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章 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

徐渭上奏,詳細的論述了他在倭國看到的現象,倭國的城鎮和鄉野之間的發展已經徹底失衡,不是不均衡,而是徹底失衡。

丁口的過分集中,讓倭國失去了鄉野這個蓄水池,鄉野再也無法提供足夠的人口了。

之所以是虛假的繁榮,因爲沒有足夠的勞動力,補充進城鎮了。

涌入大阪灣海港城鎮的大部分都是年輕人,因爲老人和孩子不具備遷徙能力,而倭國是一個狹長國家,不具備任何的縱深,這大大的降低了人口遷徙的難度。

人口聚集速度很快,超過三百萬丁口散落在大阪灣沿海的港口裡,而鄉野之間只有五百餘萬人。

而這些年輕人在進入沿海繁華城鎮之後,見證了這些繁華後,立刻開始追求財富,通過辛勤勞動或者投機取巧,去追逐財富。

即便是得到了財富,也不會滿足,而是開始追求名聲,繼而追求尊貴的身份,最後還要追求死後的榮耀。

但成功的畢竟是少數,事實上,這些爲了發財來到城裡的絕大多數的年輕人,都直接倒在了第一步,求財而不得。

無論多麼的雄心壯志,仍然處於貧困之中。

世界就是如此的殘忍,站在舞臺中央的時代弄潮兒,終究是少數中的少數,大部分人,用盡了一切辦法,好的壞的,對的錯的,所有辦法,全都用過了,但始終無法翻身,始終是窮民苦力,終日生活在焦慮之中。

眼下大阪灣沿海港口城鎮是不缺少女性的,因爲人口虹吸,將大量的年輕人聚集到了這裡。

本來這些城鎮裡的倭女,其一生的軌跡,大約就是找個窮民苦力嫁了,搭夥過日子,再生幾個孩子,糊里糊塗的過完這一生,那些紙醉金迷的繁華世界,終究是不屬於自己。

但因爲虛假繁榮,這些倭女有了新的選擇,比如成爲遊女,伺候富有的人羣,比如出海去做南洋姐,博取更好的生活。

而城鎮裡的男人,也很快接受了這一事實,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因爲他們很快就發現,成婚不必要,生子也不必要,只需要一兩天的勞動報酬,就可以到遊廓,也就是遊女聚集的地方,享樂一番,爲何還要成婚生子呢?

之所以會發生這些,徐渭在奏疏裡將其概括爲:異生同死,抵死求歡。

人生下來有貧富、有貴賤、有天資聰穎、有天棄愚笨、有天生麗質、有泯然衆人,人生下來都不一樣,但大家都要死去。

人生下來是要死的,十年是死,百年也是死,成仁成聖要死,成兇成庸也要死,一切功名利祿,在死後,都會做了土。

既然都要死去,這些生活本就貧賤、愚笨、醜陋的窮民苦力們,看多了繁華之後,就會情不自禁的想:爲何還要再生下孩子,讓自己的孩子繼續貧賤、愚笨、醜陋呢?

當人們發現,只需要拋掉那些教化賦予的責任,就會變得快樂,因爲賺的銀子都可以供自己花銷,及時行樂,拼死也要行樂,就成了這些城鎮裡主要思潮。

基於價值對比的生存享樂至上的思潮在蔓延,去責任化的社會正在普遍形成。

織田信長努力了,他下令禁止遊女和遊廊,希望通過這種手段,讓窮民苦力更加努力的工作,換取更多的勞動報酬,組建家庭,生兒育女,來阻止倭國的整體崩潰。

但織田信長失敗了,遊廊的確關閉,但很快街頭巷尾就有了私窯,只要門前掛一盞紅燈籠,所有人立刻了解這裡是做什麼的。

織田信長只能默許這些城鎮,有遊廊的存在。

倭國的城鎮裡,就發生了一件三代之上曾經發生過的事兒,那就是:[人不婚宦,情慾失半;人不衣食,君臣道息。]

這句話是先秦楊朱說的,流傳於三代之上的俗語,意思是:

人們的慾望在消失,不肯婚喪嫁娶,甚至不追求名利地位,所有的慾望都在減少;對華美的服飾、高大的房屋、美味而豐富的食物都不再追求,君臣之道就開始消失。

不是不想追求,而是求而不得。

“萬物齊生齊死,異生同死;十年亦死,百年亦死;仁聖亦死,兇愚亦死;虛名榮利定非真,望美揚名似幻塵;聖愚皆腐骨,榮華三更夢;”

