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

李賓言對於這件事並沒有什麼好辦法,這的確是唐興起的頭兒,但是背後的勢,卻是大明開海大勢,作爲工黨黨魁,李賓言除非立刻馬上宣佈自己是舊黨,並且反對開海,支持禁海,那麼這些謠言,不攻自破,如果這樣的話,李賓言會被舊黨捧爲聖人。

這樣看來,對李賓言而言,是最好的出路。

但是李賓言爲何要如此選擇呢?

就爲了些許名聲,就跪下添那些糟粕的臭狗屎?

他要是肯這樣做的話,早在山東查辦孔府案的時候,他就那麼選擇了,更確切的說,如果他真的要舔那些臭狗屎,當初他就不會在朝堂之上,彈劾駙馬都尉趙輝了。

李賓言的路是自己走出來的,早在最開始選擇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確的站了隊。

他在乎名聲嗎?他當然在乎,但是他有更重要的利益要守護。

說書人還在說着那不堪入目的水滸傳續,嶗山黃氏的皇爺爺也站了起來,打算離開,李賓言在入京之前上了一道《大統疏》,已經確定了他的政治路線。

新官上任三把火,工部尚書年富的第一把火燒向了祥瑞,五等秩的祥瑞,固然引起了一定的反對浪潮,但是年富依舊用他豐富的朝堂狗鬥經驗,擺平了所有的反對者,將祥瑞的定義改變,改變不了事實就改變定義,不是舊黨的專屬技能。

而李賓言的第一把火,則是燒向了海事堂,對於船舶工藝改良、遠洋船研究、季風海洋氣候研究等若干問題,進行分科治學,至此,大明海事堂的門類,已經超過了其他學堂的分科。

李賓言的官職是大明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左侍郎、計省三司使,二十八廷臣之一。

胡濙這才笑了笑說道:“謝陛下隆恩。”

被後世文人廣泛怒罵爲‘大明西廠’,在景泰十四年六月正式建立。

胡濙聽聞之後,愣了片刻說道:“小心這幫提學們從中破壞,農莊我不擔心,農學堂我更不擔心,就是這各地學舍,這幫提學很容易壞事,小心他們不做事,更要小心他們多做事。”

“父親,是陛下和冉寧妃。”胡長祥看向了不遠處,趕忙說道。

“王文領着上書房的事兒,他和陳循沒什麼差別,得虧皇嗣們都長大了些,尤其是太子,太醫院都要勤奮些,別讓太子受傷。”胡濙的話讓胡長祥心神一凜,知道這番叮囑的深意。

胡濙走的很安詳。

胡長祥有些不理解的說道:“財相最近遇到了些麻煩事,到了天津衛的錫蘭女王,逢人就說她懷的是李賓言的孩子,這事鬧得雞犬不寧,唐指揮在錫蘭就該一刀砍了她。”

文人之恥李賓言在履任第二天,前往了吏部和文人之恥吏部尚書王翱狼狽爲奸,雙方就大明稽稅和反腐的共通之處,深入交流了意見,雙方的交流的深入且誠懇的,並且在合作上達成了一致,在情報上互通有無,計省將高度配合吏部的反腐審計,而吏部也將虛報災逋所涉豪奢之家進行情報支持。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胡長祥趕緊行禮。

于謙在知道百官來意之後,十分坦率的表示,李賓言是他向陛下舉薦的。

哀榮備至。

“認得,認得。”胡濙笑呵呵的說道,人越老,就越像是個孩子。

“臣代父謝陛下隆恩。”胡長祥哽咽着謝恩,接過了扶手,推着胡濙回家。

朱祁鈺在御書房批閱奏疏,聽到胡濙到了講武堂,正在和冉思娘說太醫院事的他,立刻就尋到了胡濙,君臣這纔算是見了最後一面。

胡濙也想站起來見禮,朱祁鈺緊走了一步,示意他坐下:“胡老師父,還認得朕嗎?”

