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8章 戰略調動

第588章 戰略調動

按照常理來說,張魯哪裡來資本朝着蜀中擴張?

漢中固然是天險之地,坐擁四塞,但體量實在是太小了。

漢中平原的耕地面積大概只有成都平原(即蜀中三郡)的兩成,關中平原的一成。

人口方面,即便是眼下的關中地區,人口依舊在漢中之上,只是很大一部分的人口不在曹操的掌控之中,而是受制於韓遂、馬騰等西涼軍閥,以及關中各地的塢堡豪強。

經濟方面就更不提了,關中凋零,蜀中敵對,失去了貿易之後,漢中的經濟並不算好。

以劉封估計,漢中至多不過養兵五到七萬,可需要防備的地方卻很多。其東面需要抵禦上庸的威脅,北面則是關中的壓迫,南面有米倉諸蠻,西面則直接受到蜀中和隴右的進攻。

即便這四個方向上的守備兵力降低到最少,張魯所能抽調的機動兵力也只有兩到三萬人。漢中軍的戰力在整個東漢末年都屬墊底,只能與劉璋時期的蜀軍菜雞互啄。

張魯又有什麼資本敢插手蜀中?

別的不說,光是趙韙的軍隊就足以在野戰中完勝漢中軍了。

劉封的目光不由的落在了漢中的北面,莫非張魯是投靠了曹操?

劉封能夠想到這一點,倒不是多智近妖,而是現代人的大局觀和歷史經驗給了他很大的幫助。

從劉封的角度出發,他往往會着眼於全局,而並非是一個點,況且熟悉三國的他很清楚漢中政權從上到下都是親近北方曹操的。

因爲和劉璋之間的血仇,張魯本人對漢室後裔並不感冒,甚至還有很深的隔閡。

劉備在拿下益州之後,一直都在積極拉攏漢中張魯,可張魯的反應卻極爲冷淡。

反倒是張魯聽說了曹操席捲關中之後,準備南下漢中時,連打都沒打,他就決定直接投降了事了。倘若不是張魯的弟弟張衛不甘心,堅決主戰,曹操立時就能兵不血刃的得到一個完整的漢中。

從歷史結果的角度來看,張衛曾經的努力險些拯救了大漢,卻最終敗給了天命。

因此,劉封很輕易的就懷疑到張魯和曹操之間的勾連了。

如果張魯的確和曹操走到了一起,那麼漢中將無須再面對來自北方的巨大壓力,如此一來,張魯可以調動的兵力最少能夠增加五成以上,必要時甚至能翻倍。

那漢中軍可機動的兵力當高達三、四萬之衆,難怪張魯如此自信,居然敢染指三蜀門戶了。

劉封這邊該怎麼應對漢中的變故,他心裡也已經有了一些眉目,只是具體策略,還得看漢中那邊的應手來進行確定和變化。

不過一些預備工作卻是已經可以做起來了。

“孝則,你記一下。”

劉封將顧邵從外間喚了進來,隨後開口吩咐道:“傳我命令,令高順爲主將,都本部人馬即日北上襄陽,隨後潛入上庸郡中。又令龐統爲參軍祭酒,參贊軍機諸事,治謀獻策。再令上庸太守杜襲總督大軍糧秣軍需,當清點倉稟,使糧食軍械,轉運不絕於道。待吾令至,剋日進伐漢中。”

說到這裡,劉封停頓了一下後,沉吟片刻,隨即接道:“若是漢中有變,可自行相機決斷,事後補奏。”

顧邵聽到這裡,忍不住擡頭看了一眼劉封。

不想蜀中諸事尚未平息,自家主公居然還是放不下漢中。

“再製一令。”

劉封卻是沒注意到顧邵的小動作,自顧自的繼續說道:“令賀齊所部即日入蜀,一月之內,於江州集結會師。”

