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

樑夢龍主持吏舉法,開始的時候,還是有些壓力,但後來他發現這些官員,無一例外全都是膽小鬼,只敢用一點點的下作的手段,根本不敢倍之,既然是膽小鬼,那就沒什麼好怕的。

膽小鬼是最好對付的。

“確實都是一羣膽小鬼,要是讓朕來反對吏舉法,朕有五步走的法子來反對。”朱翊鈞坐直了身子看着樑夢龍仔細思考了下,理順了自己的思路纔開口說道。

“這第一步,吏舉法的核心是考成法,先把對吏員的考成從一年變成三個月,從三個月變成七日,從七日變成一日,要求吏員每天把十二個時辰的流水簿交到衙門去。”

“看不看再說,反正弄成文山會海,讓這些吏員疲於奔命,一年到頭,這吏員的考成,嘿,全都是中等。”

“如果這第一步破壞遴選標準沒成功,那就這第二步,假借公平的名義。”

“朝廷、皇帝,不是要從胥吏選拔嗎?就擴大!”

“讓目不識丁的老吏評價爲上上,然後弄出七十老吏夜讀《綴術》的鬧劇來,還不行,就從胥吏擴大到秀才、童生,如果還不夠,就擴展到這鄉賢縉紳,再不行就擴展到佃、流、氓、力,若是不準,那就是不公平!”

“如果第二步還不行,那就繼續擴大,第三步,以經驗不足爲由,讓天下舉人,皆需任十年胥吏,方可授官,這樣一來,天下缺官,攪得朝廷沒了人用,攪得天下闕員大半,攪得西南土司沒有流官,攪得政令不行,攪得天下政事傾頹!”

“如若如此,還不行…”

張居正終於聽不下去了,趕忙站起來俯首說道:“陛下,考成法十六年功成,吏舉法兩年已經有了眉目,大明上下官僚,中飽私囊者有、損公肥私者有、僭越篡權者有、黨同伐異者有,但國勢並未敗壞如此。”

張居正此舉顯然有點大逆不道了,皇帝在說話,他一個臣子,怎麼可以直接打斷呢?!

但張居正打斷了皇帝的話,廷臣們全都鬆了口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不駭然,朝中得虧有個張居正,否則皇帝胡鬧的時候,誰來阻攔?

靠角落裡縮着腦袋跟個鵪鶉一樣的申時行嗎?!他一個端水大師,能跟陛下唱對臺戲?

新入朝聽政的申時行、王家屏、沈一貫、王一鶚四人,大眼瞪小眼,本來以爲回京是進步,沒想到廷議是這種畫風!

申時行發現,這朝堂頗爲兇險,還不如去浙江做閻士選的頂頭上司!

王一鶚他本來就不願意回來,現在真的很想逃,他要回山東,種海帶、開鹽場雖然辛苦,但不會有殺頭的危險啊!

朱翊鈞笑着說道:“先生急什麼,讓朕說完啊,如果這第三步,皇帝仍然不知悔改,執意要做,那就推動第四步,繼續擴大化,推動廢掉科舉!既然丁亥學制普及了教育,大家都是讀書人,乾脆直接從九龍大學堂裡遴選好了,爲什麼要科舉官考呢?”

“殿試、會試、鄉試、院試統統廢掉!這科舉一廢,皇帝連個能用的人都沒有。”

“如果還不行,那就第五步,那就打!”

