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7章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

朱翊鈞從來不後悔踏上這條曲折的維新之路,哪怕死在這條路上,他也不會後悔,因爲這一路上,他從來不缺少同行者。

王國光爲了國朝振奮,背叛了晉黨,背叛了士大夫階級,甚至連自己學了一輩子的聖賢書都丟了,在大明國朝展開了度數旁通。

而王國光是爲了一大羣爲了大明再興,奮不顧身者的一個縮影。

大明再興的功勳,從來不只有朝堂的大員,還有數不勝數,爲此付出了生命代價的戰士們,他們靜靜的屹立在北大營忠勇祠、全國各地的忠勇祠之內,靜靜的看着大明,守護着這片土地。

生命,輪迴不止。

朱翊鈞對過去一個月的工作,進行了全面的覆盤,吾日三省吾身,是朱翊鈞修身的必修課,反省自己做的決策是否有致命性的缺陷。

過去一個月,有兩件事最爲重要,環太商盟的建立和西山煤局身股制改制、工盟建立。

環太商盟能夠籌建,有極大的偶然性,也有必然性。

偶然是費利佩老年昏聵,聽不進任何的勸告,哪怕佩德羅把自己的命都搭上了,但依舊沒有喚醒不肯直面失敗的費利佩,無敵艦隊的失利,給了這些總督府攀附大明的勇氣;

必然是因爲大明開海大勢勢不可擋,即便是沒有費利佩的老年昏聵,過段時間,西落東昇,也是必然的結果。

西山煤局身股制改制和工盟的成立,代表着集體所有制經濟體的雛形已經確立,極大的增強了官廠的韌性,把身股制、工盟拓展到大明所有官廠,就是從萌發的種子到開花結果的過程。

這個過程很漫長,官廠工盟建立之後,再向民間推行,只有工盟廣泛存在,工盟才能成爲調節勞資矛盾的重要工具。

朱翊鈞仔細反思了這兩個關鍵制度上的許多問題,才睜開了眼,對着馮保說道:“明天下了早朝後,把先生和申時行宣到通和宮覲見。”

大明皇帝要對這兩個政策進行查漏補缺,皇帝必須要跟元輔、申時行敞開了談一談,其實主要是聊一聊功勞分配的問題。

次日的早朝和往日沒有什麼分別,激烈的爭吵後達成一定的共識,最近朝中最大的利益爭取,就是環太商盟總理事的爭奪,大明在這方面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只要文華殿吵出了結果,基本就可以確定人選了。

環太商盟總理事,不僅僅有豐厚的油水,莫大的權力,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貨物集散的權力,所以爭搶非常激烈,工黨、張黨、浙黨吵得不可開交,也就是糾儀官在側,否則這大明權力最高殿堂,早就上演全武行了。

朱翊鈞也只看熱鬧,卻不肯做出裁決,因爲環太商盟首功者高啓愚沒有給出推薦人選。

高啓愚有點小顧慮,他貿然舉薦,怕是有點不識趣,張先生已經對他‘私自’侵佔環太商盟成立之功,網開一面,沒有斤斤計較,再舉薦理事,看起來有些得寸進尺。

私自的意思是,皇帝下旨,你高啓愚不能推辭嗎?就是不能推辭,你連姿態都不做,是何居心?

萬一皇帝既要又要,既想給先生面子,又不想寒了盡心做事大臣之心,所以才下旨,讓你推辭,你不推辭,豈不是讓所有人難做?

