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

西北風呼嘯,嚴冬慘切,寒氣凜冽。

襄王起了個大早,帶着自己的鐵冊軍,向着西山陵園而去,一行人浩浩蕩蕩,一起去的還有四威團營都督、昌平侯楊俊等一些勳貴。

羅炳忠請了到聖旨,想要接回北海的英魂,這件事大明皇帝已經硃批,並且在開春後,正式派出使者前往和林交涉,按照當初襄王和阿剌知院的談判,此事不難。

而且論功行賞,這功勞屬於襄王。

而朱祁鈺也知道襄王要前往英烈祠祭祀,也讓襄王帶去了自己的悼文。

朱祁鈺在京祭祀英烈祠的時間是固定的,在大年三十的早上,祭祀長嶺和西山皇陵之後。

西山陵園英烈祠內,白茫茫一片,像是蓋上了一層厚厚的棉被,陵園之內,四處都是松柏,被大雪壓彎了枝丫,僅有的一絲綠意也在白雪之下。

梅花初綻,迎雪吐豔,梅花遜雪色三分,雪色卻輸梅花香氣。

朱瞻墡披着大氅,一步一步走上了靈臺,靈臺的正中有一根三丈高的豐碑,上面刻着祭文,在風雪之中,無聲的敘說着當初戰況的慘烈。

在豐碑之後,是東西兩廂的長廊內,刻滿了京師之戰後爲國殉難的英烈名字,他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來自天南地北,在這裡,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大明英烈。

土木堡天變爆發的突然,大明的防線全面崩潰,京師危在旦夕,國家有傾覆之危,于謙將郕王從王府里拉出來扔到了奉天殿上,一道命令,調集備倭軍和備操軍入京。

預備役們,在老營的帶領下,訓練不到半月餘,瓦剌人在喜寧的幫助下破紫荊關,長驅直入,來到京師城下,于謙做出了出城迎戰,城外民舍佈防,吸引敵軍主力的決定。

這些年輕的生命,沒有選擇逃避,而是選擇了迎戰。

大明京師保住了,大明江山保住了。

正殿是英烈祠的祠堂,闊七間,進深四架,進門硃紅色的牌額上寫着【忠烈千古】四個大字,乃是由陛下親書。

鳳鳥紋四足香爐,置於廟前。

在正殿之後是綿延的羣山,是數千座整齊有序的墓碑,默默矗立,上萬英魂長眠金山山麓兩側,莊嚴肅穆。

朱瞻墡作爲親王祭祀,自然有禮部的樂舞助興,但是朱瞻墡並不想要打擾英魂,所以拒了所有的樂舞,一切從簡。

他就是想來上柱香,非常簡單的上柱香。

朱瞻墡點了三炷香,恭恭敬敬的上了三炷香,隨後楊俊也上前來,點了三炷香。

殿外兩百餘位鐵冊軍和大明京營兩百餘神機營,開始在掌令官和庶弁將的命令下,將鳥銃高舉,開始對天放銃,槍聲響了一共響了三遍,驚起了無數飛鳥騰空而起,飛向遠方。

一個簡短而不失莊重的祭祀就這樣完成了。

朱瞻墡站在靈臺之下,

眉頭緊皺的看向了西側,那邊不是英烈祠的範圍,而是金山陵園的角落。

那裡埋着的是民禮下葬的稽戾王。

朱瞻墡就這樣站在風雪中,看了好久好久,一動不動,他想不明白,心狠手辣不顧親親之誼的陛下,既然已經在太廟殺人,爲什麼不趁勢將稽戾王挫骨揚灰,反而有棺有槨的將其以民禮下葬。

他也配?

想來想去,陛下並不是死者爲大,只是給大明皇室留下了最後一絲尊嚴而已,怎麼說稽戾王也當了十四年的皇帝。

“殿下?”羅炳忠看着襄王低聲問道。

襄王這纔回過神來,站直了身子問道:“何事?”

