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

胡濙爲什麼要研究關於萬王之王和萬國之主?

其實原因很簡單,陛下要納來自大秦國的公主,胡濙總要研究一下,堵住某些風憲言官的嘴。

明承唐制,這萬國之主,自然對小亞細亞半島和巴爾幹半島的宣稱權,那麼陛下意圖恢復萬王之王的領土,納一個來自大秦國的公主,就是應有之意了。

君士坦丁堡就在巴爾幹半島到小亞細亞半島的交界處,巴爾幹半島包括了大部分希臘地區。

至於日後是否真的要攻伐,那也是日後的事兒了。

胡濙和尼古勞茲繼續喝茶,溝通着東西的差異。

按照中國世代沿襲的大一統、五德輪迴中正朔,也就是朝代的正統來說,面前的東羅馬帝國的公主和使者,無疑就是泰西的正朔。

如何最快速簡單的瞭解一個文明的根基?

瞭解他的家庭制度。

在任何文明之中,家庭都是社會的基石,“家”作爲社會中最小的單位,可以從根本上反應當時的社會制度和現狀。

大明的人丁統計之中,只是以戶計算,而非用口計算。

戶就是社會的基本單元。

尼古勞茲運來的文牘中,反覆出現的單詞familia,表示羅馬法中的戶。

這一點中國和羅馬是相同的。

胡濙抿了一口茶,他極其擅長品茶,只是歲數大了,品不出那些細細的香味兒來了。他笑着說道:“大明很重視家庭。”

尼古勞茲想了想說道:“我們羅馬亦是如此,十二銅表法,亦被稱之爲羅馬法,到今天依舊是一步極好的法律。”

“十二銅表法雖然被日耳曼蠻族給毀掉了,但是我們羅馬依舊保存着完整的拓本,在十二銅表法中規定了一夫一妻制度。”

十二銅表法就是羅馬法,這也是重點翻譯的內容。

法家的大同世界裡,追求的是一斷於法,一切交給律法去約束。

大明在進行大思辨,將歷朝歷代的律法條文拿過來看看,羅馬法也不是不能看看。

胡濙點頭說道:“此乃禮法也,《楚辭·天問》曰:禹之力獻功,降省下土,焉得彼塗山女,而通之於臺桑,閔妃匹合,厥身是繼。”

“所以中國,正妻制度在夏之前,便已經確定了。”

屈原這幾句說的是大禹有治水之功,又得到了塗山國女子爲閔妃,婚配來繁衍子孫。

胡濙聊得是婚姻法,這可不是胡濙胡咧咧,比如在《詩經·小雅·棠棣》曰:「宜爾家室,樂爾妻帑」,也是這樣的描述。

帑同“孥”,指的是兒女。

爲此太史公在匈奴傳中,怒噴匈奴乃蠻夷,就有一條說的是:父死,妻其後母,兄弟死,皆取其妻妻之。

王昭君嫁給呼韓邪單于之後生了個兒子,呼韓邪單于死後,王昭君哭訴求歸,因爲匈奴實行收繼婚制。

收繼婚制,就是父親死了,妻妾歸兒子所有,如果沒有兒子,歸弟弟所有。

王昭君是漢人,哪裡受得了這個?丈夫死了,王昭君當然要求歸。

但是當時的大漢皇帝是漢成帝,漢成帝敕令王昭君從胡俗,王昭君嫁給了自己的繼子復株累單于,又生了兩個女兒。

或許漢唐的和親,有用公主嫁娶,每年去看望公主探聽蠻夷虛實的可能,但。漢成帝絕非如此!

他就是用美人安撫匈奴,不讓匈奴南下。

因爲漢成帝沉迷酒色,荒廢政務,百姓揭竿而起,外戚專權,神器假手於人,交給了太后王政君外戚家族把持。

王莽能夠篡漢,就是因爲太后王政君是王莽的姑母。

王莽是外戚。

王昭君的出嫁,從頭到尾都是西漢國力衰微,釀成的一出悲劇。

一夫一妻制是父權的重要保障,正妻的出現正式確認了父系繼承製,具體而言就是屈原所說的厥身是繼。

《明律集解.附例.戶婚》規定:「兄亡收嫂,弟亡收婦者,各絞。」

弟弟如果收嫂子,哥哥收弟妹,一律絞死。

尼古勞茲繼續說道:“西塞羅曾說:沒有權力,便不可能存在任何家庭,所以根據十二銅表的規定,家長對家族的任何成員都有生殺予奪的權力、有分配財產的權力、有決定子女婚配的權力。”

“到了今天,也是這樣的。”

胡濙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說道:“中國亦有此法,一夫一妻、同姓不婚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左傳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蕃的意思是,不健康的,先天不足的,故此之周禮始,同姓不婚,是爲了孩子健康。”

“家長有權殺死自己的子女嗎?”

