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雖然削減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

朱祁鈺看着手中的奏疏陷入了沉思。

如何解決宗室子弟過多,導致朝廷養不起的問題。

古今中文,歷朝歷代,都有自己的做法。

其中最爲殘酷的方式,就是奧斯曼王國的弒親法令。

就是新蘇丹上臺之後,兄弟和侄子全部殺死。

比如現在小亞細亞逞兇的奧斯曼蘇丹法提赫,在上臺後,第一件事就是溺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弟弟。

把所有的宗室全都殺死,就不存在朝廷無法供養子子孫孫無窮盡的供養問題了,畢竟宗室沒人了。

法提赫果然是小天才。

這種方法需要繼位的蘇丹長壽健康、陽氣足,能夠生下更多的繼承人,而且宗親數量大規模減少,弒親法令,逐漸演變成了近衛軍繼承法。

誰掌控了近衛軍,誰就掌控了王位。

這種弒親法令的方法在戰國時代,也有人實踐過。

晉國小宗曲沃武公,攻破了晉國大宗晉侯緡的都城翼城,史稱曲沃代翼。

在曲沃代翼之後,小宗代大宗之後晉武公,開始大屠宗室,將晉國嫡系血脈全部斬盡殺絕。

而晉武公的兒子,晉獻公姬詭諸,更是將自己小宗的血脈屠殺殆盡,爲三家分晉埋下了禍根。

另外一個弒親法令的實踐者,爲秦二世胡亥,將秦國宗室殺了個乾乾淨淨。

倭國解決宗室子弟難以供養的問題,非常有趣,幾個世襲宮家作爲皇位繼承備份,代代爲親王,不遞減。

天皇家和世襲宮家,只留下作爲繼承人的子嗣,其他統統送去廟裡出家,不僅節省了金錢,還把出家的宗室們斷子絕孫。

倭國一直到明治維新前,除淨土真宗以外,其他出家的和尚也不能結婚。

而中國解決宗室供養最成功的當屬主父偃的推恩令。

漢初宗室造反如同家常便飯,比如鬧得沸沸揚揚的七國之亂,漢景帝不得不殺掉晁錯,再行平叛。

在漢武帝時期,削藩依舊是朝廷的老大難,主父偃建議實行推恩令,除了嫡長子繼承王位以外,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封國土地爲列侯。

子子孫孫分封之後,整個藩國被層層削弱,藩王作亂之禍根,自然消失不見了。

大明的宗室繼承法,其實和推恩令的繼承法頗爲相似。

皇子封親王,皇子的嫡長子承襲親王。

諸子授鎮國將軍,孫授輔國將軍,曾孫授奉國將軍,四世孫授鎮國中尉,五世孫授輔國中尉,六世以下皆授奉國中尉。

可是隨着代代相傳,親王越封越多,宗室子弟也越來越龐大,朝廷供養變得吃力無比。

“皇叔之法妙極,不過要被宗室指着鼻子,噴的狗血淋頭了。”朱祁鈺看着襄王的奏疏,頗爲感慨的說道。

興安也滿是疑惑的問道:“襄王殿下出了個什麼主意,讓羣臣都挑不出什麼毛病來?”

興安並沒有看過這封奏疏,這是宗親上的奏疏,他無權查看。

朱祁鈺將奏疏遞給了興安,嘆息的說道:“第一個就是降襲制,親王薨,嫡長子降襲爲郡王,郡王薨,嫡長子則降襲爲鎮國將軍,以此類推,五世不襲。”

“第二個則是考封,一個爵位只有一個子嗣可以降襲,其他子嗣必須考評後才能得封,如果無法通過考封,可加入勳軍,做閒散宗親,冠服視四品,領俸而不視事,子嗣無封。”

除了繼承爵位的子嗣,其他子嗣都得考試,考過了可以得個將軍的封號。

考不過,則給官榮養,子嗣不再恩封了。

“好狠!”興安震驚的看着陛下,瞠目結舌的說道。

陛下已經夠狠了,殺了一個皇帝,三個親王,這襄王殿下着實比陛下還要狠辣。

怪不得一向狠辣著稱的陛下,都要說一句好狠。

朱祁鈺看着那封奏疏說道:“我太祖高皇帝篳路藍縷開闢大明之時,秦嶺淮河以北之疆域,已經近三百年未聞王化,而燕雲之地,已經五百餘載未聞王化。”

“南北割裂之深,歷代罕有,故此,太祖高皇帝決議建藩,設藩國以爲藩籬,安定江山。”

朱元璋當初建藩的原因有二,一是呆宋三百年不僅未曾收復燕雲,最後還把江南給丟了。

南北割裂嚴重,不建藩,怎麼可能是實際統治?

