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

朱祁鈺看着滕昭笑着說道:“易曰:方以類聚,物以羣分,吉凶生矣。何意?”

“芸芸衆生以類同而聚集在一起,所以天下萬物以羣區分,那麼分羣,必然產生競爭,便有了吉凶。”

“得利,羣者吉;失利,羣者兇。”

“何爲羣?便是擁有共同的語言、文化、種族、領土、朝廷、歷史和共同認知的羣體,就是羣。”

在朱祁鈺的理解裡,羣,是經過了長期歷史發展而形成的穩定共同體。

缺少認同則不爲羣。

那麼理清楚了這個羣的具體定義之後,就可以回答滕昭的問題了。

蠻人和大明是一個羣嗎?

顯而易見,並非一個羣,則談不上大明對他們的私權的侵犯了。

于謙說海外棄民,那也是大明的海外棄民,就是基於羣的清晰認知。

大明這個羣的共同體裡,在地域、文化、種族等等上面,都是有着清晰的界定,但並非一成不變,是同樣存在着動態的變化。

比如琉球三府,在景泰四年開始郡縣琉球之後,就在地域、文化、種族、政治等等多個方面,將琉球納入了大明共同體中。

比如交趾十五府,在永樂六年加入了大明這個羣,宣德三年,又宣佈退羣,而朱祁鈺又要郡縣安南,就是讓他加羣。

滕昭認真的理解了陛下對羣的解釋,心中的疑慮,就如同撥開雲霧見天日,瞬間豁然開朗,之前那些想不明白的事兒,徹底想清楚了,對公私二字的理解,更深入了一層。

對別的羣而言是有益的,對本羣而言則是有害的,這是要公權介入的。

這一點是渠家三兄弟用自己的身體力行,踐行了對本羣有害的結果。

“這條路是通向哪裡的?”朱祁鈺站在造船廠,看着向東綿延的道路,略有些疑惑的問道。

滕昭俯首說道:“回稟陛下,這條路向東,至海坦山萬安所(平潭縣),與雞籠島隔海向外,只有二百里。”

“海坦山的正對雞籠島的竹塹(今新竹),竹塹至中福山(今桃園),有一百二十里的,上島適當之地。”

“上島適當之地?”朱祁鈺一愣,大明對雞籠島的開發一直以勘探爲主,具體的堪輿圖,陳鎰一直在想兵部遞交勘測圖。

陳鎰拿出了一張長軸畫卷打開說道:“陛下請看,竹塹至中福山,是整個雞籠島面西最適合上島的地段,此段信風較強,近島水深不到三丈,退潮時露玉石及砂底質,退五丈有餘,利於上島。”

陳鎰拿出了一幅圖,名叫《雞籠兵備要地誌圖》,這圖上用硃紅表明了哪裡適合登島,用黑色標準了哪裡不適合登島。

雞籠島的西側是大部分的平原,但是適合上島的地方,只有竹塹至中福山段這一百二十里範圍,其餘的太過狹小,並不利於大規模軍隊的展開。

在雞籠島南側還有一段大約不到百里的上島適當地,圍繞在虎頭山(今高雄)一帶,而在雞籠島的東南方向,大部分都適合登島作戰,而東北方向,因爲丘陵山脈阻撓,並不適合登島作戰。

在這幅圖中,還標註了漲潮退潮差、水道、陸道、良港、良田、徒涉、雨期、汛期、信風等等消息。

“這就是全圖了嗎?”朱祁鈺看着這兵備圖點了點頭問道。

陳鎰搖頭說道:“啓奏陛下,這圖是個總圖,還有具體的圖,仍然沒有畫完,現在只有九張,還有十五張要繪製。”

“因爲島中山林密佈,所以勘測仍需要繼續,倒是澎湖巡檢司和龍門港已經非常的熱鬧了。”

朱祁鈺忽然意識到一個問題,哪怕是細節不是那麼多的總圖,也要比平日裡兵推棋盤的堪輿圖,要細的多。

也就是說,他平日裡玩的兵推棋盤,是戰爭簡化之後的簡化版。

朱祁鈺略有些失神的看着通往海坦的大路,低聲問道:“於少保,你說這行軍打仗,是天分更重要,還是學兵書兵法更重要?”

