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曹兵入漢中

劉封之所以對於荊、交、益三州的士族豪強比較寬容,並非是因爲他對士族豪強開始妥協了,而是因地制宜的策略。

與揚州不同,荊州、交州、益州其實是地廣人稀,土地兼併並不嚴重,更何況因爲蔡家爲首的劉表派士族豪強的逃離,在北荊州留下了大量的膏腴土地,被劉封收入府中。

而荊南之地,在東漢時代更算得上是蠻夷之地,本地的士族豪強勢力比起北荊州來無疑是要弱上許多的,而且還有諸多荒地可以開墾,這些地方的士族豪強政治地位又很低,屬於非常容易拉攏,且願意下大本錢投資劉封的陣營。

交州、益州的情況與荊南類似,而且還是放大版。

更重要的是,揚州時劉封在曹操,袁紹等人的眼中還可以韜光養晦,梳理揚州也可以增強自己的實力。

可等到劉封拿下荊州時,他再想藏可就藏不住了。

曹操本來是想以交州爲誘餌,吸引劉表和劉封爭鬥。

可他做夢也想不到劉表會如此窩囊,竟然連劉封的一擊之力都接不下來,白白送了一個交州的名義給劉封。

故而與揚州相比,荊、交、益州的情況截然不同,劉封若還是故步自封,刻舟求劍的強硬推行土地政策,不但會激起本不存在的矛盾,同時還會嚴重拖累後續的北伐事務。

如此這般,劉封倒是不如暫時拉攏三州當地的士族豪強,從而獲得大量的物資和兵員。

等到一統天下之後,劉封有好幾種手段可以限制這幾州中的土地兼併。這纔是劉封對荊、益、交三州士族豪強變了臉色,寬容示好的根本原因。

不過寬容歸寬容,有誰敢把劉封的善意當軟弱,那可就是自尋死路了。其實劉封還真就等着這麼一隻出頭的雞,好警示一下其他猴子們。

不過也不知道是劉封兇名在外,還是遇到的大士族、大豪強們都還有着底線以上的智力,暫時跳出來的還都是一些小豪強,給劉封充盈府庫做出了一些微不足道的貢獻。

劉封在收到諸葛亮的奏報之後,特地命張溫、孫權二人爲使,孫翊領親兵兩百扈從,送嚴顏棺槨歸鄉,並表彰嘉獎嚴顏忠義之名。

如今蜀中有識之士已經看的十分清楚了,不論是劉璋還是趙韙都不可能是益州所期待的明主,唯有劉封,纔是真龍。

劉封此時表彰鼓勵嚴顏這等忠貞之士,不但不會激發益州本土士族豪強們的死鬥之心,反而會化解他作爲外來派的隔閡。

果然,張溫、孫權和孫翊三人護送嚴顏的棺槨抵達臨江後,不但臨江本地的四大家族連帶新近重新崛起的甘家齊齊出動,就連周圍的士族豪強也有許多到場弔唁,其中就包括了充國譙家的子弟。

趙韙在巴郡起事,大部分的士族豪強都站在了趙韙這一邊,唯獨在巴郡地位中不遜色於趙韙所在趙家的充國譙家卻是毫無反應,從頭到尾都沒有支持過趙韙。但這一次,譙家卻是派了家中嫡系子弟趕來弔唁嚴顏。

劉封對嚴顏的推崇,隨着嚴顏的喪禮而傳揚了開去。

果如劉封所預計的那般,得知這一消息的士族豪強無不對劉封交口稱讚。

劉封這邊在收攏蜀中人心,漢中張魯也沒閒着。

張衛在奇襲天雄關得手之後,張魯再度擠出八千南鄭兵增援前線。

得到援兵之後,張衛、閻圃膽氣一壯,同時也明確意識到張魯不甘心於葭萌之地,否則如何會給他們接二連三的增兵。

在商議之後,閻圃以楊任爲天雄關守將,領兵馬六千分守天雄關與葭萌縣城,同時也將數千傷兵留在了此處養傷。

張衛本人,則與閻圃一起親率一萬三千餘兵馬繞行天雄關,繼續南下。

張衛所部的行動十分順利,劍閣僅僅只有四百餘守軍,其中還有四分之一是自天雄關失守之後討回來的殘部。

縱使劍門關極其險峻,但區區數百守卒,外無援軍,內無戰心,僅僅只是堅守了一個時辰,天下頂尖的雄關之一劍門關就此告破。

隨後,張衛和閻圃趁熱打鐵,又拿下了梓潼。梓潼守軍五百餘人加上劍門關的潰兵兩百餘,盡數投降。

梓潼先前雖然已經被劉璋給搬空了,可隨着秋收的順利進行,梓潼縣光是糧賦就徵收了十一萬石,還有算賦五百餘萬錢,布帛一千六百多匹。

這還僅僅只是按照東漢朝廷規定徵收的錢糧,還有更大一部分的錢糧掌握在梓潼本地的士族豪強手中。這也意味着只要張衛、閻圃不惜代價,還能在梓潼本地徵收出一到兩倍以上的物資錢糧來。

