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當街殺之

漢使向來以剛硬著稱,且不說那久負盛名的張騫、班超、王玄策之人,這些都被人編纂成了話本,世人耳熟能詳。

西漢時候有一個名叫罽賓國的地方,這裡不屬於西域都護府,距離長安兩萬兩千裡。

漢武帝時候,大漢通使罽賓國。

罽賓國的國王烏頭勞,覺得大漢天兵不能至,就剽殺漢使,搶劫財物,後來烏頭勞死後,兒子繼位,大漢再遣使至罽賓國。

這次出使的是邊關的一個都尉,姓文名忠。

這兒子和老爹一個性格,罽賓國王覺得漢使富裕,就想把漢使給殺了劫財。

都尉文忠不慣着他,直接把罽賓國的新王給殺了,另外立了一個王。

這就是漢使的做事風格。

什麼時候漢使羸弱?

兩宋。

王安石變法圖強,宋神宗支持,轟轟烈烈的熙寧變法開始了。

而當時的大將王韶,作爲新法的擁躉,任通遠軍知軍事,對西夏展開了攻伐,擴土米脂、義合、浮圖、葭蘆、吳堡、安疆等寨。

熙河開邊,爲北宋擴地千里,建熙河路。

等到宋神宗死後,宋哲宗登極,高太后臨朝稱制,司馬光、文彥博、劉摯等人把持朝綱。

他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返還熙河開邊建立的熙河路給西夏。

司馬光對付西夏:止有二策,一者返其侵疆,二者禁其私市。

朝中大臣呂大防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問司馬光‘失洮蘭之土,則他日隴蜀之患,不可不豫爲之防?’

你現在軟弱的割地,日後關隴地區再起兵患,該怎麼辦啊?

司馬光惱羞成怒,呂大防立刻就被罷免,而後一貶再貶。

樞密院同知樞密院事安燾問司馬光:自靈武以東,一直是中國故地,先帝興問罪之師而收復,就這麼送回去了?

而後安燾就變成了閒散職位,不再視事。

元祐元年六月,西夏遣使問北宋朝廷索要蘭州、米脂等地,在北宋的皇宮裡,當着文武百官,西夏使者對着宋哲宗說道:“神宗自知錯!”

一個蠻夷的使臣,在朝堂之上,對着中原王朝的皇帝,說你爹應該知錯!

十一歲的宋哲宗受不了羞辱,起立變色,怒,甩手離開。

最終,司馬光還是割讓給西夏包括米脂、浮圖、葭蘆、安疆的四寨之地。

司馬光、文彥博等人割地之舉,有沒有讓西夏感恩戴德,感激涕零?

割地之舉,只換來了西夏的輕視和鄙夷,曰:夏人得其地而不有,侮慢如前。

司馬光在元祐元年二月廢除募役法、六月廢將兵法、七月割讓四寨、八月再廢青苗法,九月病死,可謂是緊趕慢趕,不捨晝夜,在死前把王安石的新法,全部廢除,司馬光這才心滿意足,死而瞑目。

唐興作爲天使,對這等修文德以來之道,用愛消除仇恨的鬼把戲,向來嗤之以鼻。

蠻夷者,畏威不畏德。

洪武年間的當務之急是打掉元昭宗的北元朝廷,證明天命所歸,令天下懾服,保證南北皆爲大明之土,防止分崩離析,纔不得不修文德以來之道。

到了永樂年間,太宗文皇帝五徵漠北、郡縣安南、任呂宋總督、六下西洋(第七次在宣德年間),哪有一絲修文德的意思?

唐興是個武夫粗人,他可不管那麼多彎彎繞繞的道理,雖然那些道理,真的很有道理。

在他看來,貫徹陛下的意志,纔是武夫的第一要務!

陛下要讓黎越僭朝徹底亂起來,那黎越僭朝就必須要亂起來,耶叔來了也不管用!

