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

劉吉六年出航了六次,這六年,他走遍了全球,他見到的只有無盡的煉獄。

他在墨西哥總督府看到了皮鞭之下血淋淋的傷口;看到了人被肆意殺戮後,屍體被懸掛在樹上,這是一種警告,殖民者警告當地的夷人不得靠近殖民者的聚集區;他看到了殖民者勝利的歡笑和慶祝的舞會,部落數百年的積蓄,被擡到了集市上售賣;

他看到了秘魯種植園裡,終日勞作卻在吃土的奴隸,那是種植了甘蔗的土地,帶有一點甜味,孩子的肚子脹起來像一個球一樣,他們就像是一羣動物,好奇的看着殖民者,而後被殺死在任何角落裡,屍體被食腐動物分食;

他在富饒銀礦看到了萬人坑,無數的屍骨被隨意的丟棄在這些坑洞,一些食腐的飛鳥在坑洞旁築巢;他看到了汞齊法提煉白銀的力役形容枯槁、不成人形;他看到了一隊又一隊的奴隸,被送到了富饒銀礦;

他在非洲的黃金海岸看到了無數帶血的黃金,這些帶血的黃金是泰西繁華的地基,但這些血屬於誰,無人關心,他看到了可可種植園裡腐爛多日的屍體,成爲可可樹的養分;

他在莫桑比克總督府看到了巍峨的城堡,也看到了黑番大喊着衝向了這些城堡自殺,可能,這些城堡裡有他的家人,有他的兄弟姐妹,有他們部族積蓄了數百年的財富,但這種衝鋒,對於殖民者而言,不過是無聊的殺戮遊戲。

劉吉在第烏總督府,看到了拉姆人將他們的武器,對準了同文同種的同胞,第烏總督府招募了大量的僕從軍,這些僕從軍就像是朝鮮戰場的花郎協軍一樣,比殖民者更加殘忍。

這一路走來,劉吉看到了太多的殘忍,唯獨看不到溫良恭儉讓。

劉吉對這些夷人沒什麼同理心,相比較這些夷人的遭遇,劉吉更加擔心,大明人變成了這樣,變成被壓迫的一方,彎下去的脊樑,再次挺直,難如登天。

文明留下的瑰寶被隨意的丟棄在船艙的角落裡,有時會因爲負重而被丟在海里;

千餘年留下的經驗變得一文不值,所有的智慧在火藥噴發的時候,顯得極其可笑;

夷人創造的文字,對於夷人而言也變得陌生,沒有人再認識,也沒有人再試圖去理解它們背後的深意,因爲落後和愚昧成爲了他們的代名詞。

每當看到這些的時候,劉吉總是告訴自己不是這樣的!

那都是寶貴的財富,那是祖宗遺澤,那是族羣的生存經驗,應該被重視,應該被珍惜,可是,誰在乎呢?

大明必須要贏,輸掉的代價,大明人無法承受,這就是劉吉六次帶着船隊環球航行,得到的教訓。

而劉吉看到了一個非常活躍的泰西,不是大明認知裡的蠻夷泰西,而是活躍到了讓人遐想連篇的泰西。

他在葡萄牙里斯本,看到了尼德蘭北同盟的船,這種船弗魯特商船,比三桅夾板艦的載重比要高出30%,幾乎和快速帆船一致的載重比,吃水比三桅夾板船還要少四尺多,一種結構更加精巧載貨更多的船,可以獲得更多的海貿優勢;

他在西班牙塞維利亞的新世界貿易之家,見到了一種混合骨架的船,甲板和底部採用縱骨架,舷側和下甲板採用橫骨架,這種混合骨架,兼顧了兩種骨架結構的優點,結構更加複雜,但是載貨更大,船體更加靈活多變;

他在自由城智者之屋看到了許多的數字,從泰西出發的船隻和回航的船隻,都要經過自由羣島,種種數據表明,泰西的船隊運力每年能夠增加12%,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長,尤其是尼德蘭和英格蘭地區的船隊在迅猛增加。

如果大明停滯不前,只需要七年,大明運力就會低於泰西;

他在直布羅陀海峽看到了一種船,大明正在推廣和普及的造船技術,銅包木,是西班牙人試驗的新船,他們也發現了銅包木可以大幅延長船隻的使用時間。

他聽說,在英格蘭的倫敦和阿姆斯特丹,正在推行身股制募集資金,成立專門東方航線,前往大明的港口,大明的身股制並不普遍,而且強人身依附的生產關係的遺毒,仍然在殘害着大明的角角落落。

