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

拆分南直隸的阻力有多大?

朱祁鈺不是沒有考慮過,甚至在離京之前,他準備了更加溫和的手段。

這南直隸有戶六百萬餘,男女老少人口約有三千萬人,整個南直隸人口占大明總人口近四成。

景泰二年,福建、京畿、山外九州因爲兵禍免徵二稅恢復起徵,南北夏稅秋糧,山西爲北衙第一,南直隸爲南衙第一。

南直隸共繳納了七百二十三萬四千八百二十石,其餘折銀七十萬餘兩,是浙江2.63倍,浙江共納正賦不過兩百七十六萬石,折銀四十餘萬兩。

而北衙的山西共納正賦不過兩百八十萬石,京畿不過一百九十萬餘石,這還是京畿地區實行了農莊法,納賦有所增加的緣故。

南直隸的納賦佔比全國納賦的四成。

大明一科取士,舉人九百四十人,南直隸佔了三百五十人。

大明一科進士及第,一科三百人,南直隸共計九十二人。

清廷拆分南直隸用了多久的時間?

共計一百一十五年。

自順治二年起,攝政的多爾袞看着偌大的南直隸,人都傻了,大明居然裹着這麼大一個內亂的因素,就這麼走了二百七十四年?

而且還在僅剩下一個腦袋的時候,在鬆錦會戰中,差點把上升期的清廷給拖死了。

大明的血槽實在是太厚重了。

多爾袞在順治二年將南直隸設爲江南省,就開始着手拆分之時,設立江左江右布政使,在漫長的歲月中,終於在乾隆二十五年,也就是1760年八月,才徹底拆掉了南直隸,不過也僅僅是拆分成了安徽和江蘇兩省。

朱祁鈺一步就拆成了鳳陽省、蘇州省和應天府、松江府,直接想把南直隸拆散架,這其中的阻力該有多大?

但是不拆行嗎?

朱棣都想拆,如果從朱棣開始算起,拆分南直隸大約用了三百年的時間。

要不就南遷,否則京師在順天府,那就得拆。

陳鎰深吸口氣說道:“陛下,臣有本上奏。”

陳鎰拿出一本厚厚的奏疏,遞到了小黃門手中,小黃門遞給了興安,興安又轉遞給了陛下。

朱祁鈺拿過了奏疏,這本奏疏極長,南北國子監學子、翰林院翰林、近兩百名地方官員,近四成的京官的名字都在上面。

半數臣工朝天闕,請命皇帝收回拆分南直隸的決定。

理由十分的充分,從人文、地理、教育、吏治、財經事務、歷史沿革等等方面,進行了綜述。

反對拆分南直隸。

朱祁鈺深吸了口氣說道:“奏疏中談到的舊欠等事,朕已下旨蠲免。”

好處。

朱祁鈺給了好處。

泰安宮裡燈盞裡只有一顆燈芯的陛下,給好處了。

事實上,大明的畝稅正賦都有拖欠,這種拖欠,每次皇帝登基之後,大赦天下都不會蠲免的正賦。

朱祁鈺拆分了南直隸,所以將南直隸之前所有的拖欠一筆勾銷,這就是朱祁鈺給的好處。

陳鎰三拜五叩,將自己的官帽,腰封,印綬,配魚符、笏板挨個摘下,放在了地上,久久不肯擡頭。

“朕還算欣慰,至少你,你們的反對,並沒有在朕在南衙時提出,而是等到朕回京之後,還算是有恭順之心。”朱祁鈺深吸了口氣,先開口安撫了一下這些官員。

這些人的聯袂反對,一直等到了朱祁鈺回京之後,一直等到了朱祁鈺重新坐回了王座。

而不是瞎折騰,比如拱火監國的襄王。

至少陳鎰他們的反對,很懂規矩,並沒有逾越雷池。

陳鎰,在張秋治水時,腿上都是螞蟥,也不自知,殺地方追租豪紳如同殺雞,屁股是坐在了百姓那頭兒;

