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

給稽戾王的墳頭添磚加瓦是一種選擇。

廢掉稽王府世系,仿照建庶人的慣例,將稽王府全家遷徙至鳳陽,貶爲庶人,是第二種選擇。

其中後者的擁躉極多,前者根本沒有。

大明朝臣們雖然平日裡跟皇帝梗着脖子槓,但是有些事兒是不能擡槓的。

尤其是稽戾王的問題,這是最基本的政治正確。

朝臣們認爲時機已經成熟了。

大明皇帝可以拔掉眼中釘和肉中刺的稽王府上下了,即便是不殺,送去鳳陽和建庶人朱文圭爲伴,也是個上佳的選擇。

但是這麼做,會讓陛下陷入不仁不義的處境,再怎麼洗地,陛下這位子,終究是是來自於稽戾王手中。。

胡濙平日裡會去泰安宮授課,陛下對稽王府的態度是非常清晰的。

陛下並不想對稽王府甚至宮裡那位太后動手,因爲陛下不願意爲了一點家事,耽誤大明前進的步伐。

陛下對朱見深極爲喜愛,視若己出,逢年過節都會有賞賜,尤其是那五顆飴糖,時至今日,胡濙都不知道那五顆飴糖到底有什麼含義。

而且朱見深有很大的自由,朱見深可以到講武堂的任何地方玩耍、旁聽,這幾乎和泰安宮裡的皇嗣們同等的特權。

胡濙知道陛下的想法,在朱見深是否承繼稽王位的事兒上,陛下是傾向於繼承。

問題就出現了,一旦繼承,就得給稽戾王的墳頭添磚加瓦。

胡濙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既讓陛下把想辦的事兒辦了,又讓天下人挑不出錯來,這就是禮部的責任。

胡濙笑着說道:“龍鳳年間,南昌王早薨,南昌王妃王氏帶着朱文正投奔我太祖高皇帝,太祖高皇帝對靖江王朱文正視若己出,撫養在身邊,頗爲倚重。”

南昌王是朱元璋的親哥哥朱重四,在朱元璋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朱重四就死了,走投無路的南昌王妃王氏,就帶着兒子投奔了朱元璋。

說是王妃,那是因爲朱元璋後來當了皇帝,那時候的王氏和朱文正,餓的皮包骨頭,頗爲悽慘。

在兩吳相爭的時候,朱文正鎮守南昌,居然因爲沒有得到足夠的賞賜,有投靠張士誠的打算,朱元璋勃然大怒,親自跑到南昌,把朱文正抓到,連問了他好幾遍,你打算幹什麼!

在朱元璋手底下搞叛逃,這不是找死嗎?

可是朱元璋也只是把他抓了回去,最後還是把朱文正的兒子冊封爲了靖江王。

胡濙開口說道:“朱文正忤逆在先,高皇帝未給朱文正任何恩賞和爵位,最後在桐城以民禮下葬。”

“而朱文正的兒子被高皇帝冊封爲了靖江王。”

“即便是以嚴苛著稱的高皇帝,也從未想過父債子還,父錯子嘗,陛下倘若想要冊封稽王世子爲稽王,是祖宗之法。”

“宜用銀璽。”

朱文正的兒子靖江王,的確是王爵,但是靖江王府全都是用銀璽,而非襄王等金璽,這就是禮法上的差別。

稽戾王被斬於太廟,以民禮下葬,不給稽戾王的墳頭添磚加瓦,又能讓稽王世子朱見深順利繼承王爵的妥善之道。

朱文正的例子,大明朝知道的並不算少,但是能活用到這件事上的,也就胡濙了。

“繼續部議吧。”胡濙喝了口茶,開口說道,稽王世子這個議題的決定權在陛下的手中。

“恭順王也先上奏稱,他們抓到了泰西的正朔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想要獻俘於嘉峪關前。”鴻臚寺卿楊善開口說道。

