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3章 忠誠度測試

高啓愚對大明最終獲勝很有信心,因爲在他看來,隨着萬曆維新的推行,大明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一個讓大明再次偉大的時代。

夏之前茹毛飲血的部落、夏商周的諸侯分封、秦漢開阡陌廢井田、三國魏晉的九品中正門閥、隋唐五代破門閥科舉取仕、宋明地方士紳、宗族以科舉分配權力,萬曆維新正在加快階級流動和權力的向下延伸。

丁亥學制建功,全民讀書代表着權力進一步向下延伸,雖然距離全面參政、議政的大同世界還很遠很遠,但走到這一步,大明就會變得前所未有的堅韌。

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全面開花結果。

所以,高啓愚堅信,大明必然獲得最終的勝利,甚至他比皇帝陛下的信念還要堅定。

因爲丁亥學制一直是由高啓愚主導推行,他能看得到丁亥學制給大明帶來的種種變化,這些變化深入大明角角落落,潤物細無聲,滋養着大明的方方面面。

教育是萬事根本之務,興文沒錯,但興文匽武不對。

從四夷館離開後,高啓愚披星戴月回到了家中,他沒有休息,而是打開了石灰噴燈,將一大堆的公文放在了面前,這是他利用少宗伯身份,下文到各個衙門詢問得到的情況說明。

包括兩京一十五省、四大總督府都將掌握的情況告訴了他。

陛下對他恩重如山,他自然要投桃報李,整肅翰林院、簽署《通商章程》是應有之義,他要給陛下一份新的奏疏,讓陛下能夠掌控一切。

對於皇帝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社稷,社爲土,稷爲谷,土谷養人,民爲邦本。

皇帝要行使皇權最重要的兩本賬,一本魚鱗冊,一本黃冊。

魚鱗冊可以通過十年一次清丈來解決,而且這裡面的博弈非常複雜,而黃冊同樣非常的麻煩,大明有大量的隱丁,隱丁不在大明的統計範圍之內,不是地方吏員不努力,是真的統計不到。

首先就是遍佈雲貴川黔的土司,大明對這些地方控制力較弱,比如林輔成就找到了一個再塑大元榮光的永謝布部的餘孽,雖然他們的行爲招笑,但那一萬三千丁口沒有戶籍,無法統計準確丁口,只能估算。

其次大明山多水多,有的時候,一些逃避戰亂的百姓,往山溝溝裡一鑽,根本找不到人口,只能通過鹽消耗的數量,來大概估算。

即便是在大明腹地,統計也不準確,花分、詭寄、飛灑數不勝數,這裡面有鄉賢縉紳、官衙的小心思,丁口多,勞役就重,報個和往年差不多的數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這種隱丁的現象,並非大明獨有,韓非子·詭使篇就專門討論過這種現象:士卒之逃事伏匿,附託有威之門以避傜賦,而上不得者萬數。

到了大明這種現象,顯得更加詭異,萬士和還在世的時候,曾經一針見血的指出了問題:太祖當兵燹之後,戶口顧極盛,其後承平日久,反不及焉!

當年太祖高皇帝平定天下,洪武三年頒佈戶帖式,規定隱匿者斬,派出衛所軍兵去點戶勘合,大明丁口戶口達到了最高峰,後來承平日久,反倒是不及洪武年間了,這不是胡鬧嗎?

其實原因也比較簡單,國初授田,隱匿丁口,自棄其承受田宅之利;後世不授,而徒役其身,徵其稅(人頭稅、勞役等),貧無立錐之地、無耕作職田,亦不能免役,且輸無田之稅,孰不欲爲亡命之徒乎?

國初可以拿到田畝,自然願意落戶,後來不再授田了,那自然要極力隱藏自己,不被朝廷發現,沒有立錐之地,沒有田畝,百姓自然就變成亡命之徒了。

隱丁,和隱田,是大明最棘手的兩個問題,高啓愚沒有能力解決,他要解決的是讓陛下知道能夠掌控的丁口數量,好制定政策。

皇帝兩本賬,魚鱗冊和黃冊,只要掌控其中一個,通過田畝估算人口,通過人口估算田畝,就變得簡單了起來。

有些丁口,即便是賬上,也不屬於皇帝、朝廷,因爲這些丁口屬於鄉賢縉紳而非朝廷,陛下對可掌控丁口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更加遊刃有餘。