朱元璋在世時,就一直打算遷都,朱棣登基後也一直在籌備遷都,其目的都是消除割裂,坐穩江山。

大毛和二毛,同文同種,割裂不到三十年,就開始刀兵相向,打的你死我活。

二是宋元兩代,皆亡於臣強主弱,臣工僭越神器,導致國不將國,宋皇元帝都得不到宗藩屏障,元朝宗親反覆上演着背刺與反背刺的戲碼,皇帝做事自然捉襟見肘。

至於朱元璋有沒有讓自己子子孫孫,世世代代享受天下供養的想法,朱祁鈺以爲,應當也是有的。

但是應該不算是主要原因。

朱元璋和馬皇后是真夫妻,馬皇后病逝後,朱元璋再未立過皇后。

朱元璋和朱標是真父子,朱元璋對朱標的信任,是父親對孩子的愛護。

朱標死後,朱元璋還把皇位交給了朱標的兒子,而不是從自己的嫡子之中另外選一個。

至於其他皇嗣,在朱元璋的眼裡,不過就是工具人罷了。

朱祁鈺的手指不停的敲擊着桌子說道:“如果皇叔的想法真的落實之後,我大明的宗室和皇帝的關係越近,則爵位越高,和皇帝的關係越遠,則爵位越低,出了五服之後,不再恩襲。”

“而我大明宗室將會涇渭分明的分爲兩股,一股爲勞碌宗親,一股爲閒散宗親。”

“考過了得爵,爲勞碌命。考不過任官,爲閒散命。”

興安認真的看完了奏疏說道:“臣去請於少保。”

這等大事,興安作爲內相,自然要請外相一起商議。

于謙很快就來到了御書房,看完了襄王殿下的奏疏之後,由衷的說道:“襄王殿下無愧於至德親王,真是好狠的心啊。”

按照襄王設立的降襲制,他的兒子只有一個可以承襲,而且還只是郡王,剩下兩個兒子都要考封,若是考不過就是閒散命了,襄王的孫子輩兒,將會變成庶民。

“於少保以爲皇叔此策如何?”朱祁鈺頗爲嚴肅的問道。

宗親事涉國家上層建築的穩定,自然是大事中的大事。

于謙沉默了許久,思考了許久,問道:“太祖高皇帝想要讓天下宗室爲陛下藩籬,時至今日,陛下以爲,天下宗室可還能爲陛下藩籬邪?”

朱祁鈺立刻說道:“怎麼不能?於少保看襄王殿下。”

“朕南下時候,他在京師監國,把自己放在火架上烤,朕回去了,他去了貴州,安定雲貴川黔,差點連命都丟了!後來又親自去了和林,威脅恐嚇阿剌知院。”

“現在仍在監國位上,這不是爲朕之藩籬嗎?”

于謙滿是笑意的說道:“也就襄王殿下一個了,襄王殿下在大寧衛安定韃靼,陛下要南巡,不也是把鄭王殿下拉出來了嗎?”

“鄭王殿下不堪大任,糊里糊塗的,若非府上長史周瑛護其周全,京師龍潭虎穴,鄭王殿下怕是撐不了多久啊。”

天下宗室數以萬計,也就出了個襄王殿下,能爲陛下分憂解難。

于謙繼續說道:“陛下,自從太宗文皇帝靖難,得登大寶之後,我朝藩王府的藩禁愈烈,藩王出個門都得直達天聽,否則就視爲違禁,輕則訓誡,重則削地罰俸。”

“宗室早已無藩屏之能,空耗國帑了。”

“先帝登基時,給外戚封爵,除楊士奇、一窩張等人鼓譟之外,未嘗沒有宗室式微之實。”

朱祁鈺認同于謙的話,點頭說道:“於少保所言句句在理。”

宗室冗員,但是宗室式微,就是大明魔幻現狀的事實。

爲了防備藩王造反,不得不一步步的收緊藩禁,但是宗室仍需供養,所需耗費,極其龐大。

于謙十分確切的說道:“陛下,惟器與名,不可輕許,臣以爲襄王殿下所言甚善。”

興安有些迷茫的說道:“襄王殿下爲何如此呢?”