朱翊鈞在結束廷議後,在通和宮御書房,召見了張居正和申時行。

“這是治兒做的玩物,就送給二位了。”朱翊鈞在二位見禮之後,送了一份特別的禮物,朱常治拼的三葉木風扇。

這兩把風扇是教具,格物院出品,爲了方便朱常治這位太子殿下,瞭解齒輪相關的機械原理製作。

風扇的木腦袋後面是一個搖把,經過齒輪傳動後,驅動三葉木風扇旋轉。

這兩個物件說貴重,是全木做的,並不是特別昂貴,說不貴重,太子親手做的,皇帝賜予。

這裡面代表着皇帝對張居正、申時行這對兒師徒的肯定。

這份肯定裡,意味着皇帝對申時行的期許,好好做,首輔之位,不會旁落,官廠身股制、工盟設立的功勞,決不遜於環太商盟的成立,一內一外,重要性不言而喻。

風扇全名爲檀木嵌玉三足三葉扇。

“謝陛下恩賞。”張居正和申時行再拜,領了這份恩賞。

“這理事司衙門,松江府奏聞已經營造完畢,可總理事人選,一直遲遲不決,先生以爲派誰前往合適?”朱翊鈞先恩賞後,纔講了自己的目的。

“陛下,臣以爲少宗伯舉薦更加合適,臣對環太商盟事並不熟悉。”申時行看了張居正一眼後,才站起身來,俯首說道。

皇帝叫他們來,究竟爲何,師徒二人門清兒,如何回話,也早有應對,哪怕是沒有太子親手拼裝的三葉扇,申時行也會如此回答。

“那朕就讓少宗伯舉薦了。”朱翊鈞聽聞申時行如此回答,笑着說道。

“理當如此。”申時行回答之後,才坐了下來,皇帝已經很照顧他和先生的面子,和皇帝交流的過程中,絕對不要得寸進尺。

朱翊鈞和申時行又關於工盟之事聊了許久,申時行講了工盟的困難,這東西弄得好是官廠矛盾的調節器,弄不好,就是滋生匠人運動的培養皿。

匠人運動要有,否則很難促進生產關係的改變,但過分劇烈的匠人運動,動不動就匠人下山,還是太極端了,這裡面的度,其實很難把握。

朱翊鈞給出了一點自己的意見,認爲匠人工盟大會每次決議呈送御覽這件事很好,哪怕是朱翊鈞老年昏聵了,但只要還能呈送御覽,至少還有一個解決問題的盼頭。

張居正認爲不合理,皇帝是個活生生的人。

現在官廠少,只有三十一個,工盟大會決議呈送御覽,陛下忙得過來,可五年後,官廠數量會增加到八十一個,等到十年後,數量增加到一百五十,甚至兩百多的時候,六月和十二月,陛下會更加忙碌。

一份決議,絕不是皇帝看過就能解決,還需要皇帝去了解其中所有的情況,這對皇帝而言,要對這麼多官廠的詳情瞭解透徹,而且還要在事後對處置結果進行問詢。

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極限也就是一天四百封的奏疏,額外的這份心力的支出,實在是得不償失了。

朱翊鈞和張居正仔細聊了聊,最終確定,仍然全部呈送御覽,但工部、內閣、司禮監也要發揮出主要作用,各自勾選認爲疑難急務。

工部、內閣、司禮監三衙門勾選急務爲最急,有兩個衙門勾選爲加急,一個衙門勾選爲急務。

三種不同等級的急務的處置後續,都要報聞君上,但考成時限完全不同。

如果有大事發生,工部、內閣、司禮監都不勾選,豈不是皇帝被徹底矇蔽,皇帝的新衣,這種傳統戲碼,豈不是又要上演了?

如果真有大事,而工部、內閣、司禮監都不勾選,那代表着大明朝廷整套運作機制已經完全失效了,徹底爛完了,也代表着大明國祚走到頭了,皇帝可以去萬歲山,挑一棵合乎心意的老歪脖子樹。

最好在最高處,這樣可以臨死前最後看一眼皇城全貌。

“三勾陳事法,不錯。”朱翊鈞對這套機制非常肯定。

張居正在吏治上,有着遠超他人的天賦,他總是能通過各種制度設計,來增加大明整套系統的冗餘。

“臣有本奏疏。”申時行甩了甩袖子,要拿奏疏。

張居正卻摁住了申時行的手,對陛下說道:“陛下,申時行沒有奏疏。”

朱翊鈞看着這一幕有些愕然,演都不演了是吧!

