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

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從來沒有懷疑過,大明人會說話會不算話,大明的使者或者皇帝的聖旨,從來都是一口唾沫一個釘,說到做到。

只要達成的條約,大明一定會堅決履行,哪怕是這個條約可能短期內對大明不利。

也不僅僅是大明,中原歷代王朝,似乎有一種底氣,說話算話的底氣。

這種底氣的由來,也非常簡單,只要將時間維度拉長,不利的條約,也會因爲堅定執行,變得對中國有利起來。

比如大明和俺答汗締結了和約,短期看,似乎對大明不利,但長期去看,俺答汗的統治陷入了危機;比如北宋和遼國的澶淵之盟。

因爲世勢會隨着時間而改變,過去不利的因素,也有可能變得有利。

這其實非常正常,中國,在過去的幾千年來,都是可見的疆域裡的執牛耳者,這種貫穿數千年的超然地位,奠定了中國的自信,同樣也是因爲這種超然的地位,讓中國擁有了更多的歷史經驗和教訓。

中國甚至能用自我批評作爲工具來爲自己服務,中國的士大夫管這個叫吾日三省吾身的修身。

而現在,大明開始接受他人批評,大明皇帝會徵求大明各階級的利益訴求,也會徵求番夷使者這些來訪者的意見,這是一種極爲謙遜的姿態,但無論如何謙遜,都無法掩蓋那股由內而外的傲骨。

當自我批評和他人批評相結合的時候,大明內外擁有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比如這出程、中程、歸程的三角貿易,在以前絕對會被視爲禮崩樂壞的標誌性事件,但今天,大明的士大夫對此三緘其口,不觀察、不在意、不討論,假裝不知道,就可以認爲不存在了。

士大夫們主要的精力在應對皇帝的革故鼎新,拼盡全力糾正陛下過於激進或者保守的政令,並沒有功夫去理會這些不幸。

而自我批評和接受他人批評,這兩種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本事,是倭人永遠永遠無法學會的本領。

因爲一旦倭人開始自我批評,就會陷入自我懷疑和自我崩塌之中;一旦接受他人批評,尤其是來自大明的批評,就會陷入認同危機,也就是‘我是誰’這個終極拷問。

這種現象被黎牙實歸納總結爲:東方的羅馬從未消失,以至於周圍所有的國家都不約而同的陷入了認同的危機之中,不能反思,也不能接受來自大明的批評,否則,所有抗拒大明所建立的共識,就會瓦解。

所以倭人在大明人眼裡,是有些奇怪的。盲目、自傲、自大,同時又短視、自卑、剛愎自用,這看起來格外的撕裂且矛盾,但倭人就是這麼矛盾的活着。

高啓愚作爲使者來到了倭國京都的迎恩館,就看到了這種矛盾,尤其是在談判的過程中,倭人一方面以爲戰爭勝負已分,不得不承認自己戰敗;但一方面,倭人又認爲戰敗的因素是偶然的,再來一次,做的決策更好一點,就可以贏。

長門的陷落,似乎讓倭國陷入了一種完全的癲狂之中。

有人大聲喊着玉碎,要頑抗到底,看起來願意爲了倭國獻上所有的一切,但讓他上戰場,他又不願意送死;

有人不斷疾呼議和,要徹底滑跪,看起來非常的理智,但讓他在和約上簽字,他也不願意承擔歷史罪責。

高啓愚收到了豐臣秀吉的第一封降書,在這封降書裡,豐臣秀吉允許大明軍以保衛倭寇礦場爲名義,駐紮在礦場之上,這是降書裡最大的妥協。

倭國仍然處於戰國的尾聲階段,只做到了名義上的統一,地方仍然高度自治,各大名之間還在爭鬥,爲了保證白銀生產的穩定,豐臣秀吉作爲幕府將軍,邀請大明軍駐紮在礦場周圍,保護生產,不受倭國內戰的影響。

礦場的收益仍然歸當地大名所有,而非大明所有;

