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

朱祁鈺先做好了自己的本職任務,巡視各個城門,因爲秋收已過,不能跑的百姓,大部分都已經安置在了城中的官舍之內,所以關閉城門不用擔心百姓們無路可逃。

他在京師九門巡邏了一圈之後,並沒有發現異常,稍微問了一下城下軍卒,才知道于謙也在巡視各門城防,轉到了德勝門才停了下來。

德勝門是兵道,所有的軍士進出,只能通過德勝門,各城門各司其職,德勝門因爲有水門兩個,十分容易攻破,所以也是重兵雲集。

朱祁鈺坐着城頭的吊籃,慢慢的下到了城牆之下,隨行的錦衣衛則是一個個順着繩索就滑了下去。

朱祁鈺作爲郕王自然是會點武藝,但是這種十多米滑落,他還是做不到,他搖了搖頭,才騎馬向着德勝門外的民舍而去。

大明京師自徐達攻破元大都,將汗八里改名爲北京,這裡已經經營了將近八十年,尤其是朱棣靖難成功稱帝后,經過重新規劃和建設的京城,發展越來越快。

城池不能容納那麼多的百姓,而有些百姓無法承受城中高昂的衣食住行,只好住在了各個城門之外。

其中最大的聚集地在朝陽門外,因爲糧道的緣故,朝陽門外的百姓最多。

這在大明叫做廂,廂之外則爲野。

朱祁鈺騎着快馬來到了民舍之中,翻身下馬,來到了德勝門外的十團營大帳,一個很普通的宅院裡。

“參見陛下,陛下萬福金安。”于謙正在和石亨、劉安商量着迎敵之策,就聽到通稟,陛下從城牆上下來了,就趕忙出門迎接。

“朕來看看。”朱祁鈺並不是不信任於謙的指揮,也不是不相信他的忠誠,只是單純想來看看。

待在城中着實無趣至極,忐忑至極。

雖然知道戰爭的結果,但是事到臨頭,他還是頗爲緊張。

他帶着火把在民舍之間穿行,一看就是百姓離開時撤離的非常匆忙,滿是凌亂的痕跡,一些軍士在收拾着雜物,堆放在院落之中。

而且朱祁鈺注意到他們在修一些一丈多高的牆壁,將一些十字路口,變成了丁字路口。

而在民舍的一些高處建起了很多的塔樓,上面有哨兵,遠遠看過去,還能看到銅鐘懸掛着。

而且各種刀車、楯車都停在路邊,隨時可以用。

“丁字街可以阻攔騎兵的衝鋒速度和強度,而楯車可以有效的阻擊騎卒的快速衝陣,並且在這種巷道中,我軍在各屋屋頂的高位,也可以用弓箭、火銃進行攻擊。”于謙邊走邊說,對於城外決戰的想法,于謙並非臨時起意。

這些工事,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佈置停當的,尤其是民房改造。

“爲何不設置鹿角和撒鐵蒺藜呢?”朱祁鈺有些奇怪的問道。

于謙頗爲無奈的說道:“我們的目標是拖延也先主力和精銳,讓他們不去別的地方,四處劫掠,所以,需要將他們釘在城外的民舍之內。”

“如果我們有足夠的馬軍,其實完全不需要如此的無奈,只需一隻精騎牽扯,就足以讓也先投鼠忌器。”

“可惜了…”

于謙的目光看向西北方向,那邊是土木堡,大明的精銳,包括馬軍都折戟在了土木堡,強而有力的馬軍,不是一朝一夕,一個月就足以培養的。

甚至大明還能不能恢復之前馬軍規模,他都有一些悲觀。

“緹騎呢?”朱祁鈺聽出了于謙的無奈,立刻有了提議。

緹,是明黃色的布,緹騎通常指的天子親軍,在大明,錦衣衛就是緹騎。

緹騎額定一萬兩千員,除去死在土木堡的數千精騎之外,大明還有近五千左右的緹騎。

“朕之前就說過,於尚書不必顧忌,戰時一切都以於尚書之命爲準。”此時就朱祁鈺和于謙兩個人,朱祁鈺直截了當的說明了自己想要獲勝的決心。

他本身就是個庶皇帝,反而少了那麼多的顧忌,既然需要精騎,而他直接指揮的精騎,就是錦衣衛!