劉封將高順先安排至上庸。

經過這大半年的時間,上庸已經囤積了大量的糧秣軍械,再加上之前的戰事中,並沒有給民衆和當地的設施造成什麼損壞,因而也能輕易的徵發出一兩萬人的民夫。

這些基礎結合起來,即便西進之路極爲困難,但也能夠支撐得起一兩萬精銳打一場半年時間的戰役了。況且一旦上庸開戰,襄陽戰區賈逵的力量必然會對其進行支援,能夠堅持的時間只會更久。

若是張魯真的敢繼續往葭萌增兵,那劉封真不介意直接掏了他老窩。

至於曹操方面的威脅,今時已不同往日。

之前劉封還會擔心曹操倒向袁紹,可經過這幾年的休養生息,就連劉備軍的軍械裝備得到了顯著提升,更別說劉封的嫡系部隊了。

另外,交州方面的歸順,也爲劉備、劉封父子帶來了豐富的海貿產品,以及大量的稻米。

交州大部分郡縣都有着很高的溫度以及豐富的降雨量,絕大部分田地都是一年兩熟,四分之一的田地能夠做到兩年五熟,而在交趾、九真兩郡中的紅河平原,那更是能出現一年三熟的奇蹟。

這兩年,劉封又不斷的對交州加大投入,輸送了大量的鐵質農具、曲轅犁以及耕牛等農具、農力過去,蒯越在當地還興修水利,疏通江河,使得整個交州的糧食產量激增三成。

自今年秋收起,交州每年能夠轉運至北方的糧食當在兩百萬五十萬石以上。

其中兩百萬石是賦稅,剩餘的數十萬石則是劉封以將軍幕府的名義,在交州民間採購的餘糧。

這些餘糧採購中的大部分會以北方特產的方式輸送過去,諸如白糖、雪鹽、香油、鐵鍋、布匹之類的拳頭產品,佔據了大部分的貿易份額,而剩餘部分則會以五銖、金銀等財貨結算。

因此,雖然多徵收了數十萬石的糧食,可給劉封幕府以及百姓增加的負擔並不大,相反還促進了南北經濟的聯繫,增加了交州對中原地區的向心力。

此外,揚州、荊州、交州的鎮壓行動大獲成功,不但安定了東南後方,增加了產出賦稅,同時也讓在南方平叛的數萬精銳部隊得到了解放,連同在山越、荊蠻、百越之中徵發的精銳青壯一併北調,直接讓劉封手中的機動兵力擴充了數倍。

眼下劉封手下的正規軍已經突破了二十五萬,且待遇大幅度提高,即便是普通士卒的月俸也已經增加了到了兩百錢,半匹粗布,一斗粗鹽,兩斛糧食。

年節時期還有額外的賞賜,數量不等。

不過有一點卻是與其他軍閥不同,劉封軍在出兵作戰時,往往嚴禁隨意犒賞士卒。 原因自然是源於劉封本人的態度,他堅定的認爲出兵犒賞會導致軍隊養成惡習,晚唐、南北宋的教訓可是極爲深刻的。

不過即便如此,也別以爲這個俸祿就少了,毫不誇張的說,這就是當世最高的軍俸了。

原來的時空中,曹魏鼎盛時期,也就是曹睿當政的時候,曹魏中央禁軍底層士卒的年俸也不過是數百錢,兩匹粗布,以及二十四至三十斛糧食罷了。

想要養家,粗鹽還得靠士卒自己去採辦。

這也是爲什麼曹魏士卒每次動兵都要大肆犒賞的原因,實在是平時工資太低了。可就這待遇,卻已經是橫掃整個三國了,除了諸葛武侯時期的蜀軍外,吊打季漢和東吳軍隊的待遇。

至於後來的大晉,作爲功蓋曹魏的大一統王朝,它的禁軍待遇居然比起曹睿時期還要微薄,也不知道這些禁軍會不會後悔當年幫着司馬家奪了曹魏的江山了。

這可真正是我扶你上位,你拿我節流了。

如今劉封軍有摧鋒軍、挽瀾軍兩個甲級軍級作戰單位,另有賈逵、高順、周瑜、賀齊、蒯越五個乙級軍級作戰單位。前者滿編爲三萬人兩千人,原三萬人,如今各自多配備了一個山越營兩千人,合計六萬四千人

