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

朱祁鈺收到了于謙的奏疏,那些陳條,的確非常有趣。

朱棣是一個很偉大的君主,這一點是無可否認的事實。畢竟能夠藩王造反,打入京師做皇帝的,縱觀漫長的歷史長河,僅此一例。

但是朱棣顯然並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這不是什麼太大的缺點。

大明的皇帝都不是很擅長財經事務,要是擅長也不至於窮死了。

大宋的皇帝都非常擅長這個,比如趙構就是臨安城的糞霸。

什麼是糞霸呢?

【德壽書名滿市廛,一丁猶是賦三千。不須更問燈籠錦,翼翼宮旗插糞船。——南宋時人周密《齊東野語》】

德壽宮,是趙構禪讓給自己養子之後,所居住的宮殿。

糞,是一種緊俏貨,趙構在臨安城裡當糞霸撈錢,糞變成肥料賣到鄉野去。

趙構還幹了很多致富的事兒,比如致富神話之一的房地產,在南宋的行在臨安,大搞房地產。比如致富神話之一的青稻錢,大搞民間放錢。

《生財有道宋高宗》

于謙送來的奏疏上,寫到了永樂年間的舊事。

在永樂年間,湖北的麻城、孝感向四川移民,形成了一批在川的湖北人。

他們在四川定時舉辦同鄉會,推舉一名代表,代表在蜀湖北人,回家探親,本來思念家鄉,並無什麼不妥。

但是久而久之,這些同鄉會,變成了一種固定的組織,俗稱麻城約。

麻城約之後,這名代表,就會除了攜帶貨物之外,還會攜帶書信。

商賈很快就把這種民間的信件、貨物往來,成立了一個叫民信局的民間機構。

他們和大明的驛站大同小異,專門負責業務上的聯絡,更重要的是貨物的集散和資金的匯兌,都由民信局來承擔。

比如大明的鹽引,就是資金的匯兌的重要憑證。

大明的開中鹽引,是補充邊方糧草,調節南北貨物的重要手段。

南方商人運送糧食到邊方,晉商就不可以了嗎?

晉商當然可以。

他們利用大明對河套地區虛弱的控制,利用河套的農耕收穫,運到大同府換鹽引,送於南方,換取南方的貨物。

但是晉商很快就發現了,他們爲何要把糧食送到大同府呢?

直接僞造鹽引,送到南方不好嗎?

自此,在整個山西境內,有了多傢俬刻鹽引的工坊,他們製作的鹽引,如假包換,以假亂真。

石亨任大同府總兵,看着朝廷送來的鹽引爛在了庫裡,也無人承兌,但是這些商賈利用黃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地區,大發橫財。

左思右想,生財有道的石總兵,就直接帶兵去收稅去了。

鹽引法的破壞,正如當初寶鈔法的破壞。

並非大明朝廷自己不懂財經事務,還有些膽大包天的傢伙,居中牟利,藉此發大財。

于謙請旨徹查此事。

朱祁鈺擬旨讓于謙放開手去查,查到什麼地步?

查到皇宮,查到皇帝頭上來!也要把這事裡裡外外,都給它查清楚!

朱祁鈺不是朱棣,他沒那麼大的面子,可以不給朝廷交谷租,就讓大明這麼一大攤子,維持下去。

皇帝都交谷租,維持朝廷這個精密結構的運轉,他們居然要避稅逃稅,哪能饒的過他們?

“陛下,徐有貞上奏說,張秋的運河治理完了。”興安將徐有貞的奏疏遞給了陛下。

徐有貞迫不及待的想要回朝了他,他現在有了治水之功傍身。

按理來說,治水之功,生民數十萬的大功德,朱祁鈺是應該給徐有貞一塊頭功銀牌的。

但是朝廷裡沒人給他請功賞牌,因爲都知道大皇帝不喜歡徐有貞。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讓他任巡河御史,巡視一下黃河吧,然後上一道治理黃河的奏疏。”

“至於陳鎰,讓他進京來,依舊任右都御史。”

興安聽明白這話了,自古就有黃河清,聖人出的說法,徐有貞想回朝?

簡單,海晏河清。

朱祁鈺已經把陳鎰外放做官一年有餘,陳鎰是私底下的宴會上說錯話了,當時朱祁鈺廢朱叫門帝號在即,有重大政治活動。

現在朱叫門墳頭的草都三丈高了。

也讓陳鎰回京看看!

大皇帝,到底有沒有如臨九霄,到底有沒有大踏步,到底有沒有飄飄欲仙!

