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

萬曆維新的一切,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

劉吉就聽聞兵部和工部聯合奏聞了火炮的改良。

大明以前的火炮,有點弱,這種弱,是相比較現在的火炮,對於火炮的五種改良,全都是格物院牽頭進行的改良。

火炮改良已經持續了十四年,在可見的未來,會一直持續下去。

冶金差,大明之前的炮實在是太重了,動輒上萬斤,這上萬斤的火炮簡直是要了野戰行軍的命,不僅是野戰行軍,城防佈置,也是要運到這個城池。

但這些年,隨着鐵冶所的大規模鋪開,大明的鍊鋼技術越來越強,讓火器的重量越來越低。

第二火藥配比沒有定數,導致彈道不穩定、命中率低,而且也給火炮增加了重量,火藥的質量參差不齊,質量好的火藥勁兒大,質量差的火藥啞火,沒有足夠的冗餘,很容易出現炸膛的現象,導致火炮只能增重。

而現在火藥配比完全確定了下來爲一斤硝、二兩硫磺和三兩木炭,然後加水、酒、糖、地瓜澱粉等等進行顆粒化,黑火藥的顆粒化,讓火藥終於穩定了下來。

原來的粉末火藥,其實非常不便於運輸,因爲在運輸的時候,硝、磺、炭會分層,除了分層之外就是粉末火藥的吸水性實在是太強了,稍微潮溼一點的地方,火藥都得晾曬。

這些問題,都在十幾年的研究中,一一被克服,讓火藥成爲真正可靠的武器。

除了冶金、火藥之外,則是對於火炮膛壓的研究,讓大明火炮進一步減重,膛壓曲線和炮身曲線,幾乎完全一致,輕便的炮身,讓火炮的機動性變強。

說起來也是好玩,膛壓是在炮管上進行鑽孔,填入圓杆箭,在火炮發射的時候,用厚木包裹炮身,入木深度繪製曲線,經過數百次試驗後,繪製出的膛壓曲線,膛壓大的地方增厚,膛壓小的地方減重。

大明軍兵習慣將萬曆九年後製作的火炮,叫做大肚炮。

其次就是算學的進步,大明正在研究火炮的彈着點和炮彈穩定性之間的關係,一種是添加膛線旋轉穩定,一種則是使用鋼製尾羽的方式,這兩種方式,鋼製尾羽這種脫胎於弓箭的方式並沒有被淘汰,因爲一些特殊的火炮用得到。

比如神火飛鴉,如同烏鴉一樣的木質外殼,烏鴉的肚子裡填充火藥和鐵蒺藜,烏鴉的尾部有木質延時引信,根據射程調整,而飛鴉的底部掛兩個‘起火’,就是推進器提供動力。

最新型號的神火飛鴉,最遠射程是二百五十丈,落地後,肚子裡的火藥爆炸,但精準度極差,格物院給出的建議是以萬爲單位放飛,形成飽和轟炸,然後地面部隊推進,這是一種極其奢侈的做法。

但大明皇帝在戎事上,向來闊綽,寧願自己餓肚子也要贏,大明皇帝在大明軍作戰時,都會每天吃一個光餅,以示和大軍同甘共苦。

ωωω⊕тTk Λn⊕C 〇

這讓人誤解爲皇帝勒着褲腰帶打仗,大明朝廷還沒窮到皇帝要勒緊褲腰帶打仗的地步。

大明皇帝硃批了一百萬銀,營造的風洞、水洞,滑翔機改良困難重重,但神火飛鴉的射程是越來越遠,威力也是越來越大。

除此之外,大明開始有意識、有目的的訓練職業的炮兵和炮營,進而形成騎營、步營、炮營的全火器作戰。

炮兵的訓練要求軍兵必須要有基本的算學基礎。

冶金、火藥、膛壓、算學和炮兵訓練,這是大明對火炮的五大改良,讓火炮真正的成爲了山城、營堡、要塞的剋星。

火炮的九斤火炮終於降低到了兩千斤的地步,能夠由三匹馬拉動機動,再加上三匹馬拉動各種火藥和炮彈,機動能力大大增加。

在沒有完成以上改良之前,每少一項,都會讓大明拆山城花費的時間增加一倍,也導致了大明軍完全依靠火炮拆山城,拆的還不如別人修的快。

這其實也是倭人明知大明火器極強,依舊要悍然進攻朝鮮的原因,他們低估了大明火炮的威力。

重步兵是需要火炮覆蓋一遍,才能開始進場,這些重步兵,都是陷陣先登,每一個都很珍貴,直接進場,損失是朝廷和陛下完全無法接受的。

如果馬六甲爭奪戰發生在萬曆十六年,張元勳只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就可以把紅毛番的城堡,拆的一乾二淨,而不是要用兩年半的時間軟磨硬泡,最終攻克。