可掌控丁口數,就等同於陛下的基本盤的大小。

除此之外,因爲極樂教的泛濫,陛下失去了對倭國的掌控,大明連估算倭國的丁口數,都難以做到了。

大明在海外開拓也遇到了這種困難,大明開拓者初來乍到,人生地不熟的同時,還不瞭解地理水文,根本無法估算對方的規模,進而無法制定出政策來。

高啓愚以少宗伯的身份下章兩京一十五省,就是爲了弄明白這個問題,給陛下一個指標,這個指標反應朝廷可掌控丁口數,等於反應朝廷對該地方的掌控能力。

在做這件事之前,高啓愚以爲很簡單,在做之後,他發現這件事可太難了!

隱丁問題從先秦就存在,要解決這個問題,似乎要從吏治下手,但多少吏員才能把這些隱丁點清楚?這冗員的膨脹,朝廷真的養得起?

高啓愚很快就放棄了完全摸清楚隱丁的想法,至少目前大明做不到這一點,他換了個方向去思考,很快模模糊糊的找到了一些頭緒。

而今天,他見到佩託之後,那隔着一層窗戶紙的頭緒,終於變得清晰起來。

高啓愚開始奮筆疾書,次日,他將奏疏呈送到了陛下面前,因爲不確信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確,高啓愚沒有在文華殿上廷議此疏,先讓陛下看看,再讓內閣看看,最後讓戶部看看,再進行廷議爲宜。

通和宮御書房,朱翊鈞看着面前的職官書屏,職官書屏是張居正在萬曆元年,爲了小皇帝能夠更快的瞭解大明人事,做的可視化人事關係圖。

內閣、五軍都督府、六部、翰林院、都察院、太僕寺、太常寺、鴻臚寺等等衙門、地方總督、巡撫、佈政、參政、按察、都司等等,都在這個職官書屏上。

職官書屏,根據人事關係的不同,劃分出了不同的黨派,塗上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眼下大明要職有一半左右都是張黨掌控,這裡面有一部分還畫着一道金線,代表此人帝黨身份。

可以說,這個職官書屏,就是朱翊鈞快速掌控大明人事的神器,握着這麼一件神器,堪稱天下盡在我手。

而現在,高啓愚給皇帝弄了個不亞於職官書屏的神器出來。

“發動天下黎庶登記兵役。”朱翊鈞看着面前的高啓愚的奏疏愣了許久,困擾了他十八年的問題,突然有種撥開雲霧見天明的感覺。

大明兵制構成,京營和水師歸朝廷直接掌管,九邊衛所和各省都司衛所軍兵,以及巡檢司弓兵和衙役。

而登記兵役,代表着一種自願承擔更多責任,各省都司衛所軍兵,承擔了很多非戎事的責任。

比如浙江九營就會定期出巡,一次就是九個月,疏浚溝渠、搶險救災等事;

比如雲貴川黔的漢兵營會定期剿匪、平定土司,還要參加對東籲的戰爭等;

比如遼東軍兵乾脆就是耕戰一體,遼東的水泡子排起來非常困難,山東都司和北直隸都司都定期遣軍卒前往等;

某種程度上,願意承擔更多責任的兵役數量,代表着願意響應朝廷號召的人數。

根據高啓愚對各地方的彙總發現,雲貴川黔土司、四大總督府的徵召率百不足一,能達到1%的徵召率,那就過了安全線,低於這條線,就非常危險,要防止土司反叛;

而大明腹地的徵召率百不足四,就是大明實土郡縣的腹地,徵召率應該在4%左右,有些地方高點比如山西、北直隸、山東的徵召率都能突破5%,而有些地方低點,比如江左江右浙江江西等地,大約只有3%。