唐興和柳溥交流了一下關於黎越僭朝的局勢,才發現,這黎越僭朝本來就很亂,和倭國都差不多。

黎利建立了黎朝,黎元龍作爲繼任者死的不明不白,這兄弟鬩牆的戲碼已經上演,而朝中各個利益集團,各懷鬼胎。

以鄭氏爲首的武勳,把持軍權;

以莫氏爲首的士人,掌控朝政;

以阮氏爲主的地主,掌控鄉野。

想要讓黎越僭朝徹底亂起來,那就得找到那個關鍵先生。

毫無疑問,此時黎越僭朝維穩的關鍵先生,就是這個元國公阮熾。

阮熾乃是廣南阮氏家主,有阮主之稱,橫山以南順化、廣南之地都是阮氏的地盤,甚至囊括了部分佔城的土地。

而阮氏的背後,還有一衆大明莊園主的支持,也是出口糧食的主力。

阮熾的女兒阮氏英是宣慈太后,外孫黎濬(黎邦基)是國王,權勢滔天,而黎宜民在宮變之後,殺掉了阮氏英,卻留下了阮熾,目的就是維持朝中穩定。

阮熾就跟村裡的耆老一樣,負責調和各個利益集團之間的矛盾,算是和事佬的角色。

柳溥斟酌了一番說道:“要不我們和黎宜民商量下?如果有他控制的禁軍配合,不愁殺不掉元國公。”

“需要嗎?”唐興滿是疑惑的問道:“是這升龍城(河內)很複雜嗎?滿打滿算才六十一條街,還沒有匠城地勢複雜啊。”

柳溥頗爲猶豫的說道:“可是元國公住在皇城之內。”

升龍城的內城分爲禁城和皇城,禁城就是安南國王住的地方,皇城是朝中貴戚住的地方。

坊牆高聳,有守衛巡邏,不是那麼好進的。

柳溥雖然是黎朝的大要太尉,官居二品,但是並不視事,不掌兵權,所以在柳溥看來,這禁城難進。

唐興笑着說道:“我又沒說要偷襲,偷偷溜進去啊。”

“那要怎麼殺?”柳溥滿是不解的問道。

唐興頗爲肯定的說道:“當街殺之。”

“當街殺之?!”柳溥大駭,這離開大明才幾年,大明的使臣都如此暴躁了?

唐興點了點頭,不由得想起了猛人袁彬,若是袁彬在此,直接闖進去,剁了阮熾的腦袋就行了。

唐興點了一個位置說道:“柳溥,你來動手,我們暗中協助。”

“伱手下還有二百餘精兵追隨你左右,都是你的嫡系,這次你負責攔截,然後當街誅殺阮熾,將腦袋帶回禁城,扔到黎宜民面前。”

柳溥心驚,他從廣州府逃離的時候,帶了近五百的軍士一起逃離,來到升龍城的時候,就只有三百人了,其他人都跑了。

這幾年斷斷續續有人離開,眼下僅剩下二百親衛,這些親衛,是他最後的力量。

大明天使連這個都知道!

柳溥咬了咬牙說道:“設伏之地,自然是在皇城之內,你的人怎麼進去?”

唐興理所當然的說道:“走進去啊,不然呢?”

柳溥沉默了片刻說道:“那我的人呢,怎麼進去呢?”

“到時候就知道了。”唐興再次說道。

柳溥見問不出什麼,牙一咬說道:“後日早上上朝之時動手如何?!”

“嗯。”唐興站起身來,離開了柳溥的家宅,走入了黑暗之中。

次日的傍晚,唐興帶着兩個緹騎,還有刺探消息、深入虜營的墩臺遠侯等共計二十三人,換上了黎朝禁軍的裝扮,大搖大擺的走進了守備森嚴的皇城之內。

唐興等二十三衆,可是地道的黎朝禁軍,如假包換!

二十三人,人人都有有信牌,辦理一個禁軍的信牌,只要三枚銀幣。

如果想當個校尉,那就得十枚銀幣了。

官長門,是唐興今天駐防的地方,一直到明天早上上朝之後,再次換防。

唐興本來還擔心柳溥會爽約,但是到了快要關城門的時候,柳溥帶着二十餘人,出現在了官長門。

柳溥也親自到了。

“這眼瞅着日落西山,某還以爲你不來了。”唐興關上了官長門的城門,拍了拍柳溥的肩膀說道:“某還以爲你到了黎朝,就變成了膽小鬼呢,到底還是大明武勳。”

“膽氣還是有的。”

柳溥走進了城門還不敢置信的說道:“這個官長門是元國公阮熾上朝的必經之路,這官長門的防務,一直是他的心腹啊。”

“你們…你們…”

唐興拿着手中的信牌敲了敲說道:“有道是有錢能使磨推鬼,陛下臨走的時候,給了我五萬銀幣,提督城門的的確是阮熾的心腹,可是也就三百枚銀幣,就把這信牌辦好了。”

“信牌,真的!”

