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

大明對於起臥坐立都有着非常明確的禮法規定,做不到就是有辱斯文,走路風風火火,都會被視爲行爲放浪、不穩重,不堪大任,在主少國疑的時候,但凡是有點不守規矩的地方,都會引來李太后的嚴厲訓斥,少年天子不聽,李太后就帶着少年天子到宗廟裡哭。

太后哭,少年天子也哭。

朱翊鈞就是這種環境下長大的,所有人都要他穩重,當然這也是必須的,因爲十二章袞服上那麼多的零碎,走路走不穩,就會碰的叮噹響。

所以在外面,他都儘量讓自己保持一個天子該有的風度,翩翩有禮,但到了全楚會館,朱翊鈞就會變得有點吊兒郎當,怎麼舒服怎麼來。

在熊廷弼看來,到了全楚會館,陛下會更像是個人,也更加生動,有自己的喜怒哀樂,更像是師兄,而不是天子,更不是一個冷漠無情的機器。

“先生,外喀爾喀七部的虜酋,阿巴岱汗的兒子來到了大明,禮部的意思是,達成貿易協定後,就不讓他面聖了,大司馬曾省吾的意見是相同的。”朱翊鈞啃着青蘋果,雖然酸,但也不算太難吃,畢竟是親自種出來的。

買點羊毛就已經是法外開恩了,至於收爲家犬,禮部和兵部的意見都是不贊同。

當大明的狗,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

“禮部也就算了,素來保守,兵部有點怪,按理說,這是一個極好的機會,外喀爾喀七部等着內附,但兵部對這件事並不是很熱衷。”張居正也坐在太師椅上,靠背往後一放,找了個舒適的姿勢,開口說道。

朱翊鈞想了想,眼睛珠子一轉,看向了熊廷弼說道:“熊大,你說大司馬爲什麼不肯趁着這個機會,把外喀爾喀七部收入囊中?”

“大司馬有大司馬的顧慮,自然是因爲現在讓其內附也是有名無實。”熊廷弼看着文昌閣書房裡掛着的巨大堪輿圖說道:“外喀爾喀在漠北,隔着大漠,沒有馳道,就是令其內附,也無法實土郡縣。”

“這是其一。”

“其二,便是精算之風,統治成本實在是太高了,大明每年要往漠北輸送多少利益,才能保證人心向背?綏遠有礦,這便是互利互惠之事,但漠北只有礦。”

“其三,就是征伐困難,大明京營悍勇無比,但長途跋涉至漠北,就有戰敗的風險,強如徐達依舊在塞北折戟沉沙,還是謹慎一些好。”

歷史上的熊廷弼考中了武舉人後,又自學考了進士,大明考的可是八股文,是四書五經,熊廷弼能自學考中,這已經不是一般的天才了,而現在熊廷弼有了名師,還不用顧慮生活,不必放牛,有闊氣的皇帝在,熊廷弼衣食無憂。

顯然熊廷弼的天分,在精心培養下,已經逐漸展現了出來。

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綜合考慮,無論如何,此時讓外喀爾喀七部內附,都不是個好的選擇。

“嗯,你說的很好,但大司馬主要考慮是設置一個對照組。”朱翊鈞笑着說道。

熊廷弼眉頭一皺,疑惑的說道:“對照組?”

朱翊鈞點頭說道:“對照組就是當下大明皇家格物院研究萬物無窮之理的一個辦法,只有一個是變量,進而觀察這個變量帶來的影響,所以,大司馬的想法是,綏遠王化越成功,原來的胡人就會忘記當初爲何王化,爲何要選擇這條路。”

“但留下了外喀爾喀七部,就是那個對照組了,爲了不讓所有人忘記,當初爲何要出發。”

熊廷弼聽完,歎爲觀止的說道:“大司馬,還真的是個讀書人啊。”

