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這是容城縣在京營銳卒來了之後,街頭巷尾的一句流言。

在銳卒沒來之前,容城縣已經到了連衙役都拿不到俸祿的地步。

衙役拿不到俸祿,要想生活下去,就要取之於民,取之於民,百姓就得遭罪,城中有幫派,百姓遭罪,城外有山匪,百姓還是遭罪,這容城縣靠着馳道,百姓生活依舊苦不堪言。

銳卒來了,欺行霸市的衙役、兇狠暴戾的幫派,殺人不眨眼的山匪、災年不肯減租的鄉紳,全都被京營銳卒給抓捕歸案!

這一下子,壓在百姓頭上的大山沒了,這真的是撥開雲霧見青天,天大光!

李如鬆其實特別緊張,上一次祁家大院,那是明晃晃的反賊,平叛就是,這次算是鎮暴先登營組建以來,第一次派出鎮暴。

如果執行不順利,這個鎮暴先登營會被廣泛反對,如此一來,陛下對內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會失效。

李如鬆不想辜負聖恩,所以從出發到執行,都是嚴格約束軍紀,生怕出現不想看到的場面。

尤其是在驅散人羣,攻破了縣衙之後,他就更緊張了,他害怕容城縣百姓全都聚集起來,容城縣二十七萬丁口,全都聚集起來,他這三千人,還能把二十七萬人全都驅散?

可自從攻破縣衙之後,百姓對於軍管,並沒有什麼牴觸,尤其是在幫派、山匪、鄉紳相繼被捕之後,百姓對軍兵已經完全沒有了牴觸。

百姓害怕軍兵,因爲匪過如梳、兵過如篦,百姓們最擔心的就是軍兵趁着鎮暴,踹開自己家門,搶走自己的財物,姦淫自己的妻子女兒,甚至殺人。

傳聞中京營銳卒軍紀嚴明,從不擾亂百姓,可傳聞歸傳聞,誰都沒親眼見過。

在撤掉大柵欄允許自由進出之後,李如鬆就更緊張了,他擔心百姓聚集,百姓小心試探,擔心軍兵搶劫,彼此試探了三五日。

李如鬆沒見到百姓聚集,百姓沒見到劫掠,軍管和平日沒什麼分別,容城縣恢復了往日的喧囂。

讓李如鬆徹底鬆了口氣,不再擔心的是,城外駐紮軍營,被扔了兩扇剛宰的豬,李如鬆找到了扔豬的人,把銀子付了。

汪小六,大名汪景芳,他是河南人,亦農亦軍,打小種田,靠着一把力氣,在巡檢司混了個弓兵,平日驅逐野獸領賞爲生,他打死過四條大蟲。

那是一窩老虎,他一個人用了四天,才把這一窩老虎全殺了,虎力弓對付老虎,也非常好用,只要射的準,老虎真的不是汪小六的對手。

萬曆九年他參加工兵團營,當年九月,汪小六遴選入了京營。

萬曆十三年,他被選爲了陷陣先登,四月,他隨京營入朝抗倭,東征九勝,他打了六場,參與了十二場場對山城的進攻。

拔山城,是汪小六這輩子幹過最累的活兒,倭寇的烏龜殼真的很硬很硬,他每次都累脫力。

汪小六從小就覺得自己有用不完的力氣,飯量也出奇的大,九歲起就開始自己打獵,但他從來沒吃飽過,飯量太大,小門小戶養不起不說,還要有肉食才能覺得飽。

進了京營後,他才知道,吃米飯麪條可以管飽,吃牛肉也可以管飽!

