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

胡濙最近辦得最多的是,就是給皇帝洗地。

這宗族禮法本來是限制皇權的一把尖刀,現在可好,成了皇帝手裡的一張牌,皇帝做什麼事兒,都是有理有據,有根有腳,還站得住。

皇帝要登基,胡濙上奏尊吳氏爲皇太后,嫡子之名;皇帝要削帝號,胡濙站出來第一個支持廢太子;皇帝要炸帝陵,胡濙第一個站出來說幹得好,還補了手續,青瓦變黃瓦;皇帝要太廟殺人,胡濙第一個站出來說,皇帝大義滅親。

皇帝要廢鑿山伐石之禁,胡濙第一個站出來說革故鼎新;皇帝要辦官冶所,胡濙第一個站出來說大勢所趨;皇帝要廢鈔鑄幣,弛用金銀之禁,胡濙第一個站出來說金銀之禁猶在,不算違背祖宗之法!

流通的是銀幣!流通不是金銀之物!

皇帝要安撫宗親,打出了親親之誼的牌,胡濙立刻就追了一個吳庶人,盡顯堯舜之盛德。

皇帝幹啥事都有理,那怎麼能行呢?

那還怎麼把皇帝關在籠子裡呢?他們都住到了籠子裡面,皇帝怎麼可以如此沒有約束呢?

眼看着皇帝這權柄越來越大,做事百無禁忌,推陳出新,新政一個接着一個砸下來,朝臣們卻沒有任何反抗的餘地。

皇帝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卻是英名無損,功業無暇,怎麼可以這樣呢?

自然先要把胡濙彈劾了,再彈劾于謙纔是。

于謙私德無虧,公德無垢,不好彈劾,可是你胡濙可不是私德無虧,甚至是沒有德。

胡濙的確沒有德,他向來是誰在位上支持誰,胡濙的確沒有德,站着把他們噴了一頓,毫髮無損。

朱祁鈺處置了這名御史,打了二十廷杖。

胡濙和于謙完全是不同的朝堂生存法則,胡濙大忠似奸,但是他依舊是抱着讓大明再次偉大的心態,在做事。

陛下做的對,他當然雙手雙腳的支持。

大理寺卿薛瑄看着那御史被拖了出去,也是搖頭,六部尚書那是大九卿,沒什麼實質性的罪名,就彈劾,怎麼可能彈劾的動呢?

六部尚書不找你們麻煩就是好的了,陛下喜歡實幹,不喜歡空談,唱高調,扣帽子,在陛下這沒用。

陛下又不吃那一套。

薛瑄站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與刑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定下了寶源局的規矩文章,還請陛下御覽。”

朱祁鈺看了許久,點頭說道:“暫且施行,寶源局需要隨時報稟,隨時修改,以期數年之內,形成定製。”

這個制度並不簡陋,但是製作的很多條條框框,都是以極低的標準去制定,遵循的規則,是底線思維,在使用中,隨時稟報修改,纔不會作繭自縛。

薛瑄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鴻臚寺卿楊善又站了出來說道:“陛下,臣以爲,這弛用金銀之禁,利國利民,乃好事一樁。”

可不是好事嗎?

陛下廢了舊鈔,鑄了新幣,太倉用了新幣發放了俸祿,雖然依舊是平釐七錢,折了三成出去,可是這新幣,實打實,可以當一兩去花。

這就是足俸!

對於商品的真實價格和名義價格,閱讀了陛下第一冊《國富論》的羣臣們,也基本都明白了,貨幣只是表示勞動價值的一種表現方式。

楊善話鋒一轉,頗爲擔憂的說道:“但是臣最近風聞,胡商、番商,對銀幣極其追捧,臣以爲爲防止貴物流向海外,還是得管一管,約束一下。”

“各提舉司,應當防患於未然,大明銀少錢少,再被胡商、番商帶走了,那大明用什麼?”

楊善也是個小氣人,做鴻臚寺卿掌朝貢之事,他就從來不做賠本的買賣。

在他看來,這幫胡商、番商在一如既往,和當初一樣,在偷大明的錢!

朱祁鈺並沒有在奉天殿內回答這個問題,大明與海外的白銀流轉,始終是增多的,包括銅、錫等物,這些現在方興未艾之時,現在討論一來爲時過早,二來,地方也不合適。

這裡是奉天殿,議政的地方,不是討論財經事務的地方。

“楊卿,每月一次的鹽鐵會議可以聽一聽,這件事就不在這裡討論了。”朱祁鈺讓楊善回班。

大明擁有世界上最龐大的工匠,最龐大的人口規模,和最勤勞的百姓,他們用雙手生產了無數的產品,遠銷海外。

比如清末的時候,英吉利和韃清商貿往來,始終是逆差,白銀始終向韃清流轉。

爲此英吉利拿出了福祿膏這種害命的東西,對韃清進行傾銷,甚至爲此發動了兩次戰爭。

鴉片戰爭,何嘗不是白銀戰爭呢?

但是又能如何呢?

