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1章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

公審公判公開處決,是大明推行法治建設的最強工具,但凡是涉及到了大案要案,都要進行公審,除此之外,所有命案,都要對案情進行張榜公告,對萬民說明如此做的理由。

連朱翊鏐都覺得難如登天,但不做一下,誰知道不能成呢?最重要的是出發,只要出發,可能會有很多的坎坷,但一定會抵達彼岸。

萬曆十七年九月二十三日,上海機械廠的轟然解體,在公審中落幕,徐永壽、徐永民爲首的這二十五人腦袋落地後,原廠匠人,最終各奔東西。

按照既定的南巡行程,大明皇帝該回北衙了,也確實如此,在上海縣呆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朱翊鈞已經收拾好了行囊,緹騎已經開始清道,驛卒們開始沿驛路曉諭地方,皇帝通過的時間,番子們已經在安排沿途下榻行苑。

一切都準備就緒,連松江巡撫、知府、府丞等,都已經在積極準備歡送。

朱翊鈞在二十四號接見了上海地面的勢要豪右、富商巨賈,這次的接見,氣氛倒是比南衙要融洽一些,但還是彼此說着一些言不由衷的話,大抵就是深入友好的交流,也就是各說各話。

皇帝希望富商巨賈們能夠肩負一些社會責任,尤其是勞動報酬、勞動保障、勞動契約等;

富商巨賈們不怎麼回答,反而希望朝廷能夠繼續保持現在的局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官船官貿以環球貿易爲主等訴求。

在所有人都在等待着皇帝離開的時候,一條消息傳到了大明,阻止了皇帝北歸的腳步。

安南四大家族,黎、莫、阮、鄭四家居然放下了擱置,悍然對老撾發動了進攻,如果以前,大明沒有深入干涉麓川局面,大明朝廷頂多下道聖旨調停一下。

之前大明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下道聖旨,已經是大明朝廷多看一眼的結果了。

但這次完全不同,老撾南掌剛剛朝貢大明,請求內附,大明皇帝答應了下來,並且給了一些安全上的承諾,只要老撾好好的挖精絕鹽,大明就保護他的周全。

而且這次,在安南對老撾進攻的時候,苟延殘喘的東籲緬賊,也同時對老撾發動了進攻。

老撾的局勢看起來格外的困難。

wωω●тTk Λn●CΟ “如果東籲拿下了老撾,雲南布政司就面對着三面受敵的窘境。”戚繼光站在堪輿圖前,手裡拿着一根長杆,點在了老撾的位置上,告訴皇帝此地的重要性。

地理位置而言,一旦老撾被安南、東籲緬賊控制,大明就會失去在中南半島的主導權,中南半島,就是中國南方的半島,也就是大明傳統語境中麓川地面。

戚繼光的長杆連點了三下說道:“自開闢以來,洪武肇始,到正統年間,大明一直在對西南麓川用兵,但遲遲無法奏效,就是因爲大明一旦用兵,但凡是軍隊深入,就會陷入三面受敵的被動之中。”

洪武到正統年間,連年對麓川用兵,收效甚微,原因很多,轉餉萬里,糧草不濟;朝中對征伐麓川並不熱切,蠻夷之地連種地都費勁的地方,勞師動衆;大明對雲南的王化時間尚短,人心啓疑,生苗作亂,熟苗反覆無常。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戚繼光所言,大明干涉中南半島,中南半島的普遍共識是抵抗,造成了進軍的路上,總是三面受敵,十分危險。

萬曆十年起,大明平定緬賊的過程如此順利,和安南國四大家族內鬥有很大的關係,安南國可是中南半島小霸王,各國都要對安南朝貢,東籲也是在莽應龍手裡,才停止了對安南的朝貢。

