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三賢獻策

第116章 三賢獻策

三日後,泡在營地裡,繼續訓練徐盛部曲,準備迎接新兵的劉封突然接到劉備的召喚。

於是,劉封匆匆趕回州府。

見了劉備之後,發現對方正在看着並沒有什麼急事。

看見兒子來了,劉備表現的很是高興,衝着劉封就是招手。

“封兒,且坐到爲父身邊來。”

劉封自無不可,乖乖的坐了過去。

“父親,您找我有何要事?”

聽到這話,劉備故作不快:“怎麼,爲父若是想你了,還得有事才能叫你過來看看?”

劉封只能討饒,告罪了一番,劉備才放過了他。

言歸正題,劉備指着案几上的幾卷帛書,皺着眉頭道:“近日裡,元龍、長文、子敬三人都上書言事,只是方向卻是南轅北轍,爲父猶豫不能決,就想聽聽你的意見。”

得了劉備的允許,劉封打開帛書看了起來。

第一封帛書,是陳元龍的手筆,他希望能夠加強琅琊的兵力,往北發展。

眼下青州無主,羣雄並起,袁譚據平原、濟南,田楷佔樂安、齊國,孔融有北海,蔡振守東萊,皆是無能之輩。

況且青州有鹽鐵之利,又是徐州北邊屏障,無須全據青州,只需要拿下黃河以南,就可佔據青州大部,並有黃河天險。

按照陳元龍的估計,可先聯合孔融,拿下東萊,再以東萊、琅琊爲根據,往攻田楷。至少也可以和袁譚平分樂安、齊國,如此一來,孔融北海可保,而袁譚在青州的領地也會被黃河一分爲二,難以爲繼。

陳登的判斷是正確的,歷史上袁紹在青州的統治算得上真實有效的,僅僅只有黃河以西的平原一郡,其他郡國名義上從屬袁紹,卻是豪強並起,各自盤踞一方。

往往袁紹派往青州的官吏都不敢過河上任,實在是因爲青州豪強屢次殺戮袁紹所遣之官,而袁紹卻拿他們毫無辦法。

最後也直接導致了官渡之戰開始時,臧霸一月破三郡,直接把戰線推到了黃河邊上,而袁譚縱然兵力佔據優勢,卻遲遲打不開局面。

陳登的意思很明白,就是藉助孔融是己方盟友的優勢,在青州先行圈地。

田楷是沒救了,也不能救,救他就是和袁紹破盟了。

既然如此,不如和袁紹一起分了它,如此一來,孔融的北海一國也將會被徐州包圍在中間,日後甚至可融爲一體。

北方有了青州這麼大片的緩衝區,琅琊郡的壓力就會大大減小。

不能不說,陳登的戰略是非常有眼光的,也極具可行性。

而且劉封相信,袁紹那邊也願意接受這樣的結果。

如此一來,了結了青州戰場,袁紹就能集中全部精力去對付公孫瓚了。

劉封記得很清楚,今年袁紹對公孫瓚的戰績可是相當難看。

在鮮于輔等人的幫助下,先大破公孫瓚,可結果卻遲遲拿不下公孫瓚的根基,最終糧盡而退時,被公孫瓚追擊大破,盡失輜重。

袁紹這次損失可是相當慘重,最能打的鞠義軍還損失過半,這可都是百戰精銳。

更慘烈的是,輜重居然盡數丟光,這裡面可不僅僅是糧食,還有大量的甲冑、軍械、以及大車。

這些損失比起百戰老兵的損失更讓袁紹心疼,畢竟部曲是鞠義自己的,而裝備盔甲卻是他袁紹辛辛苦苦攢出來的啊。

打完之後,袁紹又開始猶豫起來了,竟然想要和公孫瓚議和,只能說袁紹對公孫瓚是真有陰影的。

歷史上最後公孫瓚滅亡,真就是他本人瘋狂到找死的地步了,而不是袁紹真能打敗他。

而袁紹直到公孫瓚自焚的建安四年年初,都想要和公孫瓚議和,而不是徹底掃滅對方,可見白馬義從的威名之烈。

不過劉封覺得,至少今年袁紹的求和,除了白馬陰影的效果外,還是有一些緩兵之計味道的,他吃了大敗仗,要是公孫瓚趁勢重新反撲,那樂子可就大了。

畢竟大半個冀州原來可是支持公孫瓚的,袁紹纔是後來者。

只是袁紹也想不到,公孫瓚眼下也已經沒有反擊的力氣了嗎,他的求和反倒是又暴露了心虛的底子。

放下陳登的帛書,劉封又拿起了另外一封。

這一封是建議劉備抓住機會,往西發展,可先行佔據魯國、沛國這兩個郡國。

劉封笑了,這必然出自陳長文之手。

陳長文在帛書中認真分析了局勢,認爲不論是北上青州,還是南下廣陵,都會爲徐州引來袁紹、袁術這樣的龐然大物爲敵,實不可取。

唯獨豫州,眼下雖有刺史郭貢,可州內卻是四分五裂。

撇開屢次遭到董卓軍洗劫而受損嚴重的潁川郡不提,剩下的汝南是袁家的基本盤,即便派兵佔領,也很難控制的住,樑國則是郭貢佔據,其擁兵一萬餘衆,又有刺史的名分,暫不可圖。