而李賓言所請諸官,在短短三天之內,就被調任計省,比如戶部郎中、大明數學家吳敬,戶部郎中薛遠,兵部職方司郎中殷謙、福建按察使張鵬、通政司右參議劉昭,除此之外,還有隸屬於工部官廠遼東廠、勝州廠、六枝廠、龍江造船廠、松江造船廠若干財會審計幹事。

按理來說,胡濙作爲永樂朝臣,應該配享文皇帝皇陵,但是朱祁鈺作爲活着的皇帝,讓胡濙葬在了金山陵園。

朱祁鈺示意胡長祥讓開,他推着胡濙走在這兩側都是橡樹的路上,陽光透過樹葉灑下了點點的光斑,風輕輕一吹,光線隨着樹葉而舞動。

“能利用的都要利用一二,已經是一個合格的官僚了。”

胡濙老態龍鍾,但還是嗤笑了一聲說道:“一個審計,一個錢糧,看似都是錢,但是天差地別,風馬牛不相及,沈翼要是上了這個當,他就不是六部尚書了,賀章都避之不及,更別提其他人了,於少保舉薦的人,錯不了。”

“官不聊生,官不聊生啊!”從九重堂回到了各自衙門的羣臣,只能如此感慨,當無力放抗的之時,就只能躺平享受了。

Www .TTKΛN .C〇

“儒學士不擅變,既成事實,他們其實也會去維護。”

“陛下。”

其實胡濙很想說,可以試試,哪怕是保留下那麼一二件,於大明而言,便是長遠之計。

于謙被找到的時候,有些懵……

這麼些年,陛下一直沒鬆口,今天終於肯答應試一試了。

但是人力終有窮。

這一大批人填充到了計省之中,形成了一張觸及到了大明內外的審計大網。

胡濙一直不希望自己的兒子從政,因爲他知道這攤水有多深,就胡長祥涉及政務,不被拔乾淨連骨頭都嗦乾淨才奇怪。

一直以來,皇帝陛下對人亡政息之事,都不是很在乎,畢竟大明人亡政息是常態,太祖高皇帝走後,建文君沒守住江山,太宗文皇帝走後,大明不再北伐,交趾、奴兒干都司都形同虛設,重開西域更是連個影子都看不到,開海事被破壞殆盡。

“大明蒸蒸日上,這大好河山,真想多看幾年。”胡濙已經站不起來了,過了年之後,他就再也沒去過會同館,戳尼古勞茲的肺管子,是胡濙晚年最大的樂趣,但是他已經戳不動了,兒子說的話,他要思考許久才能做出判斷,上書房的事兒,他已經很久沒去照看了。

胡長祥笑着說道:“農學堂在遼東都司,不現在應該叫遼寧了,農學堂在遼寧、京師、靖安、四川、雲貴、湖廣、兩廣、福建等地皆設有學舍,以農莊法社學畢業學子爲主,南衙北衙松江府設農學堂,爲最高學府,廣攬人才,目前各地提學已經籌劃。”

對於奇功牌,當初頒佈之時就有規矩,不得隨葬。不得隨葬的原因是朱祁鈺不願意那些個盜墓賊,爲了金銀之物,打擾這些爲大明屢立奇功的英魂。

讓朝臣無法接受的是這個西廠,督主不是個太監,居然是個大明文人,李賓言至此被罵作是投獻皇帝的文人之恥。

計省三司使,總攬財政收支、租賦及鹽鐵專賣、官廠等等審計之事,一切錢穀出納的審計都歸李賓言所領計省負責,這個職位,是李賓言回京之後,皇帝親自任命,在行政上和大明首輔、通政使王文等秩。

皇權特許,世襲武勳、宗親也在稽查範圍之內,這等同將偷稅漏稅不交納稅賦,將正式成爲十惡不赦大罪之一。

義禮伯,是流爵不世襲,是一種榮譽,胡濙的一生是個諂臣,誰在位上支持誰,他承認自己無德,他爲皇帝灑水洗地,他將禮法豈是不便之物掛在嘴邊,但終其一生,都在守護大明的禮法。

“父親,孩兒已經四十七歲,快五十歲了。”胡長祥只能搖頭,在父親眼裡,自己還是個孩子,但其實他耳聞目睹,看多了腌臢之事,雖然不能對付他人,但是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

他是誰?他是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他一句話就可以讓草原寸草不生,一道旨意,就可以讓雲貴那些世襲罔替的世官改爲流官,他一句話,就是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

今天早上胡濙醒來之後,便一直說要來講武堂看一看,胡長祥拗不過,就將胡濙推了過來,那個時候,胡長祥其實已經你知道父親大限將至,臨終之前,胡濙依舊想到講武堂,其實就是想看看能不能碰到陛下。

朱祁鈺不再說話,只是這麼靜靜的推着,將胡濙推到了聚賢閣之前,他用力的握着轉椅的扶手,就是不肯鬆開。

“最近京師鬧得沸沸湯湯,都說李侍郎是財相,比那戶部尚書還要高半頭。”胡長祥又把京師的事兒分說了一二。

李賓言是他舉薦回朝的,但是羣臣們似乎並不清楚,畢竟於謙兩次舉薦,都是隻有皇帝、于謙和興安在場,興安只要不嘴瓢,便再沒有第七個耳朵知道了。

最讓朝臣們膽戰心驚的則是大明皇帝給計省配備了一千緹騎,專門負責稽查稅務之事,稽稅緹騎有追繳漏稅之責。

這一連串的動作,在李賓言回京之後,僅僅不到三天的時間,就已經全部部署完成,羣臣們無不感慨,陛下絕對是早有圖謀!