這玩意兒甚至可以叫做忠誠度。

“先找幾個試點。”朱翊鈞準備試試再說。

忠誠的順天府除去北大營,丁口四百五十萬人,之所以要除去北大營,因爲那是皇帝的老巢,加入北大營數據就會失真,平均數這個東西,最不可靠,最容易騙人了。

皇帝下章戶部和兵部,要進行登記,戶部和兵部也不知道皇帝要做什麼,就下章各衙門執行了。

朝下而夕奉行,是歷史對考成法的評價,這肯定有誇張,但京師順天府,的確能做到這一點,很快,皇帝的命令得到了執行。

朱翊鈞還專門還挑了大名府、濟南府、徐州府做對照,給出了一個很簡短的解釋:登記造冊,有詔則徵。

沒說具體要做什麼。

六月末,至高無上的皇帝陛下收到了戶部和兵部的奏聞,願意登記從徵者,僅爲6萬人,考慮到封建衙門執行王命的攤派,數字的真實性還要下降。

“只有區區六萬人,至少還有萬餘人,是因爲衙門攤派不得不從!”朱翊鈞收到戶部奏聞的時候,滿臉的不敢置信。

朱翊鈞承認,他有點破防了。

在他的預期裡,忠誠的順天府,不說10%,有個5%,朱翊鈞就心滿意足了,但最後的結果只有1%,這個數字,讓朱翊鈞真的有些無法接受。

經營十八載,順天府看起來忠誠無比,可實際上,並不如表現的那麼忠誠。

朱翊鈞下章沒有強調重要性,各級衙門都當普通公務處置的,越是不強調,越能反應數字的真實性。

“這個,陛下,一定是各級衙門看沒有加急字樣,都沒當回事兒,陛下,臣去戶部一趟,催催他們。”馮保強行找了個理由,其實他很清楚考成法之下,這活兒做的很快,只是沒有上頭催逼,沒有向下狠狠攤派而已。

“不用去了,說是登記下就登記下。”朱翊鈞接受了這個事實,他看向了馮保說道:“山東巡撫宋其昌的奏疏到了嗎?”

“大名府、濟南府、徐州府的奏疏,都到了。”馮保硬着頭皮說道。

馮保低聲說道:“大名府是百四,濟南府是百五,徐州府是百七。”

