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羣龍無首 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

戚繼光並不想激怒皇帝,如果是陛下小時候,這些髒事,戚繼光一定會在面聖的時候,仔細說說,告誡陛下,這都是奸佞的陰謀。

一定要小心,來自內部力量對軍隊凝聚力的解構。

但陛下已經長大,而且極其英明,現在他都是把事情徹底搞清楚後,再十分謹慎的找到重點,去彙報這個消息,並且給出一個折中的方案。

比如嫁娶要經過書記覈准、把總級批准,纔可以成親。

這種制度,就是極力規避此類事情的再次發生。

一個把總的年紀,終究是要比十六七歲的年輕人,閱歷要深一些,有的時候,有些心懷叵測之徒,只需要看一眼,就能知道是否是過日子的人。

這裡面還有個問題,就是軍兵多數出身清貧,父母沒有見過什麼世面,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萬曆年間,通常軍兵自己無法去抗爭。

而把總作爲上級,說的話,父母反而極其認同,一句上級不準,父母就立刻擔心孩子的前途,認可了把總的安排。

而且把總的地位更高,可以調動的人脈更廣,但凡是軍兵成親,只要稍微問一問,這種已經成婚的情況,就可以知曉。

而且戚繼光希望制度推行的時候,朝廷可以允許把總對軍兵婚配對象進行審查,完整保護軍兵利益。

朱翊鈞看完了戚繼光的奏疏,想了想說道:“審查是否是罪身犯案,是否婚配,朕以爲極善,不必等了,立刻推行,不能前線拼命,後方還要吃大明軍兵的絕戶,朕不允許這種現象的發生。”

十二份案卷裡,有一份案卷,有一名犧牲在前線山城攻堅、上了忠烈祠的軍兵,而騙婚妻子披麻戴孝,哭成了淚人,並且發誓,要爲丈夫守節,還要請貞節牌坊。

當這個妻子拿到了撫卹銀之後,帶着孩子,立刻消失在了茫茫人海之中。

當鎮撫司接到了報案之後,立刻開始了行動,很快,就發現這個妻子的所有身份都是假的,鎮撫司甚至請緹騎出面,大海撈針也沒有找到下落。

而窩案的爆發,反而找到了一些線索,從經紀買辦、媒婆手裡,獲得了這個女子真實身份,在這個出任何遠門都需要路引的年代裡,找到了真實身份,就能知道下落。

最終緹騎抓到了這個妻子,孩子已經被賣給了人牙子,這名妻子正準備乘船下到南洋去,在松江府巡檢司被抓獲。

按照這個案子的惡劣程度,即便是跑到南洋,鎮撫司也會窮追不捨,因爲不抓到,沒辦法跟陛下交代,陛下盛怒,沒有任何人可以承擔。

孩子也被解救,居然被賣到了宣府,人牙行準備賣到口外去。

“軍兵沒有譁變,是在等鎮撫司查案的結果。”朱翊鈞總覺得心裡難受。

差點就給案犯跑掉了!

任何人出海,都要海防巡檢司進行審查,這個時間大約在兩到三個月的時間,只有獲准,纔可以離開。

而這案犯,以投親爲名義出海,審查了兩個多月,差點就給案犯通過了。

“譁變倒不至於,但是處置不力,軍兵有些亂七八糟的想法,就很難說了。”戚繼光覺得倒不至於譁變,畢竟京營十萬衆,這些年清汰退役,京營退役也有五萬餘衆,如此龐大的規模,就出了這麼一個窩案。

畢竟不是誰都有膽子,騙到世間最強暴力組織的頭上。

朱翊鈞倒是頗爲感慨的說道:“財帛動人心啊,大明軍兵俸祿、賞錢都是格外豐厚的,地位上也在提高,用南衙逆黨的話說,就是丘八翻身了。”

“而大多數的軍兵出身窮苦,沒有見過多少世面,再加上軍營整體封閉,很容易上當受騙。”