熊廷弼逐漸意識到,他之前敬仰的那些廷臣們,似乎有着不爲人知的另外一面,讀書人一體兩面的矛盾性,得到了進一步的體現。

“沒人會嫌棄自己的地盤大,就連狗都不會,狗四處撒尿劃拉地盤,別的狗闖進來,都會狂吠不止。”朱翊鈞吐了口濁氣說道:“還是有點遠,無法實土郡縣,所以,只能如此了。”

要是能實土郡縣,曾省吾早就吹鑼打鼓,大聲鼓譟外喀爾喀七部內附之事了,還是實力不允許。

“陛下,臣有個擔心,國朝內帑外庫,一年發軍餉1100餘萬兩,臣委實擔心這筆錢,會用不到正地方上,更加明確的說,富國強兵已經第十二年,軍兵將帥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那麼反貪,也該提上日程了。”張居正簡明扼要的提出了自己的新主張。

“反貪的目的是爲了節省開支。”張居正說起了正事。

錢花出去了,卻沒有花到正地方上去,尤其是軍餉一年就超過了千萬兩,這麼龐大的支出,必然會滋生出腐敗了,之前,張居正一心強兵,提升戎事在國朝的地位,現在必須要面對這個問題了。

朱翊鈞立刻變得嚴肅了起來,坐直了身子說道:“先生所言,也是朕憂心之事。”

萬曆四十六年到天啓七年,萬曆、泰昌、天啓皇帝,先後發內帑2645萬餘兩白銀,用於平定遼東建奴造反,努爾哈赤在萬曆末年,是大明的龍虎將軍,而他所在的建州衛也是自永樂設立,世代爲大明藩籬,這是造反。

所以現在努爾哈赤在解刳院裡成爲了標本,罪名也很明確,窺視內廷。

近三千萬兩白銀砸下去,建奴的聲勢越來越大,平定越來越難,反倒是大明節節敗退,頗有一種大明內外聯手爆皇帝金幣的錯覺。

這的確是錯覺,因爲外庫用在平遼的銀子,只多不少。

這些銀子,有多少真正花在了軍隊之上?少之又少,因爲崇禎元年盤賬,發現欠餉超過了二百七十萬銀,這裡面屬陝甘寧三邊欠餉嚴重。

王國光給的辦法是,地方給軍兵實物,朝廷給地方白銀,這個運轉體系,也是祖宗成法,開中法的一種化用,好不好用難說,但能用。

大明發下去的白銀,肯定有被貪墨的地方,唯一能保證沒有貪墨發生的就是京營,朱翊鈞每天都出現在京營之中,發賞金和軍餉,都是皇帝親自盯着,任何‘軍餉回收計劃’都會被皇帝所知曉,無孔不入的緹騎們,也在京營中四處活動。

但邊軍,就完全沒有這個條件了。

“自庚戌虜變,俺答汗入寇北古口劫掠,大明和北虜打了二十五年之久,最後和解,前些日子,臣專門讓國帑對這二十五年的舊賬進行了總結。”張居正說起了他爲何要反腐的原因,因爲對賬出發。

“先生,說好的不翻舊賬了,既往不咎。”朱翊鈞手指敲了敲桌子。

這要是翻舊賬,大明講武學堂的祭酒馬芳,都要坐罪,大明反貪也就是海瑞回朝,萬曆四年纔開始大規模反貪,之前壓根就沒有反貪的制度。

貪墨五十兩銀子就剝皮揎草,已經是實質性的沉睡條款了。

“是爲了教訓,不是爲了清算誰。”張居正趕緊說明了自己翻舊賬的原因。

“自嘉靖二十九年虜變,這二十五年,內帑、外庫共計發銀五千萬銀安邊,一年二百萬銀,但萬曆元年,仍然欠餉一百餘萬銀。”張居正說起了具體的內容,他面色凝重的說道:“這些錢哪去了?不知道,也沒法知道了。”

“就是問王崇古、馬芳,他們其實也不清楚,銀子去哪兒了。”

朱翊鈞搖頭說道:“那就沒必要問了。”

“臣問過了。”張居正笑着說道:“前日,臣專門去了趟全晉會館,王崇古和馬芳都在,臣就拿着賬目,跟他們對了對,這一對賬,發現了不少問題。”

“這賬也能對的嗎?”朱翊鈞瞪着眼看着張居正,這元輔帝師也太大膽了!擡頭不見低頭見,這張居正真的是一點情面不留。

張居正跑到全晉會館對賬,等同於蹬鼻子上面,跑人家全晉會館踢館去了!

