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以夷制夷

第770章 以夷制夷

黎牙實總是在反覆的提醒着大明皇帝和朝廷,殖民就是殖民,不要抱着那些道德不放,你有道德,你就無法殖民,不僅要全拿全要,還要把對方徹底摁在奴隸的地位上,永世不得翻身。

這就是泰西百年的殖民經驗。

黎牙實從來不認爲大明殖民的路上,武力會是問題,高度發達的社會,帶來的道德崇高,纔是問題。

大明總是如此的傲慢,總是想用自己的解題思路,建立一套通行天下,而且是以道德爲主的標準,來解決海外各地的矛盾,這是一種傲慢,因爲那片土地,根本不適合這樣的解題思路。

這是人性問題,大明和呂宋夷人長得不一樣,大明身高馬大,皮膚白皙,比夷人要白的多,而夷人呢,身材矮小,黝黑,泰西的經驗,就是不能讓他們吃飽飯,吃飽飯就開始貪圖你的財富了。

遷徙到當地的漢人,始終是少數,少數人掌握了絕大多數財富,就會發生各種各樣朝廷不想看到的事兒。

如果呂宋夷人,吃不飽飯,他們哪有力氣來進攻銅祥鎮?

“還是讓他們去種植園種地去吧!”殷正茂思考了片刻,做出了決定,泰西人搞出來的殖民經驗,是有一定可取之處的,此時此刻,殷正茂做出了決定。

做法也很簡單,徹底不給當地的夷人建立戶籍,把他們當成野人對待,當大明律不再庇佑他們時,奴隸販子們,就會把他們送進種植園裡。

之前奴隸販子不敢在呂宋、宿務、棉蘭老島捕奴,就是呂宋總督府,在這個問題上沒有明確的立場,抓到的話,很容易被處罰。

殷正茂不給夷人建立戶籍,這些個奴隸販子立刻就會跟海里聞到腥味兒的鯊魚一樣,撲向這些夷人。

次日的清晨,天矇矇亮,颶風已經掃過了呂宋,天氣開始放晴,空氣變得黏稠了幾分,殷正茂見到了遇害者。

遇害者一共有六名,是一家滿門。

丈夫叫丁洋,是福建人,個頭不高,人還有點瘦弱,丁洋在萬曆三年給媽祖磕了個頭就到了呂宋進入了銅祥鎮,妻子叫王伶仃,伶仃洋的伶仃,是丁洋在萬曆七年衣錦回鄉,在福建討的媳婦。

王伶仃願意跟丁洋出海,一起來到了銅祥鎮,到了呂宋後,生了四個孩子。

陳成毅站在蓋在青布的屍首旁,面色沉痛的說道:“十四年臘月初二晚,丁洋從礦上回到家。”

“妻子已經做好了晚飯,家裡三個孩子都在牆邊罰站,老大出去掏鳥窩,把褲子劃破了,老二沒完成工匠學堂的作業,還頂撞了先生,王伶仃狠揍了他一頓;老三是個姑娘,不肯去上學堂,也被胖揍了,老四還在襁褓裡。”

“三個孩子都是死犟死犟的。”

“初二夜裡,夜深人靜,伸手不見五指,七名夷人摸進了丁洋的家裡,丁洋被直接殺死在了牀上,傷口深三指,直接割破了喉管,四個孩子被其他人掐死,王伶仃被擄走。”

殷正茂伸手要掀開青布,陳成毅攔了下,低聲說道:“總督,太慘了,別看了。”

“起開。”殷正茂執意要伸手,揭開了青布,六具屍體擺在地上。

“王伶仃死的很悽慘,這七個夷人輪番強淫,小腹被尖刺木棍貫穿,而後把小腸從肚子裡…”陳成毅說到這裡的時候,根本說不下去,王伶仃死前極其悽慘,撐了快一個半時辰才死去,但這些夷人沒有放過她的屍體。

