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

官廠是誰的官廠?

名義上官廠是大明的官廠,屬於朝廷集體所有,但具體到歸屬上,大明官廠是陛下的官廠,畢竟大部分的官廠,都是陛下真金白銀砸出來的。

張問達被一句話憋得喘不過氣來,他終於理解了王崇古這種人的難纏,能一步步爬到內閣的人,真的沒有一個簡單的。

“王次輔啊,這些官廠名義上是陛下的,但實際上,又在地方,你覺得這些官廠,真的屬於陛下嗎?就算是現在屬於,日後呢?我不動手,有的是人動手。”張問達繼續表達自己的觀點,他不是在狡辯,他說的是實情。

他都要死了。

這些官廠今天是陛下的,也是地方的,但明天註定是地方的。

“你說得對。”王崇古的手在柺杖上搓動了兩下,嘆了口氣,這種事大明已經經歷過一遍了,永樂年間的住坐官廠,最後不都到這些勢要豪右的手裡了嗎?

正如張問達所說的那樣,他不動手,有的是人動手。

張問達繼續說道:“陛下雷霆之怒,我已然是必死無疑,這老話說的好,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王次輔,我有個問題想問問你這個工黨黨魁,你能允許某個官廠一直賠錢嗎?或者說,陛下能容忍官廠一直賠錢嗎?”

“丁亥學制可以賠錢,馳道可以賠錢,可是這些官廠呢?而且這些個官廠,賠錢的原因,是僵化、是臃腫、是貪腐,同樣是有人在裡面大撈特撈,也不比我好到哪裡去。”

“抱着儒家經典不撒手的舊貴人裡有壞人,遵循朝堂政令開海的新貴們也有壞人,官廠裡就沒壞人了嗎?”

“王次輔,我就是個知府,這官說大,在金華府是很大,但也不算大,上面還有布政司、按察司,還有巡撫衙門,我就是一個四品官,沒有官廠一些人的配合,我哪有那麼大的能耐?”

“如果不能容忍官廠一直賠錢,而且它真的經營不利,是不是允許他關門呢?”

張問達這個問題有點繞,如果真的按照優勝劣汰論去理解,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那這些個過時的、經營不善的、過於臃腫的、過於僵化的官廠,是不是要讓它關門?不讓它關門,朝廷一直養着嗎?

朝廷養得起嗎?

官廠,有直接隸屬於朝廷的官廠,有隸屬於布政司的官廠,有隸屬於府州縣的官廠,甚至隸屬於縣衙的鐵冶所,朝廷哪來的銀子養着這麼多的食利者?

大明能養十萬京營,十六萬的水師,已經是極限了。

張問達的話,王崇古作爲工黨黨魁,當然聽得明白,生產力的增長跟不上不事生產食利者增長速度,陛下、朝廷養不起這麼多的食利者,那就不能容忍官廠持續虧損,自然就要允許官廠關門歇業,讓住坐工匠由匠籍轉爲民籍。

只要遵循優勝劣汰,就會有人趁機投機取巧,從中上下其手。

今天寧波府、紹興府、金華府三家官方被侵吞,明天只會更多。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王崇古又頓了一下龍頭柺杖,有些無奈。

其實,極限自由派也要面對這個問題,在物質不夠豐富的時候,尚且需要勞動力出賣勞動,生產足夠的物質,就需要對勞動者分配,讓他們安心勞動;

可是在物質極度豐富的情況下,就可以不用對勞動者分配了,一心一意的搞封建和人身壓迫就夠了。

手工工坊和機械工坊,對利潤的分配就有所不同,很多織娘、織工對於那些咆哮的蒸汽機,由衷的恐懼,機械越多,恐怕織娘和織工的營生只會越來越難做。

一臺昇平七號蒸汽機能頂得上三百名織工、織娘,這怎麼不讓他們恐懼。

“就像是沒有地獄的傳說,那些傳教士,還怎麼兜售恐懼,吸納教徒呢?所以朝廷要允許官廠關門的,基於這種恐懼,會倒逼官廠自我革故鼎新,自我清汰代謝。”

