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蒸汽機是要吃人的

大明對待番夷的態度正在發生本質上的改變,如果要說清楚其中改變,也不困難,總結而言,就是從當初的當爹有癮,變成了現在的極端保守。

曾省吾就是這類極端保守的人,當不臣蠻夷刷新在帝國的邊界時,殺光是最有效的辦法,這種一點都不開放包容的態度,就是極端保守,他是這樣想,也是這樣做的,萬曆元年,平九絲,只剩下了懸棺證明都掌蠻從先秦存活到了萬曆元年。

當爹成癮不是什麼褒義詞,死要面子活受罪,和北虜戰爭明明打不贏,必須要和談的時候,拖拖拉拉搞了四年之久,就爲了誰當爹誰當兒子的面子問題,嘉靖虜變加倭患中捲上來的明公,終於把朝中柔遠人的風力徹底壓制。

張居正總是討論一個問題,那就是矯枉必過正,這種事情總是在發生。

興文匽武的時候,一下子就馬放南山,巡撫地方的文臣對武將生殺予奪,朝廷都默不作聲;柔遠人不行的時候,一下子就變成了徹底消滅;振武的時候,又很容易不小心,弄到藩鎮割據的地步;不重視技術進步的時候,把匠人踩在賤籍之列,大罵奇技淫巧之蕩心,投機取巧,重視技術進步的時候,又把匠人捧的比神仙還高。

林輔成的唯生產力人人才有自由的理論,就是把匠人、把技術進步捧得比神仙還高,關鍵是邏輯自洽,全然忘記了當初是怎麼批判匠人,喋喋不休的高聲喊:作奇技淫巧者有誅!也全然忘記了,技術進步是大明皇帝朱翊鈞,身體力行,數年如一日鼓勵出來的。

官廠團造法是歷史的縱向規模,是漢的屯田法,唐府兵制,大明軍屯衛所,成祖文皇帝的住坐匠戶,是當初大航海二十七個官辦造船廠,橫向規模則是西山勝州臥馬崗煤局、永升永定蘭州毛呢官廠、五大造船廠、九個市舶司、五個遠洋商行。

官廠團造法,是縱向規模和橫向規模的雙重結果,真的聽了林輔成的朝廷不得過分干涉,反而是一事無成。

吃到第五個包子的時候飽了,懊惱的講,早知道吃第五個包子可以飽,幹什麼還要吃其他四個呢?

太陽升起,是雞叫出來的。

曾省吾認爲對付東籲王朝最好的辦法就是徹底征伐,對此朝廷明公又說不過曾省吾,因爲曾省吾出自西南方向,對那邊的事兒更加清楚。

在曾省吾看來,東籲有病,莽應裡有大病,需要用火銃和火炮去治。

那邊的人就認這個,你好聲好氣好商量,他們聽不懂的,只有火銃火炮的嘶鳴聲,才能讓莽應裡徹底清醒過來。

對東籲動兵已經成爲定局,但還是得等馬六甲城被徹底拿下,這是個咽喉之地,就連朱翊鈞這種軍事天賦爲零的都知道,通常情況下,繞過關隘、城池去作戰,就是把自己的補給線完全暴露給敵人,把背後亮給敵人的行爲,是自殺。

“還田疏。”張居正看沒人願意提及,只好自己開口說道。

這玩意兒真的是茲事體大,甚至連談,明公們的態度也是能避則避。

“此事是不是從長計議?慢慢地商量爲宜?”王崇古自然是看完了還田疏,長長的萬言書讓王崇古寢食難安,直接把王崇古看的一愣一愣的,他搞得請均田役疏,也只是把人頭稅的四差銀,全都攤派到田畝裡,還是爲了把人逼進官廠團造裡當牛做馬,這已經坐實了奸臣之列,被人罵的頭暈腦脹。

張居正一出手,就是《還田疏》,而且還整理的極爲詳細,顯然是謀而後定。

萬士和也立刻開口說道:“就是說嘛,不如再等兩年,等財用再盈再議不遲。”

萬士和喜歡和稀泥,喜歡折中,他非常不喜歡這種立場過於明確的事兒,這一套組合拳打下去,大明朝廷就和勢要豪右徹底站在了對立面,大明朝廷會不會學了南宋朝廷,這是誰都不知道的答案,當然萬士和並不知道這是皇帝的堅持,畢竟全楚會館文昌閣內的交流,只有當事人知道。

張居正也不打算說,等有了確切的成果後,再講是陛下的聖意獨斷就是。

王國光思索了許久,纔開口說道:“要不等戚帥班師回朝再議。”

有京營在,即便是出來什麼亂子,戚繼光也能收拾,這就是王國光的意思,沒有足夠的武力威懾,想要白沒家產,得有京營鎮場子。

勢要豪右也有話說:我祖祖輩輩辛辛苦苦,趁着天災人禍聚斂到手裡的田畝,才過上今天的好日子,你朝廷就拿點銀子,就想白白拿走!憑什麼!

