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人頭來見,再言和戰

石亨的作戰計劃突出了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這是建立在極其充裕的補給後勤之下,石亨這不是懦夫行徑,在土木天變後,石亨、範廣、孫鏜等人都是爲了大明拼過命的人,他們不是懦夫,只是在塞外作戰,稍有不慎,就是滿盤皆輸。

這是瓦剌人的地盤,瓦剌人擁有天生的優勢。

“陛下對楊漢英的處置,出乎了我的意料。”石亨心裡是有些疑惑的,按理說楊漢英這種情況,夜不收不鋤奸已經是對得起當年楊漢英和王復迎回夜不收屍骨的情義了,居然留下了楊漢英的命,而且還給了差遣。

石亨和楊漢英當年在山西行都司,也就是集寧、河套等地區,有着草原雙煞的外號,而且兩人的私交甚篤,當年也是沒事就一起吃酒的酒肉朋友,楊漢英的妻兒到了河套的時候,是石亨去接的人。

石亨一點點都不希望陛下是爲了他,或者給他面子,纔對楊漢英寬宥了一二,若是皇帝給臣子,尤其是將領面子,而這個將領還是大軍的大都督,這個時候,石亨就要打起一萬個小心了。

于謙打量了下石亨,石亨這些年在朝中也不是養尊處優,着實是長了不少的心眼,至少等閒的手段,石亨不會上當,這是好事。

“武清侯多慮了。”于謙想了想說道:“說起來也是舊事,胡少師曾經跟某講過一段舊聞,建文年間,靖難之戰中,各地募兵勤王的文臣武將被俘虜,你猜是如何處置的?”

“那自然是立斬不赦,這建文君敗了,燕府勝了。”石亨想都沒想的說道,靖難之戰,可是爭道天下的藩王造反,這站錯隊了,安能有什麼好下場?

于謙搖頭說道:“並沒有,這些被抓的文臣武將大多數都被赦免了,若是稽查無罪庸碌,則罷免放歸依親,若是稽查並無差錯有才能,則官復原職。比如工部侍郎張顯忠,江西布政使楊漣、江西按察使房安,更是帶着江西募集的鄉勇勤王,到了應天府的時候,文皇帝都登基了,輕易把他們活捉了,最後全都官復原職了。”

“這裡面也有咱們的胡少師。”

“永樂十一年,文皇帝下敕寬宥靖難舊臣及家眷,當初所有被流放的舊臣和家眷如數赦免,盡數歸鄉,爲此朝中的一些老人頗爲憤慨,還跟文皇帝鬧了一場,這老人們就問文皇帝,這要是寬宥了,咱們當年拼死的靖難,豈不是成了笑話?”

“文皇帝說,這都十多年了,得向前看不是?”

“啊?”石亨面帶不解,他不懂,這是傳聞中誅了方孝孺十族的暴君明太宗朱棣?

于謙看着石亨的模樣,笑着說道:“故事只是故事,對於文皇帝而言,流言蜚語耳,無足輕重,不足掛齒,任由他們胡說便是。”

“可是楊漢英這情況,和楊漣、張顯忠、房安、胡少師又有不同,他是叛逆。”石亨仍然有些奇怪,楊漣等人那是各爲其主還能以君臣大義遮掩一二,這楊漢英也能用君臣大義遮掩?

“楊漢英帶着一堆人馬跑去投奔瓦剌,這走着走着就散了不少,到了集寧之戰後,更是鳥獸羣散。楊漢英也沒有給也先出謀劃策,更沒像喜寧那般,親自跑到紫荊關詐開了關隘,所以喜寧入瞭解刳院坐上了雅座,而楊漢英,陛下仍然可以容他活着只要不回大明便是。”于謙耐心至極的解釋了其中的差別。