“就直接套用五月開沽點檢日的遊老爺風俗,仿照杭州羅木營兵變、台州府南湖書院佃戶作亂、寧都、瑞金、寧化三縣攻破州縣這些舊事,官逼民反,挑唆窮民苦力,大明別的不多,這個矛盾還是非常充分的。”

“打得天下沸反,打得羣雄蜂起,打得民心大疑,打得動盪不安,打得人人反對,這考成法、吏舉法,這萬曆維新,自然而然就停了,皇帝還不停,那就亡國好了,反正換個皇帝,肯定不敢繼續這麼做了。”

皇帝的五步走說完了,朝臣們默不作聲,得虧陛下是皇帝,這要做臣子,怕是天下要多個大奸臣出來。

而且這五步走每一步都非常清晰,層層遞進,無不是切中命門。

“正所謂,考成日課消吏舉、擴選滋亂破綱常、舉人沉吏斷仕途、學制代舉絕文脈、脅民迫政覆維新,如若如此,先生以爲如何?”朱翊鈞笑着問道。

張居正深吸了口氣說道:“陛下,宦海沉浮者,都是大家大業,都是有九族的,誰敢這麼做,得先問問自己九族答應不答應。陛下把倍之,定爲了十惡不赦的謀逆造反,自那之後,大家都小心謹慎。”

“陛下,大明官場多是尸位素餐之輩,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缺乏擔當,纔是大明官場的主要問題,而不是造反。”

“平叛,又不需要什麼證據或者名單,出現了這種事,自然要點齊兵馬平叛了。”

皇帝要是柔弱之輩,這麼幹還說得過去,兩宋那麼多年,弘治年間都是這樣,就陛下這個性子,大過年也不忘去京營看看,大明國朝上下,誰敢?

狗鬥是狗鬥,狗鬥是你咬我,我咬你,是普通的政治鬥爭,這個名利場裡,大家都鬥來鬥去,可是造反真的會被殺頭。

張居正詳細的解釋了下,爲何萬曆維新沒有倍之這種鬧劇發生。

因爲這是大明,是封建帝制,皇帝掌握了軍權,而且皇帝是把軍權攥的很緊很緊的陛下,在大明,想成爲生員,都要兩個生員聯名作保,才能參加院試,成爲進士,你因爲種種原因改過姓氏都得改回來。

申時行姓徐姓了27年,中了進士,立刻就改回本姓了。

朱翊鈞看向了樑夢龍說道:“所以,樑少宰,若是有遇到過不去的坎兒,就跟朕說,朕收拾他們,吏舉法,勢在必行,這是大明萬曆維新的基石之一。”

“臣遵旨。”樑夢龍明白皇帝的意圖,就是爲了給他撐腰,皇帝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準備。

樑夢龍歸班之後,大明廷臣們緩了好一會兒,才繼續開始議事。

王崇古和王家屏不信邪一樣,又開始折騰工會這事兒了。

朱翊鈞希望他們可以成功,但最終無外乎兩個結局,一種是世襲制的工賊,這頭吃東家,那頭吃工匠;一種是毫無作用,頂了天,組織個相親大會;

這是權力末端必然出現的結果,給的權力多了,就會兩頭吃,給的權力少了,就沒有任何作用。

朱翊鈞看向了窗外,張望了下,開口說道:“下雪了。”

早上起來的時候,東南的暖風,突然轉了向,西北風呼嘯而過,掃過了京師,雪花飄了起來,還是一場大雪,飄飄洋洋的鵝毛大雪在風中打着旋,任性的飛舞着。

“瑞雪兆豐年,臣爲陛下賀,爲天下賀。”張居正看了眼窗外,春雨貴如油,這春節過後的雪和雨,都是對大地的滋養。

“刑部是不是有什麼冤案啊?”朱翊鈞看向了王崇古問道。

王崇古一個機靈,差點被噎住,趕忙出班俯首說道:“冤案?什麼冤案?那個要翻案的楊巍不是已經被斬首示衆了嗎?”

“月港遠洋商行商總唐志翰的案子,處理乾淨了嗎?家產討要回來了嗎?這案子這麼久了,昨天王謙提到了,朕就留意,似乎還沒辦完?”朱翊鈞詢問,唐志翰被捲了不少家產,唐志翰本人都差點死了。

王崇古趕緊回答道:“唐志翰的前妻劉氏,轉移了不少的家財,一共一百六十萬銀,被劉氏和那姦夫許貞翼揮霍了不少,只追回了六十萬銀,去年年末已經辦清楚了,漳州府結案上報了刑部,這案子已經到了大理寺。”

先把皮球踢出去再說,他們刑部在積極辦理,是大理寺出現了點狀況。

朱翊鈞看了眼職官書屏問道:“大理寺右寺丞王世揚何在?”