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宮裡貴人埃萊娜公主的叔父,這也先說的是獻出俘虜,但其實就是要挾大明來了。

紫袍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現在在拔都薩萊安頓了下來,這對也先而言,就如同心腹大患。

王悅是王復的人,王悅帶着烏茲別克軍在薩萊拔都。

一旦王覆在撒馬爾罕出了什麼事,王悅立刻會在薩萊拔都藉着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名頭做事,尤其是也先還沒有前往薩萊拔都,拿到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

也先這種獻俘的說法,其目的在於一石三鳥,第一可以拔掉王覆在政治上的一些籌碼,雖然也先心裡也清楚沒什麼用;

二來,藉着獻俘的名義,和大明緩和下關係,順便敲大明一筆竹槓。

最主要的就是轉移仇恨。

現在奧斯曼王國的蘇丹,法拉赫就跟發了瘋一樣,問也先要君士坦丁十一世和那枚滿是銅臭的綠色銅球。

“不要。”胡濙滿是嫌棄的說道:“不要搭理他,想利用大明解決他們的矛盾,他做什麼午時三刻的大夢!”

“除非他也先自己束手束腳,把自己綁到嘉峪關前,否則都不要搭理他。”

楊善點頭說道:“好。”

部議還在繼續,胡濙的精力旺盛的不像是一個接近八十歲的老人,他在部議結束之後,又去了泰安宮。

胡濙爲陛下詳細講解了一番關於朱文正的舊例,他本來想再側面打聽下陛下對稽王府的態度,可是陛下壓根沒給他這個機會,聽到這是祖宗之法的時候,立刻就讓文淵閣擬一份詔書,冊封稽王世子朱見深,正式承襲稽王位。

用的就是朱文正的例子,堵了所有人的嘴。

太祖高皇帝當年做的,他朱祁鈺只是在繼承列祖列宗的遺志而已。

朱祁鈺吩咐完了興安讓文淵閣擬詔之後,才笑着說道:“那五塊飴糖沒什麼含義,就是之前一直給,忽然不給,怕稽王府上下,有什麼想法罷了。”

“稽王府上下如履薄冰,稍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會風聲鶴唳草木皆兵,他們活的已經夠膽戰心驚的了,朕再嚇唬他們,怕是要寢食難安了。”

胡濙這才瞭然,他還以爲那五塊飴糖有什麼特殊的含義,他俯首說道:“陛下大仁。”

胡濙說完了稽王世系的事兒,又把也先所謂的獻俘之事,說了一遍。

這件事的職權歸屬於鴻臚寺,鴻臚寺掌管通事院、會同館和四夷館,主外事,這件事是禮部部事。

可那個君士坦丁十一世是埃萊娜的叔叔,這件事就棘手在這裡。

朱祁鈺從個人的角度而言,當然願意把埃萊娜的叔叔接到大明京師來,畢竟寄人籬下的日子,不好受。

可是從大明的角度而言,他不能那麼做,君士坦丁十一世在拔都薩萊,更符合大明的利益。

胡濙爲什麼以陛下爲先,因爲他知道,陛下以國事爲重。

大明皇帝和禮部在這件事上,達成了一致。

胡濙離開了聚賢閣,擡頭看了看天空的太陽,烈日當空。

朱祁鈺處理着手中的案牘,他猛地甩出去一本奏疏,憤怒的說道:“金尚書這個兒子,真的是虎父犬子!”

“居然私下裡怨懟朕只給了金尚書一個流爵,而沒給世侯,機事不密禍先行,這件事還被朝中清流給知道了。”

“混賬!”

興安嚇得一個哆嗦,自京師之戰後,陛下很少如此的憤怒,尤其是這奏疏,乃是朝中公文,陛下很少將奏疏扔出去,這是真的生氣了。

興安拿起了奏疏看了兩眼,全然明白了怎麼回事。

“陛下,這件事會不會是曲解?”興安趕忙說道:“金濂的兒子金福安雖然胸無大志,既無韜略,也無文采,但是其人敦厚,何故如此口出狂言?”