安南的內鬥,讓安南格外的虛弱,安南沒有能力干涉明緬之戰,再加上大明拉攏了老撾南掌刀氏,老撾成爲了大明和安南在中南半島的緩衝區。

“也就是說,一旦老撾失守,大明這六年來吃下去的地盤,都要吐出去。”朱翊鈞看着堪輿圖,手指在桌上敲動。

大明有精算之風,這種精算之風,也不完全是胡說八道,打,不好打,守,守不住,的確是勞師動衆。

大明六年時間重新設立了三宣六慰,就這樣,因爲老撾的丟失,又變得岌岌可危了起來。

“是也不是。”戚繼光搖頭說道:“陛下,車裡府、勐養府、隴川府、孟艮府、木邦府這些地方,短期內,他們已經無法脫離大明瞭,大明加重了對他們的羈縻。”

“但長期去看,人心向背,恐怕還是要丟的。”

是也不是,一個比較矛盾的答案,大明新開闢的麓川五府,已經是大明的形狀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全面羈縻,讓這五府短時間內,無法徹底擺脫大明的統治。

可是長期去看,大明如果無法解決老撾問題,保證不了老撾的安全,人心離散,最終還是要得而復失。

你大明天朝上國也不過如此,那一些野心之人,立刻開始蠢蠢欲動,熟苗變生苗,生苗無休無止的襲擾大明軍駐地、驛路,最終大明在權衡利弊後,只能收縮。

朝廷要防止平定緬賊之戰變成了爛仗,雲南地方養寇自重,也要防止過多的戰爭投入,讓大明陷入窮兵黷武的惡性循環。

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老撾單獨面對東籲或者安南任意一方,就已經是非常困難了,而且惱怒於老撾對大明的徹底投獻,恐怕,這次東籲、安南入寇,老撾人會被屠戮殆盡。”

“廣西總兵戚繼美上奏,已經雲集三萬軍兵於鎮南關,等待朝廷征伐調令,而兩廣巡撫劉繼文、廣州府知府萬文卿已經帶軍糧火器等物,前往鎮南關。”

這次東籲緬賊和安南打出的旗號,可是要報世仇,絕其苗裔。

大明在明緬之戰中,展現出了強悍的武力,讓東籲面賊和安南意識到再不聯手,就會被大明各個擊破了。

這一戰裡,甚至有暹羅的影子,暹羅拒絕了老撾人的避難。

戰爭的本質是強迫敵人屈服於我方意志,顯然在中南半島有一股共識,阻止大明過多深入干涉。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朕不通軍務,但朕知道一個道理,遠水解不了近渴,大明的支援固然有效,但老撾南掌刀攬勝的兒子刀示恭,撐不到大明軍趕到。”

刀攬勝入朝後,留在了大明,讓兒子刀示恭回到了老撾,讓老撾和琉球一樣併入大明。

刀示恭剛剛回到了老撾,還沒開始做,東籲緬賊和安南人就打上門了,大明軍固然強橫,可是刀示恭撐不到大明軍到,那一切都是虛妄了。

“陛下聖明。”戚繼光俯首說道。

在戚繼光心裡,這個他看着長大的陛下,是非常非常寬仁的。

刀示恭一個蠻夷,頂多算是個熟苗,死就死了,死了正好作爲宣戰的藉口,但陛下寬仁,還是希望刀示恭能夠爭氣點,扛到大明軍抵達。

就像當初大明希望朝鮮王李昖能多抵抗一段時間,結果李昖連一個月都沒抗住,就被趕到了大明和朝鮮交界的義州。

刀示恭能扛得住,大明和老撾都體面,否則會留下交趾舊事的隱患。

老撾併入大明也是以土司的形式存在,王化最少也需要五十年之功。

“刀示恭手下一共就兩千兵,一百頭大象,東籲莽應裡最起碼有三萬兵馬,三千象兵,緬賊雖然不是大明軍的對手,但在麓川,還是十分強橫,安南也有四萬軍兵,東西對進,兩千對七萬。”戚繼光面色凝重的說道。