尼古勞茲點了點頭說道:“是的。”

胡濙終於察覺到了一些異常,但是他不動聲色,只是喝茶,在和尼古勞茲溝通之前,胡濙就曾經說過,你的是我的,我的還是我的。

殺人者死,是一種律法中追求的公平,雖然各地的私刑很多,但是死刑從唐朝時候就已經掌握在了皇帝的手中,叫死刑三複奏,大明亦是如此。

聊到這裡的時候,胡濙就發現了,中西方的發展軌跡就出現了分歧。

在羅馬法中更強調“父”,而在周禮之中,更強調“子”,也就是孝。

比如十惡不赦的罪名中就有不孝、不睦兩條,不孝敬父母、謀殺自己的親屬,都屬於十惡不赦的大罪。

羅馬法中間父權,確切的說是家長權,凌駕在了律法之上。

這種家庭的構建差異,就直接導致了中西方文化的根本差異。

因爲家國同構。

家是國的子集,家是國的基本單位,那麼家庭制度的建立,通過類比機制,就會泛化至整個國的方方面面。

家庭制度的泛化,是因爲家庭形成了組織形式也就是諸多家族、宗族。

而種種的組織內外的關係,構成了國的禮法。

譬如說:天地君親師。師與徒的關係中,師父二字,一日爲師,終身爲父;愛生如子,事師如親;這是師徒之中的父與子。

還有臣與君的關係,君父,君父就是指天子,從《春秋》臣子背君父,事雖不同,其類一也開始,就專門指君主了。

尼古勞茲能被派到大明來作爲末日使臣,不是蠢笨之人,他無奈的說道:“胡尚書,我敬重您是因爲您的坦率。”

胡濙話鋒一轉,笑着說道:“我只是想到了大明朝的科層制下的官僚體系。”

轉移話題,是每個大明文官的本能,當不想過多談及某個問題的時候,拋出另外一個內容,繼續討論。

科層制的官僚體系有幾個特點,首先有明確的、正式的規章制度,類似於《皇明祖訓》、《大明律法》、總計九十五條的《憲綱事類》等等。

其次有明確的分工,規定各個部門的職權、權限和任務,不得越權、推諉。大明六部、文淵閣、都察院、翰林院、二十四內署等等,都是如此的分工。

第三是明確的權力分層,接受上級的行政命令,對下實行管理,一種層層而上的權力分層。

第四是明確的公務關係,不得因爲私人關係破壞組織規則,王直因爲解禎期不法圍困松江府市舶司衙門,差點被彈劾到辭職,就是這種明確的公務關係。

第五則是考覈任命,王直掌管吏部,乃是天官,負責京察、大計、考成諸事,就是明確的考覈任命的特點。

第六是專業和職業生涯,科舉有三甲,第一甲三人,第二甲進士出身,第三甲同進士出身,按照不同的科舉定名次,前途各不相同。

前三甲一般都是幻想家,專門爲皇帝編制幻想,講筵。

第二甲一般都是京官,第三甲多數都是外出任地方官。

現在所有第二甲進士和第三甲同進士都需要外出做官,同臺競技,最後捲入京師做官。

《卷》。

科層制,是尼古勞茲將法蘭西語中的單詞「辦公桌」和羅馬法中的單詞「統治」,拼成的一個單詞,表示一層一層辦公桌統治制度。

“哦?”尼古勞茲對大明科層制的官僚制度非常的感興趣,眼神中放着光,而胡濙自然有很多的話要說。

“科層制,普遍存在於朝廷、地方、官廠、翰林院、書院、商賈之中。”胡濙看到話題轉移成功,便開始解釋大明科層制度的種種。

科舉,爲國選士,無論是進士還是舉人都有做官的資格,在一些偏遠的地區,舉人已經很了不得了。

胡濙和尼古勞茲聊了許久大明的科層官僚制,他看了看天色,無奈的說道:“雖然我很想和你聊下去,但是天色已晚,不多叨擾,告辭了。”

