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

馮保有的時候也挺無奈的。

皇家格物院有了巨大科技進步,給陛下獻祥瑞,弄了一個雲裡霧裡的公式,馮保沒聽懂,沈鯉也沒聽懂,什麼支持某個現象的條件發生的越多,則該現象成立的可能性就越大,一聽就頭皮發麻。

但是陛下,就是硬生生的把如同天書一樣的算學公式,運用到了稽稅裡面,這下,別說沈鯉了,就連沒讀過幾天書的小黃門,也知道這個公式究竟是什麼意思了。

只能說陛下在撈銀子這件事上,無所不用其極,真的是天賦異稟!

有什麼樣的皇帝,就有什麼樣的下屬,張宏立刻察覺到了問題,大明在快速發展,將各個案卷裡出現頻率最高的詞彙進行篩選,這裡面統計樣本因爲時間太久,對現在的情況,無法形成真正的指導,所以張宏提出了,就選三年的案卷進行篩選。

皇帝聽成了每三年對‘條件’篩選一次,最終的結果,就是稽稅更加準確、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

“嗯,不錯。”朱翊鈞靠在椅背上,心滿意足的說道,稽稅院終於成長爲了他想要的模樣,大明稅制改革終於邁出了極其重要的一步。

馮保低聲說道:“陛下,勢要豪右們恐怕要罵街了,算學公式什麼的,還是要讓它應用在提升馬力、小型化、減重、材料學上比較合適些,不能什麼都拿來,用在稽稅上啊。”

“內閣那邊,對這個事兒,也有點微詞。”

馮保十分謹慎的表達了自己的意見和內閣的意見,正如朱載堉說的那樣,天朝上國的皇帝,整天爲了點銀子斤斤計較、錙銖必較,有點過了,所有事,做過了頭,都會變成天大的麻煩。

無論怎麼講,勢要豪右也是陛下的子民。

“馮伴伴啊,朕不喜歡銀子,你看內帑攢了三千萬銀,朕建設開隴馳道,撒出去的時候,眼睛眨一下了嗎?”朱翊鈞心情極好,他看着馮保十分認真的說道:“朕只是喜歡權力,從嘉靖年間起,大明一直想要再次偉大。”

“可是,沒銀子,就是沒權力。”

朱翊鈞拿起了第一個標籤說道:“這七個標籤的第一個籤兒就是千頃,一千七百份卷宗裡,千頃這個詞,出現了一千四百次,而且近三年的卷宗,出現次數有所下降。”

“朕不用手段,這些擁有生產資料的豪強們,肯納稅嗎?不肯,即便是緹騎千戶已經派到了縣裡,他們仍舊不肯。”

“陛下聖明。”馮保沉默了下,覺得陛下說得對。

“取而代之的是什麼?是海貿。”朱翊鈞拿起了第二根標籤,面色凝重的說道:“朕,本來以爲,萬曆開海以來,創造的新興資產階級,他們作爲既得利益者,會願意納稅,來保證開海政策的持續,政以賄成,沒有水師,就沒有穩定的營商環境。”

“但是事實和朕的預期完全相反,新興資產階級也在逃避稅賦。”

作爲皇帝,朱翊鈞感到了背叛,對於皇帝而言,背叛是不能被容忍的,必須要有辦法去應對!

馮保看着第二個標籤,嘆了口氣說道:“可不是嘛,對案卷進行整理後,連先生都沉默了許久,講道理的話,新興資產階級,不應該更樂意納稅嗎?結果,反而是他們逃的金額最大。”

“陛下,臣愚鈍。”

如果只看近三年的卷宗,就會發現,海貿相關已經成爲了漏稅的重災區,出現次數最多,逃稅金額最大,按照大司徒的估計,大明國朝把海關這塊折騰明白了,甚至可以直接大幅度削減、甚至是取消農業相關的稅賦,刺激農業生產。

馮保是真心不明白!