但大明擁有優先購買礦產產物的權力,允許使用寶鈔兌付。

整個妥協充斥着自欺欺人的邏輯,自己騙自己罷了。

似乎只要倭國結束了戰國,就可以將大明軍送走;似乎只要不直接把白銀拉到大明,中間有一次寶鈔作爲等價物進行兌換,礦產就還掌握在倭國的手中。

倭國將其稱之爲仍在掌控;大明稱其爲可控制性崩潰。

高啓愚沒有放過豐臣秀吉的打算,他要求倭王天皇,僑居大明,讓豐臣秀吉出讓更多的利益。

“大鴻臚,神火飛鴉到了。”李誠立非常不願意跟高啓愚說話,覺得和這讀書人講話多了會變壞,但該說的還是要說。

戚繼光在長門城一次放飛了六萬只神火飛鴉,直接擊破了倭國頑抗到底的士氣,但大明皇帝向來喜歡料敵從寬,又送了一批神火飛鴉到大阪灣守備千戶所,而後送到了倭國京都外的迎恩館內。

高啓愚端起了茶杯,用茶蓋撥動了一下浮沫笑着問道:“送來了多少?”

“三萬只。”李誠立平靜的說道。

“哐當。”

高啓愚端着的茶杯落到了地上,滾了一圈,茶水撒了一地,他趕緊站了起來,收拾着身上的水漬,驚訝的問道:“多少神火飛鴉?”

“三萬只。”李誠立非常肯定的說道:“長門城放飛了六萬,陛下一共送來明火、毒火、飛火、神火和烈火一共五款,共計三萬只的神火飛鴉。”

高啓愚沉默了片刻,陛下不通軍務,下手實在是有點沒輕沒重了,這三萬只神火飛鴉一起放飛,要知道放飛神火飛鴉的車弩,迎恩館只有一百張,還是偏廂戰車上攜帶的。

三萬只神火飛鴉,就是把車弩的筋拉斷也放不完!

神火飛鴉的放飛,是強弩上弦,飛鴉的起火被點燃再被放飛,起火在空中同時點燃,在彈力和火藥的共同作用下,飛行距離高達二百五十丈。

這東西的命中實在是太差勁了,但數量上去了,命中也就變得無所謂了。

“如果豐臣秀吉拒不投降的話,那就試試吧。”高啓愚也沒有多猶豫。

這些京都的公卿、大名們,並沒有見識過大明新式火器的威力,仍然抱有僥倖心理,非要頑抗,不肯答應條約的話,那就不能怪高啓愚無情了。

高啓愚在等待着豐臣秀吉的迴應。

豐臣秀吉坐到了織田信長的位置上,才知道織田信長當初爲何會顯得那麼愚蠢,居然要殺了高啓愚,頑抗到底了,因爲倭國局勢已經糜爛到無解的地步。

豐臣秀吉經過了反覆權衡之後,發現自己很有可能走了織田信長的老路。

福島正則急匆匆的行走在鸝鳴地板的走廊上,這地板踩上去會發出黃鶯鳴叫的響聲,因此而得名,其實就是因爲年久失修,地板形變,釘子和木板摩擦的聲音,他急匆匆的走進了五層天守閣規制的本丸御殿之內。

“將軍。”福島正則跪坐在地上,雙手合十表示敬意,行了正坐禮之後,再拜,才坐直了身子。

福島正則是賤嶽七本槍之首,賤嶽七本槍是豐臣秀吉的嫡系中的嫡系,是豐臣秀吉在與柴田勝家在賤嶽決戰時,最勇猛的七個武士,而福島正則是七本槍之首。

“唐使送來最新的議和書。”福島正則將手中的議和文書遞給了內侍。

豐臣秀吉打開看了許久,面色猙獰的說道:“簡直是欺人太甚!答應礦場駐軍還不行,居然要求我王前往大明。”

經過了鄭重思考後,豐臣秀吉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那就是讓天皇出面,代表倭國簽署議和條約,就是一切的罪惡、罵名都讓天皇來承擔,日後爽約的時候,也方便。

在這個時間裡,天皇就像是個擦屁股紙一樣,想起來的時候用,用完了就扔。

幕府將軍們,對天皇毫無尊敬可言。

但現在,大明使者戳破了豐臣秀吉這個美夢,倭王前往大明的要求,無論這一條最後是否可以達成,豐臣秀吉都沒辦法讓天皇出來捱罵了。

作爲幕府將軍,豐臣秀吉必須要保衛他的天皇,保衛天皇的安全和名聲,無論是否真心實意,至少名義上是這樣的,他現在做將軍,一切法理,都來自於天皇的冊封和賜姓。

福島正則雙手合十,也不說話,等待着豐臣秀吉做出決定。

現在的將軍非常爲難,一方面大明咄咄逼人,一方面豐臣秀吉絕不可能承擔議和的罵名與罪責。

“點齊兵馬,隨我將唐使斬於馬下!”豐臣秀吉猛地站起身來,厲聲說道:“大明無情,就休怪我不講什麼道理了!一千五百兵馬陳兵京都之外,如此苦苦相逼!”

