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二章 人生多歧路

朱祁鈺的皇帝位是于謙一手扶上去的。

孫太后要了襄王朱瞻墡的金印,讓朱瞻墡進京主持大局,至於是做皇帝還是監國把朱祁鎮迎回,那就不得而知了。

而朱祁鈺則是郕王府內賦閒,連噩耗都未曾聽聞,就被拖上了奉天殿,主持監國,而他的支持者是于謙。

三讓而就的傳統下,于謙三請,把朱祁鈺請上了皇位。

于謙是忠誠的保皇黨,而且是隻能做保皇黨,否則于謙只有另外一條路,那就是權臣,挾天子以令天下。

幸好,現在的朱祁鈺值得這份忠誠。

朱祁鈺放權給了于謙,就是對於謙的充分信任。。

“謝陛下隆恩。”于謙俯首,謝朱祁鈺的放權,也謝皇帝的信任。

這種君臣的信任,是一種彌足珍貴的雙向奔赴,不僅僅是于謙本人的忠誠,也是朱祁鈺對於謙的認可。

“不知道於少保打算怎麼做?”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

自從京師之戰後,于謙很少摻和朝堂爭鋒之事,除了軍務,也就是國家之制建言獻策,他很想知道于謙和胡濙對付這種黨爭會有何等的區別。

于謙笑着說道:“臣會根據盧忠的調查, 彈劾該彈劾的人。”

彈劾, 就是于謙的法子,一種天下只認公理的正道做法。

這是一種和胡濙完全不同的方法。

于謙十分鄭重的說道:“神符散的巫蠱之禍,臣會用重典以儆效尤,請四武團營指揮使朱儀配合行事。”

“應有之意。”朱祁鈺點頭, 示意興安拿來火牌, 朱祁鈺將火牌交給於謙說道:“隨意施爲。”

朱祁鈺將四武團營京畿守備的火牌交給了于謙之後,纔有些疑惑的問道:“他們整日裡叨叨着修文以遠來之人, 朕這次和議, 不就是修文嗎?爲何他們要生這麼多的事端?”

“真的打起來,他們纔開心不成?”

于謙知道陛下想問什麼, 其實很簡單,爲什麼。

爲什麼會有棱劍從中軸掉出, 爲什麼會有人泄露使團的路徑, 這些行爲都是在破壞議和, 按照大明禮義仁智信的說法,朱祁鈺這種做法, 是文人所言的仁政。

那爲什麼還要反對呢?

于謙喝了口茶, 稍微思考了下說道:“陛下, 永樂二十年,太宗文皇帝龍馭上賓之後, 韃靼、瓦剌、女直年年南下犯邊,人吃馬嚼損耗不菲, 可是他們依舊年年都來。”

“邊方百姓要麼躲避入城,要麼營建營堡,瓦剌並沒有什麼攻城的能力,對各種營堡也少有攻破之事, 每年劫掠所得遠遠小於損耗, 他們爲什麼年年犯邊?”

朱祁鈺猶豫了下說道:“因爲有利可得,邊方軍有人裡通外敵, 養虎爲患?朕記得太僕寺卿夏衡曾經爲朕梳理邊方馬政,就說過邊方軍中,有些人曾經私販馬匹賺錢,所獲頗豐。”

于謙自然也記得夏衡談論過邊方軍將私自販賣馬匹, 大肆斂財之事, 爲此大明開啓了宣府貢市,由宣府兵科給事中朱純負責。

于謙點頭說道:“的確是有利可圖,邊方的軍將只是其中的一方罷了。”

“年年叩邊,邊方狼煙四起, 自然就需要修城,修城戶部就得給錢,否則瓦剌人來了怎麼辦?”

“修城就需要徵調民夫,這勞役如何折算?折算多少?都無定數,便可大做文章。”

“徵調民夫所需要的糧草,到底需要幾何,這些糧草最後都進了民夫的肚子,還是進了誰的口袋之中?”

