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宮廷變(一)

自拓跋曜身死, 秦宗言一朝成爲萬人之上、連皇帝都要避讓的權臣,朝臣們都以爲秦宗言會大刀闊斧的在朝中發展自己勢力, 將自己的人手安插在朝堂各處, 沒想秦宗言一直沒大動作, 幾乎不插手朝堂運作,只將大部分軍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秦宗言掌控軍權後魏國這些年各地的叛亂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平復,邊境也恢復了平靜, 不像以往每年冬季前都有或大或小的摩擦。

這份安穩平靜讓大部分朝臣不由自主的安於現狀, 雖說不少人嘴上還是罵他是權奸, 可真正敢站在明面上跟他作對的朝臣幾乎沒有, 要麼就是暗中潛伏, 是故朝中出乎意料的太平,這讓很多人都有一種先帝未死的錯覺。人都是安於現狀的,既然朝堂沒有大變動, 也不對他們利益產生任何影響,這朝政到底誰做主對他們來說也無所謂,反正也輪不到他們來做主。

這種情況也是謝簡、謝灝、崔遠、郭彥等人所預料和希望的, 秦宗言被拓跋曜壓了這麼多年,一朝揚眉吐氣,當然想大展宏圖,奈何他身邊的岳父、大舅子、連襟和謀士們一致反對, 衆人認爲秦家實力足夠, 登基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既然如此, 該有的名聲還是要的,免得後面登基時反對人太多,對政權不利。

秦宗言能走到今天這一步,除了自身努力、兒媳給力以外,很大程度還因爲他從諫如流,雖說位高權重,難免性格難免有些霸道,可大部分時候他還是很講道理的,不然謝知當年也不會選中秦家。

既然選擇按兵不動,秦宗言也就將自己的兒子和屬下分散出去,秦家能崛起靠的是武力,他手下的那些兵在他發家的時候是得力干將,可再太平時候留着又是隱患。秦家這會按兵不動,已經有不少人疑惑了,只是秦宗言在軍中向來強勢,衆人都不敢過問而已。秦宗言不是過河拆橋的人,他能給兒子想後路,也會給屬下想後路,這會邊境還沒徹底安定,他身邊只留下幾個心態穩的老將,別的都派出去平定邊境、積累軍功,將來論功行賞也好給他們幾個看得過去的爵位。

如此分配之後,秦宗言身邊就只留了約一萬名親衛,算上留京老將、兒子們的親衛也才一萬五千人,而京中禁衛軍卻有十萬人,這些禁衛軍目前全由秦家老三掌控。秦老三掌握禁衛軍後,雖將原有的小隊打散重新分配,可到底秦家掌權不久,禁軍中有多少忠心部下還很難說。一旦有人慫恿這些禁軍造反,留在京城的秦宗言就十分危險。

因此秦家諸子都很反對父親將手中兵力都派出去,他們認爲起碼要留一半兵力在京城才能保護父親安全。可秦宗言明白自家底細,他手下那些精兵都是以一當十的存在,十可不是那些普通的士兵而是精兵。京中禁衛軍的確都是拓跋曜訓練出來的精兵,可還是比不上他兒媳用特殊方法訓練出來的精兵。更何況秦宗言手裡還有一個最大的底牌——火|藥。

謝知十來年前就把火|藥的法子交給秦宗言,秦家研究了十來年,不說造出後世明清時期的大|炮,宋元的水平還是有的,在這個冷兵器時代,這種火器就是大殺器。只是秦宗言目前只把火|藥當秘密武器,平時不輕易顯現,也就是攻擊柔然王城時用過,所以衆人都不知道。軍中也有人閒聊時提起秦家火|藥,可他們把火|藥的功能說的天花亂墜,被衆人理所當然的認定是吹噓。