“重己貴己,重生貴生,人不婚宦情慾失,人不衣食君臣息。”朱翊鈞唸完了徐渭的奏疏。

這是徐渭對倭國的總結,徐渭把這些事兒串聯在一起,去觀察去思考,最終得出的結論。

最有意思的就是,徐渭給倭國開出了良方,其實解決問題的辦法非常簡單,閉關鎖國,極度排外。

只要閉關鎖國極度排外,這些問題就會慢慢消失,回退到之前的亂戰版本。

奈何倭國離大明真的太近了,大明不允許倭國閉關鎖國,還要將大量的貨物傾銷到倭國來,換取白銀的同時,摧毀薄弱的手工作坊,不允許倭國回退版本。

“徐渭這本奏疏好,很好。”朱翊鈞拿着奏疏說道:“城鄉發展絕對不能失衡,不能因噎廢食,城鎮要發展,鄉村也要發展,只有如此,纔有足夠的人口。”

馮保眉頭緊蹙的說道:“陛下,大明又不是倭國,倭國狹長,所以人們遷徙到沿海,根本不費多少腿腳。”

大明有縱深,這就是馮保認爲的大明優勢,大明真的太大了,鄉野也真的太大了,人們遷徙的成本實在是太高,倭國發生的事兒,沒有必要擔憂。

“大明在修馳道。”朱翊鈞搖頭說道:“馮大伴,你看這些馳道經行的大城,像不像有無數條觸角的抽水機,在不停的從鄉野抽取丁口和財富入城。”

“是的,大明足夠的大,丁口足夠的多,可任由大城從鄉野抽血,不用三五十年,大明也會陷入倭國的窘境之中。”

徐渭的奏疏反覆提醒,倭國的問題是鄉野失衡,即便是鄉野存在五百萬丁口,但這五百萬丁口,是老人,是孩子,是光棍。

這個年代,男子是勞動力,五六歲就開始創造勞動價值,所以倭國的溺女嬰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在加上戰亂,生活不安定,倭國女子本身就少於男子,城鎮抽取了女子入城,鄉野之間遍地都是光棍了。

戰亂最大受害者不是男性,也不是女性,而是平民,窮民苦力的抗風險能力微乎其微。

“還記得朕在廣寒殿弄的老鼠天堂嗎?”朱翊鈞看着馮保問道:“你覺得真的不會在大明發生嗎?”

“陛下聖明。”馮保稍微思索了一下,打了個哆嗦。

倭國發生的一切,和廣寒殿老鼠天堂發生的一切,完美應驗。

鄉野之間那些個光棍們,就是老鼠天堂裡最底層,它們沒有任何的繁育慾望。

城裡的大名、富商們,就是強壯的老鼠,它們攻擊其他的老鼠,根本沒有任何的動機。

而繁育是從頂層散溢,在朝鮮得到了應驗,在倭國也得到了應驗,那在朝鮮和倭國發生的一切,在大明也會發生。

徐渭還在奏疏裡提到,這些沿海的城鎮,正在形成一批食利者,就是依託於大明開海政策之下,各種貨物到港的買辦。

最開始這些買辦,只是大明僱傭的跑腿,他們通常會和到長崎總督府的大明商人保持極其良好的關係,並且懂漢話,充當中倭貿易的橋樑,並且積極展開貿易活動。

但時光荏苒,買辦羣體逐漸壯大了起來,並且開始和大明合夥做起了生意。

比如倭國秋田銅礦,就是倭人在做,大明主要負責管理和外銷。

徐渭在奏疏裡也是感慨,這些買辦,花費了鉅額白銀購買大明的各種貨物,將最多的利潤轉移出倭國,瘋狂壓榨本地市場和窮民苦力。

這些買辦走狗,甚至和大明軍配合緊密,對於想要打破他們壟斷地位的倭國本土大名,重拳出擊,出賣各種情報、提供水文地理堪輿圖紙、鼓譟風力輿論等等手段,堅決配合大明軍的行動,來鞏固自己的地位。

這些買辦走狗依靠自己的經濟地位,不斷地獲得更高的政治站位,甚至還學大明京堂,搞起了雜報,來籠絡倭國士人。

最終建立了‘對抗大明就是對抗王化、拒絕先進、拒絕文明’的基本政治正確,塑造各種不適合倭國本土的風力輿論。

這是徐渭完全沒有預料到的情景,徐渭、孫克毅等人,自問自己對倭國有恨,恨到到長崎對倭國給予重拳,但這些倭國買辦的表現,比徐渭他們表現的還要恨倭國!