“回稟陛下,這個案子,已經審結。”王世揚趕忙出班俯首說道。

大理寺卿楊巍被斬首了,而且楊巍死後,原來的左右少卿、左右寺丞、寺正、寺副全都被連累革罷,哪怕是沒有查到實質性的證據和楊巍勾結,但政治性案件全都是如此,寧殺錯,不放過。

楊巍自己喪心病狂,連累下屬跟着一起倒黴。

楊巍要翻案,陛下沒把大理寺上上下全殺了,已經是十分仁慈了。

王世揚是從太常寺右丞的位置上,緊急調任了朝廷爲大理寺右寺丞,主持大理寺內外事務。

所以王世揚是文華殿上最小的官,正五品,當然若是申時行沒有官復原職,申時行和王世揚都很小。

很快,小黃門就踩着雪,從大理寺取來了文書,朱翊鈞認真看過之後,將案卷交給了馮保說道:“禮部知道,邸報刊刻此案。”

“沿海正在向商品經濟蛻變,過去的管家婆管賬的社會環境已經不復存在,日後會計不管賬,還是要過家家,怕是要學了唐志翰人財兩空。”

“朕很慶幸,唐志翰還願意相信衙門,相信朝廷,相信朕,給了朕一個主持正義的機會,而不是糾集起來他們的老兄弟,給朕弄出萬曆海患來,剿滅四千人衆的海寇,要出動最少四萬水師,打個倭國,朕也纔出動了三萬京營。”

朱翊鈞十分感謝唐志翰願意相信朝廷,給朝廷一個機會,而不是選擇果斷的武力報復,如果是那樣,一股四千人規模的海寇,恐怕要剿滅三到五年的時間,不知道要耗費多少國帑,而且貽害無窮。

唐志翰給了朝廷體面,朝廷給了他正義的審判。

王崇古面色鄭重的說道:“陛下,唐志翰今年的家財,已經超過一百三十萬銀,和其鼎盛時期相比,也就一兩年的事兒了。”

“唐志翰又娶了繼室,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繼室居然是煙花世界的花魁,唐志翰給了青樓三千兩銀子的彩禮,把這繼室娶了回去,繼室花錢大手大腳,但唐志翰從來不約束。”

娶妻是聘禮,妻子要還嫁妝,而且爲了彰顯門當戶對,嫁妝不會低於聘禮,哪怕朱翊鈞也是如此。

王夭灼是吏部尚書萬士和、禮部尚書馬自強去請的,而且嫁妝是李太后給的,這些嫁妝也在開海投資之中,每年王夭灼本人是有分紅的。

王夭灼的皇后妝奩裡,有一件連盒子也被皇帝一起保存的嫁妝,是她母親留給她的遺物,一枚銀簪子,這銀簪子劃破過她的脖子,當年在陝州王夭灼寧願死,也不要被陝州的大戶欺辱。

王夭灼性格是極其剛烈的。

朱翊鈞還給王夭灼弄了個九百九十九兩純金打造的皇后印綬,王夭灼一次沒用過,因爲拿不動。(299章)

納妾纔是彩禮,其實就是贖身,因爲在大明,小妾是可以隨便送人的。

唐志翰的下場很好,他沒有死,傷勢痊癒後,家業在恢復,而且也娶了新的妻子,不過這個妻子出身不高,當然也管不了賬就是了。

五大市舶司都有會計房,專門幫這些勢要豪右管賬。

五大市舶司的商品經濟正在逐漸形成,過去的生活環境,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任何人跟不上這種變化,就會被時代的浪潮所淘汰,哪怕是你在萬曆維新滔滔大浪的風口浪尖之上。

