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九章 皇帝要親自種地去?

明朝皇帝按照制度而言,要從光祿寺穿菜,但是到了嘉靖年間時,已經變成了由內庖廚負責,因爲嘉靖皇帝不信任外廷大臣。

幹清宮的小膳房,由宦官督辦,這可是一份親近皇帝的差事,通常由司禮監掌印太監、東廠太監和幹清宮太監負責。

馮保剛剛做錯了事,這幹清宮裡的小膳房差事,就歸了張宏。

張宏聽到皇帝問菜是何物,趕忙說道:“回陛下的話,是月港送來的貢物,說是海外食用之物,若是陛下不喜歡,臣以後就不做了。”

“食不言,寢不語。”李太后對小皇帝不符合禮儀,吃飯時候說法,略顯生氣的訓誡道。

朱翊鈞轉頭緊緊的盯着看着張宏,眼神裡帶着些許兇戾,即便是念王章龍那些案子,陛下的笑容依舊是陽光開朗,但此刻的陛下,似乎張宏有一個回答不對,就會被扔到解刳院裡千刀萬剮一樣。

皇帝的語氣帶着強烈的期盼和顫抖的問道:“還有剩下的嗎?”

“有,還有很多。”張宏有些氣弱的回答道,太后已經訓誡,可是陛下在問話,張宏也很爲難,他不想進解刳院,相比較之下,太后只會把他發往廊下家。

一聽說還有,朱翊鈞立刻放鬆了起來。

“皇兒。”李太后的語氣加重了幾分,帶着嚴厲。

朱翊鈞對着張宏說道:“拿來讓朕看看。”

“皇帝!”李太后終於生氣了,吃飯就好好吃飯,看什麼貢物!

“孩兒就是好奇看看。”朱翊鈞露出了陽光開朗的笑容,笑着說道。

可是再想到皇帝最近表現極好,也就按下了訓誡的想法,孩子瞧個稀罕,哪個小孩子沒點好奇心?

這是幹清宮,又不是在文華殿,也不是在外廷大臣面前,約束太嚴,反而對皇帝成長不利。

之前李太后約束極爲嚴苛,原因極爲簡單,馮保從中下套只是一小方面,最重要的是小皇帝讀書六個月,始終得不到外臣的認可,才讓李太后如此的急切。

李太后最害怕的是自己的孩子無法順利接掌大明,她最大的期許,就是朱翊鈞能夠穩穩當當的親政。

首輔張居正對小皇帝極爲認可,便可以適當的放鬆了。

三四個渾圓的黃色塊莖,出現在了朱翊鈞的面前,每一個大約只有朱翊鈞拳頭大小,上面還有點點黑斑,並未長芽,更未發青,給皇帝吃的東西那變質一點都不能入小膳房,這幾個都是挑選之後剩下的,本來就是給陛下吃個稀罕。

“此物味道有些像荸薺,叫什麼名字?”李太后看着張宏問道。

張宏趕忙回答道:“番人叫他馬鈴薯,因爲長得像馬鈴,閩人稱其爲土豆,就是土裡種的豆子,陛下若是不喜,臣這就把這菜送到菜戶營裡。”

“你知此物收成幾何?”朱翊鈞那顆激動的心,在看到了這個黃不拉幾的土疙瘩時,慢慢的平靜了下來。

不就是土豆嗎?又不是沒見過。

“是都餉館館主、海防同知羅拱辰獻上來的,說是南洋種植一畝能產二三十石,朝中大臣大多數不信,去年就送來了,京師這邊還沒種過,倒是聽聞在月港有人種。”張宏其實不太相信,這土疙瘩一年能產二十多石,一石一百二十斤,這一畝地能產兩千多斤,這誰信?

張宏想了想補充了一句:“一起送來的還有番薯,是呂宋的商舶帶來的,還沒來得及做。”

“很好,不要做了。”朱翊鈞看着李太后詢問道:“都餉館?”

