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

陳懋所言的真的會發生,而且決計不是兒戲,當大明皇帝真的播遷到了南衙,那麼面對朱祁鈺的將會是比死還要難以接受的局面,藩鎮軍頭遍佈大江南北,皇帝的詔令就跟擦屁股紙一樣,一文不值。

即便是心中有恭順之心的寧陽侯陳懋,率領着大明四萬京軍的他,許多事情,也都由不得他了,趙匡胤的黃袍到底是他自己要披,還是手下將領給趙匡胤披上的?

陳懋素知皇帝陛下的秉性,他沒有說空話,套話,而是實話實說,當然這是建立在了大明皇帝在北衙大獲全勝,大明的體制仍在,大明並未播遷,陳懋才能這樣坦而言之,不必遮掩,因爲不會發生。

朱祁鈺拿出了于謙的奏疏,陳懋的年紀大了,已經看不清楚了,朱祁鈺將於謙的擔心從裡到外,說非常清楚。

陳懋臉上止不住的笑意,他擔心的事兒,其實就是于謙奏疏裡的那些擔心,陳懋很擔心皇帝陛下忌憚于謙,這要是君臣失和,大明的日後,在他走後,又會是何等的局面?

陳懋萬萬沒料到,于謙上奏讓陛下小心奸臣權柄滔天,僭越神器,而這個奸臣,正是上奏的于謙本人,浚國公這才發覺自己擔心完全是多餘的。

陛下能把這本奏疏拿出來給他看,于謙能上這份奏疏,這對君臣的眼裡,大明的利益至高無上,甚至高於了皇帝本人。

陳懋看完了奏疏後,一直沒有說話,陷入了沉思之中,一直到大駕玉輅停到了講武堂門前,陳懋才斬釘截鐵的說道:“於少保這些擔心,在臣看來,頗有些當局者迷,大明的仗還多的是,東北、西北、西南、萬里海疆,要動兵的地方,數不勝數,除非把大明吃進肚子裡利益,再吐出去,陛下不肯,於少保也不肯,現在談興文匽武,爲時過早。”

“陛下在,於少保在,這風力,就是吹得再大,這興文匽武,不可能成。”

“永樂十九年之後掀起的興文匽武的風力,一方面是文皇帝神勇,入草原,草原諸部千里逃遁,大費周章卻無戰果,在不懂的人眼裡,這是空耗國帑,可是在臣看來,這本身就是戰功。”

“另一方面,就是窮了,陛下這方面,想必比臣更清楚,當初咱大明朝廷的貧窮。”

可讓朱祁鈺忍着不問,那隻能讓朱祁鈺更憋屈,他向來是直來直去,心有疑慮自然要問。

“朕知道,朕把浚國公府,放在交趾,就是豎旗,浚國公以爲呢?”朱祁鈺選擇了正面回答問題。

“不僅要豎旗,而且要把旗豎的根深蒂固,豎的深入人心,把旗的根豎到大明的角角落落裡去,即便是日後他們得勢,也不敢肆意妄爲,便不會人亡政息。”

興安更是眉頭擰成了麻花,陛下這個問題,着實是有些奇怪的很。

不是稽戾王在土木堡搞出的打敗仗,陳懋就敢說大明軍在餓着肚子的時候,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這種話,可是土木堡天變在前,便只能說勝多敗少了。

到這個時候,陳懋也不得不讚嘆陛下的心胸寬廣,換成了陳懋,陳懋不敢對心有疑慮的人,如此器重。

現在的陳懋可是等王爵待遇的浚國公。

朱祁鈺很想知道,自己太廟弒兄,在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眼裡,到底是個什麼模樣,陳懋在五軍都督府常年爲中軍都督,還在武清侯右都督之上。

“陛下,臣這臨到了,有件事,也憋在心裡很久了,既然回來了,不打算走了,臣就直說了。”陳懋頗爲嚴肅的說道:“陛下,是時候培養黨羽了,陛下喜歡墨翟,但是萬萬不能學了墨子節喪,不立牌位,若是如此,他們便會欺陛下,後繼無人。”

陳懋卻連連擺手,言真意切的說道:“不不不,陛下,這不是見笑。”

“然也。”朱祁鈺再次點頭,陳懋不在朝中,一些事,反而看得非常清楚。

大明九十載,戶部什麼時候這麼硬氣過,敢讓六部明公天天受氣?