王國光認真研讀了還田疏,真的很大膽,同時也很危險,他趨於保持現狀。

“馳道修到四通八達,鈔關抽分局設在馳道上,再言還田不遲。”張學顏的態度更加保守,他認爲這個時候,搞什麼還田,真的是多此一舉,等到商稅完全碾壓田賦,纔是議論還田的時候。

工部尚書汪道昆立刻反問道:“你不進行還田,真的能把馳道修的四通八達嗎?就連綏遠馳道和綏遠礦業,都需要向民間募集資金了。”

解放生產力後,纔能有充足的農產品推行馳道修建,沒有銀子萬萬不行,但銀子也不是萬能的,馳道的修建,還需要大量的糧食,工匠皆脫離農業生產,農業的生產關係不改變,還想供應數目龐大的不事農桑的工匠,這纔是捨本求末。

“就從松江府開始吧,反正松江府之前就這麼幹過了,松江地面的遮奢戶們更容易接受還田。”汪道昆覺得松江府還是太自由了。

松江府的勢要豪右經歷了那麼多的大風大浪,這一次還田,不過是些許的風霜罷了。

“很有必要。”海瑞作爲清流的代表人物,反貪第一人,十分肯定的表示了自己支持還田的態度,這和反腐有關,自然也和解救黔首有關,海瑞自始至終都是一個心繫天下黎民百姓之人,耕者有其田這五個字,對海瑞這樣的道德君子而言,誘惑力不弱於白銀對大明皇帝的吸引力。

有人反對,有人支持,大家說的都有道理,廷議議論紛紛,對於這件事的態度各有不同。

朱翊鈞揉了揉眉心,比如戶部張學顏反對的理由很充分,地價分爲十年償還,且不是說這個過程中,有多少人上下其手,在其中謀利,就說,這個佃戶變成自耕農十年內,就沒有任何消費能力,因爲地價掣肘,白銀更加不能流通。

戶部對白銀的流通性問題非常非常的關注,甚至有些反應過度。

而且這還是張學顏拋開有人在裡面上下其手不談,朝廷公賣放領的地價,真的是到百姓手裡的地價嗎?地方官員甚至不用貪腐,只需要輕輕撕開一些口子,勢要豪右必然會利用這些口子,掏空公賣放領田畝。

這是必然的,大明各地的府庫,不都是這麼被掏空的嗎?

戶部是非常保守的,非必要不增債,朝廷、地方、百姓,皆是如此,青苗法搞的官貸、北宋朝廷的反覆,直接拉斷了大宋黔首們的最後一根弦兒。

戶部的反對態度十分明確,最後一定出現一個奇妙又幾乎無解的局面來,明明物質豐富起來,但百姓就是沒有需求,不是不想,是買不起。

窮民苦力爲了購買田畝,直接耗盡了未來十年的潛力,大明這頭促進工商業的發展,產出了大量的貨物堆積無法售賣,出售給海外,海外皆爲蠻荒之地,哪有那麼高的需求?沒有需求,有更多的商品供應,白銀堰塞是貨幣,商品堰塞那就是房倒屋塌天大的事兒。

這方興未艾的商品經濟,豈不是直接胎死腹中?