大明就像是舊時代燦爛而繁華的晚宴,賓客們全都是彬彬有禮,穿着華美,張口閉口都是經史子集,表面上透露着雍容華貴,但是這背後,是無數血肉堆積出來的糜爛,還有不思進取的腐朽。

這就是劉吉看到的大明,大明的活力,相比較泰西還是太弱了一些。

“啓航咯!”一個水手掛在桅杆上,大聲的喊着。

環球商隊從琉球起航,再次向着松江府新港出發,劉吉抵達松江府後,立刻乘坐快速帆船向天津州而去,他要向陛下覆命,同時到戶部確定今年遠洋貿易商隊的清單。

其實每年貨物的清單都大差不差,主要就是六種世界性商品,瓷器、茶葉、絲綢、鐵鍋、棉布、香料,這是大明所掌控的商品優勢,而且是絕對不可以失去的高地。

去年船上攜帶的鹽,全都販售一空,尼德蘭地區失去了他們的產鹽地,但大明大船到港,很好的彌補了這一點。

但分歧產生了,尼德蘭人的南聯盟和北同盟再次開始分裂,南聯盟再次前往了馬德里,向費利佩獻上了忠誠,而北同盟則依舊圍繞着誓絕法案,誓死不從。

劉吉到了通州的時候,從通州水馬驛購買了一整年的邸報和各色雜報。

《格物報》可以瞭解大明的技術進步;《逍遙逸聞》可以看看膽大包天的有限自由派又討論了哪些異化;《民報》可以看到大明國朝種種趣事;《清流名儒風流韻事》則都是關於各種名儒們養小妾發生的爛褲襠八卦;

只要看完了這一年的邸報和雜報,大明發生的事兒,都可以瞭解個七七八八,比如昇平六號中間馬力已經提升到了一百五十匹,還在持續不斷地小型化;

大明正在研究商朝的貞問,劉吉看了半天,立刻確認了下來,大明和泰西的關係,大抵和當初商人和羌人之間的關係,這是生存之間的競爭。

有趣的是,禮部、翰林院、國子監教諭這些老學究們,也搞不清楚,黑、白、用,這些常用的字,最初的模樣,因爲這些字真的太常用了,寫的人多了,寫着寫着,就錯了。

龜甲獸骨文裡,白這個字,是有的,但不是表示黑白,意思是伯,就是方伯的伯,代表着一方諸侯,而這些方伯們,似乎和商王的關係有些複雜,商王偶爾會用方伯來祭祀祖宗,用他們的天靈蓋也就是囟門,做祭祀用的骨頭。

囟這個字,演化到大明的時候,幾乎就只有表達那塊骨頭的意思,沒有別的用處了。

劉吉並沒有捨得看完所有的雜報,他只看完了邸報,因爲要跟陛下奏對,邸報不得不看,但是這些雜報,他會拿到海上去,慢慢的看,度過漫長、枯燥且無聊的海上時光。

皇帝和臣子最近發生了一次交鋒,燕興樓交易行是否關閉,最後弄出了印花稅。

“所以,折騰了這麼一圈,又給勢要豪右加了一個印花稅的稅種?”劉吉看完了起因經過和結果後,總覺得有點詭異,合着皇帝和元輔吵了一架,最後受傷的還是勢要豪右?

