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

在嶽謙、季鐸、袁彬等人遇到夜不收的時候,朱祁鈺正在講武堂聚賢閣,召開第二次大明鹽鐵會議。

參加之人依舊是文淵閣大學士、六部尚書、六部各司主事、內承運庫的算盤太監等。

朱祁鈺手中的書,已經在此之前,發了下去,國富論很長很長,朱祁鈺只是就勞動分工、貨幣的作用、商品的價格等五章內容,按照記憶力的內容,根據大明的實際情況,寫了下來。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羣臣見禮,朱祁鈺示意諸公平身,而他自己本人坐到了正中央。

朱祁鈺擺了擺手說道:“朕躬安。”

大明的在廷文武,如願以償,每天都能看到陛下。

在奉天殿、在文華殿、在講武堂、在京營、在王恭廠、在泰安宮。

俞士悅頗爲興奮的說道:“陛下,上次三部聯袂,打擊私鹽鹽引,頗有成效,兩浙、兩廣的私鹽鹽引,就查處了三十四萬餘引,查沒近四十餘家坊刻私鹽鹽引,一百八十餘鹽場窩主參與其中。”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已經看到了俞尚書的奏疏,私鹽鹽引,需要長時間、多次的查處,不是一次兩次,一天兩天就能見到功效。”

大明在未能理解鹽引就是貨幣這個本質的時候,大明的私鹽鹽引,就從來沒有查辦過,地方私鹽鹽引和官方鹽引同時流通,一邊混亂。

這等同於私鑄貨幣。

漢代的時候,晁錯削藩,導致了七王之亂,其中最大的一股勢力,就是漢高祖劉邦,封的吳王劉濞。

吳王劉濞的封國,在蘇西南、皖南、浙北之地,此處產銅,濱海。

劉濞在自己的封國裡大肆鑄錢、煮鹽,富碩至極,所有吳國百姓,不納賦稅,卒踐更者一律給予傭值,起兵之時,僅劉濞手中,就有二十萬大軍。

私鑄貨幣,等同謀反,這在歷朝歷代都是規矩。

大明也是如此。

但是大明朝廷,並沒有意識到,其實鹽引,已經等同於貨幣,過去的數十年內,兩廣、浙江、南直隸,湖廣大肆私發鹽引。

而且很多私發鹽引的窩主,也沒有意識到,他們到底在幹什麼,只是爲了方便自己煎鹽,方便水商承兌鹽,才隨意開兌。

不教而誅謂之虐。

三部聯合布政司及地方有司,進行全面盤查此事,是一件長期性的國策。

只要慢慢執行下去,只有再有人大規模私發,那就要梟首、籍家了。

現在只是籍家,沒收非法所得。

內承運庫太監林繡俯首說道:“陛下,內承運庫太監們,得出每年最多可以多發一百三十餘萬引鹽引。”

這個數字是海專精計算的數字,是比較準確的。

但是朱祁鈺卻搖頭說道:“鹽引事關民生社稷,尤其是涉及到了邊鎮糧運和鹽場之事,不宜過多超發,就以查抄鹽引爲準,大明寶鈔的例子,猶在眼前。”

他繼續說道:“朝廷超發的每一張鹽引,其實都是朝廷向百姓的借貸,朝廷就是債主,我們每超發一張鹽引,超發的鹽引,就需要私鹽場去承擔使用價值。”

“這樣一來,我們就必須將借貸的權力,出借給私鹽鹽場,讓私鹽鹽場的窩主成爲債主之一。”

“於國不利,於民不利。”

大明只有一個主人,那就是大明皇帝。

讓私鹽鹽場的窩主,堂而皇之的分享這個權力,是絕對不可以發生的。

朱祁鈺必須要講清楚,財富即權力。

大規模的超發,必然導致權力共享,這涉及到了,誰纔是大明的主人這一根本問題。

大量超發,這不僅僅是在僭越君王的權力,也是在僭越朝廷的權力,這也是朝廷絕對不允許看到的。

“陛下聖明。”戶部尚書金濂鬆了口氣。

他就怕大明鹽引,變成了另外一個大明寶鈔,在深入的學習了陛下寫的大明版國富論之後,金濂就上奏,請停超發,但是又不能不超發。

因爲鹽引不超發,都拿去當貨幣用了,大明就沒鹽可以用了。

打擊了私鹽鹽引,卻超發了數倍官鹽鹽引,那對鹽政二字而言,是在毀掉根基。

一點都不超發,則無鹽承兌,鹽屯在鹽場裡,百姓卻看着鹽價高漲,卻無計可施。

超發多少?

