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

“出現這種財經事務現象,朕有責任。”朱祁鈺雙手交叉,放在桌上,眉頭擰成了山字型。

朱祁鈺犯了一些錯誤,低估了大明的財經事務現象,在朘剝這種事上,勢要鉅商豪右鄉紳非常的專業。

當朱祁鈺拿出了貨幣政策的時候, 這些人立刻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搞出了次級債權買賣的把戲來。

所有的債權交易,都伴隨着貨幣量化寬鬆政策出現,朱祁鈺的新貨幣政策就可以理解爲大明的貨幣量化寬鬆,出現債權交易在朱祁鈺的預料之中,但是他完全沒料到會如此的成熟,朘剝之重, 讓朱祁鈺頗爲擔憂。

“要不要叫胡尚書過來?”興安上了一杯茶, 低聲詢問道。

興安叫胡濙過來,就是因爲胡濙是當事人,當然不是景泰年間,而是洪武年間。。

洪武年間,明太祖高皇帝推行了大明寶鈔政策,大明寶鈔政策,到底如何被破壞,胡濙是親歷者,可是把這件事裡裡外外的掰扯清楚。

“去宣吧,也把於少保請來。”朱祁鈺心裡當然有一定的處理方法, 當然也要聽一聽胡濙的意見, 至於請于謙, 自然是因爲朱祁鈺要做的事,不是那麼的溫和。

他打算出重拳。

胡濙來的很快, 成敬去傳旨的時候,胡濙正在趕往講武堂,而於謙本就在講武堂當值, 自然不需要等待太久。

兩人見禮之後,就一直沒有說話,靜靜的等待着皇帝的決定。

朱祁鈺思考了許久纔回過神來,坐直了身子說道:“遼東、京畿、北平行都司、山西行都司、宣府、大同、靖安,都有不同程度的賣身契買賣。”

“於少保,胡尚書,你們可能不理解朕的擔憂,朕先說說朕的擔憂。”

“起初,賣身契買賣,是由山西商總開始的,最開始的規模大約在三十萬銀幣的規模,這些錢購買了賣身契之後,他們將這部分的賣身契,分成了十二等分批出售。”

“我們把賣身契的權利稱之爲債權。”

“出售債權之後,他們獲得了更多的錢,從各種販售奴隸的遊兵散勇手中,購買更多的賣身契,再次分批出售獲利。”

“如此反覆了將近二十次後,規模從三十萬已經變成了七百餘萬規模。”

“如果放任不管,再讓他們反覆下去,只需要再進行十輪,規模就會超過三千萬的銀幣,等到這個規模的時候,如果賣身契的收益無法兌現,那麼百姓、小商小販手中的賣身契,或者說債權是廢紙一張。”

朱祁鈺用最簡單的方式,告訴了于謙和胡濙這麼做可能釀成的悲劇。

當初福建布政使宋彰的冬牲是朘剝,這種金融投機,同樣是朘剝。

承受代價的總是最窮的百姓,受苦的也是百姓。

現如今賣身契買賣如火中天,但到了這個火藥庫爆炸的時候,其威力,甚至連朱祁鈺都要被波及。

要知道,他可是皇帝。

于謙在地方做了二十五年巡撫,什麼幺蛾子事沒見過,他當然知道陛下所慮,並非危言聳聽,而且於謙親眼見到過。

于謙滿是回憶的說道:“宣德七年,臣在懷慶府,武涉縣劉家放印子錢起家,這些人做事可沒有什麼道德,主要做青稻錢,當然也做黃稻錢。他們就把這些欠條賣掉,再放印子錢。”

“印子錢收回來是有時間的,但是賣欠條不會。”

“這賣身契一買一賣,這利錢就提前到手,再買再賣,如此反覆,就跟驢打滾一樣,越滾越大。”

“這武涉劉家,從三萬兩銀子起步,一直做到了波及河南、山西、陝西十二府之地,臣在河南看到的驢打滾,和這次的案子並沒有什麼區別。”

朱祁鈺不停的眨着眼睛,他還以爲新型經濟型犯罪,可是繞來繞去,于謙早就處理過類似的案件了?

