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

第382章 皇史宬的鹹魚們

隆慶三年春三月的一個下午,日頭偏西。

太常寺少卿兼國子監司業蔡茂春,一身嶄新的官服,意氣風發地站在皇史宬門前。

此時的他,改投到同鄉李贄門下後一路仕途通達,平步青雲!

他轉頭看向身後三十多歲的儒生,“孺東?可知這皇史宬來歷?”

身後此人名叫徐貞明,字孺東。

江西貴溪人,二十出頭就中了舉人,然後考了十幾年會試,就是考不中。

於是到處尋師訪友,好學向上。

後來做過同鄉前輩的幕僚,一邊學習經義,一邊幫助前輩處理政務,在西北待過近十年。隆慶二年,又未中。

前輩實在看不過眼,就把他舉薦給了同科蔡茂春。

蔡茂春考究過徐貞明,發現這位經義寫得不如何,但是很有實幹。地方政務,尤其是西北水利農種,還有邊關武事,說得頭頭是道。

當然了,名士大儒們更能說,說得天花亂墜,地涌金蓮。但是能不能說細說實,言之有物,蔡茂春還是能聽得出來的。

徐貞明是位能臣幹吏!

挖到寶了!

蔡茂春心中大喜。

他心裡很清楚,西苑就喜歡重用這樣的人物,其他的不說,王國光、劉應節、龐尚鵬等人善理財,料劇繁,全被太子殿下重用。

蔡茂春知道自己此前一直在清貴邊緣衙門打轉,處理文字、打打嘴巴仗、做做文宣教化工作沒有問題,但理政實幹是自己的弱項。

現在遇到了徐貞明,對於自己來說就是大好事。舉薦給太子殿下,越能幹越會獲得重用,飛黃騰達。

可是徐貞明不管怎麼平步青雲,自己還是他的恩主,就好比李贄是自己的恩主一樣。

在官場規矩裡,恩主跟座師一樣好使,背叛者都是壞了規矩,會被官場中人唾棄。

黨羽啊,這就是黨羽啊!

對於時刻想進步的人,就是希望上面有恩主,下面有黨羽,上拉下推,騰騰地就上去了。

蔡茂春把徐貞明引入國子監,任助教,引爲心腹,隨時帶在身邊,悉心教誨培養。

徐貞明聽了蔡茂春的問話,馬上答道:“秋華先生,皇史宬原名神御閣,也名錶章庫。

嘉靖十三年七月丁丑,先皇嘉靖帝下詔在‘南內’(即皇宮外東南角)建造神御閣,用於保存祖宗神御像、寶訓、實錄等重要的檔案資料。

詔書要求神御閣與南郊的齋宮(天壇齋宮)一樣,採用磚石砌築”

蔡茂春打斷徐貞明的話:“爲何先帝特意要求皇史宬必須用磚石砌築?”

“先生,紫禁城裡宮殿多是木料所建,容易起火。南京城宮殿,多用磚石砌築,少有失火。皇史宬裡多珍藏皇家密檔,十分重要,不容失火。”

蔡茂春滿意地點點頭:“說得好。孺東,你繼續。”

徐貞明知道蔡茂春在考究自己,繼續答道。

“先帝詔書裡,在佈局上神御閣擬分爲上下二層,上層存皇帝畫像,下層存實錄。

嘉靖十三年七月十七日,神御閣開工營建。

嘉靖十五年七月戊寅神御閣竣工,爲單層磚石建築,用於存實錄等檔案;歷代先皇畫像被安排另存於景神殿內,神御閣被先帝更名爲‘皇史宬’。”

“說得好!”

一人從皇史宬宬門走了出來。

頭戴烏紗帽,穿着一件半新不舊的官服,四十多歲,顯得有些憔悴滄桑。

“秋華兄,這位兄臺對我們皇史宬如數家珍。我們皇史宬,天字一號清淡衙門,這位兄臺都能知曉典故,果真是博學強記。”

蔡茂春得意地哈哈一笑:“全宜兄客氣了。這位是皇史宬編撰袁全宜(袁鹹安),嘉靖四十一年進士,座師都是養齋公(嚴訥),跟在下是同門,還曾經共過事。”

袁鹹安連連擺手,“不敢與秋華兄相提並論啊!”

是不敢相提並論,以前兩人都是千年鹹魚,只是而今蔡茂春鹹魚翻身,他卻被挪到皇史宬,繼續做一條很有前途的鹹魚。

徐貞明連忙拱手道:“晚輩徐貞明徐孺東拜見袁前輩。”

袁鹹安拱手問道:“客氣了。徐老弟是哪一科的俊才,現在何處高就?”

