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

王復已經遍查和林的內外情況,寫成一分手札,他準備按照約定的方式,送去了大明。

不過在此之前,他還要去查一查北海的夜不收的亡魂幾何,以送去京師,哪怕是衣冠冢,也是冢,也算是交待。

北海的夜不收都是硬骨頭,很多人死在了北海,王復想想辦法,把這些人的名冊送入京師。

當然,只有一天,對瓦剌犁庭掃穴,方能讓英魂方能安眠。

對於如何顛覆瓦剌,王復有着自己的一套想法。

相比較大明,瓦剌有位更加心急的大石也先。

瓦剌的情況並不太好,自從宣府之戰失敗後,瓦剌人不得不進入了防守的姿態,這種防守的姿態,導致瓦剌在草原的威望大減。

之前,瓦剌在土木堡之戰的大勝特勝所積累的威望,已經被消耗殆盡,如果再沒有新的大勝,那也先的可汗夢,將會破碎一地。

所以,瓦剌需要大勝、瓦剌需要可汗之位、瓦剌更需要重整旗鼓。

王復笑着說道:“大石,某有上中下三策,可振興瓦剌大勢。”

也先深吸了口氣,上中下三策,瓦剌的局勢已經頹廢至此,居然有三策可救嗎?

王覆沒有多賣關子,笑着說道:“首先這上策。”

“大明軍隊大軍撤出了河套地區,只有四威團營駐守河套地區,瓦剌大軍等到秋高馬肥,從夏盤營向集寧河套地區進攻,一舉收復丟失之地,瓦剌何愁大皇帝興兵呢?”

也先愣愣的看着火盆,嘆息的說道:“我知道這的確是上策,但是因爲阿剌知院和渠家人在集寧和河套搞得那些事,已經再無攻伐之可能了。”

也先生出了王復也不過如此的想法。

他不知道打集寧、打河套是上策嗎?

現在別說打了,派出去的奸細都是石沉大海,現在這兩個地方的人心向背,豈止是用大軍征伐可以攻打的嗎?

最主要的問題,打不過。

也先也承認,這是上策,但是他執行不了。

韓政在東勝衛炸燬火藥庫趁亂襲擊東勝衛,是不是上策?

也是上策,而且因爲渠家人的關係,真的炸燬了東勝衛的火藥庫,但是打不贏,能怎麼辦呢?

王復笑而不語,他笑着說道:“某還有中策,或征伐、或聯盟,將韃靼和兀良哈部,再拉攏到我瓦剌帳下,比如這拉攏,或許可以暫且答應韃靼人立小王子爲太子之事。”

“得先拉攏,要不然等皇帝出兵討伐我們的時候,他們就是皇帝的鷹犬。”

也先再次嘆息,這策也是好策,但是他做不到。

且不說他自己的野心,就是瓦剌的各部臺吉,他也先不稱可汗,各部臺吉也肯不答應。

但是這可汗之位,乃是韃靼人最後的臉面,人家韃靼人就靠着這個黃金家族的後裔這幾個字,趁着最後的面子,依靠着草原無不懷念元昭宗活到了現在。

唯有徵伐,將脫脫不花擒殺,這件事才能又解決的辦法。

王復不動聲色,這兩策要是好用的話,他就不會說出來了,換句話說,他就是在講很有道理的廢話罷了。

讀書人最擅長什麼?看起來很有道理的廢話。

王復臉色變得無奈的起來,頗爲感慨的說道:“某依稀記得當初大石在京師之地,何其意氣風發,這短短三年時間,瓦剌局勢已經糜爛如斯。”

“那我還有下策,就是寒磣了點兒。”

也先略微有些失望,他看着火盆裡的火苗,低聲問道:“你且說,我瓦剌哪裡還能顧及顏面不成?”

他已經不抱什麼希望了,這不怪人家王覆沒本事,只能是瓦剌實力不濟,而且還淨出一些不肖子孫。

也先一時間有些悵然,失神的看着帳外的小雨,今年比往年更冷了些?還是錯覺呢?

也先的感覺不是錯覺,景泰三年的的確是比之前那些年,都更加涼一些。

王復定了定神說道:“瓦剌有急證,大明看瓦剌示弱,務必進犯,一旦和韃靼人一起攻伐瓦剌,瓦剌必然死無葬身之地,如何強兵?”

“除練兵之外,也需要庶弁將得力,皇帝在京師辦了一座大明的講武堂,爲何大石不再和林辦一個瓦剌人的講武堂呢?遴選能戰之士,親自教諭,庶弁將得力,則軍政可望振興。”

“若是隨時都有傾覆之危,人心洶洶,某誠無良策。”

也先眼前一亮,講武堂?

也先認真的想了許久說道:“先生大才!”