至於陳國,有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此二人有勇有謀,又得陳國百姓之心,可爲盟而不可圖也。

唯有魯、沛二國,盡在徐州之側,混若一體,國內又無國相就任,若是劉備此時出兵,當可輕鬆得手。

另外,陳羣還委婉的提醒了一句,陳登之父陳珪,曾任沛國相,而且時間就在幾年之前。

當時陶謙實力達到巔峰,橫跨三州八郡,表奏陳珪任沛國相。

陳珪在沛國期間,爲政清明,鎮壓匪患,得到當地士、民的好評,留下不少遺澤人脈。

後來陶謙勢敗,袁術佔據了廬江之後繼續擴張,陳珪手裡沒兵沒糧,只能離職逃回老家下邳。

若是劉備表奏陳珪爲沛相,當有事半功倍之效。

同時,陳羣還自承他家在豫州也素有薄名,若是劉備不棄,願爲劉備效勞,安定地方。

陳羣這個建議就比較保守,但確實如他所說的那樣,成功的機率很大,而且最關鍵的是還不得罪人。 wWW✿t tkan✿¢O

因爲不論是魯國還是沛國,現在連個國相都沒有,更不是誰的舊有地盤。

劉備如果出兵拿下來的話,既沒有受到強力狙擊,也不會得罪任何強敵,有些類似白撿的好處。

而且魯、沛兩國就緊貼着徐州,完全可以與徐州融爲一體,還能遮蔽東海、下邳的側翼。

尤其是魯國,戰略位置相當重要。

魯國雖不大,雖然只有六個縣,卻地處交通要隘,上下左右連接三州八郡,東海、彭城、泰山、任城、東平、濟北、山陽、沛國整整八個郡國。

只在魯國駐紮一支精銳,可隨時威脅兗州五個郡,可謂是鋒芒在背。

不把魯國給拔除了,兗州對徐州就毫無戰略主動可言了。

孔子曰,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句話從戰略角度來說,也是相當正確的。

控制了魯國,就輻射了半個中原地區。

劉封最後看到的,則是魯肅的建言帛書。

與前兩份相比,魯肅的帛書立意要更加高大,更從大戰略的角度來闡述自己的意見。

如果說陳登的策略是北進,陳羣的意見是西擴,那魯肅的意見就是南征。

魯肅指出眼下是南下的最好時機,周圍所有軍閥都陷入泥潭而抽不出手,廣陵目前沒有太守,代理郡務的袁綏又不是一個性格剛強的人,其人雖然有才,也爲政清廉明事,可他最大的弱點就是過於謙弱,且不知兵。

這樣一個代理太守,若是承平時會是一個最佳選擇,也能得到各縣的支持。

可現在是亂世,廣陵士、民們最缺乏的是安全感。

明公剛以數萬大軍,旬日之間橫掃琅琊,震動山東,廣陵士、民必心生敬服,熱誠以盼明公大軍南下,廣陵唾手可得也。

若是延誤時日,等到袁術騰出手來,必定派遣大軍與主公爭奪廣陵,屆時戰火瀰漫,生靈塗炭,就算打下了廣陵,可得到一片白地,又有什麼用處?

魯肅更在此後詳細描述其人的戰略思想。

拿下廣陵之後,譴使交好劉繇,然後聯繫劉表,三面圍攻,先滅袁術,盡取淮泗之地。

到那時,劉繇若降,則最好,不降,則吞併之。

如此一來,明公可坐擁徐、揚二州,退可保守一方,裂地稱王,進可逐鹿中原,角逐天下。

這是北讓袁紹佔據河北,西讓曹操佔領司兗,而我則據有徐揚。

如此一來,三足可成,鼎立可成。

袁、曹直面,退無可退,必先決戰。

而我保有江東,則袁、曹只可爭相拉攏,而不能聯手也。

魯肅的判斷非常準確,如果劉備沒有江東這條退路,那袁紹、曹操甚至有可能先滅了劉備,再決一勝負,總好過打到一半被人偷襲。

這就是老大、老二較勁,老三先死了的道理。

可如果劉備有退路,那就算袁紹還想要先拉着曹操滅了劉備,可曹操只要不是蠢貨,那是絕對敬謝不敏的。

到時候就算把劉備趕出了徐州,難道袁紹還能追到江東去滅了劉備?