于謙看着朱祁鈺說的中肯,也沒有再遮掩,十分確定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若是戰事不順,緹騎要護着陛下和後宮南下,一路上流匪、山賊、敗兵,這最後的精騎是爲了皇室南遷。”

“朕有爲大明戰死之決心。”朱祁鈺十分確定的說道。

于謙認真的考慮了很久才說道:“剛纔陛下提到了王直在殿上說,君者,源也,源清則流清,源濁則流濁。”

“殿上大臣們爲何抱頭痛哭,這就是羣龍無首,陛下若是蒙難,那大明就真的完了,不是誰都有宋高宗趙構的運氣。”

于謙的話簡單而直白,朱祁鈺就是頭豬,他也不能死。

一旦他死了,天下必亂,再無轉圜的餘地,他就是大明的旗幟,他只要還活着,這天底下,他就是皇帝。

天不可一日無主,國不可一日無君就是這個道理。

朱祁鈺無奈的接受了這個現實,點頭說道:“於尚書,總是說,做在前面。”

“無論是練兵還是維持軍紀,還是對敵,都是如此。”

“朕總覺得於尚書勝券在握,此戰大明必勝!”

“但是於尚書卻時時都準備送朕和朱明南下,這是不是有點……”

怪怪的,味兒不對。

于謙笑着解釋道:“兵法有云,未慮勝先慮敗,方可百戰而不怠。”

朱祁鈺立刻就明白了,就是把最壞的結果也考慮進去,哪怕是京師保衛戰輸了,大明也不至於亡。

“朕明白了,於尚書不愧是濟世之才。”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陛下謬讚。”

朱祁鈺四處查看着民舍,這些軍卒們的神情非常的堅毅,並沒有有一點點的膽怯,甚至目光中之中帶着仇恨和憤怒。

于謙提到了另外一件事,低聲說道:“陛下問興安城外接戰爲何大明的軍士們不怕,興安就問臣他說的對不對,他是怕自己胡說,矇蔽了陛下的判斷。”

“陛下,軍士們不怕。”

“他們不想自己的妻子被瓦剌人任意凌辱,他們不想自己的兒子做瓦剌人世世代代的奴僕。”

“他們已經過了五百多年這樣的日子了。”

“他們是大明的軍士,如果他們戰死了,他們的父親會上戰場,如果父親戰死了,他們的弟弟會上戰場了。”

“如果臣戰死了,臣的兒子會上戰場,臣的兒子戰死了,臣的孫子會上戰場,直到戰至最後一刻。”

“陛下,這是臣的答案。”

朱祁鈺看着那些軍士們來去匆匆的身影,雖然十分稚嫩,但是卻絲毫沒有膽怯,與朝堂上那些在廷文官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朕明白了。”朱祁鈺再次點頭,在一些問題想不明白的時候,于謙總是能夠給出他正確的答案。

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
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44章 解刳院雅座兩位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三章 待明日,權在手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714章 大皇帝駐蹕九江府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669章 爲上者隱,爲尊者諱第三百二十六章 清君側,正朝綱第五百五十九章 殺人不見得要用刀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727章 膽小者遊戲和勇敢者遊戲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五百七十五章 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80章 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第一百六十章 勳戚一體,勳戚互援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四百九十九章 莫道石人一隻眼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陛下不喜歡賺錢,只喜歡……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二百一十一章 有隙則明示之第二百六十一章 你也配姓孛兒只斤?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五百七十七章 爭與讓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百七十九章 與時偕行、與時俱化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第676章 火力仍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