“當然能對,一同去的還有萬閣老和海總憲,王次輔和馬將軍,頗爲配合,細問之下,對軍隊反貪,極爲擁護。”張居正簡單的彙報了會面的結果。

他跑去踢館,也是帶着人去的,萬士和是帝黨,海瑞是清流。

讓朱翊鈞覺得更離譜的是,王崇古和馬芳居然默認了這個行爲,甚至配合!

畢竟真的捱過打,差點就被打死,捱過鐵拳的這兩位,甚至覺得張居正變溫和了,真的要置他們於死地,不是在全晉會館對賬,而是在文華殿發難了。

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這要解決問題,就要仔細盤問清楚貪腐的根源,這裡面大頭,是被嚴嵩父子給拿了去。”

“陛下,朝廷的銀子都是有數的,這嚴嵩父子,拿了大頭,都去做了什麼?拿去哄世宗皇帝開心,畢竟焚修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拿去結黨營私,嚴黨一派一個個都得餵飽了,纔會盡心做事;拿去平倭,胡宗憲在東南平倭,可是捉襟見肘。”

嚴嵩是個奸臣,是個貪官,這是毋庸置疑的,但從結果來看,至少嚴嵩貪了這些銀子,真的把倭患平了。

倒是那李鴻章,貪了四千萬兩銀子,都拿到自己家了,整日裡就知道哄慈禧這個老太婆開心,挪用軍費修園子,倭寇打來了,連炮彈都沒有,最後跑到了倭國百般哀求,跪下求倭寇少一點了,最終簽訂了馬關條約。

就這,還有人說什麼,年少不知李鴻章,今日方知真中堂,如果李鴻章是真中堂,那嚴嵩是什麼?賢臣,能臣嗎?!

“所以,這反貪重中之重,就是這京堂之中,更加明確的說,是廷臣之內。”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

朱翊鈞趕忙伸手說道:“停,海總憲說,咱們大明朝廷的明公們,就連萬閣老都有一定的骨鯁正氣。”

張居正則是平靜的說道:“這也是現在銀子能發到軍兵手裡的原因,經過了萬曆初年激烈的交鋒之後,朝中大臣不能說個個都忠君體國,但朝堂上,大體能稱得上清明。”

“王次輔不能拿,那大司馬就不能拿,少司馬也不能拿,兵部郎中也不能拿,京堂不能拿,那地方也別想拿。”

完全對上負責制之下的大明官場,的確是這樣,王崇古不拿,那曾省吾就不能拿,上官不能拿,還能讓下官拿銀子不成?

人都是一樣的,不患寡患不均,可以都不拿,但不能有人拿,有人不拿。

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那是,不清明纔有鬼呢,就先生那考成法,搞得草榜糊名法,能爬到文化殿上的明公,不說道德,那能力都是個頂個的。”

“當初王安石變法不能成,就是他總覺得制度設計的好就行,卻忽略了事在人爲,忽略了吏治,結果設計的制度都很好,最後執行下去,一地雞毛。”

王安石變法最大的問題,不是不強兵,王安石是大宋西軍的奠基人,他的保甲法、裁兵法、置將法、保馬法、軍器監法,是唯一碩果僅存的新政成果,而正是這些新政,讓大宋西軍成爲了南北兩宋交際時,唯一能打的軍隊了。

張居正變法,則是從萬曆元年的考成法出發的,是從吏治下手的。

“陛下把自己放在了考成法之內,纔是考成法能成的根本原因。”張居正看向了窗外,靠在椅背上,頗有些悵然的說道。考成法在推行之初就被廣泛反對,後來更是愈演愈烈,連張黨內部都對考成法怨念很大,當時張居正已經準備捂嘴,以自己的威權強行推行下去了,這麼強制推行下去的結果,就是他和考成法完全捆綁,他一死,人亡政息。