“大明米賤,瓦剌米貴,這徵調的民夫到底吃的什麼,最後這些米粱摻了土,到底賣到了哪裡,陛下心中自然有答案。”

“瓦剌韃靼年年南下,年年鬧兵禍,這邊方之地的田畝價格又會賤到什麼地步,誰又趁機買低賣高?”

“這往韃靼、瓦剌諸部賣鋼箭火羽炭糧鹽鐵,也是一門大買賣,當年穎國公楊洪坐鎮宣府,不就是爲陛下解決了這個鋼箭火羽嗎?”

“那個喜寧的同黨,就是因爲走私鋼箭火羽之事被抓了不是?”

“這麼多人在韃靼南下這種事裡面刨食兒吃,陛下要將韃靼一視同仁,徹底王化,當然有人不樂意。”

朱祁鈺恍然大悟,說到底,這幫人一反常態,反對和議,伏殺脫脫不花, 甚至在盟書裡面大做文章,因爲這背後, 都是生意。

而且是大生意。

朱祁鈺忽然想起了琉球的魚油, 當時琉球國王尚泰久覲見的時候, 曾經哭訴過他爲什麼要做離線國王。

琉球國王在津口這件事, 也不是尚泰久多麼的高尚,而是他受不了在琉球身上刨食的重擔,只能求皇帝做主。

魚油可以明目,軍中急需,民間更是急需,但是琉球的魚油出港根本賣不得高價,到了大明內地,卻是極其昂貴。

都是一樣的道理。

若非琉球王城發生了火併,尚泰久在李賓言等人的護持下,來到了京師,琉球百姓還要一直受到這樣的朘剝。

于謙十分認真的說道:“這些食肉者,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維持現狀,沒有改變,那就可以躺在金山銀山之上,永享富貴。”

“陛下打,他們會說勞民傷財,窮兵黷武,陛下不打,他們會說狼煙四起,邊方疲憊。陛下真的要和,他們會說必須打,陛下真的要打,他們又會說和。”

于謙不是肉食者,九重堂的一切,都是朱祁鈺給的,于謙的生活裡因爲不需要錢,還想把俸祿捐給大興的夜不收家眷,被朱祁鈺阻止了。

于謙是背叛了階級的個人。

“於少保既然早知此事,爲何從來沒有說過此事,可別說朕沒問。”朱祁鈺有些奇怪,于謙向來剛直,這種事于謙看不慣早就出手管一管了,爲何要等到現在才說明其中緣由?

于謙看向了北方,反問道:“陛下要殺死所有的韃靼人嗎?”

朱祁鈺搖頭否認的說道:“朕要殺死所有的韃靼人,朕爲何還要跟韃靼議和,直接大軍屠戮便是,朕的大軍又不是做不到。”

“陛下不想殺盡所有的韃靼人,臣自然不會說。”于謙對朱祁鈺極爲了解,把人全殺光,本就不現實,這是大明高道德劣勢,誰都擺脫不了的劣勢。

于謙看陛下還是有些不解,趕忙說道:“自瓦剌敗退之後,邊方多行農莊法,後來又設立了宣府貢市,韃靼王只求銀幣,這些過去的走私檔口的目標,就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過去是和韃靼王買賣,後來各部韃靼王只求銀幣,大明的銀幣還不夠用,這些商賈、經紀、買辦們無法供給銀幣,交易對象就變成了普通的韃靼百姓。”

“韃靼百姓幾無私財,又要求活,只能把自己賣給商賈。”

“這些商賈把這些韃靼人帶回了大明,充作流民,歸入各地農莊,耕種之後,還錢贖身。”

朱祁鈺鄭重的點了點頭,原來他在宣府對韃靼發行銀幣,還有人配合他的政策,因爲這樣獲利更多。

于謙看陛下依舊對這件事頗爲好奇,便繼續說道:“這些流民的債務,分散各地,這些商賈也不是做虧本買賣,他們通常會把手中的債轉賣給當地的商賈,這樣一來,就保證錢能拿到手了。”

“靖安、山西行都司等地的商總負責居中調解此事,最開始的那一批人,已經還請了。”

朱祁鈺有一種熟悉的既視感,稍微思考,這不就是大明版的奴隸貿易嗎?

