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這條政令當然對大明好,這是取銷人頭稅,人頭稅就是割人頭才能收到的稅。

對百姓而言,這就是生孩子最大的阻礙,每生一個,就多一份稅,誰還肯生?

對於腳踩黃土泥巴會下田的于謙而言,他最反感那些翰林院的翰林們叫囂,收了丁差才能保人丁興旺。

連村口大槐樹下的大爺,都知道這是謬論中的謬論,這個邏輯清晰而簡單。

羅馬的主體羅馬人,就是在人口稅的大棒之下,逐漸消亡,最終讓蠻族實現了鳩佔鵲巢,取而代之。

這條政令施行有三個基礎。

第一方面其實對朝廷的財政收入,並不會產生影響,丁差等四差銀和勞役,其實並不會送到朝廷,完全留在地方,這部分錢其實都用在了養官事上了,停止加派,朝廷的收入並不會減少。

第二方面,減少對百姓的朘剝,每年各省編審皇冊,向來都是只增不減,但是遮奢豪戶通過各種手段隱藏丁口,這個稅賦其實不停的轉移支付,攤派到了百姓的頭上,一旦這條政令施行,那各地就沒有隱藏丁口的動機了。

第三方面,國帑充裕是基礎中的基礎,國用所需並無遺誤不足之虞,所以才能如此大大方方的減免這個加派,這也是這條善政由戶部提出的原因。

“難啊,難。”于謙看着手中的奏疏頗爲無奈的說道。

興安有些奇怪的問道:“難在哪裡?”

于謙看着腳下的田畝,嘆息的說道:“眼下大明各州縣丁地各不相涉,往往田多者不輸一丁差,家無寸土者反需輸納數丁差。”

“如此這般,無地貧民即使在豐收之年也生活艱難,結果便是賣兒賣女,乞食地方;遮奢豪戶家宅百畝,傭僕數十,出入前呼後擁,餐盤山珍海味。”

“這是動了多少人的錢袋子,你說這事兒好辦嗎?”

“一條政令,但凡是朘剝百姓,就會最快的被執行;一條政令,但凡是阻止朘剝,便是千難萬難,如烈火石灰,千錘萬鑿方出深山。”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

興安聽懂了,陛下登極十年,興安做了十年的內相大璫,他知道于謙說的是實情,一條政令能夠被執行的基礎是,科層制官僚體系的利益不受損害,否則就是血流成河。

科層制自然讓大明變成了一個精密的機器,完善的組織機構,可以讓戰略、戰術、政令,貫徹執行,而大明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科層制官僚的組織機構。

同樣形成了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者,想動分配,不流血是不可能的。

上一次搞考成法,陛下那是親征平叛才最終推行下去。

“那該怎麼辦?”興安有些擔憂的問道。

于謙拄着鐵鍬,看着田裡面朝黃土背朝天忙碌的百姓,這些最勤勞的人,不顧酷熱,在田裡忙忙碌碌,略有些失神的說道:“其實吧,陛下可以不做。”

“陛下動的誰的錢袋子?”

“士林文臣,他們掌控了風力輿情,握着筆桿子,等待陛下龍馭上賓之後,他們會用最最最、最刻薄尖酸的字句,把陛下給罵的狗血淋頭。”

“而且還面臨着這幫傢伙的反攻倒算,人亡政息之後,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本來的樣子,陛下做的這些,看似都是無用之功。”

“陛下爲了誰呢?”

興安搖頭說道:“這人亡政息,陛下曾言:流雲過千山,大江漫滄田。做了這麼多,終歸能夠留下些什麼,總歸會有痕跡,江山社稷變得更好,是陛下曾經來過。”

“陛下不求虛名,常言: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他們怎麼罵,陛下又聽不到,還不是隨他們罵?總歸陛下的榮辱,不是文臣墨客去評斷,他們沒有資格,而是由滾滾春秋去評斷是非好惡。”

于謙愣了愣說道:“流雲過千山,大江漫滄田;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這是陛下寫的嗎?”