過去男主外女主內,是建立在小農經濟的模式下的一種家庭分工,正妻不是圍着炕頭轉,就是圍着竈臺轉,見得最多的是走街串巷的走卒販夫,頂了天逢年過節逛逛集市、走親訪友。

胭脂水粉、綾羅綢緞,大多數都是男性出門在外帶回家中。

但商品經濟形成後,這個分工存在的基礎,正在被瓦解。

過去的女子只能依附於男性生存,因爲社會沒有提供給她們任何工作的機會,而且商品經濟形成,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衝擊着所有人的價值觀,充足的商品供應,會動搖這種傳統的家庭觀念。

唐志翰案爆發後,人人自危,家產被偷偷轉移的海商,就有七家之多,這還是大明數得着的大海商。

更加明確的說,是商品經濟形成後,金錢看起來無所不能的威勢,如同從天而降的洪水一樣,正在衝擊着大明傳統的價值觀,改變着所有大明人思維方式和傳統的禮法。

“臣遵旨。”沈鯉出班接旨,他想了想說道:“陛下,這風力輿論四個字,臣看來看去,還是得信實而已,否則越是基於虛妄的否定,就越無法否定,人們就在否定之初,去了解事情的全貌,當一旦瞭解了事情的全貌,謊言被拆穿的時候,虛妄的否定就成了笑話。”

“無論如何,大明朝廷,生也好,亡也罷,但絕對不能變成一個笑話,禮法變成了笑話,那天下必然魑魅魍魎橫行。”

“陛下,禮法、道德不值錢,但是我大明立足之根本。”

唐志翰案件爆發的時候,有很多的謠言,甚至還有人說朝廷要判唐志翰死,還有人說朝廷包庇大海商,現在既然要刊登邸報,自然要把事情說清楚,朝廷爲何如此判罰講清楚,本是劉氏謀財害命,反倒是唐志翰的不是,那就怪不得京師會下雪了。

“那若是有人拋開事實不談呢?”朱翊鈞笑着問道。

“額…”沈鯉都不知道陛下從哪裡學到的詞,拋開事實不談,這六個字一出現,沈鯉覺得自己血壓都高了許多。

對於禮部而言,最害怕的就是世風日下、禮崩樂壞這八個字了,拋開事實不談,虛妄敘事,便是對禮法最可怕的武器。

“那要是滿朝文武皆是務虛之風,恐怕…”沈鯉連連搖頭說道:“那禮部尚書該下詔獄坐罪論斬,禮部上下已經無法正常履行自己的職能了,道德的確不值錢,但沒有道德,國將不國。”

道德崇高治不了國,道德也不值錢,但沒有,天下萬事敗壞。

“陛下,萬宗伯曾言,欲滅一族之根基,斷男兒之脊骨,奪丈夫之膽魄;復喪女子之貞,泯婦人之慈柔,風氣既頹,世道既傾。”

沈鯉面色有些難看的說道:“萬宗伯交給臣的禮部,是一個昂揚向上的風力輿論場,若是真的變成了陛下所言的拋開事實不談,風力輿論皆是務虛之風,臣請陛下將臣斬首示衆,臣實國朝之名教罪人。”

“現在的風力輿論朕覺得很好,大宗伯勞苦功高。”朱翊鈞對沈鯉是非常滿意的,至少他真的把筆正們送去好好種地了,還設置了足夠的考成法,去考成他們種地的結果,堅決維護國朝風力輿論不至敗壞。

萬士和的確說過這句話,當初無限自由派假託泰西自由之城,虛構其事,完全歪曲了自由的定義,將享受權利,剝離責任視爲理所當然,最終被林輔成、李贄爲首的有限自由派徹底擊敗。