這出賣債權或者在大明語境裡的驢打滾,其盈利點,能夠越滾越大的關鍵原因,就是在這利錢之上。

出賣債權,可以提前把利錢收回來,這樣自然會越滾越大。

于謙看陛下頗爲驚訝,還以爲陛下對他們的把戲並不清楚,十分耐心的說道:“做了這麼多年的買賣,他們還是老樣子,這些商總把這些賣身契,或者欠條分成十二等,具體的分法,大約分爲幾類。”

“第一類,就是是否按期還錢;例如每次借黃稻錢,按期歸還,一般都是甲乙丙前三等。”

“第二類,則是身份,比如一些士子,他們一時手頭緊,借點錢,哪怕是不還,他們的債權也是甲乙丙前三等之序,這是因爲他們即便是沒有獲得功名,但是有稟米,能還得上,而且還有別的原因。”

“第三類的則是人脈,還是以士子爲例子,稟米只夠家用,無法還錢,也沒關係,錢莊不會上門催繳,因爲他們的同窗、座師都是人脈。”

“第四類則是資財,例如商賈的地位低下,但是他們有鋪面,有田畝,即便是沒錢需要週轉,但是隻要有資財就行。”

朱祁鈺越聽越覺得熟悉,隨後恍然大悟!

這不就是當初馬大師搞得芝麻積分嗎?

花唄和借唄,不就是驢打滾嗎?

做買賣做到二十一世紀,還在搞六百年前的把戲,於少保說的沒錯,做了這麼些年生意,是一點長進沒有。

驢打滾,這個名字好。

胡濙看陛下恍然大悟的表情,頗爲感慨的說道:“陛下有所不知,其實多數的百姓,只要粘上了這驢打滾,基本上就是走進了死衚衕,一輩子都擺脫不得。”

“子債父償,三代之內都擺脫不了。”

朱祁鈺嘴角抽動了下,開口問道:“三代之後能夠擺脫,是不是沒有第四代?”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

這是一個不太好笑的冷笑話,朱祁鈺、于謙、胡濙和興安,沒一個人笑得出來。

朱祁鈺已經開了七年的鹽鐵會議,進行了數次財經事務的討論,對於人口對財經事務的影響,已經是一個十分成熟的課題了。

人口直接決定了大明的興衰。

于謙看着憂心忡忡的陛下,倒是頗爲欣慰。

當初朱祁鈺問過於謙一個很可笑的問題。

當年陛下尚未登基,要送楊禪師去瓦剌感化韃靼,討論掛靠在寺廟的田畝之事時,陛下曾經擔心自己日後會懈怠,會忘記當初風雨飄搖,危在旦夕時候,那份赤誠之心。

當時陛下問,若是他聽不下勸諫,或者忘記了爲何而出發怎麼辦。

于謙的當初的答案是:他在,就會勸諫陛下,若是他于謙不在了,代有忠良,也會勸諫陛下,應大道之行,天下爲公。

今日之大明,早已經擺脫冬序,各地奏疏繁花似錦,但是陛下並沒有被這種表面上的繁華迷住了眼睛,無論何事,皆以天下黎民爲念。

這就是讓于謙最爲欣慰的一點。

當年于謙力排衆議,廢稽戾王帝位奉爲太上皇,將還是郕王的陛下三請登基,他的這個決定並沒有錯。

只要這樣的初心仍在,那什麼問題都是可以緩解甚至徹底解決的問題。

于謙信心十足的說道:“陛下勿慮,陛下謀求王化韃靼,早在京師之戰,脫脫不花讓脫古送信入城開始,陛下就在謀劃王化韃靼。”

“時至今日,瓜熟蒂落,這賣身契買賣,陛下無論如何整飭,都無傷大雅。”

“交給臣辦就是了。”

于謙在河南坐鎮懷慶府蓮花池,主持過武涉劉家驢打滾大案,對如何處理這類的問題,很有經驗。

“於少保要如何?”朱祁鈺有些好奇的問道。

于謙笑着說道:“陛下當年曾言:利一成,則青黃可分,利二成,則垂涎三尺,利五成,則火中取栗。”

“青稻錢可是違背大明律的,但凡是超過了一成利的賣身契買賣行當,都應該處以徒刑,石景廠、勝州廠、六枝廠、遼東新煤鐵廠,可是缺人缺的厲害。”

“做奴隸買賣的,會老老實實的利一成?”

胡濙想了想補充說道:“陛下,這賣身契買賣是不是可以抽稅?”