于謙想了想,選擇了實話實說:“臣以爲,天分更加重要。”

戰局千變萬化,戰機稍縱即逝,在戰場上,變化實在太多太多了,能在萬分複雜的情況下,下意識的做出判斷的將領,都是良將。

軍事,始終講究的是天賦。

于謙說的是實話,但是他從來不否認陛下在戰爭中的決定性作用,在於謙看來,戰爭絕對不是雙方湊到一起火併叫做戰爭,那是打羣架,那是倭國的大名們玩的。

陛下的【料敵從寬】可謂是讓大明的佔盡了先機。

以已經開始的郡縣安南之戰爲例。

陛下安排墩臺遠侯夜不收深入虜營偵查虛實;安排緹騎前往勸教柳溥配合大明行動;責令松江府增加對安南進口米粱增加三成;下敕讓柳溥等人保護黎宜民這個軍頭僭主、無道昏君在位;會見黎思誠許下承諾,降低治理安南風險等等一系列的手段,算不算戰爭行爲?

在於謙看來是算的。

因爲戰爭的目的是讓對方屈服於己方意志,能削弱對方抵抗意志的手段,就是作戰。

陛下可能不擅長指揮具體作戰,但是陛下在動手之前的行動,有效的降低了安南軍民的抵抗意志,將安南折騰成爲了一棟破房子,只要踹一腳,就塌了。

陛下作爲大明最高統帥,在具體的戰技術上並沒有什麼天賦,但是陛下在戰略上,是英明的,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福州造船廠的船塘沿着閩江,延綿向了遠處,一眼看不到頭,無數的船匠在其中忙忙碌碌,駛出船塢的一艘艘遮洋漕船會前往大明九省,載滿各地正賦,向密州市舶司而去。

大明的新海漕正在緩緩成型。

朱祁鈺的行程很滿,在參觀了福州造船廠之後,又去了福建織造局視察了織造局的生產和經營,而後是香料廠、鐵器廠、瓷器廠、石灰廠、水泥廠等等,這些都是當初陳懋在福建平叛之後,根據皇帝陛下恢復官廠的指示進行籌建。

陳懋一路上,笑的合不攏嘴,這些廠的經營的非常不錯,而且規模還有所擴大,圍繞着官廠的周圍,形成了一大片的草市,人來人往,摩肩擦踵。

“福州府沒有匠城嗎?”朱祁鈺停下腳步的時候,纔開口問道。

滕昭搖頭說道:“並無匠城,是必須要建的嗎?”

“是的,非常有必要。”朱祁鈺看着滕昭疑惑的表情說道:“你是不是在想,只要保證勞有所得,維持勞保局就可以了,爲何還要營建匠城?”

“是,臣…愚鈍。”滕昭不解,爲何陛下突然提及了匠城。

對於福建地方而言,營建匠城並不困難,根據松江府匠城的經驗,不是很大的匠城,花費更小,福建諸府完全有能力去建設匠城。

可是動機呢?

朱祁鈺一邊走一邊說道:“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鄉賢縉紳,自始至終最害怕的只有兩件事。”

“第一個就是農民、工匠,以任何的形勢組織起來,無論是工會還是農莊,一旦勞動的人組織起來,其就擁有了和他們談判的資格,肉食者就沒辦法隨意朘剝了。”

“第二個就是儘可能的阻撓創造財富的勞動者,對朝廷決策產生影響。比如將登聞鼓院壘上院牆;比如組建各種詩會、學會、學院等等,哪怕他們自己說着讓人嗤之以鼻的胡話,也不能讓勞動者說話。”

“這就是肉食者們,爲了維持自己存在,必要要做的兩件事。”

“所以匠城的存在,讓肉食者們如鯁在喉。”

“匠城將工匠充分集中在了一起,是合力,是談判的籌碼,畢竟相對於龐大的工匠羣體而言,肉食者纔是那一小撮。”

滕昭這才俯首說道:“匠城營建之事,臣會上心,陛下凱旋之時,臣懇請陛下再次駐蹕福建地面。”

滕昭這才意識到匠城的重要性,即便是對地方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浙江仁和夏氏,夏時正挾民衆以令州縣,仁和縣令年年報災逋蠲免,不就是被地方豪族給逼得嗎?

滕昭可不是胡扯,他給了明確的時間,在陛下班師回朝的時候,福建地面的匠城就要開始營建,甚至要落成,讓陛下再次檢視。

要知道福建可是大明十六省之中,積極省份,怎麼能落於人後?