除了軍事侵入外,經濟、文化、政治都在全面侵入倭國,而後三者完全由倭國倭人去主動完成的。

“倭國正在殺死倭國。”朱翊鈞頗爲感慨的說道。

大明反對大明,描述的是大明因爲各種階級站位不同,產生的撕裂,但這種撕裂僅僅只是反對的程度,調和各階級之間的矛盾,就是彌合矛盾。

借鄉賢縉紳人頭一用,能夠很好的紓解萬民心中的怨氣。

但倭國倭人更進一步,倭國正在殺死倭國,倭國正在走向自我滅亡,而且沒有任何停止的跡象。

“把徐渭的這篇奏疏,下章內閣,讓閣臣們都仔細看看吧。”朱翊鈞將奏疏遞給了馮保。

“織田信長的妹妹織田市,代呈送倭國國書,說倭國制定了一些錯誤的國策,希望重新調整和大明之間的關係,共同結束在朝鮮發生的戰爭。”馮保呈送了一本奏疏。

倭國因爲內部矛盾激化,不得不將矛盾轉移到外部,悍然發動了侵朝戰爭,並且取得了巨大優勢,差一點鯨吞整個朝鮮。

大明出兵干涉後,倭國相繼在平壤、開城、漢城大敗虧輸,在勝利的天平完全傾斜向大明,戰場對倭國完全不利的局面下,倭國提出了議和。

倭國承認了中國是文明的源頭,倭人從中國學到了文字、行政和宗教,所以倭國就誕生了。

國策是錯誤的,織田信長承認戰敗,並且願意退出朝鮮戰場來換取和平,同時,織田信長的國書中,強調了大明和倭國關係源遠流長,並且保證了不會重複過去錯誤決策。

朱翊鈞拿起了奏疏說道:“織田信長在國書中,說起了倭國人起源於秦朝方士攜童男童女,東海尋訪仙山的故事。”

“朕非常反感這種說法,同樣對於倭人而言,倭人也會覺得這是一件非常荒謬的事情。”

“當然,朕對這件事無法認同,因爲朕無法接受所謂的漢人後裔數典忘祖。”

“他的所有請求,朕無法答應。”

朱翊鈞做了批覆,織田信長確實挺不要臉的,直接把倭國起源定性爲了徐福東渡,講起了一衣帶水睦鄰友好的敘事。

朱翊鈞直接否定了這種淵源,雖然沒說髒話,但意思非常明確,別來蹭關係!噁心!

“有意思,織田信長收到的戰報,恐怕不是真的戰報。”朱翊鈞做完了批註,笑着說道:“前線隱瞞了許多事實,讓織田信長以爲朝鮮戰場仍然是相持階段,以爲還是一個籌碼,來換取一些東西。”

“但朝鮮戰場不是籌碼,是朝廷故意留下來訓練新式戰法,並且持續對倭寇放血的傷口。”

“而且,他怎麼可以干涉自由貿易!”

織田信長眼裡的朝鮮戰場,應該是僵持,所以他才覺得是籌碼,這是前線給他戰報塑造出來的。

而前線也多少有點拎不清,以爲這種拉鋸和反覆,是大明軍對倭式城堡毫無辦法;

但羽柴秀吉從一開始就非常清楚,大明軍在用倭寇磨刀,根本就沒有用全力;

站的角度不同,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完全不同。

織田信長希望用撤兵來換取大明對他政令的支持,希望長崎總督府制定船引制度,限制到長崎的倭國船隻數量。

織田信長制定了一國一城的章程,就是一個令制國只能有一個城池,那麼倭國內海那麼多的港口城鎮,就會在這條政令下作廢,每一個地方只有一個大型港口城鎮,這樣一來,能夠緩解倭國的內部矛盾。