楊漢英沒有造成惡劣的後果,反而到了和林之後,楊漢英對大明夜不收的活動多有助益。

于謙繼續說道:“陛下也是一以貫之,兩廣總兵官、安遠侯柳溥附逆作亂,兵敗後跑到了交趾,在大明郡縣安南之事中,對大明進軍多有助益,柳溥即便是不自縊,陛下也不會下旨殺了他,柳溥子嗣仍爲大明安遠侯,不過留在交趾永不回朝就是了。”

“原來如此。”石亨這才瞭然,他沒有參加郡縣安南之戰,那會兒他在大寧衛剿匪,當時還有不少人說武清侯失去了聖眷,直到陛下回京到了通州,詔石亨覲見,仍任石亨爲先導,石亨那顆提到嗓子眼的心,才放回了肚子裡。

“陛下寬仁,時人受流言蠱惑,多有誤解。”于謙略顯無奈的說道,都說陛下暴戾,可是于謙覺得這話不對,陛下這個人其實非常簡單。

陛下心裡的對錯評定的標準,一向非常明確,危害大明利益和不危害大明利益。

只要不危害大明利益,那便不會鬧到生死的地步,好說好商量,但是危害到了大明的利益,那朱祁鈺這裡便只有雷霆,沒有雨露。

于謙也非常坦然的說道:“憑心而論,當初京師之戰的時候,就連我都沒有必勝之心,畢竟那會兒身爲皇帝的稽戾王都被俘了,京師老營只有兩萬,那會兒朝陽門還專門安排了人,若是事有不順,便隨時扈從陛下南下,再做打算。”

wWW◆ тt kΛn◆ C ○ 土木天變,就跟天崩地裂了一樣,楊漢英的叛逃硬要是洗地,也能從君臣大義的角度去洗地,畢竟稽戾王被俘了,楊漢英叛逃瓦剌,那不是追隨自己君主的君臣大義嗎?當然這樣洗地,過於生硬了。

“於少保以爲楊漢英該如何處置?”石亨倒是好奇于謙的態度。

于謙毫不猶豫的說道:“該死。陛下問我的時候,我也是這麼說的,該死,不過他不重要,就像這裡對大明而言一樣,不重要,只不過他活着對大明有利。”

于謙能夠理解陛下的決定,甚至還能解釋一二,只是代表他不反對,但是不代表他支持這個決定,他是個忠臣,這種貳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留楊漢英一天在人世間,就是對忠義二字的侮辱。

楊漢英不重要,于謙也犯不上爲這樣一個不重要的人,和陛下起間隙,陛下要殺要留,自然陛下說了算。

尤其是楊漢英活着比死了有用,楊漢英活着對大明有利,那于謙便不反對這個決定了。

次日的清晨,天朗氣清,萬里無雲,可是這和林並不酷熱,于謙出門還裹着一個大氅,草原風大,于謙隨行的醫倌還是給於謙掛了一件大氅,裹得嚴嚴實實,醫倌是皇帝陛下派遣的,這不過都是陛下的任務罷了。

于謙裹着大氅,軍旗在草原的大風吹得獵獵作響,而大明的炮兵陣營被拉到了卡通塔山口外,漫長的炮兵陣線之下一望無際,人數過萬則不可計量,山口之外,皆是神機營的火炮,掌令官騎着馬四處傳遞着軍令,整個軍營一陣的忙碌。

“神機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在側翼,側翼一旦失守,這炮兵、火銃兵就是砧板上的肉,所以兩側要有輕騎策應,而且還要楯車防止敵軍的騎卒衝陣。”石亨對於謙講解着軍陣的佈置,對於炮兵和火銃兵而言,正面就是煉獄,可是兩翼就是突破口,如何防守兩翼,就成了石亨一直以來研究的事兒。

