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

駙馬都尉薛桓案中,爲何羣臣,尤其是都察院、翰林、給事中們一言不發?這屬於典型的因言降罪,這不是皇帝失道嗎?

薛桓自己找死,士大夫們就是想幫腔,也不能幫腔,且不說那個羣臣的噩夢,太子少師胡濙還活着,就是沒活着,禮部還有姚夔、劉吉等一衆爲陛下灑水洗地,就是這件事本身,陛下做的已經非常寬仁了。

薛桓這種人,如果只是當米蟲,那無所謂,但是他做了這些事,薛桓就變成了險人。

蜀漢之時,李邈任犍爲太守、丞相參軍、安漢將軍,李邈和諸葛亮有怨,諸葛亮死後,李邈上書詆譭諸葛亮的功績,被蜀後主劉禪直接下獄坐罪處死。

殺掉李邈的原因很簡單,若是諸葛亮還活着,李邈的話大可置之不理,諸葛亮說不定還會爲李邈求情,可是諸葛亮薨逝,李邈的發言,就非常非常危險了,李邈便成了險人,當誅。

蜀後主劉禪很多時候都被人說成扶不起的阿斗,不過在一礦打八礦的絕對實力面前,劉禪能在諸葛亮死後,將蜀國撐了四十多年,絕非昏主,劉禪殺李邈,是很有必要的,當時朝中有益州吳氏也就是吳太后外戚一系,還有川中本地人一系,劉禪的主要擁躉,便是諸葛亮控制的荊州派這些外地人。

李邈公然詆譭諸葛亮,甚至否定諸葛亮的功績,諸葛亮屍骨未寒,劉禪不殺李邈,荊州派還會一如既往的支持劉禪嗎?

直以狼虎目之,真險人哉!

說的便是李邈這樣的人物,他的發言不僅在個人榮辱方面,更是對國家社稷有威脅,便是險惡的人。

換到大明也是同樣,從龍之功、定鼎武勳之一的浚國公病逝,在臨死之前,依舊從交趾趕回京師,爲交趾成爲大明四方之地盡了最後一份力的浚國公,被駙馬都尉薛桓如此真真假假的污衊詆譭,僅僅是因爲皇帝收了他的權柄,他便如此不顧大局,只爲了噁心一下皇帝,若是皇帝不做處置,那換防在即的交趾、浚國公府又該如何和大明相處?

因私怨而至家國不顧,輕重不分,亦是險人。

沒有界限的自由是沒有秩序的自由,從來不是真正的自由。

都察院、刑部、吏部爲何要將收受美人從《綱憲事要》轉到《戶令》中,就是爲了抄家…深入反腐,整頓吏治。

吏部尚書王翱在長期的反腐鬥爭中,發現了其實貪墨只是權錢交易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通過代持資產掌控生產資料,纔是其中影響最大、最惡劣的地方。

比如王翱在查處定興縣知縣事貪腐案中,就發現,知縣事貪墨的一十一萬銀,這十一萬銀,只是他權力尋租的一小部分,這個知縣事在他老家安陸縣,已經成爲了半縣豪戶。

貪墨的現銀只有十一萬銀,可是通過置換收受,這位知縣事,控制了安陸縣半數以上的棉紡,其累年收益比這十一萬銀多的多。

若是按照之前的《綱憲勢要》去執行,只能沒收他的貪墨銀兩,流放煙瘴之地。

按照現行的《綱憲勢要》去處置,就是以十一萬銀去坐罪,先革職削官身爲民,再按《戶令》執行,這安陸縣半數以上的棉紡,就可以以不立婚書納妾爲由,名正言順的抄家了。

權色自古不分家。

而戶部提出的《戶令》增補,其實也不完全針對勢要豪右之家,大明太大,民間人太多,無父落戶之事,朝廷就是想管也管不過來,主要目的還是限制掌控權力的官員,官員人數就那麼些,管的過來,更能管得住。

