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

羅炳忠想起了京師的一個傳聞,低聲問道:“殿下啊,臣僭越,問個事兒。”

朱瞻墡躺在躺椅上,看着肚子上好不容易纔攢下的肉,嘆息的說道:“問,都可以問。”

這一身的肉,也不知道陛下回京還能剩下幾斤來。

“陛下有個七品的參議通政的印綬和信牌,你要了沒?”羅炳忠問到了一個很敏感的問題。

就跟唐朝的京兆尹,宋朝的開封府尹一樣,這七品參議通政,是萬萬不能拿的。

在大明做監國不一定就是皇帝,比如朱瞻墡本人就做了兩次,還有鄭王朱瞻埈也監國一次。

但是這拿了七品參議通政的位子,那就不好說了。

歷朝歷代專設的職位,那都是有特殊意義的,代表了一種皇權的象徵,當今陛下以民爲邦本治天下,參政通政,體察民情。

若是朱瞻墡監國了,三讓而不就,至德。

若是在拿了七品參議通政,那羅炳忠只能給朱瞻墡默哀了。

頂多燒紙的時候,多燒點兒。

羅炳忠嘆息,居京師大不易,陛下的餌實在是太多了,這一不下心咬住了,那就是要被剁椒魚頭了。

朱瞻墡猛地坐了起來,振聲說道:“你當孤似汝蠢笨?”

“孤一聽那東西,就是能躲多遠躲多遠!監國是理政,孤作爲大明的嫡皇叔,陛下下旨,不能不從。”

“什麼七品參議通政,那是七品嗎?那是殺頭的撬骨刀啊!孤能上那個當?”

羅炳忠眼神一亮,笑着說道:“殿下安矣!”

朱瞻墡想了許久,他只是下意識的覺得那個信牌不能接,那是本能。

這事後一想,渾身冒冷汗!

他一拍腦門說道:“着啊!孤怎麼沒想到呢?還是你羅長史聰明啊!好!羅長史,孤賜你五十…不,三十銀幣!”

朱瞻墡大喜過望。

他沒要那塊信牌,興安不經意間就收了回去,大家都當事情沒有發生。

現在想來,陛下是沒打算殺他的,若是真的要殺他,那個七品參議通政的印綬,會一併隨着監國聖旨賜下,他不死誰死?

理清楚了這個關係之後,朱瞻墡瞬間頭不痛了,腰不酸了,人也更精神了!

“準備監國!”朱瞻墡意氣風發的說道。

確定沒有危險之後,朱瞻墡可是抱着至德和撈奇功牌的想法,準備大幹一場了。

聰明人,一點就通。

下午的時候,朱祁鈺來到了太廟,祭祀了太祖、太宗、仁宗、宣宗的廟庭,隨後前往了講武堂,祭祀了武廟,然後回到了泰安宮。

一應行囊都收拾的極爲停當。

次日清晨,五更天的時候,朱祁鈺沐浴更衣起牀,汪皇后爲陛下梳理頭髮,汪皇后的手有些顫抖,被朱祁鈺握住,纔算是安穩了下來。

楊俊配徵叛前將軍印,將會從西直門外大營前往河南。

而石亨將配徵叛將軍印,于謙任徵叛總督軍務,扈從陛下大駕玉輅,前往山東,伺機南下平叛。

朱祁鈺的輅車離開是五更天三點,即便是天剛剛矇矇亮,但是朱瞻墡和羣臣們早就等在了泰安宮門前,他們將送陛下至東直門外的大營之中。

站在羣臣身後的是大明京師無數的百姓。

泰安宮的門,緩緩打開,朱祁鈺身着常服,上了四匹馬拉動的輅車,上車之前,他專門數了數,一共五對兒負重輪,安穩的很。

待到朱祁鈺上車,朱瞻墡才大聲的喊道:“臣等恭送陛下!”