後者則是兩萬人的規制,合計十萬人。

水軍又有九個校尉部,合計五萬四千人。

再加上諸葛亮、陸遜、龐統、呂蒙等獨立別部人馬,也有數萬之衆,再加上許褚所領的六千劉封親軍,全軍合計二十六、七萬衆。

除了這些精銳的野戰軍外,尚有數萬規模的郡縣兵馬也都建立了起來,其中大部分在荊南四郡和交州諸郡。

之所以有這樣的考量,主要還是因爲荊北、揚州本身就有大量的野戰軍坐鎮,並不需要太多的郡縣兵。而反關荊南四郡、交州諸郡以及會稽南部、豫章郡等地,地偏人遠,倉促之間又不及調兵,還是需要配備一定的郡縣兵,維持當地的治安和穩定。

否則若是出了什麼事情都要從中原調兵,道路又那麼遠,實在是不太划算。況且郡縣兵的待遇比起野戰軍來可是又要下降一個檔次了,除了年節的賞賜外,基本上也只夠郡縣兵本人吃個飽飯,每年發放兩套軍裝,開銷要比野戰軍小上許多,這些養兵的消耗甚至都要比多調幾次兵馬來的少。

擁有如此雄厚的兵力,即便在蜀中投入十萬之衆,劉封卻也不再像前兩年那般畏懼曹操和袁紹合流的壓力了。

除了軍隊力量的激增外,劉封軍在地理上的優勢也愈發凸顯了起來。

在襄陽一線穩定了之後,劉封軍在中部戰場可以集結力量堅守襄陽,極大的改變了原本腹心空虛的危險狀態。

整個長江如今都置於了劉封軍的掌控之下,劉封軍本身又有大量的水軍,往來支援變得極爲方便,兵力機動不論是成本還是效率,都要遠勝袁紹和曹操方面。

上庸的入手,使得襄陽的側翼安全得到了鞏固。

葭萌關的入手,又鎖死了漢中軍乃至曹軍入蜀的通道。

即便蜀中打的熱火朝天,只要葭萌關被劉封軍掌握在手中,張魯、曹操就只能望蜀興嘆,卻無法越雷池半步。

最重要的是,不論是葭萌關,還是襄陽,都是易守難攻之地。

劉封可以以少量精銳坐鎮這兩處,然後視情況變化機動兵力。

在這樣的戰略態勢之下,戰爭的主動權會毫無疑問的掌握在劉封手中,而看似進攻一方的張魯、曹操,實際上卻是毫無半點戰略主動權,很容易就被劉封牽着鼻子走,甚至找到破綻一擊斃命。

至於中原戰場,雖然豫州地形平坦,一馬平川,且戰術寬度極廣,很容易遭到敵軍的偷襲攻擊,徐州也是易攻難守之地,且寬大的正面無險可守,只能依託少數丘陵地帶和堅固的城池進行設防。

但劉備父子也在這裡囤積了大量的精兵強將。

光是劉備所部在徐州和豫州就有十餘萬衆,劉封也將最精銳的摧鋒、挽瀾兩個軍六萬四千人佈置在了豫州平原,這裡面還包括了劉備父子六成以上的精銳騎兵,以及九成以上的具裝騎兵。

別說曹操了,就是袁紹全軍而來,恐怕都奈何不了劉家父子。

這還沒算如今駐紮在夏口的周瑜所部。

兩萬四千人的周瑜所部如今承擔起了戰略預備隊的重要職責,它既能順着沔水北上馳援襄陽,又能順着長江直下,然後經合肥、壽春增援豫州,同時也能朔江而上入蜀,可謂是定海神針。

