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三讓不就,乃至德

襄王生病了?這也太巧了吧,好巧不巧,燕府四王入京,他就生病了?

朱祁鈺眉頭緊皺的看着那個小黃門說道:“讓陸院判去看看,若是襄王還是一病不起,就送太醫院好好診治一番。”

興安猛地打了個哆嗦,呆滯的問道:“陛下,送太醫院嗎?”

朱祁鈺點頭說道:“朕的意思是送惠民藥局好好看病。”

興安拿不準主意,但還是無奈的說道:“陛下,要不臣去看看吧,省的誤會。”

這送太醫院實在是太聳人聽聞了,這襄王沒病也要嚇出病來。

“那就去一趟吧。”朱祁鈺點頭,還是興安去,興安是個很有分寸的人。

襄王裝病還是真病,如何診治,是不是等待着陛下出京之後,再圖謀不軌等事,興安都能拿捏一下。

興安領命而去。

于謙笑着問道:“陛下,好久沒下棋了,是不是來一把?”

興安走了,于謙也是好久沒有對弈了。

朱祁鈺笑着說道:“好,朕這幾日剛好讓興安做了一張新圖,名曰景泰戡亂。”

“本着料敵從寬的原則,朕將南衙京營和北衙京營戰鬥力上,做了調整,調整爲了勢均力敵。”

“李永昌,去把石亨叫過來,朕要和他一道,與於少保對弈。”

“我們就假定對方王驥有於少保料敵於先的能力。”

沒外掛,就沒有外援了嗎?

朱祁鈺示意李永昌去邀人!

于謙呆滯的看着他的陛下,他的陛下以前不這樣的!

這打不過又不丟人,這怎麼還場外援助了呢?

石亨很快就來了,看着兵推棋盤眼前一亮,趕忙行禮說道:“陛下威武!”

這是最新制作的兵推棋盤,專門用於平叛討逆。

石亨已經下了很多次了,即便是料敵從寬,叛逆也是屢戰屢敗。

石亨和皇帝一組,李永昌是裁判,李永昌不是興安,他沒搞出堂而皇之的天火地陷等離奇的把戲。

石亨和皇帝二人組,第一把就將於謙打的潰不成軍。

于謙這些日子一直在總理軍務之事,對戰場非常的熟悉,而且他手下的太子府,還是進行了一次加強。

即便是如此,石亨還是擊敗了手持太子府的于謙。

“再來一次。”于謙有些不服氣,他在找輸的理由,這是純粹的兵推,不涉及到政治問題,只是軍事問題,居然被打成了【全軍覆沒】的結局。

他再次持太子府,最終的結果,依舊是,陛下完勝,甚至連逃都逃不掉。

于謙無奈的說道:“陛下,這南打北,是真的難啊。”

自古以來,南打北,能完勝的只有太祖高皇帝一人了。

這完全是地形和取捨了,先取兩淮,再取湖廣,然後圍困應天府。

根本沒有勝算。

即便是于謙想要奇兵北上,但是依舊會被斥候發現,最終被圍困殲滅。

朱祁鈺和石亨手持太子府,和于謙的燕府再次開始了作戰。

石亨因爲熟悉戰場,打的多了,手熟,但也就多撐了幾個回合,就被于謙拿着燕府京營,打了個【開城投降】的結局。

“陛下,軍士修整完畢了,陛下每日操閱軍馬,也看到了,人人爭勝,士氣極高。”石亨說起了京營休整之事。

從河套回來已經三個月有餘,已經到了夏天,清汰傷員老兵、推行新的軍例、安定陣亡家屬、犒賞等事已經做完了。

就等着陛下整頓好朝綱,就可以親征了。

“朕知道軍士請戰之心。”朱祁鈺笑着說道:“再準備準備。”

щщщ ☢T Tκan ☢℃ O

“兵部還未清查官道驛路、工部還在平整路面、戶部還在給銀督辦楯車等物、也需籤軍民夫、吏部也需要清點官吏備員,等到戡亂之後更換官吏等等。”

嫡皇叔還沒做好陛下去親征的準備。

親征哪裡是那麼簡單的,一場說走就走的親征,就是失天下的禍根。

無論是楊廣還是朱祁鎮,都有說走就走的毛病,想到哪裡做哪裡,不給天下一點點的反應時間。

可惜的是,楊廣運氣比朱祁鎮差,楊廣沒有一個好弟弟,沒有一個好兒子。

石亨略微有些失望的說道:“早知道就再等等了,等到這幫人叛了,打了內賊,再出塞平叛,現在四威團營依舊在河套,無法回京。唉。”

朱祁鈺搖頭說道:“若非京營離京,他們有這個膽子嗎?”

