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

瓦剌人在興和所丟掉之前,是準備抵抗到底的,但是興和所一戰,阿剌知院認清了現實,藉着渠家四處點火,大明視線轉移的時候,瓦剌人轉進如風跑到了東受降城。

“陛下,集寧不好守。”楊洪說了一個事實。

他指着堪輿圖說道:“陰山餘脈的卓資山太重要了,一旦卓資山失守,集寧的大軍就成了甕中之鱉,他們逃跑,也是明智的選擇。”

朱祁鈺多少明白了點文皇帝的無奈,朱棣大軍出塞,敵軍壓根就不跟你打,跑的比兔子還快。

想要在瓦剌人逃跑之前佔領集寧,就像在法蘭西投降前佔領巴黎一樣的困難。

撤退轉進其疾如風,迂迴包抄其徐如林。

朱祁鈺肯定了楊洪的想法,點頭說道:“他們依舊在試探大明軍隊的進攻意圖,他們依舊不肯放棄陰山之下的河套平原,他們依舊想要依靠城池據城而守,但是朕絕對不會讓他們得逞!”

“河套不是他瓦剌人的長生天應許之地,那是漢土!一點都不能少!”

“可以讓大軍全面奪取集寧、卓資山沿線,鞏固戰果之後,向河套平原推進了。”

黃河百害,唯富一套。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黃河攜帶着大量泥沙從黃土高原,流向下游,而下游地區則是平坦的華北平原。

至三門峽後,落差變小,黃河流速放緩,泥沙開始沉積,加之下游兩岸長期人工築堤束水,導致了黃河下游河牀,高於兩岸地面數米,形成實質上的地上河。

什麼是地上河?就是黃河的海拔,其實比開封的雙鐵塔還要高。

稍有觸怒黃河這條巨龍,黃河就會在華北平原上,神龍擺尾,造成一片黃沙氾濫的區域,被稱之爲黃泛區。

卓資山是陰山的餘脈,控制了卓資山口,進可入河套,退可以據險守備,以圖再進。

朱祁鈺打集寧的目的就是徹底佔領河套平原,加強對河套平原的統治,瓦剌人的想法,完全是幻想。

他作爲大明皇帝要定下大明軍隊的戰略決心,自然是不滿足收復雲川衛、宣德衛(涼城)、卓資山、集寧。

大明需要更進一步。

楊洪點頭說道:“可以讓大明軍稍微休整一番,然後準備進軍河套地區了。”

楊洪的表情非常微妙,他年少的時候承襲了父親的開平衛百戶,鎮守在了開平衛,那時候,是永樂元年。

從永樂元年開始戍衛開平衛以來,親眼見證了大明軍隊出塞,又親眼見識到了大明棄置塞外諸衛,親眼見識到了瓦剌人侵佔了河套之地,也親眼看到了土木堡之變,親眼見到了京師之戰。

現在,他又親眼看到了大明軍隊攻城略地,再次佔領了集寧附近的城池。

這種感覺非常微妙,他這四十多年的戍邊,大明兜兜轉轉,又回到了最初的起點,大明似乎走入了一個循環往復的死循環之中。

這次又會有怎麼樣的不同嗎?

楊洪希望有點不同的事兒發生。

楊洪有些好奇的問道:“陛下爲何對福祿三寶,如此的憤怒?這東西也就是商幫在折騰,而且規模並不大。”

朱祁鈺爲何對福祿三寶如此的牴觸的呢?

因爲他是後來人,切實的知道這東西,朝廷一旦不打擊,就會氾濫成災。

朱祁鈺坐下說道:“利一成,則青黃可分;利二成,則垂涎三尺,利五成,則火中取栗。倍利,則目無法紀,三倍利,則無法無天!”