其實南衙逆黨的原話是死丘八翻身了,逆黨對於皇帝翻身的認知是一時沒看住,讓皇帝得了機會。

而逆黨對軍兵、佃流氓力翻身,是非常不滿的,一羣底層邊角料,居然也能成爲比他們還要重要的人上人。

“這個女醫倌的案子,怎麼辦?”戚繼光提到了其中一個十分棘手的案件。

這十二個案子裡,還有一個軍戶女醫倌,也被騙了,受害的軍兵可不僅僅男兵,連女兵都有一個。

女醫倌還是太醫院的學子,聽了父母的話,跟假丈夫成婚三年,這個假丈夫在和女醫倌成婚前,就已經成婚,並沒有孩子。

假丈夫在和女醫倌婚姻存續期間,生下兩個兒子,整個過程,假丈夫並沒有和之前的妻子斷絕來往。

女醫倌聽說窩案爆發,總覺得丈夫平日裡有些奇怪,稍微一查,就發現了端倪。

這假丈夫是兩頭騙,身份都是假的,而且都是圖謀對方家產。

在這個年代裡,男的三妻四妾也算正常,也按窩案的斬立決去處置?

“殺。”朱翊鈞十分確切的說道:“既然是窩案,就要一體對待。”

這是維護京營軍兵的集體利益,而且女醫倌對欺騙自己的假丈夫,就兩個字,恨絕。

即便是這個假丈夫和之前那個妻子斷絕來往,她也要和離,作爲軍戶醫倌,她這點決斷力還是有的。

“臣遵旨。”戚繼光明白了皇帝的打算。

女醫倌可以再婚,也可以不婚,京營對於這種情況,即便有出戰任務,也可以選擇讓她留在老家照看病人。

勞動使人自由,更加高效的勞動,使人更加自由,本來女醫倌就不想和那假丈夫成婚,父母之命,她無法抵抗分毫,婚後也是聚少離多。

現在,她是熟練的外科醫生,沒有丈夫,也可以讓自己、孩子活的很好。

陛下素來不喜歡身份政治,對於泰西這樣的社會,身份政治,可能是維持穩定的關鍵,但是對於大明而言,這就是毒瘤中的毒瘤。

陛下維護的是整個京營集體利益,所以要一體對待。

身份政治是典型的豎切,階級政治是典型的橫切,士農工商、上流、下九流等等表述也是橫切。

自從萬士和提出橫切豎切這種社會政治構想之後,大明應用極爲廣泛,至今這種構型,唯一的對手是蒙兀兒國。

無論是橫切還是豎切,都不能客觀去描述。

那邊因爲宗教、種族、宗族等等制度,情況有點過於複雜了,以至於讓大明明公,都束手無策。

大明觀察了很久,最終放棄了繼續簡單概括蒙兀兒國的社會體系,有點難爲人了,阿克巴這個蒙兀兒皇帝都搞不明白的問題。

“陛下,臣有些想法。”戚繼光坐直了身子,在他看來,這案子,既然發現了,有了補救措施,就會避免情況的惡化,不會量變引起質變,防微杜漸做到平時,就可以維持京營的戰鬥力,不算大事。

接下來他要和陛下談的問題,纔是國朝根本。

戚繼光正襟危坐,極其嚴肅的說道:“臣在閱江樓聽聞了馬三強案,這個案子,並非個案,如果和萬曆九年江南操戈索契的大案,聯繫起來,就會發現這種案子的普遍。”

“如果再和江南選貢案聯繫在一起去看,就會發現更加可怕的事實,大明陷入了一個極其危險的狀態。”

“一箇舊秩序崩潰,新秩序又找不到確切的方向的迷惘,而上一次,陷入這種不知道路在何方的迷惘,是在南宋末年。”

“皇帝無法完成專權、大臣互相掣肘、文武完全對立、豪族覺得自己交的銀稅多,卻被處處爲難、百姓生活困苦,怨念在心中堆積,從上到下,沒人能說出個所以然來,世道爲何就變成了這樣。”