沈一貫在陝西傳來了捷報,大明重新修建好了哈密城,一個圍十里的營堡,修建好了官道驛路,掃蕩了沿途的馬匪,掃清了前往西域的所有障礙,而且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鹽澤(羅布泊),但要開發精絕鹽,還需要繼續西進一千四百里左右,才能抵達鹽澤。

重開西域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大明下一個目標是吐魯番汗國和輪臺城,就是唐朝詩人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的輪臺城(今天的烏魯木齊)。

沈一貫給出承諾,三年到五年,復設輪臺城,把營堡和官道,修到西域去,就是沈一貫在甘肅持之以恆要做的事兒。

大明重開西域,西域諸番無一合之敵,主要是列裝了大量火器的大明軍,一個城池據點,只需要二十個人就可以完全控制,交通要道,只需要三百人就可以固守。

相比較當年大唐傾盡國力的開邊,大明重開西域要便宜很多很多。

當年唐朝專門用於西域開拓的長征健兒,一次徵召就要數萬人,總計兵力超過了三十萬人,這也給了安祿山、史思明這些反賊們可乘之機,大唐健兒在外,反賊趁中原空虛,趁虛而入。

凌雲翼在朝鮮的王化非常順利,最近招募了許多的朝鮮人成爲了巡檢司的弓兵,四處打虎,就是生物意義上的老虎。

這也是大明第一次瞭解到朝鮮的虎患氾濫到了何種地步,僅僅在凌雲翼抵達朝鮮這段時間,各地上報了二十七起虎患,甚至連漢城的景福宮都有一處虎窩,萬曆十五年末一次老虎襲擊村落,導致一百四十人的死亡。

本來,朝鮮是有虎伐隊的,由朝鮮衛軍擔任,但李昖的倒行逆施,導致大量的底層軍兵逃逸,被壓制的虎患再次肆虐了起來,再加上倭寇來襲,虎患再次加重。

凌雲翼組建了巡檢司弓兵,除了打虎就是巡檢,朝鮮的安全得到了極大的增強。

朝鮮正在從戰爭的陰霾中,快速的恢復着,這極大的增強了朝鮮的向心力,漢城造船廠已經營造完成,今年夏天就可以開始生產船隻;釜山港的規劃已經通過了工部、戶部的部議,正在加速推進進程。

老撾的官道驛路,已經修通了。

對於這件事,處於內訌中的安南國,根本無力去幹涉,按照禮部尚書沈鯉的說法,大明的貨物不斷的涌入,雙邊的經濟開始活躍後,老撾用漢文的就會越來越多,因爲只有學習漢文,纔能有出路,不期數年,就是密不可分了。

大明的開拓,不完全是武力開拓,就像鄧子龍願意把自己的御賜佩刀交易給庫林人,但庫林人最終辜負了這份善意。

沈鯉對開拓有一句名言,若夫漢民不蕃,縱得廣漠千疆,猶藩籬之野。

大意是:沒有漢人成爲主要人口,再大的疆域也不過是勢力範圍,而不是實土郡縣,這是大明開拓的總綱常。

廷議結束後,劉吉站在皇宮的承天門前,感慨萬千。

萬曆十六年,大明現在的一切,都是那麼的欣欣向榮。

這次廷議,劉吉覺得陛下有一句話說得不準確,陛下說:他人不由我,枉費亦執着。

但劉吉非常清楚的知道,陛下一句話,真的有三十餘萬人會爲了陛下拼命,陛下覺得自己只能做好自己,但其實下面具體做事的人,比如劉吉,就非常清楚,陛下這樣的君王,其實非常難得了。

有事陛下都是親自上的,四大案,每一件都是血淋淋的大案,都是數不盡的罵名,陛下做了;朝鮮包括國王李昖在內的王室,不好處置,陛下也沒讓他落水,而是直接下令給了李舜臣殺人,李舜臣是奉命行事;