張居正當着皇帝的面兒,堵塞言路。

“臣以爲,他現在提出這套辦法爲時過早了些,等他做了首輔再做不遲。”張居正解釋了下爲何他要攔着申時行上奏疏的原因,這裡面的因果實在是太大了,申時行的小肩膀扛不住。

他現在拿出來,只是給張居正輝煌的維新功勞錦上添花而已。

“關於什麼事兒?”朱翊鈞有些好奇的問道。

“按照洪武舊制,任何私家田產,不得過萬畝,申時行打算再復祖宗成法,推行還田。”張居正簡單明瞭的介紹了申時行要做的事兒。

在當前田土政策上,更進一步,對超額的田產進行還田,雖然有些補償,但和白沒,沒什麼區別。

按照祖宗成法,勢要豪右們的田畝數已經到了誅九族的地步。

以兗州孔府爲例,兗州孔府的直系,佔據田畝超過了三萬頃,也就是足足三百萬畝的可怕地步。

萬曆皇帝寵愛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爲此掀起了長達十五年的國本之爭,朱常洵被冊封爲了福王就封洛陽,最開始萬曆皇帝要給賜田四萬頃,但最終也只給了兩萬頃,這兩百萬畝田,徹底激化了明末人地矛盾。

而一個兗州孔府衍聖公門下,就有足足三萬頃田畝。

大明勢要豪右八千餘戶,他們名下的田畝的田畝超過了四十萬頃,佔大明總田畝數的5%之巨!

換成朱元璋做皇帝,這八千戶,統統都要誅九族,因爲皇莊掌控的官田,也不過五萬頃之數,勢要豪右加起來,居然要比皇帝田土多了八倍有餘。

“申侍郎有點太激進了。”朱翊鈞由衷的說道。

“現在不是時候。”張居正對着申時行說道。

“先生說過:天下困於兼併!這不是先生當年離開朝堂又回到朝堂理由嗎?三十九年了,還要等,還要等到什麼時候!”申時行仍然十分執拗的拿出了奏疏,並且狠狠地扔出了一個迴旋鏢。

張居正嘉靖三十三年離開朝堂,寄情于山水之間三年之久,後回到了京師,立志要解決大明土地兼併的問題。

時隔三十九年,張居正依舊沒有解決問題,除了五大市舶司所在府、浙江外,沒有還田。

三十九年,張居正也從當初的極端激進派,變成了現在的保守派。

而少壯派的申時行,已然有些等不及了,他覺得張居正有點變了,變成了維新的阻力之一。張居正對迴旋鏢已經沒什麼感覺了,這些年中的太多了,只是他的面色有些苦澀,申時行這個他很看好的弟子,不太理解他的苦心。

維新事,最怕的就是在維新過程中,變的越來越極端,在極端中毀滅自我。

萬士和這位大宗伯的理解,張居正十分有十二分認可,朝中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保守派,否則維新會失控,造成的災厄,比不維新還要大。

“申時行,你瘋了嗎!”朱翊鈞一聽申時行如此叫囂,面色劇變,立刻厲聲訓斥!

“臣罪該萬死。”申時行嚇了一大跳,趕忙跪在了地上請罪,皇帝的雷霆之怒,申時行還承受不住。

“先生別理他,立了點功勞,他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朱翊鈞對着張居正說道:“沒有先生引路、迴護、照拂,能有他的今天?”

“其實他也就是有點心急而已,還田事做不完,先生百年,恐怕也是心願未了。”

“等他坐到先生的位置,就明白先生的苦心了,仗着朝中有定海神珍鐵,就又要快,也要急,他做了那根定海神珍鐵,就知道其中難處了。”