這也涉及到了在萬惡的封建制下的基本政治原理,只要能管得住上下兩張口的青天大老爺們,那吏也好,勢要豪右也罷,也都管的住了。

所以這數千年的封建王朝,在評斷功過的時候,吏治,向來是重中之重。

沒有吏治,再好的政令,都會被執行的一塌糊塗。

“朕曾觀通惠河閘口放水,發現一件趣事,這河牀之內總有突兀之處,這閘口放水,水至,先淹沒了低窪之處,而後水勢漸緩,才慢慢淹沒這些突兀之處,上善若水,水如此,國事亦如此,大明這幾年走的很快,這水漫過了低窪處,這突兀的地方,變成了需要攻克的地方。”朱祁鈺說起了自己在朝陽門的五鳳樓看到的感悟。

這突兀之處,便是攻堅之處,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一定會有問題,而朝廷的職責,就是解決問題,更加明確的說,便是解決和調和各階級之間的利益衝突和矛盾,若是無法解決和調和,便是失道天下。

“陛下所言有理。”戶部右侍郎蕭鎡俯首說道,無論是語氣還是神情,都彷彿在說,陛下原來知道,只要發展就會有問題。

怎麼樣就不會有問題了?萬世不移,一成不變,沒有發展,自然不會有任何的問題了。

其實在一些朝臣,陛下就是在自找麻煩,按照他們儒學士崇古的那一套,這些麻煩的、棘手的事情,便不會發生,或者說不會那麼快的發生。沒有變化,就沒有變數,便沒有麻煩,皇帝也不用勞心勞力的去解決這些因爲改變而衍生的問題,安心享受權力,享樂即可。

折騰來折騰去,把自己累夠嗆。

朱祁鈺繼續說道:“那麼這次冬序將至,要做的事其實只有一件,以實爲本。”

沈翼打開了自己帶的備忘錄,打開後,開始奮筆疾書,等待着皇帝繼續指示,而另外一旁國子監祭酒、大數學家吳敬也打開了備忘錄,準備做筆記。

陛下的經濟學小課堂又開課了。

朱祁鈺見狀卻沒有繼續說下去,而是對着興安耳語了幾聲,示意興安端上來了幾支筆,這幾支筆,製作格外精良。

大明皇帝親手製作的鋼筆。

這支鋼筆筆尖乃是由純金打造,輥扎機將金紮成三毫厚的金片,而後上螺旋壓機,印上了花紋,朱祁鈺壓印的花紋和大明銀幣上的花紋一模一樣,兩條麥穗,而後用金剛石輪刀切割出一道和頭髮絲大小的給墨口。

給墨器則是柚木用滾刀切割出一道道的凹槽,旋轉套在純銀筆囊之中。

而這支鋼筆的筆帽和筆身,皆是純銀打造,上面的花紋並不繁瑣,印的圖案也是頗爲簡潔,落落大方。

“給沈尚書和吳祭酒試試。”朱祁鈺示意興安將兩支筆給沈翼、吳敬。

這個時候,興安十分罕見的看着陛下,表情多少有些不情不願。

興安可是看着陛下製作這幾隻筆,國事繁重,陛下製作這幾隻筆就耗費了年餘的空閒時間,就這麼幾隻,陛下拿出來顯擺手藝也就罷了,這廷議說事就是說事,拿出去賞賜,興安大抵是有些心疼的。

這裡面最難的部分就是筆尖的白銅珠,這白銅珠大了放不進去,小了容易掉出來,陛下爲了找到合適的筆珠用材,那可是試驗了數百次,從金銀銅鐵鋼墨等諸多用材中,選用了白銅。

興安佯裝沒聽清楚的問道:“給兩位明公看看?”

