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第727章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

“陛下,這次東南豪商居然支持戰爭,這是讓人十分意外的,臣注意到,這些豪商也在鼓譟水師無限制的擴張,他們的聲量,雖然還是不如賤儒,但理當警惕了。”海瑞十分凝重的勸諫陛下,不要只看到東南豪商,豪商富賈的進步性、積極性,也要思考他們的另一面。

馬經綸的極端論,是要注意的,這些新興的資產階級,他們也是有危險的。

海瑞的這種說法,符合大明眼下治國總經,《矛盾說》,矛盾普遍存在,一件事一定有好有壞。

地主老財們的立場是絕對反對戰爭,因爲歷史經驗告訴他們,朝廷一旦開始窮兵黷武,一定會拿他們開刀,比如漢武帝的算緡令和告緡令。

崇禎末年,國帑內帑窮的跑老鼠,可是西北又鬧起了闖王,崇禎皇帝沒辦法,四處募捐,結果連國丈都不願意,最後給了一千兩糊弄崇禎皇帝,也是這種立場,想讓我拿錢出來幫你皇帝打仗,門兒都沒有!

長期以來的重農輕商,也造成了商人的地位低下,棄儒從商是被人看不起的。

而這批新興的豪商富賈們,不僅支持朝廷的水師擴張,甚至還拿出了真金白銀,支持大明進行戰爭,而不是遵循‘我真的有一頭牛’的規律,不肯拿出一分一毫來。

海瑞的意思非常明確,警惕這些新興的資產階級,過度的影響和左右朝堂決策,並且朝廷應該警惕,他們和鄉賢縉紳、地主老財一樣,通過各種活動,謀求特權。

海瑞在南衙就辦過一個案子,類似於李開藻張冠李戴,完全霸佔了李開芳的所有成就。

南衙的案子是南衙東麓書院有一個連秀才考不上的學子,突然就成了人人交口稱讚、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精通的天才,甚至弄的南衙國子監都很被動,這等天才,國子監居然沒有招錄,國朝的選士機制就是差,死板教條。

結果海瑞仔細一研究,才發現不過是張冠李戴罷了,那學子根本就是假的,準備的詩詞都是提前找人代筆。

但這個案子,和李開藻的性質完全不同,李開藻那本身也是天才,真的有實力能考中進士,只不過族兄李開芳更強。

而海瑞辦的這個案子,完全是一些豪商富賈們,爲了試探着把一個廢物送進國子監而已,如果試探成功,日後國子監裡就都是這種草包。

“海總憲所言有理。”朱翊鈞頗爲感慨,能青史流芳的人,個個都是人中龍鳳,海瑞對矛盾說運用十分熟練,他看到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危險,相比較張居正擔心新興資產階級對皇權的威脅,海瑞主要擔心這些以海貿爲主的新興資產階級,把大明綁上窮兵黷武的戰車之上。

對於任何一個集體,無限制的、盲目的擴張,危害都是致命的。

矛盾說,這個學說,是十分偶然的產物,是朱翊鈞當初沒有掌權,還在學習時候,爲了虛張聲勢,爲了嚇唬張先生,大抵就是要營造一種‘我很強的,你不要篡位,否則要你好看’的氛圍,實際上,張先生不用嚇,朱翊鈞十歲時候,也嚇不住。

皇帝大錘小錘,不斷敲張居正思想鋼印敲出來了矛盾說,而這個沒有任何立場,只是方法論的學說,一次又一次的驗證了它的廣泛性。

朱翊鈞認真的看完了海瑞的奏疏。

大明皇帝南巡,有些妖魔鬼怪就蟄伏了起來,南衙這十四名以公謀私的官員,就是這種蟄伏起來的妖魔鬼怪,皇帝一走,他們就暴露出來了。

以陳君庸、趙參魯、周伯開等官員爲核心,濫用職權,公門謀取私利,建立的南衙棉花王朝——南衙棉幫,在皇帝的封建鐵拳之下,轟然倒塌。

整個過程不超過十天,這是有法可依的鐵拳,大明的律法規定了衣食住行不得囤積居奇,哄擡炒作價格,棉花一斤七文是違背大明律的。

朱翊鈞從海瑞的奏疏上了解到,南衙的這個棉幫是個龐然大物,陳君庸等官員利用鈔關人爲限制棉價,而他們的師爺們,則是設立了一個個門檻極高的交易會,以十四文每斤交易本地長絨棉,而這些交易會裡,還有一大堆的豪商富賈,他們負責養打手,強買強賣、爭搶地盤、尋釁滋事,逼迫其他棉紡就犯。