當然,張衛、閻圃不到絕境時也不可能這麼幹。張魯派他們大軍南下,爲的是能夠染指蜀中,可不是爲了這麼些許錢糧興師動衆的。

張衛、閻圃如今不但不能強徵本地士族豪強的錢糧,而且爲了安撫他們,就連梓潼縣中的錢糧都不能全部取走。

不過即便如此,梓潼的錢糧物資落入了漢中軍之手後,也極大的緩解了漢中軍物資的壓力,減輕了後勤運輸的困難。僅梓潼縣的十餘萬石糧食,就足夠張衛所部四個月之用。

張衛和閻圃商議之後,一邊往漢中回傳捷報,一邊小心翼翼的向着涪城前進。

與梓潼相比,涪城地理環境更好,農田更多,人口更加繁盛。

若是能夠攻取涪城,那張衛、閻圃他們可就算是在蜀中徹底站穩腳跟了。而有了涪城、梓潼這樣的堅城爲據點,後續各項行動也會變得更加遊刃有餘起來。

漢中軍在積極入蜀,而曹昂這邊也已經快要抵達南鄭了。

早在兩個月前,得到張魯求援消息後,曹昂就已經心情激動的帶兵南下了。

曹操給曹昂精挑細選了兩萬精兵,其中曹休、曹純和曹定的部曲分別被擴充到了兩千人,調入的都是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麾下的百戰精兵。

另外,又從自己的親軍中給曹昂調撥了千人,將曹昂的親衛部曲增加到了兩千人。

除了這八千人外,剩下的一萬兩千人分爲三部分,分別爲青州兵、兗州兵和關中兵。其中青州兵主將爲史渙,兗州兵主將爲賈信,關中兵主將爲殷署。

此三人,皆是曹操麾下心腹將領,追隨曹操多年,在兗州叛亂之中,也是堅定不移站在曹操這一邊的死忠。

如此配置,再加上以棗衹爲關中後援,又以司馬懿、楊修爲參軍祭酒,陣容極其豪華。

臨別之時,曹操給了曹昂三個錦囊,讓其在面見張魯後打開。曹昂有些驚訝,但還是將錦囊收好,隨後在曹操親自送別之下,自洛陽出發,過函谷關,至長安後走褒斜道入漢中。

這一路其實還算好走,秋收之後在秦嶺中乃是旱季,沒有讓人瘋狂的雨水,也沒有酷熱的炎旱,而且走的還是褒斜大道,算是很是順暢了。

曹昂這一路行軍並不慢,所帶俱是精兵強將,又有司馬懿和楊修參贊軍事,輔佐指揮,在曹操地盤內行軍速度高達日行六、七十里地。

之所以能夠保持如此高速,主要還是因爲這是領內行軍,大部分情況下軍隊都無須修築防禦設施,露天情況下可直接宿營休息,而在遇到城鎮時,更可以直接入城宿營。

不過饒是如此,上至曹昂,下至士卒依舊累的夠嗆。

好在這一路上都堪稱風調雨順,待到十一月初時,大軍已經抵達長安。

在進入長安之後,曹軍一邊補充糧草物資,一邊也讓士卒休整了三日,隨後再度出發。

從長安到漢中有多條道路,選擇道路不僅僅是要考慮道路的好壞,也需要考慮到戰略需求。

好在此時張魯已經歸順了曹操,因此曹昂在司馬懿和楊修的建議下,選擇了走陳倉道。

陳倉道雖然比褒斜道要長出兩百里地,但陳倉道是所有入漢中道路中最爲好走的一條,它沿嘉陵江上游穀道而行,雖然路程較長,但沿途地勢較爲平夷,適合大軍行進。

然而陳倉道再是好走,畢竟還是棧道,行軍速度明顯下降了許多,哪怕有張魯特地派遣過來接應的嚮導和侍從領路,曹軍的進軍速度也下降到了日行三十到四十里地。

曹軍上下奮力趕路,總算是趕在大雪封山之前,走出了陳倉道抵達白馬塞。

楊松、楊柏兄弟倆受張魯之命,在白馬塞恭候曹昂。隨之而來的是大量糧草補給以及酒水肉食。

曹昂安頓完大隊人馬之後,將酒水肉食連帶着張魯饋贈給自己的厚禮財貨悉數發放了下去,犒賞全軍。

曹軍頓時士氣大振,並歡呼曹昂的名字,這也意味着曹昂初步獲得了這些曹軍士卒的認可。

安頓好部隊之後,曹昂留下楊修並諸將在白馬塞看管部隊,只帶着司馬懿和曹定(曹安民)兩人前往南鄭拜會張魯。

得到楊松彙報的張魯親自出城二十里相迎,一看見曹昂,張魯就激動的迎了上來,握住曹昂的手大爲熱情。

當晚,張魯在南鄭擺宴招待曹昂,幾乎將南鄭所有的名門豪族都給請了過來。

在宴會上,曹昂感受到了赤裸裸的諂媚和阿諛,甚至就連張魯本人,對曹昂也是相當迎合,隱藏討好,全無半點封疆大吏的威嚴和自矜。

宴會之後,張魯將曹昂、司馬懿和曹定請到了後院書房會談。

曹昂和司馬懿對視一眼,知道戲肉來了。

果然,進入書房後聊了沒多久,張魯就主動將話題引向了川北戰局。

“川北戰事,實牽動我心。”