“人不患寡患不均,我這官廠拼命幹賺了錢要上貢到國帑內帑,然後朝廷發國帑內帑養一羣懶漢,時日一久,這賺錢的官廠就不會賺錢了。”

“就是按着矛盾說的綱常去思考,官廠有賺一定有賠,朝廷不是無所不能,這優勝劣汰,就是顛不破的真理。”張問達重重的嘆了口氣。

王崇古眉頭緊蹙的說道:“你講的很對,要允許官廠關門歇業,但這就是你偷陛下東西的理由嗎?恐怕不行。”

“是不是覺得我在爲自己的罪行辯解?不是這樣的。”張問達的面色有些輕鬆的說道:“我知道遲早會有這麼一天,只是沒想到會來的這麼快而已,被抓了,反而踏實等死,刀沒落下的時候,纔是最煎熬的。”

“現在,我只需要等死就行了。”

“我就是巧舌如簧,陛下還能不殺我?顯然不能,人都要爲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

在大明,連皇帝都不能例外,世宗皇帝的手段,已經是權術的巔峰,臨到了,還被海瑞臭罵了一頓,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動彈不得。

“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這經濟如同潮水,有漲潮也有落潮的時候。”張問達看王崇古不說話,就自顧自的說起了自己對經濟的理解。

“哦?”王崇古坐直了身子說道:“這個漲潮、落潮的說法,詳細說說。”

張問達思索了很久,纔開口說道:“在我看來,就是社會總負債在增加的時候,就是漲潮,這個時候,放眼望去,全都是機會,無論做什麼,都可以乘風而起。”

“可到了還錢,也就是社會總體負債不再增長,要降低,要還債,要化債的時候,就是落潮,這個時候,放眼望去,可謂是白骨皚皚,屍橫遍野。”

“總負債是不可能一直增加的,負債就是寅吃卯糧,寅年吃了卯年的糧食,那到了卯年,你就一定要餓肚子,這裡面最大的衡量指標,就是利息。”

“一旦利息開始下行,就開始落潮,這個時候,不滿的情緒就會如同野草一樣叢生,朝廷就是用盡一切辦法,也是逆勢而爲,很難有什麼成效。”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是也。”

張問達是正經的進士出身,不是恩蔭官,他這種人,壞是壞,不是蠢,他是一步一坎兒越龍門,才考中了進士,一步步的走到了今天,他對家事國事天下事也有自己的思考。

究竟要用什麼去衡量經濟上行和下行,用利息多寡去衡量就足夠了。

當錢莊的利息高的時候,說明哪哪都是機會,哪哪都缺錢,經濟一片的火熱;

當錢莊利息開始降低,就進入了下行週期,貓着過冬纔是上策中的上策。

張問達話鋒一轉,帶着幾分冰冷說道:“這漲潮退潮,終歸是有一批魚要死在沙灘上,經濟的上行下行必然伴隨着不破不立,但有些魚明明已經擱淺了,還要蹦躂,不肯去死,這個時候就得有人幫他們去死。”

“因爲他們不肯甘心赴死,就會死更多的人,甚至是危及江山社稷,歷代王朝更替,亦是如此。”

“陛下不惜名,嗜殺人,其實很好。”

“總需求和總供應是有根本矛盾的,因爲分配是不可能公平的。”

“肉食者爲了利潤,會盲目無限制的擴產,而分配不公,讓廣大勞動者可支付的需求,跟不上這種擴產的速度,最終導致總供應相對總需求過剩。”

“在下行週期,這種現象尤爲的明顯,這個時候,朝廷就要動手殺人,殺一批該死卻不肯甘心去死的人,清汰一批民坊和官廠,走過下行週期。”

“你這歪理倒是有幾分道理。”王崇古倒是對張問達說的這些,有些認可。

張問達用漲潮和落潮去描述經濟的上行和下行,用利息的高低爲標準去衡量,並且用矛盾說,去分析了爲何會出現漲潮落潮這種現象。

分配是無法做到絕對公平,總供應和總需求會失衡,就會爆發危機。

解決危機的辦法,只有殺人和破產。

張問達看着王崇古往前湊了湊身子說道:“這愚人千慮必有一得,我還真琢磨出了一個辦法,應對這種情況。”

“哦?”王崇古有些好奇的說道:“你想到了什麼辦法?”