朱祁鈺點頭平靜的說道:“皇叔京師一應事物,有勞皇叔了。”

朱瞻墡大聲的喊道:“臣定不辱君命。”

羣臣行稽首禮,高聲疾呼:“臣等恭送陛下!”

朱祁鈺放下了車簾,對着興安說道:“起駕吧。”

胡濙聽聞高聲喊道:“起駕南下!”

“起駕南下!起駕南下!起駕南下!”無數的內宦和錦衣衛們將陛下的起駕口諭,傳了下去。

石亨扛着儀刀,爲陛下做先導,牽馬墜蹬是也。

京師的百姓也都等在路旁,這個臨危受命,又闢土千里的皇帝,離開了他忠誠的京師。

七月十六日,大軍開拔,距離南方叛亂已經整整過去了四個月。

這個行軍速度不會太快,每日大約三十里左右的速度。至山東正好趕上秋收之後,這個時間是最適合南下的時間。

宣宗皇帝御駕親征準備將近一年零八個月的時間,自從漢王劫道阻攔宣宗回京開始算,一年零八個月才御駕親征。

朱祁鈺這四個月的時間,真的很短了。

當然那也比朱叫門那五天準備時間,充足了許多許多。

除了出行一應所需之外,興安還帶了一個很特殊的東西,那就是聚賢閣御書房的靈牌。

此次平叛,中秋節必然無法趕回來,這靈牌自然要帶,否則就無法祭祀了,二來陛下帶此靈牌,更是常懷警醒之意。

千萬不能弄出機槍挪十米的事兒來,就是駐蹕意決戰、移營五里等等。

大軍緩緩而動,石彪作爲先鋒開路,向着山東而去。

朱祁鈺這是來到大明第二次出京,第一次還是德勝門外陣前奪旗。

“停車。”朱祁鈺忽然開口說道。

興安呆滯的問道:“陛下,怎麼了?”

“朕下車溜達下,看看咱大明的大好山河。”朱祁鈺笑着說道。

等車駕停穩,他才翻身上馬,他還帶着自己的大黑馬,就是陪他德勝門奪旗的戰馬。

“繼續開拔。”

朱祁鈺騎在馬匹之上,也未太快,坐在車裡實在是憋悶的很。

“陛下,通州城。”于謙指着那座圍不過二十里的城池說道。

朱祁鈺點頭,也未入城,反而繼續向南而去。

陛下御駕親征的消息傳開,如同長了翅膀一樣,由北向南傳遍了整個大明。

傳令兵馬蹄陣陣,向南而去。

而此時的南京城的諮政院內,李賢無奈的看着手中的小銅鐘。

二十五個諮政大臣,每個人都長篇大論,這一個政令討論就得一個時辰,效率實在是太過於緩慢了。

爲此他專門設了一個銅鐘,一個漏刻,當沙漏裡的沙漏完了之後,發言結束。

“噹噹噹!”李賢用力的錘了幾下小銅鐘,憤怒的說道:“吵!吵!吵個屁!”

“多大個官兒!不就是丹陽縣推官嗎?你們吵了半個時辰了!推舉的賀蕭,就他了。”李賢拿出了奏疏下印,遞給了等着的中官說道:“送乾清宮批覆。”

一個推官,折騰了半個時辰,你爭我奪,搶來搶去,搶的李賢腦袋都疼了。

丹陽在運河上,設有鈔關,這幫人壓根不是爲了個推官吵,就是了那點利罷了。

“休會!”李賢又敲了三下,他今天本來打算議一下徐州防務之事,可是一個丹陽推官就吵了這麼久。

孫忠的精力越來越差了,現在已經很少視事兒了,李賢休會後就被孫忠叫了過去。

會昌伯府冠冕堂皇,乃是當初李善長的府邸,韓國公府。

李賢不由得想起了一個詞來,那就是鳩佔鵲巢。

李善長何等人物,他孫忠也配住這裡?