考成法現在的大成功,是陛下以萬金之軀入局,每月二十九日考成學業這個行爲,爲考成法背書,再加上十數年如一日,勤政到天下週知的地步,考成法才順利的進入到了草榜糊名,底冊填名的新局面。

其實現在考成法,仍然是寄託在了陛下勤政之上。

陛下這天生貴人,還這麼勤勉,這天下百官也沒什麼好埋怨的。

“軍隊反腐,要從源頭抓起,這也是吏治的核心問題,除了這個問題之外,就是監察了,陛下,指望文臣監察,暫時是指望不上了,臣倒是覺得,可以從鎮撫司下手。”張居正說起了他對國事的想法。

錦衣衛下轄的南北兩衙鎮撫司,是大明的法司之一,就像是六部的刑部一樣,在地方各都司也設有鎮撫司,這也是大明的條條塊塊的一部分,但永樂之後,錦衣衛式微,鎮撫司的職能大部分移交到了各按察司衙門。

各地鎮撫司職能失效,職能由武到文,這是興文匽武之下的必然。

張居正的意思是,再振鎮撫司,鎮撫司,大明軍隊獨有的監察機構,應該發揮自己的作用。

“陛下手下有陪練二十人,其中勳衛十人,宦官十人,這裡面有駱思恭、趙貞元、李佑恭等人,臣以爲,這些陪練,調往九邊任鎮撫使,監察軍餉發放之事爲宜。”張居正把自己的想法講了出來。

和考成法一樣,仰賴陛下。

這二十人的陪練,前往九邊任鎮撫使,專事戎事監察,軍餉、軍兵犯罪、本道各軍屯衛所的法紀、軍紀等事。

“先生莫不是覺得,自己有不敗金身?”朱翊鈞兩手一攤說道:“這鎮撫司一出,不等同於在九邊各總兵的身邊,安排了個天子欽差?本來軍將們支持先生變法,這麼一弄,軍將們也被先生給得罪光了。”

賤儒們當初對張居正的指責,其中就有收受軍將們的賄賂,張居正的強兵,算是爲軍兵將帥張目,算是獲得了這部分人的支持。

這麼一搞,張居正算是徹底自絕天下了。

“這不是有陛下在嗎?”張居正倒是無所謂的說道:“得罪了就得罪了,也不能把臣如何。”

張居正這輩子都在得罪人,他得罪的人多了去了,蝨子多了不癢,債多了不愁,他挨的罵越多,陛下就越輕鬆幾分。

“先生,人心隔肚皮啊,這些個陪練在朕身邊,朕還能看着他們,可到了地方,他們可就是橫行太保了,根本沒人能治的住他們,人,是會被權力異化的。”朱翊鈞面色嚴肅的說道。

人被權力異化,是李贄再次獲得官身的一個課題,而這個課題是極爲成功的。

用張居正本人的話說,那就是:權盛者摧,功高者隳。

張居正看了看駱思恭,滿是不解的問道:“陛下信不過他們?”

“不是信不過,是人心易變。”朱翊鈞笑着說道:“在京堂,朕還能管得住他們,到了地方,他們仗着朕的聖眷,可不是肆意妄爲?”

“遠的不說,就上海知縣閻士選,恨海老四恨之入骨,連小妾外室都調查的一清二楚,卻遲遲不能行動,就是顧忌巡撫申時行聖眷在身,而且連問都不能問,官大一級壓死人啊。”

道爺從來不派自己的奶兄弟陸炳到地方,而是放在身邊,因爲出了京堂,就沒人能管得住他們了,到了地方,個個都是土皇帝,大明的糾錯力量就會徹底失效。

萬曆二十四年起的礦監,到萬曆四十八年礦監回朝,共計二十四年的時間,礦監一共搜刮了2766萬兩白銀,和金花銀2952萬兩幾乎持平,而礦監搜刮這2766萬兩,是橫徵暴斂,是敲詐大戶不成,索求小民得來的,是竭澤而漁,是國失大信。