胡濙拿出了自己的輕油燈,旋轉銅鈕,等到預熱之後,開始加大火力,石棉的輝光頗爲耀眼,透着透明玻璃照亮了整個會同館。

光明也是陛下的故事之一,雖然有了雞籠島五十個襄王府田畝的故事,更加美妙動聽,故事多乎哉,不多也。

人類畏懼黑夜,嚮往光明,是天性。

“告辭。”胡濙提起了自己的馬燈,走出了會同館。

尼古勞茲頗爲羨慕的看着那盞明亮的燈,照亮了房間,隨後房間再次陷入了黑暗之中。

埃萊娜自然看到了尼古勞茲的羨慕,笑着說道:“我如果進了泰安宮,會請求陛下賜予一盞太陽之神的恩賜給總督。”

輕油燈,被埃萊娜稱之爲太陽之神的恩賜。

因爲沒人給埃萊娜講解輕油燈的原理,埃萊娜只能認爲是太陽之神的恩賜了。

太陽神阿波羅主管光明。

尼古勞茲搖頭說道:“大明的禮法和羅馬法完全不同。他們講唯名與器不可以假人,太陽神的恩賜哪有那麼容易得到。”

尼古勞茲的猜測是正確的,王恭廠並沒有批量製造輕油燈的能力,因爲製作起來實在是費勁兒,多數都是通過失蠟法鑄造,然後手工打磨,嚴絲合縫,都是精細活。

比如旋鈕的銅珠的縫隙不超過半根頭髮。

大明的皇帝就是在講故事,輕油噴燈雖然難做,但是棉芯輕油燈十分的簡單。

胡濙提着明燈,走過了大街小巷,溜溜達達的去了泰安宮。

通過和尼古勞茲的交談,胡濙找到了一個問題的答案。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胡濙見禮。

“坐。”朱祁鈺剛放下一份奏疏,點頭說道:“怎麼了?”

胡濙樂呵呵的熄滅了自己的燈,笑着說道:“陛下,臣和大秦國使者尼古勞茲品茶,收穫良多,特來泰安宮,面稟陛下。”

陛下尚節儉,戶部和泰安宮的只有一顆燈芯。

“哦?是什麼方面的?”朱祁鈺滿是好奇的說道。

胡濙笑着說道:“禮法。”

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笑着問道:“在胡尚書眼裡,萬物皆是禮法嗎?”

胡濙十分確信的說道:“人活着就離不開禮這個字,關於人的事兒,都是禮法。”

“說說看,胡尚書又有什麼大發現。”朱祁鈺放棄了和胡濙討論禮法二字,多少人挑戰過了,他也不去白費功夫了。

胡濙認真的思考了許久說道:“陛下,咱們大明的科層制官僚們出了問題。”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沒錯,胡尚書找到了問題的根源嗎?”

“是的。”胡濙眉頭緊皺的說道:“臣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官僚們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一放就亂,一管就死。”

一放就亂,具體而言,就是一旦放權,就開始妖魔鬼怪,牛鬼蛇神,開始羣魔亂舞,比如已經被處死的福建的布政司宋彰,激起了百萬衆百姓揭竿而起,就是例子。

一管就死,具體而言,就是層層加碼,不斷倍之,不斷的擴大打擊面,然後一刀切,陛下要管什麼,官吏們直接全部殺死,最後如同一潭死水。

朱祁鈺思考了片刻說道:“太祖高皇帝有云:聖王之道,寬而有制,不以廢棄爲寬;簡而有節,不以任易爲簡。施之適中,則無弊矣。是爲寬嚴有度。”

“太祖高皇帝神武。”胡濙趕緊接了一句,大明祖宗之法都來自於太祖高皇帝,高皇帝當然神武。

胡濙繼續說道:“陛下,太祖高皇帝所言,乃是自上而下,臣以爲問題出在了宗族二字上,這是自下而上。”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宗族?”

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898章 火併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
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864章 說一套做一套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898章 火併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932章 二十萬裡水路疏浚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662章 本地幫會很沒有禮貌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三百三十一章 魚不可脫於淵第842章 人生在世,最難的就是心安理得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五百章 到底是在救她們還是在害她們呢?第四十六章 與敵接戰,天經地義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一百一十二章 滅虜上策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五十六章 大明皇帝,得支棱起來!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788章 機器一轉,人心不古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三百八十一章 安心求道能立命 知行合一得始終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忽悠在和林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