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

“胡濙,你把你那套無德的話收起來!在朕這裡,不管用!”朱祁鈺敲起了桌子,頗爲不滿的說道。

胡濙把他那套對付朝臣的法子,對付到皇帝頭上來了。

胡濙選擇讓陛下把那些海拉爾召進宮的方法是磨,陛下一天不答應他胡濙就磨一天,他不是選擇直諫,他也不是那種直諫的人。

“陛下,能問問陛下爲何不讓那些海拉爾入宮嗎?畢竟埃萊娜公主都入宮了,這都兩年多了,陛下也沒有賜下漢姓漢名。”胡濙有些奇怪的問道。

陛下應該不是考慮華夷之辯這些東西,要論蠻夷,埃萊娜公主那個模樣,不比韃靼人長得更像蠻夷嗎?

朱祁鈺卻沒回話,繼續看着手中的奏疏。

“冉姑娘進了宮不也是深受陛下恩寵,這些年也沒出什麼事不是?”胡濙繼續追問着,搞清楚陛下的到底在顧忌什麼,才能對症下藥不是?

這大軍征戰,一些部族爲了討好大軍,送些女人,將領不好處理,打包送入宮中,也不是第一次。

當初楊俊在播州,把冉思娘送進宮中的時候,陛下不也是納了嗎?而且琴瑟和鳴,冉思娘時至今日,聖恩不輟。。

在胡濙的眼裡,韃靼人和播州那些生苗,其實沒什麼區別,甚至某種程度上,大明和韃靼人的關係更加親近些。

這可不是胡濙胡說。

比如當初三楊之一的楊傅,就忿忿不平的說過一句,韃靼半漢的言論。

這是楊傅修史的時候,發現洪武、永樂年間打的仗,韃靼人裡面有很多很多的漢將、漢人,所以才發出了韃靼半漢的感慨,意思是韃靼人裡面過半其實都是漢人。

而且大明亦常設韃官、韃軍,讓韃靼人爲大明驅使。

胡濙真的有點想不明白,爲何陛下唯獨對這些海拉爾這麼牴觸,這種情緒到底是怎麼來的?

朱祁鈺合上了奏疏,他忽然想起了來到大明前,一件辦公室趣聞。

他是數學老師,但是級部辦公室裡,也有其他老師。

成吉思汗子孫遍天下,尤其是幾次西征,搞出了上帝之鞭的雅號。

有人對成吉思汗散在各地的子孫進行過一次基因測序,從中東到基輔,都有這樣的子孫後代。

也就是黃金家族基因測序。

這一測,就測出了o-f155基因,這個基因又被叫做漢劉基因。

就是說在Y染色體上,有這個基因突變的,那都是正兒八經的劉邦後裔。

從發掘的五個成吉思汗爺爺輩兒的黃金家族墓葬,五個貴族有三個都有漢劉基因。

也就是說,草原上的黃金家族,地地道道的大漢宗親,正龍旗的!

朱祁鈺當時驚的下巴都差點掉下來。

稍微瞭解些之後,朱祁鈺才知道這種事歷史上也不算新奇。

比如正經的匈奴人劉淵,建立了漢趙,就宣稱自己是漢國。

比如唐末建立,一直到金國崛起被滅的遼國,更是自稱漢室宗親沒入契丹爲王,自稱炎漢之後。

這種宣稱意思很明確,耶律家,也是正龍旗的!

不是和親的劉氏,也不是繼承自匈奴圖格氏的劉姓!

比匈奴、鮮卑這些漢家外甥之輩,血統純了一萬倍!

遼國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漢名其實叫劉億。

耶律本就是劉的意思。

其實大家打來打去,打了幾千年,血統這種東西,早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了,黃金家族測出是劉邦後裔,也沒什麼好奇怪的。

朱祁鈺想到這個趣聞,完全是因爲他並不是因爲華夷之辯這些拒絕海拉爾們入宮。

朱祁鈺十分鄭重的說道:“朕不願意她們入宮的理由很簡單,因爲她們比較危險,朕不信她們。”

“朕納了冉思娘,那也是貴州戰事趨於安定之後。”

“倘若大明和韃靼此次和談之時,韃靼反叛,大明和韃靼開戰,打起來,這些入宮的女人,朕難道一併斬了去?”