明明陛下的全面開海,帶着東南沿海的海商賺了那麼多銀子,連過去6%的稅,也要逃稅,這一加稅,恐怕又要逃。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在第一卷階級和第二卷分配中,先生認爲,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可以調和的,只要做好了分配,就可以調節階級矛盾。”

“真的是這樣嗎?自萬曆維新以來,實踐告訴我們,的確是如此,朕、伴伴、先生、內閣、大臣、外官,用了無數種手段,去更好的分配,似乎調節了各個階級之間的矛盾,讓大家不至於在衝突中,毀滅彼此。”

“朕做得很好,連批評先生的人都少了。”

“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過去在分配什麼?在分配增量,萬曆維新的同志同行者,用了自己最大的手段,去保證分配的公平,其實一直分配的是增量,而不是存量。”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還田,還田執行的有多難?十四年,我們就只敢在松江府還田,浙江還田還是朕的懲罰,能做還田的地方,只有五個市舶司所在的府衙,因爲其他地方不具備這個條件。”

“什麼條件呢?田土已經提供不了足夠價值的生產剩餘了,已經是可有可無的生產資料,才能再分配給窮民苦力,讓窮民苦力種田,來供養工場手工業的發展。”

“種地可能賺錢嗎?種地要是賺錢,就輪不到農民去種地了。”

這不是算學,這是政治的基本邏輯,馮保對算學一竅不通,但對政務那可是太熟練了,陛下說的都是現實,萬曆維新,讓大明再次偉大,看起來是個謊言,因爲即便是英明如陛下,都對存量分配,忌諱莫深。

“存量是無法分配的。”馮保聽明白了陛下說的是什麼,他嘆了口氣說道:“新做出來的飯,可以盛給窮民苦力一點,分配存量這種說法,就像是指望着貓割自己一塊肉下來,餵給老鼠吃一樣的可笑。”

貓已經把飯吃下去變成肉了,難不成貓自己咬自己一塊肉給老鼠?這不是天方夜譚是什麼!

統治階級掌控了政權、軍隊、技術、生產資料、律法,而被統治階級,要統治階級割肉去分配存量,是不切實際的,在任何政治框架內,沒有暴力的鬥爭,都是做不到的。

朱翊鈞繼續說道:“先生反對第三卷,就是這個原因。”

“第三卷鬥爭卷出現之後,討論鬥爭的時候,我們就驚訝的發現,過去我們認爲,各階級之間的矛盾可以調節,這是根本性的錯誤,鬥爭不以人們的意志而轉移,是不可調和的,甚至是不能通過發展來掩蓋的。”

“有兩個原因。”

“因爲發展的增量,即便是作爲統治階級的我們,竭盡全力的讓它公平分配,依舊無法絕對公平,而且很多時候絕對公平就是最大的不公平,有的人出力多有的人出力少,出力少分的和出力多的一樣,那就沒人肯出力了。”

“而且歷史反覆告訴我們,沒有任何一個集體,包括國朝在內,可以一直蓬勃發展下去,帶來的增量,可以滿足分配的需要,甚至增量分配本身就是有巨大缺口的,只能滿足一部分人。”

張居正極力反對的第三個自然而然的推論,就是大明必亡推論,朱翊鈞說的就是原理性邏輯,只能分配增量、分配增量的不公平、發展的週期性限制等,都造成了階級之間的矛盾和鬥爭,不可調和,最終毀滅彼此,在廢墟中重生。

張居正作爲傳統儒學士,他覺得讓王朝表現出週期性的根本原因是土地的集中和分配,但他看到第三個推論的時候,就看到了最大的恐怖,土地不是根本,階級之間的利益鬥爭纔是。

王朝週期是不可逆的,是一種歷史的必然,這就是最絕望的地方。

“陛下,要不把第三卷收回來燒燬吧…”馮保由衷的說道,第三卷讓人有點絕望,既然必亡,那陛下這麼折騰又有什麼用呢?讀書人們從第三卷,只能看到絕望。

“你看你,又急。”朱翊鈞晃動了下身子說道:“既然矛盾和鬥爭不可調和,不可掩蓋,就正面面對就是,增量不夠,就想方設法的增加增量,去掠奪,去開疆拓土,去佔領土地、礦產、港口、水源。”