豐臣秀吉陷入了織田信長陷阱之中,織田信長當初做出了殺死高啓愚,頑抗到底的決策,那時候的困境並沒有解決,而且變得更加困難,豐臣秀吉只能殊死一搏了。

“是將軍。”福島正則猶豫了下,再拜,還是選擇陪他的將軍,再試一次。

禮部尚書沈鯉曾經認爲:地理、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上的困境,最終會將倭國的最高統治者,推向賭國運的決策,而且不是今日今時,而是一有機會,倭人就會賭上所有的國運,去搏一搏的賭徒困境。

在豐臣秀吉調動兵力的時候,迎恩館的大明軍,很快就知曉了,這京都城內,可是有不少大明的墩臺遠侯、海防巡檢在偵查,而且豐臣秀吉的兵力調動,讓整個京都的分歧更加嚴重了起來。

五月初三的清晨,隨着東寺的五重塔傳來悠遠的晨鐘聲,山間的薄霧在風中悄然散去,這幾日有些乾燥,是個放火的好日子。

天空澄澈如碧玉,朝霞漸染,晨光將東山的棱線鍍上一層金邊。

鴨川的綠波輕漾,倒映着兩岸垂柳的嫋娜身姿,也倒影着武士們的身影,豐臣秀吉打算直撲迎恩館,殺死這家門口的一千五百兵,殺死大明使者,逼迫京都城內所有的分歧,變成一致。

洛中一帶的町屋鱗次櫛比,深褐色的木格窗櫺半開,晨炊的輕煙從屋脊升起。

町人們踏着草履匆匆而行,挑擔的貨郎吆喝着京野菜與清水燒,抱怨着這幾日的生意越來越差,那些坐着牛車的公卿們,似乎非常驚恐;茶屋的暖簾後傳來陶壺沸騰的咕嚕聲,混着茶葉碾磨的細響,卻無人問津。

戰爭的陰雲籠罩在了京都城內,這天清晨,一百臺的車弩一字排開,對準的不是武士們可能來襲的方向,而是對準了京都城。

京都原來有兩個,東都洛陽,西都長安,長安城逐漸沒落後,京都就只剩下了洛陽。

高啓愚站在了一排的車弩旁邊,黃斌跟着高啓愚走在這車弩陣中,高啓愚的腳步緩慢而堅定,他在檢查車弩,也在思索到底要不要放飛這些車弩上裝配的神火飛鴉。

他倒是不擔心罪孽,因爲今日的大明軍全員佩戴了讓人不寒而慄的三寸團龍旗貼。

一切的罪孽都由陛下買單。

高啓愚是個讀書人,他不想製造那麼多的殺孽,但如果是倭人,立刻變得合理了起來。

二人檢查完了所有的車弩,高啓愚對着李誠立點了點頭。

李誠立抽出了戚家軍刀,舉過了頭頂,在初夏的風中,刀光映着朝陽的金紅,他身後的牙旗在風中翻卷着,獵獵作響。

“放!”李誠立揮下了軍刀。

牙旗轉動,鼓聲、號角聲開始變得激昂,軍中的旗幟開始揮舞,六人一臺車弩,將一架架神火飛鴉放上了車弩之上,在小旗揮動之後,軍兵們點燃了起火,打開了保險,放飛了神火飛鴉。

機擴的聲音咔咔作響,弩弦發出了爆鳴聲,一百架神火飛鴉,底部閃爍着火光,飛向了京都城。

神火飛鴉騰飛後,起火的藥捻燃盡,兩道熊熊燃燒的火藥筒,在飛鴉的底部被點燃,在空中劃出了不顯眼的尾跡,如同信鴿一樣的哨聲,響徹了整個京都的上空,這是格物院的格物博士們,爲了判斷飛鴉的速度,設計的飛哨。