“所以只有順天府百不足一!只有順天府!”朱翊鈞坐直了身子,看完了大名知府、濟南知府、徐州知府的奏疏,癱在了龍椅上。

大名府是天雄營駐防,每年應徵者如雲,這次一聽說朝廷要登記,大名府百姓也沒問那麼清楚,有3.4萬人登記在冊,等待應徵。

濟南府人口在萬曆十二年過百萬,萬曆十五年達到了一百五十萬,登記造冊7.5萬人,濟南府還上奏詢問,是不是要打倭寇,纔要登記造冊?如果打倭寇的話,報名者會更多。

徐州府人口不足百萬爲92萬人,登記在冊願意從徵人數爲6.4萬人,這個數字,讓朱翊鈞格外驚訝,徐州府比順天府忠誠了7倍,甚至更多。

上一次徐州大旱,在保漕運還是保民生,徐州知府劉順之保民生,皇帝南巡路過,非但沒有責罰,還給劉順之立了一塊爲國爲民的碑文,自那之後,徐州府確實非常忠誠。

“所以,不是統計問題。”朱翊鈞有些失神的說道。

都是一樣的聖命,都是不知道皇帝要做什麼,都是應徵,比例卻如此天差地別。“順天府這樣,其實是因爲有京營在。”馮保看着陛下的模樣,還是低聲說了一下自己的理解。

京營強橫天下皆知,真的有攻伐,那皇帝也只會調動京營,而非從民間徵召,時間長了,順天府的百姓,自然把征伐之事,都倚仗在了京營上,自然就會低很多。

十萬銳卒當百萬,這可不是胡說,京營十萬兵馬,完全能橫掃九邊百萬大軍,這種以一當十的銳卒在,京師百姓自然對應徵之事不熱衷。

專業的事兒,自然交給專業的人去做。

在馮保看來,京師的數字,做不得數。

對於京師百姓而言,萬曆維新以來,京師幾乎和當年剛遷都的永樂年間,一樣安全。

朱翊鈞勉強接受了這個理由,坐直了身子,翻動着奏疏,有些心煩意亂,奏疏也不看了,去了北大營操閱軍馬。

“昭告天下,各地方登記造冊,有詔則徵,爲常制三年一次登記。”朱翊鈞在離開御書房的時候,下了明確命令,高啓愚的想法和四個地方的實踐,其實沒有太大的問題。

馮保的理由很好,但順天府的確不是特別忠誠。

萬曆十三年朱翊鈞南巡的時候,朱翊鏐可是狠狠的鬧了一場,大有掀桌子的架勢,才壓制了那些野心家們,趁着皇帝離開搗亂的想法。

順天府表現出來的忠誠,絕大多數的原因,是十萬京營這把利刃,懸在頭頂上。

朱翊鈞接受了這個結果,並且繼續保持自己十九年如一日的習慣,每日操閱軍馬不能鬆懈,現在他更不敢鬆懈了。

其實天子巡視軍營,自古以來就是傳統,漢文帝是百代帝師,他就經常巡視細柳營,而且允許將兵不卸甲半禮覲見,而且漢文帝還遵從軍營條例。

“會盟?想什麼好事!環太商盟通商章程,你們還要陛下與爾等會盟,不過紅夷藩屬,安敢如此要求!”四夷館內,高啓愚一拍桌子,怒斥了三位總督癡心妄想,得隴望蜀。

這些個夷人,心裡沒點數,對自己也沒有定位,居然要求大明皇帝出席簽訂儀式,這幾乎上升到會盟的高度,這幾個總督也不想想他們什麼身份,居然敢要求大明皇帝會盟!

一羣跑來跑去四處討飯吃的野狗,也敢跟大明齜牙咧嘴,給他們臉了!

三位總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們完全不知道自己又是哪裡冒犯了大明皇帝的威嚴。

佩託和秘書小聲耳語了幾聲,才說道:“少宗伯,我們的意思是,簽訂章程,覲見陛下,瞻仰聖容!”

這裡面溝通出現了一些問題,佩託不知道問題在哪裡,但隨行的秘書,指出了問題所在,大明好面子,天朝上國好面子這件事,人盡皆知。

要尊重大明皇帝,也要尊重大明秩序,只要做到這兩點,大明真的很好說話,比宗主國國君費利佩好說話的多。

“少宗伯,我們對章程所有條文沒有異議,大明需要白銀,我們需要貨物,章程對雙方都有利,這裡面是不是有些誤會?”佩託和秘書又溝通了兩句,他們提出的訴求,從來都是簽訂《章程》後覲見皇帝陛下,而非所謂會盟。

這可是從跑來跑去的野狗,變成大明家養犬的絕佳機會,也就是三個總督府都有白銀,而且很多,纔有了這個機會,多少總督府連這個機會都沒有!

高啓愚聽聞,看了兩眼鴻臚寺的官員,才點頭說道:“爾等簽署章程後,在鴻臚寺學會了禮法後,自會安排覲見,你們見不到陛下,恐怕也難以心安。”

“先簽字吧。”高啓愚將一式三份的章程條約遞給了三位總督,章程爲大明草擬,以漢字爲準,也有拉丁文。

可是秘書們在檢查拉丁文本的章程時,劃出了幾個地方,這些地方,和漢文的意思完全不同。

佩託和秘書們小聲商談着,最後還是佩託對這幾個有異議的地方提出了疑問。

高啓愚的拉丁文極好,他看完之後,確定這不是他翻譯的那版,是有人在裡面作祟,高啓愚不動聲色,讓人現場寫了新的一版,雙方確認後,簽字順利進行了下去。

簽訂章程之後,禮部官員開始教授三位總督覲見的禮法,絕不可衝撞了陛下,也不可失儀。

佩託請求私下謁見高啓愚,確定貸款、船員培養和船艦購買的合同。

高啓愚十分耐心的和佩託談妥了生意,總計三百萬銀的購船合同,分爲三年交付,貸款期是十年,戰時年息爲36%,非戰時年息只有4%,但轉爲非戰時利息,需要展期四十年。

這是早就談好的條件,無論從哪方面講,這都是一筆戰爭借款,哪怕利息再高,佩託也願意賭一賭。

以前沒得選,只能被費利佩朘剝,費利佩是殺雞取卵,大明同樣是求利,但大明的策略還是細水長流。

“大明不怕壞賬嗎?”佩託按個檢查了合同,確定沒問題後,簽字,等到皇帝批准後,就能推進了。

佩託也打聽了,秘魯和智利總督,無權購買大明五桅過洋船的戰艦,大明賣給墨西哥是因爲墨西哥有白銀,秘魯也有白銀,但秘魯總督的膽子就小多了。

“人死債不消,賬壞不了。”高啓愚看着佩託,十分肯定的說道:“佩託總督在爭取自身權益的過程中不幸遇難,這筆債,還是要記在墨西哥總督府身上的。”