在最外圍是輕騎防線,而後是楯車和鉤鐮槍兵的防線,如果這兩道防線都被突破,火銃兵的陣營還未即使調轉方向,那便是敗局已定了。

于謙和石亨討論着大明火炮的軍陣部署,討論良多,軍事天賦,于謙也有。

“大將軍,諸營準備就緒。”幾個掌令官來到了石亨的面前,稟報着各營的準備情況。

石亨往前走了兩步,轉動了牙旗,示意扛旗的掌令官正反揮舞了兩下,這個旗語就是兩個字:開炮。

平日裡石亨很少通過牙旗進行指揮,不過這次炮擊卡通塔山口是爲了威懾,那自然要整齊劃一,才更有威懾性,嚇唬人這塊,屬於兵家必修之事。

牙旗揮舞之後,軍士們開始行動了起來,而正中十門黑黝黝的火炮還帶着龍紋,正是黑龍炮。

這是大明口徑最大的火炮,此次北伐,大明也不過就帶了十門,這種規格的火炮用在船上更能發揮它的威力,而在陸上,這種火炮的作用就只有一個,那便是威懾。

黑龍炮在京營,代表着陛下的意志,有恭順之心的石亨第一炮打的就是黑龍炮。

于謙是有軍事天賦的,在第一次指揮作戰的時候,就說大明兵部軍器監發明創造了那麼多的火器只有子母炮最爲堪用,一句話就看出了火炮的大趨勢,後膛炮,而陛下覺得浪費就浪費唄,大明在景泰年間的軍事發展走在世界的最前沿,前路一切都是未知,只有大量試錯,才能找到結果。

于謙對這話深表贊同,黑龍炮就是這樣誕生的,在最初的時候,黑龍炮壓根就打不響,就是個典型的禮炮,在春秋大閱的時候,拉出來嚇唬蠻夷使臣用的,畢竟彼時大明仍然虛弱,需要嚇唬人,現在這黑龍炮成爲了陛下的一個象徵,是陛下的意志的具體體現。

“那是什麼?”阿剌知院站在城關上看着那黑黝黝的火炮,心中升起了不妙,問着身邊的楊漢英。

只是阿剌知院沒等到回答,他一扭頭,就看到楊漢英帶着阿貴,急匆匆的下城牆了。

跑了!

阿剌知院也不管那玩意兒到底是什麼了,立刻緊走了幾步,追上了楊漢英,對於大明楊漢英顯然比阿剌知院更瞭解,這東西一看就不好惹。

阿剌知院剛跑下了城牆,就聽到了巨大的撞擊聲和爆炸聲,震的他腦袋嗡嗡作響,再回頭,城關上的五鳳樓已經在炮火之中,轟然倒塌。

阿剌知院拔腿就跑,因爲這只是第一炮,大明軍除了黑龍炮之外,還有近千門的火炮在整裝待發。

“我何德何能啊!”阿剌知院追上了楊漢英的時候,已經沒力氣了,他無力的癱軟在牆邊,在炮彈爆炸的那一刻,他腿都軟了,什麼站着死,這被轟成碎片的恐懼,簡直是要人命。

“太特麼的闊綽了。”楊漢英惡狠狠的說了一句,他現在對死去的孛來說的那句話非常贊同,大明皇帝真的是喪心病狂,這可是火炮,就早上這一輪火炮齊射,就足夠買阿剌知院的命了,

楊漢英更加悔恨,這當初要是不叛逃,留在大明的日子該是何等的瀟灑?想打哪裡,只需要兩個字,開炮。

這火力,天下哪裡還有攻不下的堅城?

播州楊氏對楊漢英的想法高度贊同,當初海龍衛那可是近百丈的懸崖峭壁,都被大明的火炮給轟了個稀巴爛,若是攻堅損失巨大,火力覆蓋是一種很常見的戰術,可是哪也得有那麼多的炮,那麼多的火藥,那麼多的炮兵纔是。