“小氣,給幾位明公都試試。”朱祁鈺當然知道興安爲何如此,興安也是個手藝人,製作龍旗大纛那是分毫不差,這幾支筆做好之後,興安就從來沒讓它們落上過一片灰塵,小心打理,就差擺個香爐供起來了。

興安頗爲肉疼的將這幾支筆分了下去,於少保、六部明公、都察院總憲、吳敬都領了一隻,忠國公石亨、英國公張懋、成國公朱儀也領了一隻。

若是日後還想獲得這種精緻的御製鋼筆,只能從奇功牌大禮包裡獲得了,而且只是內署兵仗局打造。

當然想得到陛下親手製作的鋼筆,也不是不能,那就是難如登天了。

吳敬有些受寵若驚,他握着筆手都有些抖,他總覺得自己沒做什麼,只是在做本職工作罷了。

朱祁鈺之所以給吳敬一支,完全是因爲吳敬的算學,爲大明培養了一大批的算學人才,讓計省的工作日益得心應手,大明財稅體系的完善,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吳敬功莫大焉。

廷臣二十七人,攏共獲得御製鋼筆的不到半數,剩餘的廷臣,看着吳敬,後槽牙都快咬碎了,明公國公有也就算了,憑什麼,吳敬也有一支!

製作如此精良,用以傳家絕對夠格了。

在廷的都是大明的進士,即便不是進士的王巹,也是舉人出身,臺閣體都不在話下,更別說一隻鋼筆,朱祁鈺稍微演示了一番,臣工們便得心應手了起來。

朱祁鈺看着于謙寫的字,再看看自己寫的,默默的合上了備忘錄,他寫的當然不難看,可是寫字這件事上,這羣讀書人才是專業的。

石亨、張懋、朱儀等武將,並不擅長舞文弄墨,而是看過之後,將鋼筆用紅綢布小心卷好,放在了檀木盒子中,用心收了起來。

“以實爲本,實是什麼?”朱祁鈺繼續着之前的話題,鄭重的說道:“憤於國力之弱也,則曰講求武備。痛於民生之窘也,則曰講求實業。”

“涉及民生之業,便是實業,眼下之大明,則爲即農、工、礦三業耳。”

朱祁鈺講的實業只是狹義上的實業,在廣義上,教育、文化、教培、信息服務、藝術等,提供精神產品生產與服務的產業也是實業,實業,就是大明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學堂算實業嗎?在廣義上,自然算實業,因爲它提供了教育領域的生產和服務。

青樓算實業嗎?在廣義上,自然也算實業。因爲它提供了藝術領域的生產和服務。

大明的社會形態依舊在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的蛻變之中,自由僱用勞動者進行大規模生產,是其中的關鍵,而以實爲本,在社會形態蛻變和大規模自由僱用生產中,起到了積極作用。

朱祁鈺講了很多,于謙一邊聽,一邊認真的記下了陛下的每一句話的關鍵詞,心中的一些疑惑,在這些關鍵詞中慢慢解開。

以前,于謙還覺得陛下身後有高人,後來于謙總覺得若真的是有這麼一個高人,他乾脆把自己的位置讓給這個高人得了,還能清閒一些,顯然這些都是陛下自己的思考,對大明江山社稷、事物發展規律反覆琢磨後的一些結論。

朱祁鈺講了很多,最後總結性的說道:“實業是一國之根本,是國力之根基,是財富之源泉,是國家強盛的支柱,是推動大明前進的動力。”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能奢求僅僅依靠寶源局對實業降息放銀,提供流動資財,就能保證實業的繁榮昌盛,錢和水一樣,總是在流向錢最多的地方,最不缺錢的地方,如何將水流到農田裡,溝渠水利則是關鍵中的關鍵;如何繁榮實業,就應該像老農對田地精耕細作那般,從最開始的墾荒開始。”

說經濟,大明朝臣都是儒學士,可能不太懂,但是翻譯翻譯,說耕田勸農桑,這廷臣們個個都是好手。

朱祁鈺將實業經濟比作是農桑之事,羣臣立刻有了恍然大悟。

其實經濟和老農種地沒什麼本質差別,朝廷就是那個老農,大明就是那大塊的地,只不過系統更加繁雜,導致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更多,利益既得者也更多,需要平衡的地方也就越多。

“如此。”于謙終於停筆,看着陛下問道:“那相對於實業而言的虛產,又作何解釋呢?”