也正是有周瑜的存在,哪怕意識到曹操摻和進了漢中和蜀中的事情之中,劉封依然毫不猶豫的將高順所部調入上庸,又立刻下令賀齊所部入蜀。

況且必要時刻,還可以下令蒯越所部的剩餘兵力,並交州、荊南的部分郡縣兵北上。

這些兵力或許野戰能力有些薄弱,但作爲守備兵力卻是綽綽有餘的。如此一來,又有兩三萬人的生力軍即刻可以投入戰事。

這麼算起來,劉封手裡還捏着足足五六萬人規模的預備隊沒動,信心自然十分充裕。

從劉封做好入蜀的那一刻起,他就不再擔心曹操和自己翻臉了。

此時此景,好似荊州之時,但其實內裡的情勢變化極大。

襄陽城下時,劉封還不得不接受了曹操的戰略訛詐。

可今時不同往日,如果曹操還想在益州上覆刻荊州的勝利,那恐怕他會相當失望了。別說了訛詐三蜀之地了,即便是靠攏他的漢中想要安全入袋,也都得問問劉封答不答應了。

若是曹操識相,或者能夠壓得住手,那劉封即便如今實力大漲,暫時還是不想同他撕破臉的。

(本章完)

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6章 曲轅犁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章 大言欺人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0章 榻上盤賬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0章 榻上盤賬第6章 曹家夜話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165章 諸葛子瑜
第334章 徐晃破城(第二更)第45章 舉薦太史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443章 荊北取捨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92章 曹操定策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6章 曲轅犁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198章 呂布來投第73章 面見臧霸【45求追讀!】第248章 司州之爭第186章 張昭請罪第418章 曹府提親第347章 孫策的心思第449章 陣斬陳就第351章 僵持不下第157章 抄襲郭貢第505章 子修三求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464章 中期調度第413章 再見二喬第606章 戰後收編第410章 幕府初成第165章 諸葛子瑜第138章 孫策破門第537章 利縣大敗第394章 天子說客第152章 荀攸訪蒯越第249章 拜訪曹操第498章 安撫荊南第200章 劉呂比鬥第514章 騎兵三寶第91章 取信丹陽卒(第一更求首訂!16)第618章 奔襲得手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527章 伯言望蜀第127章 買一送一第252章 陳國王相第126章 太史子義邀是儀第582章 漢中異變第431章 邀功請賞第432章 劉表出兵第224章 進駐聞喜第150章 不過如此第189章 東海王宴第421章 荊州應對第526章 天下“大”安第635章 掩人耳目第118章 周 蔣來投第319章 頓兵錢塘第499章 臨湘夜宴第484章 各有去處第131章 改換方案第598章 再陷武陽第339章 自投羅網第34章 真實華佗第379章 士元獻策第553章 勢如破竹第201章 比斗大勝第58章 毛遂自薦第383章 完璧歸封第433章 中原烽火第203章 張邈割愛第482章 荊州戰畢第279章 長途奔襲第385章 三度入雒第562章 巴郡來使第354章 淩統勸降第169章 元服與茂才第604章 聯軍破營第424章 張羨起兵第149章 劉表所欲第504章 曹昂來意第29章 元龍,備給你看一件寶貝第108章 開陽開城第462章 龐氏兵變第3章 大言欺人第623章 兩面呼應第113章 臧霸歸心第390章 欲加之罪第20章 榻上盤賬第256章 豫揚大戰略第17章 宴請趙田第20章 榻上盤賬第6章 曹家夜話第563章 龔揚請援第530章 調略上庸第119章 天賜良港第120章 朐縣鹽豪第393章 表奏吳侯第80章 父慈子孝第631章 地利之優第596章 兵權之爭第314章 局勢變化第380章 面見劉備第165章 諸葛子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