張居正對申時行的忤逆,沒什麼特別感覺,主要是皇帝這個弟子,在跟張居正吵架的時候,說的話要難聽多了。

吵歸吵,大家的目的是一致的,萬曆維新,這就是最大共識,只要這個共識還在,就是最大的基石,大家都是同志同行同樂者。

這種對政策認知上理解不同,原因也簡單,張居正吃過一條鞭法的虧,自食其言的滋味不好受,但申時行在松江做巡撫,他只看到了一條鞭法的大成功。

“其實申時行講的也對,江左江右有些富裕的府,也可以開始進行還田了。”朱翊鈞說了自己的看法。

這幾年,江左江右許多府都找到了應天巡撫李樂和王希元,試着讓皇帝對他們進行政策支持,支持其還田,但都被張居正給否掉了。

這幾個府最大的特徵就是富裕,銀子多,產業豐富,田土產出少,還田造成的社會動盪小,這幾個府最大的特徵,就是許多勢要豪右之家,已經不再試圖更進一步兼併田土了。

浙江還田是夾生飯,這碗飯浙江吃下後,浙江爆發出了極大的生產熱情,尤其是糧價不再波動,杭州府的街上,沒有多少遊墮之民,浙江已經領先一步,南衙諸府,再慢幾步,怕是要被浙江遠遠的甩在身後了。

“臣就是怕這還田令步了一條鞭法的後塵。”張居正面色猶豫的說道:“要不,試試?”

張居正當然想立刻馬上,對大明天下全境還田,這不是做不到嗎?要是能做到,輪不到申時行扔回旋鏢。

“那就試試吧,申侍郎也起來吧,把奏疏呈送上來。”朱翊鈞看張居正答應了下來,對着申時行說道。

申時行呈送了奏疏,朱翊鈞和張居正初步確定了四個府進行還田,蘇州府、常州府、揚州府和應天府。

“申侍郎以爲,徐州府也加進來如何?”朱翊鈞確定了江南四府之後,看向了堪輿圖上的徐州府,這個府沒有充足的條件進行還田,如果要還田的話,需要朝廷的大力支持。

這就是皇帝的私心之下,做出的政策傾斜了,徐州府高達7%願意應徵比例,實在是太耀眼了。

而且徐州機械廠已經在建設之中,明年可以部分投產,三年後全面投產,一旦徐州機械徹底穩固,徐州府就具備了還田的基礎,也就是提前三年而已。

“臣以爲善。”申時行很清楚這是皇帝陛下的個人請求,立刻答應了下來,四隻羊要趕,五隻羊也要趕,雖然這第五隻羊,略顯瘦弱了些,但他這牧民照顧到位,這第五隻羊也能茁壯成長。

申時行是完全不知道皇帝搞了一次忠誠度測試,只以爲陛下是對劉順之安土牧民有功的恩賞,畢竟徐州機械廠就是陛下對劉順之恭順有加的恩賞。

朱翊鈞讓申時行先一步離開了御書房等候,單獨留下了張居正,皇帝做了箇中間人,讓張居正不必怪罪申時行的心急。

申時行和張居正一起離開了通和宮,朱翊鈞看着二人的背影,輕輕的嘆了口氣,對申時行的培養,有點過勁兒了。

申時行本身是那種老好人性格,誰都不得罪,算是久經考驗的中庸主義戰士。

但是,在原來的歷史線裡,萬曆十年開始到萬曆十五年,洶涌澎湃的倒張運動中,誰都不得罪的申時行,先後給數十人寫信,爲張居正和其後人求情,彼時申時行本人,也被張居正大案所牽連,正在被羣起而攻之。

申時行在歷史上,於公於私,都沒有對不起張居正,這次申時行的出言不遜,完全是他在任松江巡撫這幾年,從一個執兩端而守正的保守中庸派,變成了激進派,而且是極端激進派。

申時行變得激進而不是事事和稀泥是個好事,但變成了極端激進派,就不是那麼好了。

“申侍郎對先生其實沒什麼不滿,是怕先生百年之後,難以瞑目。”朱翊鈞坐回了龍椅上,繼續批閱着奏疏。

申時行跟着張居正一起回到了全楚會館,張居正倒是沒有訓誡申時行的打算,而是把當年一條鞭法,他是如何自食其言,把自己制定的政策吞回去的事兒講了一遍,讓申時行清楚的知道,政策循序漸進的重要性。