“朕以爲眼下大明並沒有實質意義上的虛產,討論並無意義,此事留在鹽鐵會議上再議不遲。”朱祁鈺看着于謙躍躍欲試的表情,解釋道。

今日廷議冬序,主要確定的是應對冬序的指導綱領,以實爲本,不是鹽鐵會議,自然不用說那麼多,雖然朱祁鈺已經說了很多了。

“也對。”于謙有些失望,千年以來的君君臣臣建立的國家之制中,經濟領域的國家之制是長期缺位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于謙對陛下簡單說兩句是有些失望的,不過這是在文華殿上廷議,並非在鹽鐵會議上,到了鹽鐵會議上再詳談便是。

沒有界限的自由不是自由,那有了界限的自由還是自由嗎?可是沒有了界限的自由,便是沒有基本規則的自由,那還是自由?那有了界限,自由就有了約束,還能稱得上自由二字嗎?所以,到底什麼纔是自由呢?

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
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四百六十八章 大明最危險的男人們第650章 論跡不論心,論心無完人第五百四十五章 因私廢公,非朕之所欲也第三百四十三章 襄王他實在是太擅長自保了第三百零一章 陛下威武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三十六章 也先所求,無所不應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三十八章 臣等正欲死戰,陛下何故先降第935章 失道失道,即失此道第三百八十八章 敢問閣下何方高人?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四十八章 戶部的燈盞,只有一根燈芯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第三百八十九章 翻譯翻譯,什麼叫心安立命!第六十八章 士農工商,高低貴賤第804章 李代桃僵,鳩佔鵲巢第四百五十七章 人人不損一毫、人人不利天下第三百零六章 歲不能災第一百一十七章 太陽再次升起第866章 忘記爲何出發,便是忘本第806章 金戈鐵馬的馬,原來真的是鐵馬第762章 君負鴻鵠志,蹉跎書劍年第六百一十二章 羅馬後繼有人第690章 限制兼併 均田免賦第三百零八章 你想辦法我幹活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零三章 大明皇帝體察民情(求訂閱)第856章 人間正道是滄桑第801章 國中有國,成何體統?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個悲痛的消息和一份謝禮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一百二十九章 直鉤釣魚第一百四十一章 剪除羽翼第四百零一章 陛下!什麼時候打倭國!!第一百零一章 朕躬安(求訂閱)第847章 不守規矩朱祁鈺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701章 夫人,你也不想你的夫君成爲流浪武第890章 地荒着不種,作大孽第883章 哄擡糧價者,殺無赦第744章 公權和私權的界限第二章 喋血奉天殿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六章 權臣行徑第三百零九章 胡尚書做事,朕很放心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779章 唯唯諾諾唯命是從;鐵骨錚錚寧折不第四十五章 夜哭天明,能把瓦剌人哭死嗎!第888章 此業一定,世世常安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四百三十三章 葛朗臺看了想擁抱,嚴監生聽聞要落淚第六百二十九章 死掉的瓦剌纔是好瓦剌第829章 襄王欲奪大位效燕王事第二百四十七章 貪,萬惡之始第二百九十四章 再不跑,他們就跑不掉了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四百四十三章 墨子,是比孔子更高明的聖人第808章 秦馳道與黑土地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三百七十章 公侯優遊享富貴 勢賈食租死安逸第679章 這蠢話,把朕都給逗笑了!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756章 懷死名之義,以沽名釣譽第五百九十五章 如此君臣,天佑大明!第三百三十四章 諮政院主政第二十四章 朱祁鈺的奇思妙想第906章 俗不可耐大皇帝第942章 陛下威武!大明軍威武!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朝棄民是不是大明臣民?第一百八十二章 稽王伏誅 天公地道!第八十二章 十七歲,十七歲啊第947章 諮政第二院第一百四十九章 春暖花開時,沒一個好消息!第725章 當街殺之第二百一十二章 母子平安第893章 偷得浮生半日閒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八十四章 朱叫門迤北娶親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六百零四章 在大明,唯有死亡和稅收不可避免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35章 時過境遷,景泰年間與正統年間大不第五百五十六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925章 朕不把他滅了,朕跟他姓!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三百零五章 十萬成丁十萬兵,一寸山河一寸血第681章 徐麒耀教子篇七條第一百七十九章 送稽王歸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