在織田信長看來,這是個不錯的提議,符合大明利益,也符合倭國利益。

大明得到了朝鮮,倭國內部矛盾徹底紓解,合則兩利,鬥則兩害。

但織田信長的命令,干涉了自由貿易,這是大明決不允許發生的事兒。

朱翊鈞和大明廷臣,在短時間內,並不想改變朝鮮戰局,所以織田信長請和的國書,得到了明確的迴應。

四位輔臣也貼了浮票,認爲前線的事兒應該多聽聽前線的意見,凌雲翼和戚繼光沒喊停,朝廷也沒必要喊停。

尤其是大明不必再運送過多的糧草到前線的前提下,這一仗的確是大明最省錢的一仗了。

“陛下,王謙來了。”一個小黃門走了進來,俯首說道。

“宣。”

“臣拜見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王謙恭敬見禮,這次的宣見,是因爲皇帝要對燕興樓交易行問責。

朱翊鈞面色凝重的說道:“免禮吧,朕最近聽說了一些不好的傳言,說你王謙王御史,威風大得很,四處對人說,就是要吃帶血籌,你當着朕的面兒,把你的話再講一遍。”

“臣遵旨。”王謙站直了身子,臉上的謙卑消失,變得狷狂了幾分,而且還帶着不屑的神情。

“這燕興樓交易行,吃的是人,什麼是吃人?就是你們帶着血汗錢進來,一分都帶不走,賺錢是不可能賺錢的,我若是讓你們賺錢了,那我賺什麼?”

“在燕興樓,我就是最大的莊家!”

“我只需要一聲令下,所有人都會開始用力的往下砸,砸掉一成,你覺得肉疼,砸掉兩成,你覺得惶恐,砸掉三成,你就顫抖的交出了手裡僅剩的籌碼。”

“你覺得你不怕?不肯交出來,我就繼續砸,直到你肯交出來爲止!”

“你看着你手裡的有價票證每天都在貶值的時候,你自然會怕,怕傾家蕩產,怕錢莊催債,最終只能忍痛割肉離場,或者乾脆從燕興樓跳進通惠河裡,一死百了。”

“跟我鬥,你纔有幾個錢啊,你也配!”

“知道我是誰嗎!王次輔的兒子王謙!”

“再說一遍,手裡沒幾萬銀閒錢,不要進來,這裡不是你該來的地方。”

王謙說完才把狷狂的嘴臉收了起來,俯首說道:“陛下,臣表演完了。”

“你爲什麼要這麼說。”朱翊鈞眉頭緊蹙的問道:“這幾日,御史言官罵你的奏疏,都堆滿了文淵閣,還有罵你父親的。”

“罵得好,就該罵,臣說這些話,就是讓人罵的。”王謙深吸了口氣說道:“臣最近發現,有些人去錢莊舉債來燕興樓交易行,博天大的富貴。”

“決不能這樣,大司徒有句話臣深以爲然,借了錢,一定要還的,無論何種方式。”

“他們舉債進到燕興樓,臣就不能讓他們賺到一分錢,若是不勞而獲賺得到錢,那就會脫實向虛了,燕興樓交易行是爲了讓人人做船東,是爲了收蓄黃金,而不是爲了讓投機客投機。”

WWW⊕т tκa n⊕C〇

“舉債之人的承壓能力更低,往往會更加恐慌,在盤面大幅度滑落的時候,就只能割肉止損離場。”

“投資是投資,投機是投機,這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概念。”

王謙是注意到了大量舉債入場的人,才選擇了砸盤,等到砸的有人受不了質問他的時候,他說出了那段駭人聽聞的話。

這番話,讓市場更加恐慌,盤面再次快速下跌。

“陛下,燕興樓是一個鱷魚之間的遊戲,比的是誰更加心狠手辣,臣手裡拿着一千萬白銀,七十萬兩黃金,是要爲朝廷賺錢的。”王謙再次說道。

他告訴陛下,他首先要對皇帝陛下負責,那些銀子和黃金,是有皇帝聖命,他的權力來自於皇帝,人只會對權力的來源負責,對萬民負責是陛下的事兒,輪不到他王謙。

“朕只是讓你平價收蓄黃金。”朱翊鈞無奈的說道:“你倒好,三個月,一千萬銀變成了1130萬銀,賺了130萬銀,七十二萬兩黃金,你變成了八十一萬兩。”

王謙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一百三十萬銀和九萬三千六百兩黃金,已經解送內帑了,若只想平價收蓄,那就一定會虧,只能賺錢去收蓄,不賺就是賠。”

金融和別的行業不一樣,是個零和博弈,而不是共贏,這裡只有倖存者和輸家,不想做輸家,就只能做倖存者,拋開一切良心去賺,否則一定會虧。

都是白銀,哪一兩是正義的?哪一兩是邪惡的?