“見過會昌伯。”李賢有些疑惑的問道:“是有什麼要緊的事兒嗎?”

孫忠笑着說道:“坐坐,是這樣的,我偶爾覓得一賢才,就推給李閣老看看,這人是不是可堪重用。”

“哦,有何等才能?”李賢有些疑惑的問道。

孫忠拍了拍手說道:“此書名曰《前漢書》,乃是這名叫蔡東攀所寫,極爲有趣。”

李賢拿過了那本《前漢書》,眉毛直跳,他呆滯的問道:“這是在著史書?!”

“蔡東攀快來見過李閣老。”孫忠拍了拍手,示意蔡東攀進門。

李賢拿過了書,看了許久,便開始頹然的靠在了椅子上,他不由的想起了陛下的那四個字,狗屁不通。

“老爺,禮科給事中劉昇求見。”一個門房匆匆跑了過來。

孫忠點頭說道:“請。”

李賢看着那蔡東攀,這又是一個人妖物怪,一個大男人塗抹胭脂出門,當自己是新郎官不成?

李賢轉過頭去,吐了口氣,告訴自己不生氣。

這本前漢書內容寫得簡直是讓李賢撓頭,主要裡面有很多的錯誤,都是顯而易見的。

“劉昇,我來考校你功課一下。”李賢也不好直接駁斥了孫忠的面子,但是藉着別人的口說出來,還是有必要的。

劉昇今天是有事,結果正好撞到了這件事,趕忙俯首說道:“閣老請問。”

李賢深吸了口氣說道:“始皇帝,取名爲政,寄姓趙氏。名諱爲趙政,是因爲始皇帝非呂非嬴,不如姓趙嗎?生在趙國而姓趙嗎?”

蔡東攀的這本《前漢書》裡,直接對嬴政開炮,說嬴政的生父不是秦異人,也就是滅東周的秦莊襄王,而是呂不韋。

呂不韋的確做過奇貨可居,最後撈了個秦國相國的事兒,但是把嬴政叫趙政,解讀爲非呂非嬴,不如姓趙,生在趙國,屬實離譜了。

劉昇俯首說道:“周穆王攻徐偃王,大破之。乃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造父侄孫趙非子因功封秦亭。故此乃是嬴姓趙氏。”

“所以春秋時,趙國和秦國國君皆是嬴姓趙氏,乃是同源。故《史》曰:名爲政,姓趙氏。”

李賢看向了孫忠說道:“連基本的經史子集都沒讀明白,就是會昌伯推介的人才嗎?”

“敢請問,誰推介的?”

孫忠也是看過那本《前漢書》,以爲頗爲有理,所以才決定推給李賢,結果卻是如此這般。

孫忠深吸了口氣說道:“蔡生乃是犬子介紹的。”

他這個兒子孫繼宗實在是不學無術到家了!居然被人誆騙了,害的孫忠丟了這麼大的人!

什麼狗屁賢才!

李賢繼續說道:“蔡生所論實屬貽笑大方了。”

“後世嘗以秦皇、漢武並稱,力征經營,開拓疆宇,東西南北的外族,聞風遠遁,好算是一代武功,兩朝雄主。秦亡不由胡亥,實自始皇;漢亡不在孝平,實始武帝。”

“祖宗的基業後世子孫守不住,要追罵道開闢之君頭上?”

“難不成蔡生的意思土木之變,也是太祖惹下的禍根了?”

這種秦亡始皇,漢亡漢武的觀點,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在罵這些君主管得寬罷了。

不過是在指桑罵槐,罵太祖太宗皇帝,罵當今陛下管得寬罷了。

蔡東攀深吸了口氣說道:“可是漢文帝時,守儉持盈,寬刑律,獎農事,府藏充實,囹圄空虛,漢家元氣盡復,難道不能稱爲一代明君嗎?”

