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集寧城的泰安門

欣克敬不喜歡錶現自己,他和陸子才一起完成了《解剖論》,世人或許會記得陸子才的名字,忘記了他,但是他不是很在乎。

陛下提到他們的時候,從來都是一起,授勳也是一起,榮譽也是一起,這就夠了。

全天下有幾個人有奇功牌的?

欣克敬就有一枚,足慰平生了。

若是沒有陛下,他就是和那些寂寂無名的太醫一樣,是個普通再普通不過的良醫,僅此而已了。

但是有了陛下,這一切都不同了,他成了岐聖門廷的一聖之一,在太醫院他同樣是閻羅,出了太醫院,他就是起死回生的聖人。

胡長祥最近考到了太醫院,是個很勤快的讀書人,而且見血不是很怕,雖然年紀大了些,不過十分的勤勉。

欣克敬完全沒有把胡長祥和胡濙聯繫在一起。

胡長祥也從來沒說過自己是禮部尚書的兒子,他主要怕捱罵,胡濙的名聲,可不太好。

在仕林之中,胡濙有投獻之嫌。

何爲投獻呢?

就是盡忠竭力效忠皇帝,就是投獻,這股風氣從明初就有,任何一個給大明皇帝效命的文臣,都是投獻的人。

止投獻這種風氣,自明初就在仕林裡非常廣泛。

欣克敬當然不會把胡長祥和胡濙聯繫在一起,胡長祥太老實了。

胡濙的滑,已經是舉世皆知了。

欣克敬帶着十數名太醫來到了燒燬的集寧府,這裡被毀的乾乾淨淨,已經有掌令官帶着民夫和百姓,在營建新的集寧府了。

集寧城內的房屋被縱火燒燬了大半,剩餘都被大明的工匠們給拆了。

同行的還有工部營繕司郎中、石景廠總辦蒯祥,他本身就是營建城池的一把好手,在營建京師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

新的集寧府正在大明皇帝的引領下,大明百工的指導下,大明百姓的勞動中,緩緩的新生。

一場大火燒燬了集寧,也是這場大火,讓這個古城再次涅槃重生。

欣克敬帶着胡長祥,帶着大明的太醫,培訓着大明的軍醫和府醫倌。

大皇帝總是如此的慷慨解囊,他們寫下了的圖文並茂的解剖論,已經被雕版印刷而成,所有的醫倌,都要經過太醫的培訓才能行醫。

欣克敬非常的辛苦,主要是授課和坐診。他不負責處理奸細,一應都會送到太醫院去。

胡長祥也非常的辛苦,這些知識,他從未接觸過,只是聽父親說起過一些,一些過去始終無法理解的問題,開始迎刃而解。

就像黃疸爲何會讓皮膚變黃一樣,人類和一些動物似乎沒什麼區別。

比如血是紅色的,比膽汁是黃色或者黃綠色,比如大部分的五臟六腑也完全相同,比如人和兔子一樣,在胸腔都會有一層膈膜。

人類和猴子居然可以那麼的相似,甚至連病都相同,猴子卻比人類蠢了那麼多!

當然這是相比人類而言。

但是鳥類的骨骼是中空的,人的骨骼卻是實心的,這一切似乎都非常奇妙。

陛下給大明的醫倌們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胡長祥忽然覺得自己這糊里糊塗的一生,有了點新的目標。

于謙不斷奔波也十分的辛苦,大明軍在集寧也非常辛苦,但是這份辛苦,總是見到了回報。

大明的官道驛路很快就平整好了,人走的多了自然有路,只是皇帝一聲令下,這些路邊變得寬闊,變得平整,變得不那麼的泥濘。

整個集寧的周圍建起了新的村落,這些村落的周圍種上了大豆、菜瓜、火麻,鬱鬱蔥蔥,長勢喜人,就如同那新生的集寧府。

當然這些菜瓜多數都會賣到宣府或者大同去換鹽、鐵鍋、農具這些生活必需品。

大明的掌令官說的很明白,他們的農具和工具是借給百姓的。

太陽再次升起!