“是。”

“好詩,叫什麼名字?”于謙言簡意賅的評價了陛下的詩詞,他不能說不好,畢竟是陛下寫的。

“南巡有感。”

大明皇帝的詩向來沒什麼格律可言,當然也沒有哪個文進士有膽子說陛下沒有格律,但是一看就陛下親自寫的,沒人代筆潤墨。

比如這句烈風捲髒爛,就是陛下以前說過的,歷史的風會把墳頭的垃圾吹走。

大明並不需要一個詩詞歌賦樣樣精通,喜歡附庸風雅的皇帝,有文化、能吟詩作賦,卻事事圖虛名、要臉面的皇帝陛下,不是大明需要的。

詩詞這東西,向來明志,寫幾萬首詩,有時候不見得有這一首詩來的讓人安心。

大明需要這樣的陛下。

“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辦吧,百姓很苦。”于謙表達自己對這件事的態度,他做出了表態,他拿過了奏疏,準備寫上自己的意見後,發回京師,做自己的廷議意見。

“於少保還有痰疾,這麼熱的天,要不回了?”興安有些擔憂的說道,陛下時常關注于謙的身體狀況,尤其是這痰疾,發作起來夜裡失眠,白天還要忙於政務,那于謙還能爲大明效命幾年?

于謙看着手中的傢伙什,再看看興安,無奈的說道:“到底我還是世侯武勳,雖然不如石亨、楊俊、袁彬等人勇武,又不是一碰就碎的瓷器,痰疾那都十年前的老黃曆了,身體好着呢,不用擔憂。”

于謙最怕的就是大明不能好,心力交瘁,纔是對身體最大的消耗,事事憂心,他身體能好纔怪。

“那咱家先回去覆命了。”興安見勸不住,又看于謙面色紅潤中氣十足,相比較去年,又胖了幾分,便不再勸了。

大明皇帝和大明百官之首之間有政見不合的時候,但是在大事上,從不模糊,在鼓勵人口生育這件事上,君臣達成了高度一致。

于謙將自己寫好註解的奏疏,再呈送陛下,又細細商談了一番其中的細節。

而後朱祁鈺又把有他批覆、于謙註解的奏疏送回了京師,讓襄王主持廷推,看看大明師爺們的想法。

而此時京師之內,隨着陛下遠離京師,便愈加安穩了起來,尤其是襄王殿下搞的告密,更是讓羣臣勞心費神的應對,朱瞻墡雖然壓力依舊很大,但還能撐得住。

至少要撐到陛下回京纔是。

朱瞻墡喝了口茶,對着羅炳忠問道:“二哥在宗人府,怎麼樣了?”

二哥,自然是鄭王朱瞻埈。

朱瞻墡在京師搞降襲制,朱瞻埈跳出來反對,被朱瞻墡抓緊了宗人府裡關了禁閉,不顧親親之誼,不能不說朱瞻墡的確心狠手辣。

羅炳忠笑着說道:“好着呢,住着雅間兒,吃喝不愁,偶爾還請太常寺的樂戶去聽曲,就是不能出門罷了,比在開封鄭王府要愜意些。”

朱瞻埈是庶子,他的鄭王府可遠遠不如襄王府。

襄王府就藩的時候,共食邑兩萬頃,而掛靠王府田畝高達五萬頃,可是鄭王府就藩時,一年僅萬石宗俸可以領,就這,還要折鈔七成。

到了京師,鄭王的日子反而過得舒適起來了,過去一年領三千石米粱,到了京師,因爲陛下都發足俸,折銀也是按市價折銀,鄭王一年領五千銀幣!

可謂是雲泥之別。

“那就好,還能聽曲。”朱瞻墡點了點頭,他並不是不顧親親之誼,可是坐在監國位上,推行降襲制,他只能這麼做罷了。

朱瞻墡正襟危坐的看着面前的兩本奏疏,面色沉重無比。

一本是《名教罪人》,一本是《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疏》。

名教罪人法,陛下從沒用過,但是這個時候,突然提出了這個法子,顯然是爲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政令,能夠順利推行。

典型的不讓開窗就掀屋頂的威脅。

“殿下,陛下準了?”羅炳忠看着那本減稅疏,滿是疑惑的問道。

朱瞻墡點頭說道:“準了,讓廷推。”

羅炳忠知道這本奏疏的難點在哪裡,知道阻力有多大,他無奈的說道:“殿下,臣愚鈍,這事兒這麼難辦,爲何還要辦呢?”

“這你就不懂了。”朱瞻墡聽聞羅炳忠聞訊,便滿是笑容的說道:“這是國之長策,一旦廷推通過,陛下硃批退行天下,地方官紳要麼造反,要麼執行,這東西,很難很難很難人亡政息。”

羅炳忠大感疑惑的問道:“哦?還請殿下解惑,此條政令爲何不會人亡政息?”