倭國京都府的銀閣寺守備,只需要三枚銀幣就可以買通。

不過唐興話沒說全,陛下把錢給了徐承宗,是活動經費,唐興是“主動請纓”。

唐興繼續說道:“明日城門一開,你帶着二十餘人直奔阮熾,其餘人等,不用擔心,殺完人之後,你的人趁亂換上衣服離開,衣服都給你的人準備好了。”

黎朝的官制,是全面仿照大明設立的,越人言:食既無冗,責實有歸,大小相維,輕重相制。

而阮熾除了元國公的爵位外,還有太師官品。

阮熾該死嗎?

站在大明的角度他該死,正統十二年,阮熾聚兵千餘,立柵挑塹,佔據廣西憑祥縣地方,殺三百餘人,掠五百口。

兩廣官吏皆義憤填膺上奏請伐,最後王振下令:計議長策,嚴督所屬,整兵防禦,以防邊民犯事。

這件事不了了之。

在唐興看來,阮熾,十惡不赦,當誅!

阮熾的身邊站着一男子,十五六歲的模樣,器宇軒昂,半擡着頭,眼神看着偌大的官長門,等待着上朝。

“那青年人是何人?居然站在阮熾的前面?”唐興面露凝重的問道,此人雖然年紀尚幼,已然有了幾分凌厲之氣。

柳溥低聲說道:“此人便是安南嘉王,也就是黎宜民的四弟,黎思誠,今年十六歲,內外皆稱其賢王,手段非凡。”

“羽翼尚未豐滿,若此人爲王,黎朝必安,要將他一併剷除嗎?”

唐興搖頭說道:“不用。”

陛下的目的是讓黎朝亂起來,若是連黎思誠一起殺了,黎宜民豈不是坐穩皇位,白撿了便宜?

唐興要平衡黎宜民和黎思誠,老大和老四之間的實力,讓他們在朝堂上撕咬火併,而不是真的要扶持黎宜民坐穩王位。

“好。”

官長門在鼓聲中緩緩打開,黎思誠站直了身子,走進了城門,阮熾慢了三步,也走向了官長門的城門。

就在黎思誠剛剛走出城門的時候,柳溥帶着十餘人突然衝了出來,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將阮熾亂刀砍死在地。

柳溥渾身是血的提着阮熾的人頭站了起來,看着惶恐不安的衆多臣工,厲聲說道:“看什麼,奉命剷除亂臣賊子!上朝去!”

柳溥說完,提着腦袋向着昭陽殿而去。

邵陽殿大約等同於大明的奉天殿,乃是朝會所在。

柳溥就這樣提着阮熾的腦袋,一步一步的走進了大殿之內,沒人敢攔,他將阮熾的腦袋往地上一扔,大聲的說道:“聖上,亂臣已經伏誅!”

黎宜民猛地站了起來,大驚失色!

他從來沒有下過要殺了阮熾的命令!

柳溥居然說是他下的命令!

柳溥冷眼看着黎宜民,他的身後是一衆黎朝官吏。

若是這個時候黎宜民矢口否認,他這個王位還有的坐嗎?

在黎朝官吏看來,黎宜民就是典型的卸磨殺驢,誰還肯聽?

黎宜民攥着拳頭,看着柳溥,咬着牙,一字一句的說道:“柳太尉真是老驥伏櫪,壯志未酬!”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是曹操的詩詞,黎宜民學過漢學,也在升龍城的國子監讀過書,他就是用典,告訴朝士,這是柳溥自己的決定。

但黎宜民並沒有否認是他下的命令,也就是咬着承認了他下了令,誅殺逆賊。

黎思誠見狀,面色潮紅,往前站了一步大聲的說道:“阮熾擅權開釁威逾人主,柄臣擅國違天逆理,專事阿黨,利惑君心,阻塞義理之路,多不法罪,死有餘辜!”

阮熾是黎思誠極其重要的支持力量。

尤其是黎宜民殺掉了阮熾的女兒太后和外孫之後,阮熾除了支持他黎思誠外,已經別無選擇。

現在,阮熾被殺了,而且近乎於羞辱的方式,死在了官長門。

黎思誠很想發飆,但是眼下還不是時間,他羽翼尚未豐滿。

而且最怪的是,什麼時候黎宜民居然和柳溥搞到一起去了?