于謙打馬從官山議事臺迎着朝陽策馬而下,官道是用煤渣鋪成,不會泥濘,更不會存水,他帶着兩百校尉,一路策馬狂奔。

今天新的集寧府,夯土城牆包磚落成了。

這些磚,是集寧附近的村落辦得磚廠,他們將燒好的磚,拉到了集寧府,朝廷撲買,給予糧食供養村落。

掌令官又教給了這些生民一個道理,那就是勞有所獲,絕對沒有不勞而獲的好事。

順聖川牧場,小牛犢和小馬駒,也被送到了集寧附近,集寧的百姓拿到這些小牛犢和小馬駒養大了之後,要還幼崽給順聖川的牧場,那是大明大皇帝的牧場,欠誰的錢,千萬別欠皇帝的。

于謙路過了一個個的村落,他有點奇怪的問道:“嶽指揮,爲什麼每個村前面都會有一個踩着烏龜的人像?那是什麼?”

嶽謙拍馬而去,沒多久又拍馬而回,十分確定的說道:“雖然不大像,但的確是龍蛇真武大帝像,這裡的百姓未聞王化數十年,他們不知道真武大帝像是什麼樣。”

“但是他們確信是真武大帝來救他們,所以,纔會擺真武大帝像。”

“他們確信,陛下就是真武大帝轉世!因爲永樂年間,就有這樣的傳聞了。”

于謙點頭,略微有些呆滯,不過也是好事,總比他們在家裡豎起大皇帝像,那是大不敬和僭越之罪。

哪個皇帝會接受泥塑像?

當然于謙並不知道,後世有個韃清朝,就搞泥塑皇帝像…泥塑彩繪雍正像。

于謙是個大明的臣子,他認爲集寧這一切的變化,都是因爲大明皇帝纔有的,這些百姓當然要奉祀真武大帝,也要效忠大明!

若是如此,他們還要作亂,還要復叛!大軍進剿,掃庭犁穴,即便是陛下也不能私宥!

于謙打馬來到了新的集寧府,東方升起的朝陽,灑在了集寧的東門的字之上。

【泰安門】

“這名字好。”于謙勒馬下了馬,看着這字跡,頗爲滿意的點頭說道。

嶽謙笑着說道:“這是武清侯點的名字,說東門必須是這個,太陽升起的方向,必須是泰安門。”

于謙瞬間笑了出來,石亨還是這性子,一如既往、變着法的拍馬屁。

一個好好的大明的武清侯,怎麼染上了這麼個習慣呢?

泰安門取自國泰民安,但是這名字,石亨點的名字,基本肯定了,指的其實是陛下的泰安宮。

這個集寧上上下下,都寫滿了忠誠!

“蠻好的。”于謙不住的點頭。

大明的軍隊忠誠於陛下那是應該的,也是需要表現的。

否則萬一哪些個臣子,在京師不停的忽悠陛下,在皇帝的耳邊喋喋不休。

說什麼大軍在外或有奸佞,或者說什麼,前宋時候,趙匡胤陳橋驛黃袍加身,或者說什麼大軍停滯不前,心懷二心之類的怪話。

這仗還打不打了?

至少這泰安門三個字,送到京師,陛下肯定罵一聲馬屁精,不過宵小奸佞的讒言反而顯得無聊了。

因爲石亨還是那個石亨。

這也算是將士們的自保手段了,實在是被興文匽武給折磨的有些反應過度了。

護城河在營建,和萬全一樣,有緩坡。

但是集寧府的城牆並非方方正正的,而是伸出去了一個又一個的炮臺。

這些伸出的炮臺,是講武堂的一個成果,大皇帝說要有緩坡,點醒了那些講武堂的將官。

緩坡的目的是將敵人固定在設計線上,如何發揮炮火的強大威力呢?

這些伸出去的棱棱角角,就是講武堂的將官們集思廣益畫出來的。

爲了防止伸出去的炮臺被直接摧毀,還有炮臼,火炮其實是稍微低於城牆,並且內鑲鋼柱勾連,即便是磚石、夯土被擊破,那些鋼柱也會抵抗炮彈的能力。

于謙巡視了城牆之後,頗爲滿意,至少集寧的這些生民,用自己的雙手,用勞動換取了報酬的同時,也的確給了他們一個新的庇護之地。

于謙下了城牆之後,就來到了新的集寧府邸,見到了王復。

“王初陽,你爲何如此失魂落魄?”于謙示意左右打開府門。

這處府衙不算恢弘,但是卻是功能齊全,制臺、藩臺、臬臺、道臺、府臺一應俱全。

制臺是都指揮使衙門,藩臺是布政司衙門,臬臺是按察司衙門,道臺是巡撫衙門,府臺是知府衙門。

道臺又稱巡守道,巡撫和鎮守的合稱,若是不設巡撫,沒有鎮守,也會有糧道、鹽道、商道的官吏在此辦公。

大明的官僚是一個溝通上下,非常精密的機構,這個機構能夠用好了,那就是天下大幸,用不好就是官僚僭越皇權。

髒事兒都是皇帝的,利益都是官僚。

比如正統十三年的選秀,立刻就變成了羣魔亂舞,就連趙輝也居中高價賣了一個稽戾王看上的女子給刑部侍郎齊韶。

回過頭稽戾王突然討要,齊韶被趙輝聯合王振,坐罪給殺了。

王復深吸了口氣,無奈的說道:“陛下是對的。”