朱祁鈺繼續說道:“逐利是人的天性,基於此,我們可以推斷出肉食者天然有強烈的動機,去做一些事。”

“比如說,去降低勞動者的勞動報酬,這一點每年勞保局處理了的勞資糾紛,就是實證。”

“比如說,儘可能的延長勞動者的工作時間和強度,這一點上,漢書也有言:農夫父子暴露中野,不避寒暑,捽屮杷土,手足胼胝,已奉谷租,又出藁稅,鄉部私求,不可勝供,故民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

“比如說,儘可能的讓勞動者聽話和循規蹈矩,比如說高昌楊鐵的兩個哥哥,就被楊老爺和小楊老爺賣到了工坊做包身工,強人身依附,防止他們逃跑或者不聽話。”

“比如說,儘可能的讓勞動者自己承擔再生產成本,種田的農民常常會疑惑,明明是自己種的田地,結果每年還要借錢買糧?工匠們也在思慮,明明是自己打出的鐵器,還要再付出時間、精力或者貨幣,去獲得鐵器、瓷器等等。”

“基於這種強烈的動機,我們可以得到一個基本事實。”

“那就是肉食者的流動資財、固定資財、留供資財越來越多,多到自己都不知道有多少,生活極其奢靡,花錢如流水,甚至要用幾萬兩銀子買一個破麻袋,並且樂在其中,但是呢,銀庫裡的銀子非但沒有減少,甚至還在增加,並且堆積如山。”

“而勞動階級的農民和工匠,卻日趨貧窮,地位底下,還要對肉食者的施捨感恩戴德,朝廷、皇帝也聽不到他們的心聲,即便財富是由他們創造。”

“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長期以往的結果是什麼?”

滕昭下意識的說道:“是什麼?”

朱祁鈺嗤笑了一下:“失道而亡天下,一切的一切被無邊無際的怒火,毀的乾乾淨淨,從頭再來。”

“爲何如此?”

“很簡單,購買工坊商品和購買糧食的消費者,還是大多數人啊。”

“肉食者佔據了所有的利潤,而勞動者卻得到了微薄的勞動報酬,甚至無法得到應得的報酬,那麼天下對商品的總需求就會一降再降。”

“大多數人,都跟廟裡的和尚一樣無慾無求,工坊、土地產出之物,誰去購買呢?”

“需求降低,工坊降低生產,勞動者的勞動報酬更加無法保障,這就讓需求進一步的降低,這就陷入了死循環之中,不可自拔,凜冬將至。”

“而匠城的存在,可以降低工匠們承擔自己的再生產成本,這就是匠城的另外一個重要意義。”

朱祁鈺這麼多話,其實是個論證的過程。

他想表達的是:匠城的存在,除了保證勞動者的議價權形成合力,保證對決策的影響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那就是降低勞動者的再生產成本,保證內需。

工坊生產出來的是商品,不是奢侈品,不是幾萬兩銀子的破麻袋,商品是由大多數人買單的。

而大明是天朝上國,也是最大的消費市場,無窮無盡的朘剝,最後的結果是生產的商品無人買單。

朱祁鈺作爲大明皇帝,他不能一方面說要穩定內需、擴大內需,一方面卻不肯行使公權,干預肉食者系統性對勞動者的朘剝,甚至還要保證肉食者對下朘剝的權利。

貧者越加貧,生產出來的商品,又賣給誰呢?

又怎麼去穩定和擴大內需呢?

“官邸是官僚們的家,匠城就是工匠們的家啊。”朱祁鈺一隻腳踩在了大駕玉輅,總結性的說道。

滕昭已經全然明白了爲何陛下會詢問匠城,福建的農莊法做的很好,匠城是福建地面的短板,陛下爲他指明瞭日後的道路,他俯首大聲的喊道:“陛下聖明!”

于謙側着頭對着興安低聲問道:“大璫,陛下剛纔的話都記下來了嗎?回頭送回京師,讓鹽鐵會議好好研究下陛下這番話,寫進《景泰鹽鐵新論》之中。”

興安笑着說道:“少保安心,咱家都記下了。”

對於興安而言,陛下說的每一句話,都非常的重要,這也是他這個大璫存在的理由。

朱祁鈺回到了別苑,開始處理京師送來的奏疏,等到日暮時候,朱祁鈺收到了一份塘報,面色忽變,厲聲說道:“黎宜民,真是好大的狗膽!”

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寫在十月末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
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大明守夜人——夜不收(均訂加更)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979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寫在十月末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一百六十九章 不僅要殺,還要有理有據第五百五十五章 一分銀也不敢花啊!第四百七十一章 很好,很有探索精神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82章 治癒一切弊病的靈丹妙藥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五十八章 大明白和大糊塗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四百七十四章 瑕瑜互見,長短並存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735章 好戰必亡,忘戰必危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八十九章 取之於民易,用之於民難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