張問達立刻說道:“王次輔,這官廠就一定要官衙自己經營嗎?官廠有自己的毛病,民坊也有自己的毛病,我們是不是可以取長補短呢?”

“我有的時候在想,朝廷做大東家,最少佔比60%以上,剩下的交給民坊,民坊的大掌櫃們,負責實際的經營。”

“朝廷主管衙門,就只考成利潤,沒有獲得利潤,甚至損失本金,朝廷就要介入稽查,一旦這官民聯營的工坊有了問題,朝廷也可以以凌駕一切之上的姿態,介入其中詳細稽查,對問題進行糾正。”

“介入糾正之後,再抽身而去,讓大掌櫃們繼續經營。”

“就像你和你的女婿曹學成那樣?”王崇古先是嗤笑了一聲,本來他對張問達的法子有些嗤之以鼻,但很快他就意識到了張問達這番話裡的重點,考成。

考成二字,考成和升轉息息相關,爲了保住自己的官帽子,大明官選官這個階級,真的什麼都能幹得出來。

“曹學成還是很有本事的。”張問達無奈的說道:“他千辛萬苦求娶了我家女兒,娶到手了,反倒是,整日裡跟前妻不清不楚,哎。”

王崇古有些驚訝的問道:“你知道曹學成殺妻之事?是之前就知道,還是入獄後才聽聞?”

“他動手的時候,我就知道了。”張問達倒是坦然,曹學成幹這種事,瞞得住百姓,瞞不住他這個知府老丈人。

都不用張問達親自盯着,曹學成讓寧波府平事,寧波府也是看在他張問達的面子上,才幫的忙。

張問達的女兒,也不是一開始就那麼蠻橫,而是知道了曹學成和前妻廝混,纔開始變得越發的刁蠻,最後夫妻連貌合神離的表面夫妻,都很難維持了。

“你明知道這是條不歸路,爲何還要走呢?”王崇古有些想明白,爲了銀子,連命都不要了嗎?銀子真的有那麼重要嗎?

王崇古是個很惜命的人,他可以捨棄銀子,換自己活下去。

張問達一攤手搖頭說道:“我之前也不知道是不歸路,走着走着,才突然發現已經沒了退路。”

不是誰都能看得清楚腳下的路,通向了何方,幡然醒悟時候,其實已經晚了。

“你死罪難逃,但陛下寬仁,會把你的家人流放到金池總督府,你也不必擔心老母親和妻子,這金池缺人缺的厲害。”王崇古站了起來,結束了這次的審問。

“大小金池,真的有金礦,我聽說那邊還有良田萬頃,可是真的?”張問達還是問出了自己關切的問題。有田,人才能好好活,畢竟金子不能充飢。

王崇古搖頭說道:“良田萬頃?不不不,是良田百萬頃。”

“如此,那就謝過王次輔了。”張問達聽聞此言,才鄭重的拜了下,送別了王崇古。

王崇古和張問達在牢獄之中的問答,很快就呈送到了御前,朱翊鈞看完了整本案卷,面色變了變,重重的嘆了口氣。

“陛下,這張問達看起來確實有幾分才華,但決計不可寬宥,否則這吏治必然崩壞。”馮保看陛下的神情,就知道陛下在可惜張問達的才華。“不是,朕沒打算寬宥他,他都偷到朕這裡了,朕要是寬宥他,日後都得偷到朕這裡,死罪不赦。”朱翊鈞十分明確的回答了馮保的顧慮,可惜歸可惜,但張問達該死是真的該死。