“老三。”殷正茂手顫抖的蓋上了青布,聲音都有些顫抖。

“總督!”殷宗信大聲的說道,他沒有叫父親,因爲他知道下面是公事,父親太生氣了,以至於沒叫他的職位,而是叫他老三。

殷正茂深吸了口氣說道:“昨日攻擊銅祥鎮的幾個部落,都清點出來了,你,帶人過去,把他們殺乾淨,一個不要留,全都殺了。”

“是!”殷宗信再次大聲喊道。

“我的錯,都是我的錯。”殷正茂閉着眼睛,喃喃自語了片刻說道:“都是信了我殷某人,能帶着你們安居樂業,才肯投奔我,我的錯,我沒保護好你們。”

殷正茂很清楚的知道,開拓的路上,不可能是和風細雨,和和美美,這路上一定會有人死去,但慘案就在眼前,殷正茂實在是無法平息心中的怒火。

殷正茂非常自責,因爲他知道自己犯了點錯誤,那就是沉湎在鮮花錦簇的氛圍內,沒有看到危險,他心裡一直把自己當成解救者,把這些夷人從殘忍的紅毛番手裡解救了出來,從方方面面來看,他的確是解救者。

正是這種居功自傲的心態,讓他略微有些放鬆警惕了。

作爲一個士大夫,殷正茂還有一種父母官的心態,他覺得這些肯到呂宋來的漢人,心裡一定有一點認可殷正茂他這個具體的人,纔來到了呂宋。

殷正茂作爲父母官,就必須要給這份信任一個交代。

他深吸了口氣睜開了眼說道:“即日起,漢夷分居,住進鎮裡,夷人不得無故入城,入城必須有漢人擔保。”

“即日起,呂宋仍行一夫一妻,但妾室不再查問,從父籍,若爲漢生,給大明戶籍。”

殷正茂下了一條很奇怪的政令,對於納妾的問題,呂宋總督府以後不管了,一旦徹底放手不管之後,那夷人的女子真的寧願給大明人當妾室,也不願意給這些夷人做正妻。

因爲夷人窮,而大明人富。

之前殷正茂多少抱着點,讓夷人繁衍生息的想法,畢竟種植園裡確實需要苦力,但現在看來,這個壞人,他殷正茂不做也得做了。

這一條和之前的不給夷人戶籍是相輔相成的,一旦捕奴隊入場,所有人都是朝不保夕,那麼投奔大明人,就成了這些女子的唯一選擇,否則就要隨時面對捕奴隊的危險。

生下了孩子,就可以讓孩子成爲大明人,這對夷人女子是天大的誘惑。

殷正茂繼續說道:“即日起,呂宋一律實行大明律,任何夷人聚集區不得使用他們約定成俗的規矩,一律以大明律爲準,私刑者殺,私虐者斬。”

“即日起,對於漢人經營任何行業都不再做任何的限制,呂宋總督府管的實在是太寬了,居然禁止漢人經營某些產業,比如蕉麻、採伐、編繩等,今天起,一律解禁。”

“即日起,呂宋夷人免稅仁政,一體取消。”

“即日起,針對大明任何產業的任何襲擊,都視爲敵對行爲,格殺勿論。”

不給夷人建立戶籍、漢夷分居、不查問妾室、不做產業限制、不給稅賦優惠、襲擊即戰爭,這就是殷正茂給出的答案。

蕉麻是呂宋的特產,也是呂宋夷人種的最多,這也是殷正茂留給夷人最大的一塊肥肉,之前總督府是嚴格禁止漢人經營蕉麻,這裡面還有寶鈔造假的考量,畢竟夷人就是有蕉麻也做不出寶鈔,而漢人沒有蕉麻就做不出寶鈔。

爲了呂宋寶鈔安全,殷正茂禁止了漢人種植蕉麻。

至於稅賦優惠,針對夷人的田土有減免三成,主要是爲了鼓勵夷人墾荒,伐木是一件很累人的活,而且伐木之後清理荒地更累,地裡有石頭、有草種、有草根,一畝地要養三年纔算是常田,爲了鼓勵夷人墾荒,就減免了三成。