“有道是國有國法,家有家規,不肯交稅,到時候於少保查起來,更加有理有據,令人信服。”

薑還是老的辣。

賣身契買賣最大的問題,就是他是灰色地帶,沒有規矩,既然要立規矩,自然從納稅一事下手,不肯納稅,就不能怪朝廷無情無義了。

“有理。”朱祁鈺和于謙異口同聲的說道,論陰險狡詐,朱祁鈺和于謙摞一塊,都不是胡濙的對手。

朱祁鈺想了想說道:“於少保,朕給你五千騎卒火牌,專門稽查此事,茲事體大,可隨時調動墩臺遠侯調查,朕已經交待盧忠了。”

于謙趕忙俯首說道:“臣定不負陛下所託。”

墩臺遠侯是深入虜營探查敵情的精銳,陛下甚至出動了墩臺遠侯,這代表着陛下,真的打算出重拳了。

胡濙看着面前的陛下,論信任,陛下最信任的還是于謙。

朱祁鈺拿起了襄王的奏疏,遞給了兩人。

胡濙看完了奏疏之後,笑着說道:“襄王殿下,以身犯險,只爲大明邊境安泰,防止王化韃靼大計被破壞,其心忠貞,對於雲貴川黔之局面,也是洞若觀火,鞭辟入裡。”

“臣爲陛下賀。”

朱祁鈺敲了敲桌子說道:“若是皇叔要去和林,至少跟朕說一聲纔是,朕讓武清侯派些兵馬扈從,這不到三百人的使團孤身犯險,這要是出了什麼事,顯得朕不顧親親之誼,下密詔送皇叔去送死一樣。”

胡濙愣了下,有些驚訝的和于謙對視了一眼。

朱瞻墡去和林這事,胡濙得知之後,真的以爲是皇帝下了密詔。

于謙將奏疏還給了興安,對於襄王去和林之事,于謙倒是認爲襄王並沒有做錯。

和林的三萬瓦剌人,的確是陛下王化韃靼大計中的漏網之魚,朱瞻墡去爲陛下查漏補缺,也是應有之意。

“朕打算下兩道聖旨,這第一道自然時候襄王安邊有方,有安定之功,賜頭功牌。第二道則是申飭,日後這等以身犯險之事,萬萬不能做了。”朱祁鈺做出了自己的決定,安邊有方自然要獎賞,但是這種以身犯險的事兒,還是不要做得好。

朱瞻墡是大明親王,是嫡皇叔,就算是死,不得善終,那也只能死在他這個皇帝陛下手中。

朱祁鈺似乎是不在意的問道:“對了,楊俊代楊傑昌平侯位,文武大臣可曾有什麼話嗎?”

胡濙那略微有些渾濁的眼睛,忽然閃過了一道精光,先於謙一步開口說道:“並無不妥,皆拍手稱快。”

于謙欲言又止,最終一言不發,沒有說話。

胡濙在故意搶話,于謙看出來了,陛下也看出來了。

楊傑爲何被褫奪了爵位,罪名並非辦賭坊之事,辦賭坊之事,罷不了爵,楊傑是以腹誹的大不敬治罪。

楊傑不撤靈堂,藉着靈堂生事,罵楊俊在靖安征戰安邊不歸爲不孝,就是板上釘釘的腹誹。

但畢竟是嫡子褫爵回鄉,庶子襲爵,朝中的議論聲很大。

可是胡濙卻一口咬定,並無不妥,拍手稱快。

陛下耳目遍佈京師,真實情況陛下一清二楚,明面上問朝臣們怎麼說,實際上在問他們二人的態度。

于謙爲人剛直,此時說一句實話,很可能招致陛下不悅,可讓于謙撒謊,又是難於登天。

所以胡濙才搶話,堵住了于謙的話頭。

于謙也是朝堂的老油條,既然不會撒謊,那便閉嘴。

而且楊傑罷爵,楊俊襲穎國公楊洪昌平侯爵位,還涉及到了儲君之位。

二皇子朱見澄才智普通,大皇子朱見濟又太過耀眼,萬一日後太子發生了更替,于謙這個時候的表態,怕是要讓陛下心中生隙。

“多少會有點議論,胡尚書費心了。”朱祁鈺不在意的點了點頭說道。

“爲陛下分憂。”胡濙趕忙俯首說道。

朱祁鈺的確有換太子的想法,確切的說,從立太子的時候,他就覺得有點勉強。

在大明當太子,那是要輔助大明的皇帝監國的,而不是漢唐時候,太子始終榮養掖庭,等到登基纔開始理政。

這種傳統,從朱元璋的太子朱標監國開始就是一種慣例。

朱見濟的賢能,所有人都看得到。

但是看胡濙和于謙的態度,換太子的事,比當初廢朱見深太子位還要麻煩的多。

于謙拿出了一本奏疏說道:“陛下,大皇子和稽王聯手,破獲了第一起疑案,京師人人稱讚。”