所以黎思誠只能選擇暫時蟄伏,說阮熾該死,暫不發作。

黎宜民慢慢坐下,看着衆多臣工,沉默了片刻說道:“誰還有異議?”

前文搞錯了,河內在那時候是東都,清化是西都,但是叫升龍皇城或者升龍城,前文也已經改了,這個黎思誠是黎聖宗,在黎朝有聖主之稱,算是一個很厲害的人物。求月票,嗷嗚!!!!!!!!!!

(本章完)

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688章 康國公
第六百零九章 海外市舶司第822章 比殺了他還難受第五十二章 英烈冊與英烈祠第758章 在牢房裡處理國事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二十三章 大明掘墓人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子北狩第三百七十五章 四萬裡水路第六百二十五章 皇帝陛下,不覺得羞愧嗎?第841章 天下第一陽謀?第八十六章 老歪脖子樹第二百八十九章 鈔關商稅不能免第853章 有志報國,無財請師第793章 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第886章 交趾的歷史定位問題第三十三章 國體之根本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三百四十一章 喪盡天良,該下十八層地獄第三百七十二章 散裝南直隸第857章 緣,妙不可言第一百九十二章 朱祁鎮:壞了,我成替身了第二百二十七章 人間閻羅第五十章 瓦剌人的狂悖第846章 一句話,抵得過千軍萬馬第837章 就像是貓爪子在心裡撓一樣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663章 苦一苦大明百姓?第十八章 我們的身後,便是京師第四百二十章 過猶不及 舊事追罰第655章 沒有孔府,山東煥然一新第三百一十二章 賺錢嘛,不寒磣第675章 在一聲聲號子聲中,寶船下水第706章 大明百姓的性情大抵是隱忍的第四百四十二章 大明皇家學會第六百三十八章 大明的基石不能有任何鬆動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750章 土地是什麼?土地就是根兒第十一章 誰給你的膽子第四百五十二章 羅馬正統在大明第五百三十章 勞動使人自由,工作賦予人權第四百九十三章 廩盈法第791章 石景廠價值三十四萬銀幣的牌額第一百七十章 隨他們去吧第二百四十五章 送太醫院第926章 天子一怒,伏屍百萬,流血千里第二百七十九章 人妖物怪 洗心革面第一百九十三章 今日無事第705章 白鹿洞書院第956章 景泰一二式定裝火銃第二百章 高端洗地法第六百三十一章最有權也最有錢第901章 既然大明要這頭顱,那便拿去第八十一章 要想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第二百三十七章 有什麼話,跟陛下說吧第772章 胡尚書的殺手鐗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四百六十六章 等速、等距、等速度比螺旋線第780章 升龍城不戰而降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第720章 再見鐵鎖橫江第四百九十一章 登聞鼓響了第一百五十二章 陛下又一個奇思妙想第752章 工匠貴族化?還有這種好事?!第858章 被皇帝給擺了一道第五百六十八章 打斷施法第859章 兩難自解,你看如何?第964章 純粹數學和自然機械論第六十四章 援軍將至第二百四十四章 禮教吃人第872章 人在家中坐,雷從天上來第685章 給他們機會,他們也不中用啊!第四百六十五章 離線國王制之我在大明當琉球王第658章 人生就是生下來,活下去第652章 公者千古,私者一時第十九章 是于謙要保你!第三百六十七章 看他煤山崩第四百八十七章 十萬銀幣換一塊奇功牌,換不換?第743章 再授奇功牌第七十七章 少保第五百七十九章 脫脫不花在津口第686章 記賬貨幣第六百零五章 海洋會議——論海權第823章 治國修身平天下,掃清天下不平事第922章 不裝了,攤牌了,爺,投明瞭!第一百二十二章 胸章胸前掛(均訂加更)第三百二十一章 爛泥扶不上牆的兵部尚書第三百九十章 第一杆冠軍旗第885章 最好欺負的便是佃戶第654章 正天下之不正,合天下之不一第659章 一騎絕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第三百六十四章 天賜的發財良機第四百四十四章 這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第二百六十四章 在算學上,繼往開來第一百五十九章 臣等日夜懸切第一百四十六章 陛下家宅安寧第一百一十三章 重鑄蒙兀榮光!第876章 貢院大火,九十貢生俱成灰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欲借劍斬佞臣,黃金橫帶爲何人第688章 康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