泰西自由之城是個糞坑,大明船隊抵達之後,發現壓根就不是什麼自由之城,叫魔窟還差不多。

無限自由派,如果任由其發展的話,恐怕會變成了今日倭國極樂教的樣子。

“陛下臣有一事。”沈鯉說完之後,非但沒有歸班,反而拿出了一本奏疏,呈送到了御前,沈鯉本就是閣臣,不存在有人不讓他上奏的可能,可見這本奏疏,是有些問題的。

整本奏疏,就一件事,以事實爲中心,構建大明贏學。

大明軍入朝,大明要贏而且真的贏了,大明還要宣傳這些勝利,而不是任由這些勝利,被史書簡單的三兩句話給概括了,這樣贏的太少了,只有軍事勝利。

這不是沈鯉一個人的想法,而是禮部的部議決策,禮部的意思非常明確。

大明不僅要軍事勝利,還要政治勝利,更要文化勝利。

大明缺少贏學,這是禮部觀察到蠻夷常勝贏學之後,得到的結論,既然贏了,就要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宣傳。

沈鯉見陛下已經看完了奏疏,立刻俯首說道:“臣以爲,此次入朝抗倭的六勝,以及對馬島大捷、長門大捷、京都大捷,都值得大書特書,臣結合前線塘報,和禮部諸多官員,編寫了《大明軍東征記》,以東征九勝爲綱,將戰場的種種細節,都寫在了書裡。”

“另外遴選受賞將士136人,以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爲名,將軍兵英勇作戰,詳細記錄其中,編寫成書《東征英豪錄》三卷,臣請刊刻天下!”

“蠻夷善常勝,若是日後春秋論斷,臣恐怕這些蠻夷胡說八道,不知道的還以爲倭國贏了呢,所以要有東征記和英豪錄兩書。”

朱翊鈞眼前一亮,笑着說道:“呈上來,快呈上來。”

書早就準備好了,這是禮部一直在做的事兒,從平壤大捷之後,就一直在做,甚至禮部還把書發到了前線,給戚繼光看過,請前線軍兵對一些細節做了更正後,才呈送御前。

《東征記》附錄了《京都條約》的全文,禮部甚至逐字逐句做了註釋,不僅解釋其中內容,還解釋爲何要這麼做,這麼做的意義何在,方便理解,並且對京都條約進行定性。

倭寇不入寇朝鮮,不會有這份條約,大明是弔民伐罪,是王者之師。

朱翊鈞翻到了英豪錄,英豪錄裡沒有將帥,都是把總及以下,主要以軍兵爲主,不僅僅是大明京營銳卒,還有遼東軍,朝鮮軍,比如李舜臣就在其中,位居七十二地煞。

李舜臣還是很能打的,但他進入戰場是在忠州之戰後,所以,以戰功論,李舜臣就只能排在七十二地煞了。

俗文俗字,而不是文言文,敘事風格頗爲有趣,並不枯燥,比如趙吉那一頁,開頭就是,趙吉趙老七,本來是一個普通的菜農。

都是挑選的出身較低的人爲榜樣,將帥們的事蹟主要記錄在了東征記中,英豪錄則是記錄戰場英豪的傳奇故事。

朱翊鈞就看了兩頁點頭說道:“書,朕留着慢慢看,三經廠刊刻吧,一如《衛生與預防簡易方》,各官署發良印本,售賣以廉印本爲主。”

“那麼,話本、唱段、戲文,都準備了嗎?”

禮部專門爲窮民苦力出身的軍兵著書立傳,這本身就已經代表禮部的立場了,書不會有什麼大問題。

蠻夷常勝贏學,的確有點棘手,禮部研究來研究去,決定構建事實爲基礎的大明贏學,用魔法去對付魔法。

禮部之所以敢這個時候宣佈獲勝,還是因爲長門大捷,大明軍擊退了毛利輝元的誓死反撲,大局已定,已經沒有變數了。

朱翊鈞認可禮部的主張,並且不僅要著書立傳,還要寫成話本,傳遍大江南北。

“已經在籌備了。”沈鯉笑着說道。

朱翊鈞不住的點頭說道:“那就好,儘快。”

兩任禮部尚書,都有點像國初的胡濙胡忠安,都是面面俱到,萬士和與沈鯉接力,構建了萬曆維新後的國朝禮法,這是塑造共識,是萬曆維新的大功臣。

“臣遵旨。”沈鯉見陛下硃批用印,才鬆了口氣,他看了眼張居正才歸班落座。

王崇古察覺到了異常,他看到了這意味深長的一眼,還看出了張居正有點心虛,到了文華殿上的老狐狸,各個都是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王崇古能看出來,完全是因爲做了太多年的對手。

顯然,這三卷東征記,三卷英豪錄裡面添了私貨!