不過仔細想想,放眼整個世界,陛下的稅仍然很低很低,普遍的稅率只有13%,而泰西的普遍稅率能達到30%以上。

爲了保證自己所有的合同、契約、產業所有權轉移的合法,勢要豪右必須要購買稅票,張貼在合同上,否則稽稅院稽稅的時候,欲哭無淚。

能辦的起錢莊的,都是豪奢戶,畢竟這玩意兒,是靠抄家盈利的,在大明能合法抄家的都是貴人中的貴人,這些人也是稽稅院的目標。

劉吉入了京師,下榻了會同館驛,一路上舟車勞頓,但這入了京,顯得更加忙碌了幾分,他在京師被人叫做財神爺,能搭得上全球貿易商隊的東風,那就是天大的富貴。

劉吉回京之後,拜訪的人,絡繹不絕。

等到人羣散了,他靠在椅背上,應付這些達官顯貴,比對付狂暴的大洋,還要疲憊幾分。

但這些達官顯貴,他一個都得罪不起,這些人成事的本事沒有,壞事的本事很厲害,幾句閒言碎語,就能讓人離了聖心聖眷。

劉吉稍微眯了一會兒,盥洗之後,前往了太白樓,這是必須要去的應酬,能推的他都以明日還要面聖推辭了,這不得不去應酬,顯然是決計無法推脫了。

次輔獨子、燕興樓總辦王謙設宴爲他接風,劉吉不得不去。

王謙設宴,這作陪的人,自然是非富即貴。

萬曆十一年進士葉向高,翰林院庶吉士,授官編修,在國子監負責司業之事,年輕一代的翹楚人物,人稱麒麟才子。

葉向高出身詩書禮樂之家,他的父親現在在廣西做知州,他是福建福州府人,他還在孃胎裡時,福建鬧起了倭患,葉向高的母親帶着肚子裡的孩子顛沛流離。

嘉靖三十八年,葉向高出生在旱廁之中,食不果腹,吃了上頓沒下頓,四處躲藏。

倭患鬧起來的時候,可不管你是什麼詩書禮樂之家、貴胄之後。

嘉靖四十一年,戚繼光率軍,攻破牛田倭巢,剿滅倭寇,福建倭患逐漸平定。

四歲的葉向高才得以返鄉,他那時候還很小,他只記得戚家軍走的時候,滿城的百姓都在磕頭送行,這是再造之恩。

葉向高那時候還小,腦袋都磕紅了,因爲終於不用四處躲藏了,關於那時候的記憶已經模糊了,但他記得,母親總是不許他哭,會用力的打他,然後抱着他無聲無息的哭,唯恐引來倭寇,滿門皆喪。

姚家的姚光銘是富貴人家,是代表哥哥姚光啓來的,姚家之富半吳中,有錢是真的有錢,但再有錢,沒權也保不住,所以姚光啓現在出息了,全家都得指着這個被趕出門的姚光啓;

勺園米氏米萬鍾,米萬鐘的父親錦衣衛的世襲百戶,而他的哥哥米萬春是隆慶年間的武進士,現在在京營做參將,米萬鍾更是遠近聞名的大才子,詩詞歌賦無所不精;

熊廷弼也被叫來作陪,他代表全楚會館來的,他學業繁忙,在準備下一次的會試,爭取可以中式,成爲進士。

王謙聽門房來報說劉吉已經到了,立刻站起來,到門前迎接。

“坐坐坐,都是爲陛下做事,不必客氣。”王謙領着劉吉坐定後,笑着轉了轉桌上的魚頭,讓魚頭對準了劉吉,滿是笑容。

魚頭對準,順風又順水,這是一種美好的祝願,希望劉吉能夠一直一帆風順。

王謙這話意思非常明確,今天這頓飯,不是他張羅的,是得了聖意接風,所以葉向高、姚光銘、米萬鍾這些非富即貴的人物,一起作陪。

桌上沒有酒,因爲劉吉第二天還要面聖,酒氣沖沖是失儀,但這酒桌的氣氛,非常的熱絡。

王謙對大洋非常的好奇,願意聽劉吉講海上的故事,姚光銘和米萬鍾,都是內地人,一輩子都沒看過海,聽到浪居然有三丈高,甚至船頭都能鑽到水裡面,就驚訝無比。

有了好聽衆,劉吉自然打開了話匣子,把這一年來的風風雨雨,都簡單的講了一遍。

“這泰西的紅毛番,如此狠毒?”王謙有些驚駭的說道:“把人殺了還不算完,殺人不過頭點地,還要把人倒掛起來,警告夷人不要接近?”

“當真是傷天害理!”

殺人就殺人,把人殺了倒掛,這多少有點大病了。

葉向高咬了咬牙,攥着拳頭說道:“劉指揮可沒騙人,福建也鬧過紅毛番,和倭寇不遑多讓,都是一羣狼面獸心的蠻夷,殺人不眨眼,連孩子都殺。”

草原的北虜,好歹還講車輪以上,這車輪以上還是報世仇纔會如此報復,多數都是擄掠人口。

福建鬧過紅毛番,這要說到朱紈平定雙嶼倭寇,那時候的倭寇成分就已經很複雜了,包括了倭人、紅毛番、黑番、大明亡命之徒等等。

在葉向高和劉吉解釋之後,王謙居然能夠理解商王用羌人祭祀這件事了,有些蠻夷,確實用了比較好。

“漢兒盡作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

“劉指揮說這個第烏總督府拉姆人將武器對準了同胞,這種事在綏遠也有發生,不算是離奇。”熊廷弼搖了搖頭說道:“我在綏遠的時候,也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那時候,帶着我的千戶跟我說,不要相信草原上的胡人,更不要相信草原上的漢人。”

“當時我就險些吃了虧。”