汪景芳在萬曆十四年從朝鮮戰場回到了大明,立刻進了講武大學堂,因爲能吃,他在大學堂混了個大胃王的外號,萬曆十八年,汪景芳從講武大學堂畢業,成爲了騎營的把總。

騎營是精銳,汪景芳是精銳中的精銳。

李如鬆帶着幾個參將巡營,正好看到了把總汪景芳。

汪景芳手下有四個百總,帶着四司,每一司有百總四人,每一個百總負責一輛偏廂戰車,汪景芳手下有十六輛偏廂戰車,有正奇軍兵325人。

把總是重要的基層庶弁將,是將帥的手、腳、眼睛,所以李如鬆和汪景芳很熟悉,很熟悉。

“小六。”李如鬆示意參將繼續巡視,自己走向了正在磨臂盾的汪景芳,笑着說道。

“見過副帥!”汪景芳趕忙俯首見禮。

李如鬆找了塊巴掌大的石頭坐在了地上,讓汪景芳坐在了另外一塊石頭上,兩個人就這麼坐在地上,說起了這次容城平叛之事。

聊的內容很多,比如汪小六覺得臂盾有點大了,影響行動,忠誠棍有點輕,打不動人。

一尺六寸,重三斤四兩的鐵棍,被稱之爲忠誠棍。

“這棍子已經很重了,稍微用點力氣,就要把人打骨折,不能再重了,鎮暴是鎮暴,不是戰場攻伐,可以再長點,一尺六寸有點短了。”李如鬆覺得棍子重,汪景芳覺得棍子輕。

這棍子到底多重,還是陛下說了算。

“什麼感覺?和在戰場上,有什麼區別?”李如鬆好奇的詢問汪景芳,這次派出任務的感受。

“額…”汪景芳左看看右看看,才低着頭說道:“副帥,俺是個粗人,說了您別不樂意,俺覺得,打的輕。”

李如鬆扶額,汪景芳的感受出乎了李如鬆的預料,京營軍紀不得對百姓出手,這個軍紀很嚴,非常的刻板。

小六入營還是李如鬆選入,小六自從入營後,就一直嚴格遵守軍紀,李如鬆還以爲小六會有些負罪感,但似乎並非如此。

“說說。”李如鬆疑惑的問道。

“副帥,你看,這許徐御史出行,有緹騎隨行,徐御史骨鯁,也是要查反貪的案子,這在青馬橋出了這麼大的事兒,這些人還來阻攔京營入城,俺覺得,這些人都不是好人。”

“百姓最恨貪官。”汪景芳悶聲悶氣的說道,講道理他講不出來,但他有是非對錯的判斷。

“百姓被裹挾,並不知情。”李如鬆搖頭說道:“挾民自重,這都是老手段了。”

“不,他們知道。”汪景芳立刻說道:“副帥,青馬橋平日裡車馬不斷,對容城很重要,這橋塌了,百姓立刻馬上就知道了,而且街頭巷尾都在說,怎麼可能不知道查貪腐的徐御史落水?”

“明知道京營來做什麼,他們還要爲了那三兩銀子堵路,安民告示、三槍示警都無法驅散。”

“他們不知道拿的是什麼銀子嗎?俺覺得他們對自己拿的究竟是什麼銀子,一清二楚!”

“你講的有道理。”李如鬆略顯有些錯愕,他經常跟隨戚繼光在文華殿議政,時間長了,他內心深處,覺得百姓都是被裹挾的,是無辜的。

可到了具體的事情裡,容城這些堵路的傢伙,真的不知情?

汪小六是底層出身,他覺得這些人絕不是不知情的,那可是暗害欽差的大事!

欽差翻車掉到了河裡,差點就死了,百姓議論紛紛,哪怕是出於避險的考慮,也不該參與到堵門,這多危險,亂糟糟的,刀劍又不長眼。

什麼人,纔在這個時間湊到甕城城門處?

汪景芳繼續說道:“這次被捕的人裡,都是跟着家丁、幫派把頭廝混的人,爲虎作倀的倀鬼。”

“我知道了,陛下的犒賞到了,今天吃牛肉燉土豆,看好軍兵,決不可飲酒。”李如鬆站了起來,說到了皇帝恩賞。

陛下送了三千斤牛肉,通過馳道送到了容城縣,派出軍兵每人可以分一斤,人人有份,再加上土豆塊,哪怕只加點鹽,燉一燉都極爲美味。

“送副帥。”汪景芳一聽有牛肉吃,立刻眉開眼笑,給陛下當兵,真的能吃飽,再想到回京還有十個月的俸祿,家裡六歲的娃,幾年的筆墨紙硯就有了。

汪景芳其實沒說心裡話,鎮暴那天他回到營帳內,看着牀頭放着的四銀恩賞,多少有點睡不着,這才幹了多少點活兒啊,陛下又給了這麼多恩賞,汪景芳只覺得白天舞棍力氣有些弱了。

李如鬆又找了幾個把總問了問,都得到了相似的答案。

從徐成楚翻車落水起,矛盾已經在激烈碰撞,矛與盾碰撞的火星子,都把京營給招來了,其中的危險,連路邊的小乞兒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這種時候,還要往上湊,還要堵門。

這些人,還能稱之爲百姓嗎?