但現在殷正茂轉念一想,給好處他們不幹,那就甩鞭子,讓他們不得不做,還能少投入點。

殷正茂甩了甩袖子說道:“自古以來,這官和匪,那就是一塊銀幣的正反兩面,你只要想用錢,就得一起用,根本分不開,也分不清,昨天的匪興許就是今天的官,今天的官,或許就是明天的匪。”

“今天,在這呂宋,我這個今天的官,就是今天的匪了。”

殷正茂是個好人,但總有人逼着他,不讓他好好做官,讓他做個匪徒。

林輔成履行了自己的承諾,沒有自作聰明的胡說八道,而是等到殷正茂回到了總督府市政廳後,林輔成纔打算說些什麼。

“國姓爺有點累了,我不需要太多時間,我大體對呂宋有個想法,林林總總十數條,但總體思路就一個,以夷人制夷人。”林輔成看得出殷正茂很累,這種累主要是心累。

非常疲憊甚至有點心不在焉的殷正茂,猛的坐直了身子,那種略顯無奈的頹廢,蕩然無存,他側着身子說道:“哦?林大師有計,速速道來。”

“不過都是術罷了。”林輔成笑着說道:“這第一步,就是劃界,也不用多麻煩,就直線畫過去就好。”

“直線?直線…是我太久沒回到大明瞭嗎?大明讀書人都這樣嗎?”殷正茂看着林輔成甚至有些恍惚。

極爲陰毒的第一步,林輔成出這種餿主意,得積累多少業障?

但考慮到閻王爺是中原王朝的神,這到底是業障還是善功,就尚未可知了。

這林輔成乾脆也別做有限自由派的魁首了,乾脆和賈詡一樣,當個毒士好了,上一個稻煙對流的計劃,已經足夠毒了,結果這林輔成一開口就是絕戶計。

疆界的形成有兩種,一種是自然邊界,山脈、河流、湖泊,想要彼此流通非常困難;第二種,人爲邊界,主要是以文化、信仰、和習俗進行分界。

而現在林輔成說:直線劃界。

呂宋夷人的矛盾極爲尖銳,有的世仇甚至超過了千年,彼此征伐殺戮不斷,這種不考慮文化、宗教信仰、習俗、自然邊界的直接切割,就是在刻意製造矛盾,各個部族之間的矛盾和仇殺,會永遠的無休無止。

林輔成繼續說道:“第二步就是走狗,呂宋總督府有四十五萬頃直接歸屬於總督的種植園,而這些種植園需要大量的監工,大明人少,有點管不過來,給大明監工配點幫手也是合理的。”

“而且這人嘛,外人給他一巴掌,他覺得委屈,因爲大明人善;可是這夷人給他一鞭子,他只會埋頭幹活,因爲夷人都是惡霸,而且他們不敢嘀咕,一嘀咕,背地裡指不定會怎麼對付他們。”

“比如安南國到大明砍甘蔗,他們總是分贓不均,產生各種衝突和矛盾,彼此爭鬥極爲酷烈,殺人都是家常便飯。”

“第三步就是傳幫帶,就是允許這些個走狗們,帶着他們親朋來到種植園耕種,總督府不做什麼限制,什麼人都可以,把活兒幹完就行,當然這走狗們不想向下分潤利潤,他可以抓些奴隸來,至於怎麼抓,那就是他們自己的事兒了。”

“長此以往,必然會有一大批親睦之人,會幫着總督府承擔那些不該大明人承擔的風風雨雨。”

親睦之人,這是一種十分委婉的說法,其實就是漢人在海外的護城河,夷人心裡有怨有怒有嫉妒,也不會發泄到大明人身上,而是衝着這些走狗去,而這些走狗爲了維持自己的地位,會拼了命的去想方設法的維護大明在呂宋的統治地位。