熊廷弼更加在意拉姆人的故事,因爲他在草原見過,而且還差點被這些個草原上的漢人給陰了,幸好他非常的聰明,看穿了陰謀。

“你這些故事,我覺得可以編寫成戲本,值得傳唱。”姚光銘想到了個不錯的主意,前門大茶樓是他家的,他決定把劉吉這些故事編成唱段,就像是金池總督府的故事一樣。

“這個主意不錯。”王謙立刻表示了贊同。

劉吉覺得有些奇怪,自己居然成爲了戲文裡的人,不過他覺得也沒什麼,他比較忙,應該聽不到這些唱段,聽不到,就不會覺得尷尬了。

“那就是李贄嗎?”劉吉看向了戲臺上的人,今天有一場聚談,主講的人是李贄。

王謙看着李贄,語氣裡帶着一些的唏噓說道:“一狂夫耳,不是黃公子護着,早就死了。”

王謙身在官場這個泥潭之中,他深切的知道,傳統的士大夫對李贄有多麼的不滿,他的存在讓舊文人們如鯁在喉,比皇帝罵賤儒還讓這些舊文人無法接受。

因爲李贄的存在,就是對禮教、權威和經典的根本性質疑。

他說: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給於孔子而後足也。若必待取足於孔子,則千古以前無孔子,終不得爲人乎?

老天降生一個人自然有一個人的用處,不需要依靠儒家經典夫子之言,也可以修身、養性、齊家,立足於世間,如果真的必須跟隨夫子言行才能立足於世,那千古之前沒有孔子,人就不是人了嗎?

沒有夫子的時候,人是不是人?如果人不是人,那法三代之上,也就是堯舜禹時代,連堯舜禹都不是人嗎?

就這一句話,整個京師的士大夫們,都沒有人能辯得過李贄,當然也有強詞奪理之輩,發表各種可笑的言論,沒有多少人認可罷了。

自從朱程理學甚囂塵上之後,儒家就有了個習慣,就是述而不作,意思是隻闡述前人的學說,自己並不創作,聖賢書絕對不可以進行創作,只能自己註解。

而李贄打碎的就是這種述而不作的風氣,強調個體的獨立判斷、不斷的用實踐去完善自己的認知,也就是知行合一。

他認爲崇拜孔子的一切言論,並以此爲綱常去生活,是盲從。

這種批評自然招來了無數人的不滿,‘敢倡亂道,惑世誣民、敗壞天下人心’,都是李贄身上的帽子,但他對這些帽子,非但不反駁,反而每次聚談,都會自己戴上,不以爲恥,反以爲榮。

沒辦法,這是黃公子罩着的人,即便是明面上的身份,黃公子也是大將軍的家人,無人敢言,知道黃公子真實身份的人,那就更加忌諱莫深了。

“萬曆新政,欣欣向榮,爲何還有人在極力反對新政呢?”焦竑坐在臺上,他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平日裡也是神龍見首不見尾,他不擅長人情世故,更不會做官。

但是在格物院,他是大明算學領域的大拿,是徐光啓的恩師,因爲焦竑和李贄是好友,所以李贄邀請的時候,焦竑會到太白樓進行聚談。

最近,焦竑領着徐光啓在研究地球爲什麼圍着太陽轉,人爲什麼會站在地上這種問題。

比如焦竑就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人扔出去的石頭、標槍會落地,火炮發射的鉛彈會沿着拋物線降落,但會飛出更遠,可是這炮彈的速度足夠快的時候,是不是就不會落到地上?

這是一個理想實驗的問題,格物博士們正在展開極其激烈的討論。

李贄笑着說道:“確實,天地維新萬象更,皇圖肇啓萬邦清,可就是有人揪着那麼一點維新曆程中的過錯不放,爲何要反對萬曆維新呢?”

“不過是爲了自己的地位罷了。”

“海運滔滔,湮其壟斷之利;機樞軋軋,破其阡陌之基。因世祿承蔭者,智不及中人,才難勝童蒙。處恆世尚憂隕墜,逢劇變豈免惶驚?”

“恐祿位之將墜,懼簪纓之難繼,故挾祖製爲盾,執舊章爲兵。”

萬曆維新引發了社會的劇烈變革,社會有了新的增長方向,尤其是開海和生產力提高,一些個靠着祖宗遺澤的人,並不聰明甚至十分愚蠢,在一個不變的世界裡,依舊無法保證自己身份地位的穩定,甚至會向下滑落,社會有了巨大增量後,更加難以保證自己的社會地位了。

這就是反對萬曆維新的根本理由。

李贄這段話又是戳着儒生們的肺管子罵了起來,說他們的智慧達不到中人水平,才能不及讀完了蒙學的童子,纔會如此惶恐。

起點比別人高許多許多,卻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非但沒有保住自己的地位,反而失去了一切。

“說到底,就是無能罷了。”焦竑笑着說道:“大江東去,豈腐儒可阻;洪爐熔金,非朽木能擋。”

“卓吾先生,最近京師多有議論,這利潤的權柄與威能,着實是讓人有些驚恐,不知卓吾先生可曾聽聞?”