“朕不怕被罵成劊子手。”

“如果還不夠,就動用暴力手段去分配,去解決矛盾,矛盾都無法調和了,就用暴力的手段去解決它!選擇多數人,放棄少數人。”

“越逃避,天崩地裂的那天來的越快,越正面面對,那天來的越晚。”

朱翊鈞的回答看似是答非所問,但其實完全解釋清楚了馮保的問題,爲何新興資產階級成爲了逃稅最多、逃稅最厲害的階級,因爲他們要擴大自己的經濟優勢,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獲得更高的政治站位。

稽稅院更加高效專業的稽稅,就是皇帝的暴力。

一共七個出現頻率最高的標籤,被皇帝發到了北鎮撫司稽稅院。

很快,北衙就根據這七個標籤進行了試點,在三天時間內,精準定位到了三家偷稅額巨大的蛀蟲身上,共稽查稅款高達十二萬三千銀。

這三家一家初犯、一家再犯、一家是非故意欠稅,是沒買到十二生肖稅票,一部分帳還沒走清楚。

北衙稽稅院這一戰,可謂是嚇壞了整個北衙的勢要豪右,這些勢要豪右全都跑到順天府戶房,即便是納了稅,也願意再讓稽稅千戶們好好審計一遍,防止出錯,北鎮撫司稽稅院的稅票額度已經賣空了,只能請求戶部增補。

稽稅院的免死權只有兩次,第一次補繳,第二次罰金,第三次可是要抄家的!這也是陛下做事的原則,再一再二不再三,一次兩次不是故意,第三次你說你不是謀逆?

稽稅院可不跟你講仁義禮智信,說抄家,蚯蚓都要給你劈兩半。

矛盾不可調和,暴力解決是唯一辦法,一旦讓矛盾擴散外溢,就會造成劇烈的社會動盪。

朱翊鈞有很強的政治擔當,該是他的鍋,他一口都不會放下,暴力收稅,他明晃晃幹了,頂着內閣反對,從不遮掩,罵可以,但不能不交。

稅收是國防、教育、技術進步、基礎公共建設、重大項目投資的來源,是國朝再分配的主要手段。

文淵閣內,張居正、王崇古、沈鯉、王國光四位閣臣,終於將今天的庶務處置完,貼完了浮票,送到了司禮監。

“那萬老頭,整天提着個籠子遛鳥,他倒是躲清閒了,我比他年紀還大呢,我還在這坐班呢!”王崇古憤憤不平的說道,萬士和致仕了,生活清閒了下來,有大醫官隨扈,身體變得健康了起來,不是去前門樓子聽戲,就是遛鳥,當真是讓王崇古羨慕。

“王次輔,七十歲正是闖的年紀!”

“萬宗伯現在看着精氣神好了,那也是放下了庶務,不必勞心勞力而已,真的回內閣,不出幾日,還得病倒,萬宗伯又不像王次輔這般身子骨這般硬朗。”沈鯉笑呵呵的說道。

王崇古是進士,但也是拿的起刀、殺過倭寇、殺過北虜的進士,他身體很好,七星環首刀用的很好。

張居正面色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這個李開芳公式,是不是有點吹求過急了些?”

“祖宗成法也。”沈鯉平靜的說道。

沈鯉現在是大明頂層的統治階級,即便是他不貪贓枉法,就是閣臣這個身份,就能恩蔭子孫了,比如沈鯉老家有榨油坊三家、書坊七家,地方衙門再膽大包天,巧立名目也不敢收到他們家頭上。

王國光嘴角抽動了下,呆滯的說道:“沈宗伯,祖宗成法,可不能胡說的。”

這沈鯉比萬士和還擅長祖宗成法,一上來就以郭桓案解決了稽稅院法理的問題,給賤儒們狠狠的吃了一記窩心腳,這還能是祖宗成法?