正如林輔成說的那樣,以夷制夷,大明做什麼,都不如研究研究,怎麼讓夷人殺死夷人。

“國姓爺,這是仁政,你看,我們提供給他們更多的工作,甚至還提高了他們的地位,無論從儒家五常的仁義禮智信去講,還是從階級論的階級、分配、鬥爭去講,都是仁政。”林輔成說完,喝了口茶,平靜的說道。

大明兩套敘事方式,儒家五常和最新的階級三卷。

按照儒家五常的講法,林輔成的這些辦法,就是在建立秩序,建立秩序就是最大的仁;按照階級論的三卷,也是仁政,因爲大明的確向下分配了,並且通過分配,奠定了階級,減少矛盾的激化,尤其是減少對大明人的直接矛盾。

他前面說的是本意,後面說的是敘事,到底是仁政還是惡政,得看你站在什麼立場去解讀,就像是善惡的標準總是在變化一樣,仁還是惡,得看你的屁股坐在哪頭兒。

“林大師的辦法極好。”殷正茂眉頭緊蹙的問道:“但如此好的計策,是如何想出來的?”

“也是讀第三卷,略有所獲而已。”林輔成正面回答了這個問題。

殷正茂和張居正一樣,不喜歡第三卷,尤其是第三卷那個大明必亡的推論,殷正茂非常反感!

張居正因爲身居內閣,所以需要精讀,可是殷正茂不同,他就看了一遍,就扔到了一邊,認爲這一卷得到的推論,過於荒謬了。

第三卷的內容很多很多,但歸根到底,就是博弈,社會各階級之間的博弈,利用博弈去形成共識。

“原來如此,那我必須要仔細讀一讀這第三捲了。”殷正茂忽然意識到自己好像想岔了,一千本論語,就有一千個孔夫子,大家對論語的解讀,也各有不同,對某種觀點的絕對否定,不利於瞭解事情的全貌。

“那我就不多打擾了,先回去了。”林輔成俯首離開了市政廳,來到了門前。

以前,總督府和市政廳之前有一組巨人與神戰鬥的雕像,已經全都被拆除,現在換成了盤古開天、先天八卦、女媧造人補天、精衛填海、鑽木取火、夸父逐日、神農嘗百草、愚公移山、倉頡造字、嫘祖繅絲、大禹治水等等。

林輔成特別喜歡這些雕像,而且這些雕像還在繼續修下去,比如最近修得的是齊天大聖,每一個雕像下面都有一個銅碑,記錄着這些雕像講的是什麼故事。

這都是極爲現實的向心力。

林輔成一步步的走出了市政廳,走出了厚重的總督府大門,看到了總督府門前的廣場上,有一個已經快要完工的巨大塑像。

這個雕像是高六丈、寬約三丈,重達二百八十萬斤,大約是二百零八根如意金箍棒的重量,由625層白花崗雕鑿嵌接而成,分爲了二十五層,修建時間已經超過了五年,颱風地震都奈何不了它。

雕像是大明皇帝陛下朱翊鈞,身穿戎裝,身姿挺拔的面向波瀾壯闊的大海,右手按着戚家軍刀,左手背在身後,目光炯炯有神,不怒自威,氣勢格外雄偉。

“陛下一定不喜歡這個雕像。”林輔成很瞭解黃公子,黃公子不喜歡搞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在陛下看來,造這麼個東西,得花多少銀子!

總督府拿去給總督府的牙兵分了吃肉,不香嗎?