窮民苦力沒有任何承擔風險的能力,而且戶部也表示這只是簡單的推算了一番,如果地方再整出一堆亂七八糟的麻煩來,更加頭疼。

對於《還田疏》的討論已經不是不歡而散可以形容了,而是大部分的廷臣都不同意,這就是廷議的結果。

得虧是陛下長大了,若是陛下年紀還小,沒人敢這麼頂撞張居正。

張居正也不惱火,其實朝臣們說的,也是張居正說的,《還田疏》雖然是他搞出來的,但他本人其實對還田疏並不認同,甚至他覺得自己有點像是泰西神話裡,那個打開了魔盒的潘多拉。

張居正對泰西的文化是有些興趣的,作爲帝國的首輔,一個能夠環球貿易抵達大明的泰西文明,就這一個條件就已經足夠引起張居正的重視了。

還田疏的第一次廷議,沒有通過,年後,各部部議後,還要再次進行廷議。

兵部尚書曾省吾打開了奏疏說道;“戚帥送回來了三十斤火炮擊發的度數旁通,每一輪擊發火藥三百斤,一共齊射了一百輪,共計消耗火藥三萬斤,等於24萬發二錢鳥銃擊發,炸燬了板升城的城牆,一共啞火一次,炸膛一次,可靠性得到了驗證,從擊殺傷敵數來看,完全不值得,大概直接殺死的只有不到二十四人,但敵人的士氣徹底打沒了。”

從擊殺上來看,這火炮根本沒什麼用,但是從戰線的角度去考量,卻變得意義十足來了。

俺答汗不是不想困獸猶鬥,實在是整個板升城都被嚇破了膽。

“陛下,今歲將這十門三十斤火炮裝船運到馬六甲城吧。”曾省吾圖窮匕見,馬六甲城這個釘子,不好拔?嘗一嘗三十斤的火炮的威力!

什麼城牆在這種火炮的威力之下,都會變得岌岌可危。

曾省吾的意思已經很明確了,相比較《還田疏》折騰田畝,不如着眼於海外,開拓在很多時候,都是解決內生性矛盾最好的辦法。

“格物院那邊搗鼓出了五十斤火炮,一共三門,一道拉過去,考驗下可靠性吧。”朱翊鈞對開拓沒有意見,認可了曾省吾的提議。

爲難自己人,不如爲難海外番夷。

7.5匹的蒸汽機年產一千臺,這一千臺已經有了着落,全是官廠,煤局、毛呢、造船、織造局,都在抓緊時間上馬。

王謙曾經給皇帝講過一個歪理:自由貿易都是扯淡,因爲好東西都是不流通的。

王謙認爲,連國債都搶不到的人,真的沒必要參與到交易行貿易裡來,在林林總總的記賬貨幣中,國債是最穩妥可以獲得利息的記賬貨幣,這就是不確定的票證市場裡,確定性最高的產品,連國債都搶不到的人,參與到交易行貿易裡,就是被人收割的命運。

王謙這個好東西是不流通的歪理,在相當多的領域適用,比如婚配,有不少青樓女子,希望能夠從恩客裡找個好人家,但是不想想,能去逛青樓的能是個什麼好人家嗎?上岸?王謙這輩子都沒見過幾個青樓女子能上岸。

朱翊鈞倒是知道一個,叫柳如是,柳如是第一次想要嫁給陳子龍,住在南園南樓,陳子龍的正妻、母親、祖母直接打上門了,趕走了柳如是,柳如是這才嫁給了錢謙益。

還有大明開海投資是分紅最多的,種植園的生意可謂是無本萬利的買賣,除了楚晉浙三黨黨魁認可的商賈,誰能參與其中?

在蒸汽機上,同樣適用,因爲更加可靠馬力更強的蒸汽機,連官廠自己內部都不夠分,更遑論給民坊了,大明這麼大,這點蒸汽機管個屁用!

好東西,的確是不流通的,王謙這個傢伙雖然紈絝,但總有些歪理,讓人眼前一亮。

廷議上沒有議論明年開春的開海投資,因爲早已經完成了內部分賬,在一片恭送陛下的山呼海喝聲中,萬曆九年最後一次廷議,正式結束。

廷臣們燕行離開,王崇古很罕見的來到了文淵閣,內閣現在空虛,呂調陽和馬自強因爲身體原因致仕後,內閣就只剩下了張居正、王崇古、王國光,而王崇古這個次輔,又從不坐班,導致文淵閣的公務異常的繁忙,也格外的冷清,中書舍人們在輔臣面前,都不敢大聲說話。

“元輔啊,你這個《還田疏》,還是算了吧。”王崇古坐的端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還田疏和官廠團造法有衝突,官廠團造要工匠,還田疏要農夫,這都去種地了,誰來做工匠呢?官廠團造法,名字看起來是挺新的,不過就是軍屯衛所罷了。”“你也要搞軍屯衛所,我也搞軍屯衛所,哪有那麼多人?”