提刑千戶負責審案,青馬橋的案子並不複雜。

知縣孫奇逢下令,師爺劉文敬找到了東牛胡氏,讓胡氏負責辦,胡氏找到了山匪趙三刀,連夜破壞了橋墩。

這個案子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知縣孫奇逢下的命令,並非要殺徐成楚,而是讓青馬橋塌了,阻攔徐成楚幾日,讓徐成楚不要儘快南下。

師爺劉文敬跟胡氏胡文璐講的時候,在城裡的青樓,兩個人喝了兩斤馬尿。

迷迷糊糊,喝斷片的胡文璐只記得一些片段,什麼徐成楚該死,茲事體大,青馬橋這些字眼,就開始安排趙三刀辦事。

趙三刀連對誰下手都不知道,糊里糊塗的把事情辦了。

簡而言之,知縣孫奇逢被‘倍之’了,他下的命令被加倍執行了。

胡文璐、趙三刀覺得孫奇逢既然敢下這樣的命令,那就是朝裡有人,有後路、後招息事寧人!

孫奇逢覺得自己的命令只是阻攔,這師爺、縉紳、山匪還敢刺殺欽差不成?

知縣孫奇逢知道後,人都傻了,等到京營來了,亂了分寸,尋思着緊閉城門,先抗幾日,找找過去的親朋故友座師同窗,在朝中美言幾句,看能不能過關。

李如鬆是領着聖旨來的,他纔不管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直接入城。

城中幫會、城外山匪,都是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京營來了,把他們也一鍋端了。

同樣,被捕的陰氏、陳氏、孫氏等等,都跟青馬橋坍塌案無關。

但這幾家沒有被無罪釋放,提刑千戶帶着兩百緹騎,對他們的過往進行了嚴密的調查,只一旬時間,就查出了兼併田土、經營賭坊、買賣丁口、逼良爲娼、截斷溝渠等等十幾件罪名。

這可不是提刑千戶給這幾家扣帽子,這些縉紳之家,腚底下沒有一個是乾淨的,提刑千戶這個查法,天下就沒有乾淨的縉紳。

李如鬆爲了防止民亂,又下了一個公文,還田。

閒着也是閒着,京營銳卒們出動,深入鄉野,把田畝按各村各鄉丁口,劃界還田。

李如鬆有自己的打算,眼看着天變來了,萬一天變更加劇烈,陛下迫不得已要對北方諸地進行軍管,那京營銳卒沒有一點還田經驗,怎麼執行陛下聖命?

趁着這次派出鎮暴,累積了一點經驗。

“孫奇逢,你爲何要下令阻攔徐成楚前往武昌府?得誰授意?”李如鬆問起了這個案子的關鍵,他爲何要阻攔徐成楚。

“武昌府同知宋英廉的族弟給我寫信,讓我幫忙。”孫奇逢失魂落魄,他也沒什麼抵抗意志,有什麼說什麼了。

馳道窩案七號案,工兵團營把總舉報宋英廉以次充好,替換惠民藥局藥材牟利,把總反倒是被流放。

“他讓你幫忙,你就幫忙?”李如鬆被氣的頭暈目眩,膽子真大!

“我也沒想到京營能來啊!”

孫奇逢一臉懊惱的說道:“我原來打算,徐御史問責起來,就把趙三刀推出去頂罪,但徐御史不問,就直接走了,我還想着如果是朝廷派了緹騎來查,我就把胡文璐、趙三刀全都推出去頂罪。”

“結果,來的是京營。”

孫奇逢是真的沒想到,陛下會這麼不講規矩,哪怕是派緹騎來,孫奇逢也有周轉的餘地,這派了京營來,這徹底打亂了孫奇逢一切的安排。

李如鬆沉默的看着孫奇逢,他可一點都不覺得孫奇逢可憐,孫奇逢真的是可憐的倒黴蛋,手下倍之,加倍執行導致了這一系列的意外嗎?

