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六章 大明皇帝要出新書了

金濂繼續說道:“其實在兩浙和兩淮、福建、廣州等地區有大量的私營鹽田,他們僱傭當地的百姓,當做竈鹽工,每日煎鹽,規模極大。”

“大明的鹽引,在官鹽場可以承兌,在私人鹽場同樣可以承兌。”

“所以,朝廷超發了那麼多的鹽引,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反而是各地州府縣,始終希望可以多一些鹽引。”

朱祁鈺在當老師的時候,其實一直有個疑問。

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了。當時的教科書上寫的是最早的信用貨幣。

後來到了元朝時候,是至元寶鈔,到了大明就是大明寶鈔。

但是這些紙質貨幣很快就因爲超發,通貨膨脹,變得比廁紙還便宜。

那這些紙質貨幣出現的基礎是什麼?爲何又變成了廢紙一堆呢?

出現紙鈔的理由很簡單,因爲缺少貨幣,來完成民間的商貿交易。

大明的產銀年十餘萬兩,還有朱元璋的祖訓,爲了推行大明寶鈔的使用,民間不得用金銀交易。

大明寶鈔濫發從洪武年間就開始了,大明寶鈔的泛濫成災,從最初的一鈔可以換一貫,到現在一鈔幾錢都沒人要的廢紙。

但是另外一種紙質貨幣,依託於糧食和鹽的貨幣,出現了,那就是鹽引。

大明的鹽引是可以到鹽場去承兌的,即便是無法到官鹽場承兌,私鹽場同樣可以承兌,這些鹽引,就變成了實質性的貨幣。

在大明未有大量白銀輸入之時,承擔貨幣的功能。

所以,正統三年、正統六年、正統九年、正統十四年的超發,的確是朝廷欠了商賈們鹽,但是商賈們並不是很在乎,即便是不能在你官鹽場承兌,我也可以到私鹽場承兌,換給水商,也有得賺。

因爲大明足夠的強大,人口日益增長,食鹽和糧食需求在增長,以食鹽和糧食爲信譽的貨幣,才能夠在大明如此暢通無阻。

正因爲大明足夠的強大,大明財經事務,纔可以處於一種可持續的崩潰狀態,而不崩潰,擁有極其強大的自適應調節能力。

朱祁鈺坐直了身子說道:“我們不應該竊喜這種現象的出現,雖然看似朝廷獲利頗豐,但是我們要時刻謹記大明寶鈔的教訓。”

“濫發、超發,必將導致鹽課,徹底的崩壞。”

金濂附和的說道:“陛下言之有理,事實上,去年鹽引的超發,就引起了官鹽場和私鹽場的擠兌,人滿爲患。”

“九月處,一小鹽引僅值糧三鬥五斛,按江南糧價計算,一小鹽引僅值銀一錢七分五毫四釐。”

“官鹽場人滿爲患,人心洶洶,私鹽場關門大吉,鹽丁無以爲生,鹽價糧價飆升。”

朱祁鈺稍微算了算,大約相當於0.1754兩銀子。

金濂話鋒一轉說道:“但是隨着京師之戰,大獲全勝,這種惶恐情緒得到了極大幅度的緩解。”

“各私鹽場窩,再次開場煎鹽,擠兌之風立減,這鹽糧價慢慢的下來了,這鹽引慢慢漲了起來,恢復到了一兩二錢的價格。”

“我所說的銀,並非現銀,而是糧價和鹽價摺合之後,參考價格。”

陳循呆滯了許久,有些疑惑的說道:“不是,爲何如此?鹽糧價貴,鹽引應該貴纔對,爲何會是賤價?”

“鹽糧價貴,鹽引反而賤,鹽糧價賤,鹽引反而貴?這…”

“陛下,臣愚鈍。”

陳循是個大學士,自從永樂十三年狀元及第之後,一直在京爲官,擅長唸經,集古代帝王行事,撰寫《勤政要典》,勸諫皇帝勤政,這方面陳循一直是很積極的作用。

但是長期任京官,讓他無法瞭解這天下事兒,脫離百姓,不明白也很正常。

朱祁鈺試圖解釋此事,對着陳循說道:“坊間多用鹽引做錢,土木堡兵敗,鹽引擠兌,私鹽場關停,官鹽場內,引多鹽少,鹽價飛漲,引價暴跌,因爲人們不知道是否能夠換出鹽來。”

“京師勝,則不再擠兌,鹽引繼續如同往常那般,充作大量交易的貨幣,不再擠兌,則在官鹽場內引和鹽平衡,引價恢復。”

“陳學士,你能聽懂朕在說什麼嗎?”