朱翊鈞對於殺人二字,從未手軟過。

“朕就是想起了劉漢儒,就是那個把三都澳私市經營的堪比月港市舶司的劉漢儒,可惜了。”朱翊鈞又想起了劉漢儒來,這個循吏,不走捷徑,現在也能是一方幹臣了。

王崇古就寧波三府官廠審訊了張問達,在審問之前,這三個官廠已經完成了收回。

這次問答,包括了很多方面,信息量很大,朱翊鈞又重新審視了一遍,做好了抄錄。

要允許官廠關門,否則旱澇保收,惰性會毀了所有的官廠,必須要倒逼官廠自我革故鼎新,窮則變,不窮途末路,人是不會變的;

經濟上行和下行衡量標準爲利息的高低;利息是標準,不是經濟潮汐的根本原因,造成這種潮汐的根本原因是分配不公,總需求跟不上總供應;

不破不立,不破產無法迎來下一次的繁榮,應跳未跳、應死未死之人滿坑滿谷,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在大破大立的時候,需要有人承擔歷史責任,送他們上路;

官民聯營模式的初步探索,張問達和自己的女婿曹學成,累積了一些經驗,可以看作是探路先鋒,積累更多的經驗,可以讓朝廷在經濟潮汐之中,保全自己。

這也算是張問達的臨死諫言了。

萬曆十七年八月十八日,杭州府萬人空巷,大明皇帝在陽和門羅木營外,擺好了公審的大刑臺,讓杭州萬民參與此次的公審。

內場只有一千個座位,佃流氓力只有一百人,匠人三百,勢要豪右、富商巨賈、各地府州縣官吏六百人,這一次威罰主要是爲了懲戒三府官吏和依靠自己壟斷地位,爲所欲爲的富商巨賈。

陽和門上旌旗招展,鼓聲、號角聲震天響,團龍旗在風中翻卷着,緹騎們甲冑鮮明的維持着整個公審現場的秩序,一切都有條不紊。

被殺的428人,人人都揹着人命官司,手上沾滿了百姓的血,哪怕是最乾淨的張問達,他也逼着蘇氏一銀賤賣了順源織造坊。

蘇氏收下了朝廷的賠償,但是不敢再碰織造坊了,蘇氏怕死,織造坊利潤再高,他們也不敢碰了。

“皇兄,當初臣弟胡作非爲之舉,現如今,擺出如此的陣仗,反而成爲了大案要案審判的必然流程,是不是有些不妥?”朱翊鏐也參與了這次的公審,他真的是有些坐立不安了。

公審這個制度,是他胡作非爲搞出來的,當初他就是想讓士大夫丟人現眼。

現在居然成爲了大明律法清明、法治建設的重要工具!

這讓朱翊鏐有些惶恐,甚至有些畏懼,他怕自己的胡鬧,把大明帶到溝裡去。

朱翊鈞笑着說道:“沒有不妥,你是胡鬧,但朕不胡鬧,九卿共議也不是胡鬧,這是經過廷議的決策,是爲了讓修出來的大明會典,有用武之地。”

“鏐兒,你記住了,無論到了哪裡,人無信則不立,做人如此,治國也是如此,這大明會典既然修出來了,是讓人遵守的,無論是萬民,還是官吏,都要以此爲綱常。”

“公審,就是大明會典徙木立信的那根木頭。”

萬曆維新是大明全面浴火重生的變法,絕非小打小鬧,大明正在由小農經濟向商品經濟蛻變,過去完全的人治,會造成律法的不公,是無法適應商品經濟的。

國朝治理也要革故鼎新,尤其是律法上,要制度化、程序化、法制化,而要實現依法治國,要經歷四個階段,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這四個過程是循序漸進,相輔相成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對於大明而言,修大明會典,並且根據實踐不斷修改會典,就是有法可依。

最簡單的是執法必嚴,滅門的知府,破家的縣令,這年頭,知府和縣令就是地方的青天,判了就執行,執法必嚴,最是容易做到。

而這裡面最難的是,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

有法必依是依法治國的中心環節,是大明法治建設最重要的部分,大明是官本位,地方官濫用權勢數不勝數,比如張問達逼迫蘇氏一銀轉讓順源織造坊,就是典型的濫用權力。

大明會典這樣立法,但地方官往往有自己的想法,這是朝廷在推行國朝治理革故鼎新中,遇到的最大難題,而公審,就是朱翊鈞手中的工具之一。

“朕就想着有一天,公開審判的公審制度,能全面代替秘密審判。”朱翊鈞看着大刑臺,由衷的說道。

朱翊鏐聽聞,憋了半天,憋出一個字來:“難。”