老撾十分的弱,人口少、軍兵少、人心不穩,這兩年也就是傍上了大明這個大樹,因爲精絕鹽賺了點銀子,纔算是過了五年的安穩日子,人心才逐漸平穩。

人心不穩,代表着投降派是主流,敵人來犯,第一時間不是想要抵抗,而是投降。

莽應裡被大明打的嗷嗷叫,看似不堪一擊,可緬賊在中南半島十分強悍,和大明血戰六年,都是百戰精兵。

“老撾的局勢已經十分危險了,下詔到北衙,安撫好刀攬勝,刀示恭,是不會白死的,安南國是想死了,上次阻撓大明對老撾修路,這次直接動手,已有取死之道。”朱翊鈞深吸了口氣,看着堪輿圖,語氣裡帶着寒意。

大明不找安南國的麻煩,是因爲當初莫登庸率領安南投降,安南名義上屬於大明的屬地。

但現在,安南對老撾進攻,這就是造反了。

如果站在公正的立場上,大明的商船,在峴港如同吸水泵一樣抽着安南的糧食,讓本就內部矛盾重重的安南,各種無法調和的矛盾徹底激化。

安南這次兵發老撾,是無奈之舉,再不對外紓解矛盾,安南的內部矛盾,就會釀出巨大的民亂,最終摧毀統治階級的統治。

當然,大明也可以說,這是自由貿易,舶來糧又不是大明跑到安南搶的,是安南的勢要豪右、田主們自己送到大明船上的,怪不到大明的頭上。

自萬曆六年王家屏履任兩廣後,舶來糧就開始免稅,有的時候,讀書人使壞,是不顯山不露水的。

“刀攬勝還有兒子嗎?”朱翊鈞看向了張居正問道。

張居正無奈的號索道:“刀攬勝一共有三個兒子,只有刀示恭還算成器,長子嗜殺人,國人厭惡,幼子怯懦,不能持干戈。”

刀攬勝這個南掌,三個兒子,第一個兒子過於暴戾,勐主們反對這個長子繼位,還有個小兒子,膽小如鼠,跟着刀攬勝來到了大明,入了國子監就學。

“刀示恭一死,老撾這碗飯也會變成夾生飯了。”朱翊鈞搖了搖頭,老撾地理位置極爲重要,精絕鹽大明也絕對不會放棄,有刀示恭這個土司居中調節矛盾,大明可以慢慢來,刀示恭一死,大明只能硬吃了。

“報!”一名緹騎急匆匆的衝到了御書房西花廳內,俯首說道:“陛下,東籲、安南先鋒折戟萬象,已然退兵!”

“嗯?”戚繼光猛的擡起頭來,戰報讓所有人出乎意料之外!

“誰贏了?刀示恭贏了?”朱翊鈞大感驚奇,他不通軍務,戚繼光可是百勝大將軍,戚繼光都不看好刀示恭能活,更別說贏了。

“刀示恭難不成是雄主不成?”王崇古本來眼觀鼻鼻觀心如同老僧入定,聽到了戰報,猛地睜開了眼,眼中兇光一閃而過!

沒有刀示恭,大明可以硬吃老撾,如果刀示恭是個雄主,大明就吃不下了,那就只能讓刀示恭死了。

刀示恭不能太強,太強不聽話;也不能太弱,太弱就是背靠大明,他也摁不住老撾的土司。

天降猛男,通常用來形容國朝陷入困境時出現的強大領導者,他能夠力挽狂瀾,帶領國朝走出危局,走向興盛。

當然,通常這類的人還有另外一個最大的共同特點,那就是下場極其悽慘,而且不會被感恩戴德。

朱翊鈞檢查了海防巡檢的火漆,戰報從峴港傳來,是九月十七日最新的戰報,由海防巡檢水上飛操水翼帆船日夜不歇,送到了松江府。

皇帝打開了戰報,看了許久,露出了個笑容,將戰報遞給了戚繼光,讓大臣們傳閱。

大體而言,刀示恭就是個躺贏狗!