蔡茂春答道:“孺東早年中舉人,可惜會試坎坷。我的一位同科好友是他的恩師,舉薦到我這裡。

現暫居國子監助教,且等後年的大試之年。”

袁鹹安羨慕得鼻涕泡都要出來了,只要進到西苑的那個圈子裡,升官就跟喝水一樣。

國子監助教好歹也是從七品。

自己熬了這麼久,也纔是從六品,人比人氣死個人啊!

袁鹹安羨慕歸羨慕,不敢怠慢兩位,朗聲說道:“今日上官蔡少卿帶着徐助教,蒞臨我皇史宬,皇史宬上下,深感榮幸。”

蔡茂春笑着說道:“老袁,你休得拍我馬屁,皇史宬雖然歸太常寺管,但你們非常特殊,屬於財政單列單位,直接由戶部撥款。

不要說我,就是我們李卿正都使不上勁。”

蔡茂春含蓄地點了一句,袁鹹安臉上浮出苦笑,嘆了兩口氣:“這都是命了。算了,不說那些喪氣的事,來,秋華兄,孺東老弟,跟我來,我帶你們參觀參觀。”

袁鹹安強打着精神,領着二人進了宬門,先是直奔正殿。

“我皇史宬由正殿、東配殿、西配殿、御碑亭、宬門等建築組成,四周圍以城牆。

宬門你們知道的,剛剛進來時驗過腰牌證件,進來後左右兩邊是東西配殿,我們現在直面的是正殿。

皇史宬正殿依石室舊制,爲磚石結構,建在高四尺三寸的石臺基,摺合新制多少米”

徐貞明輕輕答道:“一點四二米。”

袁鹹安詫異地看了他一眼,隨即繼續說道:“周圍繞以漢白玉護欄,面闊九間,長約十五丈一尺,寬七丈二,高五丈一尺。”

說完停住,與蔡茂春一起看向徐貞明。

“長四十九點四米,寬二十三點六米,高十九點二米。”

袁鹹安忍不住讚許道:“孺東老弟精通算學,有前途,比我們都有前途。”

“前輩謬讚了。”

“皇史宬正殿爲黃琉璃筒瓦廡殿頂,拱券式無樑建築,主要收藏我大明宗室皇族的玉牒、皇帝實錄、聖訓、印信等。均存放在金匱內。”

袁鹹安指着鐵柵欄門裡面說道,“正殿內存有金匱一百二十臺,另貯《永樂大典》等古籍。這些金匱每個約長四尺、寬兩尺、高三點五尺,用楠木或樟木製作,外部包裹鎏金銅皮,可防蟲蛀、黴變。

東西兩側配殿,奉太子殿下令旨,現在用來保存內閣詔書和題本的副本,正本在西苑的架閣庫裡。秋華兄,你們要找的東西,在西配殿,請跟我來。”

袁鹹安帶着蔡茂春和徐貞明參觀了一圈正殿,帶着他倆來到西配殿,這裡還另闢了一間房間,用做皇史宬編撰等工作人員的辦公場所。

正巧有一人走了出來,見了蔡茂春,都很驚訝。

“蔡少卿怎麼有空到我們皇史宬一坐?”

“田洲兄,我太常寺奉西苑之命,要召開九邊清丈田地總結大會,需要翻閱一些內閣詔書以及題本。”

蔡茂春認識此人,他就是周秉洲。

隆慶元年年底,國子學助教魏雲來因爲戶部發放的俸祿折色嚴重,面對如山的外債,以及一貧如洗的家境,一根繩子上吊死了。

他的同科好友鴻臚寺主簿袁鹹安,連同其他幾位好友都察院御史周秉洲、禮部主事李治彬等五人,爲其打抱不平,同時又爲其湊集治喪錢銀,端着碗舉着旗子到朝陽門乞討,轟動一時。

雖然在京官中口口相傳,贊爲朝陽門五義,卻被高拱嫉恨上。他施展手段,把五人全部挪到皇史宬,利用此衙門的特殊性,打擊報復。

五義的其餘兩人忍受不了,辭官回鄉去了,現在只剩下袁鹹安、李治彬和周秉洲三人,還在苦苦支撐着。

蔡茂春這次來皇史宬,真實目的就是來找周秉洲,三人最有膽氣之人,也是他們三人的大哥。

李治彬也聞訊走了出來,蔡茂春眼睛微微一眯,朝陽三義今日全在啊。

好事!