水師、京營、官廠,除了穩定到了不犯錯可以世襲的工作之外,每年還有開工銀、利銀、犒賞銀等等;

但凡是在水師,京營、官廠坐班,說去也很有面子,軍兵和匠人的社會地位,在陛下手裡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甚至連工匠出身的理工學院院生,都能撈到功名了,和國子監的監生可以相提並論、平起平坐了。

甚至婚配困難,陛下還會想方設法的發媳婦。

劉吉堅定的認爲:張居正一直在奮力構建的恩情敘事是成立的。

劉吉就不會同情任何的夷人,劉吉也不會因爲同情心就停止對海外利益的索取,更不會對夷人手下領情,他就是給陛下辦事的一個船長罷了。

他不知道他船上的白銀、黃金、方糖等等貨物是怎麼來的嗎?他不會去思考這些,他只會把無窮無盡的財貨帶回大明。

這就是萬曆年間逐漸形成的新敘事:恩情與忠誠!

劉吉認爲,陛下對自己的可怕影響力,是完全低估了。

在劉吉看來,大明的皇權旁落,是大明朝廷和皇帝,在政治集體上,沒有和士大夫官僚階級相抗衡的力量,導致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越來越薄弱,甚至連基本的稅收都無法完成。

而現在農工軍,三個階梯式的力量,彌補了這一點,這也是萬曆維新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劉吉匆匆回京面聖之後,就要趕往松江府,等待船隻檢修、貨物裝卸、軍兵輪換後,再次出海去。

大明皇帝朱翊鈞在武英樓操閱軍馬之後,再次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處理奏疏。

來自松江府的奏疏。

申時行奏聞陛下,浙江巡撫的所有差事,都移交給了侯於趙,侯於趙剛到杭州府就出事了,在遼東騎了十五年馬從來沒有出過事的侯於趙,從馬上摔了下去!

摔的倒是不重,就是摔了個跟頭,侯於趙摔下馬,一個絲滑的驢打滾翻滾卸力之後,並沒有受傷,而跟隨侯於趙抵達杭州府的緹騎,不信邪一樣查了半天,還真的就是意外。

不是有人要給侯於趙下馬威,在馬掌、食物、道路上面下手,就是單純因爲下了一場春雨路滑。

“不是,這個閻士選這麼邪門的嗎?要說路滑,侯於趙當年跟着寧遠侯跑去查幹泡,一路上冰天雪地,也沒見摔這麼一下啊。”朱翊鈞看着這本奏疏,對閻士選的克上,有了進一步的認知。

閻士選是有點邪門的。

申時行倒黴、吳善言命都丟了、申時行再倒黴,現在輪到侯於趙倒黴了。

侯於趙的馬術是李成樑教的,兩個人帶着近千人,跑到查幹湖都沒摔一次,這剛到杭州,就摔了。

“感覺就是單純的意外吧,畢竟遼東的滑和江南的滑,多有不同。”馮保有些不確信的說道:“可以再看看。”

侯於趙在浙江的還田事,推進的比較順利,目前杭州府、紹興府、寧波府、台州府四府已經完全完成了還田,田土一百頃以上的豪奢戶,將田契交給了衙門,衙門已經按照魚鱗冊、黃冊進行了分田。

除了這四府之外,浙江還有八府需要還田,侯於趙大約要三到五年的時間,將這八府的還田推進。

“蘇州府也打算還田。”馮保將蘇州知府的奏疏,送到了陛下的面前,作爲江右的首府,蘇州府打算帶頭把還田這個事兒辦了。

對於地方而言,伸頭也是一刀,縮頭也是一刀,陛下這位主兒的性子,大家也都清楚了,弘毅至極,心懷天下,還堅持不懈,錯了就改,改了繼續推行,從來不爲了什麼聖上的顏面,不肯低頭認錯,導致事情變得更加麻煩。

蘇州府評估了下蘇州的經濟情況,決定還田。

馮保樂呵呵的說道:“蘇州知府說的很明白,蘇杭蘇杭,杭州府完成了還田,農桑產出會有較大的提升,意味着杭州可以養更多的工匠,一兩年看不出來,三五年,蘇州的商賈全都得跑到杭州去營造工坊去了,畢竟杭州的匠人更多,遲則生變。”