“好!極好!對,庶弁將得力,才能振興軍務,我怎麼沒想到呢?若是庶弁將得力,集寧之事,斷然不會發生!”

這其實是個大坑,王復給瓦剌的人埋下一個十分恐怖的大坑。

皇帝利用這講武堂把所有庶弁將變成天子門生,那其他的勢要豪右之家,自然也可以把講武堂變成瓜分軍權的饕餮盛宴。

這也是當初陛下辦講武堂之前,反覆籌措,最終陛下自己坐班講武堂,誰伸爪子就剁誰腦袋,這才無人敢做。

但是瓦剌有這樣的決心嗎?也先有這種野心嗎?臺吉們可不會老實的。

真的想弄一個行之有效的講武堂,需要什麼?

需要一個威望很高的皇帝和一位善戰之將坐鎮,需要有運轉正常的朝廷,需要內廷有能幹內官、需要有兵部尚書,需要遴選功勳之人。

辦講武堂,絕非是腦袋一拍,我要辦軍校,就可以完成。

總之,需要一個偉大的國家才能完成它。

否則這瓦剌辦的講武堂,就會變成刺向瓦剌咽喉的劍。

大皇帝一直等到授勳、大閱,纔開始讓軍生入校,前前後後,經過了多少博弈?

瓦剌一拍腦袋,我要辦軍校,我要讓庶弁將得力,我要振興武備,就能成功?

而且,大明的講武堂是需要兵書教授,瓦剌人有這些嗎?

瓦剌人並沒有。

若是朱祁鈺知道王復的想法,就知道王復的這些擔心都是對的。

比如韃清朝小站練兵的袁大頭,直接把韃清給拱了,最後自己復辟當了皇帝,當然也只做了八十三天的皇帝就一命嗚呼了。

比如黃埔軍校,革命的搖籃。

王復的擔心都是對的,但是誰讓太宗皇帝是個造反起家的人呢?

如何防止京營造反,文皇帝說的很清楚了,每日操閱軍馬,只要沒死,天上下刀子也得去,刀把子握不緊,就會被人利用刺向自己。

王復笑着說道:“若是軍務振奮,可以強納韃靼和兀良哈兩部,介時瓦剌方有一戰之力。可汗之位,大石唾手可得。”

王復對天發誓,他對也先說的話,立場完全站在瓦剌這邊,他說的每一個字都是真的。

但是瓦剌做不到,唯一有點戲的講武堂,也不過是鏡花水月罷了。

賽因不花將渠家人殺死幾個,偷樑換柱送進了北海,然後換出了幾個夜不收,還找到了四十多個信牌。

讓賽因不花沒想到的是,夜不收的遠侯們,面對有機會逃脫瓦剌魔爪的時候,居然出現了謙讓。

傷病先走,是讓賽因不花連骨頭都震顫的一幕。

王復的書信遠比賽因不花賣俘虜要走的快,幾個夜不收打馬將書信射到了宣府城牆的五鳳樓上,即便是夜裡,居庸關夜不開關門是鐵律,但是依靠夜不收,依舊將消息傳遞入了京師。

朱祁鈺在去早朝前,收到了王復的書信。

傷病先走。

同樣讓朱祁鈺愣了許久許久,他叮囑盧忠說道:“賽因不花第一次交接的時候,務必保證不出意外。”

“可派一名天子緹騎至興和所督辦此事,務必保證大明忠義之士回朝。”

朱祁鈺完全沒想到王覆在和林如此不惜身,還要想辦法營救夜不收。而且真的要被他做成了。

盧忠猶豫了下說道:“陛下,若是大動干戈,豈不是讓瓦剌人察覺有異?臣以爲若是派天子緹騎出京,天下側目,反而不美。”

朱祁鈺連連點頭說道:“是朕心急了,你說的很有道理!那就按着正常的流程走,但是務必保證其安全。”

朱祁鈺將書信遞給了興安說道:“還有名單之上的人,準備厚賞,上英烈冊、建英烈祠,這些夜不收,都是硬骨頭啊。”

王復還幹了件事,就是真的拿到了北海被羈押夜不收的殉難名單。

夜不收都是有身份銘牌的,若是死在了草原上,就把信牌交給袍澤,讓袍澤帶回去。

共計四十三名夜不收,他們被俘的時候,並未來得及將信牌交給袍澤,或者整小隊被俘,最終在北海殉難。

“朕有一天,定要迎回他們埋在雪原上的屍骨!”朱祁鈺將名單交給了興安,十分嚴肅的說道。

“會有那麼一天的。”興安捧住了名單,放在了袖子裡,俯首說道。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走出了門房,翻身騎上了大黑馬,直奔承天門而去。

