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

于謙這類的臣子,大明這個年代也不是孤例,比如王驥,以文進士封伯爵,乃是戰功進爵,麓川三戰封伯。

于謙的戰力,若說真的和猛將廝殺,那自然不如石亨、楊俊這等善戰之將,他的技藝都是土匪打出來的。

但也並非寫酸詩、拿不動槍、上不得戰場的膽怯之人。

京師之戰後,于謙進了少保,若再有戰功,那自然是少不了一個伯侯之位。

朱祁鈺並沒有在會議室多留,他在反而不方便軍將們討論作戰計劃,對於如何清剿燕山、太行山、勾注山裡的匪幫,會議室爆發了極其激烈的討論聲。

明知道這些土匪流寇是大明的一塊頑疾,爲何不除掉呢?

不是不想做,是做不到,這些山匪們,經營太行山的營寨,已經超過了數百年之久,深居於深山之中,極難尋找。

但是這對手握百萬大軍的朱元璋,費勁兒嗎?

他可是有里正的基層組織,找點土匪,還不是輕而易舉?

這對手握京營精兵的朱棣,費勁兒嗎?出塞作戰打到外蒙去,對於朱棣都不在話下。

這土匪流寇爲何如此難以消滅?爲何他們經歷了歷朝歷代,代代相傳,甚至比一些王朝更加亙古?

因爲土匪流寇的土壤,是遊惰之民、末作之民。

這些失地的農民,交了地租,再繳納藁稅,還要應付鄉部私求,掏出刀子火併,因爲沒什麼組織,往往暴起殺人,最後落草爲寇。

不解決遊惰、末作之民的問題,想要解決土匪流寇的問題?不過是水中撈月罷了,今日打散了,明日立刻就有人嘯聚山林。

最主要的是,需要一個行之有效的法子,來解決問題。

朱祁鈺的農莊法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嗎?

他只能保證自己活着的時候,讓耕者有其田,讓百姓安穩的待在土地上耕種,並且勞有所獲,得到滿足自己肚皮的糧食。

溫飽?他連飽都解決不了,只能解決活着的問題。

但是隻要能夠解決了生死問題,這些遊惰、末作之民是不願意落草爲寇的。

因爲官軍進剿,必然會死。

下農、遊惰之民、末作之民在京畿和山外九州,已經達到了十之八九,這已經不是緩證而是急證了。

農莊法做不了什麼,它能保證那些鄉部私求的時候,百姓們能夠打得過那些個鄉部縉紳,知道該怎麼拿起自己的刀子,反抗那羣私求之人。

朱祁鈺等了半個多時辰,得到了講武堂戰前會議的進軍路線,雖然看起來繁雜,朱祁鈺稍微審定之後,拿出了自己的印璽,蓋在了上面,又硃批了一大堆的調令,令興安去印綬監取了調兵火牌。

他走進了聚賢閣的會議室裡,將火牌挨個交給了楊洪、石亨、楊俊、劉安、孫鏜說道:“此戰,務求百姓三年之內,不被土匪流寇襲擾!”

“明日拔營。”

朱祁鈺犯了和朱祁鎮一樣的錯誤嗎?

準備幾日就準備讓京師出京作戰嗎?

並不是,京營自從去年十月份瓦剌退去之後,已經枕戈待旦了整整一年有餘,他們也準備了一年有餘。

並不需要徵調太多的民夫,因爲武綱車就有負擔糧草運輸的部分能力,而且各地州府也會配合調運糧草軍備配合。

最主要的是,各地的農莊會全力配合此次作戰。

大明軍隊如果自己攜帶糧草和各州府調運不得,可以到農莊借糧,寫好欠條之後,明年蠲免二稅結束之後,可抵賦稅。

但是最多隻能借各地農莊一成的糧,做作戰之事。

這次是京營十二團營和各農莊通力配合,進剿土匪。

各農莊的百姓們,會同意嗎?

剿匪剿的就是他們身邊的土匪,只要政令下達到村裡,讓掌管六裡的掌令官,聚集起百姓,將事情講明白,百姓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剿匪呢?

朱祁鈺對於剿匪之事,十分看重。

這是新政以來,農莊法和京師行軍的通力配合,若是能夠形成定製,朱祁鈺敢說一聲:大明軍隊在大明境內,再無敵手!

萬夫一力,自然天下無敵!

劉伯溫這話,是他能夠被配享在太宗皇帝廟庭的原因。

京營要開拔的消息一出,整個京師立刻就炸開了鍋。

京營悄無聲息的要開拔,要去哪兒?不知道,要做什麼?不清楚。

襄王不都把魚鱗冊交到了京師嗎?不是要按制納稅嗎?陛下的大軍爲何突然調動?誰要挨陛下的鐵拳?京營到底去向何方?

這些都不是主要的,關鍵是…京營這樣調動,是不合理的!