在河套地區,陳鎰和徐有貞修景泰安民渠,穿着蓑衣草鞋,摳着腳治水,斯文掃地。

但是朱祁鈺卻不認爲,陳鎰是個不可靠的人。

陳鎰和徐有貞的這種斯文掃地,是至仁,是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也是一個把自己安頓好的人。

他深知如何對付皇帝,是陳鎰第一個在燕興樓說出,誇上天去這樣的話,但是陳鎰卻沒有上過這類的奏疏。

陳鎰犯過錯,也受了罰,領過功賞牌,到河套治理水患,彼時河套兵鋒剛至歸化,還未到五原府。

總之陳鎰是個還不錯的大明臣子。

陳鎰俯首帖耳的高聲喊道:“陛下,南直隸乃是大明龍興之地,彼時即便是張士誠雄踞蘇南,不知天高地厚,與太祖高皇帝爭吳王,高皇帝亦定都應天,乃是應天命之地。”

“將南直隸一分爲四,豈不是大明龍興之地一分爲四,九鼐一分爲四?恐招惹亡國之禍。”

“北方貧寒,賦稅極少,靠着大運河南糧北上,生民無數。”

“南衙士子,過半數,聞訊無不焦慮惶恐,陛下不在京師,臣等惶惶不安,若喪家之犬。”

朱祁鈺看了胡濙一眼,露出了一個無奈的笑容,胡濙想要分而化之,想法不錯,也在做,而且也有成效。

但是有些事,不是分而化之能夠解決的了。

胡濙無奈俯首,這不是他無能。

事實上,在之前商量的時候,朱祁鈺已經預料到了這個結果。

這麼大的事兒,不是靠其他的手段能夠化解的,還是得他親自下場。

“陳總憲,這次叛軍作亂,就是盤踞在了南直隸啊。”朱祁鈺又扔出了自己一個理由。

這個理由很充分,他們都反了,朱祁鈺作爲皇帝,想點招數,難道不應該嗎?

陳鎰跪在地上,繼續高聲說道:“陛下。”

“國家昏亂,所爲不道,然而敢犯主之顏面,言君之過失,不辭其誅,身死國安,不悔所行,如此者直臣也。”

“智足以飾非,辯足以行說,反言易辭而成文章,內離骨肉之親,外妒亂朝廷,如此者讒臣也。”

“奸佞叛逆,國賊已誅,即便是叛亂之時,臣亦見魏國公徐承宗、寧遠伯任禮,忠於陛下,忠於大明,對國賊不曾有任何虛與委蛇。”

“更有定西候蔣琬親自攻破徐州北門,以迎王師。”

“陛下何故視臣工萬民視如寇仇,南直隸的百姓、臣工、萬民亦是陛下之百姓、臣工、萬民啊。”

朱祁鈺以叛亂爲由,陳鎰也議叛亂之中大明忠骨爲奏對,並沒有強詞奪理。

能言善辯的風憲言官,其風力已成,朱祁鈺今天如果不把這陳鎰說服了,這個拆分南直隸的問題,就成了日經問題。

而且很有可能帶來新的朝廷和地方的衝突。

到那一步,還不如不拆呢。

朱祁鈺嚴肅的問道:“那陳總憲,朕來問你,你看過朕和李賢的奏對題注本的第三問嗎?就是私權與公權之爭嗎?”

陳鎰大聲的回答道:“臣,看過。”

朱祁鈺平靜的問道:“三成的人丁、四成的賦稅、半數的朝臣、四成的鄉試舉人、近九成海商商舶,如此龐大的地域,糾結起來,其合力,讓天下側目,叛亂已生,朕遲遲未曾南下,最終親征平叛。”

“陳總憲,朕來問你,日後若是再次復叛,該當如何?朕領兵百萬,把江南殺的一乾二淨嗎!”

陳鎰擡起頭來,高聲問道:“陛下,大明龍興之地,如何叛明?”

“本就是逆臣手握斧鉞,不得不臣服其淫威之下,但是陛下大軍所到之地,無不簞食壺漿,以迎王師,這不正說明了,我大明人心向背嗎?”

“大明沒有這些人造反成功的可能啊,陛下!”