羅炳忠沒什麼事,就是提醒殿下回神,他想了想說道:“該回京了。”

“哦。”朱瞻墡跺了跺腳,選擇回京。

回京之後,羅炳忠就悄無聲息的離開了襄王的車駕,匯入了京師的人流之中,不見了蹤影。

在暮鼓敲響之前,羅炳忠回到了襄王府內。

“出大事了!出大事了!”羅炳忠回到襄王府,提着下襬,疾走數步找到了在書房寫《論私德》的襄王,一臉的興奮。

“看熱鬧不嫌事兒大,出什麼事兒了,慢慢說。”朱瞻墡收筆問道。

羅炳忠氣喘吁吁的說道:“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抓人了。”

簡單來說,錦衣衛的緹騎在盧忠的帶領下傾巢出動,開始了帶清洗。

翰林院和國子監的一批翰林、太學生被直接扔到了西山煤窯做苦役,而後是六部司務廳的十多名司務被帶走,死刑三複奏後,秋後處斬。

六部二十餘名九品到四品不等的官員被悉數帶走,禮部右侍郎王士嘉被逮捕,正三品。

一時間整個京師,人心惶惶,生怕被緹騎夜敲門。

“這王士嘉的長子王玉是河南按察司右使,次子王璽的兒子是正統年間丁卯科舉人,現在在光州做知州,這王士嘉一倒,這兩個好大兒怕是也落不到好去。”羅炳忠感慨萬千的說道。

朝中移宮的浪潮聲,就是從禮部起,而挑頭的就是這個王士嘉。

王士嘉一倒臺,這王玉、王璽也沒幾天蹦躂的日子了。

在大明,爲了陛下,一家考取了公平,入了翰林院,家中子侄爲了避嫌一般不參加科舉。

陳循的兒子、王文的兒子就是因爲這個被彈劾了,王文因此還罰了一年的俸祿。

但是在正統年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比比皆是。

朱瞻墡頗爲擔憂的問道:“什麼罪名?”

羅炳忠看着朱瞻墡擔憂的神情,仔細思忖之後,才明白,襄王是擔心陛下隨意動用了非刑之正。

襄王剛在邸報的頭版發文,論了公德。

羅炳忠趕忙說道:“不是因言獲罪,是冒賑案,貪腐重罪,反腐廳大使周瑛親自前去抓人,是周瑛查補冒賑案時候發現利益往來,隨後越查越多。”

“反腐廳也盯了好久,這剛查出了實證,就直接抄家封門調查去了。”

朱瞻墡的神情才鬆懈了下來,他就怕陛下盛怒之下,直接以言降罪,這有違公車上書廣開言路的基本政治構架。

朱瞻墡樂呵呵的說道:“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這王士嘉搞這處移宮來,怕也是最後的掙扎。”

“十王府這邊,有沒有宗室參與其中?宗人府事、寧陽侯陳懋沒有拿人嗎?”

羅炳忠用力搖了搖頭說道:“移宮事,宗室這邊本就是草木皆兵,殿下回京閉門謝客,宗室這邊沒人敢參與。”

移宮,其實也有宗室想要搖旗吶喊一下,畢竟喊兩嗓子,最少也是豪宅良田的報酬,奈何襄王是宗室的一杆旗,襄王府不動,自然沒人敢動。

朱瞻墡滿是笑意的說道:“到底還是知道怕的,這就是了。”

當今陛下,可不是個念親親之誼的主兒,宗室子未有皇命,參與政事,那就是找死。藩王入京,難道就沒有藩禁了不成?

“翰林院那邊帶走的是誰?”朱瞻墡敲着桌子,興趣盎然的問道。

羅炳忠想了想說道:“翰林編修劉定之,正統元年會試第一,殿試探花,而後在翰林院任編修至景泰三年,升司經局洗馬。”

朱瞻墡思索了許久,最終搖頭說道:“不認識,進士及第當了十七年翰林,這翰林院的板凳怕是被他坐穿了吧,就做了個司經局洗馬?”