礦監收稅,地方官搭車,最終導致國朝之事,徹底崩壞。

高淮亂遼、楊榮亂滇,這還是鬧大了的兩個,還有浙江的曹金、劉忠,陝西的趙欽、山西的張忠、河南的魯坤、廣東的李鳳、李敬、江西的潘相、福建高案、湖廣陳奉等等,都是萬曆皇帝派遣四方的礦監,搞得地方一塌糊塗。

張居正是天上人,他也有缺點,比如缺少基層經驗,上海知縣閻士選的忌憚,不是無緣無故,皇帝的陪練派遣到地方後,根本沒人能鉗制一二,大明文臣們也只會搭順風車,一起發財。

沒有任何限制的權力,必然產生權力對人的異化。

“是臣欠考慮了。”張居正愕然,他愣了許久說道:“還是陛下思慮周全。”

天下有一個皇帝就夠了,再在地方弄這麼多的土皇帝,那不鬧到天下沸反盈天,不鬧到藩鎮割據是絕不會罷休的,主要是長期以來,皇帝的英明,讓張居正忽略了這種不能被糾錯的力量的可怕。

“反貪的事兒,可以交給海總憲來辦,實在不行,就去請教王次輔,總之還是有辦法的。”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也不必掛懷,這關起門來說話,好壞都無所謂。”

張居正又不是個神,也會有忽略的地方,他也沒有呈送公文奏疏,這只是論政,想法不成熟非常正常。

朱翊鈞在全楚會館用了午膳,才奔着北大營而去。

等到日暮時候,大明皇帝的車駕,緩緩的出現在了通和宮門前,一個小黃門急匆匆的將一本急奏,送到了馮保的手中,馮保打開看了一眼,就不忍直視。

“發生了什麼事兒?”朱翊鈞看馮保一臉爲難的樣子詢問道。

馮保將奏疏遞上低聲說道:“狂夫林輔成、李贄的新一期逍遙逸聞的草稿送到了京師,供陛下閱視。狂夫狂語,不值一提。”

“這倆狂夫口出狂言,也不是一天兩天了。”朱翊鈞滿不在乎的說道:“還能說出什麼大逆不道的話不成?”

朱翊鈞打開奏疏一看,如遭雷擊愣在了原地,他看着手中這本奏疏,再看着馮保和張宏,用力的吸了幾口倒春寒的冷氣,纔算是把內心的憤怒壓下去一點。

這一期逍遙逸聞的標題是: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

“讓朕緩緩。”朱翊鈞就看了一眼標題,血壓噌的一下就上來了,他扶着車轅,才止住了讓權力小小任性一次的打算。

“告訴陳末,這個林輔成和李贄,就不要回京了,死在外面好了!他們走了,逍遙逸聞就停刊了!就這麼停了也挺好!以後也不用辦了!”朱翊鈞用力的拍了兩下手中的奏疏。

“陛下,真的要把他們殺死在草原上嗎?”趙夢祐一臉爲難的問道,殺兩個手無縛雞之力的讀書人罷了,輕而易舉。

陛下現在正在氣頭上,真的這麼傳下命令,林輔成和李贄的遊學團,走不到歸化城就得一命嗚呼了。

陳末一定會遵循軍令,將其斬殺。

“朕看完了再說,他們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朕就把他們倒掛起來喂狼!朕說到做到!”朱翊鈞一拍奏疏,怒不可遏的說道。