今日是朝議的日子。

朱祁鈺打馬從御道直奔奉天殿而去,羣臣們早就知道了陛下會騎馬過來,所以早就讓開了一條路。

馬蹄聲陣陣,朱祁鈺至奉天殿翻身下馬,一步步的走進了奉天殿內。

盧忠站在丹陛臺上,用力的甩了三鞭,這奉天殿朝議終於開始了。

“參見陛下,陛下聖躬安否?”羣臣見禮。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躬安,平身。”

興安大聲的喊道:“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王直、王文出列俯首說道:“陛下,臣等請大計閏察,以一貪,二酷,三浮躁,四不及,五老,六病,七罷,八不謹爲計,考績擢黜。”

胡濙出列俯首說道:“《禮》曰:三歲,則大計羣吏之治,而誅賞之,臣亦請大計,庶察典肅而人知勸懲。”

吏部、都察院、禮部三部已然溝通了大計之事。

于謙本來有話說,突然意識到了自己是武勳了,也不再言語,默不作聲。

于謙忽然覺得,站在了武勳這一列後,無比輕鬆。

這朝堂上的議論,他都可以站在幹岸上看着,頗爲有趣。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歷年吏部、都察院雖有填注考語,但不過虛文。龍鍾庸劣,既得姑容,即才具優長,亦無由自見。於培養人才,澄敘官方之道,蓋兩失之。”

大明每三年一次大計,都是怎麼計呢?

就是碳敬、冰敬的孝敬,這個時候都察院的填注考語,多數都是虛假的,把那些庸人劣人都比作是人中龍鳳,這對國家培養人才,澄清官場的初衷是完全背道相馳的。

比如那福建布政使宋彰,一十六年的時間裡,得了三次一等甲上、兩次二等乙中的考語。

結果宋彰幹了什麼?

把百姓逼得走上了絕路,把福建搞得一團亂麻。

朱祁鈺繼續說道:“同榜、同鄉、同師,朋黨橫結,上下沆瀣一氣,官官相護,姑息、因循、怠玩、玩愒、偷玩、賄政,諂媚阿諛之風盛行,屢次大計,如同兒戲。”

朱祁鈺點出了第二個大計困難的地方。

那就是大明的朋黨之風,雖然未曾釀成黨禍,但是因爲同榜、同鄉、同師出身,導致地方官員官官相護,最終導致了姑息養奸、有法不遵,有例不循、怠政懶政、崇尚空談、善推諉等等,這些官場的陋習,成爲常態。

朱祁鈺說到第二點的時候,吏部尚書王直滿是羞愧俯首說道:“臣羞愧。”

王直正統八年升爲吏部尚書,至今已經有七年有餘,大計兩次,未能把事情做好。

但是王直之說自己惶恐,未說自己有罪。

正統年間就那個氛圍,連皇帝身邊的太監都以索賄聞名天下,就是王直有力氣,他能用得上嗎?

就比如京察,就是他請旨的,他知道怎麼做,但是正統年間,他能怎麼做?

除了隨波逐流,即便是有想法,也只能嘆一聲世態炎涼。

難道僅憑他一人就可以澄清寰宇,就可以把這渾濁的世道,變得天朗水清嗎?

他王直何德何能?

區區之力,怎復清天?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

朱祁鈺很不喜歡朝臣們說自己無能,顯然王直不是沒有能力,而是世道不讓他那麼做。

朱祁鈺揮了揮手,示意王直站直便是,他繼續說道:“人浮於事,官場糜爛之風,甚至及於講學之書院,此風若是再不止,竊權罔利、流毒善類、燎原之形,不殊董卓,卒以亡國。”

這玩意兒的風氣不止住,朱祁鈺會被人評價爲明實亡於景泰了。

豈不是遂了那些讀書人的願,真的成了亡國之君了嗎?

朱祁深吸了口氣說道:“朕今日以立限考事、以事責人爲則,定天下考成大計,月有考,歲有稽,三歲考滿,名曰考成法。”

朱祁鈺將手中的一本敕諭遞給了興安,讓興安誦讀。

羣臣莫不變色。

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
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751章 停工歇業 合乎法理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一百五十八章 勝利者是不受譴責的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二百八十三章 總是和姦細有不解之緣的袁彬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962章 自由之城—弗里敦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731章 如何治好朕的精神內耗第775章 令人作嘔的罪證,觸目驚心的塘報!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699章 山野袁公方實在是太貪婪了!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四十九章 守城之戰朕參與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二百九十六章 請客、殺頭、收下當狗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四百零五章 禁暗殺、美人計、金錢收買第二百零九章 兵貴神速第七十八章 萬夫一力,天下無敵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六百四十一章臣于謙,從不說謊!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975章 迷失方向和心靈迷航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一百四十七章 京師講武堂,開堂了!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832章 和林,國家興王地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