朱翊鈞的手指在桌上不斷的敲動着,很久之後,纔開口說道:“好吧,你說的有道理,有些事,朕越管越亂,只能說尊重個人選擇的命運,尊重客觀規律了。”

王謙要走的是獨臣、酷吏和聚斂佞臣的路線,他要是不走這條路,無法獲得皇帝的信任。

而大明皇帝決定不多做干涉,權力從來不是無所不能的,過多的行政命令,反而容易破壞市場的穩定。

燕興樓交易行設立的本質,第一個目的,是爲了讓北方的鄉賢縉紳們也能在海貿上分一杯羹,每年分紅,是零和博弈之外唯一的增量,爲了彌合南北經濟差距和矛盾。

第二個目的,是爲了能給各種製造業輸送足夠的白銀,最早的船舶票證,是爲了給造船廠足夠的訂單,成爲五大遠洋商行的船東之一,後來是爲實體吸納白銀。

只有明白了這兩個本質,才能明白王謙的做法,一方面他需要向皇帝交差,一方面他需要持續爲製造業輸血。

“王謙,你要注意好自己的安全。”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朕給你派點緹騎保護好自己。”

王謙乾的活兒,等同於把大船到港的分紅收益,全都抽了出來,換成了黃金,收蓄在了內帑,這個活兒就是個殺千刀的活兒,不被人記恨纔怪。

“謝陛下隆恩。”王謙選擇了接受,他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他需要在老爹死後,保住自己的家人,只有陛下能保護他,所以他要做到底。

王謙唯一不擔心的就是,給陛下幹活,會被陛下拉出去砍頭,借他人頭一用,穩定人心。

陛下對自己人真的很好,當然你必須是真的自己人,願意爲大明的再次偉大添磚加瓦,而不是掏空根基。

“陛下,大明現在有些危險。”王謙面色凝重的說道:“朝廷裡的明公們,大部分都是四書五經教出來的,大員們不懂算學,也不懂會計。”

“以前,民間大部分也不懂這些,很多東家,被掌櫃和賬房聯手矇蔽,但現在,民坊裡有了皇家理工學院的會計師。”

王謙看到了危險,大家都不專業,但民間對賬目會越來越專業,朝廷還招攬不到專業人才,會越來越不專業。

現在稽稅緹騎能欺負民坊,日後指不定誰欺負誰。

朱翊鈞嘆了口氣說道:“朕也擔憂,即便是有這個東交民巷監獄,但被抓的,大抵就是比較愚笨的,學藝不精的,那些聰明伶俐的,恐怕會逍遙法外。”

“而且不僅僅是審計、算學,還有鐵馬、馳道、礦產、天文等等,都是如此,民間蓬勃發展,朝廷刻板守舊,最終怕是朝廷要被民間遠遠甩在了身後。”

“當朝廷成爲了生產力進步和生產關係改變的阻礙時,朝廷還能維持多久呢?”

“王謙,你有什麼好的建議嗎?”

王謙面試探性的說道:“朝廷之所以爭不過民間,其實就是兩個原因,俸祿少和升轉無望,一輩子也就一個戶部的吏員。”

“人嘛,恃才傲物,有些才華就一定會有傲氣,一輩子做吏員,指定不樂意。”

“陛下,臣有個不是很成熟的想法,其實當官,俸祿不重要,主要是權力,有了權,就不愁錢的,就看胃口大小了。”

“能不能給願意報效朝廷、表現好的院生,一個特賜恩科進士的身份,然後到彝倫堂,聆聽聖誨,觀政兩年後,轉爲官身?”