朱祁鈺指着皇叔制定的降襲制的最後幾段說道:“爲了自由。”

興安愣愣的問道:“自由?”

襄王這整本奏疏都在削減宗室待遇。

五服之外,不再襲爵,五服之內,考封襲爵。

那考封不上的宗親,甚至連考封資格都沒有的宗親,就變成了庶民。

成爲庶民之後,沒有了待遇,但是獲得了自由。

大明眼下宗室,要麼餓的吃不上飯,要麼一個人霸佔大半個省的糧食,純純的享受。

餓的吃不上飯的宗室,又因爲藩禁,什麼都不能做。

藩禁,將藩王府打造成了一個華麗的監牢,即便是一個人霸佔了大半個省的糧食,住在府裡的藩王,也是囚徒。

降襲制一旦確立,成爲了庶民,也可以自力更生了。

這等降襲之下的閒散宗室,雖然名曰庶民,但也是皇親國戚,上了度牒,和皇帝是親戚,他們的日子,不會舉步維艱。

就像是那些朱祁鈺發配到各大官廠做苦力的讀書人,名義上是工匠,但那些個讀書人在官廠裡,待遇優渥,雖然也做苦力,可是官廠一點都不會虧待他們。

“那就按着皇叔的法子來。”朱祁鈺最終硃批了朱瞻墡的降襲制。

于謙俯首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鈺合上了朱瞻墡的奏疏,並未交給興安,而是對着于謙說道:“縱觀古今中外,這解決宗室子弟過多導致供養艱難的問題,說穿了就是在甩包袱。”

“要麼取消一批人的宗室封號,要麼削減待遇。”

“總歸是個得罪人的活兒。”

“這降襲制一出,宗親們還不得翻上天去?壓力來到了皇叔這頭,朕覺得還是回京之後,朕來推行更爲穩妥。”

襄王已經出了主意,那麼執行的事兒,還是他這個皇帝來辦比較穩妥,畢竟他纔是宗室的大宗正。

于謙搖頭說道:“陛下,若是實踐之中,降襲制過於酷烈,陛下回京假意訓斥一番襄王殿下,然後稍微再給些待遇,宗室上下必然對陛下感恩戴德。”

“這降襲制,也不是一蹴而就,就能想得到的,襄王殿下怕是在襄陽的時候,就在思考了。”

“此時此刻上奏,也應當是存了這樣的心思。”

什麼心思?

苦一苦宗親,罵名他朱瞻墡來擔,好人皇帝來做。

這就是于謙說的心思。

朱祁鈺一愣,他看着手中的奏疏,削減宗親待遇茲事體大,朱瞻墡在京師監國,萬事穩妥爲主,這個時候上這麼一道奏疏,怕是被于謙給說中了。

要解決宗親問題,就得打組合拳,不能只有棒子,也要有甜棗,還得有緩衝,不至於宗親沸反盈天。

“皇叔有恭順之心。”朱祁鈺依舊壓着手中的奏疏,猶豫了片刻,最終遞給了興安說道:“發京師吧。”

于謙看陛下已然定策,才面色複雜的說道:“陛下,之前議定記賬貨幣時,戶部請旨準設錢鋪,爲錢鋪法定之始。”

“以市鎮中殷實戶充任,隨其資金多寡,向官府買進銀幣通寶,以通交易。”

“但是經過寶源局的廣泛調查,臣以爲不可。”

于謙將一封奏疏鄭重的遞給了興安說道:“不僅不可準設錢鋪,還要有序關停,防止生亂。”