寧遠侯世子、京營副總兵李如鬆認爲不是。

因爲他想到了張居正總是講的超組織現象。

只依靠各衙門官吏的默契,以一種集體默契、集體動作,來對抗朝廷政令的行爲。

李如鬆非常非常厭惡文官,他在李成樑唉聲嘆氣中長大,那時候他不理解,爲何親爹那麼能打,還總是被爲難,戚繼光比他爹還能打,更加被爲難。

萬曆元年進京遴選,李如鬆還因爲敵視,和譚綸發生了衝突。

直到他跟着戚帥入文華殿廷議,在張居正解釋之後,他才明白了,興文匽武,也是一種超組織現象。

這種現象真實存在,孫奇逢這個案子就是如此,陛下派出京營,絕非小題大做,而是必要措施。

只要陛下退一步,徐成楚必死無疑,對徐成楚的刺殺只會層出不窮,陛下只有激烈反應,才能讓人畏懼;

陛下只要退一步,反腐司這個衙門等於白建,反腐大事,根本無力推行,那些鄉賢縉紳因爲天變做出的承諾,也會當屁放了,不會執行。

陛下如此這般大動干戈,就沒人敢打那些個鬼主意了。

“你爲什麼不給衙役發俸祿?”李如鬆問了一個細節問題,孫奇逢要依靠這些衙役才能爲所欲爲,居然連俸祿都不給發。

孫奇逢下令封閉城門,縣尉直接領着衙役投了。

“不給他們俸祿,他們也會自謀生路。”孫奇逢吐了口濁氣,也沒編排理由,銀子的確都是他貪墨了,反正衙役會自己找錢。

請託題調、扣剋規例、濫準詞訟、派發屬印等等都是知縣、知府來錢的手段,大明官員一點都不窮。

李如鬆結束了審訊,上奏朝廷容城諸事。

朱翊鈞收到了李如鬆的奏疏,和提刑千戶的奏疏的內容相互印證了下,案子已經非常清楚了。

張居正貼了張浮票: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

暗箭明槍皆成空,凜然正氣破貪枷。

“真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朱翊鈞看完了這奏疏,搖頭說道,這個孫奇逢死的一點都不冤枉,一干案犯已經移送京師。

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已經有了初步的判決,被捕之人,首惡斬首示衆,其餘從犯流放呂宋,一概不留。

“副帥這個還田,可謂是點睛之筆。”馮保提醒陛下,李如鬆還有一個功勞,還田。

鄉賢縉紳不怕皇帝來殺頭。

你皇帝殺了大宗,還有旁支,殺了旁支還有大宗,你殺了大宗和旁支,還有別的鄉賢縉紳之家。

鄉賢縉紳就像是那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草一樣,一茬又一茬。

鄉賢縉紳最怕的事兒是還田,這一還田,容城縣六七十年,不會有鄉賢縉紳,只會有糧長、里長。

“而且副帥這一還田,就讓這鄉賢縉紳和官吏離心離德了,日後那個官吏想要對抗王命,鄉賢縉紳恐怕不答應。”

“若引來了雷霆之怒,這官吏事後還是官吏,這鄉賢縉紳卻沒了立根之本。”馮保再次讚歎這一妙手。

還田簡直是妙手中的妙手,點在了最最關鍵的地方。

地方官吏和鄉賢縉紳在對抗王命上,就有了巨大的分歧,你官吏爲了自己的目的,要跟朝廷對抗,我鄉賢縉紳世世代代的積累,變成了一場空。

這鄉賢縉紳再執行官吏的命令,就要思慮清楚後果了。

爲虎作倀,難就難在老虎和倀鬼一條心,這一還田,弄得老虎和倀鬼都互相戒備了起來。

朱翊鈞拿着奏疏,搖頭說道:“有沒有可能,李如鬆沒想那麼多,他就是想積累一點還田經驗,若是日後真的要軍管,防止手忙腳亂?”

李如鬆這個人,性格非常簡單,他讀了很多書,但終究不是讀書人,他想的沒那麼複雜。

要用李如鬆,一定要想方設法剋制李如鬆的脾氣,他脾氣上來了,對面四萬倭寇,他三百人都敢衝鋒過去。

李如鬆之所以要還田,其實是怕百姓亂起來,執行還田,就是爲了讓百姓忙起來,順便給他們好處,安撫百姓不安。

馮保左看看右看看,看葉向高不在,才低聲說道:“他就是想不到這些,才讓人安心。”