這個棉幫,已經影響到了棉紡行業的健康有序,陳君庸這些官員,僞裝的很好,但皇帝不信任儒生文官,一眼就把他看穿了。

“朕怎麼覺得還有不對勁兒的地方,漕運、御史、政令、交易會、打手,還有什麼是朕沒有注意到的嗎?”朱翊鈞眉頭緊蹙自言自語了兩句,陷入了思考,忽然擡頭說道:“不對勁,還有不對勁兒的地方,賬對不上!”

朱翊鈞看着奏疏,覺得有問題。

海瑞疑惑的問道:“還有不對勁的地方?”

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從一開始就不對勁兒!”

“海總憲,這個棉幫足夠龐大,但是還沒大到心腹之患的地步,這麼滾下去,一定會越滾越大,最少還要兩三年,纔會被朝廷所看到,畢竟咱大明的糾錯機制還是穩定運營行之有效的,鬧大了,自然會捅到朝廷來,朝廷也必須處置,而朝廷有自己的流程,必然造成僵化。”

“賺的錢太少了,只有七十萬銀,這是瞧不起大明棉紡產業,還是瞧不起棉農?”

“有人在主動刺破這件事!而這個問題裡最核心的就是銀子!有人要跳船,把隊友賣了,吸引朝廷的目光,然後把銀子運出去!水師現在爲了應對援朝滅倭之戰,雲集北方。”

海瑞猛的瞪大了眼睛,立刻俯首說道:“理當立刻下章松江巡撫申時行、松江鎮水師總兵陳璘,嚴密稽查。”

“善。”朱翊鈞對着馮保大聲的說道:“立刻下章松江鎮水師,朕的銀子,一分也別想跑!”

海瑞知道,陛下這個猜測很可能是真的,他就是有點不太明白,這是一種政治天賦還是對白銀的敏銳嗅覺?大抵是兩者皆有。

南衙棉幫案中的棉幫,還沒有龐大到需要朝堂側目的地步,卻出現在了御史的奏疏裡,文華殿的廷議之上;案件的辦理過程過於順利,一切都是如此水到渠成,顯然是另有隱情;目前查抄的白銀只有七十萬兩,實在是過於少了,要知道棉紡的規模超過了絲綢,這可是大明最大宗的買賣。

陛下在這方面的想象力是非常躍遷的,立刻就想到了有人在主動刺破、有人在出賣隊友、有人在轉移白銀。

事實證明,陛下不是無的放矢,很快在松江府的緹騎們就找到了這個主動刺破的案犯。

主動刺破棉幫案的人,正是已經被捕的案犯,戶部左侍郎周伯開,他是整個棉幫最大的肉食者,也是獲利最爲豐厚的那個人。

周伯開,嘉靖二十三年進士,會試第一百九十名,殿試超常發揮弄了個二甲第四名,考中進士之前,周伯開已經成婚,並且育有一子,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但很快周伯開發現,自己要往上爬,得和離。

當時朝中已經是嚴嵩當國,烏煙瘴氣,這京師之中也有了榜下抓婿的鬧劇。

翰林院修撰江汝奎要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周伯開,無權無勢只是高中的周伯開,無奈只能答應了下來,和原配和離,而且孩子也改了母姓,有權有勢的江汝奎,是不允許周伯開有污點的。

婚後的生活並不美滿,甚至是十分糟糕,後來,嚴嵩倒臺,周伯開也不能和離,因爲和離,會影響仕途,連齊家都做不到,如何治國平天下?