這時日一長,天天跟在皇帝后面撿錢的戶部,讓戶部反對陛下,那倒不是不可以,皇帝可是戶部的衣食父母,至交親朋,你不拿出真金白銀來,戶部怎麼可能反對?而且得加錢。

陳懋沒明說,朱祁鈺和陳懋都知道,這個他們是誰,妄圖竊國爲私的蠹蟲。

朱祁鈺並沒有和陳懋太過深入討論這個問題,讓大明變成自己的形狀,這是朱祁鈺這十一年來一直在做的事兒。他笑着說道:“十日後,大軍回營,浚國公代朕前往德勝門迎歸大軍如何?朕本打算去北土城迎大軍凱旋,奈何禮部那羣弔書袋,說什麼都不肯。”

可惜現在戶部跟皇帝陛下穿一條褲子,這屬於路徑依賴。

朱祁鈺把陳懋送到了御書房門前,陳懋再次俯首告退,在小黃門的攙扶下,慢慢的走出了聚賢閣。

“將士們餓着肚子,打仗還勝多敗少,臣從軍伍如今已經五十八年,到點發餉,而且是提前一月,臣也就景泰朝見過。”

軍隊既不是武清侯石亨的軍隊,更不是文安侯于謙的軍隊,而是大明的軍隊,更是對陛下忠心耿耿的軍隊。

蕭鎡第一議,就是奔着戶部去的,這便是要害。

“浚國公,朕有一事,這麼多年了,一直想問,卻沒問出口。”朱祁鈺待陳懋坐定,終於有些不甘心、意難平的說道,這話其實不該問,可是朱祁鈺還是好奇。

大皇帝不是一直標榜,對忠心二字不看重,只要爲大明效力,便可用?

福建波及五省的百萬之衆民亂,葉宗留、鄧茂七的民變,都是福建布政使宋彰等官員把手伸向了百姓米缸的最後一把米,陳懋監斬宋彰,連那駙馬都尉趙輝都差人求情,陳懋還是遵循聖旨,將宋彰在光天化日之下驗明正身,斬首示衆。

朱祁鈺知道這個問題非常非常非常的幼稚,哪有皇帝當着臣子的面兒,問臣子,你忠心不忠心啊?

臣子能怎麼回答,只能說臣的忠心,日月可鑑。

有些不經意的細節,最是讓人感慨良多,陳懋老了,人老了就有些多愁善感,人老了,就容易記起舊事,稽戾王當年,但凡是在楊士奇等一衆文臣對着英國公張輔窮追猛打的時候,稽戾王哪怕是吱一聲,哪怕是說一句何止如此,大明國朝,也不至於敗壞如斯。

“浚國公對朕當年太廟弒兄,如何看待?”朱祁鈺太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了,陳懋當初遠在東南,對這件事並未做出過任何的表態,朱祁鈺這些年也一直沒問過,眼看着陳懋大限將至,再不問,這問題怕是再也得不到答案了。

陳懋有些不明所以的說道:“陛下但問無妨,臣知無不言。”

石亨、于謙就是年輕人。

陳懋說了一個很客觀的問題,或者說,大明軍隊到底是誰的軍隊這個問題。

朱祁鈺一時間,不知道是陳懋的這般年紀的高情商,還是陳懋的真心實意。

陳懋到了這歲數,到了這個關口,其實很擔心人亡政息,人老了,就容易想這個問題,陛下很喜歡墨翟,平日裡也喜歡做鐵匠,搗鼓那些奇物,陳懋是擔心陛下學了墨翟,節喪不立牌位,沒有牌位便沒有教衆,那可不是任由他人潑髒水?

好在,陛下清楚。

陳懋無法證明自己真心實意,這麼些年,陛下振武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陳懋本人,從寧陽侯到浚國公這一步看似只有一步,卻是最難的一步。

“臣領旨。”陳懋俯首領命,作爲中軍都督府大都督,於情於理陳懋都要去,而且他老了,中軍都督府大都督的位置,還是要交給年輕人。

保家衛國是軍士天職,可給軍士們發足餉的是陛下。

朱祁鈺先下了車駕,轉身下意識的扶住了要下車的陳懋,興安在旁大驚失色,陳懋被抓住了胳膊,也是愣在了原地。

墨翟是一個理想主義的踐行者,朱祁鈺從來不是,他很現實。

“還是浚國公看得清楚。”朱祁鈺覺得陳懋的話有道理,都是窮給鬧的,這天下只有一種病,便是窮,人如此,朝廷亦是如此。

“陛下問了,臣回答了,這件事就清楚了,若是雲裡霧裡,不清不楚,於君於臣,皆疑皆慮。”

陳懋一直以爲皇帝是拿宋彰試探他,試探他對太廟殺人的看法,現在看來,陛下這麼些年一直帶着這個疑問,給他加官進爵。

興安有些迷茫的問道:“陛下,臣不明,爲何要跟浚國公說當年太廟的事兒。”

他們是誰?

無論這是不是陳懋的真心,這個答案,是朱祁鈺很滿意的一個答案。

朱祁鈺的計較,主要是針對有才能的人,他是個俗人,他當然想獲得肯定,尤其是陳懋這種一生都在爲大明徵戰的老人。

“小心些。”朱祁鈺還以爲陳懋看不清楚墊腳凳,扶着陳懋下了車駕。

只要陛下投資的地方,戶部跟着投,都能賺的盆滿鉢滿,從鑄錢造幣到官廠、倭銀、市舶司、資財論等等,戶部能有今日揚眉吐氣,站在朝堂上底氣十足的說話,那都是跟着陛下走到了今日,六部哪部明公都要受沈翼沈不漏一毛不拔的氣。

“陛下,若是兩個人有了間隙,那一定要說清楚,否則小人的讒言就會在其中挑撥,這種間隙就會越來越深,最後本來一件一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小事,反而鬧得不可開交,甚至鬧到生死相見。”