佩託眼前一亮,笑着說道:“你說得對,也應該是這樣,債是總督府欠下的,也應該由總督府來償還。”

“要想欠大明的債,要打得過大明海軍,或者不跟大明做生意,但這兩件事,沒人能做到。”

佩託又不是必死的,他要是輸了跑到大明做富家翁,朝廷問他討債,他也還不起,但朝廷問總督府討債,就沒有佩託什麼事兒了。

贏了,他佩託贏家通吃,輸了也是總督府輸。

“少宗伯,我沒有別的意思,《章程》的所有條款,經過了長達一年的協商,早已經完全確認,爲何在臨時簽訂的時候,出現了漢文和拉丁文不一致的狀況?我當然不是在懷疑少宗伯設下了陷阱,而是有些疑惑。”佩託到大明就學會一個詞,謹言慎行。

大明是體面的天朝上國,說話不能隨意,而且一定要準確。

“可能是拿錯了吧,任何人都有可能因意外或疏忽犯錯,這很正常。”高啓愚仍然滿臉帶笑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但佩託情不自禁的打了個冷戰,不敢再說,高啓愚的笑容有點可怕。

佩託不喜歡跟聰明人打交道,每次和聰明人打交道,他都感覺自己的腦子不夠用,他寧願去跟夷人在叢林血戰,也不願意跟高啓愚這類的人交談,誰知道他又有什麼壞主意在醞釀。

佩託選擇了告辭離開。

高啓愚將簽訂的所有章程文書,全都自己拿了起來,站在四夷館門前,高啓愚看了隨行官員一圈。

今天的事情不尋常,一來,夷人總督沒有提會盟要求,但高啓愚收到的消息是夷人猖狂;二來,拉丁文的章程文書,被人替換了;

顯然,有人在阻止《章程》的順利簽訂。

高啓愚看了一圈隨行官員,卻沒有做出任何的訓示,而是帶着官吏回到了禮部,而後高啓愚親自帶着簽好的文書,到了通和宮御書房內覆命。

朱翊鈞確定了章程簽署沒問題,硃批後,騎縫下章,蓋上了自己的萬曆之寶,自此,環太商盟正式成立了。

“少宗伯沒什麼要對朕說的嗎?”朱翊鈞蓋好了章,看着高啓愚開口問道。

四夷館簽約過程中的一些小麻煩,朱翊鈞已經知道了,現場有緹騎,而且還有趙夢佑自己培養的通事,夷人說了什麼,緹騎如實稟報。

“臣…恭賀陛下,恭賀大明,此約議定,開海自此由近轉遠,此乃國朝幸事也。”高啓愚選擇了恭賀陛下,又做了一件大事,歷史進程又推動了一小步。

“少宗伯心裡有委屈,爲何不跟朕說呢?”朱翊鈞將章程取出一份,這一份宮中留檔,另外一份在禮部,最後一份給夷人總督。

高啓愚在裝糊塗,朱翊鈞卻不太想高啓愚裝糊塗。

“陛下,臣不覺得什麼委屈,大抵是比較急,拿錯了吧。”高啓愚再斟酌一番,纔開口說道。

“拿錯了?少宗伯倒是給他們找了個好理由出來!”朱翊鈞吐了口濁氣說道:“鬥歸鬥,但還是以做事爲主。”

高啓愚再拜說道:“陛下聖明,臣也是這麼想,都是爲朝廷做事,爲陛下做事,沒什麼委屈不委屈的,把事情做好纔是本分,做不好,自然是臣無能。”

“昨日朕得了件寶貝,今天就賜給你了,盡心做事就是,朕讓徐爵給你帶過話,朕說話算話,受了委屈,就跟朕說,朕給你做主。”朱翊鈞又當面強調了一遍,徐爵說的那番話,是朱翊鈞授意,是他的承諾。

寶貝是真的寶貝,一塊切割好的藍寶石,有拇指那麼大,這樣的寶貝,宮裡還有很多。

“臣謝陛下隆恩。”高啓愚再拜,選擇了告退。

高啓愚之所以不發作,是因爲他現在是廷臣明公,簡在帝心,這點事發作起來,顯得他小氣不提,萬一弄得皇帝和元輔真的起了衝突,他高啓愚罪責難逃。

再說了,他越是不說,陛下越是知道他委屈,這就撈到了份聖眷。

聖眷這東西,再多也不嫌多,看看王崇古,一個奸臣,活着有價值,死了居然也做了文成公!