李太后看着小皇帝疑惑的眼神,

頗爲欣慰的說道:“嘉靖三十年,福建鬧起了倭寇,在月港設立了靖海館,後來,海盜謝老、張維等二十四將被平定。”

“嘉靖四十二年,現在的兵部尚書譚綸,之前在福建做巡撫,把月港靖海館改爲了海防館,去年海防館從澄海縣城,移到了港口,海防館改名爲了都餉館。”

“都餉館,督舶餉,就是抽分收稅的,每百抽六,折銀,押送京師。”

李太后說起來頭頭是道,這土豆片味道都好了一些,之前孩子讀書不好,對這些朝政也不是很感興趣,李太后跟小皇帝說,小皇帝多事不耐煩,今天主動問起來了。

朱翊鈞聽明白都餉館到底是什麼,其實就是海關,負責收稅。

李太后繼續說道:“羅拱辰是個讀書人,考了舉人沒考中進士。”

“東南鬧起倭寇時,海疆數千裡告急,狼煙遍地,朝野內外震動,羅拱辰便組織軍民反抗,能以孤軍當勁敵,後來倭寇侵松江府,羅拱辰率衆,星夜馳援松江府,從浙江按察司僉事,升爲了海防同知。”

羅拱辰是讀書人,卻在抗倭一事中,屢建軍功,當時倭寇鬧得兇,這羅拱辰一介書生仗劍平倭,名聲大噪。

讀書人和讀書人之間的差距的確很大。

“去年他回京述職,見了不少的人,但是他想辦的事兒,到底是沒辦成。”李太后說起了此事,便沒有了多少食慾,放下了筷子,面色有些擔憂。

東南開海,設立月港的爭鬥,可謂是步步驚心,這羅拱辰的初心就是再好,朝中無人幫襯,也是白費功夫。

這羅拱辰先是由老上司譚綸引薦去了吏部尚書楊博府上覲見,譚綸因爲父母喪事回家守孝,再出仕是由楊博舉薦,這便是有了舉薦之恩,在大明官場上,這是天大的恩情。

譚綸覺得羅拱辰的想法不錯,就把羅拱辰引薦給了楊博。

吏科給事中爲何彈劾譚綸?

因爲譚綸出身浙軍,跟戚繼光是戰友,受到戚繼光、樑夢龍這些浙軍出身的影響,譚綸現在跟張居正走的實在是太近了。

楊博作爲晉黨黨魁,本就惱怒譚綸以怨報德,直接讓羅拱辰吃了個閉門羹,拜帖都沒收。

羅拱辰又走了戚繼光的關係,讓戚繼光引薦他給張居正,結果張居正聽聞羅拱辰的想法,頗爲贊同,就在羅拱辰的奏疏上齊縫下了自己的書押,送到了通政司,內閣擬票後,在兩次廷議中,都沒有通過。

最終羅拱辰回京述職的期限到了,只好回去了福建月港,等待消息。

這土豆、番薯,就是那會兒羅拱辰帶回京的禮物,宮裡有,張居正的全楚會館也有,本來楊博也應該有的,但是楊博沒見羅拱辰,便沒有了。

萬曆元年,土豆在京師,還是稀罕物件,但是在南方,早就在嘉靖年間已經傳入。

“這海防同知羅拱辰進京所爲何事?”朱翊鈞搜檢了一下記憶,並沒有相關的內容。

萬曆皇帝本身就不喜歡政務,再加上李太后約束極爲嚴苛,這逆反心理之下,對國事也多是漠不關心,左耳朵進右耳朵出。

李太后靠在椅背上,略微有些心煩意亂的說道:“羅拱辰想收稅,確切的說是設課徵收販洋船稅,抽分,百抽六的稅,徵收那些紅毛番的洋船的稅。”

“洋船?羅拱辰要收洋船的稅?”

李太后頗爲確切的說道:“對洋船。”

“都察院總憲反對增稅,理由也算是充分。”

“葛守禮說:國家榷稅都有規定,在四通八達、商販輻輳之地,設有鈔關稅務,在各府也設有稅課司,負責徵收稅銀,法至詳備,原無滲漏不徵之地。稅已經這麼重了,現在突然增稅,是在與民爭利。”

“禮部尚書陸樹聲也反對,說是祖宗之法,兩百年來未曾更改,開海設立月港通商,已經違反了祖制,還要繼續違反下去嗎?”