真的非常困難,尤其帝制之下,比如朱翊鈞手裡還有七張沒用過的空白駕貼;

比如,張宏就把他的義子陳增和三個從犯,秘密審判了,甚至就在半間房,砍了頭,屍體餵了狗,腦袋送解刳院做標本了。

朱翊鈞坐在陽和門的五鳳樓上,等待着公審的開始。

428名案犯看起來很多,但其實歸根到底就是三府一行,審判的主體,主要是以寧波、紹興、金華三府和寧波遠洋商行爲主,進行公開審理,公開宣判。

整個過程持續了將近一個時辰,就已經結束。

朱翊鈞見到了人間百態,聽聞斬立決,有的人呆若木雞,有的人驚叫連連,有的人則癱軟在地,有的人慾奪路狂奔。

這麼多次的公審,朱翊鈞沒見過一次劫法場的,畢竟緹騎手裡的長槍短炮都是真傢伙。

“拿去吧。”朱翊鈞看了看日頭,已經接近午時三刻,朱翊鈞在四份判卷的案卷上硃批,下達了拿去的命令。

馮保張宏二人,一甩拂塵,吊着嗓子大聲喊道:“拿去。”

城牆上的小黃門將天語綸音不斷傳下,最後由三百二十名緹騎,齊聲高喝,聲震雲霄。

張問達被押着送往刑場,他看到了自己的女婿曹學成,曹學成個子不高,甚至有些賊眉鼠眼,牢獄之災下,披頭散髮,形容枯槁,也沒了往日的俊郎。

“後悔嗎?”張問達看着曹學成忽然開口問道。

曹學成起初有些迷茫,而後看清楚了問自己的是岳父,才從迷茫中,清醒了些,他的面目立刻變得猙獰了起來,大聲的說道:“張問達,都怪你!那些惡事,全都是你讓我做的!”

“你是主謀,你被斬首,理所當然,憑什麼拖上我!”

張問達反而笑了起來,看着曹學成,眼神甚至有些憐憫,他搖頭說道:“原來,你做壞事的時候,從來沒想過會有這一天嗎?”

張問達看了眼陽和門五鳳樓皇帝的方向,有些愣愣的說道:“我和你不同啊,我早就想到了這一天,你當初給我設套,引我入局的時候,也該想到這天的。”

寒窗苦讀十年功,金榜題名天下聞,張問達爲了科舉,把前半生都搭進去了,他考科舉,考官,不是爲了當個奸臣,他也有過雄心壯志,想着一朝登天子堂,爲蒼生,爲黎庶。

張問達走着走着,突然發現自己已然走到了絕路,而這一切的開端,是在杭州府墨漣軒的宴請上。

曹學成用盡了手段,收買了張問達的師爺,安排了這一次私下會面的酒局,這就是不歸路的起點。

“我是很後悔啊,朝廷三令五申,不讓宴請,看起來是管得寬了些,但何嘗不是在保護我們呢?”張問達嘆了口氣,對着身邊的緹騎說道:“走吧,送我上路吧。”