于謙嗤笑的問道:“王初陽,你當初在朝堂上,陛下盛怒之下,你可是絲毫不畏懼,頂着雷霆之怒,也要和陛下辯一下,這怎麼現在突然說,陛下是對的呢?”

王復頗爲無奈的說道:“唉,一時糊塗啊。”

王復雖然被革職了,但是他的功名還在身上,如果陛下再啓用他,他還是能回朝做官的。

因爲他的名字,還在吏部、禮部,但是禮部胡濙那關過得去?還是王直那關過得去?

王復頗有點心灰意冷的說道:“陛下是對的啊,百姓只要有組織,離開了縉紳可以活的很好,甚至可以活的更好!”

“但是縉紳離開了百姓,唉。”

“最近抓了不少的奸細,都送太醫院了,多數都是鄉紳豪強。”

王復從那天開始安置百姓的時候,就發現有人把手伸進了百姓的糧倉,但是當時他無暇細想,等開始抓姦細之後,一條條魚被逮到。

百姓哪有當奸細的資格?

全是這幫人,吃了這頭、吃那頭,吃不夠。

于謙搖頭說道:“你當初在朝堂上,有這等理解,還會被革職嗎?”

“現在跟我說沒用,得找陛下說去,那你還得能見到陛下,你覺得有機會嗎?”

王復立刻搖頭說道:“我,王初陽,好歹是正統七年的進士出身!那也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考出來的,我能走你這個門路?你肯舉薦,我還不肯去呢!”

正統七年的進士出身,那在大明也是人中龍鳳,傲氣自然是有的,王復當初認爲自己是對的,朝廷收稅就是與民爭利,就是橫徵虐斂,並且爲此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並且親自實踐,證明陛下是對的。

王復忽然眉頭一展,樂呵呵的說道:“掌令官也蠻好的,至少還在爲大明做事不是?我這算不算棄筆投戎?”

“等我慢慢爬,到時候,再站到朝堂上的時候,陛下會不會特別驚訝?”

于謙想了想說道:“然後再把你革職一遍?”

王復沉默,他從來不知道于謙的嘴皮子這麼厲害,平時不反擊,原來真的只是脾氣好而已。

于謙打量了一番王復說道:“你這身子骨,還是安安心心的待着吧,軍伍是個歷練人的地方,等回頭,我回京了,跟陛下所說,就說,王初陽認錯了,陛下把他召回來吧。”

于謙不是揶揄,王復是個不錯的臣子,至少對大皇帝是忠誠的。

只是在道路上有些分歧,國朝用人之際,能夠幡然醒悟,也是好的。

王復滿是笑意的說道:“這就是於少保外行了,這天底下的將軍多數都是虎背熊腰,可是也有別的猛將,名曰猿臂蜂腰,比如那太史慈,就是猿臂善射,弦不虛發。”

“窮文富武,我可是擅騎射,雖然比不得武清侯,但是亦有獨到之處。”

于謙眉頭緊皺的問道:“你打算做什麼?”

王復笑着說道:“我已經報名去參加夜不收了,而且也試訓了,等着瞧,我文官沒得做了,還能做武官!”

WWW_тt kan_¢O

于謙看着王復的模樣,眉頭緊皺的說道:“你確信你要參加夜不收?去歲三千夜不收,僅僅活下來不到一半,深入虜營,隨時亡命,你要是拖了別的軍士的後腿,陛下定斬了你不可。”

于謙主要怕王復害了別人。

王復卻搖頭說道:“我不會拖人後腿的,我找於少保有正事。”

“最近好多韃靼人投獻各村寨,這要不要收?”

“韃靼王不幹人事啊,他們賣了牲畜之後,換了銀幣,卻不換生活用的東西,韃靼的百姓,有點活不下去了。”

此時此刻,正如彼時彼刻。

永樂年間爲何有那麼多的韃靼部族,要投靠大明?