張居正很清楚這個矛盾所在,他思索再三說道:“還是得搞,不搞不行,說的道理再多,官廠團造的工匠也是要吃飯的,歷代莫不是以勸農力本之政務。”

重農輕商是中原成熟經驗,在張居正看來,先有農,再有工,而後有商。

張居正也不想折騰,但是陛下有自己的主張,張居正是打算自己攬下罪名的,所以也沒告訴王崇古這是陛下的意思,這幾天張居正也多少琢磨出點陛下的考慮了。

還田法,確實有必要,不還田不行。

“我其實一直在避免和元輔交鋒,甚至這文淵閣,我都只來點卯,你張居正做的大明的救時宰相,我王崇古也想搏一搏這青史留芳,元輔,還是停下吧。”王崇古這話像是在威脅,其實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

王崇古還是很怕張居正的,能不開戰,就不開戰,這番話不是宣戰,而是感到無力。

張居正想幹的事兒,他會力排衆議的推行下去,楊博攔着考成法,被張居正連消帶打的給趕出了朝堂。

大明沒人攔得住他,只有陛下可以。

“王次輔不要急,你聽我細細道來。”張居正對王崇古態度也一直在變,他現在可以耐心的跟這個僭越之臣,詳細解釋很多政令的必要性了。

“王次輔可知道,格物院獻了祥瑞。”張居正臉上帶着笑容問道。

王崇古點了點頭,7.5匹的蒸汽機,連分配都做好了,他當然非常清楚了。

“這次獻祥瑞,在蒸汽機之前,還有七個工具被一道獻上了,這纔是關鍵啊。”張居正面色凝重的說道:“這七個工具,給蒸汽機的發展,帶來了許多的變化。”

王崇古眉頭緊鎖的問道:“變化?”

“是的,變化。”張居正十分確信的說道:“之前的蒸汽機,都是手工打磨出來的,精緻歸精緻,但不可控,量產也極爲緩慢,但是有了這些趁手的工具後,蒸汽機日後發展,就可以預期了。”

“日後的歲月裡,在一年半到兩年的時間裡,蒸汽機的馬力會翻一倍,產能也會翻一倍。”

張居正敏銳的察覺到了一些不同,他和自己的兒子張嗣文溝通後,發現果然如此,張嗣文考中進士後就做了五經博士,一直是德王朱載堉的幫手。

這一次格物院獻祥瑞和過去不同,一共七種大型加工機械問世,加工各種零部件的機械,讓蒸汽機的迭代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

大概在一年半到兩年時間內,蒸汽機的馬力會翻一倍,產能也會增加一倍,這種可怕的技術進步,是可以預期的,是格物博士的們的集體意見,至於能落地多少,那就得看朝廷組織能力了。

格物院跳出五行之外,他們只負責前進,而不負責落地,那是朝廷的職責。

“這是一個很保守的估計,有些激進的格物院博士認爲,一旦蒸汽機的技術的規模開始擴大後,馬力可能只需要十天就會翻一倍,達到一個閾值後,再進入循環之中。”張居正可不是危言聳聽。

“你等下,等下…讓我緩緩。”王崇古眉頭都擰成了疙瘩,他實在是無法想象這種數量級的飆升。

張居正抖了抖袖子,拿出了一本札子,這上面是格物院博士們的內部討論,對蒸汽機未來的展望。

王崇古呆滯的看完,即便是按照最保守的估計,萬曆二十年的時候,大明蒸汽機的產能可能會暴增到768萬匹馬力,一臺三匹馬力幾乎等於6匹馬的生產力,因爲蒸汽機可以日夜不息,年產768萬匹馬力,等於1536萬匹駑馬。

大明一年從蒙兀兒國進口的戰馬也不過兩萬匹。

這是何等恐怖的概念?如此恐怖的產能必然被用的到處都是,當然這個模型裡,還要考驗大明的實現能力,在純粹數學模型上暴增,不是實踐的暴增,實踐能有四分之一落地,那大明農業生產就無法供應了。

“所以這麼多的機器需要許多許多的工匠去使用,大明工匠也是要吃飯的,僅僅靠海外漕糧流入大明,是萬萬不夠的。”張居正對着王崇古說明了自己的想法。

蒸汽機會吃人的。

“呼。”王崇古拿走了張居正給的札子,不能張居正說什麼,他就信什麼,他需要親自去了解一番,如果真的如同張居正說的那麼可怕,這頭脫繮的野馬,還真的還田去鉗制一二,否則農業生產跟不上,再高的大樓也得塌。