最先反應過來的是六部尚書、侍郎和都察院總憲,他們聽聞消息,差點把手中的筆給扔到地上。

他們忽然想起了去年七月份的時候,正統帝就是如此,下詔親征,五日後立刻拔營,什麼都沒準備就出塞作戰!

他們又想起了被瓦剌人圍城時候的羞辱和恐懼!

絕對不能讓陛下如此草率的出兵!

跑的最快的是金濂,他是戶部尚書,雖然知道京營有大約三十日的應急糧草,但還是立刻就衝到了講武堂的聚賢閣。

三十日夠幹什麼?正好被瓦剌人打個六師盡喪的量!

金濂已經完全被恐懼所籠罩。

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泰寧侯陳瀛、內閣首輔曹鼐、兵部尚書鄺埜、戶部尚書王佐、工部右侍郎王永、右副都御史鄧棨、中書舍人、工科給事中、監察御史等等名字,在他的腦海裡經久不去。

這是土木堡之戰中,死掉的文臣武將,十八位勳臣、四十八位在廷文官,盡數殉國。

他記起了當初京師的惶恐不安。

他全都記得!

在興安通稟之後,將他引上去的時候,金濂已經極度的焦慮了。

他衝進了長桌會議廳,看到了坐在主座上的皇帝,金濂重重的鬆了口氣,至少陛下不是一意孤行,至少還願意見朝臣。

金濂再看到了于謙和楊洪也在,更是喘了口大氣,至少這兩位在,若是陛下真的要親征,兩位應該會勸一勸,勸不動也至少能夠保證大明軍隊不會慘敗。

但是當初京師的羣臣,不也是抱着英國公張輔在,戶部尚書王佐在、兵部尚書鄺埜在的心態,纔沒有朝天闕阻止嗎?

大明再也受不住一個土木堡天變了。

金濂今天必須問個清楚。

金濂打了打袖子,行了一個三拜九叩的大禮。

朱祁鈺呆滯的看着金濂如此行禮,這個起初說要火燒通州糧倉的戶部尚書,朱祁鈺在結束對他的誤會之後,還是頗爲信任的。

至少當初廢立皇帝的時候,金濂也是參與其中。

這平日裡上朝都只有稽首禮的大明,三拜九叩那是過年祭祀太廟,纔會用到的禮節。

這是何故?

朱祁鈺還是小瞧了土木堡之變在大明臣工萬民心中的陰影了,何止是金濂,整個京師都是人心洶洶,議論紛紛。

大皇帝讓京營,幹什麼去?

他趕忙站起身來,說道:“金尚書,快快平身,這是做甚?”

金濂氣息並不是很平穩,他來的路上是一路跑了過來,他的臉色通紅,但還是流利的說道:“臣敢問,陛下調動京營出京,所謂何故?”

人在極度驚慌和恐懼的時候,有兩種表現,一種是朱祁鎮那種失語,牙關大戰,完全說不出話來,拿不穩印璽。

一種是金濂這種,語速很快且十分的流利。

金濂太恐懼了,陛下突然調兵!

當初稽戾王親征,軍士們還帶了七升米,雖然現在京營每人帶着一石三鬥米,但這怎麼就突然要調動了呢?

“去燕山、太行山、勾注山剿匪。”朱祁鈺解釋了一句說道:“興安,把金尚書扶起來。”

金濂聽到是剿匪,整個人一軟,差點翻倒在地,要不是興安眼疾手快,扶穩了金濂,金濂就要君前失儀了。

“金尚書爲何如此惶恐?”朱祁鈺反問道,這個樣子的金濂,不光是朱祁鈺,就連於謙都未曾見過。

金濂擦了擦額頭的汗,喘了幾口粗氣,俯首說道:“臣惶恐,臣還以爲陛下要出塞親征瓦剌呢。”

“興安,給金尚書倒杯茶,緩緩。”朱祁鈺趕緊讓興安上茶。

金濂不是第一個,第二個來的是胡濙,第三個來的是文淵閣大學士陳循,後來人越來越多,六部、都察院沒過多久,就都到齊了。

“剿匪啊。”陳循恢復了平時的模樣,那沒事了。

剿匪不是有手就行?

即便是陳循也知道,大明京營現在的戰鬥力,應付剿匪是綽綽有餘的。

他初聽聞此事,也是嚇得渾身發抖,這大明還能承受第二次土木堡之變嗎?

十二團營也就操練了一年零兩個月的時間,這就要出塞作戰了?