情景復刻了屬於是。

于謙點頭說道:“以戶打散,散入山外九州各農莊,翻不了什麼天,收了吧。”

什麼是政治勝利,這就是政治勝利。

于謙看着王復的背影,嘆了口氣,夜不收的確是立功的好去處,但王復來年,怕是隻剩下了一個衣冠冢了。

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寫在十月末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
第646章 大昏君的豪宅第868章 當了這麼些年的狗,豈不是白當了?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五百八十章 景泰十六姓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一百三十六章 是非曲直,難以論說第776章 工業革命的本質就是燒開水寫在十月末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一百零九章 一點微小的工作(均訂加更)第682章 斷人財路,如同殺人父母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三十九章 來都來了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996章 崇王 沂王,就藩海外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二十二章 合理?合理個…第四百九十六章 陛下,奇觀誤國啊!第八十九章 你在教朕做事?第913章 金山銀山手頭過,一釐錢也不敢沾第五百九十六章 窮不過三代,因爲沒有第四代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722章 大明,向來重信守諾!第831章 對和林龍庭,掃穴犁庭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760章 伊凡三世的遊記第二百二十二章 解剖論第二百七十二章 此乃亂命,臣不奉詔第四十三章 大明失去了自信力第四百四十九章 地獄就在人間第三百七十一章 改土歸流的本質第724章 用愛消滅仇恨第943章 魏景陽什麼東西,也敢用景泰二字?第764章 達則混吃混喝,衰則反咬一口第四百四十五章 是陛下抄襲我的理論!第753章 既要又要的道長困境第六百二十章 大明財經事務的基本底色第二百二十五章 判官筆和硃筆的重量第773章 白花花的銀子給了窮人,造孽啊!第三百九十一章 當忠犬變成野狗第二百七十一章 如此苛刻,恐天下非議第三十五章 朱祁鎮在陽和第五百二十五章 王復點檢軍馬,大石天山狩獵第三百二十五章 天下利來,天下利往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911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第六百零八章 小農經濟蛻變的必要條件第三百七十三章 大明皇帝也不行!第897章 喪心病狂的大明皇帝第五百八十四章 忠心耿耿王諮政第一百七十二章 計劃委員會第二百一十九章 發現一個,砍一個第一百三十四章 削太上皇帝號(均訂加更)第648章 棄西域,則天下難安第三百二十七章 大皇帝的七宗罪第五百八十八章 利劍高擎 蕩塵滌垢第734章 國之柱石?國賊也第907章 與其說個人道德敗壞,不如說無能第三百五十七章 無聲的抵抗(恭賀“Cz丶”成爲本書盟主!!)第五百六十六章 裝在套子裡的人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一百九十七章 發財的大好良機第一百五十章 國運之爭第十五章 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第一百六十五章 下坡的時候,踩一腳油門第一百三十七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三百七十四章 不如送於陛下!第746章 速送三千女婢,平息陛下怒火!第二百六十章 勃勃生機第939章 引經據典等於懂的都懂第697章 陛下爲何謀反?第805章 幾匹怪異的蒸汽馬第一百一十九章 拿這個考驗皇帝?第三百四十二章 商舶稅十抽一,給銀再減四分第912章 宣皇是誰?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三百五十八章 那隻能苦一苦勢要豪右之家第五百三十七章 你想跟我火併?第五百五十一章 高道德劣勢怪圈第998章 大道之行,天下爲公第六百一十七章 給你機會,你不中用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754章 醉生夢死渾渾噩,花天酒地昏昏沉第五百一十七章 面刺寡人之過者第928章 以言降罪的無道昏君第三百九十九章 呂洞賓與狗,大明與番夷第六十五章 銃發太上皇者,郕王也!第909章 以糧草爲餌,貪功冒進第二百五十一章 大皇帝陛下財務狀況良好第五百零九章 狼子野心,昭然若揭第711章 世世相保,垂利無窮第五百八十五章 大石先走我殿後!第894章 必殺謙,始可和第二十三章 不得人心庶皇帝第二百六十八章 如有抵抗,格殺勿論第五百四十四章 有的時候,處罰也是一種保護第六百二十四章  時來頑鐵生輝,運去黃金失色第四百四十章 銜令者,君之尊也第一百零六章 噤若寒蟬(均訂加更)第五百五十二章 大明今日好,明日好,日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