萬曆三年,周伯開年紀大了,到了南京戶部養老,這棉幫就在他手中逐漸壯大了起來,之所以要主動刺破,實際上是周伯開和陳君庸在棉幫之中內訌,陳君庸威脅,不出讓利益,他就把棉幫給捅出去,周伯開,那是心一橫,腳一跺,直接讓御史彈劾棉賤害民。

不是說要死一起死嗎?那就一起死!

他判斷,對窮民苦力非常同情的陛下,一定會出重拳。

周伯開把所有的存銀,都交給了他真正的兒子,就是他和原配所生的那個改了母姓的兒子,在周伯開的心裡,這纔是他的嫡長子。

朝廷對周伯開的原配、嫡長子是完全不知情的。

而周伯開的兒子,把棉幫所獲的近百萬兩銀子,分別藏在了十七條馬船之上,準備離開大明向呂宋達沃城而去,在離開的時候,被大明海防巡檢給查到了。

“感情還是朕耽誤了他周伯開的謀劃,朕在南衙把地下錢莊一網打盡,弄得周伯開的兒子只能把銀子裝船,鋌而走險了。”朱翊鈞看完了南衙緹帥駱秉良的奏疏,滿臉的笑容。

銀子沒有跑掉,真的是值得開心的事兒!

周伯開的兒子必須儘快逃跑,一旦抄家程序啓動,以皇帝的性子,連地裡有幾根蚯蚓都要搞清楚,改名換姓的兒子也逃不掉的,所以必須要快,但地下錢莊被皇帝一拳給打散了,只能鋌而走險,走蛇頭馬船,冒險把銀子送出去了。

“這周伯開,連兒子都被抓了,理由還是一大堆,理由再多,他的銀子也是以傷害棉農爲代價聚斂而來,說破天,他上對不起陛下的信任,下對不起萬民所望,該死。”馮保對周伯開的供詞不屑一顧。

周伯開的供詞,洋洋灑灑近萬言,但歸根到底就一個想法,錯的不是我,是這個世界!我只是比較倒黴,恰好被抓到了而已!

“這下,大明軍援朝滅倭的糧餉,又多了人贊助!”朱翊鈞收起了奏疏,繼續處理庶務。

朱翊鈞想做什麼,總是有人贊助,這就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戚繼光在萬曆十四年二月十四日順利抵達了義州,義州的碼頭已經是熱火朝天,泊位棧橋已經修好,一天能夠容納三百條船進出的小型港口,足夠大明軍使用了,而且義州港還在擴建之中。

只要平壤還沒有淪陷,義州這個戰略支點,就會越來越穩定。

戚繼光下船,用力的跺了跺腳,全部由五桅過洋船構成的運兵船十分平穩,而且渤海也不是特別狂暴,一路上非常順利。

“戰事如何?平壤是否淪陷?”戚繼光剛下船,立刻詢問前來碼頭接應的遼東參將祖承訓,在船上,戚繼光比較擔心平壤陷落,一旦平壤淪陷,義州就在兵峰之下了。

“差一點就給倭寇得手了,李副帥高估了朝鮮守軍的守城之心,倭寇一到,他們就開城門投降,這倭寇第一軍團小西行長以爲有詐,不敢入城,猶豫之間,騎營趕到,擊退了小西行長,平壤這纔沒有丟。”祖承訓趕忙說道。

差一點,平壤就丟了。

皇帝沒錯,平壤真的有可能會丟,戚繼光也沒錯,大明軍干涉之下,倭寇想取平壤,得問問大明軍答應不答應。

“一羣廢物!”戚繼光已經足夠低估朝軍的作戰能力了,但沒想到壓根沒有下限,倭寇一來就投降,大明騎營就在附近駐紮,一刻鐘就可以趕到,如此強援之下,還要開城門投降。

祖承訓趕忙說道:“戚帥,也不是朝軍廢物,是那朝鮮守城將軍黃仁尹,哄騙將士們說城外是大明天兵,要入城補給,讓人打開城門,將士們已經見識到了大明軍威武,不疑有他,就開了城門,才知是倭寇,幸好大明騎營援護及時。”