張問達是真的知道改悔了,但曹學成顯然不是,依舊是張牙舞爪,嘟嘟囔囔要說什麼,卻被緹騎塞住了嘴巴。

行刑開始了。

每次人頭落地,都會爆發出了驚人的歡呼聲。

圍觀的百姓,並不是看到大官、大富大貴之人被斬首就歡騰,圍觀百姓深切的知道他們犯下的罪行,杭州府衙門張榜公告月餘時間,案犯的累累罪行已經公示的十分清楚了。

百姓們的確是眼皮子淺,如果不是張榜公告,他們真的不太清楚自己所受的迫害,究竟來自於何方,眼皮子淺,見識少,不代表他們心裡沒有一杆秤,沒有是非對錯。

斬首示衆終於結束,大明皇帝下旨將屍首全部懸掛於陽和門,曝屍十日,以收威嚇之效。

大醫官陳實功認爲有瘟疫的危險,請求皇帝陛下拖出譙樓的大柵欄圍上,防止人靠近,沾染瘟疫,朱翊鈞欣然應允。

選貢案和寧波市舶司窩案,在皇帝威罰之中落下帷幕,朱翊鈞仍然住在西湖別苑,因爲緹騎還在抄家,並且押送流放犯人,流放金池總督府。

朱翊鈞在杭州逗留的這段時間,也不是閒着沒事幹,而是親自去調研了下浙江支柱產業之一,茶園。

歷時七日的調研,讓朱翊鈞大動肝火,有些生氣,也有些無奈,因爲茶園採茶女工的生活,非常的困苦。

二十個女工,在採茶季節,會擠在七尺寬、十二尺深的格子鋪裡,哪怕是這些逼仄的格子鋪,也是臨時搭建的,並不能遮風擋雨,二十人共用大通鋪,雜物堆積如山。

即便如此,在採茶高峰期的時候,也有女工,因爲沒有牀位,要睡在走廊。

住的差,吃的也差,就是清水面,採茶也是個重勞力的活兒,一碗清水面,根本不能飽腹。

前陝西總督石茂華、沈一貫,都曾經跟朱翊鈞講過陝西人會善待甘肅來的麥客。

和雁行人一樣,麥客就是甘肅人到了關中麥子成熟的季節,入關做工,甘肅人覺得陝西的地主厚道,油潑面、臊子面,炒菜,鍋盔都會有,甚至一些個孩子,每到麥客來的時候,才能蹭上一頓好吃的。

朱翊鈞僞裝成了黃公子,四處走訪,這些女工,過得比麥客要苦。

陝甘綏已經是非常非常窮的地方了,浙江如此富裕,都是苦力,過得反而更加辛苦!

但是在走訪期間,這些採茶女工,比朱翊鈞想象的要積極、樂觀,倒是擅長苦中作樂。

“雲南、廣西,讓安南人砍甘蔗,都知道中午給塊肉!放點油!油鹽都沒有,哪來的力氣幹活!”朱翊鈞氣沖沖的回到了西湖別苑,對着馮保大聲的說道:“去把侯於趙、閻士選給朕叫來!”

“這事兒朕也讓緹騎調查清楚了,不是個例,而是普遍現象!”

“還田結束了,浙江生產關係要轉變,商品經濟要形成,內需市場要建立,這三件事,都是要圍繞着保證勞動者權益去進行,馬虎不得。”

天下事素來如此,解決了一個矛盾,就會有新的矛盾冒出來去解決。

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請假條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
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七十九章 罵了他,他還得謝謝咱們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90章 給大明當狗,是你想當就能當的?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588章 陛下不給的銀子,碰都不要碰第697章 皇帝跟張居正一比,都像個保守派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449章 秣兵厲武以討不義,務以德安近而綏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824章 憫畸零幼主識民疾 破陳規能臣立新章第460章 自由的界限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444章 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第二百六十一章 熟練度拉滿的裡挑外撅第335章 賺錢,寒磣嗎?不寒磣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614章 聖堂勇士的終章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句話殺死比賽第963章 謀天算地終傾覆,機關算盡斷青馬第五十四章 過河拆橋,上房抽梯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940章 你跟皇帝玩腦筋,皇帝對你誅九族第445章 戚繼光沒有等到屬於他的十二道金牌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714章 聖天子回京,紫微星歸正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291章 來自海瑞的馬屁第一百七十二章 對付蠻夷,要用他們能聽得懂的方式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350章 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二十五章 國覆,萬民爲種奴之禍第二百一十章 鮮衣怒馬正年少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一百八十九章 陛下,要不看看創造發明?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415章 萬曆朝特色王化道路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498章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請假條第459章 葉李十四條劃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387章 搶着給皇帝送錢,算怎麼回事兒?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二百四十五章 言先生之過者斬,勿論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一百零五章 朕要學外語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