胡濙的三倍利的三,表示多的意思。

朱祁鈺發現胡濙這個傢伙,實在是太好用了,這總結很到位了。

“福祿三寶,顯然不止倍利,他們目無法紀,無法無天,此物牟利極多,商幫他們聚集在一起,目的就是逐利,一旦發現利潤豐厚,就會種的遍地就是。”

福祿三寶的潞麻、莫合煙、鶯粟花,大明顯然沒意識到這些東西氾濫成災的後果,但是朱祁鈺卻知道,這玩意兒…真的可以亡國。

他雖然天天自稱亡國之君,但是不打擊這些,怕是大明真的就亡國了。

說起亡國之君,他自然想起了老歪脖子樹上掛着的崇禎皇帝,他想到了韃清,那一杆杆的大煙槍。

老奴酋在李成樑的幫助下,不斷的擴大着自己的地盤,最後書七大恨伐明,在寧遠城碰了一鼻子的灰,最終病逝。

黃臺吉在****代善的幫助下,登上了汗位。

崇禎年間,其實後金、清廷,政權並不穩定,但黃臺吉曾經三令五申,下旨禁菸,就是莫合煙。

入了關之後,欽定韃清律例中,韃清也有明文規定。

「凡紫禁城內及凡倉庫、壇廟等處,文武官員吃煙者革職,旗下人枷號兩個月,鞭一百。民人責四十板,流三千里。」

大明的不產煙土,就連淡巴菰都是從東南亞傳來,這些煙土哪裡來的?

崇禎同樣也禁菸,甚至出現了明文的嗜煙者死。

連崇禎都知道禁菸,如果朱祁鈺不禁,那還不如找根繩掛歪脖子樹上,讓崇禎掛無可掛。

萬曆皇帝三十年不上朝,相傳,萬曆皇帝的宮裡,就有這福祿三寶。

如果說大明物產豐富,那爲何連後金、韃靼都遍地都是?

甚至驚動了崇禎和黃臺吉禁菸呢?

顯然這背後,有人在大力的推動着煙土。

果然,如果說貨幣來到世間,在一邊臉上帶着天生的血斑,那麼,資本、商幫,他們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着血和骯髒的東西。

福祿三寶,就是他們的骯髒。

朱祁鈺搖頭說道:“福祿三寶,如果用到正途上,肯定是受益良多,但是用到了逐利之途,那就是遍地都是,連種土地的糧地,也會被他們用來種植這福祿三寶,非朕之所願。”

朱祁鈺並沒有多談福祿三寶對人身體上的危害,而是簡單說自己不願意看到,百姓們捨本逐末。

研究這三種東西對人體的危害,是太醫院的事兒。

等到錦衣衛抓拿到了祁幫,送進太醫院之後,以彼之道,還之彼身。

自己種的煙土,自己吃好了。

楊洪並沒有多說什麼,只是看着堪輿圖愣愣的出神,他並不關注祁幫這羣傢伙,到底會是什麼下場。

他更關心,大明軍此次出塞,到底和文皇帝的親征有何異同。

相同點,他已經看到了,那就是大明軍隊極其悍勇。

那不同點呢?

“昌平侯,下次鹽鐵會議,一起參加吧,討論如何開發河套地區。”朱祁鈺看出了楊洪的疑問,笑着說道。

他當然準備好了如何開發河套地區

楊洪點頭。

石亨帶着四武團營來到了集寧城的時候,目瞪口呆的看着集寧的滿目瘡痍。

集寧本身就是土城,圍不過二十里,土城牆依舊在,但是城內卻是火光一片。

瓦剌人的確是跑了,但是他們跑的時候,把整個集寧付之一炬,火光點亮了半個天空。

瓦剌人沒有和集寧生死共存亡,他們選擇了毀城離開,通過卓資山,跑到了東受降城與伯都會合。

守不住就毀城?這是什麼人才能幹出來的天大蠢事?