放着江東的劉備在背後,曹操還能和袁紹決戰嗎?

這就是江東對徐州的重要性,有江東,則徐州安,無江東,則徐州危。

看完三封帛書,劉封將它們全部放歸原位。

劉備一直安靜的坐在一旁,看着自己這個得意的兒子。

越看,他臉上的笑容就越濃郁。

沒有什麼比人過半百,好容易創下一番事業,又後繼有人更讓一個父親感到開心了。

“封兒,汝可是看完了?有何想法,但說無妨。”

“兒看完了。”

劉封衝着劉備點了點頭,然後又陷入了沉默。

他在思考究竟該如何選擇。

如果是之前,那他其實是更贊同魯肅的建議,南下江東的。

畢竟和中原的大鱷們相比,江東此時真就是魚塘。

袁術麾下頭號牌面孫伯符,現在連劉繇的豪族聯軍都幹不過,遲遲過不了長江,被困在江北厲陽養傷。

劉備南下雖然要直面袁術,可現在的情況已經變了。

徐州軍再沒有歷史上的後顧之憂,而且還能搶先佔領廣陵,等於白得一個沒有經歷過戰火,保存完好的大郡。

最重要的是,哪怕劉備不南下,袁術明年一樣要北上,袁術和劉備之間幾乎沒有共存的可能,只有伱死我活的關係。

劉備現在直接南下,兵不血刃的拿下一個完整的廣陵,還能多收一年的糧食和賦稅,這相當於一次巨大的輸血,收穫更遠在這次琅琊之上。以劉封的估算,只要明年能夠擊退袁術,保住廣陵不受大的摧殘,等到後年,徐州軍就已經可以主動進攻袁術的淮南了。

按理來說,劉封應該毫不猶豫的選擇魯肅的這套方案。

但他還是有些猶豫不決。

因爲陳羣和陳登的方案也有相當大的可取性。

陳登進取青州,以爲琅琊屏障,又有機會能佔據黃河天險,拉攏孔融,得青州鹽鐵之利,好處之多,劉封也是非常動心的。

至於陳羣所說的魯、沛兩國,也的確是像熟透了的果子一般誘人心神,無須靡費氣力就可輕易摘取。而且一旦全部拿下,尤其是拿下魯國,這兩國立刻就能和徐州融爲一體,還能威脅兗州腹心,讓曹操再也不敢睨視徐州。

不過這些都是好處,壞處自然也有。

北上青州,勢必打亂袁紹取得河北四州的戰略計劃,引來袁紹的忌憚和敵視,平白爲曹操分擔了壓力。

而西擴魯、沛,又會嚴重刺激到袁術和曹操,因爲袁術早已將豫州視爲自己的地盤,只是暫時無力拿下,而魯國的位置又太威脅兗州的腹心了,曹操怎麼可能坐視不理。

這些利害關係,劉備也早已經明白了,在他看來,這些策略都很好,可惜只能三中選一。

他個人是已經放棄了陳羣的西融策略,在北進和南下中還沒能做出決定。

看見劉封想的認真,劉備也就耐心等待,深怕打斷了劉封的思緒。直到劉封緩緩突出一口濁氣後,纔好奇的問道:“吾兒在想些什麼?”

劉封衝着劉備露出了一個略帶狡黠的笑容,看的劉備心頭一軟。封兒到底還只是個孩子啊,都怪自己這個老爹沒本事,過早給了他莫大的壓力。

“父親,孩兒在想,三位大賢的計劃都非常誘人,也有很強的可行之處,不知可否有一個方案,能夠盡取其利?”

劉備哈哈大笑起來,自家這個兒子還真是有夠貪心的。

笑完之後,劉備搖着頭嘆息道:“我兒壯志可嘉,只可惜人心不足蛇吞象,此三策雖好,可我徐州力有不逮,如何能盡得之。”

“也不盡然。”

劉封臉上露出一個神秘兮兮的笑容。

劉備看到這笑容,身體一顫,不可置信道:“難道封兒你有辦法?”