人不吃飯就會餓死,就會造反。

王崇古這也顧不上過年了,忙的王謙都直呼自己老爹這比年輕人還要卷,大過年的不好好過年,以次輔之尊四處拜訪。

王崇古用了四天的時間,搞明白了張居正不是在嚇唬他,限制蒸汽機的只有鋼鐵、煤炭和馳道,只要有這些,蒸汽機就敢給伱兩年馬力翻一番,產能翻一番。

林輔成那個歪嘴大師,別的不敢說,那眼光,是極爲準確的,蒸汽機這東西,確實是蠻橫到不講道理。

“兒啊,咱們家撈到一個大寶貝啊。”王崇古靠在太師椅的椅背上,也說不清是福還是禍。

蒸汽機這東西未來可期,但同樣是個脫繮的野馬,尤其是在物質開始豐富起來之後,陛下的位置在哪裡?這是王崇古必須要考量的重大問題。

“怎麼了?”王謙疑惑的問道。

王崇古把自己最近弄明白的事兒,告訴了王謙。

“這老話說得好,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張居正的眼光是長遠的,這個我得承認,但這玩意兒的發展速度快的驚人,一旦規模起來,誰又能駕馭這等鐵馬呢?但是人爲設限,又太可惜了。”王崇古這幾日,多少有點寢食難安。

他王次輔現在的依仗,是官廠團造,若是幾年後,官廠團造法變成如此可怕的怪物,他們王家又如何自處?

人爲設限,和肥沃的土地不種莊稼,任由其荒廢一樣的可惡。

王謙看完了奏疏,搖頭說道:“又不是什麼大事,大不了就去搶,一切能種地的地方都搶來種糧食,海運損耗再大,也夠用了。”

“搶?”

“搶!”王謙惡狠狠的說道:“讓我看就不是什麼大事,咱們大明的商舶帶着優質的貨物去了,跟他們做買賣是王化他們!不肯貿易,就踹開他們的家門,逼迫他們自由貿易!”

“不是搶,是自由貿易。”

按照林大師對自由貿易的定義,不利於大明的不是自由貿易,那麼當其他人封閉國門不肯貿易的時候,就要學會用武力,總結而言就是一句話:開門,自由貿易!

這是必然的,大明內部的矛盾無法解決的時候,訴諸於海外,正在形成新的路徑依賴。

“有道理!”王崇古思前想後,認真的點頭說道。

或許張居正不齒這種行爲,但王崇古完全沒這種道德負擔,他年輕行商的時候,臉一蒙就是馬匪。

這一番言論,其實特別契合朱翊鈞的想法,因爲任何原始積累都是充滿血腥味的,工業化過程,本來就是在吃人,作爲大明的皇帝,朱翊鈞已經把自己所有的聖眷給了大明人,給不了番夷。

臘月三十,通和宮內喜氣洋洋,大明百官在快要日暮的時候,來到了通和宮賀歲,朱翊鈞作爲皇帝接見了朝臣,而朝廷命婦去拜見了皇后千歲。

辭舊迎新,第二天一大早,朱翊鈞前往了太廟祭祀了列祖列宗,照例是敘職報告,囉囉嗦嗦的說了好久,而後把一封抄寫好的《還田疏》燒了過去。

“太祖太宗啊,同意不同意的,給個話,要是不說話,就當你們同意了啊。”朱翊鈞點了三炷香,一直等到香燒完了,也沒等到朱元璋和朱棣發話,那就代表他們同意了。

還田疏茲事體大,要說服更多人並不是很容易。

過年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朱翊鈞收到了很多賀歲的禮物,長崎總督府送來了白銀,琉球搞了塊龍涎香,呂宋弄了一堆的珍珠,舊港給皇帝送來了一面殘破的紅十字旗,是紅毛番的船旗,被大明擊破擱淺後,張元勳摘下來的,遼東李成樑給皇帝送來了一根千年山參,再加二十頭海東青。