“甚至找不到一個明確可以揹負這份罪責的集體。”

“是走私塞外的晉商嗎?他們給了草原鋼鐵火羽,有了對抗大明的軍事實力。”

“可嘉靖末年大明依舊可以拒虜,嘉靖四十年,俺答汗領兵九萬,入寇山西,馬芳領兵一萬,一日夜馳五百里及之,七戰皆捷。”

“一萬對九萬的騎兵野戰,一共打了七場,俺答汗全都是大敗虧輸,自那之後,俺答汗再無力南下了。”

“是江南士人嗎?爲了私門之利,弄得人心浮動,養倭寇自重,弄得無法收場,還得朝廷收拾,可他們的口舌真的能有這麼大的威能?”

“臣不以爲如此,事實上,從萬曆九年的廢除賤奴籍,到今天選貢案,這些江南士人,可謂是不堪一擊。”

朱翊鈞眉頭緊蹙的說道:“朕沒聽明白戚帥的意思,也就是說,在萬曆維新之前,大明其實已經到了南宋的那種羣龍無首、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嗎?”

南宋亡天下,怪誰?

怪兩宋皇帝不肯放權?從宋孝宗之後,大宋皇帝和周天子已經沒什麼兩樣了,根本無法集中權力,已經不是與士大夫共天下,而是士大夫治天下;

怪兩宋勢要豪右們不肯爲國效力?他們的抵抗已就該足夠堅決了,蒙哥都死在了釣魚城下。

怪兩宋重文輕武,武備鬆弛?可是戰場上,大宋軍隊依舊有極爲亮眼的表現,甚至一度穩住了局面。

可就是這種大廈將傾之前的癲狂和迷茫,最終導致了亡國亡天下。

戚繼光由衷的說道:“陛下聖明,從萬曆九年開始,廢除賤奴籍到今天的選貢案,其實都是這種癲狂的延續。”

“從漫長的歷史來看,我們不怕混亂,因爲總會有人站出來收拾舊山河重塑秩序;我們也不怕外敵入侵,西晉兩任皇帝被俘,永嘉之亂,五族南下禍亂北方,衣冠南渡;兩宋更是把天下都亡了,但依舊有大明重開日月天。”

“但最怕的就是不知道路在何方,沒有明確方向,如同一盤散沙,也沒有人站出來,告訴所有人、所有集體,路到底在哪裡,到底該怎麼做,又能做些什麼。”

社會各個集體的整體迷惘,都不知道該怎麼做,纔是最危險的時刻。

戚繼光這番話,更加明確的表述是:統治階級的意志和萬民的行爲、訴求,完全對立,沒有任何共識,以此衍生的矛盾,最終會亡了天下。

“國朝的根本主體還是萬民,統治階級的意志和國朝根本之間的矛盾,激化到了互不認同的地步,就會造成這種迷茫。”朱翊鈞總結了下這次奏對的主題,表述了自己的觀點。

戚繼光真的很少很少討論政治,他很多時候都是扮演好一個戰無不勝大將軍的角色,他也很少說政治上的事兒,平素裡在文華殿裡,除非涉及戎事,也是一言不發。

在朱翊鈞的記憶裡,這好像是戚繼光第一次對政治、社會矛盾發表自己的看法。

而且一開口,就是亡天下這個話題,戚繼光不是不思考,只是不說而已。

“所以,陛下以遼東五間大瓦房爲喻,提出了萬曆維新的五個總目標,臣以爲甚善。”戚繼光面色終於輕鬆下來。

他提出的這種迷惘、癲狂,正在逐漸褪色,因爲已經有了新的目標,他想明白了這個問題之後,是有些後怕的。

正如他說的那樣,他以前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不知道爲何,大明就變成了這個模樣,萬夫一力,自然天下無敵,可是這力氣往哪裡方向使?沒有人能說明白。陛下給萬曆維新設立了五個目標,這五個目標,一個比一個難以實現,但總歸是看起來有那麼一點點的希望。