王崇古本來想站起來說,陛下,他們在耍你啊!陛下!

但王崇古轉念一想,立刻坐穩,當沒看見,這麼明顯的破綻,恐怕貿然進攻會得不償失,這麼多年,王崇古吃了太多的虧了。

張居正看着王崇古欲言又止的模樣,笑了笑,他的確添加了點私貨,他在裡面添加了很多的恩情敘事,大概就是:大明軍能夠獲得如此勝利,都是因爲陛下運籌帷幄!

對於恩情敘事,其實皇帝一直不是特別認可,甚至有些反感,但陛下可以反感,臣子可不能反感,王崇古要是貿然進攻,自然要吃個啞巴虧,張居正設了個套兒,王崇古卻沒上當。

吃了這麼多次虧,王崇古多少有點自暴自棄了,當奸臣,可以壞,但絕對不能菜,王崇古很有自知之明。

廷議還在繼續,新春伊始,主要是關於萬曆十七年的會試和殿試,申時行爲主考,王家屏爲副考,二人都爲座師。

朱翊鈞在廷議之後專門留下了申時行、王家屏、沈一貫和王一鶚,南巡之後,四人要做留守內閣,茲事體大,自然要耳提面命一番,這都是久經考驗的封建帝國戰士,無論是能力還是道德,都是鳳毛麟角,人中龍鳳。

“浙江還田事,申侍郎以爲侯於趙侯巡撫能辦得好嗎?”朱翊鈞有些憂慮的說道:“申侍郎清楚,侯於趙常與人逆行,不擅長與人爭鬥,朕恐怕他沒做完事,反倒是招惹殺身之禍。”

“陛下,他可以辦好,船到松江府的時候,臣跟侯巡撫見了一面,臣問他,浙江還田應當如何?侯巡撫說,以賊酋待之。”申時行十分果斷而且堅定的回答了這個問題,除了小心閻士選外,其他不是問題。

侯於趙常與人逆行,不是他笨,相反,這是他有赤子之心,就是對自己的認知格外堅持。

侯於趙在遼東有兩大功勞,一個是遼東農墾局,在李成樑的配合下,徹底解決了遼東尾大不掉的問題;其次就是一個大明,皆爲王臣。

如果不遵從朝廷號令,那就不是大明人,既然不是大明人那就是敵人。

這就是侯於趙他自己的邏輯,浙江還田,誰阻撓還田,就開除他的大明籍,不以國人對待,當做敵人對待,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了。