城中大火,四武團營只好駐紮在了城外,等待着火光退散。

瓦剌人當然可以逃跑,但是聚集在瓦剌城的百姓,則是遭了大難,他們看着自己的家園被燒燬,除了歇斯里地的逃跑,卻是毫無抵抗之力。

石亨看到了人間煉獄。

太醫院是一種絕對的理性,那眼下的集寧,就是絕對的暴力。

大火漫天,百姓們僅剩下的糧食和財富都被瓦剌人搶奪帶走,甚至還有可能發生了屠城。

瓦剌人知道集寧守不住了,在離開之前,先自己劫掠了一番,隨後才西逃。

瓦剌人留下了一個爛攤子。

于謙帶着校尉,拍馬趕到,他勒住了馬匹,呆滯的看着集寧的漫天大火,瓦剌人連自己的百姓都不放過嗎?

“於少保。”石亨坐在了一塊大石頭上,滿是無奈的說道:“這就是一羣劫匪!他們留下了一個巨大的爛攤子給我們!阻攔我們進攻的步伐!”

“就像是杜充掘開了黃河,阻攔金軍南下一樣!”

于謙卻是滿臉笑容的說道:“那武清侯以爲,阿剌知院應該如何?”

“他們應該散盡資材,然後和百姓們依依惜別,痛哭流涕,指責大明軍隊暴虐,致使他們失去了家園嗎?”

“如果真的是這樣,纔是真正的爛攤子啊,現在他們把所有的惡事都做了,這是把自己在集寧地區的根基,全都毀的一乾二淨了。”

“這民心向背,豈不是天命盡在大明?簡直是愚蠢。”

石亨一愣,這可是毀城,多少人家破人亡,換個角度理解,短暫阻攔一下大明軍隊的步伐而已,而且真的能夠阻攔嗎?

“高,還是於少保高,百尺那麼高!”石亨點頭說道。

于謙並未下馬,看着那漫天的火光說道:“某聽聞,李賓言在密州市舶司營建市舶貢舶,營建船廠,那些孔府留下的舊物,反而成了累贅,需要盡數拆毀。”

“這集寧也是一樣的道理,燒了也好,省的我們自己毀掉了。”

“去官山議事臺看看?”

石亨點頭說道:“走,去看看!老早就想去看看了,聽說那是蒙兀人的聖地!”

官山議事臺依舊如初,瓦剌人走的時候,並沒有毀掉官山議事臺,捨不得。

這是他們的祖宗榮光。

這裡的九十九泉環繞,依山傍水,風景極爲秀麗,甚至還有奴僕瑟瑟發抖,顯然瓦剌人走的時候,沒有帶走他們。

這些都是普通人,在經過了盤問之後,他們會服役五年,隨後恢復自由身。

于謙漫步走上了議事臺,這裡有兩殿四廡(wǔ),于謙勒馬,看着正殿的牌額之上。

兩側有對聯:英風亮節同炳寰區,忠義神勇文武雙全,牌額上寫着英烈忠武。

這地方已經十分的破敗了,頂上的琉璃瓦年久失修,房門上的窗紙早就不見了蹤影,硃紅色的殿柱滿是斑駁,羅幕早就成爲了一縷一縷,艱難的掛在房樑之上,顯然是走的時候,極爲匆忙。

于謙瞭解瓦剌和韃靼人之間的矛盾,算不上血海深仇,只能說是不共戴天。

裡面供奉的是忽必烈一脈的雕像靈牌,瓦剌人對他們能上心纔是怪事。

不拆都是深明大義了。

于謙左右看了看,連連點頭說道:“這裡適合做前軍指揮部,把這些靈位悉數拆掉就是。”

官山議事臺,地理位置極佳,在卓資山和集寧的中間,進退有據,可以指揮前線作戰,也可以顧及到後方重建之事。

“拆掉啊?”石亨呆滯的問道。

于謙點頭說道:“拆掉吧,彼時不拆,是因爲時機不成熟,現在拆,是因爲到了拆的時候了。”

高皇帝爲什麼不拆?文皇帝爲什麼不拆?