李賢轉過頭去,長長的吐了口氣,告訴自己不生氣。

他想了想說道:“劉昇,你來說,他這話對不對。”

劉昇撓了撓頭滿是疑惑的說道:“文帝寬縱,景帝稍稍削藩,便釀成七王之亂。”

七王之亂的禍根,還不是吳王煎鹽私鑄,纔有了實力嗎?

說的是漢朝,實際討論的卻是大明朝的現狀。

不是因爲正統年間的寬縱,才導致了今日之亂嗎?

李賢看向了孫忠,這或許就是僭朝的風氣。

他們想要的是像漢文帝那般,縱容諸王煎鹽鑄錢,最終釀成傾覆大禍,才肯罷休。

李賢站起身來,笑着說道:“若是會昌伯一力推薦,那拿到諮政院商議一下吧,我不能做主。”

“李某告辭。”

孫忠臉色醬紅的說道:“送李閣老。”

是李賢不給他孫忠面子嗎?

是他兒子推薦的這個人,實在是不學無術,最基本的經史子集都讀錯了不提,這個導向也有問題。

他們在造反,皇帝隨時都有可能親征!南衙不收稅,連這草臺班子都撐不下去!

南衙所耗靡費,不收稅,怎麼養大軍和陛下對弈?

孫忠因爲兒子在李賢面前丟了人。

李賢走出了會昌伯府,突然想到了當初陛下在文華殿議政,說許他們造反,必須交稅的話,於少保奏對曰:「大明,沒有他們造反的餘地。」

大明哪有這羣是勢要豪右之家造反的舞臺?

藩王造反,爭的是道,比如燕府舉的大旗就是興文振武,太子府當初舉得是興文匽武,這是爭道。

百姓造反,爭的是命,無論是葉宗留起於阡陌,還是黃蕭養起於零丁洋,還是湖廣生苗起事,他們爭的是命,有口糧就可以拼命。

這羣勢要豪右之家爭的是什麼?爭的是利。

於少保早在當初就看透了他們,就跟蔡東攀一個模樣,不學無術,不懂規矩。

李賢走了幾步,忽然聽到了街上傳來了高喊聲:“陛下親征!延大運河而下!已至天津!”

“陛下親征!延大運河而下!已至天津!”

李賢聽聞此話,呆呆的站在街角,胸膛血氣翻涌,鼻頭一酸,眼淚立刻淌下來,他一肚子的委屈,在這一刻,突然如同陰雨數日,忽然放晴了一樣。

他忽然理解了,當初杜甫寫下那句:「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時的心境。

那種驚喜如同洪浪一樣在胸膛流淌,一下子衝開了他心裡那道鬱結已久的閘口,心海波浪翻涌,喜不自禁。

李賢擦乾了眼淚,深吸了口氣,抿了抿嘴脣,他只盼着陛下能夠早點打過來!

他已經有些撐不住了。

兵科給事中匆匆而來,終於找到了李賢,大聲的喊道:“李閣老,靖遠伯尋你去議徐州防務之事!”

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730章 無題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一百三十章 忠誠!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三百六十一章 鈔法比錢法,更安全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966章 結硬寨,打呆仗,橫碾硬壓第838章 最該死的人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二百八十八章 恩澤後世的財富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48章 誰爲萬民操勞,誰就是萬民之主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一百六十一章 我就是酷吏!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817章 京宣馳道的若干問題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二百五十九章 天子腳下的首善之地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四百零四章 天的盡頭是什麼?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五百八十七章 異姓王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五百九十二章 腰纏萬貫進此地,身無分文雁拔毛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百八十四章 敢殺我的馬?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792章 夾帶越厚,問題越大第771章 京軍是陛下的京軍!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990章 作爲皇帝,朱祁鈺的權力無限大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730章 無題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六百零六章 海貿,比賭坊一直贏還賺錢第784章 大皇帝訓子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933章 海上唯一的規矩:誰的拳頭大,誰就第717章 陛下是仁君聖主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