這讓申時行恍然大悟,他完全沒有搞清楚反對大明的鄉賢縉紳的身份,才導致還田有點慢。

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
第523章 北極玄靈蕩魔南極赤炎廣利洪聖天尊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302章 這是大明的頂級機密第360章 陛下這個樣子,都是你張居正教的!第383章 緣分不夠?姑娘請留步第五十章 倍之,加倍執行第627章 將軍,你也不想把稅提高到八公一民吧第671章 塵緣已斷,金海盡幹第430章 不爲刀俎,即爲魚肉第一百四十二章 人無橫財不富,馬無夜草不肥第623章 大明做事,過於霸道了!第599章 天子,孤家寡人第635章 殺頭的小案子而已第326章 至此,只是人間君王第834章 大明要戰勝的從來都只有自己第670章 都是這些勢要豪右,害苦了朕!第863章 貢者,從下獻上之稱(爲盟主“爲盟主“電飯煲菜譜”賀!第292章 賤儒類犬第316章 黑夜待久了,總怕太陽不會升起第一百九十二章 度數旁通十五屏第二百二十章 如果這條路走得通的話,就走通了第629章 《大明水文概略圖》第321章 陛下何故謀反?第八十四章 富國以安天下,強兵以誅不臣(爲盟主“小飛毯”賀!)第372章 讀書人最是擅長,殺人不見血第314章 出使泰西使者返京,只帶了一堆的書第356章 精紡毛呢的最後盛宴第568章 大明在倭國的廠衛在倭京都地檢特搜第二百四十六章 難道,還有高手?第961章 誰鬧得亂子大,就對誰讓步!第一百一十三章 倍之?超級加倍!第310章 一套反坐的處斬方案第七十三章 尊主上威福這杆大旗,我們晉黨要扛!第552章 權利無限大,責任無限大第950章 環太平洋商業聯盟第944章 跟閻王爺搶人第707章 遲到的正義從來都不是正義第327章 陛下,臣真的沒敢多拿一釐錢!第一百八十章 李太后歸政,乾清宮大火第823章 讓寧遠侯賠他一文錢好了第647章 老虎要打,倀鬼也要抓第373章 放不下,不想放下第一百六十一章 克復大寧衛第361章 你不用,還不讓別人用?第五十九章 讀書人的事兒,竊不是偷第583章 來生修到你中原託生第699章 《消失的帝國,消散的文明》第936章 殺生爲護生,斬業亦斬人第355章 生於斯長於斯,成於斯功於斯第712章 忙着討債,沒工夫罵皇帝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816章 垃圾,就該堆在垃圾堆裡第二百三十八章 我們的選擇沒有錯(爲白銀盟主“暖陽1314”賀!)第719章 越勸仁恕,陛下越是無情第980章 文明需要連續存在第七十一章 給折色則易於蕩、給本色則可得實惠第八十三章 《矛盾說》已然大成,成書刊刻天下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402章 海外開拓的規矩第二百三十九章 倭國叛徒,獻土以求苟安第962章 銳卒來了,青天就有了!第一百八十五章 一顆機械蛋第679章 諒腐草之螢光,怎及天心之皓月第677章 年輕時候射出的箭,正中眉心第759章 更加專業的稽稅緹騎第416章 王謙,果然是個紈絝!第911章 戚公祠前說舊倭,漕船壓浪潛流涌第889章 他們要的,朕給不了,也沒人給得了第467章 大明突破困局的唯一契機第二百六十六章 用蘿蔔刻一個倭國國王的印綬第一百一十四章 我大明火器,遙遙領先!第二百一十二章 西山煤局第791章 有功纔有慶賞,有過必有威罰第二百一十一章 手縛二雞之力的書生第656章 來自大明的絕學回旋鏢第497章 陛下劍指之處,大明軍兵鋒所向第984章 皇帝的新衣第485章 到底是誰帶壞了陛下?第七十六章 瘦徐家,以肥天下第433章 戰爭只是暫停,從未結束第672章 大明皇帝也幹了!第581章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第494章 考成法,是天下官吏的自由第968章 此方便門一開,萬門皆開第676章 有六部沒皇帝,可不就是小朝廷?第345章 朕是亡國之君,爾臣非亡國之臣?第736章 毒過潘金蓮第一百六十八章 罵人不揭短,爲什麼要罵人?第954章 寶鈔是聖恩普照第553章 我是緹騎,我怎麼會騙人呢?第839章 赤膽忠心昭日月,盡忠報國志未休第333章 再苦一苦這賤儒,罵名張居正來擔第870章 民不加賦,而國用饒第930章 中盛良薯倉廩實,九邊風雨歲時豐第811章 篳路藍縷以啓山林,撫有蠻夷以屬華夏第918章 唯自強,有新生第683章 解刳院雅座一位第733章 簡而言之,一切都爲了自由貿易!第469章 大爭之世,強則強,弱則亡!第398章 大明皇帝的留一手