只不過因爲大明朝廷是個大政府,什麼都要管,而且還禁止蓄奴,只能這樣折中的方式。

于謙之所以不說,就是不想這件事上稱,多管齊下,促成脫脫不花入京獻上盟書。

朱祁鈺笑着問道:“北方有這種事,南方也應該有,占城、交趾、三佛齊、爪哇、婆羅洲、倭國、高麗,是不是也有人專門做這個生意?”

于謙還真知道這個事,點頭說道:“有,高麗姬、倭奴、崑崙奴,都是這麼來的,有男有女吧。”

“其中以高麗姬最爲昂貴,一千銀幣到三千銀幣不等,是買回去做妾室的,不是做奴婢。”

“原來如此。”朱祁鈺這才全然瞭解了于謙的想法。

大明海貿正在走入一個新的階段,大明產銷一體,要什麼有什麼,海外諸國太過於貧瘠,貨物不夠,用人作數,也是當下海貿的一種常見的交易形式。

朱祁鈺對這件事保留了自己的意見,既然于謙對這些知之甚詳,並且沒寫奏疏言事,那就代表着這件事于謙心裡有數。

于謙不說,不代表他無作爲,都在可控的範圍之內。

高麗姬,朝鮮特產,類似於大明瘦馬,是朝鮮地方,專門培養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女子,送到大明來販售,是高級貨。

“陛下,臣告退。”于謙見陛下疑惑皆解之後,準備幹活去了。

于謙心裡揣的是大仁,可不是婦人之仁,朱祁鈺很快就看到了于謙的雷霆手段。

所有兜售神符散的巫蠱之術,遭到了于謙、朱儀兩人的聯手剿滅。

三道政令下去,督促他們立刻停止蠱惑百姓,不肯關門大吉的全部被捕,送入各官廠勞動改造,但凡反抗格殺勿論。

殺氣騰騰的於師父,之後更是展現出了其雷厲風行做事風格,隨着神符散一起消失的還有大批的山賊流寇。

第三日,于謙一道奏疏,彈劾禮部右侍郎、鴻臚寺卿楊善爲首共計三十二名京官。

其中罷官流放煙瘴之地的就有十七名,罷官送石景廠的就有十三人,還有兩人按律當斬。

楊善作爲首惡,已經涉及到了十惡不赦的罪名之中,理應送入解刳院。

朱祁鈺只等了一日,彈劾楊善等人的奏疏,如同雪花般的飄進了泰安宮的御書房。

樹倒猢猻散。

“王閣老。”朱祁鈺硃批了奏疏,死刑需要複覈三次,這份名單還會查補,送奏疏來的是文淵閣大學士王文。

王文地方履任十九年,曾經做過都察院總憲,現在是文淵閣的大學士,在原來歷史線裡,奪門之變後,王文和于謙被一起斬首。

朱祁鈺對王文這些年通政司的工作頗爲滿意。

王文俯首說道:“臣在。”

“楊善這個人,曾經扈從稽戾王出征,土木堡天變之後,喬裝打扮,一路忍飢挨餓回到了大明,當時一道回來的還有李賢,兩個人的手跟雞爪子一樣,皮包骨頭。”

“由於少保舉薦,楊善和李賢都做了庶吉士,隨後被啓用到了鴻臚寺。”朱祁鈺說着楊善的履歷。

這楊善應當算是于謙的人。

楊善在正統年間可不是李賢那種名不見經傳之人,楊善扈從稽戾王出征的時候,就已經是禮部左侍郎了。

作爲從二品的大員,楊善當年若是肯投降,楊善在瓦剌的地位,絲毫不亞於現在王覆在瓦剌的地位,也先這個人雖然有些心急,但還算得上是知人善用。

但是楊善寧願放下所有的體面,有辱斯文的扮成了俘虜,和下里巴人混在一起,餓的前胸貼後背也求活回到了大明。

要知道這年月,讀書人穿着長衫站着喝酒都是一種有辱斯文的表現。

“無論是鴻臚寺還是禮部諸事,楊善做的都很不錯,朕很欣賞他。”