胡濙嘆了口氣,于謙到底還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

大皇子朱見濟至今未曾封王,于謙這個時候提起這件事,也是在提醒陛下,該給朱見濟封王了。

一個皇子和一個親王打擂算什麼事兒?

朱祁鈺其實想過這個問題,他想封朱見濟爲郕王。

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688章 康國公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八章 有內鬼!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
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967章 不動如山,侵掠如火第688章 康國公第六十六章 南下!南下!南下!第二百三十二章 膽大包天第870章 就差臨門一腳第850章 撫卹變嫁妝,孃親嫁了人第一百七十一章 還是做成了一鍋夾生飯第988章 生命的“薯光”第四百四十七章 你們要逼宮嗎?第五百零七章 這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第四百五十三章 拿來與大思辨第689章 某平生不善鬥,唯好解鬥第六百零一章 男兒有淚不輕彈第五百六十五章 立皇嫡子爲太子第三百六十二章 捨本逐末,禮樂崩壞第739章 我只要足夠爛,你就不能王化我!第六百二十一章 九百萬牛之一毛第916章 大軍凱旋,進國公授奇功牌第651章 還天下萬民一個太平盛世!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767章 強龍硬壓地頭蛇第二百零二章 天怒人怨的政令第702章 山不向人去,人自上山來第四百三十九章 四時之序,生機斷絕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六十章 三千對八萬,優勢在我第一百三十三章 飛在天上了第一百四十章 英名無損,功業無瑕第968章 俱往矣,還看今朝第951章 微雨見晴,六合清朗第895章 惟願華夷一文軌第910章 作爲進士的自我修養第946章 六十六車的儒教經典第七十章 位極人臣,封無可封第三百四十章 趙輝伏誅 還有同謀第四百零三章 海的那邊是什麼?第四百七十二章 大明的地理大發現,自漂流鴨始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五百零五章 千古悠悠,有多少冤魂嗟嘆第一百九十六章 來自太太團的支持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陛下的成長第970章 紙貴墨貴,書就貴,讀書就貴第三十一章 兵權旁落之始第三百九十六章 是我、有我、無我第一百八十七章 喜寧伏誅第830章 什麼是天命?第二百零七章 羣臣惶恐 京師非議第四百零七章 陛下不唱紅臉,也不唱白臉第749章 只要價格合適,絞死自己的絞繩也可第五百四十七章 大明人的善良第644章 四海宗盟魁首第674章 亡國之君的亡國三策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一百一十六章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四百三十一章 以泰安宮爲準的標準時第664章 貫城塞擁 流言四起第766章 朕不敢收的錢,坐寇也敢收!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四百二十四章 這就是賢臣良相?第二百六十七章 前方劍戟 身後毒蛇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八章 有內鬼!第一百八十四章 抓捕喜寧的超級長跑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二百九十七章 皈依者狂熱第三百二十八章 鏡像級復刻第873章 瓦剌人沒有武德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五百三十九章 英雄難過美人關第834章 雖然沒有軍事天賦,但仍是優秀統帥第989章 唐興,我李賓言與你不死不休!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主人只有一個第987章 天生的航海家完成了環球航行第881章 昂貴二字都顯得廉價第三百六十六章 看他煤山起第三百三十八章 推賢讓能,庶官乃和第十四章 幫他們體面!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680章 豺狼虎豹,吃盡血肉!第五百六十四章 小狐狸和老狐狸對飈演技第三百四十九章 老鼠給貓系鈴鐺第五百五十七章 你能信任的只有陛下!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四百七十八章 朝廷敘事風格的小小變化第五百九十九章 顒顒十目窺,齪齪千人指!第732章 不能拼命啊,拼命還怎麼賺錢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五百七十六章 巾幗不讓鬚眉第二百五十二章 三倍利,則無法無天第879章 國祚綿延,要靠搶第一百八十章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第十六章 還是殿下說得有道理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一百七十三章 天壽山正統陵寢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