“瑤泉啊,我不是不想,要是能,我恨不得親自把這八千戶勢要豪右全都滿門抄斬,把田畝還給萬民,震懾這些田主,日後不敢繼續兼併,可是國朝政策,牽一髮而動全身,並非鼎革,只能徐徐圖之。”張居正講完之後,重重的嘆了口氣。

張居正也不想做保守派,但他是定海神珍鐵。

“是弟子淺薄了。”申時行聽完了一條鞭法舊事,才知道張居正的擔憂,還田法和一條鞭法其實性質非常類似,都需要大量的銀子或者說足量的貨幣去做支撐。

張居正繼續說道:“還有一件事,你定要注意,一旦徐州、江南四府開始還田,北直隸、山東、河南等地,必然連章上奏還田,你要一律拒絕。”

“因爲你一旦答應,還田令有序就會立刻變成無序,別說是你,就是我,就是陛下都很難掌控了。”

“這些地方有幾個府,看似有了還田的基礎,但其實該地勢要豪右仍然在偷偷摸摸的兼併,因爲田土收益仍然很大。”

“先生提醒的是,要謹防倍之之事。”申時行趕忙說道,張居正的提醒,簡明扼要就兩個字,倍之。

申時行是個極聰慧的人,一點就通,任何政令,一旦開始倍之,一定會徹底失敗,防止倍之的辦法也簡單,把那些膽敢倍之的蟲豸,殺雞儆猴。

殺人解決不了問題,但能解決搞出問題的人。

“行,你知道其中輕重就是了,不要胡思亂想,盡心做事就是。”張居正聽到倍之兩個字,滿臉笑容的說道。

“學生告退。”申時行站了起來,俯首行弟子禮離開了全楚會館。

鎮撫司衙門反腐司反腐御史徐成楚,手裡拿着一本寫好的奏疏,有些爲難,但還是站了起來,他沒有去通和宮,而是去了文淵閣,找到了在文淵閣坐班的陸光祖。

陸光祖在文淵閣的黑瓦之下,把徐成楚的奏疏看完後說道:“此奏疏交給我,我奏明聖上。”

奏疏裡是京廣馳道貪腐窩案的後續,京廣馳道總辦、大工匠陳至賢在馳道修建過程中,貪腐白銀324300兩。

相比較京廣馳道兩端總計5000萬銀的投入,32萬兩的貪腐看起來有點九牛一毛,可三十二萬銀,約等於二分之一個先帝皇陵了。

這個案子,要是現在辦,京廣馳道的後半段修建,又有變化,這種變化是未知的,若是影響過於劇烈,恐怕會導致馳道修建的劇烈震盪,預期五年建成的京廣馳道,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完工。

徐成楚猶豫就是因爲這個原因,馳道的修建油水很大,作爲總辦、大工匠陳至賢有的時候也不得不拿,他不拿別人就不能拿,都不拿,有的時候會形成廉潔卻低效的怪圈裡。

陸光祖拿着奏疏回到了文淵閣內,和幾位閣臣商量之後,才貼好了浮票,呈送到了御前。

小黃門等在半間房外,八月的秋老虎還是非常的熱烈,炙熱的陽光灑在地上,知了在拼命的叫着,更讓人煩躁。

幾個小黃門卻一點都不焦躁,因爲他們得到了聖眷,使用文華殿到通和宮小火車的聖眷。

從文華殿走到通和宮,要8000步,而小黃門每天要往返兩次,也就是要3.2萬步,這麼熱的天,走這麼多步,就是條鐵腿,走幾日腳底板都要疼到不能下地,辛苦是一方面,耽誤了國事,誰都擔不起這個責任。