飛鴉被彈射出去的時候,哨聲尖銳而高亢,隨着速度的降低,變得低沉,起火被點燃後,再次開始了加速,哨聲再次響亮,飛鴉的兩翼微微向下彎曲,這是爲了保持飛鴉的穩定,而在飛鴉的尾部,不是過去的散尾羽,而是一種三角翼,來保持平衡飛鴉的平衡與重心。

三分鐘後,第二輪的一百架飛鴉騰空而起,哨聲在空中如同奏響了雄壯的樂章。

第三輪、第四輪……飛鴉在不間斷的發射着。

京都的倭人都有些不明所以的擡頭看向了天空,這種哨聲來的有些突然。

戚繼光其實對飛鴉這種火器一點都不看好,在他眼裡,火炮和火銃纔是正經的火器,飛鴉這種徒有虛表的東西,他不喜歡,主要是有些浪費火藥,有點像是在放煙花。

一架飛鴉將近六斤半,其中大半都是火藥,火藥真的很貴,哪怕是在大明。

飛鴉這種火器不被戚繼光喜歡的最大原因,是沒有任何精準可言,即便是格物院博士們已經用盡了全力,但是風對它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風稍微變化一下,就不知道吹到了哪裡去。

戚繼光是對的,位於兩翼的起火燃盡之後,飛鴉開始了隨風飄蕩,飛的高的飄得更遠。

一架飛鴉的運氣不是很好,飛的有點低,一頭紮在了町屋的屋頂,彈跳了兩下,咔噠一聲,腹腔尾部的彈簧推動着一小節燧石,推進了飛鴉的腹腔之內,這是一種碰撞裝置,在起火燃盡後,會把機關的保險繩索燃斷,稍微有點碰撞,就會激活。

軍兵們拔掉的保險栓是鐵栓,方便運輸,被起火推進藥燒掉的是繩索保險。

燧石被推進了腹腔內,腹腔內有火鐮,火星四濺,飛鴉轟然爆開。

“轟!”

三斤多的火藥在腹腔內爆炸,如同最大的禮花彈爆炸一樣絢爛,夾層中的白磷被爆炸衝散,在空中劃出了一道道的煙跡,開始燃燒。

數間町屋被點燃,風助火勢,火越燒越大。

神火飛鴉有太多的缺點了,比如不穩定,有的飛鴉甚至沒來得及降落,機擴在空中激活,在空中放了一個大大的煙花,但這煙花不是慶祝,而是喪鐘爲京都而鳴,火藥帶着燃燒物落入了城中。

(爆炸場景,類似。)

在豐臣秀吉的軍兵抵達迎恩館的時候,大明軍兵向着四方放飛了數千只的神火飛鴉,整個倭國的京都陷入了大火之中,大明軍停止了放飛,不是沒有了火器,是弓弦開始疲勞,需要進行更換。

在一刻鐘後,神火飛鴉的哨聲再次開始響起。

李誠立帶着三百陷陣軍兵,站在了迎恩館前,豐臣秀吉的軍隊已經到了。

“玉盤玉盤,玉盤懸空照征戰;四方四方,四方蕩蕩清夷羌;”

一個軍兵扎着自己的甲冑,滿臉笑容的紮好了自己的臂架,錘了錘之後,忽然高聲唱起了起來,這是格物院德王殿下創作的一首戰歌,洪武正韻和低沉、緩慢的鼓聲融爲一體。

“京觀京觀,京觀巍巍震八荒;千帳千帳,千帳燈搖塵未央;”

軍兵們開始齊唱,而後用布將手中的刀纏在了手上,互相繫好,防止在戰鬥中,刀因爲血液而變得滑手,無法砍劈,三人一組,彼此配帶好了三寸團龍旗貼,檢查了下不會掉下。

“大江大江,大江東去旌旗揚;隴上隴上,隴上行人踏星霜;”

死亡從不可怕,就像是大江東去一樣,人生下來註定是要死的,軍兵們扣上了兜鍪,聲音變得低沉了起來,當兜鍪扣上的時候,整個戰場,變得肅殺了起來。

高啓愚、黃斌、李誠立、馬文英、楊廷用、張文遠、楊志等人,從未忘記過,他們這次入京是危險的,就像是豐臣秀吉無法擺脫織田信長的宿命,迎恩館一千五百衆,也從未脫離過危險。

“長安長安,十萬倭顱築雲間;孤雁孤雁,孤雁銜骨痛斷腸;”

“殺!”