殷正茂還是建了這個雕像,甚至整個雕像都是他參考陛下的畫像,親手設計,並且將它立在了總督府的門前,這不是迷信,是爲了統治。

呂宋離大明很遠很遠,天高水長,這個隨時都能看到的雕像,也是向心力。

雕像用掉了近七十萬斤的鐵,來增加穩定性,只要呂宋總督府還在,雕像就還在。

“《永鎮海波平》。”林輔成喃喃自語了一下,這是雕像的名字,這個樣式的塑像,在舊港總督府也在營造,而且舊港總督府修的更大,超過了三百萬斤,張元勳的意思也很明確,不修心裡彆扭,怕後人忘了自己從何而來。

林輔成在總督府門前,坐上了自己的車架,向着東南方向而去。

和大明不同,呂宋馬尼拉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城牆界限,整個馬尼拉,因爲各色人等分成了一個個聚集地,而漢人的聚集地,就在總督府東南三裡,名字也很簡樸,叫做漢鄉鎮。

一條硬化過、寬約六丈的官道驛路,從總督府延伸到漢鄉,馬蹄聲陣陣,路的兩旁種滿了行道樹,綠樹成蔭。

而整個漢鄉住着大約一萬六千漢人,大約有四千戶,這裡也是呂宋士族的主要聚集區。

漢鄉圍三十里,是整個馬尼拉,最乾淨、最衛生、最舒適的聚集區,大路的對面就是黃金沙灘,樹木掩映,卻擋不住漢鄉的磚石城牆。

漢鄉的城牆有三丈高,一丈寬,每隔一段,就會有一個臼炮的位置,從城牆伸出。

車駕從三道城門的左側,經過了牙兵的檢查後,進入了漢鄉鎮,牙兵並沒有因爲京堂五品官就放過檢查。

進入漢鄉鎮後,仍然十分的安靜,貫穿東西的大路叫做大明街,貫穿南北的叫做通和街,大明街主要是商貿,琳琅滿目、各種各樣的貨物,在大明街都能找得到,比如讓李佑恭都震驚的奢靡之物,一兩印泥,就賣三十銀的龍泉印泥。

而通和街主要是各種衙門,官辦的惠民藥局、學堂、茶局、提學司、按察司、左右護衛院等等,在整個呂宋都少有的金雞納霜,惠民藥局也有,價格昂貴,但那是對付瘧疾的神藥。

漢鄉鎮的中心,是駙馬都尉府,就是殷宗信尚盈嘉公主後,修建的駙馬府,也是泗水侯府,侯府算上園林大約有一百二十畝地。

漢鄉鎮的南方和東方,是一眼看不到頭的種植園,各種各樣的農產品,從各個種植園運到茶坊、棉坊、油坊、木坊等等地方,加工成品,運到漢鄉鎮等待着大船到港,起運回到大明。

林輔成在這裡擁有一個獨棟的別墅,還有二十四個閹僕,由三名漢人管家負責管理這些僕人,除了大別墅之外,還有三百畝的種植園,來維繫別墅的花銷。

這個大別墅是殷正茂給林輔成的,起初林輔成以爲這個大別墅是給他住,但是他收到地契的時候,也有點迷茫,殷正茂拉攏人的手段,總是如此的簡單直接,這個別墅佔地小一些,只有三十多畝。

林輔成發誓,這是他這輩子住過最豪奢的家,殷正茂還貼心的給林輔成準備了三個暖房的丫鬟,林輔成來呂宋,沒有帶任何的家眷。

殷正茂要拉攏林輔成,是爲了自己的孩子,殷宗信要領總督府,總要有人可用,殷宗信很擅長舞刀弄槍,牙兵那邊倒是不必過分的擔心,但幕僚這塊,就缺口很大了,所以殷正茂總是會用盡一切手段拉攏來自大明的讀書人。

除此之外,林輔成代表了一個朝中看起來無足輕重,但關係重大的羣體,格物博士。

格物博士都是神仙,每一個都有通天徹地的本事,能夠提高生產力,哪怕是請不到神仙,維持好關係,結個善緣,就是殷正茂的目的了。

這種投資回報是極爲豐厚的,比如呂宋就有很多的地師,他們負責探尋礦脈,呂宋島上的銅鎮,就是這些地師發現的,比如呂宋還有三名農學博士,專門負責解決農桑之中的各種問題。

殷正茂就遇到過棘手的問題,蘑菇種植園裡總是長不出蘑菇來,殷正茂也不懂,還是寶歧司的農學博士上門,抓了一把土,就看出了問題的關鍵,地太過於潮溼了,解決辦法也出奇的簡單,就用釺子插點孔洞出來。