陳鎰這句話就是于謙當初的那句話,大明除了百姓爭命,親王爭道,的確沒有勢要商賈造反的舞臺。

事實也證明了,他們的造反,除了時機選的對以外,連孫繼宗他爹孫忠都不想造反。

朱祁鈺聽聞陳鎰的話,終於露出了一個笑容,陳鎰陷入了他的邏輯之內。

君臣奏對的時候,君是極爲強勢的一方,坐在三尺高臺之上,而臣跪在了地上。

但凡是皇帝不是個蠢貨,就永遠掌握着話語的主動權。

不是朱祁鈺多麼的善辯,而是他坐在那兒,就是皇權的代表,陳鎰在臣子的規則裡反對皇帝的命令,終究是難上登天。

他繼續問道:“那我大明朝廷的朝綱,鬥斛、權衡、印綬、仁義,無法通行南衙,陳總憲的意思是,沒有起兵就不算造反了嗎?”

“臣不敢。不臣之心,亦是謀反、謀叛、謀大逆!”陳鎰嚇了個哆嗦,趕忙說道。

“陳總憲可知朕在南衙經歷了什麼?”朱祁鈺繼續問道。

陳鎰認真的想了想說道:“臣知道部分,但不知其詳。”

于謙站了出來,將南衙諸事,一五一十的講了出來,除了陳婉娘之事,連冉思娘送播州書信至南衙之事,都說得一清二楚。

“第一次的媚香樓之前,陛下先是在煙雲樓規勸,然後又是張黃榜勸諭,隨後到了媚香樓親自勸諭,亦不得不興兵。”

“第二次,陛下反覆宣諭,甚至告訴了那些人,到底準備了怎麼對付他們,但是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落淚啊。”

“仁至義盡了。”

于謙這段話很長,用了將近半個時辰,將陛下在南衙諸事講解清楚。

朱祁鈺送回北衙的內容並不多,只有李賢六問、拆分南衙等,事實上,朝臣們只知道發生了那些事,不清楚究竟因爲什麼而發生。

例如陳鎰爲何會說,陛下何故視臣工萬民視如寇仇,就是基於此發言。

其實在朝臣們的眼中,陛下就是去平叛、抓人、放煤,殺了一批,賺了一筆,殺了一批,又賺了一筆,逼死了一批,又賺了一筆。

把江南縉紳、商賈、勢要折騰的夠嗆。

與其說是平叛,更像是去打劫去了!

皇帝到底在做什麼,爲什麼要那麼做,臣子去打聽,不是想知道皇帝吃了幾碗飯嗎?

甚至朱瞻墡也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一些陛下在南衙受了不小的委屈。

直到于謙將其中的關鍵講明白後,才讓奉天殿內上所有臣子面如土色。

“陛下,臣未有不臣之心!”陳鎰重重的磕在了地上。

其實他把冠帶都摘了,就做好了今天被盛怒之下的陛下,給斬首示衆的打算。

他可以以直臣死,但是他不能接受以逆臣死的結局。

陳鎰已經在內心狂罵了!

簡直是一羣蠢驢!

陛下都到南京城了,還要讓陛下嚐嚐厲害?還有陛下自食其言?

陛下是明牌!

“朕可曾視臣工萬民視如寇仇?”朱祁鈺問道。

陳鎰大聲的說道:“不曾!陛下仁至義盡!”

“那朕拆分南直隸之時,陳總憲還有異議嗎?”朱祁鈺再問。

陳鎰還是大聲的說道:“陛下,亦可緩緩圖之。”

“臣以爲可先分左右布政司,依然以南京六部衙門管理,日後再圖拆分之事,如此直接拆分,天下士林人心惶惶。”

陳鎰的想法其實蠻好的,就是勸陛下步子小一點。

朱祁鈺原來離京前,就是這麼打算的。

先設左右布政司,然後鈍刀子割肉,用出太祖皇帝的兵法尺進寸取,切香腸一樣,一點點的切割,將南直隸,最終切割成朱祁鈺現在想要的模樣。

但是到了南京之後,事情一點點發生,朱祁鈺內心的想法,一點點改變。

朱祁鈺思考了許久說道:“不如這樣,陳總憲替換江南巡撫李賢,去應天府管幾天事兒試試?”