馬文英在杭州府羅木營發動過兵變,後來蒙受皇帝特宥,被‘流放’到了大阪灣守備千戶所,戴罪立功。

胡宗憲當年組建浙江九營的時候,是爲了有朝一日,報這血海深仇,但胡宗憲沒等到那一天,自己反而瘐死在天牢之中,只留下了一句寶劍埋冤獄,忠魂繞白雲。

那時候馬文英才十四歲,他從來沒有一刻敢忘記他的家人、他的親朋、家鄉的孩子,死於倭寇的屠刀之下,他一刻,都不敢忘記。

“歸葬歸葬,猶見慈母補箭創;刀芒刀芒,馬槊挑月轅門上;”

豐臣秀吉的倭寇衝了上來,火炮、火器開始嘶吼,如同割麥子一樣收割着倭寇的性命,沒有甲冑的武士,在如同雨幕一樣的鉛彈面前,一排又一排的倒下。

倭國的武士們接連倒下,衝鋒的腳步,卻沒有絲毫的停歇,倭寇瘋狂的衝向了陣線,如同驚濤駭浪一樣,撞上了陷陣營組成的城牆之上。

殺戮開始了。

豐臣秀吉發現了不對勁兒,的確,大明軍只有一千五百人,而他調動了超過三萬人。

無論怎麼講,三萬對一千五百人,優勢在我。

但是這一千五百人,就像是海岸邊的岩石一樣的堅挺,擋住了無窮無盡的衝鋒,當第一波衝鋒被大明軍的火器、火炮、給抵擋下來的時候,豐臣秀吉就知道,恐怕要失算了。

“玉盤玉盤,玉盤忽圓忽缺傷;月光月光,月光漢家舊時圓。”

豐臣秀吉的第一波衝擊結束後,軍兵們悠揚而緩慢的戰歌再次響起,所有的軍兵有條不紊整理着自己的甲冑和火器,收拾着同袍們的屍骨。

他們永遠留在了倭國的京都,有勢要豪右的孩子、有富家子,也有窮民苦力。

有士大夫說,戰爭是農夫的兒子殺死農夫的兒子,但李誠立很清楚,大阪灣守備千戶所,有三百人是真正的富家子,這裡的危險不言而喻,但他們還是來到了這裡,現在死在了這裡。

傾巢之下,從無完卵。

三萬人圍攻一千五百人,無論如何,也應該獲勝纔對,可是三個時辰後,先崩潰的是豐臣秀吉的武士,無人再敢衝鋒。

大明軍死傷慘重,超過五百人死於此戰,四道防線已經被擊潰,最後一道防線,放飛神火烏鴉的車弩陣,就在軍兵的身後。

但大明軍依舊士氣高昂,戰歌總是在間隙響起,而倭人爲此最少付出了五千名武士的性命。

馬文英、楊廷用、張文遠這三位出自浙江羅木營的把總,戰死在了沙場,他們領着陷陣營,站在第一線,也是第一批倒在倭人的洪流之中,只有楊志還活着,但也是身負重傷。

豐臣秀吉撤退了,他知道打不贏了,因爲士氣已經不可用了。

整個京都,已經淪爲了火的海洋,煙塵滾滾,火光沖天,四處都是奔逃的倭人,他們驚恐的叫喊着天火,豐臣秀吉再不走,再不去救火,恐怕整個京都都要付之一炬。

大明軍從未想過撤退,他們要的只是玉石俱焚。

高啓愚帶着剩下的大明軍兵,收斂着屍骨,草草埋葬在了迎恩館後的小土坡。

站在五百個新挖的墳塋之前,高啓愚看了看天邊的殘陽,看着那一個個木質的墓碑,才鄭重的說道:“陛下讓我們來,是想用最小的代價,換取最大的利益,你們的犧牲,大明將永遠銘記,你們的犧牲,不會白費。”

“倭國五千武士和倭國京都,爲諸君陪葬。”

京都的大火,持續了整整三天,才緩緩熄滅,三天之後,豐臣秀吉簇擁着倭王天皇,來到了迎恩館投降。

即便是殺死了高啓愚也沒有任何意義了,因爲京都人已經清楚的知道了大明火器的可怕威力,殺死大明使者的後果,就是迎接大明的怒火。

“我其實是不介意你殺死我的。”高啓愚坐在高位上,看着跪在地上的豐臣秀吉說道:“我臨行的時候,給陛下留下了一封訣別詩,如果我死在了倭國,大明就有充分的理由,橫掃倭國了。”