刀示恭回朝的時候,帶走了兩百軍兵,這兩百軍兵,是大明京營護送刀示恭回老撾的軍兵,到雲南後,黔國公府給了一千軍,老撾也不太平,這一千二百軍兵,剛到萬象,就趕上了東籲、安南來犯。

莽應裡、安南四家在萬象扔下了三千四百人命,丟盔棄甲的撤兵了。

沒辦法,面對大明全火器作戰,衝鋒的軍兵如同麥茬一樣被收割,士氣完全不可用,緬甸先鋒打了三仗,安南軍先鋒打了四仗,七戰皆負,只能撤退了。

大將軍、元輔、次輔相繼看完了戰報,多少有點驚訝。“大明軍兵已經這麼強悍了嗎?一千二百人,打退了兩萬先鋒。”張居正看到了戰報,比看到了刀示恭死了還要震驚。

一漢當五胡,是漢兵強橫,對戰匈奴的時候,以一當五。

在入朝抗倭之戰中,一漢當十倭,兩千京營就可以完全壓制兩萬倭寇,這已經非常恐怖了。

而現在,在老撾,已經變成了一漢當十七夷的可怕地步。

若不是敵人已經退兵各自回家,戰線沒有撒謊,張居正還以爲大明前線軍兵把大明朝廷當倭人整呢!

朝鮮戰場,倭寇給安土幕府的戰報,都是節節勝利,不斷轉進。

“洪武二十二年,黔寧王沐英鎮守雲南,麓川王思倫發,糾集三十萬大軍,號五十萬進犯定邊府,沐英以三萬迎戰,以火銃、三段擊擊退敵軍,雲南邊軍,尤擅火器。”戚繼光頗爲感慨的說道。

雲南兵擅長火器,算是祖宗成法,畢竟沐英搗鼓出來的三段、六段擊,給了麓川王當頭一棒,發狂的麓川王立刻就清醒了過來。

在萬象對敵的一千兩百衆,兩百京營、一千雲南漢兵,都是全火器作戰。

東籲、安南撞得滿頭是包,也就不奇怪了。

大明能夠王化安南,全靠火器之利,雲南多山,山城遍地,播州楊氏的海龍屯,其地形,沒有火器根本無法攻克,山城就是阻止大唐王朝王化雲南的最大敵人。

“七戰皆負,天大雨,再不走,只會死更多的人,不退也不行了。”戚繼光又補充了另外一個大臣們沒有注意到的細節,下雨了。

老撾萬象的雨,下起來沒完沒了,再加上悶熱的天氣,各種瘟疫必然四起,到那時候再撤退,就不是敗退那麼簡單了,而是被全殲了。

“老撾這些個勐主,不足爲謀。”張居正看着戰報連連搖頭,在敵人來勢洶洶的時候,這些勐主連抵抗都不抵抗,就直接投降,緬賊和安南人兵不血刃,就打到了萬象城去了。

這些勐主們覺得東籲和安南是衝着刀氏去的,跟他們無關,只需要禮送出境,就可以高枕無憂。

東籲和安南,啃不下萬象這塊硬骨頭,回去的時候,把投降的勐主們,全都給殺了個乾淨,城中男丁死絕,婦孺被擄掠,甚至出現了十數座的空城。

勐,城邦的意思,老撾是個極爲鬆散的城邦聯盟,刀攬勝、刀示恭,是聯邦共主。

王崇古嗤笑了一聲說道:“傾巢之下,安有完卵?這麼簡單的道理,他們也不懂,投降不會贏得任何的尊重,甚至爭取不到更好的投降條件。”

王崇古作爲宣大總督,始終在阻止俺答汗南下,大明是一個整體,大明倒了,所有大明人都要倒黴,沒有人可以倖免於難。

對於大明而言,簡單易懂的道理,甚至連剛讀書的孩子,都能講明白的道理,對於蠻夷而言,卻是高深莫測的智慧。

關鍵是對於不記錄歷史的蠻夷而言,這些事,發生過也就發生過了,沒人會去記錄,也沒人會去總結經驗和教訓,悲劇總是在變着花樣,反覆發生。

“朕本來還打算在黃浦江行宮久住,看來也不用了。”朱翊鈞略顯輕鬆的說道,老撾是大明新收的小弟,這剛燒了香,小弟被人殺了,大明不作出任何的表態,那日後誰還願意投靠?