天下的餅就那麼多,杭州多吃一塊,直接競爭對手的蘇州,就可能會少吃半塊。

這蘇州府的才子佳人全都跑杭州府了,他蘇州拿什麼發展,他蘇州知府拿什麼升轉?考成法一個下下評,這輩子的仕途就毀了,還被人嗤笑無能。

朱翊鈞思前想後,硃批了這本奏疏說道:“那就讓蘇州府試一試,若是不行,就讓應天巡撫李樂、松江巡撫申時行幫一下,人力物力財力,都可以。”

“還田,哪有那麼好做的。”

朱翊鈞批了一本奏疏後,看着馮保笑着說道:“你也找個椅子坐旁邊。”

“臣不累,還能伺候陛下。”馮保打了個哆嗦,趕忙回答道,若不是陛下不喜歡跪,這會兒他都跪了,陛下這話從正面理解是關心他在御前聽差辛苦,從側面看,分明是覺得他已經沒有精力繼續做御前大璫了。

在這短短一瞬間,馮保把能想到的事兒,都想了一遍,確信自己沒有出什麼差錯纔是。

“你看你,多心,朕就是看你辛苦。”朱翊鈞有些無奈,一看馮保的神情就知道他多想了。

“這個,就這個就好。”馮保左思右想,搬了個四方凳過來,坐到了陛下的身邊,整理着陛下批好和要批的奏疏,朱翊鈞本來想讓他換個椅子,四方凳坐的難受,但最終沒有說出口。

作爲皇帝,他的威權越來越重,一句話,都讓人浮想聯翩,他真的沒有那麼多的深意。

朱翊鈞拿着一本奏疏,笑着說道:“綏遠也有個好消息咧,農學博士柯延昌,把去年羅斯國使者送來的紫根草培育成功了,好事一件。”

紫根草,耐寒,抗逆性強,對土壤要求不高,有點水就能活,羅斯國進貢,是優質牧草的一種。

農學博士柯延昌是大明牧草的頂級農學博士,算是和大明皇帝同門師兄弟,就學於大司農徐貞明,柯延昌帶着人把榆林荒漠地給種綠了,弄得榆林綠草茵茵。

可以說沒有柯延昌,大明找到的那些牧草,恐怕很難形成規模種植;沒有柯延昌,就沒有現在的定牧和畜牧業,柯延昌還是個獸醫,深受當地牧民愛戴。

萬曆維新的成功,不是朱翊鈞一人之力,而是大明上下一心,萬夫一力,才走到了今天這一步。

“陛下,海總憲要致仕了。”馮保將一本奏疏放在了陛下的面前。

大明骨鯁本骨,海瑞海剛峰,年紀大了,心力枯竭,筋骨已衰,七十四歲高齡的海瑞,已經無力繼續主持都察院之事。

李幼滋在萬曆十五年致仕,若非一直要尋找合適的人選,海瑞去年就該致仕歸隱了。

“加少傅,賜蟒紋冠帶,加賜銀五百兩、紵絲十表裡、寶鈔三萬貫、國窖三十甕,北大營營造的清勤園賜海總憲。”朱翊鈞對海瑞進行了恩賞,他面色複雜有些猶豫的說道:“再恩蔭海總憲養子海中適爲尚寶司卿。”

海瑞有三個兒子相繼夭折,他有一個養子海中適,這個養子不好學,讀書不好,但也算是有人繼承了海瑞的榮光。

皇帝之所以猶豫了下,是因爲海瑞和這個兒子的關係不好,海瑞一生極其清廉,但是這個海中適反而鑽到錢眼裡去了,仗着海瑞的名聲,四處招搖,又是養子,一來二去,父子關係就很僵硬了。

朱翊鈞拿起了筆,思索再三寫道:“鐵面龍圖本布身,瓊崖栝柏鑄精神;碑林鑄惡三千字,素衣追贓百萬鈞。三分南衙清鼎鼐,孤旌北向掃貪鱗。”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

鐵面龍圖說的是包拯,都是百姓的父母官;碑林則是海瑞設立在朝陽門外的快活碑林;素衣則是海瑞建立的素衣御史;三分南衙是海瑞在萬曆十三年隨皇帝南巡時候的功績;掃貪鱗,則是說的海瑞作爲大明神劍反腐抓貪。