朱祁鈺對陳鎰的話,賀章的話,始終放在心上。

讓皇帝盲目自大,將皇權的公權力,誤解爲朕與凡殊,然後變成朱祁鎮模樣,最終會犯錯誤。

破壞朝政,無論皇帝下什麼命令,都倍之,也是需要朱祁鈺警惕的。

扛着皇命反皇帝這種事,朱祁鈺一定會予以重拳!

讓他們知道大皇帝的命令,需要嚴格執行,絕對不能倍之。

“他們治理張秋段運河怎麼樣,真的三十年不決堤嗎?”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到底是真的嗎?又是怎麼做到的?

徐有貞十分惜命,不會拿這種事開玩笑。

興安拿了張紙,簡單勾勒了幾筆說道:“陛下請看,這是張秋段運河,乃是運河上最兇險的地方。”

“徐有貞和陳鎰這一年多的時間裡,什麼都沒做,他們修了一個石閘,和一條引渠。”

“每年等到秋冬枯水季,落閘,修繕、清淤張秋段河道,開閘,則清理引渠淤泥和修繕。”

“這就是徐御史的堵不如疏的治水法門了。”

朱祁鈺看了半天,這徐有貞政治覺悟不咋地,但是這治水的奇思妙想倒是極多,把他放到河道管理的崗位上,並不算屈才。

他點頭說道:“派個秉筆太監,到通州乘船南下,看看到底弄得好不好,如果真如奏疏所說,就收錄治河平海圖錄之中,爲後人做個參考吧。”

“陛下,該前往殿試了,士子們都快到齊了。”興安俯首說道。

科舉,爲國選仕,國之大事。

朱祁鈺特別爲殿試增加了一門算科,不過這次的考試,不列入總考排名之內。

他帶上了十二冕旒朝冠,披上了冕服,向着打開的泰安宮們之外而去。

輅車已經等在了門前,胡濙作爲禮部尚書自然要等在門外,而江淵作爲主考官,帶着一應的考官們亦在等候。

朱祁鈺上了輅車,讓胡濙和江淵也上了車駕。

興安將一卷聖旨遞給了胡濙,這是這次的殿試策問。

奉天殿前,兩排大漢將軍持黃麾日月旗,在初夏的暖風之下,獵獵作響。

大明奉天門外,無數的大明的貢士們等在門外。

貢士並不一定僅僅是當年的貢士,也會有一些之前的貢士,因爲一些無法抗拒的原因,比如丁憂、生病、拉肚子等等原因無法殿試的貢士。

吳敬,是今年浙江的舉人,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是數千年來,這片土地上的遊戲規則,吳敬也不例外。

他是一個寒窗苦讀的學子,今年已經三十餘歲。

他在了中了舉人之後,已經連續十年進京趕考,但是屢次都名落孫山,今年,終於千年萬難,過了會試。

過了會試,成爲貢士,基本等於中了進士,即便是最差勁,也是同進士出身不是?

他已經有了近十年的工作經驗,他在浙江布政使司負責全省的田賦和稅收,他精於算術,乃是杭州人。

這十多年一直無法進士及第的原因,是因爲他瘋狂的愛上了一門這個年代並不重視的科目,那就是算學。

十數年來,他一直在殫精竭慮的蒐集歷代的算學鉅著,研究算學。

這也是他能以舉人的身份,在浙江布政司和浙江戶部清吏司,負責田賦和稅收的重要手段。

丈高的硃紅大門還緊閉着。

日冕的影子,指到了辰時,伴隨着朝陽的升起,四周傳來一陣鼓樂聲,承天門的大門,才隨之緩緩開啓。

站在金水橋河畔的衆貢士們,穿過奉天門,在錦衣衛的看護下,在經過了金吾校尉、大漢將軍的搜身下,他們才前往了廣場的丹陛前等候。

而以閣臣陳循爲首的讀卷官和受卷官,以及數十名執事則立於丹陛上,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的到來。

殿試,大明皇帝纔是主考官,否則怎麼能叫天子門生呢?

陳循帶着內閣是從文淵閣來的,他帶來了有讀卷官、受卷官、印卷官、掌卷官、彌封官、監視官、提調官、巡綽官、供給官等共計十七人,負責此次殿試。

辰時一刻,朱祁鈺的輅車終於來到了承天門前,在車上,朱祁鈺和胡濙聊了聊他見到柳七的事兒。

胡濙對此深表關切,並且談到了太祖高皇帝,就曾經倡導去甚、去奢、去泰對國朝的重要性,此乃祖宗之法,陛下大膽施爲便是。

胡濙很明確的表示,禮部這地,洗起來很容易。

江淵屢次聽說胡濙這洗地的技術極爲高超,但是今天真的是見識到了。

陛下剛一開口說到柳七的苦楚,胡濙就已經知道了陛下奔着什麼角度去,配合不能說天衣無縫,只能算是渾然一體了。

這是七十六歲禮部尚書的實力嗎?