但是有了小火車的使用權後,小黃門省下了這段腳程,做起事來更加用心了。

這小馳道、小火車可是御道、御駕,他們小黃門居然可以和陛下使用同一條馳道和小火車,自然感恩戴德,至少皇帝陛下把人當人看。

陸光祖的奏疏很快送到了聖上面前。

朱翊鈞看着面前的奏疏,陷入了猶豫之中,京師五龍馳道、崇古馳道、永吉(山海關到吉林)馳道、綏遠馳道、京廣馳道前半段、開隴馳道等等,全都是由大工匠陳至賢督辦。

他經手的銀子,少說也有一億五千萬銀,結果就拿了三十二萬兩,朱翊鈞願意稱之爲忠君體國。

但貪腐案就是貪腐案,這個案子不辦,那反腐司豈不是形同虛設?但是怎麼辦案,連骨鯁正臣比海瑞還要骨鯁的徐成楚,都陷入了爲難之中。

更讓徐成楚爲難的事,陳至賢是格物院格物博士,這個身份,更是讓徐成楚有些投鼠忌器,因爲馳道修建中,很多的技術難題,都是在陳至賢的帶領下解決的。

朱翊鈞站起來從書架上找到了一本奏疏,拿在手裡,看了許久,這是萬曆九年,王崇古在綏遠馳道開建前上的奏疏,已經是十年前的奏疏了,紙張都已經變硬了許多,字跡仍然十分清晰。

“土木鼎建,有些銀子不得不貪。”朱翊鈞再看這本奏疏,面色更加複雜,大工鼎建,貪腐二字,不是靠着毅力和忠誠就能做成的,這裡面許多事,千頭萬緒。

“這本奏疏留中。”朱翊鈞讓馮保拿來了密匣,寫了本密旨到湖廣,告訴了陳至賢,他的貪腐案已經爆發了,但朱翊鈞選擇了摁下。

之所以要摁下,是爲了京廣馳道,朱翊鈞讓陳至賢戴罪立功,務必把京廣馳道建好,建好了,一切好說,建不好,就不是貪腐案那麼簡單了。

朱翊鈞給了陳至賢一個戴罪立功、改過自新的機會,這個機會是他數十年如一日修馳道得來的機會。

王崇古的離世,給大明官場、馳道的營造帶來了一些困擾,這些困擾必須要妥善解決。

天下萬事萬物,輪迴不止。

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
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771章 讓所有人都相信,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錢第三十二章 卿之所願,唯理所在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438章 歲月蹉跎,往事不復第四十三章 主少國疑,帝制之下的皇權缺位第一十七章 妖孽竟是我自己!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417章 法不嚴則不能信,法不信則不能治第五章 皇帝的信牌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622章 再用掊克之臣,大明就亡國了!第777章 特別貿易許可第一百一十二章 不可攻陷、無懈可擊的城堡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一百四十四章 朕,唯利是圖!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855章 金池總督府的巨大雕像第941章 朕非仁義之君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894章 你說的讓大明再次偉大,包括我們嗎第524章 皇國興廢,在此一舉!尊王攘夷,就第375章 想要海帶,那是另外的價格第739章 平賬仙人王崇古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960章 不讓反腐就平叛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621章 至死方休的戰爭第一百零六章 憑空造牌小皇帝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一百二十八章 張居正,你壞事做盡!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492章 不是臣工不努力,是真的無能爲力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二百六十九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720章 氪金是朱翊鈞對戰爭的最大尊重第353章 不是思維簡單,而是這樣做效率最高第343章 藥不對症,就換方子第913章 敢偷陛下的東西!第948章 實踐,是檢驗任何真理的唯一標準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一百七十章 大明皇帝的鎮國神器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766章 布衣之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八章 大明軍容耀天威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540章 大明廷臣對皇帝使用了活字印刷術第746章 市場換技術第七章 前首輔高拱授意行刺第868章 陛下乃不世明君第634章 都是大明皇帝慣的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354章 只是官船官貿,不敢妄稱再下西洋第664章 誰在乎你吃了幾碗粉?!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994章 換了批人,幾乎等同於換了人間第906章 我明白了,你是在等黃巢吧?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829章 一隻羊也是趕,一羣羊也是放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502章 不解風情朱翊鈞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768章 大明反對大明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30章 因爲,陛下他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