朱翊鈞送給了海瑞一首詩,告訴了海瑞,他的功績,大明不會忘記。

“快活碑林,改名叫醒世林吧。”朱翊鈞將海瑞設立的快活碑林,改了一個新的名字,不是多此一舉,而是海瑞要離開朝堂了,希望海瑞離開朝堂,這個碑林,依舊可以警醒世人。

皇帝硃批的聖旨送到了內閣,而後徐爵帶着皇帝的聖旨,趕到了海瑞的住處,海瑞現在住的宅子,也是皇帝御賜家宅,徐爵來過幾次,海瑞是真正的清流,他的家中沒有任何奢侈之物。

徐爵等下正廳,只等到了海瑞一人接旨,海瑞的妻子、繼室、妾室皆相繼病逝,三個女兒已經嫁人,養子海中適,似乎不在家中。

“都察院總憲海瑞接旨。”徐爵甩動拂塵,兩個小黃門拉開了聖旨,徐爵大聲的喊道:“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朕纘承鴻業,夙夜兢惕,惟賴剛正之臣砥柱中流。覽卿瀝血之奏,朕心愴然。”

“十六載風霜,卿以杉鬆之骨,擎我大明綱紀;數萬裡山河,卿持神劍之芒,滌盡腐惡濁流;今聞卿疾,如折朕之肱股,然念卿忠懇,豈忍以君臣私誼誤卿頤養?”

“昔包拯知開封而懸青天,今放卿歸隱而遺劍芒,汲黯臥治猶佩銀章;放卿依親更添朱紱。”

“九重闕下少鐵面,千秋史中多豐碑,朕命內署待詔制「風憲垂勳」匾額賜之,懸於清勤園。”

“累朝成憲,布德施惠,詔告天下,鹹使聞知。”

“欽此。”

“臣叩謝陛下隆恩。”海瑞再拜,接過了聖旨。

徐爵將聖旨交給海瑞後,才從袖子裡拿出了一封陛下的親筆御書,交給了海瑞,笑着說道:“除了聖旨外,陛下額外寫了一首詩贈於海總憲,內署勒石銘記,送到清勤園去。”

“令郎不在家中嗎?”徐爵問起了海中適,海瑞有痰疾,不能久立,病情加重已經一年有餘,連陛下都時常派遣大醫官診治,按理說海中適這養子,該在家裡照顧海瑞纔是。

但徐爵來宣旨,居然都沒看到海中適。

“哎,不提也罷,不提也罷。”海瑞連連擺手說道:“他最近和閩南商人走的有點近,要做行商,我不讓他做,他就一氣之下,和我大吵了一架便出門去了。”

“咱家知道了,自然會如實稟報陛下。”徐爵宣旨只宣了一半,恩蔭海中適的正五品尚寶司卿這恩賞,沒能宣讀,而且看這個架勢,怕是給不出去了。

海瑞這種情況,養子就是親生兒子,父親重病,兒子卻不在身前,這就是不孝,朝廷是決不會把恩蔭官給到海中適了,哪怕海中適是親生的,禮部那羣保守派是不可能答應的,不孝是罪過。

按照大明祖制,這恩蔭的正五品尚寶司卿,是可以世襲三代的,不視事兒,陛下還賞賜了一個大厝豪宅,這清勤園給了海中適,那纔是白瞎了。

海瑞做了一輩子的官,若是他有意給海中適,不會說的這麼詳細,顯然這個兒子海瑞不太想認了。

“陛下問海總憲,這總憲之位,海總憲有沒有推薦的人選。”徐爵詢問起了都察院總憲的人選問題,海瑞在致仕奏疏中,並沒有推薦。

海瑞面色鄭重的說道:“並無可靠人選,若說有,那就是王次輔的獨子王謙了。”

“咱家回宮後,會如實稟報陛下。”徐爵拜了拜離開了海瑞家中。

海瑞知道不合適纔沒有寫在奏疏裡。

王謙的舉人身份是有問題的,王崇古鄉試舞弊,給王謙搞了個舉人身份,都察院總憲是極其清貴的,這個污點,就是強行任命,也不會獲得都察院同僚們的認可。

徐爵回到了宮中,並沒有直接去通和宮,而是去了東廠,又派了一些番子仔細調查一番海中適的情況,才前往了通和宮,將海瑞家裡的見聞一五一十奏聞給了陛下。

“王謙其實挺合適的,下章文淵閣議,若不行,廷推便是。”朱翊鈞也清楚,王謙作爲素衣御史之一,領都察院的能力,是沒有問題的,這都是王崇古坑兒子挖的坑,也是他們家父慈子孝的原因。

“這個海中適是什麼情況?”朱翊鈞面色變得冷厲了起來,他本來就對海中適不是很滿意,這父親病重,海中適居然不在病榻之前!