李如鬆要是能想到這些,對政事有如此敏銳的嗅覺,那才讓人不放心。

一個武功赫赫的將領,還工於心計,對政事有熱情、有辦法,用到邊方開拓是極好的,但用在京營總兵的位置上,就有些危險了,尤其是對皇帝本人而言。

李如鬆可堪京營總兵大任,京營後繼有人。

“徐成楚已經趕到了武昌府。”朱翊鈞拿起了第二本奏疏。

徐成楚落水的風寒還沒有好,再出發後,又在開封府停留了三日看病,未等痊癒再次南下,已經趕到武昌府。

這一路上車馬勞頓,極爲辛苦,到了武昌府,徐成楚就又病倒了,武昌府的醫倌診斷,已經從風寒到了肺炎。

肺炎在這個年代是要人命的東西,徐成楚如果在容城縣多休息幾日,病情不會加重到如此地步,但他沒有休息,沒有養病,這症狀就已經很嚴重了。

朱翊鈞下旨徐成楚好生養病,再加上大醫官的救治,有老滷水,肺炎還是可以救治的,徐成楚的情況已經穩定下來了。

武昌同知的族弟請孫奇逢阻攔徐成楚,目的就是要給湖廣地面爭取銷燬證據的時間,徐成楚晚到一天,就多一天時間的遮掩。

這也是爲什麼徐成楚晝夜疾馳,風寒沒好也要南下的原因。

朝廷不查辦的時候,每個人手裡的證據,就是互相牽制的重要手段,朝廷查辦,這些彼此牽制的手段,就成了催命符。

拖一點時間,一些個要案就可以遮掩下去,就是緹騎手眼通天,依舊查不到什麼。

窩案已經爆發,地方衙門想的是減輕罪名,這個時間,就是比快。

“捨生取義,取義成仁。”朱翊鈞面色極爲複雜,他知道徐成楚骨鯁,但沒想要能硬到這般地步,連命都不要了。

根據陳末送到京師的塘報,這徐成楚讓陳末把他的屍體帶到武昌府,陳末多次勸徐成楚休息,他自己前往,徐成楚也不肯休息,因爲他徐成楚纔是朝廷命官。

人可以死,案子必須辦,我可以死,你們給我陪葬,這就是徐成楚的決心。

朱翊鈞有些動容,這些臣子,拼了命要維護的,不僅僅是他老朱家的江山,還有天下的秩序。

“朕反思了一下自己。”朱翊鈞拿着徐成楚的奏疏,搖頭說道:“朕就不該廷議,就該在收到塘報的時候,立刻派出京營。”

朱翊鈞出兵了,派出了京營,但他覺得自己做的不夠決絕,不夠果斷,他覺得自己有些優柔寡斷了些。

朱翊鈞每天都會覆盤一下今天的決策,每月都要做一遍總結,每年初一要祭祀太廟,把過往一年的事兒,跟那些個畫像絮叨絮叨,也是對過往的覆盤,查漏補缺。

這次,皇帝覺得自己不夠果決。

“陛下,臣倒是覺得,還是在文華殿上廷議爲好,這戎事再怎麼謹慎,都不爲過。”馮保倒是不覺得陛下的決策有什麼失誤的地方。

徐成楚是個好人,真清流,是和海瑞一樣的骨鯁人物,但天下事兒,不是光靠清流就能做成的。

顯然海瑞就很清楚這一點,要不然當初海瑞爲陛下神劍反腐,早就把王崇古反了,還能讓王崇古做文成公?

政治這東西,從生下來就是骯髒的。

這天下也從沒什麼權謀,體面的時候,你野馬分鬃,我白鶴亮翅,互相推手借力打力,不體面的時候,指責某人是壞人,是反賊,撕破臉抓人!

這朝堂權謀,說來說去,無非就是鴻門宴那點事,請客、殺頭、收下當狗,只不過過程稍顯複雜一些而已。

在馮保看來,皇帝可以是個惡人,可以暴徒,甚至可以嗜殺成性,但,唯獨不能是個好人。

好人就會跟海瑞、徐成楚一樣,做事束手束腳,甚至還有巨大的生命危險。

“陛下,現在沒人敢再對徐御史動手了,甚至他們盼望着徐御史趕緊好起來,千萬不能死,因爲徐御史真的死了,陛下的雷霆之怒就該到了。”馮保又仔細斟酌,說了一番不太好懂的話。

徐成楚敢捨生取義,是因爲他清楚的知道,他捨生可以取到義,這是可以確定的。

陛下絕對不會坐視不理,一定會借他的死,將反腐徹底貫徹下去,徐成楚追尋的公平、正義可以依靠皇帝實現。

可是陛下又能依靠誰、期盼誰去實現追尋的彼岸呢?