司經局隸屬於詹事府,名義上爲輔導東宮太子之機構,其實是翰林院遷轉之階。

進士及第考進了翰林院做了翰林,作錦繡文章數月到數載,到詹事府遷轉,或者六部任職或外放出京。

這能在翰林院當十七年翰林,不能說沒有,只能說只此一例。

司經局洗馬是個從五品的閒差,並無具體職務。

十七年爬了個正五品的閒差,朱瞻墡自然不認識這個人。

羅炳忠思考了下說道:“這人的靠山其實是楊士奇,可是後來因故又惡了楊士奇,兩面不討好,就這麼閒職至今。”

朱瞻墡瞭然,明知故問的說道:“清流領袖?”

“清流領袖。”羅炳忠表示肯定,他對殿下的總結能力頗爲認同。

朝中清流,在朱瞻墡和羅炳忠看來,太喜清談,不夠腳踏實地,既然做了楊黨,那就不要讓楊士奇厭惡,這兩頭不討好,順風倒的牆頭草。

朱瞻墡一語中的,清流領袖,意見簍子。

十大曆局挨着翰林院、國子監什麼事兒?但是翰林和太學生就是看他們不順眼。

真的按照大逆不道算,陛下設立的巾幗堂,教女子讀書,豈不是更應該口誅筆伐?可是他們不敢,因爲巾幗堂的祭酒是皇后千歲。

翰林院的清流就是典型的欺負老實人,欺負十大曆局天文生,沒什麼背景和後臺。

“王士嘉跟劉定之是不是有牽扯?”朱瞻墡忽然開口問道。

羅炳忠點頭,確信的說道:“就知道瞞不住殿下慧眼,劉定之不願意在翰林院坐板凳,就找到了王士嘉做靠山。”

“這剛靠上,就倒了。”

朱瞻墡嗤笑了一聲,朝中哪有什麼山頭,好好做事,陛下就是最大的靠山,而且還靠得住。

這劉定之靠王士嘉把自己給搭進去了。

朱瞻墡掐着指頭算了算,妖風四起,這其中讓他最擔憂的事兒,就是這個駕步司撲買的傳聞。

這條消息壓在朱瞻墡的心頭壓了一天,壓的他喘不過氣來。

洪武年間的十八官廠、永樂之後的江南造船廠、正統年間的官窯撲買,這都是讓朱瞻墡寢食難安之事。

朱瞻墡玩着手中的扳指問道:“駕步司那邊呢,這是塊肥的流油的大肥肉,沒什麼動靜嗎?”

“有!”羅炳忠一臉迷糊的說道:“陛下說,若是有官廠撲買,陛下也要參與撲買,這話一出,駕步司撲買之事,就立刻煙消雲算,無人提起了。”

“這是爲何?”

皇莊是皇莊,官廠是官廠,就像是內帑是內帑,國帑是國帑。

朱瞻墡聽聞也是一樂,陛下果然是個劍走偏鋒,另闢蹊徑之人,他看着羅炳忠一臉迷糊,問道:“不明白?”

“不明白。”羅炳忠不恥下問。

朱瞻墡思忖片刻問道:“你說這天底下最有權勢之人是誰?”

羅炳忠想都不想的說道:“陛下。”

“你說這天底下最有錢的人是誰?”朱瞻墡又追問了一句。

羅炳忠思考了許久才說道:“陛下?”

“然也。”朱瞻墡露出了一副孺子可教也的表情,笑着說道:“論權勢,陛下最大,論錢帛,還是陛下最多。”

“所以,這撲買之事,公產變私產,就不了了之了。”

公私分明,是論公德的重要成果。

陛下的內帑是私產,是陛下個人財產,陛下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人,自大明建立以來,戶部國帑就時常跑去內帑拆借,這慣例到了景泰年間,依舊是沒有變。

陛下作爲皇帝,從來沒算過國帑利息。

有人想要將公產變私產,那麼作爲大明最尊貴且最有錢的人,這天底下還有誰,能從陛下口中搶肥肉?