殷正茂最喜歡寶歧司的農學博士,因爲跟格物博士們打交道,農學博士是最沒有架子的一批人。

“這呂宋真的好,除了蚊子多點,風雨大些之外,就沒什麼缺點了。”林輔成打了個懶腰,站在自己的大別墅面前,笑着說道。

其實富人在哪裡生活都很好,窮人在哪裡生活都很差,林輔成很清楚這一點。

林輔成步入了自己的大別墅,他下令讓一個管家開始收拾行囊。

管家面露不解的說道:“林先生要去哪裡?”

“去爪哇。”林輔成笑着回答道。

“呂宋不好嗎?”管家有些驚訝的說道:“總督爲了留下林先生,是十分有誠意的,若是林先生有什麼不滿,可以跟我說,我的確是個下人,但我可以跟總督說。”

管家以爲林輔成抹不開面子,不好意思直接開口,他這個管家就可以居中傳話,美人、種植園、白銀、赤銅,只要林輔成想要,殷正茂不敢說都能搞得到,但會盡量去辦。

林輔成笑着說道:“我有聖命,要搞清楚南洋種植園的情況,我南下到婆羅洲,而後去爪哇、舊港,四處走走,看看。”

“林先生再考慮下吧。”管家低聲說道:“宿務、婆羅洲、蘭芳、爪哇、舊港,可不比呂宋,這裡王化十幾年,極爲安全,再往南走,恐怕會有很多的危險。”

林輔成環視了一圈,他家裡的傢俱全是紅木,跟不要錢一樣,他知道這份生活的安逸,而且他就是留下來,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也不會如何,因爲陛下也要維持和總督府的關係。

他笑着說道:“你收拾好,我在呂宋過完年再南下宿務,有聖命在身,不得不行,而且我就是幹這個的,四處溜達,四處看,四處挑刺,作爲耳目之臣,這個是我的活兒,我不幹這個,別的也不會。”

“農戶不種地像話嗎?”

“沒事,吃了苦,我自己會回來的。”

“總督把地契給了先生,這裡就是先生的了,我們這些人留守在這裡,等先生回來。”管家深吸了口氣說道:“先生,大明腹地朝局多變,若是受了難,可以回來,呂宋隨時歡迎。”

有些話殷正茂不太方便說,所以讓管家說,朝中的風,真的太大了,指不定哪天,林輔成就像這次流放一樣落難。

到那天,呂宋也是個落腳的地方。

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
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550章 一屋,一個很奇怪但很現實的計量單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426章 智者之屋的話療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第539章 伏闕,大明皇帝有罪於天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70章 兩宋男兒戴簪花,人妖物怪齊卸甲第845章 一種理論上可以大明萬世不移的辦法,發錢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706章 大惡人黃公子,仗勢欺人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二百三十二章 陛下比王謙還壞!第904章 金債興衰內外鑑,海國毒患示危瀾第848章 海瑞三大過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379章 人心都是肉長的,經不起這樣扎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五十五章 清談可以滅虜,北虜安在?第482章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971章 王崇古破內閣通天路,申時行怒斥翰第717章 三十萬對四萬,優勢不在我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773章 一方水土必然養一方人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一百九十三章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905章 富者居華堂,錦衣瓊筵;貧者棲陋巷第293章 肯遷京畿就活,不遷就死第593章 棚式暗挖之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70章 陛下和元輔,實在是太善良了第544章 大明神劍的磨刀石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一百六十二章 大寧衛,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542章 有內鬼,這是借刀殺人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582章 輕徭薄賦害窮民,與民休息多虛耗第二十四章 大明皇帝鋤大地第一百二十五章 何嘗不是一種夫目前犯?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972章 薪金百兩是外人,身股一釐是自家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96章 嚴刑峻法,這個惡人朕做了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783章 國朝構建的四樑八柱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