蔡茂春尋得機會,讓袁鹹安和李治彬帶徐貞明去抄錄目錄上所需的內閣明詔和題本,他留下來跟周秉洲竊竊私語。

過來半個小時,徐貞明三人回來了,蔡茂春也拱手與周秉洲三人告辭,施施然離去。

看着蔡茂春意氣風發的背影,周秉洲握緊了拳頭。

我踏馬的再也不要做鹹魚了!

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第890章 扶植爪牙第717章 一錘定音!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75章 大同鎮166.第166章 做太子的一天,早上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第57章 誰下的黑手完本感言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77章 趕緊結案吧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28章 一封信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17章 一錘定音!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965章 番外一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第801章 官員可以交流一哈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第6章 好聖孫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75章 大同鎮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
25.第25章 給皇爺爺上價值第29章 嚴嵩慢騰騰的一刀499.第497章 天降異象,誰是奸臣?第48章 一場驚人的大勝第891章 大明變化太快了第813章 慶幸時代重錘掌握在大明手裡587.第583章 你不是欺負老實人嗎?第944章 總有刁民想害朕啊!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500.珊珊來遲的九月份總結第375章 王於興師,與子偕行第362章 文的武的,我們都要做好準備第692章 他是順天府尹,我是五城總管第798章 從鐵路到地方政務第890章 扶植爪牙第717章 一錘定音!244.第244章 同僚聚餐,氣氛搞起來159.第159章 我和太孫都希望你入閣262.第262章 大明粑粑船堅炮利第75章 大同鎮166.第166章 做太子的一天,早上第723章 犯法?被抓了才叫犯法。339.第339章 李贄的算盤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274.第274章 他要是有半點差池,斷絕父子關係!457.第455章 少年中國,中國少年!第363章 我真是太懂事了第361章 俺答汗還能活多久?594.第590章 皆大歡喜第385章 心灰意冷的高拱第655章 萬曆朝新時代必須配新文明429.第428章 悲憤的海瑞第57章 誰下的黑手完本感言116.第116章 窺到伯思哈兒的破綻639.第635章 一見都是熟人第808章 帶南字的都是瓜娃子!第389章 徐渭建議和親第77章 趕緊結案吧304.第304章 圖們汗玩什麼花樣?525.第522章 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407.第406章 致命一擊!565.第562章 張居正微訪戶部454.第452章 建設大西北312.第312章 柔佛國王,聽說你被欺負了?第708章 淚如雨下的陳榮華第28章 一封信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第88章 嘉靖帝又開罵了第97章 必須攻下明軍車陣!337.第337章 人皆可以爲聖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945章 敢叫人間換日月233.第233章 又一齣戲開幕了第859章 犯大明疆土者,首級在此!640.第636章 到處可見的上海貨220.第220章 徐公府的騷操作440.第439章 老爺,你可真是枯木逢春啊!513.第510章 我們一時接受不了啊!第717章 一錘定音!第884章 中西友好協會472.第470章 心迷意亂的潘應龍第843章 我們要開始經營了!291.第291章 世道真得變了!第965章 番外一第755章 大明太奢侈了!第91章 一打二的李狀元第801章 官員可以交流一哈207.第207章 事事要走到前面583.第579章 海瑞成了奸相爪牙!第6章 好聖孫508.第505章 下狠手的張居正451.第449章 隆慶帝的病情第778章 我們很多官員聰明的很!648.第644章 潘應龍能幹得讓朕煩惱266.第266章 戶部的算盤扒拉聲184.第184章 高拱第一刀,鹽政!第62章 腦補的海瑞和衆人第715章 沒打痛了吧?請再來一次!623.第619章 拿我魚鷹當洞庭湖的麻雀?第103章 太孫預判了我們的預判第665章 孔聖人神主位何在?第733章 《牡丹亭》好就好在豔俗331.第331章 天意難測!第815章 盧鋼高中才是大明名校啊!第343章 祝大明煌煌如日月512.第509章 大明的春天來了!321.第321章 引鱉入甕第736章 就這些邊角料?439.第438章 王魚鷹愛吃魚第14章 倒嚴告一段落第680章 我們是布哈拉人請來的救兵第55章 捐輸賑濟統籌局243.第243章 報恩寺大案就是懸案第676章 思南城下的釣魚佬第75章 大同鎮322.第322章 只要火炮打得沉,就不怕!564.第561章 考成法中央指導委員會636.第632章 王尚書,警鐘長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