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九章 心安乃任

“不是藏名混時俗,賣藥沽酒要安心。”————————【西山吟】

毌丘興宛如一尊木偶坐於馬上,靜默不語,一旁的劉繇趕緊應道,靜候皇帝的指示。

“你去一趟太學,將今日之事大致對潘勖陳說一遍,他知道該怎麼做。”皇帝語氣漠然的說道,他雖然不會在這個時候下狠手,但讓太學僕射潘勖利用職權清除幾個害羣之馬還是做得到的。

劉繇聽出了皇帝語氣裡流露出的淡淡的殺氣,心神凜然,這便策馬回城去了。

“這裡有些熱,走,去河邊吹吹風去。”說着,皇帝便掉轉馬頭,往北來到滾滾渭河的岸邊,此時正是日頭西斜,光照河面,水面上閃爍着粼粼金光。皇帝看着這副景象,索性放開了繮繩,任由坐騎載着他隨意走動着。

他身邊僅僅跟着殿前羽林郎周瑜一個人,這是皇帝刻意爲之而做出的舉動,趙溫那一幫人也看得出皇帝想與周瑜這個年輕羽林郎單獨敘談的意思,一干人都極爲自覺的跟在後頭。

“公瑾。”皇帝勒馬佇步河岸,目光深沉的遙望着對岸,悠悠說道:“你騎着馬,能否從這渭河上躍到對岸去?”

“陛下說笑了。”周瑜笑着回道,笑容很是灑脫自然,聲音讓人聽了覺得很舒服:“渭河寬有數十丈,臣之所乘既非神駿,豈能輕易躍之?”

“那若是給你一匹神駿呢?”皇帝正獨自看着河對岸陷入沉思,聽見這話,不禁回過頭來,審視了一眼周瑜,看着對方俊逸卻不凌厲的相貌,以及眉宇間難藏的那一股英氣,凝聲說道:“讓你躍過此河,你可躍得過麼?”

周瑜表情忍不住肅然了幾分,不敢輕易答話了,良久,他勉強一笑,說道:“還望陛下恕罪,無論有無良駿,臣都不會躍過此河。”

皇帝一笑說道:“我看你是身在此地,心卻早已在了對岸,是故非是不想躍,而是不願躍。”

“周公瑾,你還在猶豫什麼?”

這句輕問像是皇帝在他心底呵斥了一聲,讓周瑜臉色微變,短短几瞬之間,他的臉上便流露出了許多種複雜的情緒,一時間百味雜陳,久久未曾答話。

“你有將將之才,這次南征,本是你一舉成名的大好機會。可你知道爲什麼,同爲殿前羽林郎的太史慈、孟達皆已隨軍前行,而我卻偏不予你任命麼?”皇帝不等他說完,便已將頭轉了回去,再次遙望着渭河上粼粼的波光、對岸長着的青草黃花:“就是因爲你心底的那份猶豫!”

“你從汝南奉璽入朝的時候我就看出來了,若非局勢已定,你心裡更想的是隨孫策建功立業、盡情施展才智。而不是待在這人傑輻輳的朝堂,稍有不慎就會遭遇埋沒,就像毌丘繼仁一樣在我身邊終日碌碌。所以你看似順服朝廷、任職奉命,其實……心不在此。”皇帝今日像是要把話徹底挑開,驀然說道:“若非我還勉強有些中興之資,你恐怕愈會失望。”

“臣不敢!”周瑜終於反應了過來,他從馬上翻身而下,衝皇帝抱拳道:“陛下是聖明天子,乃漢室中興之望,臣有幸伴隨帝駕,豈敢再生二心!”

皇帝剛纔一連串說的話簡直是句句敲在了他的心裡,雖然不全對,但也是八九不離十。他其實並不是像皇帝所說的那樣一心想與孫策縱馬江東——那是皇帝故意用後世的思維而加以揣測、並且藉此施壓周瑜。

其實更深層次的原因,彼此都是心知肚明。那就是周瑜一開始的打算,僅僅只是爲了廬江周氏今後的發展、順帶還有好友孫策的前程。而不是像趙溫、張昶、潘勖、楊沛這般,在顧全家族利益的同時,緊緊的跟隨在皇帝身邊、做一個以皇帝馬首是瞻的帝黨中堅。

皇帝對於用人有自己的一套方式,像是楊琦、劉繇這些人,他不會要求彼等對自己的立場是絕對服從。只要肯付出一定的名與利,這些人都會爲皇帝所用,只是他們永遠不會成爲心腹、用起來也不順手、更不會讓他們手綰大權。

但是像賈詡、周瑜,乃至於以後將要逐一啓用的諸葛亮、司馬懿等人,皇帝對他們的要求不僅僅是跟自己‘以利合’那麼簡單,他需要的一支立場始終站在自己這邊的忠誠班底,這班底可以在彼此之間、甚至與皇帝有一定程度的分歧,甚至可以在私下裡有自己的小算盤、小動作,但他必須是真正的從表裡、內外都忠於皇帝一個人。

而不是像朝廷內的關東、關西兩幫士人一樣,心裡忠於朝廷、忠於皇帝,但從未與皇帝真正一條心。

如果這些人做不到,那麼皇帝就會像是當初設法讓賈詡、荀攸歸心一樣,先觀察一番,再找機會或是動之以情、或是曉之以理的用言語刺激他們。

“我知道你沒有二心,自打你入朝以來,我一直對你青睞有加,這你也知道。”皇帝一邊眺望,一邊說道:“你是個聰明人,心裡也清楚我想要你做什麼樣的臣子,同樣是‘臣’,其實大有不同。你想做哪種,全在於你,但我可以向你保證,無論哪種,你依然是周公瑾。”