沈鯉拿出了一本實錄說道:“這是宣宗實錄的第六十一卷,宣德五年正月戊午,刑部都察院劾奏,天下來朝,布政司、按察司、福州先等衙門,官曠職稅逋糧負八千餘萬石,公事不完以數萬計,今皆朝覲而來,請付法司治罪。”

“上大怒曰:朕嘗念臨下太嚴,下或失措,故每事存寬恕,乃今流於怠弛,豈寬恕之過邪!”

“八千萬石的欠稅啊!”

王國光一個激靈,猛的精神了起來,不敢置信的問道:“多少?欠了多少?!”

“八千萬石。”沈鯉把實錄遞了上去,嘖嘖稱奇的說道:“洪熙元年,仁宗皇帝免了之前的欠稅,這是宣德元年到宣德五年,五年攢下來的欠稅,八千萬石!”

王國光倒吸一口冷氣,讓大明小冰川氣候都緩解了一些,八月十五還是中秋節,但是王國光已經開始發抖了,他立刻大聲的說道:“稽稅,必須稽稅!用盡一切手段都要稽稅!不稽不行!”

永樂年間的欠稅,都已經在洪熙元年被仁宗皇帝免了,仁宗皇帝無愧於自己的仁字。

沈鯉繼續說道:“你往後看,宣德五年開始稽稅,宣宗皇帝要求,這八千萬石必須盡數追欠,波及十三司諸衙門,數以萬計官吏被罷免。”

宣宗皇帝並不柔仁,親叔叔、在靖難之中立下了汗馬功勳的漢王朱高煦,被滿門處斬,連帶着幕僚和三族,一道被族誅。

雖然實錄里語焉不詳,沒說到底是怎麼稽稅,但最後這八千萬石的虧空,算是追欠了回來大半,只有蘇州府、松江府知府被斬首示衆留在了實錄裡。

王國光看了半天,看到了結果,纔開口說道:“宣德八年三月,上曰:科徵懸有其額,而民之實完,在官者歲不過十之五六,徒有重斂之名,原無輸將之實,以爲戒也。”

從宣德五年到宣德八年三月,三年之久的科懸案才落下帷幕,這三年的追欠的狂風巨浪,沒有在史書上留下多少筆墨,但可想其風波之大。

宣宗皇帝最後總結說:科稅空有其名,百姓都交了,實際完稅,結果呢,在官衙的只有十分之五六,徒有橫徵暴斂的虛名,沒有落到任何的實際,後世應當引以爲戒,不要再幹這種蠢事了。

當然,後來連稅基都萎縮了,到弘治年間,甚至連收稅的田都砍了一半去。

沈鯉非常確切的說道:“陛下已經很仁慈了,就是培養專業素質過硬的稽稅緹騎,在我看來,沒有錯,相反,我覺得,陛下英明,元輔以爲呢?”

“我看看。”張居正拿過了實錄,翻了很久,才放下說道:“那就沒必要上奏說稽稅之事了,陛下的決策很好。”

“我只是覺得,萬曆維新已經十四年之久,國帑內帑充足,沒有必要如此錙銖必較,畢竟怎麼說也是天朝上國,陛下如此錙銖必較,我之罪也。”

哪家皇帝整天爲了散碎銀兩,窮盡辦法,多少有點丟人了,陛下是大明皇帝,至高無上,跟銀子較勁有點失體面,再這樣下去,大明皇帝貪財這件事,就要成爲國際笑話了。

但看來看去,還是欠稅八千萬石無計可施更丟人,更失體面,更容易變成國際笑話。

因爲宣德八年三月,宣宗皇帝下旨蠲免了兩千餘萬石的欠稅,宣宗皇帝跟天下臣工鬥了三年,也就收回了六千萬,剩下的無法追欠了,就那麼糊弄過去了。

從結果上來看,還是宣宗皇帝輸了,因爲後來的大明,真的越來越收不上來稅了。

“鬥爭卷講:任何鬥爭,都是你死我活的,任何基於滿足所有人需要的幻想,進行的妥協,都是自掘墳墓。”沈鯉進一步補充道。

不要對妥協,存在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就是鬥爭卷關於鬥爭決心的表述,核心問題,絕不可讓步,妥協換不來相忍爲國,只能換來恥辱和損失。