“他們挑的這個時間,是極好的。”

于謙看着兵推棋盤,停下了推進的雙手,陛下和石亨手持太子府,又敗的一塌糊塗。

他眉頭緊皺的說道:“陛下啊,臣有點擔心。”

“朕知道你擔心什麼。”朱祁鈺又拿出了另外一個放大版的堪輿圖笑着說道:“看看這個。”

這一套的兵推棋盤,名叫【天下伐明】。

在這套兵推棋盤上,瓦剌、女真、朝鮮、倭國、琉球、交趾、麓川、川藏、西域察哈爾等地都在棋盤上。

于謙呆滯的看着這個棋盤,指着角落裡的黔國公府說道:“陛下,雲南就不用了吧,這也太離譜了吧!”

料敵從寬不假,陛下居然拿出了天下伐明的劇本!

當初元昭宗就想過這樣,但是後來元昭宗也沒幹。

因爲雲南到和林至少要一年的時間,這跑一趟,局勢早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朱祁鈺笑着說道:“玩嘛,萬一呢?”

于謙躍躍欲試,大明這次也不僅僅是京營,還有邊軍、衛軍都在堪輿圖上。

這次於謙手持燕府,再次開始對弈。

結果還是燕府大獲全勝,打出了【萬朝臣服】的結局來。

朱祁鈺只是動用了京營去平叛,又沒有動用天下大軍戡亂。

所以即便是出現了天下伐明的劇本,大明依舊遊刃有餘,就是回合長了些,打了一千五百多個回合才結束。

大明,萬夫一力,自然天下無敵!

于謙這才鬆了口氣說道:“陛下,臣沒有顧慮了。”

他的君主,甚至連天下伐明這麼離譜的劇本,都拿出來了,他還有什麼疑問嗎?

料敵從寬,沒這種料法。

朱祁鈺笑着說道:“換手試試。”

又過了一千多個回合,朱祁鈺呆滯的看着棋盤,他和石亨兩個人加起來手着燕府,被于謙的太子府,打了一個【天子殉難】的結局出來。

于謙謙遜的說道:“僥倖,僥倖而已。”

石亨撓頭的說道:“陛下,咱倆有點心急了。”

“再來一次。”朱祁鈺晃動着身子,手持燕府開始和于謙對弈,這次他謹慎了許多,最終也打出了【萬朝臣服】。

“所以戎政一事,還是不能有任何的馬虎,每一步都要謹小慎微,慎之又慎。”朱祁鈺頗爲肯定的說道。

“興安這去了這麼久?怎麼還沒回來?”李永昌有些奇怪的問道。

“等他回來再說吧。”朱祁鈺也是有些奇怪,這都打了快五千個回合了,興安去幹什麼了?

興安先去禮部衙門,找了胡濙商量了下,才了太醫院,然後向十王府而去。

此時的襄王府內,朱瞻墡躺在榻上,大夏天蓋着半牀被子說道:“羅長史啊,孤長途跋涉,從襄陽至京師,舟車勞頓,到了京師水土不服,生病了,這很合理吧。”

羅炳忠無奈的說道:“很合理。”

朱瞻墡的雙眼失神的盯着牀幃嘆息的說道:“可是這病是真的病了,但是這眼看着,馬上就好了…”

羅炳忠憋着笑,這幾天,朱瞻墡上躥下跳,一直在折騰,最後晚上打了些井水,給自己衝了個涼水澡,終於是病了。

可是這不到半天的功夫,傷風感冒的症狀,就有了康復的趨勢。本來打噴嚏,流鼻涕,結果半天的功夫,說話也不是悶聲悶氣了。

這病來得快,去得也快。

羅炳忠滿是笑意的說道:“殿下龍馬精神!身體康健不是好事嗎?”

朱瞻墡重重的吐了口濁氣,頗爲無奈的說道:“可是,可是,這龍馬精神,時機不對啊,陛下打算南下平叛討逆對不對?”

“是不是需要監國?你算算咱們燕府,誰最適合監國?”

羅炳忠認真的算了算說道:“殿下當仁不讓啊!”

朱瞻墡略有些胖胖的臉上,變得面如死灰起來,他伸出了三根手指頭說道:“這是幾?”

羅炳忠看着那三根手指說道:“三根手指頭。”

朱瞻墡猛地將自己蒙在了被子,大聲的喊道:“孤這是第三次監國了!”

“第一次是父親龍馭上賓,第二次是大兄先帝親征漢王,雖然時日極短,但是孤這是第三次了啊!”

“三讓而就,孤監國第三次了,天要亡我,天要亡我啊!”

羅炳忠撓了撓頭,三讓而就的確是周禮,不過他笑着說道:“《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泰伯三讓周王之位,方實現了周國代商,湯武革命,順乎天而應乎人。”

“子曰:泰伯可謂至德矣,三以天下讓,民無得而稱焉。”

“殿下慌什麼,正是因爲泰伯三讓不就,纔有了湯武革命,殿下三次監國而不就,不就是大明的泰伯嗎?此乃至德啊!”