秦氏兄弟也是知道些火|藥的威力,可他們沒親眼見過,秦宗言也不可能把火|藥交給他們,這是秦家的秘密武器,將來只能留給秦紘和阿生,別人就別想了。不過經過秦宗言改進的練兵方法,他都傳給兒子們了,他還大方的允許兒子們養私兵。他這等舉止,讓所有覺得老爺子偏心的兒子們都沒別的想法,自古華夏就是嫡長繼承製,父親對他們已經夠好了。如果真想要爭奪天下,就跟小十一樣,自己去奮鬥。

拓跋懷不知秦宗言另有底牌,他只知道秦宗言這兩年因爲財力不濟,流放了不少手下,還將幾個能幹的兒子都派了出去,目前身邊只留了幾個老將和不成器的兒子護衛,他喜得晚上做夢都要笑醒。他覺得這是自己反攻最好時候,這兩年他硬頂着朝臣的壓力,沒有把十萬禁衛軍解散,等的不就是這天嗎?雖說現在禁軍首領是秦家老三,可那些禁軍是父親親自訓練出來的,將領們都對父親忠心耿耿,他們真願意臣服於秦家?

“賀蘭將軍,我們什麼時候動手?”拓跋懷問賀蘭英雄,拓跋懷登基不久,他又在服父孝,後宮嬪妃除了秦家送來的秦昭儀,餘下的妃嬪都是他登基前就納的。他登基前有一妻五妾,正妻盧氏是彭城王妃的胞妹,盧家本應站在皇室這邊,可自從拓跋曜和彭城王死後,盧氏就旗幟鮮明的站到了秦家這一方,幾個嫁到拓跋皇室的女兒被盧家理所當然的拋棄了。拓跋懷跟正妻感情本就尋常,如今更是相敬如賓,頂多一月見面一次而已。

目前後宮最得勢的是秦昭儀和崔昭儀,秦昭儀是謝知和秦紘的養女,崔昭儀是崔遠的侄孫女,這兩人身後的家族正炙手可熱,拓跋懷不得不寵,不過他心裡最親近的就是賀蘭貴人,賀蘭貴人是賀蘭英雄的庶妹,賀蘭英雄是拓跋懷眼下最能依賴的心腹。至於另外兩名侍妾則是拓跋懷成親前,林季華賜給他的宮女,就現在這情況,兩人在宮裡的地位就等於會喘氣的擺設,半點波瀾都不敢起。

賀蘭英雄問拓跋懷:“陛下,秦宗言城府頗深,就算將手下盡數遣散,我們把握也不大。”賀蘭英雄也想壓制秦家,可就他對秦宗言的瞭解,這老狐狸絕對不會沒把握的事,他敢把部下和兒子都派出去,絕對不是對外所猜測的秦家起內鬥,秦宗言覺得兒子們威脅太大,才把兒子都送走。先不說秦家還沒得江山,就算得了江山,他沒死也輪不到兒子們做主。

“可是我們若錯過這次機會,又能有更好機會?”拓跋懷反問賀蘭英雄,他也知道他的計劃太冒險,可時機不等人,錯過這次機會,他說不定就會被秦宗言拿刀逼着寫禪位詔書了。

賀蘭英雄沉默不語,不止拓跋懷着急,他也着急,秦家對拓跋懷手段還算溫和,對自己就很強硬了,他這些年一退再退都沒能讓那老狐狸放心,他是一心想要自己的兵權,他沒了兵權還能活?