作爲廷臣,一時成敗從來都無關緊要,到他們這一步,聖眷才重要。

“馮大伴,少宗伯願意受這份委屈,朕可不願意少宗伯受委屈,去查一查怎麼回事兒。”朱翊鈞眉頭緊蹙的交代着。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
第二百二十五章 京師講武學堂和皇家格物院第752章 私市問題,不在私市本身第942章 秩序,鬥爭和妥協的產物第八十章 貪天之功,異代同憤第1017章 相濡以沫自難棄,風雨同舟可白頭第754章 循環成立的基石,不是仁義,而是暴力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一百八十三章 餒弱則懦,此誠君王之戒第638章 借爾人頭一用,推行朝廷政令!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681章 反對的聲浪太大的話,就讓他們去挖煤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二百五十九章 朕將帶頭衝鋒第689章 《論奸臣的自我修養》第二百六十八章 論跡不論心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九十九章 朝廷不就是要稅嗎?我們交!第774章 皇帝沒錢了?第505章 我們要做的就是,殺光海寇第303章 漢王代替虜王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357章 打碎了一個聚寶盆,就再建一個聚寶第895章 讀書如同越關山,一步一臺階第602章 賞厚而信,罰嚴而必第721章 皇帝的旨意不是無所不能的第六十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368章 是誰蠱惑陛下變的如此邪惡第784章 陛下,臣做了一個鳥第522章 非威不畏非惠不懷,德威兼用感心攝第452章 大司馬這個保守派有點怪第576章 把權力關進牢裡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718章 陛下,急報!順天府陷落!第761章 世上本無雙全法,萬事皆在取捨間第1004章 天下豈有四十年之太子乎?第二百四十八章 覓塞外良地營建營堡堅城第318章 跟着陛下有錢賺第391章 只能以七尺之軀許國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五十一章 朕以皇帝的名義許諾第一百三十六章 大明和西班牙的共同困境第857章 送到內帑的金花銀,該漲一漲了第七十二章 少年負壯氣,奮烈自有時第669章 斷鹽 斷棉 裡挑外撅第704章 一個違背祖宗成法的艱難決定第997章 翰林院的文章,盡除空談之風第一百四十一章 羊毛與呢絨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537章 藩鎮糧餉在地化第577章 讓格物,贏在起點!第二百四十九章 一張嘴,哭的梨花帶雨就是鐵證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977章 雲帆直掛滄溟闊,雁字難傳宮闕深第一百四十八章 緣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698章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第三十一章 張居正的新《陳五事疏》第605章 朱門幾處看歌舞,猶恐春陰咽管絃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二百二十三章 朕的算學附加捲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312章 條陳務虛儒生共疾疏第二百零三章 讀書人最後一絲臉面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一百四十九章 少年組天下第一高手朱翊鈞第639章 上海是上海,浦東是浦東第703章 身股經營法和四不投第693章 持續開拓,直到世界盡頭第775章 十里銀灘百萬鹽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一百三十七章 只要價錢合適,靈魂都能出賣給惡魔第358章 開海一念起,天地剎那寬第989章 遼寧,則天下寧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30章 震驚!大明皇帝居然爆金幣了!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730章 攻入順天府,讓皇帝俯首稱臣!第五十七章 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大亂第365章 大就是強,多就是美第472章 世界的參差不齊第853章 勿以贏小而不麻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874章 還有沒有天理了!還有沒有王法了!第六十二章 隋珠彈雀,便殿擊球第876章 陛下說的都是真的!第二十六章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第917章 鐵甲連營壯天威,萬國薈萃聚華筵第604章 厄運專挑苦命人,麻繩專挑細處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436章 戚繼光膽小如鼠,李如鬆貪生怕死第567章 荒地無人耕,起耕有人爭第755章 朱元璋也幹了,而且更過分第一百九十四章 皇帝親自帶頭偷工減料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287章 民以食爲天,萬務民爲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