李贄搖頭說道:“利潤看起來無所不能,驅趕着所有人走向有利可圖的地方,這自古就不是什麼稀奇的事兒。”

“天下士紳,爲何兼併?就是爲了利潤,然而,兼併土地一年利得不過百值增五,而這開海厚利,一年利得,少說也有兩成,這人自然一窩蜂的扎進了海貿之中。”

“因勢利導,不足爲懼,當然朝中大員執掌國柄,事關社稷安危,無論多麼審慎,都不爲過,畢竟不像我這等狂夫,張張嘴就行了。”

“我今天要說的是,這利潤爲何如此無所不能,因爲利潤擁有可怕威能的根本,是朘剝。”

“朘剝他人的勞動、朘剝他人的時間、朘剝他人的人生而獲利,我認爲,這纔是利潤最可怕的地方。”

李贄此言一出,聚談的所有人,都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了起來,因爲前些日子,剛剛發生,錢莊的東家們,甚至不在乎放出的錢,能不能收回,因爲這些錢莊,本質上是靠抄家獲利,這件事,恰好應驗了李贄今日的說法。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

“我看到了更加惡毒的東西。”李贄嘆了口氣說道。

“哦?卓吾先生看到了什麼?”焦竑面色凝重的問道,李贄的聚談,根本不按臺本來,連焦竑都不知道李贄要說什麼。

還有比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更加惡毒的東西嗎?

焦竑深眉頭緊蹙的說道:“過去,兼併田畝的速度,其實是非常緩慢的,自洪武朝到弘治年間,纔算初步完成了兼併,百餘年,大明仍然不乏自耕之民。”

“到了嘉靖年間,開始清丈還田,從勳貴起,萬曆維新,再次開始清丈還田。”

張居正搞的清丈還田,其實嘉靖初年,張璁也搞過,而且搞得聲勢規模極大,效果也不差,張璁沒了,陸炳沒了,嘉靖皇帝困守西苑之中,動彈不得。

李贄說道:“過去兼併田畝緩慢,但現在,朘剝式積累,遠超當初兼併田畝的速度,只需要不斷的聚斂白銀就足夠了,甚至連兼併田畝都不必了。”

田畝兼併緩慢,資本朘剝式積累效率遠超當初,這樣一來,一切都開始加速了起來,對朝廷的要求只會更高,一旦無法有效約束這些日益龐大的利益集體,就會被這些利益集體所吞噬。

這是大明步入商品經濟必然面對的根本矛盾之一:價值與價格的差異。

一方面社會勞動與生產;一方面是不公平的標價;價值和價格上的分歧,不但體現在數量上,還體現在性質上,連非物質的道德,如榮譽、忠貞和忠誠,都可以標價,甚至一文不值。

價值和價格上的巨大分歧,造成了資本朘剝快速積累,而且會隨着時間的流逝,越來越快,最終形成一個巨大的鴻溝。

“那該如何是好呢?”焦竑有些焦急的問道。

李贄搖頭說道:“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我早去文華殿做明公了!”

劉吉聽完了這段聚談,看着王謙,低聲問道:“王御史,這李贄聚談,向來如此大膽嗎?”

王謙搖頭說道:“這已經收斂了許多,以前更加大膽,現在《逍遙逸聞》就他一個主筆,他怕被捂了嘴,已經儘量謹慎了。”

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請假條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
第九十一章 朕就辦三件事,罵人,罵人,還是罵人!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313章 衍聖公?誰愛要誰要,我們南宗不要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641章 只有傲慢能夠擊敗大明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41章 沿街乞討亦祖宗成法乎?第一百九十九章 當大明的看門狗,豈不是能吃到骨頭?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726章 此恨綿綿,血仇一日不報枉爲人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七十章 天恆變,道亦恆變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401章 朱翊鏐的好日子,徹底到頭了!!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890章 當商品不能順利通過國界,軍隊就會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705章 崇德坊的集體婚禮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二百四十三章 陛下總是一如既往的有辦法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450章 知識本就是昂貴的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380章 我真的不想進步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389章 人心思動,則天下傾危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請假條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769章 不送人事,連唐僧都取不到真經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