朱祁鈺嘴角衝動了下說道:“胡老師父還很硬朗,長命百歲。”

胡濙沉默了良久才說道:“老臣有幾句話要說,陛下有天慧,臣其餘事,不敢多言,但唯有一件,還請陛下聽臣一句勸諫,人亡政息,其實可以避免一二,哪怕是,哪怕是留下一些,就比如這開海事,咱大明要是留下這麼一件事,就足以告慰列祖列宗了。”

六枝廠,天高水長,結果官廠審計在敕諭下達的第二天,就已經全部履職,這不是早有圖謀是什麼?這不是偷襲是什麼!

被打蒙了的羣臣立刻找到了反帝先鋒賀章,賀章表示他只是都察院總憲,吏部反腐和計省審計,並沒有涉及到都察院職責,委婉的表示了自己無能爲力。賀章給羣臣們指了條明路,這麼大的事兒,只能去找大明晉國公於少保。

驕陽似火,橡樹葉都無精打采的耷拉着,胡長祥推着胡濙走在講武堂的路上,陽光烤的人生疼,但是胡濙的轉椅上,還披着一層薄毯。

胡濙思考了許久,纔開口說道:“到底是大明冊封的錫蘭國王,唐指揮便砍不得,鬧出這些亂子,李賓言不理不睬,其實是他的聰明之處,人精人人都知道那絕不是李賓言的孩子,但開海事,可是李賓言袖子裡的事兒,這是他的基本盤,這小子,履任地方十數載,到底是變了。”

“陛下,臣,大抵是要走了。”胡濙看着前路,他終究是看不清了。

羣臣反而以爲李賓言是攜聖恩幸進之臣,無論是回京,還是作爲參贊軍務前往遼東,亦或者是今天計省三司使,都是陛下的安排。

大明大變革已經到來,朱祁鈺對於新時代下的道德規範也有些迷茫,還打算等到胡濙精神好些再商量,結果卻沒等到胡濙精神再好起來。

“朕知道。”朱祁鈺就站在豔陽之下,站了許久,才慢慢的鬆開了手對着興安說道:“讓禮部準備諡號吧,贈太師,義禮伯,把朕寫的悼文給太子,讓太子、襄王,主持官葬,葬金山陵園,配享皇陵。”

內帑太監林繡成爲了計省佐貳官。

冉思娘察覺到了有異常,她往前走了一步,搭在了胡濙的手腕上,低聲說道:“陛下,胡少師…已經走了。”

“朕,試試。”朱祁鈺聽聞之後,思考了片刻,算是答應了下來。

“朕知道。”朱祁鈺緊緊的抓着扶手,其實在胡濙謝恩之後,皇帝已經察覺出了胡濙氣息漸弱,胡濙是天人五衰,和陳懋一樣,不是用藥石可以留下的。

忙碌了一生,既然休息了,就好好休息。

胡濙是一個無德的諂臣,他一生收過很多的學生,但是送喪時候,願意以弟子禮送最後一程的只有無恥的劉吉和隻手遮天的賀章。

“送胡太師!”興安甩了甩拂塵,賀章、劉吉、胡長祥等人擡起了棺槨,向着金山陵園而去。

……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並不是在破壞禮法,而是在保護禮法。——大明太師胡濙。

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十章 登基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十三章 拿去!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98章 火併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
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三十二章 殺人,還要誅心吶!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一十一章 文武百官親眷不得營商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二十章 登基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00章 換家戰術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四章 退敵良策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十章 大明,要變天了第825章 敲打敲打,自然要連敲帶打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六百零二章 無毒不丈夫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687章 銀莊不應成爲朘剝的利刃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五百六十章 大汗,你想做什麼!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十三章 拿去!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六百四十二章 八十錠紡車第797章 鹽鹼地畝產千斤,不切實際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898章 火併第九十五章 天寒地凍,來往不便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656章 醉翁之意不在酒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明:已經吃的很飽了,別送了(打賞加更)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