朱瞻墡從被子裡露出了腦袋說道:“啊,你這麼一說,還是蠻有道理的嘛,到時候孤是嫡皇叔,又有至德傍身,陛下要殺孤,也不是那麼容易的對吧。”

羅炳忠滿是笑意的說道:“殿下高見。”

朱瞻墡終於從被子裡探出了半個身子,無奈的說道:“也就說,孤監國不取位,陛下也不會殺孤,羣臣也不會攛掇着陛下殺孤。”

“陛下也不會殺孤對吧。”

羅炳忠點頭說道:“那必不能夠啊。”

朱瞻墡又縮了半個身子說道:“你不要騙孤,你用泰伯舊事,爲陛下下餌來了!孤纔不會上當呢!”

羅炳忠呆滯的看着朱瞻墡,低聲說道:“怎麼可能!殿下怎麼可以憑白污人清白!”

“不是!殿下,臣真不是替陛下下餌來了。”

朱瞻墡等着眼看着羅炳忠,滿是懷疑的問道:“真的?”

羅炳忠十分確信的說道:“真的,假不了。”

朱瞻墡一撩被子又把自己縮進了被窩裡,大聲的說道:“孤不信!”

羅炳忠一拍腦門,頗爲無奈。

“殿下,興安大璫帶着陸院判來了!”一個門房瘋了一樣衝了進來說道:“興安大璫說,看看殿下是不是病重了,要送殿下去太醫院啊!”

朱瞻墡猛地撩開了被子,瞪大了眼睛,大聲的喊道:“去哪兒?”

“太醫院啊!”門房趕忙回答道。

朱瞻墡兩眼失神的說道:“完了完了,孤就知道會這樣,完了,徹底完了,都要送太醫院了。”

“完了。”

朱瞻墡身體突然僵硬,重重的摔到了牀上,一動不動。

“殿下,殿下!”羅炳忠和門房驚慌至極的喊道。

陸子才聽到喊聲就衝了進來,陛下要襄王監國,親征平叛討逆去,襄王有大用,什麼時候都能死,唯獨這個時候,不能死。

陸子纔好一陣忙活,才鬆了口氣說道:“沒事,沒事,就是受了點驚嚇,本來有點風寒之症,再不看,就好了。”

興安這才鬆了口氣說道:“真沒事嗎?”

陸子才笑着說道:“我用針扎兩下,讓殿下回回神。”

金針度穴,沒幾下,朱瞻墡纔回過神來。

興安看着朱瞻墡醒了,滿是笑意的說道:“殿下,陛下說送太醫院惠民藥局,好好看看病,不是去解剖院。”

朱瞻墡自然認出了興安,聽到興安說話,才點頭說道:“原來如此,嚇死孤了。”

“這門房亂傳話!羅長史,罰他半個月…算了,罰他去洗廁所掏糞池半個月吧。”

興安滿是感慨的說道:“殿下啊,陛下讓殿下監國,殿下三讓而不就,不就是至德嗎?這是好事,介時陛下回京,殿下怎麼也能撈一塊奇功牌呀。”

“這可是宗室第一塊啊。”

興安之所以耽誤這麼久,就是先去和胡濙溝通了下,這三次監國,是個什麼禮數,會不會出問題。

胡濙從泰伯的典故出發,解釋了這個三讓不就乃至德的原因。

三請方至的孔克堅乃是欠揍(241章),三讓不就,那是至德。

朱瞻墡深吸了口氣,滿臉悲苦的說道:“大璫啊,留守不行嗎?就是不視事,不負責政務,就只留守。”

“大璫替孤陳情,孤懶散慣了,這朝政千頭萬緒,哪裡是孤這酒囊飯袋能處理的?”

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寫在十月末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688章 康國公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
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四百二十九章 從今以後,就是異父異母的親兄弟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一十六章 中亞優秀的匹配機制第二百零三章 這稅,襄王府納了!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657章 到底是誰把魚給驚了?第一百一十八章 子嗣很重要(均訂加更)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一百一十四章 朕就是亡國之君(均訂加更)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七章 《帝範》李世民著第740章 寓言兩則,羊與牧羊人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二百七十四章 肉食者鄙,未能遠謀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976章 一篇柴米夫妻言,道盡人間煙火氣第787章 大軍凱旋,因功授勳第一百六十四章 勳章…又見勳章!第七十三章 京師保衛戰,大獲全勝第六百一十四章 全靠同行襯托第四百八十八章 歷史給水泥的代號是石灰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零四章 帝姬怨(求訂閱)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第四百三十七章 一個名叫《管子集校》的幽靈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三百三十五章 陛下你改悔吧!第五百一十二章 臣于謙,大明養鴿人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寫在十月末第660章 老飯都餿了還在炒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七十四章 亡國之君的模樣,越來越清晰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三百一十八章 不會吧,不會吧!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二百九十二章 京中有善口技者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五百零八章 沒有失去就沒有獲得第三百六十九章 甚至包括肉食者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688章 康國公第四十章 景泰爐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81章 破門謬論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三百四十八章 英明神武的大皇帝陛下君臨他忠誠的應天府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三百五十章 朕已經講的如此淺顯易懂了,你還不明白?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一百六十二章 七尺終當以死報君第四十一章 實踐才能出真理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四百八十三章 那個在海上飛的男人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840章 一輩子在走別人鋪好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