“啊這個解釋起來很麻煩的。”朱瞻墡看了看自己的茶杯。

羅炳忠是朱瞻墡的長史,他去取了熱水,給朱瞻墡泡上了新茶,笑着說道:“新茶,蒙頂甘露,殿下給臣講講。”

“嗯。”朱瞻墡抿了口茶,笑着說道:“你還記得於少保當初怎麼整治京營軍將剋扣軍餉之事嗎?”

羅炳忠點頭說道:“記得,記得!後來戶部尚書沈尚書還想把這個推而廣之,預存一年餉銀,月初支取,但是陛下並未完全硃批,而是讓官廠先行存三月勞動報酬。”

預支餉銀的法子是于謙學習岳飛岳家軍的做法,自從岳飛死後,南宋再無此法。

朱瞻墡頗爲感慨的說道:“複雜事情簡單解決,這是於少保一貫以來的做法。”

“只要你能理解了這個政令爲何能治得了剋扣軍餉,你就能理解爲何滋生人丁,永不加賦不會人亡政息了。”

“自上而下的監察總歸是有不到位的地方而且很容易互相袒護,但是自下而上的監察,則會形成組織,最後上下對進,這剋扣餉銀之事,就沒有發生的可能了。”

“一旦陛下聖旨傳至天下,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天下百姓知道自己不用納這個人頭稅之後,你若是再收,就難上加難了。”

“這個關鍵就是上下對進,如果自上而下的監察失效,或者自下而上的監察失效,那這個政令就會被破壞了,地方官吏就會巧立名目,橫徵暴斂。”

“自下而上自不必說,老百姓肯定不樂意加稅,就像是軍士肯定不願意領不到軍餉一樣。那麼自上而下呢?”

羅炳忠認真思考了許久,才理順了其中的邏輯,愣愣的問道:“自上而下呢?”

朱瞻墡老神在在的說道:“如果爲上者願意失去權柄,那自然會放棄了自上而下的監察了,亡國三兆,政怠宦成嘛,老生常談的事兒了。”

“殿下高明!”羅炳忠恍然大悟。

羅炳忠懂了,正常情況下,讓爲上者失去權力,比殺了權力擁有者還要難受萬分!

所以古怪就古怪在這裡,也是爲何政怠宦成能成爲亡國三兆之一的原因,明明不用費什麼力氣,偏偏懈怠,大權旁落,神器被人僭越。

這自然指的是稽戾王和王振了。

陛下也用宦官,興安、成敬都是宦官,但是陛下怎麼用?事事依仗?事事聽從?

給興安一萬個虎膽,興安也不敢糊弄陛下,更別提教陛下做事了。

朱瞻墡面色古怪的說道:“有時候權力來的太容易,反而不知道珍惜了。”

羅炳忠大驚失色,趕忙說道:“殿下!這話可不興講啊。”

朱瞻墡坐直了身子說道:“講,有什麼不能講的!景泰年間的大明朝,羣臣能罵陛下是亡國之君,討論亡國四禍亡國三兆,孤還有什麼不能講的?”

“孤講的有差嗎?這是事實啊。”

“當年陛下爲何組建勳軍?”

wWW✿тt kǎn✿C〇

“就是爲了讓這些世襲的伯侯公們有個選擇,一個是當米蟲混吃等死不視事,想視事,就得拼死不辱家風,你看看京城那些世爵,有幾個孩子在戰場拼命的?”

“英國公家的張懋算一個,成國公府的朱儀是爲了他們家恢復爵位,定西候蔣琬那是被逼到絕路了,纔在徐州城門拼命的。”

“楊洪那個長子楊傑,那是個什麼東西?”

“楊俊班師回朝,連進門給親爹磕個頭都不讓,不是做的太過分了,陛下理他嗎?楊俊靠自己也能掙個侯爵回來,陛下實在是看不下去來,才治了之楊傑。”

“權力這東西,本就是來的太容易,纔不知道珍惜。”

門房匆匆趕到,俯首說道:“殿下,胡尚書到了。”

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688章 康國公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98章 火併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推薦幾本書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898章 火併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十三章 拿去!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
第936章 一個初步的小目標,日不落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二百四十三章 至聖先師首善之地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十七章 騎白馬的朱祁鈺和于謙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961章 給古老的土地,帶來一點小小的大明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688章 康國公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98章 火併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推薦幾本書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一百六十八章 陛下要殺人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九十二章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三百八十四章 陛下,臣請清田釐丁!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898章 火併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三百八十三章 暗流涌動的規矩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九十八章 土木堡冤魂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十三章 拿去!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89章 由盛轉衰的共同特性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802章 信我者信,非我者非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