“這次南下,比之上次,臣感受到最大的變化,就是共識圍繞着五個目標,在重新凝聚,比較有趣的選貢案待斬的有兩家,也是在南京師範學堂創建的時候,捐了兩千銀。”

“即便是江南的勢要豪右,也對丁亥學制持贊同的態度,只不過,他們的想法是,既然花了錢,也要撈到名聲,雖然功利了些,總比之前那種關起門來,只有自己家務事的時候,要強太多太多了。”

“還有這次費利佩要給大明加關稅,江南勢要豪右,先給他們加了價,一羣來討飯的蠻夷,也敢蹬鼻子上臉了。”戚繼光表達了此次南巡,他完全不同的觀感。

統治階級和社會根本的萬民之間,逐漸建立了新的共識和認同,這是人心凝聚的直接表現。

革故鼎新,最重要的就是鼎新,你這個鼎是新造的,但它裡面究竟裝着什麼,要講清楚,講明白,並且獲得天下的認同,就能鼎新。

說得容易,做起來,是陛下十七年如一日的辛勞。

“戚帥看的明白,洞若觀火。”朱翊鈞一愣,戚繼光不說,他還真沒注意到,他光顧着殺人了。

連浙江還田都能推行,無論是出於畏懼,還是出於認可,總之論跡不論心,政策得到了推行,代表着人心的確在凝聚,一盤散沙的亂局、迷惘、癲狂,正在結束。

“戚帥身體如何?朕聽大醫官說,前日戚帥也染了病。”朱翊鈞問起了戚繼光的身體狀況。

戚繼光笑着說道:“臣還以爲自己年輕,這南方暖和,穿的薄了點,一陣冷風,便染了風寒,現在已然痊癒,勞煩陛下掛念。”

“身體是一切根本,朕還指望戚帥再次掛帥,征戰倭國。”朱翊鈞說起了徵倭之戰。

確切地說,大明和倭國還沒打夠,矛盾還沒有充分的碰撞,還得再打一次,才能讓倭國徹底屈服於大明的意志之下。

最近倭國在豐臣秀吉的帶領下,掀起了一股反對倭奴的浪潮。

豐臣秀吉在半個京都的廢墟上,召見了所有大名議事,這個議事進行了整整七天,但最後得到了一個共識,那就是禁止倭奴、遊女出境。

任何大名都不得做這等營生,若有發現,共討之。

“一掐脖子就認慫,一鬆手,倭寇又覺得自己行了!”戚繼光也是服了,神火飛鴉燒了半個京都,實在是失策,就該燒掉整個京都。

“其實,從大明律而言,倭奴、遊女、南洋姐的生意,是違禁取利。”朱翊鈞稍微跟戚繼光解釋了下豐臣秀吉爲何敢這麼做,能這麼做。

大明並不承認三角貿易裡倭奴生意的合法性,這會造成大明道德滑坡。

事實上,在大明,知道倭奴生意的人,都不是很多,因爲所有的雜報,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連長崎總督府每年彙報倭奴數量,朱翊鈞都會塗黑。