朱祁鈺看完了于謙的奏疏,呼吸都重了幾分。

“爛泥扶不上牆!他們的腦子裡都是漿糊嗎?除了會收租子這一種盈利的法子,就沒有別的法子了嗎?!”朱祁鈺將手中的奏疏重重的拍在了桌上。

根據緹騎、各按察司的調查,發現市鎮的錢莊,都在坑蒙拐騙。

這些錢鋪從寶源局買進銀幣通寶,以通交易,本來是件喜事。

大明銀莊數量較少,即便是隨着官道驛路的地面硬化,推向全國,但是輻射止於縣,不可能輻射到大明的角落裡。

而這些錢鋪,就成了大明錢莊的補充。

這本來是件喜事,但是縉紳富賈們,最擅長的就是喜事喪辦。

這些個私人錢莊,也有納儲之能,他們隨意挪用儲蓄、不考慮風險放錢、死賬賴賬無數更無準備金之說。

百姓們去取錢,又百般推諉,甚至推到了大明銀莊的頭上來。

出了事,錢莊的東家們,就是揚帆出海,跑的無影無蹤,把爛攤子丟給朝廷。

得虧這兩年巡檢司逐漸恢復,這等出了事就潤,潤的風險變得極大。

杭州仁和縣德馨鄉有兩個錢莊,仁和夏氏被抓,這兩個錢莊,捅了二十萬銀幣無法承兌的大窟窿來。

“大明這類小錢鋪有多少?”朱祁鈺意識到不妙。

于謙面色沉重的說道:“止於今歲,浙江、江蘇、鳳陽、湖廣、江西、福建、山東等地的錢莊,就有一千三百餘家,臣預計整個大明大約有一千八百餘家。”

兩家錢莊是二十萬銀幣的窟窿,那麼整個大明一千八百家錢莊,即便是發展不均衡,保守估計也超過了億計銀幣的大窟窿。

“於少保可有什麼良策否?”朱祁鈺極爲凝重的說道,四捨五入一個小目標。

大約等同於大明二十萬裡道路硬化和四萬裡水路疏浚的總投入,他怎麼可能不嚴肅對待。

于謙俯首說道:“有,酷烈至極。”

本書基於腐朽的、萬惡的封建社會背景創作,請不要惡意聯想。

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十章 登基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
第五十八章 衆人拾柴火焰高第五百八十六章 喪子之痛第二百六十九章 瓦剌人留下的爛攤子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三百零四章 寰宇通志,隨時增補第六百三十章 冬序之下,反攻倒算第二百一十八章 朕寧願欠賬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二十五章 登基後的一道考題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二百二十一章 京察和大計的抓手第四百二十三章 諫治國君道臣義萬言疏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908章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八十三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694章 恨似高山仇似海第852章 你皇帝就一點點錯沒有嗎?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一百三十九章 百姓最是狡猾奸詐(打賞加更)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815章 技術並不中立,更不普善第796章 讀書人的心比墨還黑第794章 成爲一個對大明有用的人第二百九十五章 表現得好,也得配合得好第983章 岐聖門庭,醫者仁心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六百二十二章 《陽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845章 開門,自由貿易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二百一十三章 京察第二十七章 于謙的長袖善舞第649章 安內救民 慕外勤遠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爲公(均訂加更)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969章 大明興衰疏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四百三十六章 春秋有魯、樑之綈舊事第938章 如此二十九載,直到大廈崩塌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八十九章 公平,公平,還是的公平!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768章 天底下第一號惡人第五百二十六章 視自己的命如草芥第五百六十一章 有牌子,就是了不起!第777章 鐵匠皇帝第915章 問出奇怪問題的皇帝陛下第四百二十八章 撒馬爾罕的諮政院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二百三十三章 外戚狷狂第五百五十三章 他想幹什麼!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三十五章 你在此溫酒,待我去去就回第923章 大明水師在剿匪第二十章 登基第919章 拳頭夠硬,才能立規矩第977章 人力終有窮第二十八章 到了朕的回合!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52章 望之頗似人君第820章 要麼不跪,要麼一跪到底第三百九十五章 不服王化,自然沉海第四百九十七章 飛梭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五百二十七章 如何把好人變壞人,把好事變壞事第九十六章 興安的日常第五百二十章 這天底下最難得是兩個字是:知恥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一百一十一章 螢火之光豈能與日月爭輝第二十九章 真正的黑火藥第四百六十九章 椰子大王第861章 給朱見深另請封號第四百三十章 烏魯格別克天文表、六分儀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902章 阿剌知院投降伏誅第三百三十七章 原來陛下如此辛苦第一百二十六章 誇,誇上天去!(均訂加更)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三百五十九章 應該改悔的是你們!第五百八十三章 權臣的誕生,是雙向奔赴第四百七十章 大明實在是太豪奢了!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