朱翊鈞是打算終止北歸的步伐,留在黃埔江行宮,佈置對安南征戰之事,大明做好了最壞的準備,打算把安南好好收拾一番。

按照大明的計劃,安南的矛盾激化還不夠激烈,死的人還不夠多,再多死點人,大明再進行干涉,這大約需要五六年的時間,只要安南國爆發了大規模的民亂,就是大明介入的時機。

但現在看來,大明皇帝不用吃夾生飯了,浙江還田這一碗夾生飯,已經足夠了,作爲大明至高無上的皇帝,哪裡需要吃那麼多的夾生飯。

朱翊鈞心情極好,大明已經形成了火器爲核心的戰法,掌握了這種成熟、健全的火器戰法,可以以少勝多,爆發出了驚人的戰鬥力,讓大明萬曆維新的步伐,走的更加穩妥。

“老撾報復不了。”戚繼光十分遺憾的說道,按照他寫的《戰爭論》,打仗的本質是打後勤,後勤的根本是經濟。

東籲也好、安南也罷,人口、兵力、經濟都十倍於老撾,老撾被人給打到了萬象城下,打贏了,但自己十幾個勐城被屠掠一空,損失如此慘重,也只能暗自舔一下傷口,這個仇記下。

老撾只能這樣吃這個悶虧。

“刀示恭確實只能吃這個虧,認栽,但朕可不會輕易放過安南。”朱翊鈞笑着說道。

“這個安南,多少有點張狂了,三天不打上房揭瓦,朕的人,他也敢動。”

“呂宋、舊港、金山缺少力役,這倭奴不夠用,也可以用夷奴來補充,準呂宋總督府所請,准許安南夷奴入總督府做工。”

缺人是因爲大明在海外開拓導致的,總督府缺人,殷正茂三番五次的請求大明朝廷准許,倭奴不夠,安南夷奴來湊。

雖然都是蠻夷,可蠻夷也是分三六九等的,毫無疑問,安南人在大明人眼裡,也算個人,所以這個請求,朝廷一直沒有準許。

即便是朝廷不準,也有人偷偷做這個生意,到峴港的販奴船隻能偷偷摸摸,現在,這個生意合法了。

也不用擔心夷奴供應的問題,舶來糧也是大明商人買來的,不是大明商人搶的,捕奴不用大明人自己去動手,船艙裡自然會長出夷奴來。

這年頭,無論在哪裡,人命都不值錢。

朱翊鈞一出手,就是安南的命門。

捕奴隊捕奴時會嚴重破壞當地的農業生產,捕奴就是劫掠,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大明這頭兒進口舶來糧,那頭兒允許安南夷奴販賣,這下安南的矛盾,會更加激烈。

直接的武裝衝突,的確是一種十分直接的手段,但不是全部。

“陛下聖明。”張居正欲言又止,他本來打算勸仁恕,可是話到嘴邊了,卻勸不出來。

金華知府張問達雖然死了,他是他臨死前和王崇古說的那番話,倒是揭示了一個道理。

分配無法絕對公平,總供應一定相應相對大於需求,生產必然相對過剩,最終導致商品積壓、生產銳減、工坊倒閉、匠人失業、需求進一步萎靡。

¤ttKan ¤¢ 〇

任何的潮汐,無非就是多數人的貧窮和少數人富貴導致。

少數人聚斂了幾乎所有的貨幣,即便是發瘋一樣的消費也無法制造足夠的需求;窮人想要購買商品,但囊中羞澀,只能望眼欲穿;

商品無法流通,生產被破壞,窮人累死累活,都無法獲得足夠的勞動報酬,甚至是找不到活兒幹。

要解決潮汐,一共就兩個辦法。

第一個辦法,打擊兼併、分配生產資料、劫富濟貧、搜刮富商巨賈、對窮民苦力補貼;

第二個辦法,擴張軍備,開拓疆域,將內部矛盾禍水東引,轉移到外部,苦一苦夷人。

這兩個辦法,陛下都幹了。

這也是苦一苦夷人的一部分,張居正沒辦法勸仁恕,勸了陛下仁恕,大明內部矛盾如何解決?

