知,整個淮泗地區今年的夏收居然接近到了往年的七成。

這是在極度乾旱情況下的收穫,倘若這是在正常年景之下,恐怕今年淮泗的收穫可就是超過往年三四成以上的大豐收了。

可見這些水利工程的可怕之處。

不過這也是託了地利的福,誰讓淮泗地區是位於淮河和長江之間呢?

這裡根本就不缺水,缺的是承載水量的渠道。

你要是換到少水的地區,哪怕水利工程做的再好,天時不給力,河道都會乾涸的露出河牀,那你水利工程修的再好,又有什麼意義呢?

眼下劉備父子已經不再缺少糧食了,或者說糧食雖然多多益善,但已經不必再求着荊州出售糧食了。

因此,原本劉封是打算漸漸減少從荊州採購糧食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採購其他戰略物資,比如巨木,桐油、藥材、軍械、礦產等物資。

但現在聽了龐統的建議後,劉封生出了一個新的念頭。

“我欲遣使前往襄陽求見劉使君。”

劉封站起身,在堂上轉着圈,目光看向龐統:“備述淮泗大旱,數郡絕收,欲求購大量糧食,賑濟災民。爲表感激之情,願將廬江太守一職讓給劉勳,士元你意下如何?”

“妙也!”

龐統一思之後,拍手叫好:“此乃瞞天過海之計也!缺糧,則不可動兵,讓位,則示之以好。如此一來,劉景升當無後顧之憂也。”“主公!”

龐統滿臉俱是讚歎之色:“您真是神人也,否則安能得此渾若天成的妙計。若吾是劉景升,必定中主公之計矣!”

龐統這話出自肺腑,毫無虛言,木訥的面龐上也變得生動了起來。

劉封哈哈大笑起來:“士元過譽也。”

隨後,劉封沉吟片刻道:“既如此,我當北上壽春,面呈我父,定此計策。”

龐統大爲支持:“此計當從速而行,江東已經抵定,當無大事可言,正是籌謀西向之時。袁本初虎踞河北,公孫瓚負隅頑抗,其勢雖堅,卻必然已是強弩之末,勢不能長久。”

“以統觀之,恐公孫之覆,已近在眼前。”

龐統面露凝重之色,拱手作揖道:“望主公早做準備,以公孫之勢,一旦覆滅,袁紹再無牽掛。旦夕之間,即可調轉矛頭,伺機南下。”

龐統這番見解,可謂極爲高明。

袁紹歷史上就是如此,上半年滅了公孫瓚,下半年就挑選出了十萬精銳,年底就開始南下過河了。

完全沒有想象中的休兵養民,其實也是打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

要不是賈詡和劉備各自幫了曹操一個天大的忙,曹操就連和袁紹官渡決戰的資格都沒了。

龐統居然能夠看到這一層,也足以證明其能力的優秀了。

“士元此言,我深以爲然。”

劉封當即決定終止行縣,將北會的最高實權轉讓給太史慈,以王朗駐山陰執掌政務,以太史慈都北會諸軍事,而劉封則帶着龐統和龐山民暫時離開了上虞,朝着江北壽春而去。

爲了趕路,劉封僅僅只帶了許褚親領的五百親衛甲士隨扈,其他兵馬各自歸建。

從上虞出發,先坐船至餘暨,然後走陸路過錢塘江,經東苕溪入震澤,再轉至溧水,出蕪湖而入長江。

一路上都是水路,速度很快,僅僅半個月,就已抵達壽春城外。

劉封自濡須水進九江,沿途俱是一片祥和的景象,田地中秧苗滿地,百姓正在田間勞作,雖然烈日炎炎,卻一派生機勃勃之景。

這讓劉封很是安慰,只希望老天能夠被自己這隻蝴蝶煽動幾下翅膀,多降下幾場雨水纔好。

路過合肥時候,劉封只是派人去城內向二叔問好,本人卻是直接過城不入,朝着壽春而去,卻不想張遼獲知之後,竟然追出城來求見。

“徵南南下,不曾帶遼前往,此刻過合肥而不入,莫非是遼有不敬之處,惹得徵南厭棄了不成?”