胡濙看陛下說的鄭重,這才知道陛下擔心什麼。

陛下是大明皇帝,同樣是泰安宮皇嗣的父親,是夫人們的丈夫。

陛下對海拉爾有有疑慮,不願意她們入宮,是擔心泰安宮的安危,那是陛下的逆鱗。

爲了維護泰安宮上下的人身安全,陛下甚至不住皇宮,這是陛下的不能碰的底線。

陛下的底線其實很低很低,第一個底線是不能做出有害大明利益之事,第二個底線,是不能傷害他的家眷。

這兩個底線,不能碰。

“哎呀,陛下原來擔心這個,簡單的很。”胡濙樂呵呵的說道:“其實韃靼人就是要個態度,陛下也不納了這些海納爾,就收入澄清坊便是。”

朱祁鈺一愣,說道:“這…只是收入澄清坊?這是不是有違禮法?”

畢竟這些海拉爾是政治緩和的禮物,一般而言,都是要納入後宮,以示聖恩。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

胡濙趕忙說道:“陛下,這不是很容易變通嗎?禮部不是不懂變通的地方,不給海拉爾封號,就是單純宮女,不入泰安宮,有什麼違背禮法的地方嗎?”

“或者乾脆送皇宮得了。”

陛下不住皇宮,送皇宮離泰安宮就更遠了。

胡濙十分擅長變通,陛下不讓海拉爾入泰安宮是處於安全考慮,那入皇宮就沒什麼問題了。

陛下反正不打算搬回去住。

“你等會兒,朕捋捋。”朱祁鈺伸手打斷了胡濙的唸叨。

這些海拉爾並不一定要進泰安宮,安排到了澄清坊,也不是不行。

“大明能得到什麼?”朱祁鈺鬆口了,只要不威脅到泰安宮上下的安危,朱祁鈺就變成了一個成熟的政客,熟練的開始了利益交換。

不知名的政治家曾經說過,政治,就是利益交換。

胡濙看陛下從人父的角度變成了從人君的角度看待問題,便開口說道:“韃靼人求的是心安,既然陛下收了禮物,他們便會心安。這和談就可以推進了。”

“至於大明究竟能得到什麼,得看大明能拿到多少了。”

“我們的底線應該是讓韃靼人不再擁有犯邊的能力。”

這是和談的底線,不再擁有犯邊的能力,是在賀章出發前,就已經定調的。

這裡麪包含了政治、軍事、經濟、刑名等方方面面。

政治方面,任何韃靼人未曾及冠的臺吉,必須到大明的四夷館就學,所有的韃靼王、可汗、濟農、萬戶的任命,都得得到皇帝的冊封。

軍事方面,要馬放南山,刀槍入庫,所有適合作戰的馬匹都要在軍馬場養殖,供給大明使用,武備管理等同大明,不得私自藏甲冑、強弩等物。在宣府等地,設立韃軍,集中訓練。

翻譯翻譯,就是對韃靼人去軍事化。

經濟方面則是推行大明錢法,以及劃分牧區,不得私鬥火併等,並且設立巡按制來約束韃靼的內鬥等等。

這些都是大明提出的條件。

當然,大明提出了自己的條件,也給出了自己的義務。

在韃靼人被入侵之時,大明將會保護韃靼百姓不受他人危害;

韃靼會設立郡縣,對韃靼部進行韃靼諸部進行管理;

大明將專設一名監察御史專管韃靼和兀良哈部;

大明會派出歷局官員對春耕秋收放牧進行教諭、設立府州縣社學等等。

大明的義務,概括爲一句話,那就是大明將會對韃靼人一視同仁。

大明在和談之中,並不打算把韃靼人當成鷹犬或者當成牛馬,而是準備把韃靼人正式併入大明。

這和烏格齊、脫脫不花、阿噶多爾濟、滿都魯的判斷完全不同。

直到朱祁鈺和胡濙商量海拉爾的時候,韃靼人的可汗,還不知道大明給出瞭如此優厚的條件。

胡濙對和談的底線,一清二楚,和談內容還是他對賀章耳提面命,他俯首說道:“陛下真的是至仁至善之君。”

“朕哪裡擔得起一個至仁至善的名號,朕包藏禍心罷了。”

朱祁鈺立刻否認了胡濙的稱讚,甚至直言不諱的說自己不是好人。

他對至仁至善四個字一點都不喜歡,他更喜歡當亡國之君。

什麼時候開始,朱祁鈺如此仁慈了?

他前腳還在讓夜不收燒荒,用錢法逼迫韃靼王們朘剝韃靼百姓,逼迫韃靼百姓奔逃大明,十足的亡國暴君的模樣,這後腳就開始用懷柔政策了?