陳循呆滯的搖了搖頭,愣愣的說道:“鹽引一引等於大同府一石的米,等於江淮兩百斤的鹽,鹽價貴,鹽引也當貴纔是。”

其實不光是陳循,在場的都察院御史、六部尚書、侍郎,六科給事中,也有不少人在撓頭。

于謙能夠理解,石璞、金濂、王直也都可以理解。

把鹽引理解成爲民國時期的金圓券就很容易理解了,戰敗了,開始通貨膨脹,金圓券立刻貶值,就是正統十四年九月鹽引暴跌的樣子。

朱祁鈺取了一張白紙,畫了三個圈,拿起來說道:“諸位明公請看,此乃鹽引,鹽引分爲兩部分的價值,一部分是使用價值,一部分是交換價值。”

“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加起來,纔是鹽引的價值,也就是貨幣的價值。”

“使用價值是可以承兌的鹽糧,交換價值則是在貿易之中充當交換媒介的作用。”

“國朝戰敗,人心洶洶,則交換價值大跌,遠超使用價值的增長,所以纔會暴跌。”

“國朝戰勝,人心穩定,生產恢復,使用價值雖然略有跌幅,但是交換價值卻恢復了,所以引價恢復。”

陳循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臣明白了。”

他看着那張圖立刻才明白,原來如此!

鹽引不僅僅代表的是鹽,它更是大明發行的類似於大明寶鈔一樣的錢。

國朝戰敗了,那鹽引薄紙一張,自然是無用,國朝勝了,那鹽引還是鹽引,大家一切照舊。

朱祁鈺這才鬆了口氣,他講的內容,並不複雜,其實就是最簡單、最基礎的貨幣的作用。

陳循搞政治,尤其是帝王行事、文書這方面,很有成就,但是在經濟領域,就是兩眼一抹黑了。

于謙反而看着皇帝,眼神閃爍。

按理來說,陛下做郕王的時候,是不會學這些東西纔對,陛下又是怎麼如此透徹的、清晰的理解鹽引,在坊間流通的作用的呢?在去年九月份的這次動盪中,這貨幣是何等價值呢?

這時候,于謙更加確信,陛下背後有高人!九十九尺那麼高!

至於陛下是否是真武大帝轉世,于謙是不信的,他更相信是陛下身後的高人,類似於姚廣孝於太宗文皇帝那般。

但是于謙琢磨來琢磨去,也沒琢磨出高人是誰。

金濂認真的記下了筆記,陛下這部分關於交換價值和使用價值,也是足以讓他茅塞頓開。

金濂思前想後,還是覺得銀子最適合做大明的貨幣,爲何銀子可以作爲貨幣呢?

因爲銀子沒什麼使用價值,但是有着極高的交易價值。

金子也是也可以,但是金子實在是太少了,還是銀子靠譜一些。

朱祁鈺坐在凳子上看着金濂的反應,覺得有必要寫一本大明版的《國富論》了。

大明的財經事務,簡直是一塌糊塗!

財富即權力。

沒有個健康穩定的財政體系,大明怎麼能長驅萬里,揚鞭域內呢?

與《國富論》相比,朱祁鈺其實更喜歡《資本論》,但是在大明寫《資本論》,實在是太超綱了…

金濂已經坐下,他還在思考去哪裡搞銀子,聽說倭國很多,可不可以利用大宗商貿,來大量獲得穩定的貨幣呢?

鹽引實在是太不穩定了,而且關切到了的大明的民生起居,這東西做貨幣,實在是牽一髮則動全身。

金銀穩定,但是大明一年產銀十萬餘兩,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按照金濂在戶部盤賬的估算,大明一年至少得五百萬兩以上的白銀流入,才能讓白銀全面充當貨幣。

朱祁鈺繼續說道:“朕在之前就說了,打算讓算賬的太監和戶部的度支部主事,成立一個計省,暫時掛在石景廠名下,計算每年石景廠生產,偶爾也替朕算算這筆賬。”

嘉靖皇帝別號大明戶部尚書,就是完全控制了錢袋子,纔會二十年不上朝,不視事,但是依舊可以獨斷朝綱。

朱祁鈺沒打算做金濂的活兒,金濂乾的挺好的,但是大明這本經濟賬,不能這麼一直糊里糊塗下去了。

“若有異議,可以現在提出來,或者寫成奏疏呈奏文淵閣,只要是現象、問題、原因、方案等四個大方向上說得通,朕都會認真看的。”朱祁鈺從來沒有不允許朝臣們參政議政,但是朱祁鈺反對泛泛其談,胡攪蠻纏的空談謬論。

參政議政,朝臣們就是幹這個的!