拓跋懷聲音幾不可聞的說:“曾大母也答應配合我。”

賀蘭英雄神色微動,所有人都以爲太皇太后活不久了,可沒想老太太求生欲如此強烈,居然硬生生強撐了兩年,不過她也快油盡燈枯了,所以拓跋懷才能說動她吧?賀蘭英雄思忖着下跪:“臣誓死效忠陛下。”若有半分可能,他也不願冒險,可不冒險他就只能等死了。他也不知哪裡惹到永安侯,這小子就跟瘋狗一樣死盯着自己不放,這小子跟他親爹可一點都不像。

“將軍一旦事成,朕必定封賀蘭貴人爲皇后。”拓跋懷滿臉激動的扶起賀蘭英雄。

賀蘭英雄心中暗忖,要是他能收拾秦家,還需要在乎一個庶妹是否是皇后嗎?皇帝自己來坐纔開心。

拓跋懷並不知道賀蘭英雄此時心中所想,他也不是完全信任賀蘭英雄,自他倉皇登基後,他就再沒有信過任何人。可父親手下那些將領除了賀蘭英雄,他也不知該拉攏睡了。曾大母讓他儘量拉攏朝臣,可一個沒實權的皇帝,朝臣們哪會把他放在眼裡?拓跋懷目光堅定,他不能再讓秦宗言控制住自己了,拓跋家的江山不能毀在自己手裡。

第2章 流亡北朝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08章 太子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161章 生波(三)第197章 奔喪(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90章 大赫連氏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7章 書房談話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65章 賞雪(三)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13章 守城(五)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96章 奔喪(中)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6章 奔喪(中)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03章 敵襲(中)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6章 試探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95章 奔喪(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52章 分家(下)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3章 誠意(下)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68章 南樑(四)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63章 賞雪(一)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5章 南樑(一)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04章 敵襲(下)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章 內宅瑣事
第2章 流亡北朝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208章 太子第155章 秦家新婦(一)第161章 生波(三)第197章 奔喪(下)第225章 京城風起(三)第169章 初到建德郡(五)第140章 風生水起(七)第163章 帝心難測的拓跋曜(下)第73章 拓跋曜的道歉(中)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254章 亂世起(五)第175章 千里託孤(二)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28章 想要移走的玉竹(二)第168章 初到建德郡(四)第120章 色令智昏(二)第83章 別後重逢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246章 平城大亂(九)第35章 共甘共苦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19章 謝家往事第275章 宮廷變(六)第90章 大赫連氏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82章 各方反應第7章 書房談話第82章 北伐的永泰帝第65章 賞雪(三)第116章 閨蜜談心第263章 暫時的安定(五)第148章 婚前準備第113章 守城(五)第179章 千里託孤(六)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8章 夫妻閒話第187章 夫妻情話第96章 驛站逃離(三)第196章 奔喪(中)第273章 宮廷變(四)第31章 第一天上課(下)第196章 奔喪(中)第221章 秦紘的開解(上)第103章 敵襲(中)第56章 謝知的底牌(上)第16章 試探第259章 暫時的安定(一)第6章 陳留公主府第142章 風生水起(九)第195章 奔喪(上)第2章 流亡北朝第152章 分家(下)第216章 郗家來人(上)第274章 宮廷變(五)第13章 誠意(下)第270章 宮廷變(一)第186章 封爵賜名第43章 秦家往事(四)第217章 郗家來人(中)第10章 各自算計(上)第83章 別後重逢第37章 步六孤將軍府(上)第205章 汝南王(下)第3章 謝家往事第68章 道觀偶得第158章 秦家新婦(四)第46章 陳留教女第268章 南樑(四)第97章 驛站逃離(四)第272章 宮廷變(三)第63章 賞雪(一)第171章 牛痘活體試驗(上)第122章 色令智昏(四)第136章 風生水起(三)第277章 宮廷變(八)第33章 波瀾又起(二)第141章 風生水起(八)第71章 姐妹情深第139章 風生水起(六)第204章 汝南王(上)第227章 京城風起(五)第243章 平城大亂(六)第8章 一見鍾情(上)第108章 母女談話第134章 風生水起(一)第190章 大伴清(上)第40章 秦家往事(一)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265章 南樑(一)第115章 秦宗言回防第166章 初到建德郡(二)第229章 京城風起(七)第104章 敵襲(下)第178章 千里託孤(五)第24章 內宅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