朱翊鈞回到了御書房,強忍着怒氣,看完了整篇文章,看完之後,心頭的怒火,反倒是如同澆了一桶冰水,煙消雲散,這兩個狂夫口出狂言,居然說服了朱翊鈞。

“大明與胡元有何異同,胡元亡於小民,大明恐亡於小民也。”這是林輔成在文章結尾的一句話。

林輔成在塞外見到了胡人生存是何其的艱難,胡人生存如此艱難,但開平衛地方,八成都是漢人,而非胡人。

這是讓林輔成無法理解的比例,這種比例,在綏遠也存在。

大明的百姓,爲何寧願忍受如此苦寒,甚至朝不保夕的生活,也要出塞去討生活?這引發了林輔成的思考。

在走訪之間,林輔成看到了宗教對人的異化,同樣看到了百姓們的顛沛流離。

在林輔成看來,大明失去的靈魂,叫以民爲本。

在國初的時候,大明從胡元手中奪取了天下正朔,對下分配,是以軍屯衛所實現的,隨着軍屯衛所的敗壞,大明朝失去了對下分配的能力,而且自正統年間以來,朝堂上下,根本沒有任何想要恢復向下分配的打算。

林輔成認爲,這就是大明現在一切問題的根源。

海瑞當應天巡撫的時候,給事中戴鳳翔,上奏彈劾海瑞的罪名是:庇護奸民,魚肉縉紳,沽名亂政。

魚肉縉紳,可謂是天大的笑話,但朝廷還是給海瑞升官,逼他賦閒,也就是逼他致仕。

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是胡元滅亡的原因,是佔據了多數的窮民苦力的選擇。

而大明是不是有一天會走到這種結局呢?

李贄在林輔成寫完後瘋狂的找補,什麼大明失去的靈魂,正在被極聖人慢慢的找回,君者,天下臣民萬物之主也,陛下天資英斷,睿識絕人,可爲堯、舜,可爲禹、湯、文、武。

李贄是知道黃公子身份的,林輔成大膽到幾近於犯上作亂的發言,實在是讓李贄害怕到了極點,李贄的馬屁天花亂墜,就差說一句陛下就是萬古一帝王了。

但李贄還是贊同林輔成的發言,並且在文章上署名。

“陛下,這兩個狂夫,是殺還是不殺?”趙夢祐還在等皇帝的決斷。

“算了,讓他們繼續遊學吧,至於這文章,交給萬太宰潤色一番,再登刊發文吧。”朱翊鈞做出了決定,留這兩個狂夫一命。

讓萬士和潤色,是李贄的馬屁過於生硬,也是爲了讓文章不那麼難看,但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不會變。

林輔成寫這麼一篇文章,也是希望大明能找回失去的靈魂。

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
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700章 朱屠夫?不,是朱青天!第970章 搶的哪有騙的多!第578章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第二百零四章 《勞動圖說》朱中興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307章 封建禮教害死人第632章 公允即自由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728章 戚繼光,你爲何不篡位!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533章 山東耆老無不懷念凌部堂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442章 飛雲起伏龍,大鵬運以風第一百零九章 一步錯,步步錯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九十三章 良言難勸該死鬼,慈悲不渡自絕人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958章 毀奇技以安民生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九十六章 公與私,根本難不倒元輔先生!第1010章 無血義,無上恩第569章 朝臣靜悄悄,必然在作妖!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815章 開金礦的刀和查貪官的劍第801章 行者歌,居者寧,椰海城第一百五十五章 獨夫?朕就是獨夫!第645章 海瑞辭官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408章 人就是人,我就是我第551章 故事講得好,經費少不了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440章 羊毛來了,韭菜就沒了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747章 市場換技術?梨樹上長不出桃來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929章 劫富濟貧的合理性第809章 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第二十章 君民同耕,大逆不道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947章 對日不落帝國核心利益動手第998章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796章 也要小小感謝一下自由貿易第887章 國事從不是兒戲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701章 鐵釘一條,直貫其頂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1011章 青山處處埋忠骨,石魄長留清白魂第955章 醫道至簡,醫者仁心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435章 欺你老邁無力第665章 伸張正義朱青天第530章 今天,明天,榮耀都屬於大明工匠!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493章 詔曰:今日,廢除賤籍第818章 長檄布威滄海靖,倭廷矚目碧濤驚第456章 借還是不借,這是一個問題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36章 人可制天命而用之第644章 不僅要看向生產,還要看向生活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