“一個集體總是有各種各樣的聲音,我死了,反而能讓這些聲音,變的一致起來。”

“可惜了,你沒有那個本事殺死我。”

“現在,在這份條約上簽字吧。”

條約包括的內容爲:

大明軍派遣軍兵駐紮在各個礦區;

大明在倭國擁有探礦權,探到的礦藏所有權歸大明所有;

大明人在倭國享有絕對的豁免權,所有犯案的大明人交由大明長崎總督府處置;

堺市劃爲大明疆域,倭人不得入內;

從堺市到倭國京都不得有任何倭國的山城工事,大明軍駐紮倭國京都;

懲辦入寇朝鮮和進攻迎恩館軍兵的首禍諸臣,包括入朝軍團長和這次進攻迎恩館軍兵的福島正則;

助軍旅之費1500萬銀,分爲四十年償還,以倭國沿海諸城海關和鹽稅作爲抵押;

每年支付五十萬銀,作爲大明駐軍費用;

倭王天皇僑居大明等九大項,如有補充,另行簽訂補充條款。

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
第400章 即便是天下罪之,那也是萬方有罪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840章 通和宮金庫第289章 你問朕是什麼人?朕的名字不可探聞第六十六章 一拳勝過一拳第548章 《王謙發家的四個秘密》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842章 戰勝大明的唯一辦法第474章 陛下給的實在是太多了第392章 我朱翊鏐該有的命運,就是享樂!第519章 皇遁正字斬殺術第907章 人生而自由,卻活在無處不在枷鎖之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一百六十九章 讀書人的心眼兒真的髒第一百七十八章 兩廣縉紳無不懷念殷部堂第830章 道德崇高,不能治國;沒有道德,國將不國第504章 連棉布都不買,做什麼特使!第858章 防保守,更要防過於激進第722章 世界是一道精緻的灰第534章 倭不能不平,但也不能全平第881章 誰贏了,他們就幫誰第二百四十章 火燒長崎第一百五十八章 天變了!天變了!天變了!第535章 賤儒就是矯情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584章 兩宋三百載,未曾復燕雲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一十八章 旭日初昇,大耀東方第844章 羈縻之遺毒,附骨之沉痾第364章 在最後一個野人死掉之前,大明絕不第959章 大將軍來反腐?第510章 勝則反攻倒算,敗則懷恨在心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486章 一羣遠不如前輩的慫貨第757章 離間 激將 聲東擊西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566章 百姓日用方是道第601章 摸着侯於趙過河,循跡而行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557章 不可能三角第十章 一波三折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631章 朕爲天下黎民留愛卿在朝第872章 賞不患寡而患不公,罰不患嚴而患不平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二百七十六章 銀錠不是貨幣,銀幣纔是第一百九十六章 上報天子兮,下救黔首第371章 陛下的軍事天賦比山還高第546章 壞就壞在,它不適合大明第一百三十九章 六冊一賬,收付記賬法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八十九章 給元輔先生一點小小的科學震撼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528章 我也可以談,我也可以愛大明第二百一十三章 體罰,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487章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墾荒蕪田第470章 還田的三個階段第836章 無中生有,憑空造牌第455章 私掠許可證第729章 賤儒的意思是,朕也行賄?第一百五十二章 畫舫一二事第461章 官廠團造法,必然失敗!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409章 有史以來,第一支全火器的騎兵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第817章 信心不足和有效手段第339章 野山豬不會投降,但是人會第572章 《根本盛枝葉無窮昇平疏》第431章 快速帆船游龍號第620章 奇怪的合理化第295章 君臣?共軛師徒第413章 作惡多端,大禍自招第526章 第一次技術進步獎第565章 耗子給貓系鈴鐺第692章 隨時準備三堂會審伽利略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852章 不能爲了贏而贏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一百七十六章 不客氣的大明使者第684章 下章京營,準備拷餉第341章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第643章 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六十三章 民生困苦,纔是天下之大弊!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506章 代號爲:平波淨海第478章 沒有反賊經驗的張居正第一百六十章 恨未壯,不能同行第543章 鼎建大工裡的蠅營狗苟第三十五章 族黨排異,不勝不止(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第503章 買不盡的松江布,收不盡的魏塘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