劉封當然不敢在劉備面前繼續賣關子,直入正題道:“孩兒或有一法,可試行之。”

劉封將陳登等人三塊絹帛攤開,給劉備分析起來。

“三位智者之見,具都有利於我徐州。可即便如此,按其難易,收穫來看,可分其高下。其中子敬先生之謀略難度最高,但收益也是最大,只要我徐州能平定江東,坐擁徐、揚二州,則進退自如,天下可爭也。”

劉備緩緩點頭,這他也知道,所以他纔會在陳登和魯肅之間搖擺不定,做不出決定。否則的話,他早一邊倒的支持陳登,北上青州了。

劉備這人就是這麼用人唯親。

歷史上激戰漢中的時候,劉備徹底上了頭,曹軍的強弓都射到他跟前了,也死活不肯後退。

當時一堆大佬心急如焚,可任憑誰勸都沒用,最後還是得靠法正才成功讓他後退。難道只有法正說後退,纔是關心劉備?

顯然不是,只是因爲話是法正說的,上了頭的劉備才聽得進去罷了。

“南下方案則是難度最高,收益最大,得之可成問鼎之基業。”

“長文先生之策,難度最小,收益也是最小,可後患卻是最大。如今曹操被呂布糾纏,袁術被劉繇、劉表圍攻,自然是拿徐州沒辦法。可一旦他們各自騰出手來,那局勢可就不一樣了。曹兗州一路或可商量,可袁術必定來犯。”

劉備思考了一下,確實正如劉封所說,曹操或許可和,袁術則必一戰。

劉封繼續分析道:“既如此,長文先生之策與子敬先生一策,其實並無根本矛盾,只是多出了一個曹兗州。如果父親能穩住曹兗州,則大可同行兩策。”

劉備先是一愣,隨後恍然大悟,想通了此間的關節。

南下是要跟袁術開打,西擴也要和袁術開打,打的都是同一個袁術,又不可能變出兩個袁術來。

既然如此,只要能夠穩住多出來的那個變數——曹操,那徐州南下和西擴兩策略確實可以同時而行。

劉備興趣頓時上來了,難道真像封兒所說的那般,三條策略竟可同時執行?

這畫面太過美好,劉備之前可是連想都沒敢想過的。

劉備壓住激動的心緒,“那元龍之策呢?”

劉封卻是搖了搖頭,宛如一盆冰水,讓劉備冷靜了下來。

“元龍先生之策,收益中等,後患也中等。我們進入青州,勢必會得罪袁紹,袁紹此時內部還有公孫伯父,大概率會有所忍讓。可一旦等袁紹統一北地,那他就要對我們露出獠牙了。”

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章 大言欺人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9章 贈禮曲轅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8章 晨昏定省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21章 別有心思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87章 蒯良歸順
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61章 陳羣家書第167章 返回郯城第493章 喜得二將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241章 兩封書信第470章 孟德入局第382章 推出公債第506章 公瑾灼見第477章 達成共識第50章 舉薦撞車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147章 孫策謀江東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85章 周瑜的猶豫第262章 孫策憂心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357章 欲肅北會第479章 脣槍舌劍第215章 天子求援第255章 劉備的隱患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3章 大言欺人第106章 太史欲來第67章 府外遇豪傑第19章 贈禮曲轅第338章 華家定策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515章 封葛對奏第442章 黃祖求援第512章 抵達壽春第350章 隱秘利刃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363章 害人害己第496章 委任許攸第507章 士氏議降第223章 河東聞訊第516章 決斷河內第190章 密謀造反第425章 孫策請纓第492章 收攬蒯越第21章 別有心思第419章 安排糜竺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41章 陸議雄言第378章 得棲鳳雛第366章 本初廷議第116章 三賢獻策第8章 晨昏定省第212章 河東遇天子第274章 倉已降劉第303章 揚州分崩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439章 揚州兵動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325章 吳縣來人第302章 劉繇兩難(加更,加更!)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80章 父慈子孝第12章 破局之法第288章 奇貨可居第130章 兗使滿寵第476章 蔡郗會見第237章 籌謀潁川第290章 馮家有女第40章 一統州境的遐想第34章 真實華佗第51章 公瑾難求第453章 兵發巴丘第1章 我叫劉封,我是劉備的親兒子第21章 別有心思第305章 杯酒釋兵權第391章 二策取其一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420章 巡視產業第447章 先陣蔣欽第375章 蜂擁而來第336章 施壓吳中大姓第107章 鐵營與郡守第473章 張濟降曹第293章 整合力量(還是加更!)第74章 白色的金子【第五更求追讀!】第115章 追加投資第294章 廬江劉勳第251章 雒中議定第183章 禮遇袁使第12章 破局之法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05章 大捷回傳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155章 廣陵推演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21章 董昭歸徐第158章 謀奪任城第510章 遍賞心腹第225章 覲見天子第384章 諸葛加冠第487章 蒯良歸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