徐爵拿出了一頁紙,遞給了陛下俯首說道:“稟陛下,和海中適走的很近的那幾個閩商,以前是走私白貨的。”

白貨,主要指棉花棉布,而後逐漸引申到了大宗商品,棉、茶、鐵等大宗商品,大明調整關稅報關的流程,在所有的市舶司設立了海關衙門,做了一站式報關,緩解了白貨走私氾濫的情況。

“海中適這個蠢貨!愚不可及!這幾個閩商看重的不是他這個人,他有什麼本事被人看重?閩商看重的是海總憲的清名!”朱翊鈞嘴角抽動了下,他不管,海瑞一輩子的清名,怕是要被這個養子給毀了。

徐爵低聲說道:“陛下,恐怕這海中適未嘗不知,臣覺得海中適是很清楚閩商們到底找他做什麼,他時常打着海總憲的名頭,四處招搖。”

徐爵這話已經很客氣了,番子們探聽到的情況更惡劣一些,這海中適曾經在酒後大放厥詞說:清名無用,不如換錢。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讓瓊州海家,再遴選一個德才兼備之人入京來,過繼在海總憲名下。”

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
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924章 大明亡不亡,老天爺說了不算!第663章 潞王殿下還是有些保守了第457章 人性本惡的鴻溝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702章 沒做虧心事,不怕鬼叩門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867章 先射箭後畫靶,現在行不通了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二百五十五章 想辦法再借給他點兒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386章 徐階威脅朕!第一十三章 有辱斯文第483章 最是無情帝王家第418章 大明,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第1003章 只能如此,別無他法第896章 用有形的軍靴,踩在了無形的大手之第294章 等,等太陽落山;等,等天下有變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二百七十一章 我只是收買了仙姑的侍女第637章 天殺的畜生第549章 奇觀:正衙鐘鼓樓第879章 陛下硃批:先用一批第875章 在陛下抵達南衙前,把血洗乾淨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753章 去遼東填大水泡子吧!第814章 稚頸凝血驚寇破,滄波葬逆孤旌揚第一十六章 殺人需用利刃第899章 諸惡皆非惡,公義非人心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744章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第三章 皇帝學武,不務正業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二百六十三章 該殺殺,該抓抓,該拔舌頭拔舌頭第821章 人心裡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626章 萬曆維新反對派的大聯盟第964章 秋風哭,秋雨啼,人間多苦楚第一百八十七章 戚帥,張四維他欺負朕!第861章 連草原的牲畜都要感恩第404章 顛倒黑白,倒行逆施第734章 經濟權力即政治權力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1008章 壞人要殺,好人也要殺,連自己也殺第527章 百業農爲先,農興則百業興第910章 侯於趙只是怪,不是壞第653章 永昌門外人頭滾滾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969章 滿紫北極天樞星,滿綠天槍上將星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0章 大明,一個沒有了靈魂的軀殼第374章 兩宮太后非但不阻攔,還一起胡鬧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976章 朕能教你的只有逃跑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399章 天欲墮,賴以拄其間;道近隳,問誰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26章 冬雷天響,鼓樓瓦落第650章 首罪者,我也!第909章 還田是靈丹妙藥,一吃就靈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743章 不太符合邏輯 卻符合現實的忠誠第1014章 耕稼衣食之原,民生之所資第二百章 拿着我的銀子,離開我的船第396章 人主當急萬民之所急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301章 這結個婚,比西山拼殺都累!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298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第352章 格物院有祥瑞進獻第932章 王崇古大漸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八十七章 當國者政以賄成,吏朘民膏以媚權門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750章 大明來加稅第一百三十四章 賤儒,嚐嚐朕的廷杖!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619章 不學數理化,處處是魔法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二百三十章 祥瑞新解第731章 戚繼光的葫蘆裡,賣的是火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