“將士們羣情激奮,發生了譁營,守將黃仁尹及其擁躉皆被軍兵斬首,李副帥派李舜臣接管了平壤軍兵,現在平壤城中有朝鮮守軍兩萬三千人,殺敵不足,守城有餘。”“將士譁變,也不是沒有原因的,朝軍平日吃的,比他們這裡的囚犯還要差。”

祖承訓彙報了一下平壤之變,這黃仁尹已經死了,臨死前,黃仁尹高呼:君已棄我而去,我爲何還要死戰!就被譁變的軍兵一刀砍了,李舜臣的出現,才讓平壤的局面徹底平穩了下來。

戚繼光聽完了戰報,也來到了義州城內,一副巨大的堪輿圖,就掛在正中。

“李如鬆做得很好。”戚繼光看完了整個佈防,非常確信的說道,義州、定州、安州、平壤附近的堪輿圖重新繪測,朝鮮王室給的根本不能用。

地形、地物都有詳細描繪,並且有高度、坡度、水位等等標註,是非常合格的軍事地圖。

李如鬆和馬林二人,一口一個學習,學習個屁,但一個比一個學的認真,李如鬆並沒有急於進攻,而是把堪輿圖畫好,就是步步爲營、尺進寸取的關鍵,這個圖畫起來可不那麼容易。

“平壤西門七星門以西四十里,有牡丹峰,高三百丈,乃是整個平壤附近最高點,李副帥遣遊擊將軍吳惟忠帶領三百騎兵和遼東軍兩千人駐紮此處,乃領兵者乃是遼東參將查大受,和平壤兩萬三千衆守軍成掎角之勢。”祖承訓拿着一根長木杆講解着目前平壤的局勢。

“馬林領先鋒營駐紮在了北密臺門外錦繡山下,此處極爲機要,因爲這裡是大同江的渡口,倭寇要渡河必經此處,若是在下游會被吳惟忠和李舜臣夾擊,而此處,馬林領一騎營,小西行長無法突破。”

“戚帥,這五日,馬林所率先鋒營和倭寇大小接戰十七次,先鋒營至今沒有陣亡,只有兩名軍兵負傷,都是輕傷,斬首一百三十餘首級,都堆在了大同江北岸,震懾倭寇。”

錦繡山下首當其衝,而馬林作爲馬芳次子,選擇在錦繡山,就是承受了最大壓力,關鍵是先鋒營頂住了壓力,殺的倭寇哭爹喊娘,自己卻只有兩個輕傷,搞得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都放棄了彼此的成見,專心應對馬林。

三千打對方三萬五千人,一打十,壓的對面壓根擡不起頭來。

趙括兵敗身死,四十萬趙軍被葬送,被後世嘲笑了兩千多年紙上談兵。

景耀六年,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在綿竹敗北,也是兵敗身死,卻無人嗤笑,人人稱之爲忠義。