江淵瞬間明白,自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胡濙和江淵下車,請陛下下車,隨後宮宦們舉着三人高的儀扇,快速的來到了陛下的身後。

朱祁鈺終於在千呼萬喚中走到了奉天殿內,所有貢士均進入大殿,跪拜在地,行五拜三叩禮。

吳敬有點意外,陛下居然是和他們一樣,從承天門進來的。

“參見吾皇,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衆多貢士俯首帖耳,口呼萬歲。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平身。”

“宣旨。”

胡濙站了出來,抑揚頓挫、中氣十足的說道:“朕惟自古王天下之要有三,曰道,曰德,曰功。然道莫如伏羲神農黃帝、德莫如堯舜、功莫如禹湯文武。此數聖人者,萬世仰之不能易也。”

在傳統的價值觀裡,道德功,乃王天下的三把利器。

其中功排第一位的就是治水的大禹。

所以徐有貞治水有功,當一塊頭功牌。

“伏羲神農黃帝堯舜之事,著於《易》,禹湯文武之跡存乎於《書》……”

“今茲有司賓興而來,其具爲陳之,朕將親覽焉。”

“此次考試陛下旨意,可用俗字作答,亦可用正字作答,百無禁忌;需加入句讀,以便閱讀,以免歧義;此次考試每卷陛下親覽,可隨意指摘朝政。”

大皇帝不是個小氣的人,他連亡國之君的名頭都受得住,只要言之有理,利國利民,皆可言。

當然屁股歪的,那就得屁股打正了,打不正,去職留印便是。

江淵深吸了口氣大聲的說道:“開考!”

陳循帶着十七名考官開始發放策題、答卷紙。

答策題大約和寫申論差不多。

既要能對論點進行闡述,並以此爲中心聯繫,從古至今的相關治國方針展開分析,還要能提出當今治國方針中的不足和覺得可以改進的地方,也就是貢士們的主張和見解。

談古論今、鍼砭時事。

朱祁鈺坐在臺上,忽然站了起來,走下了臺,開始巡視。

朱祁鈺走的很慢,並沒有發出響動,他來的時候,就已經把那身上不知道什麼名字的紆青佩紫,都摘了,就是怕影響考生答題。

就跟監考教師手機靜音一個道理。

此刻,他找回了當年監考的感覺。

但是這裡的考生,一個個都賊老實,別說交頭接耳了,連坐姿都是十分的端正。

別說小抄了,都在看着策問,冥思苦想古今方略,然後再對照策問,進行逐步作答。

這些人的字跡,十分的端正,就如同印刷體,每一個字的大小和間距都是相同。

堪稱考魔。

朱祁鈺巡視了一圈,在吳敬身邊站定,就立刻看到吳敬勾的一筆長了些。

寫了近七百字的策問,就此作廢…

朱祁鈺離開了考試區,回到了月臺之上,他站在那裡,對考生就是一股巨大的心理壓力。

臨近中午的時候,策問卷被收卷之後,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糊名,放到了陛下的面前。

皇帝要親自看,那必然是說到做到,一百多分策問卷,每一張乾淨的像是新的。

朱祁鈺每一張都先看了一眼,那名叫吳敬的考生,並沒有因爲朱祁鈺的駐足,耽誤答題。

因爲每一張,都很完美。

“鴻臚寺傳菜。”

朱祁鈺加了一場算術考試,所以學子們要在奉天殿內用餐。

大明的殿試是可以帶水食的,但是從來沒學子帶過,太緊張了,哪有功夫吃飯?

但是大皇帝賜席,那是四品以上大官纔有的待遇,這飯得吃。

興安專門給陛下帶了食盒,陛下不服用宮中任何水食,這是泰安宮的鐵律之一。

鴻臚寺清了六千多庖廚,不是已經安全了嗎?

朱祁鈺對這座大明皇宮保持着最大的尊敬,自己家做的好吃又衛生。

吳敬最擅長的科目——算學來了。

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推薦幾本書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
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五百三十三章 雪花飄飄,北風蕭蕭第二十章 登基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77章 快刀斬亂麻,辦個加急第六十九章 撤撤撤,連夜拔營!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六百三十九章 王者本多疑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二百二十章 朱瞻墡:怎麼全都想我死?!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推薦幾本書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17章 廢物就是廢物,連被利用的價值都沒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738章 軍備?哪有銀子來的痛快?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五百零一章 是他先動的手!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二百八十二章 喪心病狂第811章 共襄開海盛舉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921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四百零六章 第一次海戰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