不記錄就等於不存在,這種生意進行的如火如荼,但就是沒有官文去記載。

就像搗巢趕馬,在實錄裡,也是隻言片語,也就是皇帝詢問王之誥,王之誥回覆,寥寥數語。

這就是個雷區,筆正們輕易不會涉獵,因爲胡說會被人扣上同情倭寇的大帽子,成爲通倭賊人。

沒有哪個筆正願意被陛下當街手刃,陳有仁的死,可是讓北衙筆正們,膽戰心驚。

皇帝如此公然出手殺人,朝中大臣不糾正,還給空白駕貼,筆正們人微言輕,索性不談。

大多數百姓,都覺得這些倭奴,全都是戰俘,而且,大明方面也禁止大明商人捕奴,但可以從大名手中購買,當然在海外,到底捕沒捕,朝廷一般不會過問。

所以,豐臣秀吉,可以讓倭國大名齊聚一堂,形成這種共識。

因爲現在的倭國,尤其是青壯年,實在是太少了。

倭國丁口長期外流的同時,一場朝鮮戰爭,損失了十餘萬的青壯,對於眼下只有七百萬丁口的倭國而言,十萬青壯,是人口結構性的巨大損失。

大明開海十七年,倭國總丁口從九百萬左右,已經降低到了七百萬左右,這都是估算,但沿海人羣聚集,是可以統計到大概人口數量的。

“一次礦產之戰不夠,還得再來一場人礦之戰。”朱翊鈞看了眼中書舍人葉向高,葉向高的筆都洗好了,聊到倭國,有些事兒就不方便記了。

今天萬曆起居注的內容,已經足夠豐富了。

但葉向高沒有去入廁的意思,他就是要聽,而且看陛下的意思,也不打算趕他走。

葉向高是申時行之後,唯一還做了點事兒的首輔,雖然不多,但在沒有了任何共識的晚明,能做點事,已經代表他有些能力了。

戚繼光非常贊同的說道:“那就打,打到完全屈服爲止!”

“陛下,絕不可讓倭國坐大!看看英格蘭,法蘭西、神聖羅馬、西班牙,都拿它沒什麼太好的辦法,泰西各國,都恨的咬牙切齒,甚至費利佩不計代價的發動遠征,都無可奈何。”

“絕對不能讓倭國上岸,更不能讓它坐大,實在是太危險了。”

要是讓倭國挑撥到中原連大一統的共識都沒有了,那才真正的完蛋!

泰西也不是沒有人奮鬥過,相反,想要統一泰西的奮鬥者,層出不窮。

但只要英格蘭人在,那就很難做到,英格蘭的基本國策,就是裡挑外撅,攪的泰西諸國,不得安寧,即離岸平衡。

“怕是得等幾年,收回拳頭,是用更狠的力氣打出去。”朱翊鈞表示要休養生息一段時間,不能連年用兵,他要履行自己萬曆維新的承諾,最近這幾年時間,他不會動武。

朱翊鈞這是給戚繼光一個承諾,封無可封、賞無可賞的奉國公,依舊要領兵打仗的。

戚繼光封無可封,可是在貴州領兵的戚繼美,戚繼光的弟弟可以繼續封,戚繼美沒法封,就封戚繼光的兒子。

一門兩公爵,大明又不是沒有!

祖宗喜歡胡鬧就這般好處,事事都有祖宗成法,朱棣也幹了。

朱翊鈞和戚繼光聊了很久,戚繼光心情極好的離開了莫愁湖行宮。

大明皇帝看着戚繼光的背影,對着馮保說道:“人活一口氣,起初朕還不信,但朕剛看到戚帥的時候,戚帥的神情有點不對勁兒,雖然氣色看起來不錯,但缺了一股心勁兒,大抵是覺得,沒仗打了,沒用了。”

“對於常年征戰的將領而言,最憋屈的就是這種時候,朕從俞大猷、馬芳、劉顯這些悍將的身上,都看到過這種落寞。”

“眼神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甚至連腰都彎了下去。”

“瞧戚帥離開的時候,神采飛揚,八成回去就開始琢磨,下次大明平倭之戰,究竟該怎麼打了。”

戚繼光已經很滿足了,陛下履行了承諾,封公後,依舊讓他領兵作戰。

但四夷已平,怎麼看,飛鳥盡,良弓就該藏起來了。

朱翊鈞又給了一個承諾,畫了一個大餅,告訴戚帥,平倭之戰,還要繼續打,戚繼光立刻就精神抖擻了起來。

“其實應對豐臣秀吉的行爲,把礦山做據點,搗巢趕馬。”馮保提出了一個方案,現成的經驗照抄就行,搗巢趕馬,他的潛臺詞是沒必要再發動一場大規模戰爭。

“還是得打,馮伴伴,你想的太少了,戚帥不喜歡給自己表功,但其實江南社會共識的恢復,和接連的戰爭勝利有極大的關係。”

“不是一個空泛的口號,就能凝聚人心,看得見的暴力,纔是讓這些蟲豸,暫時蟄伏的根本原因!”