“咦?”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詳細說說。”

王謙能考中進士,還能把燕興樓那麼多的聰明人玩弄於股掌之間,能力是沒問題的,就是品德上差了點,他的意思是,給皇家理工學院的院生,打開上升通道。

朝廷的優勢從來都不是錢,而是權。

王謙面色凝重的說道:“我爹有點太想當然了,他說要把鄉賢縉紳的優待直接取消,也不怪元輔反對他了,他太急了,這種政令制定出來,也無法執行。”

“陛下聖明,至仁至智,可以周天下諸務,至誠至性,可以通天下之情,但陛下之勢,不能遍天下之人,故內有百揆四嶽,外有州牧侯伯,以治天下。”

“鄉賢縉紳優待的源頭,是所有的大員,都出身鄉賢縉紳,本身就是優待的一部分。”

皇帝再厲害,再英明,也是一個人,所以纔會和百官一起治理天下。

王崇古要直接削減鄉賢縉紳的待遇,最先反對的一定是天下百官,政令被廣泛反對,就無法推行。

要徹底瓦解鄉賢縉紳的優待,需要瓦解源頭,更加直白的說:如果無法把科舉制廢除掉,優待就不可能廢除。

王謙低聲說道:“九龍大學堂畢業弟子,願意爲朝廷效命,靠考成法獲得特賜恩科進士,到彝倫堂,聆聽聖誨觀政兩年,便可以入仕爲官。”

王謙的意思是,打開新的人才晉升通道。

朱翊鈞坐直了身子說道:“你不要對別人說,這是你提議的,朕來推動,你扛不住。”

王謙要乾的事,大抵就是,一令開天門,萬道震乾坤。

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
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762章 有福同享 有難獨當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一百一十六章 生民之骨血已罄,國用之費出無經第一百五十七章 朕就是這樣的人,小肚雞腸第1000章 《跟孤的金山水師說去吧!》第324章 朕有一事,失信於天下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660章 從來沒有成王敗寇,只有寇敗王成第886章 聖主南巡誅國賊,賢后內幃定風波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第二百七十七章 漫不經心的炫耀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317章 勿有大功於家國,但求小恩於君王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760章 元輔帝師,看不得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661章 陛下聖恩眷天下,賤儒無德信口言!第518章 自此以後,當乘長風破萬里浪!第919章 附庸之民,命不由己,運系他人第305章 因人成事休定論,時運相逆人離羣第912章 要發揮好封建帝王的侷限性第二百四十二章 張先生的軟肋第925章 借勢而行,南輕北重第一百五十三章 活在當下,何不貪歡?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時候,反對,也是一種配合第480章 我的下限是你的上限第二十三章 一夕之飢,啓無窮之殺第二百一十八章 不想說,不敢說,不能說第一百六十五章 大寧衛一切機宜,悉聽戚帥破格整理第607章 先生教得好,陛下學得好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586章 當總量第一的時候,陛下開始談人均第四十章 曲則全,枉則直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667章 天下奇聞碑第668章 青城縣何四郎第一百三十三章 申舊章飭學政,以振興人才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六十八章 楊博是君子還是小人,這是一個問題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一百三十五章 《算學寶鑑》、《算法統宗》和《泰西算學》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658章 加兩百萬銀,湊個三千萬銀預算的整數第二百六十章 戰爭之中,傷亡不可避免第884章 雲鬢輕綰霞光黯,十里夭灼盡失顏第499章 知恥,謂有羞惡知榮辱之心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662章 惡貫滿盈朱翊鏐第682章 當真是人妖物怪,醜態百出第一百七十五章 手縛濁龍潘季馴,慘如水鬼高啓愚第一百六十七章 立國之宏規,保安之上畫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92章 該是你的,誰都奪不走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938章 每一次的選擇,都有意義第432章 對北虜的全新玩法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1015章 都說不爲五斗米折腰,都爲五斗米奔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四十八章 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第454章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第835章 至今瓊海浪淘沙,猶聽青天拍案巡第873章 反賊不徹底,就是對陛下忠誠第四十二章 對小皇帝的考成第738章 不補繳稅款,就傾家蕩產吧!第382章 賤儒?收買起來不值錢第651章 暴力未曾失控,所以不是兵變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二百四十四章 王崇古強烈的求生欲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633章 因爲,元輔他善!第347章 我家皇爺爺讓我給你帶句話第二百五十三章 抄家抄乾淨,攏共分三步第473章 朕這一生的成就,全靠自己努力第390章 不過是舊時代的殘黨罷了第558章 可以報復,才能保護第二百七十五章 戌時三刻夜襲敵營第323章 大明處處都是迴旋鏢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564章 滿嘴順口溜,你是打算進解刳院啊!第二百二十七章 真是一個好主意!第608章 走賤儒要走的路,讓賤儒無路可走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