張遼甫一上船,就推金山倒玉柱,衝着劉備大禮參拜,同時很是委屈的抱怨起來。

這也難怪了,自張遼投奔劉備之後,多在劉封手下行事。

劉封對張遼也是相當愛護,每每都是以破軍之任委以,張遼可是個聰明人,自然愈發敬重親善劉封。

只是此次南下,張遼卻被安置到了關羽麾下,坐鎮合肥要地。

他和關羽雖然性情相投,感情很好。

但與合肥城中的安寧歲月相比,張遼無疑卻是更爲懷念在劉封麾下征戰的日子。

別說張遼了,就是關羽也閒的有些發慌了。

因此,張遼此次追來,其實也有投石問路之意。

劉封對張遼自然是頗爲喜愛的,從能力上來說,張遼是妥妥的方面之才。

眼下劉備父子的事業越來越大,能夠獨當一面的,暫時還是隻有劉備、劉封、關羽、陳登四人。但張飛不論是身份,還是功績,自然是下一個方面大員的最優人選。

接下來的競爭可就激烈的多了,趙雲、田豫、牽招、張遼、周瑜等人都有足夠的能力和功績。

但到了這個位置上,已經不僅僅是簡單的看能力和功績了。

要純以能力和功績來看,孫策其實也有資格,孫策本人甚至有橫掃江東的戰力,這份功績除了劉封,還真沒人能穩壓他一頭。

但孫策能獨當一面嗎?

自然是不能的,哪怕孫家家眷此時已經全被送至了壽春,孫策身上的標籤依舊是需要證明自己的忠誠。

張遼也感受到了這些,所以分外希望能夠跟在劉封身邊。

在劉封的麾下,不但有大把的軍功可以立,又能得到領導的信任,培養雙方的感情,還能在領導面前表現自己。

可謂是一箭四雕。

張遼自然是心動的很。

“文遠何出此言。”

劉封將張遼拉了起來,戲謔道:“二叔對文遠可不薄,每有事必與文遠相商,汝就不怕傷了我二叔的心?”

張遼卻是嘿嘿一笑:“徵南何以大言欺我。莫說是我了,就是雲長兄也久思徵南,常與我雲,徵南人雖年少,用兵卻猶如神助,更是已遠在其之上。即便是雲長兄,也甘心爲徵南所驅使呢。”

劉封聽後大驚,仔細看了看張遼的神情。

張遼卻是毫無他色的與之對視,絲毫不露怯色。

劉封有些遲疑道:“我叔父真有此言?”

張遼重重點頭:“自是真事,遼安敢欺瞞徵南。”

劉封心裡忍不住嘀咕了起來,難道二叔這是給自己傳話?

以二叔的地位,根本不需要向自己低頭。

即便如今父親的版圖多是自己拿下的,可二叔、三叔對父親的影響力卻是不容質疑的。

尤其是以二叔的高傲,他這是在向自己隱晦的低頭,表示願唯自己是從嗎?

其實劉封這猜測還真是猜對了。

劉封之所以將信將疑,主要還是因爲後世的二爺實在太傲了。

只是劉封卻忽略了自己如今對劉備集團的貢獻和影響力,他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已經超越了劉備,同時也是鐵打的嗣子。

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3章 挑選遺孤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
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565章 季玉問策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573章 錦衣還鄉第411章 摧鋒軍編制第387章 各方後手第271章 欲招此婿第551章 貿易爭端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289章 傳國玉璽(加更!)第486章 探病蒯良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524章 青州傳捷第133章 琅琊諸葛第621章 略佔上風第373章 上虞飲宴第284章 抵達壽春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178章 劉封獻策第226章 奪控安邑第591章 葭萌之爭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31章 賀齊求援第324章 呂岱嚴畯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53章 大肆採購第46章 青州三士(三更求支持)第634章 應對舉措第536章 仲謀之見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564章 順水推舟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637章 兩方援軍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232章 瓜分蛋糕第616章 左右爲難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600章 放手爭益第82章 劉曄的盤算第343章 輕鬆入城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06章 集思廣益第307章 徐州二畜第581章 蜀北之憂第142章 拿下廣陵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26章 盛憲的號召力第268章 曹袁生隙第368章 二賢拒任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639章 李整破陣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590章 別有用意第592章 趙韙求援第465章 攻佔竟陵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513章 檢閱諸軍第330章 山陰城破(七千字大章!)第518章 花落誰家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345章 大軍雲集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238章 直驅陽翟第584章 一觸即發第265章 大戰在即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445章 進取沙羨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471章 郗慮使濟第636章 涪城被圍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619章 牀弩誘敵第304章 趙凡夜渡(繼續堅持加更!)第313章 吳縣暗流第53章 挑選遺孤第177章 正堂迎使第311章 正常的攻城戰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267章 舊日主從第20章 榻上盤賬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56章 評議定功第404章 劉馥來投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