綿竹之戰,黃權之子黃崇,殉國;張飛之孫張遵,殉國;李恢之侄李球,殉國;諸葛亮之子諸葛瞻,殉國;諸葛亮之孫諸葛瞻之子諸葛尚,殉國。

本來綿竹之戰的蜀漢軍隊,就是七拼八湊出來雜牌兵,在巨大實力差距面前,就是螳臂當車,而這一麼一支軍隊,依舊野戰之下,差點把鄧艾擊潰,但最終棋差一着。

綿竹之戰中,黃崇戰到了最後一刻,而他的父親黃權,早就投了曹魏,黃崇投降,必然是高官厚祿,但黃崇沒有,他爲蜀漢戰死沙場了。

諸葛瞻被鄧艾勸降,許下了天大的富貴,諸葛氏在蜀漢威望極高,諸葛瞻只要投降,蜀漢就徹底瓦解了,諸葛瞻沒有投降。

蜀二代、三代們相繼爲蜀漢赴死,爲國捐軀,魏二代、三代讓他們的皇帝曹家,赴死了,都把洛水給搞臭了。

陽城伯馬芳不喜歡長子馬棟,整天風花雪月,馬芳喜歡次子馬林,甚至要把爵位傳給次子。

馬林也值得這份尊重,以他的身份,在京師做個紈絝,逍遙快活一生綽綽有餘,但馬林沒有,他選擇拼命操練自己,到朝鮮這種鳥不拉屎的地方,跟倭寇拼命。

京師有很多人都覺得馬林傻,覺得他蠢,都已經是世襲官階級了,還拼什麼命。

諸葛瞻、諸葛尚、黃崇這些蜀二代、三代們不是笑話,馬林也不是愚蠢,如果他們是笑話和愚蠢的話,那中原漫長的歷史,就全都是笑話。

“好。”戚繼光點了點牡丹峰的位置,點頭說道。

李如鬆發現朝鮮軍隊戰力孱弱之後,將牡丹峰和錦繡山兩處鎖鑰之地的防務接管,倭寇不得寸進,大明以逸待勞。

戚繼光面色嚴肅的說道:“義州、安州、定州、平壤,已經連成一片,這很好,現在急的,不是我們,我帶三萬兵馬前來,安排一營前往牡丹峰增援。”

“我不是信不過吳惟忠、查大受,吳惟忠是我的舊部,在浙江就跟着我打倭寇了,生性謹慎,查大受被寧遠侯倚重,自然不必多說,我是信不過朝軍。”

戚繼光謹記聖訓,對朝鮮軍嚴防死守,信任他們,還不如信老母豬會上樹。

平壤在大同江的西側,倭寇不能從大同江下游渡江,是害怕被牡丹峰守軍、平壤守軍兩面夾擊,可這平壤守軍要是不敢夾擊,牡丹峰方向,就會成爲突破口。

祖承訓面露思索,才說道:“戚帥所言有理,李副帥也是此意,奈何人手不夠。”

“朝鮮廢王李昖何在?”戚繼光看完了軍事佈防,認爲李如鬆的佈置沒有問題。

大明並不急於進攻,大明和倭寇都是異國作戰,但大明沒有進攻壓力,而倭國有很大的進攻壓力,他們攻不下平壤,就沒法劫掠,士氣就沒辦法維繫,一定會鋌而走險。

“在平壤城中,李副帥並沒有索要,等戚帥到了再定。”祖承訓趕緊回答了這個關鍵問題,李昖出平壤至定州,定州已經歸降大明,不給李昖開城門,李昖又到安州,安州也不給他開城門,李昖兜兜轉轉,只能又回到了平壤。

大明軍之所以沒有馬上索要李昖,是因爲在朝大明軍數量不足,需要朝鮮廢王李昖,穩定朝鮮方面的士氣。

“立刻傳令平壤,將李昖護送義州來。”戚繼光見過李舜臣,李舜臣對李昖非常不滿,而且現在李昖在平壤也是被關押,而不是坐在王位上,發號施令。

那韓克誠怎麼兵敗被殺,被倭寇簽在長杆上遊街的下場,李舜臣引以爲戒。

而此時的平壤城安鶴宮內,李舜臣帶着一羣披甲銳卒,龍行虎步,大踏步向中宮走去,所有阻攔李舜臣的宦官都被李舜臣一把推開,氣勢洶洶的一行人,嚇的宮裡的所有人趕緊躲避。

李舜臣帶着一堆人衝進了安鶴宮的中宮,見到了被軟禁的李昖,氣血翻涌。

“李昖!你瘋了嗎!”李舜臣手裡舉着一封信,厲聲說道:“你是朝鮮的王!你就是這麼做大王的嗎?你也配做大王嗎!”