朱祁鈺這麼做,說好聽點,叫王化,同文同種一家親,說難聽點,朱祁鈺要消滅他們的文化,要消滅他們的信仰,要亡其族名。

胡濙當然對陛下的目的,一清二楚。

但是胡濙卻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過這個問題,在王化韃靼的過程中,大明也會吸收韃靼的文化,吸收韃靼人的習俗。

最終變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不是單純的大明對韃靼單向王化的過程。

歷朝歷代,皆是如此。

胡濙稍微思慮了一番說道:“陛下,元和十年,白居易越職言事,被貶黜到了江州做司馬,三年後,白居易升任忠州刺史,白居易聞敕,伏地痛哭,喜極而泣。”

白居易的貶官和元和十年的一場刺殺有關,當朝宰相武元衡被人當街刺殺而死,朝野震動。

朝中黨爭極爲激烈,白居易被貶斥的結果,對白居易這種直諫臣子並不是壞事。

留在京師,反而小命不保。

就像于謙、李賢、王翱等人在正統年間,只能在地方巡按一樣,朝堂上沒有他們的立錐之地。

“白居易爲了表達喜悅之情,親自做了一份胡麻餅,給萬州刺史楊敬之,並且作詩一首,即爲《寄胡餅與楊萬州》。”胡濙說完就喝了一口茶,靜靜的看着陛下。

他的勸諫就是讀書人的那個彎彎繞繞的調調,什麼話都不講明白,至於陛下到底聽出了什麼,那是陛下的事兒了。

胡濙是個非常典型的文臣,除了投獻陛下之外。

他很確信,陛下聽懂了他的話裡有話,看似是在說史,其實還是說的大明的王化之路。

王化不是單方面的消滅,而是彼此之間融合。

這是大明王化之路和羅馬殖民之路,根本性的不同。

白居易是唐代科舉出身,可白居易並非寒門,胡麻餅,來自西域,白居易爲何會做胡麻餅?

而且還寫詩,藉着胡麻餅抒發自己升官的喜悅心情?

白居易會做胡麻餅,並且寫詩稱讚,其實就是當時胡麻餅極爲流行,這是文化融合的結果。

唐朝的王化之路,是彼此影響的,大明的王化之路,必然也將彼此影響,即便是陛下把車輪以下的草原男丁都殺了,也改變不了這一事實。

所以,胡濙並不認爲陛下在消滅韃靼人,陛下能夠完全消滅韃靼人。

因爲一旦王化之路走通了,韃靼本身就是大明的一部分,要徹底消滅韃靼人,那就要先把自己給滅亡了。

朱祁鈺看着胡濙,禮部尚書果然很懂禮法。

“你是對的,但是最後,那也是大明主導的融合,而不是胡元,他們做不到。”朱祁鈺承認胡濙說得對,但是大明在這個過程中和結果,都是獲利和主導的那一方。

胡濙立刻點頭說道:“那是自然,陛下英明。”

“那海拉爾的事兒,就這麼定下來的話,就讓禮部擬詔了?”

朱祁鈺點頭說道:“擬詔,入澄清坊吧,還有禁止莫羅和這些海拉爾接觸。”

胡濙一直說海拉爾入宮之事,朱祁鈺一直以爲要入泰安宮,但是住澄清坊,就沒什麼安全側的問題了。

胡濙的眼神流轉,陛下對太后和稽王府並不是完全信任,任何給太后和稽王府加籌碼的事兒,陛下都不會做。

“稽王身邊有個叫萬貞兒的宮人,是山東諸城人,是孫太后的人。”胡濙往前湊了湊說道:“這萬貞兒和稽王生母同歲,稽王對其極爲迷戀。”

萬貞兒大稽王朱見深十七歲,胡濙說起此事,和近來陛下冊封了稽王一事有關。

陛下在賀章出使之前,冊封了稽王世子朱見深,襲稽王爵位。

這件事還是胡濙爲陛下分憂解決掉的,但是胡濙突然發現了這個稽王對這個萬貞兒過於癡戀了。

胡濙既然爲陛下分憂,稽王因此襲爵,胡濙就不會半途而廢。

胡濙的洗地,包售後。

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
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84章 第一站,峴港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803章 承認問題更需要勇氣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二百六十六章 福祿三寶第991章 火尋侯王復回京第844章 有些事兒,不開始最好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五百一十四章 西羅馬的滅亡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710章 官選官到世襲的橋樑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六百零三章 都是有頭有臉的人,誰不要個臺階?第五百四十八章 陛下的大道之行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零九章 如何系統性的欺負皇帝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二百零一章 朕又成亡國之君了?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六百一十五章 亡國五病 臃腫痿痹第四百五十八章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二百八十一章 大石,於少保下來戰書!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六百一十三章 四格諷刺漫畫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三百五十一章 離經叛道?大道之行也第860章 能不能給稽戾王遮掩一二?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839章 讓你體面你就體面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