“禮部還說,那大小弗朗機紅毛番,連禮數都學不會,讓下跪歪歪扭扭,有失禮法,要是給洋船徵稅,既違反了《中庸》,天下國家有九經之中的柔遠人,也違背了祖宗之法,恐再掀倭患。”

“此事遂作罷。”

“張元輔仍有意推行,留下了羅拱辰的奏疏,讓他回去等消息。”

李太后只讀過女戒,這文縐縐的奏疏讀起來大約是有些費勁,馮保卻是讀過書的,她之前對馮保信任有加,也是有這方面原因。

羅拱辰先投了楊博,楊博不納,張居正倒是好脾氣,也是給戚繼光面子,把人放進了全楚會館,還在羅拱辰的奏疏上,書押、下印。

張居正是個什麼樣的人?喜歡他、討厭他的人,大抵都會承認此人大才,同樣,天下人人皆知,張居正是個眥睚必報的主兒。

羅拱辰要收洋船的稅,禮部尚書和都察院總憲反對,張居正更要推行下去,這裡面涉及到了威權的問題。

張居正爲元輔,當國才短短几個月,收洋船的稅又不涉及到朝中諸大臣們的利益,這都不讓,張居正就是爲了立威,也會把這件事推行下去。

而禮部尚書陸樹聲,是張居正舉薦入朝做了禮部尚書,這陸樹聲腚下的交椅還沒坐穩呢,就開始抱着禮法,反對起張居正的政令了。

若問朱翊鈞對收洋船抽分收稅,他什麼態度?

這需要討論?收,一定要收!海關不收稅,像話嗎?像話嗎!

要知道月港收的稅,國帑拿走一部分,還有部分會進內帑。

那可是朕的錢!

誰不讓,就給他扣個通番的罪名下去,把人送去黑龍江出海口的永寧寺,鑿冰取魚去。

“孃親,孩兒想試試種這土豆、番薯。”朱翊鈞一言不發的吃完了飯,纔對着李太后頗爲鄭重的說道。

李太后聽聞,滿臉寫滿了不敢置信的看着小皇帝,愣愣的問道:“皇帝說,要種地?是要體察農情嗎?讓張元輔安排一二便是。”

朱翊鈞搖頭說道:“不是體察農情,也不是祭祀春神句芒,而是種地,挖坑埋種,灑水施肥,親事農桑。”

“等下,皇兒的意思是要親自下地嗎?”李太后有些哭笑不得,自己這兒子之前不讀書也就算了,現在居然要親事農務,那是皇帝該乾的事兒嗎?

真的是不務正業。

“對!”朱翊鈞頗爲確切的說道:“就種土豆。”

暫且把那收稅的事兒放一邊,他現在並未親政,交給張居正衝鋒陷陣即可。

但是這土豆,必須要種。

民以食爲天,糧食那是比天還大的事兒。

糧食是什麼?糧食就是堅不可摧的皇權。

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
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831章 查士丁尼瘟疫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拆門搬牀募軍餉,單刀赴會勸賊降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520章 無事王老狗,有事王次輔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378章 奇怪的君臣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346章 去奢崇儉,誠乃救時要務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935章 大明的天,並非一直豔陽高照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595章 陛下,這聽起來很難理解第508章 出身寒微不是恥辱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第一百零八章 亂插蓬蒿箭滿腰,不怕猛虎欺黃犢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798章 拿走你的銀子,冠上我的名字!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496章 明日五更天拔營,號令爲:回家第309章 不絕對忠誠,就是絕對的不忠誠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591章 來自天運的考驗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778章 黑麥種子是蒐集來的!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二百三十六章 搗巢滅倭長策疏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六十四章 壞的極其純粹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五十六章 面子、裡子、尊嚴,都是靠自己掙來的!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351章 大明沒有貴族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424章 不服就造反,上桌來賭命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一十一章 幕後指使之人浮出水面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937章 再往下掉,就成蠻夷了!第一百九十章 友軍有難不動如山,撤退轉進其疾如風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297章 屎盆子都嫌他臭第463章 天道偏偏負善人,世事翻騰似轉輪第785章 最後一把米第770章 以夷制夷第二十九章 視之如綴疣,安從得展布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27章 土著只是一種猿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306章 袖手談心性,甚可羞婦人態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一十五章 割雞焉用牛刀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394章 把努爾哈赤送進解刳院去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451章 殺人不一定要動刀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五十八章 世間哪得兩全法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第384章 稚童舞利刃,傷己傷天下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521章 挨的罵越多,功勞就越大第688章 四旬過後始悟真,萬事由天不由人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