張魯眉頭緊皺,一副十分憂心的模樣:“如今天雄、劍閣已入我手,梓潼近在眼前,只是漢中兵力不足,未敢深入蜀中。”

說到這裡,張魯故意展眉笑了起來:“幸得大將軍不吝援手,更派得曹臥虎前來,我也可稍稍安心了。”

楊松在旁也湊趣的笑了起來,連連點頭:“主公之言甚是,只是曹將軍大軍方至,路途辛苦,總要將息幾日纔好。”

說着,楊松朝着曹昂拱了拱手道:“曹將軍且放心,主公已將補給之任交予在下,營中但有所缺,曹將軍可直接吩咐外臣。”

停頓了一下後,楊松偷偷暼了一眼張魯,後者則微微頷首。

收到暗示之後,楊松這才繼續問道:“只是不知曹將軍準備何時動身,南下蜀中?”

“南下蜀中?”

曹昂聞言,頓時愣了一下,不由自主的望向司馬懿。

司馬懿乾咳一聲,開口道:“天師有所不知,大將軍有令,命我等暫且屯住白馬塞,以應後續之變。”

張魯眉頭微皺,楊松趕忙問道:“如今戰線已推至梓潼,曹將軍大軍若不入蜀,豈非白耗於白馬?如此閒投散置,實非上策。”

司馬懿笑而不答,只是轉頭去看張魯。

張魯登時有些坐不住了,也明白了曹昂和司馬懿並非短智之輩。

於是,他不得不主動開口道:“曹將軍,左將軍不奉朝廷詔令,擅自出兵入益,如今與我漢中健兒僵持於葭萌一線。此番求援,正是希望曹公之師能夠及時南下,前往前線助戰。其中一應軍需供應,民夫勞役,我必會安排妥當,絕不讓將軍爲難。”

雖然張魯道出真實用意,可曹昂卻並沒有答應對方,而是推脫要考慮一下。

張魯也不敢催逼曹昂,只能答應了下來。

曹昂返回大營的路上,拉着司馬懿的手詢問道:“仲達素來足智多謀,精明睿達,必有高見教我,還請不吝賜教。”

司馬懿謙虛了一下之後,回答起來:“主公,此事關鍵不在是否南下,而在於兵權。”

曹昂訝然,隨即深思起來,臉上閃過恍然之色,似有所得。

司馬懿繼續說道:“張天師所言,此番南下漢中,已有三萬餘衆,累計增兵兩次,取白水,奪天雄,出劍閣,下梓潼。如今漢中過半兵力已在蜀中。若是將軍能以入蜀爲因,獨攬兵權,莫說是漢中,便是益州也可染指一二。”

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78章 戰役計劃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6章 八二分成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6章 問對徐州
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28章 徐晃勸降第438章 周崇之死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26章 八二分成第400章 回稟劉備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416章 百越戰略第154章 落荒而逃第229章 解縣奇聞第5章 願求將軍之女爲側室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29章 太史截胡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532章 兵發上庸第494章 河北一統第117章 郭辛夜談第282章 孫香投降第386章 蹕前訴苦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614章 攻打成都第86章 劉繇的憂愁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26章 八二分成第210章 雙向奔赴第144章 利動人心第227章 三場夜宴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259章 安撫曹豹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76章 夜半訪客第381章 元龍募資第101章 兩處戰場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285章 虎癡奪門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78章 戰役計劃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629章 遊說劉 龐第245章 蕩平潁川第18章 委以重任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444章 荊南分兵第561章 各有斬獲第546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劉公妙計丟徐州第62章 鼓動曹豹第308章 置檻捕獸(擠出了個加更)第42章 韓循獻策第172章 二陳歸郯第26章 八二分成第609章 宏偉戰略第423章 議定諸事第264章 助力元龍第4章 曹豹的困境第371章 策問顧雍第521章 青州詔令第79章 玄德教子第346章 大戰開啓第250章 臥虎之爭第360章 簞食壺漿反劉賊第135章 程仲德不辱使命第83章 劉曄的決定第287章 擒獲袁術(加更!)第353章 一戰覆軍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36章 問對徐州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403章 二寇獻寶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2章 韓循獻策第529章 南中方略第208章 勾心鬥角第491章 公達獻策第585章 詐做援軍第541章 納徵使團第508章 司馬建言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103章 人工魚水情第446章 決戰在即第463章 江陵易幟第164章 射陽水匪第233章 鄉黨雲集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65章 禮送賣家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306章 面見劉繇(還能堅持加更!)第163章 雙喜臨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566章 仲達使漢第36章 問對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