“陛下向來有話放在明處說,在臣看來,纔是英明之舉,尤其陛下是皇帝,九天之上的君王,若是不把話講清楚,講明白,反而讓臣子難以自處,臣不認爲陛下所問有什麼可笑的地方。”

“然也。”陳懋一愣,隨後一樂笑着說道:“臣還說於少保身在局中,不知廬山真面目,臣亦在局中,陛下既然知曉,那臣便安心了,安心了。”

相比較讓文皇帝去草原上打一場準備不足的仗,還不如反對北伐,保全自己,也保住文皇帝的功業、聖名,這並不是一個困難的選擇。

陳懋站在地上,用力的跺了跺腳,有些迷茫,這種迷茫,胡濙也有過,上次陛下把御書房從二樓搬到一樓的時候,胡濙也迷茫了很久。

他清楚的知道,陛下還是那個直言不諱的陛下,不讓朝臣們猜來猜去的陛下,陛下還是原來的那個陛下,十一年來,不忘初心。

陳懋其實很想說,窮,大抵是當年興文匽武風力能成的根本原因,比如這次論功過,戶部內外,全都跟賀章站到一塊去,賀章就是想放水,那劉吉也不可能如此輕易取勝。

朱祁鈺走進了御書房,看着陳懋老態龍鍾的模樣,大抵知道陳懋的大限真的要到了,作爲一個常年征戰奔波的武將,到了這把年紀還不糊塗,屬實不易。

陳懋眉頭皺了皺,原來是這件事,陳懋疑惑的說道:“陛下當年讓臣監刑斬首宋彰,不就是在問臣該不該太廟殺人?臣在東南殺了宋彰,陛下在北衙殺了稽戾王,這都是罪人伏誅,天公地道。”

陳懋繼續着車駕上的話題說道:“陛下,當年事,臣也曾親歷,這將士們別說過年銀了,就是俸祿都是七成折鈔,還領不全,這就又說到了將領私役軍戶之事,不幹點其他的事兒,肚子都填不飽,更別說家人了。”

夏原吉真的反對北伐嗎?作爲文皇帝的左膀右臂,作爲戶部尚書,大明國帑賬上到底有多少錢糧,夏原吉清楚,撐不住就是撐不住,戰報可以撒謊,戰線不會,後勤補給更不會。

“原來浚國公當年就回答了這個問題,是朕才思不敏,讓浚國公見笑了。”朱祁鈺得到了一個非常肯定的答案,而且陳懋的回答非常完美,把當年的舊事拿出來爲證,無懈可擊的回答。

朱祁鈺當然計較!

不計較,徐有貞這麼些年,能不敢回朝?不計較,袁彬要從東勝衛要回迤北盡忠,朱祁鈺能發那麼大的火氣?連王覆在康國逍遙快活不肯回朝賣命,朱祁鈺都計較。

朱祁鈺看着陳懋的背影回答道:“朕得問,要不浚國公沒法說,他老了,朕還年輕,朕不問,浚國公他心裡不安穩,他這次回來,就是想看看朝廷對浚國公府的態度,看看朕對浚國公府的態度,以便決定浚國公府是否回遷,這問題就是個定心丸。”

“朕問了,他答了,這便是朕的態度,你,明白了嗎?”

興安這才恍然大悟的說道:“臣愚鈍,陛下英明。”

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十三章 拿去!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
第833章 每天一個朝堂小妙招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四百七十五章 羅馬與大明文化差異的根源第785章 大道至簡 光明正大第二百二十八章醫者刳腹 岐聖門庭第七十六章 你甚至不肯叫我一聲…勳宗!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四百六十四章 羅馬使者和奧斯曼使者的禮物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995章 我李賓言能有今天,全靠聖眷第726章 天下第三強軍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五百一十三章 問心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六百三十三章 此間樂,不思明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761章 大明皇帝真的放下了仇恨嗎?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769章 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二百三十四章 專業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974章 天生的航海家抵達古巴島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696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觀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五百四十二章 生老病死,時至則行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一百九十八章 小了,格局小了第781章 真武大帝懲妖孽,詭浪海牆斷巨舶!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一百二十八章 申斥都察院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678章 劈波萬里踏碧浪,乘龍伏虎始登仙第937章 我就是故意的,不是不小心第一百五十三章 五十兩!第四百二十七章 關於開會的若干小技巧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一百七十五章 第一次鹽鐵會議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十三章 拿去!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二百九十八章 于謙打魚說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五百一十六章 斷章取義也,小道耳第四百章 金濂路倒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741章 自生火銃和開花彈第790章 大皇帝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四十六章 大明真的失掉開拓性了嗎?第986章 遠洋艦隊抵達珊瑚宮海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五百七十四章 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747章 羅馬笑話,枯井之戰第五百零二章 出去躲一躲!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五百九十八章 飛鳥盡,良弓藏第十二章 吊!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九十七章 天無二日,民無二主第五百七十一章 紅顏薄命,公子無情第四百九十八章 重病初愈上前線,心中大仁安地方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四十七章 君以國士待我 我必國士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