查處多少私鹽鹽引,就超發多少官辦鹽引即可。

石璞坐直了身子說道:“李賢已至南直隸,他寫了很多的奏疏,其中多數都是鹽丁勞苦,行至淮安府,便不住感慨,十五進竈舍,雙淚日日掛。二十不識牛和馬,三十摸錯自己家。”

“當地百姓常常把鹽場,稱爲鹽牢,苦不堪言。”

十五歲竈戶孩子就要去鹽場,燒竈時的濃煙薰灼,每天都是淚流滿面,二十歲不到就看不清牛和馬了,三十歲的時候,連自己家門都摸不到了。

這就是鹽丁現狀。

石璞繼續說道:“但是李賢在奏疏中,也反覆提到,有的鹽場,卻並非如此,其中奧妙,在於煎鹽法子不同以外。”

“臣以爲可讓巡鹽御史,多多蒐集鹽場煎鹽之法,改善鹽竈,也多購置護目,讓鹽丁不至於煎鹽時瞎了眼睛。”

“護目,保護眼睛,煙熏火燎,也易衰力配以面罩更佳。”

“可有這護目實物?”朱祁鈺點頭問道。

石璞從袖子裡拿出一物,遞給了興安,俯首說道:“正是此物。”

朱祁鈺拿了起來,看了半天,不知道什麼動物皮,縫製兩塊鏡子,以繩索繫於腦後,雖然看不太清楚,但是防火星四濺,還是好物。

“哪來的,價值幾何?”朱祁鈺放下了這皮質護目鏡問道。

“石景廠鋼鐵司爲了工匠準備的。”石璞趕忙說道。

朱祁鈺頗爲欣慰。

這一個皮草縫兩塊玻璃,並不是什麼大的發明創造。

他欣慰的是,大明的官員,終於意識到應該保護勞動者的勞動環境,大明的官員,逐漸意識到勞動者,是大明的財富,這一根本事實。

在朱祁鈺孜孜不倦的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的大方針的領導下,大明終於開始走上了這一步。

爲工匠們配上勞保用品。

好事。

雖然朝臣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保護勞動報酬,也是保護財經事務穩定的必要手段,但是已經是極大的進步了。

“準。”朱祁鈺將護目鏡還給了石璞,示意會議繼續。

這場會議在繼續,除了鹽引之外,工部還討論了下關於石景廠四司生產的一個計劃表。

戶部尚書金濂點着鋼鐵司說道:“洪武十五年王允道上言,恢復元時磁州臨水鎮官冶所,太祖高皇帝言,利不在官,則在民,民得其利,則利源通,而有益於官。”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罷黜各地官冶所,按產量納稅三十分之二,是爲鐵課。”

說到這裡,大家都有些沉默。

朱祁鈺知道金濂在說什麼,磁州臨水鎮官冶所,元時一年產鐵百萬斤,王允道上書請旨,請朱元璋恢復官冶所。

結果王允道被廷杖流放海外,大約送到了爪哇。

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罷黜大明十五所官冶所,改爲十五抽一的鐵課。

朱祁鈺現在辦的石景廠,其實是違反祖宗的決定。

石景廠不就是官冶所嗎?

“繼續。”朱祁鈺要辦石景廠,朝中反對的意見並不是很多,因爲鐵課已經收不起來了。

戶部尚書金濂,左右看了看,深吸了口氣說道:“正統一十三年,山西陽城鐵課六十二萬三千斤,按照十五抽一的鐵課,陽城一縣產鐵定額爲九百三十四萬五千斤。”

“洪武二十八年,太祖高皇帝給山西一省定額爲一百一十四萬七千斤。”

“也就是說近陽城一縣的定額,就是洪武二十八年山西一省定額的七倍以上。”

“時過境遷,而朝廷法度不變。”

定額是朝廷派下去的產量,鐵課是朝廷收多少鐵。

陽城一縣的產量,已經是朱元璋時期給山西一省產量的七倍了。

工部尚書石璞接過了話茬說道:“大明兩京一十三省,去歲鐵課應爲一千八百萬斤,鐵定額兩萬萬六千九百二十三萬斤。”

“但是鐵課歲收僅爲兩百萬斤左右。”

兩百萬斤多少?