“金尚書爲人性情暴烈,和陛下內帑針鋒相對,脾氣不大好,得罪的人也比較多,是不是有人故意曲解?”

朱祁鈺站起身來,站在窗前,餘怒未消的說道:“去把金福安和他的孫子金誠尋來,朕親自過問。”

“臣遵旨。”興安走出了聚賢閣,和成敬叮囑了幾句,立刻帶着東廠的番子,前往了東城朝陽門外的金府,那是陛下賜下的宅子。

興安親自去辦,就是怕這事其中有人作梗,他自己去比較安心。

不到兩刻鐘的時間,興安就把金福安和金誠父子二人帶到了聚賢閣前,整個過程興安緘口不言,只待陛下親自問詢,金福安忐忑不安的走進了聚賢閣。

“臣金福安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金福安帶着兒子,三拜五叩的行了個大禮。

金福安按大明制,有一個錦衣衛鎮撫使的官職,不視事,只領俸祿,可世襲三代。

胡濙的長子胡長寧就有這個官職,胡長寧無子早亡,胡濙的次子胡長祥世襲了這個官職。

這是大明科層制官僚制度,恩蔭制的一種。

“昨日宵禁之後,你是不是與人在燕興樓上吃酒?”朱祁鈺的怒氣已經去了大半,開口詢問道。

金福安顫顫巍巍的說道:“是。”

“在酒席上你說朕薄待金尚書?”朱祁鈺眉頭緊蹙的問道。

“沒有,陛下臣從未說過此話!”金福安人都嚇傻了,他忽然驚了一身的冷汗說道:“昨日臣…臣…的確是口出狂言。”

朱祁鈺又細細詢問了幾句,才知道金福安爲何會口出狂言,貪杯是一方面,有人故意給金福安下套,套金福安的話。

朱祁鈺斟酌了一番說道:“你的父親爲大明奔波一生,得罪了不少人,他們都等着金尚書倒下去的那一天,現在你的父親薨逝了,你做人做事萬分小心,不要再給挾怨報復之人機會。”

“這次朕寬宥你,若有下次,決不輕饒。”

金福安跪在地上才喘了口粗氣,低聲說道:“臣謝陛下隆恩。”

“回吧。”朱祁鈺揮了揮手,讓金福安會去便是。

興安送走了金福安後,並沒有回到了御書房,而是去了燕興樓,取了份文牘,纔回到了御書房,遞給了陛下,等待着陛下的抉擇。

朱祁鈺看完了這份文牘,和金福安所說無二。

喝了酒之後,一起吃酒的狐朋狗友,就開始抱怨居京師大不易,金福安就開口說了一句,要是他父親是世爵就好了。

就這麼一句,被人抓着了把柄,又引導金福安說了幾句,變成了一份彈劾的公文。

“這種事是不是常有?”朱祁鈺靠在軟篾藤椅上,金濂屍骨未寒,就已經有人對他的家人動起手來,就連金福安都說不清楚,到底是誰拱火,哄着他說出那些話。

興安抿了抿嘴脣說道:“是。”

“他們怎麼敢如此!金尚書爲大明兢兢業業一生,無垢無塵,渾然如玉,當得君子之稱。”朱祁鈺的神情有些茫然的說道。

興安猶豫了下,他要說的話本不應該說,但他還是說了出來。

“因爲金尚書唯陛下馬首是瞻,乃是投獻之人。”

“臣未曾聽聞有人這麼爲難過少師楊士奇的家眷,而且吉安府楊氏,在吉安府那可是數一數二的豪門大戶。”

“而金尚書的父親是百姓,金尚書的兒子,又有些耿直憨厚,就是個普通人。”

朱祁鈺靠在藤椅上,面色陰沉的說道:“這件事不太好查,讓盧都督配合你,把這個背後的人,給朕揪出來。”

“臣遵旨。”興安再次領命而去。

在大明,在順天府,在京師,皇帝想知道的事兒,興安和盧忠兩個人,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把這事給弄清楚。

沒到傍晚的時分,盧忠就回到了聚賢閣。

“是戶部主事,左侍郎張鳳。”盧忠將書證、物證、人證都給查辦齊全了,若是陛下要辦,那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增補,如果陛下不辦,這件事就到這裡停下了。

朱祁鈺看完了這些書證和物證,厲聲說道:“混賬玩意兒!”