“啊?”陳鎰呆住了。

朱祁鈺十分確信的說道:“陳總憲也是江南人啊,對那邊風土人情更加了解對吧,換一換,也試試李賢的難處。”

李賢在南衙僞朝幹了不到八個月的活,就逼出了李賢十四個問題,他的那六個問題,朱祁鈺回答起來,已經不得不引出剩餘價值的概念,才能解釋明白。

要知道李賢那兒還有八個問題,等着朱祁鈺回答呢!

朱祁鈺只好溜了。

若是那八個問題回答完,他就得跟李賢解釋下,爲什麼大皇帝不帶着天下臣工萬民,實現英特納雄耐爾,徹底消滅朘剝了。

能把李賢逼到這種份上,可見南直隸的局勢何其危如累卵。

陳鎰認真的思考了下,剛要答話,陳鎰準備答應去南衙試試。

不就是個南衙嗎?李賢都能做的,他陳鎰爲何做不得!

他就是土生土長的直隸人,還能出什麼亂子!

如果能做好,就可以讓陛下收回直接拆分的命令,緩緩圖之,就可以有很多的機會,比如把蘇州省的首府定在蘇州,而不是徐州。

他正要回答的時候,一個小黃門就匆匆從殿外跑了進來,手裡拿着一封掛着金字牌的奏疏,衝進了奉天殿內。

小黃門進門的時候,還摔了一跤,打了個滾,又馬上站了起來,將奏疏遞給了月臺之下的太監。

羣臣都看着這一幕,這是發生了什麼十萬火急的事兒,讓內官如此的惶恐不安?

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十二章 吊!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
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五百三十二章 擁有於少保的君士坦丁堡,堅不可摧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695章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第三百二十章 外戚不得封爵!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828章 陛下是個好人啊第918章 男兒不丈夫,天下皆苦楚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五百九十四章 陛下乃至仁之君第一百章 刺王殺駕(求訂閱)第670章 敬神拜石 不如求我三江感謝+上架感言+加更規則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一百五十七章 談笑間,強虜狼奔豕突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三百七十七章 陛下要回京了!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786章 我殺了我自己第四百三十八章 生存和發展是一種奢侈第691章 大明詔獄,養才儲望之所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二百四十六章 挖墳掘墓之仇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65章 日拱一卒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四百八十四章 平倭,刻不容緩!第818章 沒心沒肺的怪物第698章 靠騙,可以把人騙到當牛做馬!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782章 多就是美,大就是好!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六百三十七章 戴白之人,不識干戈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四百三十五章 人生,有很多的選擇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763章 老虎 狐狸與驢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二百三十一章 他們總是緊密聯合在一起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十二章 吊!第813章 賞罰利害,五刑之闢教之末也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882章 抄家一二事兒第二十一章 內三關根本守不住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乾乾淨淨,我清清靜靜第一百五十六章 恐怖的壓制能力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五十三章 黛眉開嬌橫遠岫,綠鬢嚲濃染春煙第五百六十二章 大皇帝的至仁之心第九十四章 徙木立信,殺人立威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四百九十章 農莊發展三十二條綱要第九十三章 冠軍旗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二百一十四章 胡馬不可用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809章 霍光傳不可不讀第五十五章 真·朱棣遺產第五百零六章 三皇子外公,能賣多少錢?第707章 你覺得他們會傷害朕嗎?第三百一十九章 像模像樣的造反第三百九十二章 逆子就是逆子,甚至不肯叫一聲君父第七十五章 于謙,你比王莽還要王莽!第三百一十章 戰前有動員、戰後要總結第887章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第709章 松江府匠城有路燈第三百零三章 再賞一塊奇功牌第二百七十章 絲路有山水,更有財富第五百四十三章 先義後利爲榮,甲冑有勞曰襄第四百八十六章 罪惡滔天、罄竹難書第三百四十四章 來自北衙的僭主攻破徐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