萬曆十年正月初三,朱翊鈞收到了一則噩耗,譚綸恐怕挺不住了。

譚綸清醒了,是迴光返照,長期的病痛折磨,讓本就有些消瘦的他,骨瘦嶙峋,他一直在等,等戚繼光班師回朝,親自問問河套的事兒,但是最終沒能等到。

朱翊鈞用最快的速度趕到了大司馬府。

“陛下來了啊。”譚綸想起身行禮,卻怎麼都做不到,只能牽出一個若有若無的苦笑。

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
第822章 六策安遼固疆本 皇恩特許懲賤儒第434章 十年之期已到,大明軍開拔!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一百一十九章 仰望星空朱載堉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996章 失敗是日常,成功纔是偶然第315章 文華殿裡,喜氣洋洋第794章 過度的愛,容易變成恨第二百七十二章 我一個惡貫滿盈的惡人,都覺得邪惡第二百零八章 大明皇家格物院第二百零二章 權豪縉紳裡面的一股泥石流第四章 皇權特許第四十五章 發乎己者有不忠第512章 皇家理工學院第342章 好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第725章 上國之民,不拜下邦之主第995章 民亂如火,民如薪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573章 物理意義的到地下去接地氣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406章 給泰西一點小小的大明震撼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77章 戰場上得不到的,談判桌上也休想第837章 神火飛鴉,火燒京都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956章 明年就藩金山,再多留一年第462章 勞動使人自由第751章 迴音壁困境第二百四十七章 分贓不均、賞罰不明第749章 窮則爭議,達則自古以來第一百四十六章 毀天下非官式書院,禁聚徒講學第516章 一身偃臥蓬蒿穩,四海蒼生恐未安第395章 老奴酋的七宗罪第915章 黃浦江行宮第403章 謀國者以身入局,舉正旗勝天半子第687章 算清楚他們欠了朕多少錢!第325章 定義別人的過去,就是定義他們的未第625章 最痛苦的不是死亡,而是等死第二百二十八章 張公在時亦不覺異,自公沒後不見其比第一百零三章 蠻夷狼面獸心、畏威而不懷德第489章 仁天子御極之世,天下至幸!第799章 朕就一句話,一切拿白銀說話!第311章 一個考驗人心的小遊戲第367章 國破,山河亦不在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三十六章 以德服人,以德治國?第一百六十三章 皇極殿公審三逆臣第一十二章 晉黨的條件,格外優厚第290章 你拿這個來考驗朕,朕怎麼可能經受第715章 擁有制海權,就是可以爲所欲爲第618章 人力可勝天,天棄人不棄第二百零六章 不能帶陛下去青樓!第475章 四個自然而然的推論第二百零七章 朕以大明天子的名義,判爾斬立決第810章 氣到動彈不得的狗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828章 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第一百四十七章 大宗伯,想得周到第三十章 德爲心中法,法爲成文德第993章 是朕淺薄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陛下說完了,可有人有異議?第500章 更多的鋼材,只是爲了製造農具第952章 軟弱和怯懦,只會獲得羞辱第二百六十二章 放下助人情結,尊重他人命運第366章 帝皇的王座是黃金馬桶第624章 這聽起來很大膽,但一點都不明智第538章 每天都有美好的事情在發生(爲盟主第349章 稽稅院,擴編!第745章 治強易爲謀,弱亂難爲計第536章 大明掌控曆法的神第562章 《永樂大典簡要本》第二百七十四章 倭寇必須死第882章 讀書人真的是太歹毒了第800章 漢鄉鎮就是南洋夢,南洋夢就是漢鄉鎮第902章 豪右恃勢拒償之弊第826章 倘宴席不列,則鼎俎是供第1002章 守住這萬家燈火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514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849章 利用輿情裹挾刑名第606章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第587章 貧農劉二不曾偷第一百五十四章 永定毛呢廠第320章 爲這個破破爛爛的世界縫縫補補第965章 人無廉恥,王法難治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二百四十一章 張居正丁憂歸政,王崇古憂懼逃亡第476章 匠人們的分紅第348章 小善大惡,少殺一人,而多害千萬人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819章 我以我血薦軒轅,敢將肝膽照汗青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居正的自我懷疑第一百四十三章 數學不會騙人,不會是真的不會第843章 鐵骨鑄海無萬世,綱常重論有新天第一百二十章 觀天下英雄,唯元輔與載堉耳第517章 大明水師閱艦式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二百七十九章 朕出一千萬銀,圖謀世界之路第914章 潮汐論中辯盈虧,陽和門外懲奸佞第756章 大明軍在等冬天,倭寇在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