“你說什麼?我聽不見!”阿剌知院大聲的說着,他的耳朵被暫時震的失聰了,什麼都聽不到只有嗡嗡聲。

“沒什麼,就是說火力太強了。”楊漢英也是大聲的回答着。

可是阿剌知院還是一個字都聽不到,只能看到楊漢英在張嘴。

石亨檢視這十門黑龍炮的戰果,非常滿意,十門黑龍炮的齊射,就已經把這城關炸的破破爛爛,城關上的瓦剌人死的死、傷的傷、跑的跑,威懾的目的達成了。

近千門火炮齊鳴,這卡通塔山口的城關被覆蓋在了炮火之下。

“塌了?”石亨放下了千里鏡,不太確信又看了一眼,在煙塵和硝煙之下,看似堅不可摧的城關塌了一個巨大的豁口,完全沒有修復的可能了。

于謙也頗爲確信的說道:“塌了。”

卡通塔山口的城關承受了它本不該承受的火力,塌了也是情理之中,畢竟在設計之初,就沒有被近千門火炮齊射的這個打算。

“塌了就塌了,繼續炸吧。”石亨哭笑不得的說道:“還以爲能撐三天,結果這一輪都沒撐住。”

“那就繼續炸,炸到完全塌了爲止。”于謙對石亨的決定頗爲贊同,雖然塌了個豁口,可城關仍在。

攻堅困難,當堅城不在,那困難就不在了,非常合理。

在傍晚的又一輪火炮齊射之後,這城關的城牆,已經完全成爲了廢墟,而卡通塔山口的葫蘆形也變成了直筒,成了大明的形狀。

大明的火炮實在是太大,這卡通塔山口完全容不下這份火力。

“阿剌知院求和了。”石亨將一份塘報放在了桌上,第一天火炮齊射的效果,比他想的更好。

于謙卻搖頭說道:“晚了,大明勞師動衆跑這一趟,他想求和就求和的嗎?告訴阿剌知院,把自己的腦袋放在盒子裡送來,人頭來見,再言和戰。”

阿剌知院當初和鴻臚寺溝通,居然說出了要殺了他于謙,才能議和這等狂言來,現在論到他于謙說狂言了,不過於謙是站在實力的基礎上,跟阿剌知院談人頭的事。

其實于謙多少有點不理解阿剌知院的想法,殺了他又有什麼用呢?大明的主心骨可是陛下,若非如此,于謙作爲百官之首,也不能出來總督軍務,跑到哈拉和林耀武揚威來了。

阿剌知院這個條件,可謂是把大明逼到了牆角,大明朝堂有些不成文的規定,比如談起兩宋,尤其是南宋,都是歷史教訓爲主,這條件,大明便是退無可退。

阿剌知院要殺于謙才能議和,是在癡人說夢,可於謙說要阿剌知院死,那要阿剌知院死的就不只是于謙了。

求月票,嗷嗚!!!!!!

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二十章 登基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
第五百九十七章 宰相出現的必然性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869章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第667章 殿下,這可不興看啊!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84章 大明皇帝的思維躍進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一十五章 養寇自重 (賀“蜷縮被窩中”成爲本書盟主)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二百三十六章 吃不了兜着走的手段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六十章 威逼利誘、文武並用第四百五十一章 達則兼濟天下的快樂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三百五十六章 不能再猶豫了,一定要出重拳!第一百七十七章 先上船再補票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二十三章 泰安宮受襲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六百二十六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四百二十一章 死後住金山陵園還是落葉歸根?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826章 跟朕玩權謀?第四百五十五章 大思辨=文藝復興第957章 皇權特許,瓜蔓連坐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一十一章 大皇帝說話算話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三百四十七章 吾願和南衙共存亡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七十九章 朕,要多生兒子!第四百五十六章 候風地動儀的成功復刻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七十六章 亡國之策、亡國之臣、亡國之君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二百五十七章 大皇帝必勝之決心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二百五十五章 登島作戰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二十章 登基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五百一十五章 失望與希望第712章 經營太甚違天命 莫把妄思損真性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五十九章 朱祁鎮,陛下讓臣帶句話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683章 非常一般的高麗姬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814章 人類的悲喜並不相同,朕只覺得罪有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