“金尚書臨走的時候,依舊不肯讓他的同鄉右侍郎沈翼爲戶部主事,僅僅是因爲沈翼當初正統十二年,有求財之意,他張鳳不知感恩戴德也就罷了。”

“他想幹什麼!他想幹什麼!”

盧忠俯首說道:“金尚書性情暴烈,張鳳能力有限,時常被金尚書斥責,金尚書時常感嘆戶部無人,曾經請徐有貞到戶部去,因此張鳳懷恨在心。”

朱祁鈺敲着桌子說道:“朕打心眼裡瞧不上這個張鳳的能力,一本各地所欠正賦的賬,算了兩年了,他還沒算明白,還是金尚書親自做才弄好,若非金尚書力保,他今日安能求尚書之位?”

“好呀,朕還沒任他爲戶部尚書呢,這就耍起明公的威風來了?”

“兵部左侍郎江淵有沒有摻和這件事?他可是因爲金濂臨終遺言,被降了職,未曾懷恨?”

盧忠趕忙說道:“沒有,臣查過了,江侍郎最近忙得頭昏眼花,戶部尚書金濂薨逝,這戶部一團亂麻,這稽查糧倉之事,就全落到了江侍郎的頭上。”

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
第五十一章 朕有個想法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四十八章 歡樂的空氣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五百四十一章 朕首先是大明皇帝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一十五章 陛下有太祖遺風第六百一十八章 四時之序 凜冬將至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五十七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八十五章 半數臣工朝天闕第924章 死罪可免,活罪難逃第四百四十六章 舌戰羣儒,醉翁之意不在酒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849章 到了時間,該死就去死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677章 孫孝子不甘枉送性命 唐國丈恭順巧獻第955章 朕不信,除非你們打一場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三百三十二章 皇帝的兩個大嘴巴子第四百八十九章 得讓大明動起來!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58章 陛下承諾過的!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五百零三章 景泰年間的抄家法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二百五十三章 于謙不咬餌第四百一十八章 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一十章 在流乾最後一滴倭國武士的血之前,決不投降!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一百三十二章 陛下真乃真武大帝轉世也!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二百六十三章 皇帝殿試策問,大數學家參考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八十八章 有病看病第四百六十一章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第一百三十一章 殺雞給猴看,卻沒有雞第一百九十一章 朕許他們造反,但必須納稅!(感謝冷面冷心宋家郎!)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737章 村裡的狗,都能吃上皇糧!第810章 蒙聖感化白鹿獻瑞,天下歸心四夷賓第798章 錯把魯莽當勇敢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645章 剛柔並濟,恩威並重第四百九十五章 哪裡需要哪裡搬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三百一十六章 天下罪朕,還是朕罪天下!第一百九十章 火耗三成,如何分配?第一百四十四章 以山石爲敵第六百章 白麪、頭繩、門神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七十六章 民風不善,教化不明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三百五十四章 陛下的應對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四百七十三章 漢室江山,代有忠良第四百八十二章 內外織染雜造局第五百九十章 懷疑的種子一旦種下,便會生根發芽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四百五十章 繁榮和自由第六百三十二章 王諮政,知道錯了嗎?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874章 用糧草做餌?第992章 古怪的太子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八十七章 朕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三百九十八章 吾與大石同在!第三百二十九章 造反就不交稅了?不,還得交雙份!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673章 容易折磨才子氣,最難消受美人恩第945章 太陽照常升起的安心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