要講祖宗成法,就不能只說祖宗成法,還要講現在,這是沈鯉和萬士和的不同,陛下以朱中興發表的第三卷,很有借鑑意義。

王崇古輕輕咳嗽了一聲說道:“沈宗伯,日後內閣不要提及第三卷的內容,用就用了,不要說出來,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三卷。”

張居正是真的不待見第三卷鬥爭卷,他總覺得那是亡國卷,作爲大明的忠臣,他不希望看到,哪怕是理論上的。

“好吧。”沈鯉笑了笑,倒不是很在意,時間長了,沈鯉也瞭解張居正的脾氣,只要不反對萬曆維新,那就不是敵人。

反對者不全是敵人,這很重要,因爲成爲張居正的敵人,是一種不幸,這是一再被證明的事實,張居正允許反對者的存在,說的有道理做的有道理,可以反對。

比如海瑞就在稽稅院制度完善中,反對過張居正對都察院的不信任和越俎代庖。

沈鯉面色凝重的說道:“最近我接手了海外番國志書的編纂,我編寫的新一卷,是威尼斯國,威尼斯這個海上的燈塔,和奧斯曼進行了近百年的海上戰爭,在隆慶五年,丟掉了海外所有領土,最大的海外領土塞浦路斯也落入奧斯曼之手,只剩下了威尼斯本城。”

“我遇到了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威尼斯人只有12.4萬人。相應的,大明臨海的山東即墨縣,在去年人口達到了四十三萬丁口,幾乎是威尼斯的四倍。”

“我遇到的問題是規模問題,對於泰西各國,他們的體量大約只有大明小縣,真的可以稱之爲國嗎?編修海外番國志書的時候,真的要把他們當做國來編纂嗎?”

“第二個問題,威尼斯商人被泰西的水手商人,反覆提及,他們是如何以十萬級的人口,造成了如此大的影響?”

這就是沈鯉遇到的問題,他有點迷茫,十幾萬人,真的不配大明給他專門修一卷國志,修本縣誌差不多了,但非常反直覺的是,威尼斯在泰西的地位和影響力,遠超出了他的規模。

王崇古笑着說道:“我其實可以回答第二個問題,五龍馳道、綏遠馳道上的抽分局,這些抽分局捱了不少的罵,但還是要抽分,因爲馳道不是天上掉下來的,要組織工兵團營,要修建官廠,要燒水泥,要修橋鋪路,要地師堪輿,需要很多的錢,所以必須要抽分收回這些成本。”

“即便如此,修馳道也是個投入巨大的事兒。”

“而海路,是天上掉下來的,你只需要搞清楚水文,就可以出發了,威尼斯以微小的體量,造成了遠超其規模的影響力,就是因爲他是港口城池,屬於老天爺賞飯吃。”

“港口的營造運營成本,在巨大運量攤薄之下,幾乎爲零。”

沈鯉立刻拿出了鋼筆,快速的記了下來,他思考了許久才說道:“謝王次輔指點,等於說誰佔領了海洋,誰就能低成本的快速發展。”

“這也解釋了羅斯國爲何和波羅的海諸國、奧斯曼如此針鋒相對的原因,波羅的海諸國、奧斯曼鎖死了羅斯國的海貿之路,這是你死我活的生存矛盾。”

張居正想了想說道:“想想也是,開海之後,松江府要是堵住長江出海口,不讓長江沿線的貨物進入海洋,坐地設關,恐怕各地的商人要帶着家丁打過去了。”

王崇古滿臉笑意的說道:“最先到的應該是水師,大明是一盤棋,和泰西不同,松江府敢這麼幹,是明火執仗的造反。”

沈鯉依舊奮筆疾書的寫道:“那麼第一個問題就有了答案,那就是值得,值得用一卷國志,專門研究下他們究竟發生過什麼事兒,這麼個彈丸小國,能在泰西成爲舉足輕重的一部分,這對大明有借鑑意義。”

“最起碼能夠進一步證明,海權的重要性。”