這是要周瑜做出決斷了,其實這時候無論說什麼,都不如做。周瑜也知道皇帝現在只想聽他的一句話表態而已,不同的表態,將會有不同的‘反應’給他,那纔是決定他個人今後榮辱的大事。

他看着皇帝站在岸邊的側影,西斜的陽光灑在皇帝的側臉,讓眼前這個十四歲的少年介乎於成熟與稚嫩之間,雖是漫不經心的看着河對岸,但滿是一副胸有成竹的自信。這份洋溢着莫大的自信,像是將天下事盡握於手中,像是面前縱然有驚濤駭浪,他也能帶着這份自信將其斬破擊碎。

這種似乎是與生俱來的自信與朝氣,周瑜似乎只在一個人身上見到過,他欠身說道:“臣遠自江淮而入朝,正是心慕朝有聖天子、能開中興之世。能爲陛下竭智奉職,是臣所願。”

話雖模棱,但含意卻十分明白,雖然二者尚未真正開誠佈公,周瑜還不知道皇帝真正想要做的是什麼,但他自然明白如今該怎麼做纔是最好的選擇。

皇帝眼角的肌肉顫了一下,雖然離最後一步尚有些距離,但已經是個不小的進步了,他隨即笑道:“善!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帶三尺劍立不世之功。”說完便低頭看向仍站在地上的周瑜:“涼州刺史韓遂進擊宋建,久久未平,此人非是易與之輩,朝廷不得不慎。如今有安集將軍張濟領兵一萬駐守漢陽,你即刻代軍司馬職,與毌丘興領兵一千前去助陣。”

安集將軍張濟駐兵漢陽郡,一是爲朝廷守護西邊的防線、二是與雍州刺史鍾繇一起密切監視韓遂在涼州的戰事、三是作爲一支預備隊、給武都郡的裴茂等軍看好後方。

如今皇帝明確表示了對韓遂的不信任,並將周瑜與毌丘興派往漢陽,其用意,周瑜不難猜到。

只是讓周瑜想不通的是,皇帝的這個‘反應’,似乎有些沒有表現出作爲像賈詡、趙溫那樣的皇帝親信,到底該要做什麼。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
第三百七十八章 微末生非第二百四十四章 益州克成第五十三章 何算其人第五百二十九章 勞於心計第二百二十五章 貪官圖爵第九十九章 嗟乎義士第九十章丨軍心鼓動第一百四十章 實情錯落第三十章 良工苦心第三十九章丨無猜心事第九十一章 聲色顯露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三百二十四章 不預則廢第十五章 異軍東來第六十五章 單車刺史第二十七章 暫息於事第八十五章 景年不永第二百九十四章 螳螂被翳第三百七十章 樹下班荊第三百五十五章 漫漫林道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第七十章丨圖窺朝政第四十八章 思精韻高第一百一十七章 戎機伏莽第八十四章 深謀勿疑第十二章丨自謀出路第五百四十一章 深論莫及第八十六章 期於殿門第一百五十四章 假義凜然第三章丨御戎之方第六十二章丨一班鼠目第二百三十八章 懸軍深入第一百七十章 朝日興蔚第二十八章 試策伊始第十八章 指通豫南第三百一十六章 幸有餘情第三十四章 百年樹人第十二章 算我師旅第一百一十九章 稽功思文第十七章 榆中勇士第三十六章丨蕭索宮道第一百一十七章 隱憂未解第五十六章 快馬一鞭第七十五章 遺學偉跡第一百一十一章 孰所致然第一百七十七章 捍蔽無存第十六章 變生不測第二十三章 應答如響第五百一十二章 浮光躍影第五十九章丨其深次骨第五百六十五章 失謀身隕第三百零七章 徐州雲波第二十一章丨暫緩急難第二百二十九章 悽風冷雨第八十九章 披堅執銳第二百九十三章 勞人草草第四百九十九章 歧路徒營第二百二十四章 局勢跌宕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十一章 奮勇爭先第一百二十三章 祛衣受業第二百四十六章 甘於籍籍第五十五章 達士徇名第六十二章 馳高鶩遠第四百八十六章 榮者常通第二百九十章 知止則殆第三十八章丨柏梁臺上第一百零七章 算前思後第一百四十五章 擐甲執兵第四十三章 息怒停瞋第三十七章 王也乘興第七十九章丨事不可爲第一百零三章 遠迄南鄭第一百五十五章 萍水相逢第四百一十二章 剖符施檄第四百四十八章 魯殿靈光第五十八章 哀矜勿喜第五百三十六章 利慾薰心第三十八章 宗社攸賴第十九章 厝火積薪第五十三章丨欽使關東第五百一十章 兵渡柴桑第七十一章 無宜追罪第二百九十七章 鷸蚌相危第一百三十五章 幽贊微言第一百九十九章 參分天下第二十九章 垂意經綸第二十二章 睹冰知寒第六十七章 民戶委輸第七十六章 仁至義盡第二百七十二章 巧似成真第六章 吳牛喘月第四百零六章 尊長之命第三十七章 皆贊所見第一百一十四章 層疊欺壓第二百一十二章 草枯水涓第三百章 款兵竄伏第一百四十四章 箭雨如蝗第一百六十一章 心瘁難爲第二百七十三章 示子吾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