大明的科舉,把他們從茫茫人海中選出來,不就是爲了讓他們參政議政嗎?

但是一些人這官當着當着連三分人樣都沒了,只剩下了七分獸樣,若是那胸前補子上的禽獸。

“陛下,臣以爲鹽政茲事體大,還需再派出能吏前往兩浙巡鹽,將此事摸排清楚,以稽爲決,沒有任何調查,反而是空談。”王直在奉天殿內天天打瞌睡,今天可沒有,他一直聚精會神的聽,也積極獻言。

以稽爲決,翻譯翻譯就是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經過多方調查,結合州府縣巡鹽御史奏疏,再加上陛下耳目之臣,前往地方巡查,再做出決斷。

“可有人選?”朱祁鈺點頭問道。

Wшw¸ TTKΛN¸ c○ 王直作爲吏部尚書,舉薦賢能是他的職責,他俯首說道:“翰林院庶吉士李賢,頗爲有才,臣以爲可以前往兩浙、兩淮、福建、廣州等地巡查,日日上奏。”

“那個在土木堡天變中僥倖逃脫的李賢嗎?”朱祁鈺記得此人,之前于謙在彰義門外大破瓦剌先鋒軍,俘虜了不少人,其中就有僥倖逃脫的李賢。

這人朱祁鈺還有點印象,他點頭說道:“那就他了。”

至少李賢對大明是忠誠的,朱祁鎮這個皇帝都降了,他這個臣子反而跑回來了。

雖然李賢在大明啥都不是,但是這樣的人,在瓦剌,那都是打着燈籠都找不着濟國治世之才。

比如明末時候,黃臺吉手下的范文程,在大明,連個進士都考不中。

“陛下,臣以爲應該定下章程來,這鹽法是什麼情況,該怎麼改良,定期商議,才能推動,而不是想起來,就議一議,想不起來,就棄之如敝履。”胡濙再次俯首獻策,在朝堂上,整天打瞌睡。

陛下一殺人,胡濙和王直倆人就睡覺,都是師爺一樣的人物,裝糊塗的高手!

胡濙並不是老了不中用了,他只是奉行自保罷了。

他從永樂至今歷任四十餘載,大明朝政他早就看透了,今天想起來了,改一改,明天就忘了!

大明鹽法是今天第一次討論嗎?

可是每次都是議着議着,無疾而終。

但是陛下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朱祁鈺點頭說道:“那就一月一次吧。”

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30章 無題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898章 火併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
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一百五十一章 畏民與爲民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一百二十五章 什麼叫專業?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四百六十二章 富得流油,遍地黑金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715章 開海一念起,剎那天地寬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三百五十二章 讓那皇爺爺見識下咱們的厲害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六十二章 大明皇帝在殿後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五百一十八章 哪有同黨?都是陛下的臣子(恭賀“打磨z”成爲本書盟主!)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二百九十三章 戲子無情耍翰林,入戲貪嗔恨尋覓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972章 弗里敦總督在里斯本第二十章 登基第五十四章 可借瓦剌大勢施爲第三百四十章 陛下不收的稅,叛軍也要收?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寫在朱祁鎮死後第六百四十章 西域苦,苦在沒有大明第960章 孤要上頭條!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30章 無題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二百五十四章 密州市舶司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963章 自由城和自由角,大明應許之地第728章 陛下,要不再等等?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二百四十二章 臣請陛下殺人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789章 南洋‘務工’的最佳人選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959章 泰安一號蒸汽機車第六百一十九章 投機,比誰更傻的遊戲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931章 跟餓肚子的人講禮法,是無恥的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74章 《詭辯二十四法》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五十八章 十三萬人的大麻煩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五百二十一章 東羅馬帝國的落日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755章 騎驢的夫妻和坐轎子的李白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898章 火併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一百三十八章 這裡是瓦剌大營!(月票加更)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