“原來如此。”羅炳忠若醍醐灌頂。

朱瞻墡搖頭晃腦起來,迎回北海英魂是功,查養濟院貪腐案是功,陛下把功勞都讓給了他這個監國。

移宮案是麻煩、對十大曆局的攻訐是麻煩、撲買駕步司浪潮是麻煩,但是陛下都沒讓這些麻煩留到他監國處理。

朱瞻墡算是看出來了,只要他不心生妄念,陛下等閒不會拿他的腦袋做文章,這就是讓朱瞻墡心安的地方。

冬序之下的反攻倒算,在陛下強硬的鎮壓下,終於是安穩了幾分。

而此時的撒馬爾罕也在過冬, 而且是凜冬。

諮政大夫王復和大石也先已經一個月沒有見面了,即便是有什麼事兒,也是伯顏帖木兒居中斡旋。

矛盾已經擺在了桌面上,最近最大的矛盾就是關於南邊的帖木兒汗國卜撒因之事。

卜撒因不承認康國的法統,全靠一張嘴四處叫囂,整日裡派出使者挑釁也先,但是卜撒因不傻,他知道此時瓦剌勢強,就只是挑釁,並未有出兵的舉動。

王復的意思是按兵不動,隨他口吐芬芳,但是也先這個性格忍不了,他要出兵揍卜撒因一頓,教訓教訓出言不遜的卜撒因。

也先哪裡是想教訓卜撒因,他想告訴康國上下,他纔是大石,他纔是王。

“伯顏,卜撒因在赫拉特,赫拉特地勢高,本就是易守難攻,三面環山,一旦我康國大軍被圍困,那就是死無葬身之地。”王復面色沉重的說道。

伯顏帖木兒一臉爲難的說道:“誰說不是呢。”

伯顏帖木兒也不贊成出兵,卜撒因在赫拉特本就是以逸待勞,再加上地利,這一仗很難打,死傷者衆不說,也很容易給看熱鬧的奧斯曼王國機會。

“大明的使團什麼時候能到?”王復閉目許久問道。

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
第742章 極其廉價的烹飪油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五百一十九章 耳提面命 言傳身教第二百九十章 貪利本是平常事,奸佞誤國豈得生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一百六十七章 倒於不能涉及陛下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二百六十二章 勝利必將屬於我們!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二百二十六章 見見百姓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二百五十章 內廷外廷 必有一戰第836章 跳出三界處,不在五行中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五百七十章 朕和她清清白白,毫無瓜葛!第五百一十一章 若力有未逮,必引頸自戮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一百二十四章 在朱棣頭上動土第671章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五百四十九章 王化的終極目的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六百零七章 格物致知,即物窮理第四十四章 膨脹的也先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二百一十六章 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第三百八十二章 左眼跳災,右眼跳災?第745章 匠城存在的意義第733章 皇帝賜物,青兕獻寶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九十九章 一曲忠誠的輓歌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四十二章 爲陛下賀,爲大明賀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七十四章 炸第一百八十六章 朕,大明戶部尚書!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三百一十三章 朱門迷醉權貴喜,囹圄滄桑生民怨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795章 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第九十一章 臨時抽檢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四百六十七章 泰安宮的經緯度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三百一十七章 咱們去哪兒?應天府嗎?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一十二章 萬里追魂索命第四百三十四章 但凡有一點用,也不至於一點用沒有!第二百零四章 進攻與防禦的成本第867章 斷子絕孫的毒計第973章 一個徘徊在泰西的惡魔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三百六十八章 拆分南直隸的必要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五百二十四章 殺人簡單,善後呢?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899章 先炸他三天,看看效果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