一千噸。

大明鐵定額產量爲兩億斤,大約十六萬噸,但是朝廷因爲沒有官冶所,收鐵課就收了一千噸。

石璞面露難色的繼續說道:“各處鐵冶,久已住罷,今內庫國帑所貯鐵有限,而營造。軍旅差遣、在京各官署所費靡多,恐歲用不敷。”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所以,官冶所,勢在必行。”

大明一到用鐵的時候,就得向民間撲買,用糧食或者銀子去換,這從永樂年間就開始了。

朝廷沒有官冶所,就受制於地方,受制於勢要之家把持的鐵廠,就得看他們的臉色行事。

皇帝想辦點事,就得巧立名目,拉攏豪紳勢要之家,他們肯做,讓百姓纔跟着做。

得錢得物之後,豪紳的錢如數奉還,百姓的錢三七分成!

而現在隨着石景廠的逐漸建成,朝野之中,也不斷的浮出了不尊祖訓、與民爭利的種種聲音。

想要站着把這個皇帝當了。

朱祁鈺就得做出這個違背祖宗的決定。

與其去折騰已經完全崩壞的鐵課,不如另闢蹊徑,官冶所必須要辦。

偌大個大明王朝,朝廷手中就一千噸鐵可用,臨到用鐵,就得撲買,萬萬不行。

胡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太宗文皇帝,當初其實多次反覆重開官冶所,而後還多次下西洋,臣以爲此事,也不算違背太祖皇帝的皇明祖訓啊。”

“陛下,太祖皇帝銳意進取,國朝初創已與今日大有不同,太祖高皇帝言,革故鼎新,方爲萬世之良策。”

胡濙專門爲朱祁鈺打補丁,違背祖制?

根本不存在。

太祖高皇帝一生踐行革故鼎新,進退而不失其正,就不算違背祖制!

祖訓還有宦官不得干政呢,但是隨着時代的發展,那不也成了既定事實了嗎?

諸位大臣都長長的鬆了口氣,胡濙的解釋很合理!

大家都沒有違背祖宗的決定!

營繕司主事蒯祥俯首說道:“陛下,即便是石景廠日夜不息,這恐怕也僅僅夠朝廷用度,臣以爲也應督促民爐鐵匠,來到石景廠看一看,學一學,景泰爐之巧妙。”

“自採自煉,如同盲人摸象,始終不得要領,鐵料極差,鋼料極少,臣以爲應行教化之功,方爲治世無遺賢,不爲天下無遺利。”

蒯祥的意思頗有點大明版的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發揮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大力發展和積極引導非公有制經濟…

只不過在大明的語境裡,就是教化之功,大明的官冶所,並非與民爭利,而是代表着大明皇帝的教化之功。

朱祁鈺卻搖頭說道:“此事以後再議,石景廠初露鋒芒,亦未成定式,不宜擅動。”

他否了蒯祥的建議,不是蒯祥講的不對,而是時機不對。

現在這個時間,石景廠還沒開始發力,若是早早炫耀一樣讓人看,萬一失敗了或者無以爲繼,豈不是貽笑大方?

鹽鐵會議,自然是有鹽有鐵,梳理一下過往大明關於鹽鐵的諸多慣例和管理辦法,然後推陳出新,改變目前大明鹽課、鐵課的窘迫。

每次開鹽鐵會議的時候,朱祁鈺都不得不感慨,大明真的強大,如此粗放式的管理之下,大明一直到萬曆年間,依舊有萬曆三大徵,落日前的最後餘暉。

計省計算,石景廠的年產量在五千噸左右,比之一千噸的用度,強太多了。

一年五千噸,在大明這十六萬噸面前,看似不起眼,但是這是朝廷能夠直接掌控的鋼鐵料。

就跟知府收田賦一樣,收不齊,就得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沒辦法站着把官給當了。

于謙則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鹽鐵國之重器,鹽引做錢幣萬萬不可,鹽引涉及邊方糧草,又涉及國朝鹽政,牽一髮而動全身,臣以爲,應早做定奪,天下缺錢,朝廷應該想辦法。”

貨幣,極其重要,陛下寫的書裡,也很清楚。

金濂附和的說道:“白銀,白銀是最合適之物。”

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十二章 吊!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發新書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
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二百二十九章 生命的奇蹟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六百三十四章 衣冠楚楚 豺狼虎豹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十二章 吊!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一百零二章 除惡務盡(求訂閱)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六百二十三章 百舸爭流千帆盡,波濤在後岸在前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二百四十一章 衍聖公,他有幾個團營?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三十八章 不求萬世,只爭朝夕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二百九十九章 來人,取三尺白綾!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發新書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