陛下只能依靠自己。

“陛下,費利佩年老昏聵,糊塗事做了很多,陛下就說:憤怒之下做的決策,會讓人後悔終身,沒有人可以例外。”馮保有補充了自己的意見。

他作爲內相,個人認爲,聖君英主不應該在憤怒的情緒下做決策,那是把國事當兒戲,而且很容易被大臣所利用。

三思而後行,不是一種怯懦、軟弱,更不是優柔寡斷,最重要的是三思之後的行。

陛下三思後出兵了,這纔是關鍵。

出兵不是一時激憤的抉擇,而是反覆權衡利弊之後才做出的抉擇,相比較暴怒出兵,文華殿廷議後出兵,更具有威懾力。

暴怒出兵是皇帝激憤,是胡鬧,文華殿廷議後,朝臣們也支持出兵,代表了皇帝和朝廷的雙重意志,這纔是對官僚們最大的震懾。

皇權和臣權在這片土地上鬥了幾千年了,皇帝也不是爲所欲爲的,這種廷議出兵,代表着皇帝和大臣們形成了反腐的共識。

“你的意思是,羣體決議,是對付克終之難的最好手段?”朱翊鈞思索了一番,笑着問道。

馮保思索再三,搖頭說道:“難說。”

費利佩有個國務委員會,那是他爹留給他的重要遺產,費利佩把國務委員會解散了三次,前兩次是爲了金債券演的戲,最近這一次,是費利佩獨斷專行。

羣體決議,對付不了克終之難,一個皇帝的威權,在執政的過程中會不斷加強,越是明君聖主,威權越重。

萬曆十八年,陛下的‘朕意已決’,已經沒有人敢反對了。

克終之難這個難題,只能交給陛下自己去解決了,別人真的幫不上忙。

朱翊鈞沒有在這件事上多糾結,拿着一本奏疏,說道:“戶部請復祖宗成法。”

張學顏領戶部,請命復洪武成法,營造官倉、衛倉、常平倉、義倉,積蓄糧米,賑濟災荒。

洪武二十六年四月,朱元璋下旨:朕嘗捐內帑之資,付天下耆民糴粟以儲之,正欲備荒歉,以濟饑民也,凡遇歲飢,則先發倉廩以貸民,然後奏聞,著爲令。

朱元璋在洪武年間多次發內帑,建立四倉賑濟災荒,如果遇到災年,允許地方官先發倉廩賑濟,再奏聞朝廷。

先發倉廩賑濟,再報聞朝廷,這一定程度上滋生了貪腐,多少府庫糧倉都被災荒給掏空了,但同樣,一旦真的有了災禍,誰弄出流民、饑荒,誰就掉腦袋。

爲了不掉腦袋,四倉在永樂之後,就慢慢和開中法一樣被徹底敗壞了。

現在天變來了,把祖宗成法收拾收拾拿出來直接用。

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
第789章 槍桿子裡出政權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397章 俺答汗是個筐,什麼都往裡面裝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758章 殺花郎,勝利轉進!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411章 光明,非常昂貴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414章 贓吏貪婪而不問,良民塗炭而罔知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385章 大明舉重冠軍張居正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422章 來過,已是足矣第二百三十七章 他們失去了一切,但是獲得了自由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04章 打起來了,北虜的使團打起來了!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94章 對傳統文化造成了巨大破壞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611章 奸佞小人張居正 正人君子新鄭公第319章 殺倭寇?酒管夠!第一百六十四章 忠君體國侯於趙第763章 奪回漢城,活捉戚繼光!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零一章 海總憲,朕有個主意第724章 一個良好的開端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957章 不立正神,邪祟自生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一百八十二章 莫須有和意欲爲(爲盟主“人生那麼多不完美”賀!)第296章 朕當初欠考慮了第419章 三馬之力的蒸汽機第802章 日落計劃,新日運河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85章 不吃招安這碗飯,那就吃炮彈第一百一十章 張居正還沒用力,張四維就底牌盡出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495章 借工兵團營法一用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991章 天地一烘爐,物慾火中舞第646章 咦!好了,我中了!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二章 全是妖孽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820章 朱常治的不務正業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979章 山川隱現城邦固,玉音乍落銀山獻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推薦一本書:《哥哥我要招安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