大明皇帝的聖駕在九月末,離開了松江府,皇帝離開比較平靜,就像皇帝來的時候一樣平靜,皇帝陛下不準迎送。

萬曆十七年十月初三,大明皇帝抵達了揚州,十月十三日,皇帝大駕至徐州,十七日,皇帝坐火車抵達了濟南府,二十三日,皇帝抵達天津州。

十月二十五日,皇帝的大駕抵達朝陽門。

朱翊鈞下了火車之後,看到了德王殿下朱載堉帶着皇長子朱常治,他們的身後站着申時行、王家屏、沈一貫和王一鶚,再之後,是大明羣臣。

旌旗招展,人山人海,當皇帝出現的時候,山呼海喝聲傳來。

“參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翊鈞環視了一週,手虛伸,笑着說道:“免禮。”

“謝陛下。”羣臣再拜。

朱載堉先行一步,帶着一名小黃門,來到了陛下面前,俯首說道:“臣拜見陛下,陛下南巡,臣等留守北衙,不辱皇命。”

馮保從小黃門手中接過了印綬,仔細檢查後,交給了印綬監太監,這代表着朱載堉不再擔任監國。

德王監國、皇長子留守,但做主的其實是他們身後的四位閣臣。

馮保上前一步,兩個小黃門拉開了聖旨,馮保再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諸留守大臣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躬承天命,巡狩南疆,仰賴祖宗德澤,爾等股肱之臣恪盡職守,北衙安靖如常。今鑾輿歸京,見旌旗昭昭,臣工肅穆,朕心甚慰。”

“德王載堉,宗室楷模,監國秉政,調度有方,特賜金絲大氅一襲、玉帶二圍、東珠二十斛,加祿五百石。皇長子常治雖在沖齡,隨侍勤學,賜《貞觀政要》金匱本一部、端硯四方。”

“戶部郎中申時行、刑部郎中王家屏、兵部左侍郎沈一貫、禮部左侍郎王一鶚等,調和鼎鼐,夙夜憂勤,今日起,申時行、王家屏官復原職,賜對襟鶴氅一襲,白銀百兩,國窖三件。”

“其餘文武諸臣各賜歲俸半年,撥內帑銀十五萬兩犒賞隨扈京營。北直隸各府免明年田賦三成,老幼孤寡賜冬衣棉布,以御嚴寒。”

“望爾等體朕優渥之意,共守祖宗基業,永固大明河山。”

“欽此。”

“臣等叩謝隆恩。”羣臣再拜謝恩。

朱翊鈞恩賞之後,向着十八匹白馬拉動的大駕玉輅而去,緹騎已經開路。

等到皇帝、皇后、皇長子上了輅車,馮保纔再甩拂塵喊道:“起駕。”

大明皇帝再次回到了忠誠的順天府。

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
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990章 笑容不會消失,只會轉移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838章 有恭順之心的中書舍人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488章 一個大明,都是王民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916章 萬壽聖典普天慶,三軍威儀四海安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二百二十二章 不應該是這個時代的產物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574章 王次輔立身之本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862章 穿絲綢高雅,穿麻衣卑賤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第二百三十三章 大明版的解放奴隸宣言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674章 俺的,都是俺的!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748章 帝王術移花接木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598章 申時行是壞人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四十六章 大明早晚有一天,被人踹了攤子!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一百五十九章 只需要一個機會的戚繼光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