“送解刳院倒不至於,斬首吧。”朱祁鈺念及楊善不肯投降,最終還是決定不讓楊善去解刳院,而是斬首示衆。

楊善當初自己留下最後的體面,回到大明,朱祁鈺也給楊善留下了最後的體面,斬首示衆而不是送到解刳院半人半鬼。

神符散也好,奉天殿掉出的棱劍,還有大明使團行軍的路徑,都是這楊善在背後一手操持。

“把楊善帶過來,朕要見見他。”朱祁鈺有些疲憊的說道。

朱祁鈺其實對誰在背後搞鬼,有一定的心理預期,能做到這些事兒的人並不多,範圍就那麼大。

朱祁鈺靠在椅背上一言不發,聚賢閣的御書房內,有些寂靜。

楊善很快就被帶到了聚賢閣內,由兩個緹騎押解而至。

“罪臣拜見陛下,陛下千秋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善規規矩矩的行禮,俯首帖耳的大聲喊道。

朱祁鈺也不說話,就這麼看着楊善,看了許久。

“徐有貞最近上了道奏疏,說烏江快要貫通了,六枝廠的煤在雲貴川黔賣的很好,日後雲貴川黔的桐油、三七、百寶丹草藥等等,到松江市舶司只需月餘。”朱祁鈺繼續說道:“朕還得給他準備塊奇功牌。”

他之所以說起徐有貞,是因爲徐有貞和楊善都是一個類型的人,都十分喜歡在政治上投機取巧,奪門之變的發動者,徐有貞和楊善就是文官代表。

但是徐有貞走着走着,無論是因爲怕死,還是幡然醒悟,和楊善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朱祁鈺不喜歡徐有貞滿朝文武皆知,徐有貞真的太討人厭了,稽戾王迤北取妻,他徐有貞哭的整個坊都聽到了。

哭給誰聽呢!

但是徐有貞依舊不斷的從朱祁鈺手裡拿走象徵着至高榮譽的奇功牌。

朱祁鈺對楊善非常惋惜,他若是好好做人,胡濙年歲大了,禮部還不是他一個人說了算?!

可是就差這臨門一腳,楊善還是走上了歧路。

“臣有愧聖恩。”楊善跪在地上,痛哭流涕。

朱祁鈺揮了揮手說道:“人生多歧路,現在朕和你說什麼也晚了,朕就不送你去解刳院了,最後這些日子,好吃好喝,準備上路吧。”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688章 康國公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
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688章 康國公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五百零四章 松江造船廠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八十八章 跳着腳的作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四百零八章 喜事喪辦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三十七章 布仁行惠議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993章 坐着火車去宣府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770章 烈風捲髒爛,榮辱春秋斷第五章 皇上在叩關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四百二十五章 令有緩急,物有輕重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三百九十三章 陛下更喜歡大明女子第二百三十九章 陛下,有人造反了!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800章 冤枉你的人,比你更知道你被冤枉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二十七章 時代的悲劇第704章 德,大明皇帝本就沒有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四百一十章 袁彬去哪了?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723章 大明水師需磨礪,可從交趾起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二百三十五章 有些事不上稱,沒有四兩重第965章 萬方有罪,罪在朕躬第五百七十三章 日月永照!殺!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二百八十六章 贈穎國公,諡武襄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668章 大自在,大逍遙,大快活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三百六十三章 徹底摧毀敵人的抵抗意志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854章 大丈夫,居於天地之間第一百一十章 教科書(均訂加更)第一百零八章 別團等人齊(均訂加更)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718章 謹防嫡皇叔被造反第五十三章 朕,朕,朕,狗腳朕!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59章 他在撒謊,他在欺瞞,他在哄騙第一百四十二章 最大的支持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721章 有道之國,務在弱民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