在禮部做事,就像是念經,過一點時間,就要把之前說爛的事兒,再提一遍,威尼斯這個彈丸小國的過往,證明,任何一個海上的港口都極爲珍貴,即便是再小,人口再少,那都是海權的一部分。

“關於稅法的編纂,我也遇到了問題。”王崇古左右看了看,纔開口說道:“宗室要納稅嗎?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陛下的皇莊都要納稅!宗室憑什麼不納稅!”王國光立刻說道,問題很重要,並且必須有個明確的答案。

大明的宗室不納稅,這是祖宗成法,也是大明稅基萎縮的弊病之一,連凌雲翼這個殺神去河南清丈,都要先把這些宗室請到京師來。

現在大明編修稅法,這個本來一根筋的問題,變成了兩頭堵。

原來就是一根筋,宗室不納稅,造成稅基不斷萎靡,現在是讓宗室納稅,違背了祖宗成法,不讓宗室納稅,那宗室豈不是凌駕於皇權之上?

“好,我們讓宗室納稅,宗室必須要遵守稅法,那大明律呢?總不能遵守稅法,不遵守大明律吧。”王崇古立刻問道,讓宗室納稅,不僅是祖宗成法堵,還有一個大明律問題。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在實踐中,很難做到,王崇古作爲大司寇,從不追求這種不切實際的事兒。

“皇莊自萬曆二年,一直主動報稅,我覺得,皇莊停止報稅爲宜。”王崇古覺得退一步就是了,兩頭堵不如一根筋,稅基萎靡就萎靡,大明一直這麼過來的。

總不能真的處罰皇親國戚、宗室吧!

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請假條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
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421章 火炮轟完步兵衝,衝不上去火炮轟第一百五十章 朕有三十三個步營,權豪有幾個?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407章 愛我家園,清潔先行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七十四章 嫂溺須援之以手,事急從權宜之計第792章 要學會正確使用首輔第286章 君子可欺之以方,難罔以非其道第二百二十一章 資源鎖死科技樹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90章 大明皇帝是一條喜好白銀的東方巨龍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453章 白銀,就是百姓們的血汗錢第613章 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第764章 開闢一條新的絲綢之路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742章 送倭寇到西伯利亞種土豆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二百三十一章 正奇相生,變化無窮第594章 夫子不問馬第439章 疏泉日永花初放,幽院人來鳥不驚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833章 利潤就是朘剝,朘剝就是利潤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716章 上一道奏疏,做那精算的賤儒第六十一章 知行並盡,表裡如一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84章 人教人,千遍教不會第648章 杭州羅木營鬧餉兵變第二百二十九章 至此,已是科學第308章 人給狗送葬,天下奇聞!第468章 昇平一號蒸汽機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九章 再一再二沒再三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898章 議和不搶第二百一十五章 一魚兩吃第780章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32章 陛下,臣有上中下三策第二十七章 劃破黑暗的一道光第429章 買得吳船載吳女,都門日日醉醺醪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一百一十八章 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第943章 鞠躬盡瘁於有生之年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二百一十九章 奇觀興國,大建安邦第850章 回答會犯錯誤,逃避不是恥辱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32章 看看這對狼狽爲奸的君臣吧!第978章 風雨兼程煙波險,鴻志初展客路艱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945章 陳化米?賣給倭國好了第827章 織田信長之死第807章 不夠忠誠第二十八章 力足以勝天第741章 朝鮮君臣失德,當罷廢國第511章 元輔次輔,收收神通吧!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933章 匠人下山了!第571章 《禁止海賊條約》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443章 大明新秩序的建築師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一百零七章 小皇帝罵人,又難聽又誅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67章 天有多高,皇帝就有多遠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847章 實在不行,再苦一苦海外夷人第466章 違背祖宗的決定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請假條第642章 所有人都不看好他,偏偏他自己還不爭氣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1009章 貨幣問題,不能僅僅看貨幣本身第509章 狼真的來了,而且來勢洶洶第851章 萬曆維新的終極目標第一百二十二章 要爲小皇帝提供充足的彈藥!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零五章 復古派中的古墓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