朱翊鈞在沒有外臣的時候,說話一點都不客氣,對五個目標的認同?還不是怕他手裡的刀。

沒有京營這把刀牢牢地攥在手裡,這些蟲豸,絕對不會聽話。

“還有,朕不滅倭,難道滅了南衙、浙江、福建、廣州所有勢要豪右、宗族的滿門?當年的倭患,需要有人爲此揹負責任的,只要大明還在,這個仇就得報。”朱翊鈞給了另外一個理由。

大明國勢衰微,過去的帳,沒法算;

但大明國勢強橫起來,這血仇若是不血報,他這個皇帝怎麼當?

誠然,嘉靖倭患的罪人不止倭人,但滅倭,可以給天下一個交代。

“說起這個,臣最近聽聞了一件松江府的大事,孫克弘花費了整整五十萬銀,親力親爲,爲犧牲在入朝抗倭戰場的英烈,進行風光大葬。”馮保說起孫克弘的動向。

上次孫克弘面聖沒有在陛下面前表功,就是簡單的提了一句。

馮保瞭解之後,發現花費如此巨大。

“五十萬銀?”朱翊鈞十分驚訝。

孫克弘這五十萬銀,能修一個先帝皇陵;倭奴一個才五銀,可以買足足十萬個倭奴、遊女了!

松江水師的骨灰,都送回了松江府安葬,孫克弘對於松江府衙的安葬規格,表示不滿,剛剛到任的李樂,還沒完全掌控松江地面。

而孫克弘直接拿了五十萬銀捐給了松江府衙,而後以九品商總,親力親爲,安葬了英魂歸來的481名英烈,包括京都之戰犧牲的長崎總督府牙兵。

除了風光大葬之外,整個大明最豪奢的忠烈祠,也在松江府,佔地超過了三千畝地,是一整個完整的園林。

而且孫克弘還讓人爲這些英烈著書立傳,所有人的生平進行了考證後,公開刊行,花錢讓戲樓、茶館將《東征記》和《英豪傳》改成了話本、戲曲,傳唱大江南北。

而孫克弘之所以這麼做,完全是因爲大仇得報,他到了地下,也有顏面去見父母了。

在嘉靖倭患的時候,孫克弘全家死的只剩下他們兩兄弟,孫克毅至今還在長崎。

如此血仇,不報枉爲人。

朱翊鈞看着奮筆疾書的葉向高,露出了笑容,葉向高母親帶着尚在腹中的他,背井離鄉。

葉向高對倭人一樣恨之入骨。

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請假條高燒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
第927章 千峰鑿破通天路,萬壑填平貫隴途第三十九章 科道言官朝天闕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555章 欠陛下的債,還不完,根本還不完第412章 人與人的悲歡喜樂,並不相通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659章 種植園的奴隸一年可以吃120斤肉第597章 輿論的鐵律:猜測即事實第772章 泰西的商賈,可能偷朕的錢!第四十九章 給戚繼光封個伯爵第1012章 潰散大演訓的目的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六十七章 真誠,是最大的必殺技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一百七十七章 鎮庫大錢真的很大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893章 就是一鍋夾生飯,朕也只能吃了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75章 如此寶地,當有德者居之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一百三十八章 壞了,日後當明公得會算學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900章 下地獄跟閻王爺說去吧!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865章 皇極門公審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871章 凱旋要穿新衣服,就像是過年一樣!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請假條高燒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981章 絕對不能讓老鼠上桌第一百七十一章 新鄭公來去匆匆,寧遠伯入京面聖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12章 使桑梓得其惠,貧富不致懸絕第一百四十五章 救還是不救,這是一個問題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931章 手裡拿着錘,看誰都是釘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二百五十七章 僱傭營團,借雞下蛋第二百三十四章 送出去的,要親手拿回來才行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479章 通和宮的那個通和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713章 極端化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