很快土膏的產量和質量就超過了英吉利,韃清反過來傾銷土膏,爲此英吉利不得不再次逼着清廷禁菸,結果直接禁出了軍閥割據的局面來。

白銀或者財富,始終向着生產力強的方向流轉,這是一個不變的事實。

直到列強們培養出了買辦這種東西,這種白銀流轉和財富流轉,才終於變了樣子,才能夠既能夠掠奪貨幣,也能夠掠奪勞動。

楊洪一直在聽着朝議,直到朝中之事,慢慢朝議結束之後,楊洪才睜開了眼,站了出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請燒荒。”

“自東勝衛至開平一帶,應悉數燒荒,防止韃靼人進入河套,明年初夏,就該在集寧建城了。”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歷朝歷代都有對草原減丁的法子。

比如金國就喜歡每三年搞一次狩獵,平時就是扶持他們內鬥。

元朝就是藉着內訌,大舉攻伐。

到了大明,則是北伐加燒荒加挑着他們內訌三管齊下,手段盡出。

瓦剌三代封王,壓着韃靼人打的他們喘不過氣來,結果養狼養大了。

“準,昌平侯叮囑夜不收,小心一些。”朱祁鈺點頭說道。

大約會在大同府外到開平府燒出一個寬約五十里,長約六百里的隔離帶,防止草原人南下擾邊,同樣防止韃靼人進入河套。

河套、集寧、開平衛,在講武堂多次反覆討論之後,在戰略規劃中,會在明年春夏,大舉建城,恢復洪武、永樂年間屯田軍衛,設立衛所。

燒荒減丁,草原人連過冬的草料都沒有,會不會天怒人怨?

瓦剌人、韃靼人南下的時候,燒殺搶掠是不是天怒人怨!

他們劫掠的時候,爲什麼沒有人指着他們的鼻子罵他們乾的事,天怒人怨呢?

不懂教化?大明不是送了國師楊禪師過去了嗎?也沒把他們感化!

朱祁鈺是大明皇帝,他首先要保證的是大明的利益,即便是天怒人怨,被人痛罵暴君,他就不做了嗎?

這同樣也是成本問題。

燒隔離帶,比建城防禦要容易的多,等到明年開春之後,對大明進攻集寧和河套地區,征伐的成本,也會更加低廉。

楊洪俯首領命,即便是平日裡跳的最高的御史諫臺和給事中們,也是一聲不吭…

陛下實在是太狠了。

這所謂的燒荒,燒的是草原人的命根子,今年草原上不知道有多少人、牲畜要餓死凍死,但是卻沒人站出來說話。

餓死、凍死的是韃靼人、瓦剌人,謀反會被陛下殺頭,爲瓦剌人說話,那可是要送到太醫院,爲醫學事業做貢獻的。

“若是無事,便退朝吧。”朱祁鈺看着羣臣們默不作聲,沒人反對燒荒,站起身來。

衆多朝臣才緩過神來,趕忙俯首說道:“恭送陛下!”

朱祁鈺對瓦剌人是毫不留情的,若非此時大明京營實力未復,大明此時早已上上下下轉動起來,開始長驅萬里的大業了。

大明因爲驛站的發達,陛下的聖旨很快就被驛卒們揹着傳向了八方四海。

應天府南京城內,已經被鎖了五十多年,甚至連門都邁不了一步的朱文圭,終於迎來了他能見到的第一縷陽光。

五十多歲的朱文圭壓根就沒想到,自己還能看到天日的時候,他一直在等待着自己死的那一天,都會在高牆小樓內死去。

高牆約有九十九尺那麼高。

他住的小樓,常年掛鎖,一應吃穿用度,全都是由有司送到門內,他的這個小樓卻是一盞窗戶沒有,只有幾個通氣孔,和一盞天窗。

這五十年來,朱文圭還娶了妻子,生了兩個孩子,名叫建仲和建瑞。

朱文圭識字而且讀了好多書。

雖然沒有人敢教他,但是好在妻子知書達禮,出自書香門第,是舊漢王府內的宮人,漢王府造反,妻子劉氏,就被分到了他這高牆之內。

兩個兒子,因爲一輩子沒見過太陽,皮膚如同鬼魅一樣的蒼白,但是就是如此臉色蒼白,二人卻並沒有什麼邪氣,而是每日讀書、寫字,雖然偶有煩躁,但是卻從不是狷狂之徒。

朱文圭很感謝自己的妻子,同樣他讀書識字,也是因爲妻子的緣故。

只是夫妻二人都知道,他們其實對不起孩子,他們一輩子都在誆騙孩子,騙他們總有一天會出去,騙他們,總有一天,他們要參加科舉,考取功名。

兩個孩子,只能通過書本,去了解這天下。

門外,突然傳來了陣陣的嘈雜之聲,似乎是有羽林校尉甲冑的聲音,這小院裡,除了宣德四年,送了一女子過來,就很少有人來了。

“時日終於到了。”朱文圭有些坦然,自己也是該死的時候了。

當年那場大火,一晃已經過了近五十年了,他也苟活了五十年。

他甚至都算不清楚自己到底活了多少歲,在妻子來到之前,他甚至不知道自己幾歲。

這個高牆小樓,似乎就是他的全部。

通過讀書就知道,歷朝歷代,皇權更替,像他這樣的建庶子,居然能苟活五十年,這是天大的仁慈了。

門鏽住了,鑰匙顯然打不開,隨後一聲重錘敲擊的聲音,高牆小樓的大門,緩緩打開,一縷日光照了小樓裡。

有些刺眼,朱文圭和妻子,兩個孩子都舉着手,擋着日光,他們有點不適應。

朱文圭甚至有點害怕,上次見到陽光還是近二十年前,妻子劉氏入樓之前。

他忐忑不安的看着門口的光明處,將妻子和兩個不諳世事的兒子,攔在了身後。

“建庶子朱文圭接旨!”文淵閣秉筆太監王寅大聲的喊道。

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898章 火併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
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905章 無情的權力遊戲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二百三十章 朱見深朝拜賀歲,李貴人得償所願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647章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日無常萬事休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五百九十一章 小姐身子丫鬟命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六百三十五章 一切,不過是陛下的意志罷了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898章 火併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百五十五章 景泰通寶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三百七十八章 時代,變了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