李舜臣將李昖關在了安鶴宮中軟禁,不是爲了跟大明討價還價,其實他還有一絲絲的僥倖,怎麼說李昖也是大王,他只要活着,還在宮中,這朝鮮方面的義軍都要認這一杆王旗,李舜臣留下李昖,完全是爲了更早的把倭寇趕下海。

李舜臣想的其實很簡單,戰後無論究竟是什麼樣的格局,他跑去大明,朝鮮的事兒就跟他無關了,他就一門心思想把倭寇趕下海。

“信爲何在你手中?!”李昖大驚失色,李舜臣是他派去大明的使者,現在搖身一變成了將軍,還把他軟禁在安鶴宮動彈不得,現在,李舜臣更是帶着一羣甲士,闖到了他的面前。

“李舜臣,伱大膽!”李昖換了個思路,強作鎮定站了起來,大聲的斥責道。

李舜臣怒目圓睜,一把抓起了李昖的衣領,用自己的腦門,重重的撞在了李昖的腦門上,厲聲說道:“我大膽?我還有你膽子大,你連祖宗都敢出賣?你讓內官,把你的親筆書信送到倭寇營中!”

“你這信上寫的是什麼,你不知道嗎?你要答應倭寇前往倭國京都參洛!”

“你!特麼的!”

“啊!”李舜臣一腳將李昖踹在地上,往後退了一步,他已經憤怒到無法用言語去描述。

“唰!”一道白光閃過,李舜臣的刀架在了李昖的脖子處。

“你妄爲王!”李舜臣剛打算進刀,但他身邊的甲士卻拉住了李舜臣。

甲士焦急的說道:“將軍,不可!你把他殺了,怎麼給大明交代?要把倭寇驅逐,還得仰賴天兵,將軍不可!”

李舜臣當然也清楚,大明暫時沒有索要李昖的意圖,也是希望有這麼一杆王旗,讓朝鮮遍地的義軍能有個主心骨,而不是烏合之衆,倭寇有實打實的15萬人在朝鮮半島。

大明沒有宣判,李舜臣就沒辦法私自處置。

李昖已經被嚇傻了,他沒想到李舜臣真的打算動手,他已經感到了疼,李舜臣真的要殺他!嚇得他直接失了禁,鼻涕一把淚一把,反覆呢喃道:“我錯了,我錯了!我真的知道錯了。”

“你不是知錯了,是知道自己快死了。”李舜臣吐了口濁氣,將刀收回了刀鞘之中。

“我不能殺他,能不能狠揍他一頓?”李舜臣歪着頭看着嚇癱在地上的李昖問道。

甲士鬆手,開口說道:“當然!”

“揍他!”李舜臣嘴角勾勒出殘忍的笑容,李昖是大明冊封過、廢掉的王,殺不得,但不代表打不得!

李昖看到了砂鍋大的拳頭直奔面門而來,就知道要遭了,這一拳勢大力沉,包含怨氣。

臨津之戰,李昖但凡是不聽奸佞讒言,不催促韓克誠進兵,局勢也不會如此的危急,大明軍入朝也不至於,連個落腳點都得自己操持。

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
第337章 提筆區區十八畫,道盡人間萬般苦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612章 大度?大度個屁第795章 你不能只在陛下在的時候,才反對我!第一百五十一章 重新定義清流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393章 一切都在按計劃進行第388章 朕親自手刃徐階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六十七章 這,只是一個開始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九十章 懲罰性關稅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三十八章 不是我!不要污人清白!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951章 達到了仁的彼岸,貫徹了義的信條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四十七章 官序貴賤各得其宜,尊卑長幼之序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一百九十八章 苦一苦權豪縉紳,罵名張居正來擔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939章 崇高公德:避免戰爭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六十九章 同勢則附,同利則趨,同害則避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六十五章 連綿不絕的攻勢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37章 前恭而後倨,思之令人發笑第362章 海瑞帶着骨鯁正氣,來到了西苑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一百九十七章 一開口就是九斤火炮的威力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580章 風雨只打飄零客,佛門只渡有錢人。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491章 坑了他張居正,張居正還要說謝謝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十一章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458章 春冰種秋火回,謂之雁行第一百八十八章 物種的多樣性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786章 君聖臣賢,運泰時康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825章 日後的大明,不感謝陛下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