但是聽到是剿匪,羣臣鬆了口氣兒,不是出塞作戰,陛下在大明的地頭上,平定匪患,一來練兵、二來安民、三來組織軍民配合。

好事。

朱祁鈺看着這幫子朝臣,笑着說道:“因爲不需要六部三法司配合,所以就沒有提前統籌安排,需要用到的地方糧草,也不是很多,隨調隨補,還有農莊可以借糧,諸位明公拳拳報國之心,朕感受到了。”

“朕並沒有打算親征瓦剌,只是一次演兵罷了。”

“陛下聖明。”羣臣趕忙俯首。

他們其實應該信任當今陛下的英明,但是實在是大明這去年纔出了土木堡之變的大事,這傷疤還未痊癒,反應過度了屬於是。

朱祁鈺笑着說道:“好了,諸公請回各司衙門,一切照舊,朕就是試試京營這刀是否鋒利。”

“臣等告退。”一衆朝臣,頗爲感觸的俯首告退。

朱祁鈺看着羣臣,他還以爲出了什麼大事,或者是反對剿匪之事,準備逼宮!

結果並非如此,雙方都有誤會,羣臣並非朝天闕逼宮,朱祁鈺也不是妄動京營,出塞作戰。

簡單說清楚之後,誤會解除。

這就是陛下容易見到的好處了,但凡是有點啥事,當面說清楚,那自然沒那麼多的誤會。

相比較之下,再來一個土木堡和平匪之間,讓羣臣們選擇,他們選擇了支持陛下平匪!

而且羣臣也支持陛下動一動,不動一動,地方的官員都要騎到他們的頭上了!

京營動一動,地方的官員才知道,陛下這翻一翻身,會有這麼大的動靜!

京營的強大,是大明政令通達的重要保證。

朱祁鈺看着羣臣退去,說了了另外一件事:“昌平侯、於少保,朕有一事,去歲謝澤任通政使,戰死紫荊關口,朕決定再任命一位通政使,不知二位以爲如何?”

謝澤是個好人,也是個忠臣,不過是朱祁鎮的臣子,是個文進士。

但謝澤畢竟不是常山趙子龍,沒有七進七出的本事。

謝澤永樂年間的進士,土木堡天變,他自紫荊關單騎救主,衝向了土木堡,然後死在了紫荊關的南佛寺內,臨走之前,謝澤還對兒子說,吾必以死報國矣!

謝澤抱着他的忠君思想,以死報君了。

通政使是一個正三品的官員,這個官職雖然品秩不高,但卻是銀臺主,真正意義上的位卑權重。

通政使負責上達下情,關防諸司出入公文,奏報四方章奏,實封建言,陳情伸訴及軍情聲息災異等事的奏聞。

通政使做什麼?議大政、大獄以及會推文武大臣。

在朱元璋廢了宰相後,很長一段時間,通政使其實就是實質性的文淵閣。

朱祁鈺爲何突然提議任命新的通政使?

其實是歷史發展的規律到了。

當初朱元璋設立通政司的目的,除了讓通政使分門別類的整理奏疏以外,還有一個關鍵的目的,那就是:惟欲達四聰以來天下之言。

通政使掌管天下里正鄉農,風聞言事之職責。

現在農莊法發展的十分順利,這以來天下之言的需求,就日益旺盛了,需要一個人幫忙處理掌令官陳條了。

但是鄉野之事非常繁雜,需要一個人帶着通政司來處理。

“陛下的意思是讓臣來做此事?”于謙眉頭緊皺。

這朝裡軍政兩道通吃、以來天下之言、擅長跟百姓們打交道的朝臣,貌似只剩下他自己了。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二十章 登基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
第四百五十九章 三界靖魔大帝第851章 當皇帝,天分重要還是教育重要?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三十四章 朕,大明天子,金口玉言!第661章 《論權臣的自我修養》第六十一章 開炮!第六百一十六章 《寰宇通志》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六十三章 朕不得不爲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一百零五章 可持續性竭澤而漁(爲舵主“蝙蝠俠JoKer”加更)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五百三十一章 按勞、按需、按資所得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五百二十八章 水廣則魚大,君明則臣忠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971章 祥瑞?不,是專利!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二百二十四章 都察院年終彈劾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二十章 登基第855章 天堂有路你不走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三百四十五章 徐州是南京的門戶,應派虎將把守第985章 烈陽當空,正是好時節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五百六十三章 朕,包藏禍心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三十四章 山野銀山的名主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994章 走出去和帶回來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950章 尤其擅長見縫插針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四百九十二章 講義堂擴招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929章 沒有人,比朕,更懂抄家!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12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百零六章 剿匪戰前會議第三百八十六章 陛下不愧是陛下!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三百三十九章 初聞涕淚滿衣裳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二百四十九章 寒暑往來相繼,興衰周而復始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二十六章 逼朕殺人第一百八十三章 殺人必須誅心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二百一十章 授勳放賞!第927章 枯木怎逢春第七十二章 我笑那于謙無謀,石亨無智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一百九十五章 大明銀幣供不應求第三百八十七章 畏威而不懷德第843章 送解刳院,天公地道第865章 由頭?由頭第871章 先上一道開胃菜第978章 問渠那得清如許?爲有源頭活水來第三百七十九章 扶持社稷擎天柱,平定乾坤架海樑第693章 窮生惡計 富生良心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三百三十三章 昂貴的軍費,昂貴的朝廷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