元儒忠義之士,何止是絕食自盡而亡的鄭玉、念念不忘中原消息的馬玉麟、以石擊脊風痹不入仕的陳達、斷指明志的夏伯啓叔侄。

還有寫出《送東陽馬生序》的宋濂,被朱元璋譽爲:「大明開國文臣之首」的宋濂宋龍門,所敘危素之行事,悉用至正紀年,不用幹支。

在給前元衍聖公孔克堅寫墓誌銘的時候,宋濂也用元朝的年號,至正二十八年。

至正二十八年,是洪武元年,在大明朝當官,宋濂居然用至正年號,這是有恭敬之心嗎?

還有前元舊臣張昶,更是明目張膽在朝堂上表示,吾仍思歸故土也。朱元璋大怒令都督府查問,張昶留下八字:身在江南,心思塞北。

朱元璋盛怒,將其杖斃。

這都八十多年前的事兒了,正如於謙在講武堂對陛下說的那樣。

當初太祖高皇帝受的那些委屈,是爲了天下。

現在大明皇帝不受這些委屈,也是爲了天下。

江南豪族無不懷念前元,爲何?

因爲前元寬縱。

前元對江南地主統一使用一本於寬的政策,大約就是什麼都不管,甚至連賦稅都不管…

所以,都說太祖高皇帝殘暴,太祖高皇帝爲什麼捱罵?因爲大明什麼都管。

于謙轉了一圈,笑着說道:“武清侯啊,咱們倆的樑子也該了結一下了。”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二十章 登基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
第一百二十一章 天道好還,人心效順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四百二十六章 刀光劍影,你來我往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863章 沂王,琅琊王第一百八十五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不!配!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819章 倭國亂不亂,我袁彬說了算!第四百三十二章 加薪是爲了理直氣壯的抓貪第五百二十三章 勢與羅馬同生同死第903章 馬放南山,刀槍入庫第二百八十章 爲大明盡忠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三百章 夫尊於朝,妻榮於室第七十一章 去南京!第二百七十八章 精忠演義說本第四百零二章 貳臣賊子的一般下場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736章 一個安南,兩個國王第三百零七章 也先大悅!第四百六十三章 陛下造福船吧!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人就該被槍指着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二百七十七章 得加錢第692章 大明皇帝的蛇頭企劃案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四百二十二章 人生有很多種選擇第一百四十五章 日月山河倒懸,大明江山破碎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九章 皇權更替,腥風血雨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941章 玩歸玩,鬧歸鬧,不拿九族開玩笑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五百四十章 說什麼狡兔三穴,哪能擋得住繡春刀寒芒乍現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757章 康國公被捕入牢第四百六十章 景泰四年的奇功牌第778章 十萬大山一條路 唯有諒山可通行第五百七十二章 武,夫文止戈爲武第三百八十章 養豬,到底是集中養殖還是散養?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二百八十七章 回朝爲官?不回!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四百四十八章 站着喝酒穿長衫的孔乙己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892章 黃雲遍野,玉粒盈艘,十九皆大姓之第三百二十四章 誰在配合謀反?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六百三十六章 黃袍加身,你情我願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六百二十八章 百官哀怨,沸反盈天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949章 英雄就是英雄,不是權力的工具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八十五章 朕的前半生第一百三十五章 那太子呢?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824章 官船官貿,再下西洋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四百一十七章 法不責衆,冤魂何以慰藉!第五百六十九章 女子學舍第三百九十七章 瓦剌西進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四百八十章 人啊,最怕一點利用價值沒有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五百五十章 月吐青山倚艦樓,爲馳王事渡仙舟第920章 禁牙行 禁菸 摘鈴鐺第799章 《論世界帝國》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六百一十章 在草原,韃靼纔是主場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明皇家參謀部第三百零二章 禮法豈是不便之物?寫在朱祁鎮死後第二十章 登基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953章 錫蘭女王第一百九十九章 利益分配原則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878章 此間樂,不思黎第934章 朕只要活着,就決不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